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87W 次

篇一: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精選5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會寫“哉、巍”等3個字。

2、感受伯牙與鍾子期知音相遇之喜和失去知音之痛,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3、能根據註釋等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能說出《伯牙鼓琴》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並結合“資料袋"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1、上課之前,老師帶了一份禮物——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他們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藝術的精華啊!想聽聽嗎?閉目靜聽,想想這樣的音樂讓你想到了什麼畫面

2、同學們的想象力好豐富!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藝術形式,我們靜下心來多聽聽,就會被他散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厲害的同學可能還能從琴聲裏聽出琴師的心聲、志向、情懷、抱負呢!今天,我們學習一個和中國古典音樂《高山流水》有關的故事。

出示課題:伯牙鼓琴。指名讀準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是一篇文言文,讀這樣的文章,要特別注意什麼?(慢慢地讀,注意斷句,停頓。)讓我們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試着讀準讀通。

2、多種形式讀課文。

(1)師範讀。老師也來試一試,我給幾個難讀的句子斷了句,同學們仔細聽聽你讀準了嗎?

難點: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2)學老師的樣子再讀讀看,指名讀。

(3)小結:合理的停頓可以讓古文更有節奏感;適當拉長字音可以使古文更有韻味。

3、再自由讀,嘗試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現在讀起來感覺怎樣?

4、齊讀。(古文就是這樣,越讀越有味道。)

5、看課題,誰來說說“鼓”的意思(引出讀註解和應用自己已有知識和語感)。“伯牙鼓琴”用我們現在的話可以怎麼講?

三、再讀課文,初解文意

1、出示讀懂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試用現在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思考剛纔提出的問題。

(看註釋,看插圖)

2、交流:現在你知道伯牙爲什麼絕弦了嗎?(板書鍾子期)

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回答了這個問題,你能找到嗎?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1)藉助註釋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2)斷句朗讀。文言文的斷句是根據它的意思而定的。

(3)古人用“知音”形容這一對朋友。請你自己讀讀課後資料袋,說說從中知道了什麼。

四、研讀文本,解讀知音

前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1、體會偶得知音之喜

師介紹資料:伯牙擅長彈琴,琴藝高超,被周天子拜爲司樂太師,每當他撫琴彈曲時,聽琴的人就會紛紛讚歎……當他彈着悠揚歡快的曲子,聽琴的人紛紛讚歎……當他彈着哀怨悲憤的調子,聽琴的人還是紛紛贊到……不管伯牙彈什麼曲子,不管他發揮的好或者不好,每次彈完琴都只能聽……伯牙心裏會想什麼?

(1)在伯牙感嘆人生苦短,知音難求的時候,他在楚地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山野樵夫鍾子期。

(2)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你讀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

①志是什麼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什麼意思?子期怎麼說的?

②“哉”是表示讚歎的語氣詞,沒有實在的意義。善哉,用現代的話可以說成……原來,子期是在讚歎啊,我們就用讚歎的語氣讀一讀,女生讀伯牙的部分,男生讀子期的部分。

③這裏還有一個與“哉”一樣是個語氣詞的你能找到嗎?“峨峨乎”是什麼意思?把“峨峨乎”就是爲了強調泰山的高大巍峨。我們讀的時候要把這個連起來。指名讀。

④“峨峨乎若泰山!”是什麼意思?看圖,鍾子期閉着眼睛,就像巍峨的泰山就屹立在眼前。解釋的時候我們可以展開想象。

⑤你能解釋“湯湯乎若流水!”了嗎?把整句話的意思說給旁邊同學聽聽。

⑥齊讀。伯牙鼓琴,當他志在高山時,鍾子期彷彿看到……當他志在流水時,鍾子期彷彿看到……

當他志明月的時候,鍾子期彷彿看到了……當伯牙志在春雨的時候,鍾子期彷彿看到了……伯牙鼓琴還可能志在哪兒呢?同桌兩人試着編一編。

方鼓琴而志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少選之間而志在(),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反饋交流。

總而言之,不管伯牙心裏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聽懂。他們這種默契,用一個詞或一句詩形容,就是……能夠聽懂心聲,這就是知音啊!連讀前三句。

(3)春花秋月,和風細雨……自然界的景物何其之多,何其之美,俞伯牙爲何只選了高山流水,

鍾子期從琴聲裏,真的只聽懂高山流水的美景乎?應該不止吧,你覺得伯牙想用高山流水錶現什麼,鍾子期從高山流水的琴音裏還聽出了什麼?(志向,胸懷,抱負)

(4)請聯繫課後“資料袋”,說說你的看法。

(5)這世上愛聽伯牙鼓琴的人何其之多,但真正能聽懂他的琴音,與他興趣相投,心靈相通,志向相似的人,卻唯有鍾子期一人!因此,伯牙謂子期爲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而伯牙何其有幸,能覓得子期這樣的知音!你覺得在伯牙什麼所念,都能被子期必得之的時候,伯牙心情怎樣?他會對子期說什麼?伴着《高山流水》的琴音仿寫: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嘆曰:“善哉,善哉,”

此時伯牙心情怎樣?讓我們來分享他們知音相遇的喜悅,讀讀前文。

2、體會痛失知音之悲

(1)再好的朋友也終有一別,他們分別時約定來年再聚,以敘衷腸。無奈世事難料,知音早逝,第二年,俞伯牙見到的是鍾子期之墓。你能想象這時的伯牙會是怎樣的心情嗎?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詩篇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出示配音朗誦《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你能想到什麼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

於是,悲痛欲絕的伯牙做了一個決定。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誰能用朗讀讀出伯牙的悲痛?(指名讀)

帶着悲痛的心情一起讀讀這句話!

現在你對伯牙爲什麼這麼做有什麼新的看法嗎?

伯牙覺得只有這麼做,才能表達他對鍾子期的深情厚誼,他用這種方式來……板書:謝知音

五、再讀文本,昇華積累

1、短短几十個字,記下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之情,流傳千古!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2、播放樂曲。伴着這一曲的《高山流水》一起來記住這段動人的情感。

3、練習背誦。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書戴嵩畫牛》,會寫“軸、曝、錦、矣”4個生字

2、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明白實踐出真知和藝術源於生活的道理。

3、結合註釋,結合資料袋,能用自己的話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戴嵩畫牛。戴嵩是一名唐代的畫家,最擅長畫牛。戴嵩曾畫過一幅《鬥牛圖》,幾百年後,關於這幅圖,蘇軾寫了一篇文章(補充板書“書”),來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2、理解課題,讀準節奏。

(1)同學們知道“書”在這個題目裏的意思嗎?(寫)

(2)引導學生根據停頓,讀好課題。書/戴嵩畫牛

(3)瞭解作者:蘇軾。

看樣子,小學六年以來,我們已經學了蘇軾那麼多首詩,知道蘇軾書畫都好,其實學了今天的文言文,我們還會領略蘇軾的智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主學習。同學們,文言文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讀好文言文,讀出節奏感。現在先讓我們讀一讀課文吧。

出示要求:(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注意停頓,用“/”標出停頓。

2、孩子們,學習文言文是有難度的,因爲文言文精煉,裏面的每一個字都是需要我們好好理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片文章。課前老師用了預學單,想看看大家的預學能力如何。

(1)課件出示一:嵩蜀軸謬搐婢拊掌

(2)指名朗讀,正音。

看樣子,這幾個字難不倒我們班的孩子,老師這裏還有幾個字,再請同學來讀一讀。(指名讀)

(3)課件出示二:

好處處士好事喜好數學數一數曝光曝曬

有同學發現了,這四個字是多音字。誰來用他們的另一個字音組詞。(指名組詞)

3、剛纔同學們朗讀的時候也畫了分隔符號,表示停頓。你對照老師的,看看自己都畫對嗎?

出示課件: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有了分隔符號的幫助,請大家先自己練讀,讀出節奏感。請你來讀讀好嗎?(請生朗讀)嗯,讀出了節奏感,也都讀對了。哪一組也想試試?(請小組朗讀)通過有節奏的朗讀,也能幫助我們理解文言文的大概內容,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嘛。

三、趣讀入情境,對比態度

1、故事就是圍繞一幅畫展開的,同樣的一幅畫,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出示要求:請同學再讀讀文章。用橫線畫出杜處士對這幅畫的態度,用波浪線畫出小牧童對這幅畫的態度。

2、交流:先請同學來說說,關於杜處士看畫所找到的句子。

句子: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①一下子就找準了關鍵句子,那麼這個句子中,軸用了兩次,什麼意思?看樣子難倒一部分人了,你們看這道題,你們給兩個軸字選擇一下意思。(請生回答)。

出示:給”軸”選擇正確的義項()

A。圓柱形的器物,可往上卷或繞上東西。

B量詞。

②這位同學真的很能幹,不僅理解了一軸是表示數量,也用義項A理解了“錦囊玉軸”,很會聯繫上下文,也很會活學活用。

③讀了這句話,你覺得杜處士對這幅畫是怎麼的一種態度?

很看重。爲什麼?(請生回答)你聯繫了上文,這畫是戴嵩畫的,屬於名家名畫。還有嗎?

你注意到了詞語“常以自隨”,什麼意思?

④學生想象說話,理解“常以自隨”。

是呀,就像你們說的,杜處士非常喜歡戴嵩的《鬥牛圖》,經常將此畫帶在身邊。

孩子們,你覺得杜處士會把畫帶去哪裏?(請生想象說話)

剛剛我們緊扣“常以自隨”進行了合理的想象,體會到了杜處士對這幅畫的喜愛。

(板書:合理想象)

⑤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那麼小牧童呢?他看到了畫,怎樣的表現?誰來說說?(指名回答)

句子: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①學生讀句子並反饋態度:非常可笑、可笑至極。

追問:你從哪兒看出小孩子覺得可笑?(拊掌大笑)

②這位小兒,你如此拊掌大笑,是爲何故?

出示: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③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笑的原因嗎?(指導理解句子)

④誰來噹噹牧童,要演得像。

評議指導:最後的“矣”字是個語氣詞,你覺得在這兒是怎樣的語氣?

3、聚焦“笑”,對比不同。

①過渡:小兒“拊掌大笑”,處士“笑而然之”,處士會怎麼說呢?”

處士笑而然之,說:“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都很會猜,根據“笑而然之”這個詞語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4、孩子們,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蘇軾,這位大家通過這篇文章,又要告訴我們一個怎麼樣的道理呢?

出示: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1)“奴婢”的意思大家知道嗎?(指名說)那將它們分開用,又分別是什麼意思?猜猜在這裏指的是什麼人?

出示:奴:耕田種地的男僕

婢:紡織織布的女僕

(2)追問:耕田和織布爲什麼要問農夫和侍女呢?

那麼畫《鬥牛圖》,該問誰呢?(請生回答)

出示:

(3)在文章的最後引用“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句話,好不好?誰來說說你的看法。(請生回答)是的,有總結全文的意思,還有嗎?(還可以使論據確鑿的作用。)

5、小結道理:所以我們要認真、仔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因事求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

四、選角說故事

1、預設語言:孩子們,我們在理解了本文意思的前提下,讓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考考大家講故事的能力。請看學習要求:

出示:選角色講故事。

①選擇一個角色,練習說故事。

②組內交流,推薦代表。

③講故事時可以增加適當的想象哦!

2、交流評價,相機點撥。

合理想象,角色轉換,形象表達。

(1)我姓杜,人稱杜處士。

我讀了不少書,

可就是不願意做官……

(2)我是一個牧童

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嘍!

還沒出村子,我看……

(3)我是蘇軾

聽說四川有個杜處土

尤愛……

3、小結:孩子們,這節課,小牧童勇於指出戴嵩畫牛的錯誤,讓我們知道了做事情要從客觀事實出發,不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這節課結束後,也希望大家回家可以給家人講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

篇二: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讀“恭、勤”等4個生字,會寫“囊、螢”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囊螢夜讀、恭勤不倦、博學多通”等詞語。

2.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

4.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從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

教學難點:能參考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囊螢夜讀》,認讀“恭、勤、焉”3個字,會寫“囊、螢”等7個字。

2.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探究學習,體會其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課題。

1.同學們,《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聽說過嗎?匡衡勤奮好學,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亮,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裏。怎麼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牆壁鑿開一個洞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

古時候,還有一位熱愛讀書的人,他是晉代車胤,因爲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

2.這個故事就是《囊螢夜讀》,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個小故事。(板書:囊螢夜讀)

學生齊讀課題。

3.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傳誦,流傳至今。

4.補充文言文知識:文言文人們通常說古文。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國古代有着燦爛的文化,有着浩如煙海的文學藝術瑰寶,他們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記載下來的。我們要去傳承民族的瑰寶,就要學好文言文。

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

1.試讀,說說讀後的感受。自己解決生字:

囊、螢、恭、勤、博、貧、焉

2.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1)注意讀準前鼻音“勤、貧、焉”,後鼻音“囊、螢、恭”。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囊、勤、焉”。

“囊”上中下結構,筆畫較多,寫的時候要注意寫扁一些,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

“勤”左右結構,注意左邊的部分,下面是兩橫一提。

“焉”上面是個“正”,下面的部分不是“與”。注意把字寫得扁一些。

3.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

4.教師範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學生拿筆劃分節奏。

5.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6.點名讀,齊讀。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

先來看一看詞語的意思:

囊螢:用袋子裝螢火蟲。囊: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袋子裝”。

胤恭勤不倦:晉朝人車胤肅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肅敬的意思。

練囊:用白色絹子做袋。練:白絹,文中作動詞用,意思是“用白絹做”。

以夜繼日:夜晚接着白天(學習)。

2.從以上詞語的解釋中,理解了詞語,找出文中描寫車胤動作的詞語,從這些動詞中,你體會到車胤什麼品質?

預設:表示動作的詞語是“囊螢(用袋子裝)”和“練囊(用白絹做)”。

預設:從“囊螢(用袋子裝)”和“練囊(用白絹做)”中,我體會到車胤刻苦努力,沒有條件努力創造條件的精神。

3.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學交流。

4.預設交流

(1)我讀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這句話告訴我們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

(板書: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

(2)我讀懂了“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夏天的夜晚,

(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着書本,夜以繼日地學習着。

(板書:囊螢夜讀?夜以繼日)

5.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1)我覺得車胤真的很聰明,遇到困難很好地解決困難。

(2)我讀懂了車胤家裏非常貧窮,沒有讀書的條件,但是車胤絕不放棄,努力給自己創造條件。

(3)我們這些有條件讀書的人,應該珍惜讀書的機會,好好學習。

四、讀寫訓練,朗讀全文

師:課文雖然很短,但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鐵杵成針》,認讀“卒”,會寫“逢、卒”2個字。

2.結合註釋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3.學習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則文言文《囊螢夜讀》,瞭解了關於“熱愛讀書”的一段佳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則文言文《鐵杵成針》。(板書課題:鐵杵成針)齊讀課題。

2.釋題:“鐵杵”是什麼意思?“鐵杵成針”又是什麼意思呢?(“鐵杵”,是“用來舂米或搗衣的鐵棒”的意思。“鐵杵成針”就是把鐵棒磨成繡花針的意思。

李太白就是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謫仙人”。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成,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3.引導學生就課題質疑,及時歸納整理並出示:

(1)是誰把鐵棒磨成針?

(2)爲什麼把鐵棒磨成針?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4.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鐵杵成針》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1.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自由讀文,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1)注意讀準平舌音“卒”,後鼻音“逢”。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逢、卒”。

“逢”半包圍結構,先寫辶上面的部分。:辶書寫順序:點橫折折撇捺。

“卒”獨體字結構,注意下面的橫寫得長一些,基本壓在橫中線上,豎壓住豎中線。

2.教師範讀課文,努力做到讀得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最好能背誦)。從而感染學生,激發其誦讀興趣。

3.讀後學生評價,及時歸納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一是讀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頓要得當。老師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頓符號,可以對學生朗讀有所幫助。

4.學生模仿教師自由練讀,讀通讀順爲止。(教師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反覆朗讀)

5.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正誤。

6.教師運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指名讀、賽讀、齊讀等,直到讀熟爲止。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對照文後註釋,自己嘗試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遇有困難教師及時幫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釋惑,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也可向教師請教。教師及時就文中比較難理解的詞句進行指導:如“棄”是“放棄”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還”是回去,到學校去的意思。

3.學生對照註釋,講解自己對文中語句的理解,教師及時講解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4.同桌互相講說故事內容。

出示課文大意:

磨針溪,坐落在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

(板書:李太白放棄學業老婆婆鐵杵成針)

四、聯繫生活,深化認識

1.請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把鐵杵磨成細針,需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只要我們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聯繫生活、學習中的經歷充分發言,認識到不能輕言放棄,要堅持就會成功。)

(板書:不輕言放棄,堅持就會成功)

3.“鐵杵磨針”帶給我們什麼啓示?

(1)只要堅持不懈,就算是鐵杵也能磨成針。

(2)一個人,認準了一個目標,只要堅持不懈,就可以創出佳績。

(3)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標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5)要把鐵杵磨成細針,需要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精神,只要我們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6)無論做什麼事請,只要有恆心,就一定會成功,因爲工夫不負有心人。重視生活細節,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界上沒有你做不到的事,關鍵在於你的心態。

五、複述故事,背誦課文

1.同桌互相講故事。

2.指導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

篇三: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2.結合註釋和課外資料理解文言文中詞句的意思;聆聽音樂,感受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之遇。

3.體會音樂和繪畫藝術的奇妙。

教學重點:根據伯牙的琴聲,大膽想象,體會藝術之美

教學難點:理解文言文中字詞的意思和用法進而理解整句和文章意思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伯牙鼓琴

課時目標:

1.會寫3個生字,讀準“湯”字在文中的讀音。

2.理解“鼓”“志”“巍巍”“湯湯”的意思,不要把“太山”寫成“泰山”;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音樂表達的不同情緒,分享聽音樂的心得。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上課之前我們先聽點音樂,聽完後說說都聽到了什麼聲音。(教師播放音樂)

教師及時評價:知音樂者,也;會傾聽者,也;懂音樂者,也。

2.談話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和音樂有關的文言文,講述的是發生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誰來讀一讀這個課題?

二、板書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伯牙鼓琴》

2.解題:①“伯牙鼓琴”是什麼意思呢?(伯牙彈琴,鼓是彈的意思)

②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方法。

三、初讀文本,讀通課文

1.師: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自讀課文

①讀準字音,注意在恰當的地方停頓,可以用“/”標記。

②讀出情感和文言文的節奏及韻味。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3.教師先示範朗讀,然後學生自讀,教師評價。

四、理解文言文

1.學生自學,然後小組討論,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出示:

(1)有註釋的字詞就藉助註釋來理解,沒註釋的就聯繫上下文或者用自己的話來理解補充;再者,藉助工具書,也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2)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理解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五、品讀“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1.學到這裏,你知道伯牙和鍾子期是什麼關係嗎?用一個詞來表達。(板書:知音)什麼叫知音?

2.疑問:他們是怎麼成爲知音的呢?是什麼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3.從哪兒看出伯牙和鍾子期是知音?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語句,勾畫下來。

①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到了什麼?你會怎樣讚歎?

②現在請帶着讚歎的語氣再來讀一讀。

③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後半句。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麼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巍巍大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中還會表現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5.小組討論,出示課件5:

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

志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引導學生想象畫面,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說句子: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依依楊柳、潺潺流水、皚皚白雪、綿綿春雨、隆隆雷聲、淙淙流水……

6.伯牙彈什麼鍾子期都能懂得、都能明白,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他們真是心靈相通,這就叫——知音。

六、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讚美嗎?他爲什麼獨把鍾子期當作知音?

2.終於有一天,伯牙遇到了鍾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會對子期說什麼?

3.“知我者,子期也!”你覺得這時的伯牙與子期還僅僅只是音樂方面的朋友嗎?

4.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七、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學生讀:“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1.你能用現代漢語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伯牙把琴給摔破了,決定終身不再彈琴,因爲他認爲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爲之彈琴的人了。)

2.什麼叫終身?(一輩子)

3.師:是的,伯牙悲痛欲絕,他認爲再也沒有像子期一樣的知音了,於是來到了鍾子期的墳前寫下了這首短歌。師朗誦,全班朗誦。

4.想象一下,假如你來到子期的墳前,面對一塊冰冷的墓碑、一抔無情的黃土,你想說些什麼?

5.通過朗讀體會伯牙的傷心之情。

師:你能體會到伯牙的傷心嗎?按照你的理解,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八、回顧全文,品味音樂

1.這就是千古流傳的《伯牙鼓琴》,這就是感人至深的《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爲了紀念他們,後人做了一曲《高山流水》來紀念他們!讓我們聆聽樂曲,打開書再一次回味這個故事,把它刻在你的心間,讓我們試着背一背這篇文章。

2.總結:同學們,“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所以,當你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

九、作業佈置

背誦課文;蒐集表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篇四: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

(教學目標)

1.讀準“曝”“囊”“搐”等易混難讀的字,把握朗讀的停頓,讀通課文。

2.藉助註釋、資料及已有文言基礎,讀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從這篇文章中明白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欣賞作品,導入課題

1.一首樂曲,讓伯牙和鍾子期成了知音,藝術就是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不僅音樂藝術如此,繪畫藝術也同樣能震撼人心,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繪畫作品。課件依次出示四幅著名畫作(鄭板橋的竹、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戴嵩的牛),最後一幅爲戴嵩畫的《鬥牛圖》,順勢導入課題。

2.介紹背景: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特別擅長畫牛,他畫的牛栩栩如生,尤其這幅《鬥牛圖》深受書畫愛好者的喜愛。因爲這幅圖還引發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一個什麼有趣的故事吧。(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二、多樣讀文,整體感知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文言文朗讀有一定難度,下面幾個字詞能讀對嗎?

課件出示:

蜀軸囊曝搐婢拊掌

(3)指名朗讀,正音。

(4)齊讀全文。

2.指導課文,明確節奏。

(1)師:這篇課文在朗讀時,應該怎樣停頓呢?

(2)生交流彙報。

課件出示: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學生試讀,熟悉節奏。

4.自由練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5.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課文的敘述部分,同學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後,交換朗讀內容。

三、自學質疑,理解文意

1.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的大概意思。

課件出示:

(1)藉助註釋及聯繫上下文說說文章的意思。

(2)用“△”標出不理解的字詞。

預設一: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理解“軸”在不同語境的意思,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二: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理解“尾搐入兩股間”的意思,指導讀出節奏。

預設三: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相機理解“奴、婢”的意思。

2.整體感知,梳理脈絡。相機指導會寫字“曝”的書寫。

四、入情入境,精讀課文

1.面對同一幅《鬥牛圖》,杜處士和小牧童卻有不同的表現,請結合文章說一說。

課件出示:

自由讀課文,用“_____”畫出寫杜處士的句子,用“”畫出寫小牧童的句子,用一兩個詞語寫寫他們的表現。

2.學生彙報,交流分享。

預設一: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尤、錦囊玉軸,自隨”,讀出杜處士對《鬥牛圖》的珍愛。

預設二: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抓住牧童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

預設三:處士笑而然之。

(1)對比“拊掌大笑”和“笑而然之”兩處描寫“笑”的句子,感受人物的不同表現。

(2)再現情景,想象杜處士的神態、動作、語言。

3.朗讀描寫杜處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讀出趣味。

五、變換角色,練講故事

1.用自己的話講講“他們”的故事。

(1)學生自由練習講故事。

(2)指名展示,評價交流。

2.講講“我”的故事。

課件出示:

①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讀了不少書,可就是不願意做官……

②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嘍!還沒出村子,我看見……

③我是蘇軾,聽說四川有個杜處士,尤愛書畫……

(1)選擇其中一個角色,練習講“我”的故事。

(2)指名講故事,評價交流。

課件出示:

合理想象角色轉換形象表達

六、回顧細節,品讀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他的理由是什麼?由此可見牧童的什麼精神?

指名發言。

課件出示: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精神:牧童善於觀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麼表現?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指名發言。

課件出示:

表現: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心胸開闊、樂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3.帶着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七、再讀課文,明白道理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藝術再美也是來源於生活。

八、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篇五: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文言文特點,理解背誦《伯牙鼓琴》。

2.通過誦讀了解伯牙、鍾子期因爲音樂而成爲知音的故事,感受藝術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3.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巧激趣

1.談話導入: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言簡意賅,記錄了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不少文言文還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兩篇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文言文。板書課題《文言文兩則》,齊讀課題。

2.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現在聽到的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能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爲它旋律優美,還因爲它蘊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個故事——《伯牙鼓琴》,師板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初讀情況。

課件出示:

1.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1)指名讀,讀正確,讀流利。

(2)猜想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花樣朗讀曉停頓

1.這是一則文言文,讀起來比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頓,就能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來。仔細聽老師讀,注意老師是如何停頓的,邊聽邊畫出停頓記號。

2.教師範讀。

3.課件出示畫了停頓記號的課文。

課件出示: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4.生讀課文。

(1)你也能像老師一樣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來嗎?趕快讀讀吧!一定要注意停頓哦!

(2)自讀練習,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5.師生合作讀。

師:我們來合作讀課文,老師讀每句的前半部分,學生讀後半部分,一遍讀完後,交換朗讀內容。

6.指名配樂讀。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1.回顧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讀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課件出示:

(1)查工具書,如《古漢語詞典》。

(2)藉助註釋來理解。

(3)可以多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4)結合插圖理解。

(5)小組討論,問同學。

2.學生先進行自學,而後開展小組討論。

3.反饋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4.預設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

師:“方”是剛纔的意思。

預設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過這個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聯繫上下文。

預設3:“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師:“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

預設4:文中的“巍巍”“湯湯”這些疊詞有什麼好處?

師:疊詞的運用使詩文既呈現出一種音韻之美、富有節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暢淋漓的表達。這些詞不僅讓我們有了形象感,而且還讓我們對鍾子期的內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5.創設情境,訓練語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鍾子期曰:_________

6.小組內合作,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五、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1.結合資料,談談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並和同學交流感受。

2.帶着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熟讀課文。

3.同桌互背。

六、補充拓展悟情感

1.教師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見。

據記載,伯牙子期在一箇中秋之夜的雨後因琴聲偶遇,因音樂而相知,他們徹夜長談,不覺東方發白。伯牙子期灑淚而別,他們相約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見。春去秋來,當伯牙滿懷期待的趕來與子期相見時,萬萬沒有想到,面對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課件出示最後一句,齊讀:

課件出示: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2.以伯牙的地位與“破琴絕弦”的行動感受伯牙內心之痛。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既是彈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爲“琴仙”。再看“破琴絕弦”的行爲,有什麼想對伯牙說的嗎?

預設:(1)興許你還會遇到像子期這樣的知音呢?

(2)精美絕倫的瑤琴,你砸掉不可惜嗎?

(3)如此高的技藝不再彈,不感到遺憾嗎?

師:伯牙又何嘗不是這樣想的呢?伯牙“盤膝坐於墳前,揮淚兩行,撫琴一操。那些看者,聞琴韻鏗鏘,鼓掌大笑而散”。面對此情此景,仰天長嘆:“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一起讀。

3.從有關知音的詩詞感受知音難覓的痛苦。

課件出示: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歐陽修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曹雪芹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孟浩然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增廣賢文》

這些詩句表達了同一個主題:知音難覓。

4.小結:這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表達了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以及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七、對比關注編者意

1.課件出示伯牙子期相遇時的圖片(教材第96頁插圖)。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學生提出疑問。)

一位是身居高位,集古琴家、作曲家於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乾柴、拿扁擔的樵夫。是什麼原因讓這兩位身份不同,地位懸殊的人走到了一起?又是怎樣的原因讓伯牙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呢?

是古琴的魅力,是音樂的魅力,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板書:藝術的魅力)

2.配樂誦讀全文,感受藝術的魅力。

八、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539.html

  • 標籤: 上冊 六年級 文言文 教案 部編版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二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