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01W 次

篇一: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6篇)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廣爲流傳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馬光和一羣孩子在庭院嬉戲。一個小孩爬上甕,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拿石頭砸甕。甕破了,水一下子噴涌出來,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圍繞“司馬光砸缸”這一核心事件,全文僅用30個字,就清楚地介紹了司馬光砸缸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並通過抓住主要人物的動作描寫,用一系列“動詞”,生動再現了一兒失足落水及司馬光“持石擊甕”那一瞬間的場景,語言極富形象感、畫面感。面對“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的緊急情況,衆皆棄去”,而司馬光卻選擇了“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行爲對比中,司馬光富有愛心,遇事沉着冷靜的品質顯露了出來。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對應着故事的結局:甕被砸破水從中噴涌而出,司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夥伴。插圖有助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感受司馬光愛護同伴的美好品質。

學情分析: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這種文體,教學時一定要降低難度,消除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畏懼心理。可以先讓學生聯繫已有的學習經驗,簡單地講述“司馬缸砸缸”的故事,使其對本課的學習產生期待。要運用多種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朗讀,邊讀邊加深對文言文的感受,但對朗讀的要求不能拔高,只要能跟着老師讀出正確的詞句停頓即可,至於朗讀的語氣、情感,不作要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藉助註釋、插圖,藉助文白對照的方法來理解詞句的意思。從中段孩子認知出發,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適當展開想象,從而在走進文本情境中深入理解故事內容、領悟人物品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重新組織語言講述故事。除此之外,由於是首篇小古文的學習,可以在學習中適當總結閱讀小古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字。

2、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1、正確跟讀課文,能借助註釋瞭解課文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講講故事。背誦課文。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感受不同

1、揭示課題,學寫“司”字。今天,我們的教室裏也來了一個小朋友,他就是——司馬光。司馬是一個複姓,他姓司馬,名光。指導寫“司”字,三筆起筆成一條斜線。

2、聯繫舊知。關於司馬光,你瞭解多少?交流:如愛讀書,很聰明,支持編纂《資治通鑑》。聯繫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你能說一說這個故事嗎?

3、感知特點。(出示古文)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叫古文。這篇古文跟平時學的課文哪裏不一樣?交流:短小,難讀難懂。

4、學習註釋。你還在哪裏看到過這樣的註釋?今天學古文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去請教註釋這個不說話的老師。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初讀正音。至少試讀兩次,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讀,相機正音。

2、指導難讀字。關注兩個後鼻音的字:甕,迸。借註釋、看插圖理解“甕”,瞭解甕和缸的區別。

3、指導朗讀。個讀、齊讀等多形式朗讀,要求讀正確。

三、再讀課文,讀出味道

(一)讀出節奏

1、教師範讀,學生劃出停頓。彙報交流,劃錯了的同學趕緊改過來。對的小朋友自己讀一讀,注意讀出停頓讀出節奏。

交流: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二)讀出拖音

1、拖音地讀。部分音節適當拖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2、搖頭晃腦地讀,入情入境。

四、讀懂課文,理解文意

(一)第一句: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隨機交流學生不理解的地方。

(1)根據字形理解“跌”。

(2)聯繫生活理解“庭”“羣兒”。什麼是庭?你家有庭院嗎?你的庭院裏有什麼?課文的庭院裏有什麼?羣兒是什麼意思?拓展羣山、羣鳥、羣馬。這個羣兒裏邊裏都有誰呀?交流:司馬光、掉進缸裏的小孩子,司馬光的朋友等等。

(3)想象拓展理解。羣兒在庭院裏幹什麼呢?哪個字的意思就是玩耍嬉戲?在庭院裏嬉戲叫戲於庭,在樹林裏呢?在公園裏呢?在水池裏呢?

(3)指導寫“登”字。

2、文白對照理解。小朋友,第一句話你讀懂了嗎?我來考考你們,我來說白話文當中的句子,你們就說小古文當中意思和它一樣的相對應的句子。

(二)第二句話: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1、同桌合作貼一貼。文白對照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很好的方法。請小朋友們拿出抽屜裏的學習紙,同桌兩兩合作,把小古文當中的句子貼到和白話文意思相對應的地方。上臺彙報交流,說說理由。

2、師生合作讀一讀。教師讀現代文,學生讀小古文。

3、理解“棄”字。衆是誰呢?就是羣兒嗎?全部都在裏面嗎?司馬光也在裏面嗎?一個小孩一不小心掉水甕裏,他們在幹什麼?哭,丟下缸裏的小朋友光在哭了。在喊救命,丟下水缸裏的小朋友去找大人來救命了。丟下水缸裏的小朋友跑了。丟下他,其實就是哪個字“棄”。

4、聚焦司馬光的行爲。司馬光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用課文中的句子告訴我。交流:光持石擊甕破之。

5、理解拓展“之”的用法。光持石擊甕破之。在這裏,“之”是指什麼?持石擊甕破之,之就是“甕”,(手拿碗)那持石擊碗破之的之呢?——碗,(手拿杯)那持石擊杯破之的之呢?——杯,(手指教室的牆壁)持石擊牆破之呢?——牆。總結:呀,這個“之”字可真有趣!以後咱們在讀文言文時還會經常讀到它。

6、小朋友們,現在這個小古文你讀懂了嗎?你能借助註釋藉助插圖,把這個故事講下來嗎,自己試試看,然後講給你的同桌聽聽。

五、總結學法,嘗試背誦

1、總結學習方法。這節課我們知道了小古文跟其他課文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還用了借註釋、看插圖、聯生活、文白對照、演動作的方法來讀懂小古文,以後我們還會學到更多的方法。

3、背課文。現在你能把課文背下來嗎?來,我們一起來看着板書試一次。自己試試看。

4、寫字指導。接下去請小朋友們翻開語文課堂作業本,開始寫字,先把我們課內指導過的這幾個字寫起來。課堂作業本,寫字:登、跌。還沒寫好的帶回教室寫。

作業佈置:

晚上回家以後把這篇小古文背給你的爸爸媽媽聽,要求,一要背正確,二要背出記節奏,三要背出味道,如果你還會搖頭晃腦地背,爸爸媽媽一定會表揚你!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繼續學習

1.回顧背誦。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司馬光》這篇文言文,誰能背一背?

2.回顧故事。誰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講一講這個故事?

二、走進現場,感悟品質

1.小組合作表演,再現故事場景。

全文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可司馬光砸缸的場景卻好像發生在我們的眼前。我們可以通過表演來重現當時的場景。

表演分工建議:一人當旁自;一人演登甕落水者:一人當司馬光;2~3人演“衆皆棄去”的“衆”。

同學們先選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然後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依據課文的描述,準確而生動地演出情境現場人物的所做所思?在默讀思考的基礎上,教師請一組同學到講臺前即興合作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2.教師演中採訪,聚焦人物品質。

(1)教師在學生表演後隨機採訪。

採訪觀看錶演的同學:你們覺得“落水者”和司馬光都演得對不對?依據是什麼?(應依據文本中的“動詞”描寫,評論“演員”演得是否準確從中感受到這篇小古文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可以隨機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動詞,如:“沒水中”的孩子:“登一跌一沒”:司馬光:“持一擊一破”)

採訪衆人:當時你們爲什麼都跑了呀?(預設:驚慌害怕、沒有辦法、想找大人幫忙等)。

採訪司馬光。司馬光,你呢,你慌嗎?那你也太鎮定了,人都掉水裏去了。你怕嗎?真的不怕嗎?我可是很害怕的。你爲什麼不跑啊?(預設救朋友,是呀,時間就是生命呀,在水裏多呆一秒就多一分危險。你真勇敢,講義氣,聰明等)。

(2)說說你眼中的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

交流:機智、勇敢、講情義等等。

3.鏈接相關資料,深化人物形象。

出示補充資料,組織討論:說一說你對司馬光又有了怎樣的認識?

交流:司馬光遇事不慌、沉着應對、機智果敢的特點。

三、角色體驗,發展語言

1.司馬光破甕救友的故事很開就傳開了,在京城和洛陽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以至於“其後京洛間畫以爲圖”,讀讀看,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交流:在這以後京洛兩地把這個故事畫成了畫記錄下來。

2.假如現在學校的文化牆也出現了這幅圖,想讓你向低年級的小朋友介紹介紹,你會怎麼講這個故事呢?注意可以加入恰當的想象,讓故事的來龍去脈聽起來更清楚、更生動!自己講一講,將給同桌聽一聽,全班展示。

四、補充資料,推薦閱讀

1.補充課外資料,擴充人物形象認識。

交流:聰慧,愛讀書。

2.推薦閱讀《宋史·司馬光傳》。主要記載了司馬光的一生,既有他幼年的故事,也有他成年後在朝爲官的事蹟。

板書設計:

篇二: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中字詞的含義。

2.能夠流利地翻譯本篇課文。

3.通過此篇文言文,我們能夠學習到司馬光身上的哪些品質。

教學重難點:

1.能翻譯此文,讀懂其意思。

2.學習司馬光身上的捨己救人品質。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語言簡練的特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文言文是怎樣敘述《司馬光》這個小故事的。老師還要告訴你們學習文言文的訣竅,就是古人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老師先讀一讀,請同學們注意聽。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悟大意。

1.請同學把課文試讀一次,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請畫出來與同桌交流。

2.大家在讀好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並讀給同桌聽。

3.教師抽查學生讀文情況,學生評議。

三、看註釋,自解句意文意。

1.自讀自悟。

每讀一句,就看這句有關詞語的註釋,把註釋的意思放到句子裏,揣摩句子的意思,這樣讀懂每一句話,自己弄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小組合作學習時提出與同學研討。

2.小組合作學習。

各自彙報對每句話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討,說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留待向全班同學或老師請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應予以點撥。

②各組提出疑難問題,同學討論,教師點撥。

③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

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你能說說在課文裏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嗎?(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光持石擊甕破之)

(2)討論:你學着司馬光做了什麼動作?(師走到學生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①你做這樣的動作能幫助自己理解“持”“擊”的意思嗎?

②通過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這兩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裏怎麼想?

(5)繼續探尋司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馬光在想什麼。

(6)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砸缸砸得好!

(7)瞭解結果,引讀“水迸,兒得活”。

2.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3.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麼話?

五、品讀,讀出理解和韻味。

1.自己練習朗讀,把對詞句的理解讀出來。“與羣兒戲於庭”要讀出歡快的語氣;“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要讀出着急的語氣;“光持石擊甕破之”要讀出沉着的語氣,敬佩的語氣;“水迸,兒得活”要讀出高興的語氣。

2.指名讀。評議是否讀出文句的情感、韻味。

3.齊讀,讀出語氣和韻味。

六、拓展延伸。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鑑》。同學們想進一步瞭解司馬光的話,課後就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吧。

篇三: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把課文讀準、讀通,讀出停頓和節奏,並嘗試背誦。

2.通過藉助註釋、結合插圖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沉着冷靜。

3.感受文言文的特點,培養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古今對比揭示課題

(一)出示圖畫,引出課題。

1.出示司馬光砸缸圖片。提問: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個故事?(司馬光砸缸)讀過這個故事的同學請舉手。

2.出示現代文《司馬光》:你們以前看到的司馬光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

3.出示古文《司馬光》:但在六百多年前,司馬光的故事卻是這樣的。引出課題。

4.一起寫課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

司馬光姓什麼?名什麼?像這樣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姓,叫做複姓。你能說出幾個這樣的複姓嗎?其實咱們早在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姓氏歌》裏就曾經接觸過複姓,一起讀一讀。(PPT出示《姓氏歌》)

(二)感受文言文語言特點。

1.第一次看到這篇課文,你覺得它和我們以前學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

(預設:字數少、句子短、語言不同)

2.揭示文體。

像這樣,用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幾百字甚至上千字的意思的語言,稱爲“文言”。用這樣的語言組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也叫古文。這個故事最早被收錄在《宋史•司馬光傳》裏。

二、初讀文言文

(一)教師範讀課文。

(二)學生自由讀文。

(三)字音指導:“甕”和“迸”。

1.引導學生藉助註釋,理解“甕”和“迸”。

2.把這兩個字放進句子裏面,再讀一讀。

(四)藉助停頓符號,同桌練讀,讀出節奏。

讀文言文,不僅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得讀出文言文特有的節奏。請同學們藉助停頓符號,跟同桌一起練一練,看看怎樣才能把這篇小古文讀的更好聽,更有節奏和韻味。

(五)配樂全班讀。

(一)圖文對照。

1.出示三幅圖片,請學生把這三幅畫的內容跟課文中句子對應起來,並拿出學習單連一連。

2.指名反饋。

(二)學習課文第一句。

1.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是怎麼發生的?(“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2.這個“戲”字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讀懂的?(組詞、看圖片)(板貼“戲”)

3.“羣兒戲於庭”是什麼意思?(一羣孩子在庭院裏玩耍)

(1)我們平時說“誰在什麼地方玩耍”,古人卻偏偏說“誰玩耍在什麼地方”,這也是文言文的一個語言特點。

(2)一羣孩子在庭院裏玩耍,是“羣兒戲於庭”,一羣孩子在公園裏玩耍是?(羣兒戲於園)

一羣小鳥在樹林裏玩耍是?(羣鳥戲於林)

4.一羣孩子在庭院裏玩耍,本來應該是很開心的,可是忽然發生了一件什麼事?(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5.生字教學“登”。

(1)出示“登”的古體字,根據字形理解字義。

(2)“登”字書寫指導。

板貼“登”,教師師範書寫,並強調書寫要點,然後讓學生在學習單上寫兩個。

6.有孩子掉進了水缸中,現在的情況是怎樣的?(危險,危急)

7.從哪個字看出現在情況“很危險”?(沒,貼板書“沒”)

8.怎麼讀出這種危急的感覺?

(一)剛纔讀的這一句,其實就是這個故事的起因。(板貼:起因)

(二)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這個故事的經過是怎樣的?(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

1.這兩句話,一句說的是面對如此危急的情況時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還有一句說的是司馬光的表現。你能分清楚嗎?

2.其他小朋友都嚇壞了,他們可能會做什麼?(一兒呼救、一兒大哭、一兒受驚,呆若木雞)

3.司馬光有沒有一同“棄去”?

4.採訪一下司馬光:“你何不呼救?何不棄去?”(指名作答)

結論:真是一個冷靜、鎮定的司馬光,原來你早已經想到救人的辦法了。

5.想到辦法以後,司馬光一連用了三個動作,請把它們找出來。(板貼:經過、持、擊、破)

6.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讀這句話。(邊做動作邊讀“光持石擊甕破之”,讀出一氣呵成的感覺)

7.最後把什麼砸破了?(水甕)

“破之”的“之”,就是指水甕。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句。

這個故事最後怎麼樣了?

水迸,水流出來了,那個孩子得救了。這就是故事的結果。(板貼:迸、活)

(一)再讀課文

再把這個文言文故事連起來讀一讀。齊讀課文。

(二)講述故事

誰能把它當成故事來講一講?可以藉助註釋,也可以藉助圖片。(指名反饋)

(三)嘗試背誦課文

1.填空式背誦。

2.藉助板書背誦。

3.配樂背誦。

1.今天我們學習了文言文故事《司馬光》,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冷靜、鎮定、勇敢、機智)

2.我們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羣英薈萃。歷史上還有很多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孩子。老師還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他就是“灌水”取球的文彥博。

這也是一篇文言故事,可以運用我們今天學習到的文言文學習方法細細品讀。

篇四: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②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③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字義,理解課文的意思。能借助註釋,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光的聰明智慧和仁愛之心。

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點撥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蒐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圖:司馬光砸缸)

1.看見大屏幕上的這幅畫,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生:司馬光砸缸

2.對,這個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裏面,(板書:文言文)也叫做司馬光救友.請大家齊讀課題——《司馬光》。

3.同學們在課前都進行了預習,應該通過各種途徑蒐集到了不少資料吧!你瞭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識?知道它有什麼特點嗎?(提示:簡、韻……)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不錯。現在,請先自讀課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詞能多讀兩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開始吧!

2.課文比較短,請大家再讀一遍.這次試着讀出停頓,讀懂句子。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麼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剛纔幾位同學都能做到“音準”,“文順”,但老師覺得你們的停頓還掌握得不太好。現在,請聽老師的範讀,可以拿出鉛筆,一邊聽一邊體會,哪裏該斷句,哪裏該重讀,作上記號。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6.這次,請大家跟着老師小聲讀,看作下的停頓和重音的記錄是否合適。

7.現在的感覺和剛開始自己讀不一樣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讀,反覆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看註釋,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課文都讀得很不錯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則文言文是什麼意思。

出示自學指導:小組同學一起,結合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記號,向老師提出。(5分鐘後,比一比哪一小組講得好。)

1.小組合作學習。弄不懂的語句記下來,全班同學交流不懂的字詞。

2.各組推薦代表說每句話的意思,互相評議,每句意思的說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錯。學生說不準,教師予以點撥。

3.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全文大意。

4.講故事比賽。

四、朗讀課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們一起感悟課文。出示自學指導:

1.課文裏司馬光做了什麼事嗎?(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據句子的意思學做司馬光的動作。(光持石擊甕破之)

3.司馬光持石擊甕時,心裏怎麼想?

4.砸缸的結果怎麼樣?

5.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學生交流、反饋,反覆朗讀,理解感悟。

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6.當堂訓練

從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你想對他說什麼?寫下來。

五、總結文言文學法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麼?

(我懂得了:我們不能到危險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險時,我們要急中生智,動腦筋想出好辦法……)

七、拓展延伸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寫下了著名的《資治通鑑》。同學們想進一步瞭解司馬光的話,課後就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一讀吧。

板書設計:

篇五: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讀好停頓,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體會人物品質。

3.掌握學習小古文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請同學們默讀單元導語,看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什麼?(美好的品質)

過渡:同學們,我來說一段話,考考你能不能聽懂,好嗎?(吾姓爲劉,乃河北人士。愛靜亦愛動,運動、音樂、閱讀皆爲所好。)這就是古時候人們寫文交流的方式,叫古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跟老師數空寫課題。(可相機講解“司”的寫法:半包圍的字不要包得太嚴,“一”和“口”向左稍稍露出)

(二)活動一:讀停頓。

1.試讀:學習古文最重要的就是先要把停頓讀好,請大家藉助拼音讀一讀這篇小古文,讀準字音,試着讀出停頓。

2.過渡:同學們都讀完了,來,讀給大家聽聽。(出示課文停頓,再次練習,熟練掌握停頓)

羣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三)活動二:讀理解。

1.過渡:這篇小古文你能讀懂嗎?每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請大家藉助文後的註釋或者猜讀,同桌合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全班交流,預設句子:

(1)足跌沒水中(“沒”的意思是什麼?怎麼“沒水中”的?)

(2)甕(圖片區分“甕”與“缸”,知道“收口爲‘甕’,敞口爲‘缸’)

(3)兒得活(什麼叫“得活”?用哪個詞更合適?“得救”)

3.再次自主練習講故事,全班展示。

4.原文、譯文對照,從字數上感受古文的“言簡意豐。”

一羣小孩兒在庭院裏玩遊戲,其中一個小孩兒登到大甕上面,不小心跌了進去,就要被淹沒了。其他的小孩兒都嚇得扔下他跑了。這時,只見司馬光從地上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甕砸去。只聽“嘩啦”一聲,水甕破了,裏面的水流出來了,小夥伴得救了。

(四)活動三:背誦課文,議品質。(這篇小古文大家都讀懂了,那你覺得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呢?說說理由。)

羣兒(),一兒(),足跌(),衆(),光()

破之,水迸,兒()。

(填空試背誦,去掉輔助背誦)

預設:他機智,危機時刻想到了最好的解救辦法;他仁義,沒有棄夥伴而去;

他勇敢,敢想敢做等。

(五)總結本課學法:本節課我們就是用這樣“一讀停頓,二讀理解,三讀思考”的方法讀懂了這篇小古文,感受到了司馬光的美好品質。

(六)整合閱讀《人與自然》第59頁《司馬光》。

1.過渡:司馬光小小的年紀,爲什麼會有這樣讓人敬佩和讚歎的仁義和智慧?讓我們從另一篇小古文中去尋找答案。

2.出示學習要求: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這篇小古文,說說司馬光爲什麼具有這些優秀品質?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們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一讀停頓,二讀理解,三讀思考,學習這篇小古文,思考:小小年紀的司馬光爲什麼具有這些優秀品質?

3.全班交流。(司馬光具有這些美好品質是因爲他博覽羣書、勤奮好學,他的仁義、勇和智慧是從書中而來。)

結語:最後,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具。)請大家把這句話記在心裏,希望同學們像司馬光一樣做一個仁義、智慧、勇敢的人。(齊誦結束)。

三、板書設計

篇六: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熟悉“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生字。

2.仔細觀察課文插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3.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碰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砸缸的詞句。

難點: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碰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瞭解人物

1.導語: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板書課題,請學生讀準“司”。告訴學生“司”是“司機”的“司”,在這裏與“馬”組成複姓。再請學生讀準“光”的音。提示“光”的音。提示“光”的筆順。學生完整地讀課題。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出示司馬光圖片,學生簡介)。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爲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輕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詞,學生自由認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朗讀。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如換偏旁、猜字謎、組詞識字等。

4.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什麼?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師小結:觀察圖畫時我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並且注重詳略得當。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課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相機學習詞語:

古時候(輕聲)一口水缸一不小心舉起使勁砸破得救假山

對學生掌握不熟練的詞,多讀幾遍。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麼?

(2)“古時候”是指什麼時候?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爲課題的。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麼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麼樣的水缸?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4)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卡片出示: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裏裝滿了水。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興奮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一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平時你有沒有一不小心把事情搞砸的情況?誰來讀好這詞?指名讀。試着用這個詞語說話。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裏,小夥伴們的心情怎樣?請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爲什麼着急呢?掉進缸裏的小孩子面臨着什麼危險呢?

(4)用着急的心情練讀。師總結學法: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角色,也能把課文讀好。希望同學們能把這種方法用到以後的學習中去。

(5)小組內練讀後,全班交流。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爲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5.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讀課文。

討論:從哪裏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在這麼危險的情況下,別的孩子是怎麼表現的?(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表演讀這句話。

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練習說話。

出示句式:下課了,同學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1)思考:小朋友們爲什麼這麼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想自己曾經什麼時候有過這種害怕的感覺?試着讀出來。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別的小朋友心裏着急,動作忙亂,司馬光是怎麼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樣嗎?爲什麼?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試着做司馬光砸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爲什麼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麼?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爲什麼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裏的小朋友嗎?

(5)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6)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呢?(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敬佩、讚歎的語氣)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想象說話,拓展思維

1.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麼辦法救這個小朋友?

讓學生討論這些辦法是否可行,(先同桌互相說說)得出結論: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司馬光的辦法是最好最有效的。

2.假如你是得救的小朋友,你會怎麼說?

3.假如你是邊上的小朋友,看到司馬光救出了小夥伴,肯定很高興,那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4.假如你是那個落水小朋友的父母,知道是司馬光救出了自己的孩子,會對司馬光說些什麼?

五、總結全文。

由於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後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後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後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577.html

  • 標籤: 教學 三年級 上冊 部編版 司馬光 三年級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教學設計(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