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精選4篇)作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精選4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49W 次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精選4篇)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伯牙鼓琴》。

2.初步運用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彙,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文化藝術之美。

教學重難點

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大意,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鼓”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導質疑。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紮紮實實讀好課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會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理解“復”“足”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感受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呢?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1)理解句子意思,掌握藉助註釋、聯繫上下文,並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想的方式豐富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讀着這個“巍巍乎”,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②流水在古文裏邊特指江河。我們會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2、體驗“知音”。

(1)理解“善”和“志”,體味古今異義的語言現象。

(2)聚焦“善哉”,循序漸進地感受、體會“知音”的內涵。

①理解鍾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和志向、情懷上的悅納。

②補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

③練筆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④拓展閱讀《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後藉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爲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彷彿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迴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它!

2、熟讀成誦。

藉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並誦讀全文。

五、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巍巍乎若太山

湯湯乎若流水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畫,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幾幅名畫:《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

2.學生欣賞,談感受。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名畫有關的一則文言文《書戴嵩畫牛》。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合註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

3.學生自學課文。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好:所寶:曝:拊掌:雲:奴:婢:

2.交流共議。

①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從這段話中你看出了什麼?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畫的牛。

預設:四川有個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幾百種書畫。

這位杜處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畫《牛》,他特別喜歡,他用錦緞縫製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常隨身帶着。

從課文哪兩個地方能看出杜處士特別喜歡戴嵩的《牛》?

補充講解戴嵩和《鬥牛圖》,學生明確其地位和價值。

②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

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有什麼反應?(拊掌大笑)一般人見了戴嵩畫的牛會是什麼表現?(驚歎,誇讚戴嵩畫得好)

牧童在笑什麼?(他笑戴嵩畫錯了)

牧童爲什麼認爲戴嵩畫錯了?(牛斗的時候,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着尾巴在鬥)

牧童怎麼知道鬥牛的樣子?(因爲牧童經常觀察鬥牛,熟悉鬥牛的樣子)

你相信牧童的話嗎?爲什麼?(引發學生議論,引導學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話)

聽了牧童的話,杜處士有什麼反應?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處士沒有生氣,他笑了,認爲牧童的話有道理)

指導:我們要學習杜處士,遇到問題不要急躁,冷靜思考,認真分析。

③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這句話中的“奴”“婢”分別指什麼樣的人?(結合註釋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並且說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

故事已經結束了,作者爲什麼要寫上這句話?(這是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啓示,他想把他的啓示告訴我們,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朗誦課文,看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麼?(不要迷信權威;要勤於觀察;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遇到問題要冷靜分析)

五、作業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練習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你還知道與課文類似的事情嗎?寫給大家看。

3.以表演的形式複述課文內容,看看哪組理解得好。

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等。

篇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會寫“哉、巍”等3個字。

2.感受伯牙與鍾子期知音相遇之喜和失去知音之痛,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3.能根據註釋等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能說出《伯牙鼓琴》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並結合“資料袋"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1.上課之前,老師帶了一份禮物——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他們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藝術的精華啊!想聽聽嗎?閉目靜聽,想想這樣的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畫面

2、同學們的想象力好豐富!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藝術形式,我們靜下心來多聽聽,就會被他散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厲害的同學可能還能從琴聲裏聽出琴師的心聲、志向、情懷、抱負呢!今天,我們學習一個和中國古典音樂《高山流水》有關的故事。

出示課題:伯牙鼓琴。指名讀準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是一篇文言文,讀這樣的文章,要特別注意什麼?(慢慢地讀,注意斷句,停頓。)讓我們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試着讀準讀通。

2.多種形式讀課文。

(1)師範讀。老師也來試一試,我給幾個難讀的句子斷了句,同學們仔細聽聽你讀準了嗎?

難點: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2)學老師的樣子再讀讀看,指名讀。

(3)小結:合理的停頓可以讓古文更有節奏感;適當拉長字音可以使古文更有韻味。

3.再自由讀,嘗試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現在讀起來感覺怎樣?

4.齊讀。(古文就是這樣,越讀越有味道。)

5.看課題,誰來說說“鼓”的意思(引出讀註解和應用自己已有知識和語感)。“伯牙鼓琴”用我們現在的話可以怎麼講?

三、再讀課文,初解文意

1、出示讀懂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試用現在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

(看註釋,看插圖)

2、交流:現在你知道伯牙爲什麼絕弦了嗎?(板書鍾子期)

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回答了這個問題,你能找到嗎?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1)藉助註釋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2)斷句朗讀。文言文的斷句是根據它的意思而定的。

(3)古人用“知音”形容這一對朋友。請你自己讀讀課後資料袋,說說從中知道了什麼。

四、研讀文本,解讀知音

前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1.體會偶得知音之喜

師介紹資料:伯牙擅長彈琴,琴藝高超,被周天子拜爲司樂太師,每當他撫琴彈曲時,聽琴的人就會紛紛讚歎……當他彈着悠揚歡快的曲子,聽琴的人紛紛讚歎……當他彈着哀怨悲憤的調子,聽琴的人還是紛紛贊到……不管伯牙彈什麼曲子,不管他發揮的好或者不好,每次彈完琴都只能聽……伯牙心裏會想什麼?

(1)在伯牙感嘆人生苦短,知音難求的時候,他在楚地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山野樵夫鍾子期。

(2)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你讀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

①志是什麼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什麼意思?子期怎麼說的?

②“哉”是表示讚歎的語氣詞,沒有實在的意義。善哉,用現代的話可以說成……原來,子期是在讚歎啊,我們就用讚歎的語氣讀一讀,女生讀伯牙的部分,男生讀子期的部分。

③這裏還有一個與“哉”一樣是個語氣詞的你能找到嗎?“峨峨乎”是什麼意思?把“峨峨乎”就是爲了強調泰山的高大巍峨。我們讀的時候要把這個連起來。指名讀。

④“峨峨乎若泰山!”是什麼意思?看圖,鍾子期閉着眼睛,就像巍峨的泰山就屹立在眼前。解釋的時候我們可以展開想象。

⑤你能解釋“湯湯乎若流水!”了嗎?把整句話的意思說給旁邊同學聽聽。

⑥齊讀。伯牙鼓琴,當他志在高山時,鍾子期彷彿看到……當他志在流水時,鍾子期彷彿看到……

當他志明月的時候,鍾子期彷彿看到了……當伯牙志在春雨的時候,鍾子期彷彿看到了……伯牙鼓琴還可能志在哪兒呢?同桌兩人試着編一編。

方鼓琴而志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少選之間而志在(),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反饋交流。

總而言之,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聽懂。他們這種默契,用一個詞或一句詩形容,就是……能夠聽懂心聲,這就是知音啊!連讀前三句。

(3)春花秋月,和風細雨……自然界的景物何其之多,何其之美,俞伯牙爲何只選了高山流水,

鍾子期從琴聲裏,真的只聽懂高山流水的美景乎?應該不止吧,你覺得伯牙想用高山流水錶現什麼,鍾子期從高山流水的琴音裏還聽出了什麼?(志向,胸懷,抱負)

(4)請聯繫課後“資料袋”,說說你的看法。

(5)這世上愛聽伯牙鼓琴的人何其之多,但真正能聽懂他的琴音,與他興趣相投,心靈相通,志向相似的人,卻唯有鍾子期一人!因此,伯牙謂子期爲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而伯牙何其有幸,能覓得子期這樣的知音!你覺得在伯牙什麼所念,都能被子期必得之的時候,伯牙心情怎樣?他會對子期說什麼?伴着《高山流水》的琴音仿寫: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嘆曰:“善哉,善哉,”

此時伯牙心情怎樣?讓我們來分享他們知音相遇的喜悅,讀讀前文。

2.體會痛失知音之悲

(1)再好的朋友也終有一別,他們分別時約定來年再聚,以敘衷腸。無奈世事難料,知音早逝,第二年,俞伯牙見到的是鍾子期之墓。你能想象這時的伯牙會是怎樣的心情嗎?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詩篇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出示配音朗誦《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你能想到什麼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

於是,悲痛欲絕的伯牙做了一個決定。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誰能用朗讀讀出伯牙的悲痛?(指名讀)

帶着悲痛的心情一起讀讀這句話!

現在你對伯牙爲什麼這麼做有什麼新的看法嗎?

伯牙覺得只有這麼做,才能表達他對鍾子期的深情厚誼,他用這種方式來……板書:謝知音

五、再讀文本,昇華積累

1、短短几十個字,記下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之情,流傳千古!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2、播放樂曲。伴着這一曲的《高山流水》一起來記住這段動人的情感。

3.練習背誦。

篇三: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寫4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課文內容。

3.體會到學習、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學習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日》中兩小兒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穿越時空去與一位古代的偉人對話,他就是孟子。誰能說說你對孟子的瞭解。(生舉手答)今天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學弈》。

(板書課題:學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你們知道“學弈”是幹什麼嗎?(學下圍棋)你們是怎麼知道的?(看註釋)對,看註釋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有疑問的地方可在書上做記號。

2.指名讀課文,師相機正音。

3.課件出示本課易讀錯的字詞,學生齊讀。(誨、惟、鴻鵠、弓繳、弗、矣、與,強調“爲”是個多音字)

4.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分小組自學,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

2.理解句意。

(1)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好的人。)

(2)使弈秋誨二人弈。(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3)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誨。)

四、品文明理,提升感悟

1.什麼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而第二個人在學習時卻三心二意,所以結果不同。)

2.請同學們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任何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取得成功。)

3.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五、指導背誦

1.讓學生根據課件出示的停頓提示,反覆誦讀。

2.教師引導學生先將課文分層次,然後根據提示背誦。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一個關於孔子的小故事。

2.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讓學生展示收集到的有關孔子的資料。

3.老師出示孔子的畫像課件,並簡單介紹孔子。

孔子在你們的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博學的人)然而,有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竟難倒了孔子呢!你們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故事。(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

二、讀通課文,掌握字詞

1.請同學試讀,要求讀準字音,若有讀不準的字,請圈出來,與同桌交流。

2.指名同學分小節讀,集體糾正讀錯的字音,讀錯的語句。

3.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領悟讀法,注意每句話的停頓、語速、語氣)

4.全班放聲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義

1.舉日——“象”的觀照

(1)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放鬆!再放鬆!請隨着我的提示,在自己的腦海中想象太陽的樣子。

早晨,太陽慢慢地出來了,圓圓的,紅紅的,大大的;中午,太陽升上了天空,升得很高很高,圓圓的,小小的,亮亮的。看到了嗎?

(2)請你們回憶一下課文中的詞語,選擇兩個詞語來形容你看到的太陽的樣子,一個形容早晨的太陽,一個形容中午的太陽。然後,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車蓋盤盂)

(3)請大家閉上眼睛,隨着老師的提示,繼續想象太陽。

師設置情境: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照在你的身上,你會有什麼感覺?中午,太陽升得很高很高,你置身在強烈的陽光下,你的身體熱起來了,不斷地熱着,不斷地熱着,都快熱得受不了了。感覺到了嗎?那麼,也像剛纔那樣,從課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形容你對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早上太陽的感覺,一個形容你對中午太陽的感覺。請把這兩個詞語默寫到本子上。(板書:滄滄涼涼探湯)

(4)理解“滄滄涼涼”“探湯”

(5)齊讀詞語。

2.擇日——“理”的尋思

引導學生探究“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每組詞語之間的關係。

(1)師:大家注意看,我在這兩個詞語之間畫一條線,在那兩個詞語之間也畫了一條線(板書:車蓋——盤盂滄滄涼涼——探湯)。想一想,爲什麼要這樣畫?這裏有些什麼名堂?學生自由舉手回答。

(2)教師引讀相關語句,指導學生讀出“一大一小,一冷一熱”的感覺。最後學生齊讀。

(3)引導學生髮現問題。

3.辯日——“趣”的體驗

(1)師:一個說早上近中午遠,一個說早上遠中午近。兩小兒各說各的觀點,各說各的理由,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誰也不肯善罷甘休。用書中的一個詞來說,就叫——(辯鬥)

(2)理解“辯鬥”(辯論,爭論)

(3)請同學們找出兩小兒“辯鬥”的句子,同桌之間分好角色,然後大聲朗讀兩小兒的辯鬥。(同桌之間分角色朗讀“辯鬥”,教師巡視傾聽。)

(4)師提示“辯鬥”語氣、神態、動作要逼真。可在原文語句前創造性地加上“此言差矣”“非也”等反駁的言辭,還可以賦予兩小兒動作,儘量還原兩小兒激烈“辯鬥”的場景。

4.決日——“知”的分享

(1)師:他們爭執不下,就去問誰?孔子給他們怎樣判決的?(不能決也)(生回答,師板書)

(2)通過用“決”組詞的方式理解“決”在文中的意思。

(3)學生自由舉手表演“問孔子”的情景。

(4)師創設“解疑”情境1:那依你之見,是日始出時去人遠,還是日中時去人遠呢?請小先生不吝賜教。

(5)師創設“解疑”情境2:那“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又是爲什麼呢?哪位高人願意指點迷津?

5.悟日——“智”的啓迪

(1)師:這個問題,在我們看來,是一個科學常識,並不太難。但擱在兩千多年前,卻是一個難題。不但難倒了兩個愛思考、愛辯鬥的小兒,也難倒了大思想家、大學問家、大教育家孔老夫子。

(2)齊讀最後一段。(板書:知)這裏的“知”怎麼理解?“孰爲汝多知乎?”用現在的話怎麼說?

(3)師:面對兩小兒的嘲笑,孔子又會怎麼想、怎麼回答呢?請你寫一寫。可以用白話文來寫,那就用“孔子說”開頭;如果你對文言文感興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語氣寫,那就用“孔子曰”開頭。

四、通讀課文,領悟道理

老師小結:《兩小兒辯日》是一則生動的民間故事。採用“問答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並闡明道理。作者將抽象的自然現象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講述出來,讓人感受到了兩小兒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聰明機智、天真可愛的形象,也體會到了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爲人處世的態度。

篇四: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書戴嵩畫牛》是統編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1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課文,作者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文章用簡潔的語言、平實的手法,圍繞唐朝畫家戴嵩畫的《鬥牛圖》,刻畫了杜處士和牧童兩個特點鮮明的人物,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的道理。

2011版課程標準提出,第三學段要“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本單元寬泛的人文主題爲“藝術之旅”,語文要素爲“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寫自己的拿手好戲,把感受、看法寫出來”。本課選取的是兩篇記錄中國傳統藝術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語言凝練、意蘊豐富的語言特點,尤其是本篇文章,全文共有93個字,語言凝練、故事生動、內涵深遠,是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佳作。

六年級學生對文言文的表達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瞭解了一些閱讀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藉助註釋理解基本內容。由於文言文特有的表達方式與學生日常使用的白話文之間有着較大的差異,因此,學生對於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學的新鮮感與認知上的陌生感。本文雖篇幅短小,但是語言凝練雋永,寓意深刻。學生在理解文意,讀懂文本揭示的道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難。高年級學生能講述故事大概內容,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但是把文言文轉換成白話文,口語化講述故事,具有一定難度。同時,高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主動通過想象走進文本,加深理解,但是如何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展開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讓故事內容更豐富,更生動,並不容易。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單元目標要求、教材內容及學情,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定爲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理解文章意思,展開合理想象,講好故事,並且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將指導朗讀,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故事,展開想象講故事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方法上,以指導朗讀和引導想象爲主,滲透學法的指導。課堂上以“讀”爲本,體會人物形象,自然而然地形成語言感知能力,在琅琅書聲的浸潤陶冶中,讀出古文特有的韻味,同時爲講好故事做好鋪墊。其次,滲透文言文閱讀的基本方法,通過看註釋、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調換、增補等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文言文精煉、雋永的語言特點。第三,指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展開合理的想象,通過變換人稱轉換角色講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故事的趣味性。學習方法上,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和交流空間,讓學生品讀、感悟、批註、表達。課堂評價上,以語言評價爲主,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等,激勵、點撥、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到學習內容之中,達成目標,習得方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語文素養。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結合註釋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簡約凝練的語言特點。

3.學習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講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

4.領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寫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內行人請教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解題意。

1.課前談話,激趣導入。

2.板書課題,指導朗讀課題。

(二)讀通——知文意。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正音。

相機指導“處、好、數、曝”四個多音字的讀音。

(3)齊讀全文。

2.自學質疑,理解文意。

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的大概意思。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193.html

  • 標籤: 上冊 文言文 語文 部編版 六年級 六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單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精選4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學設計(精選4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