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

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71W 次

篇一: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

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精選5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智子疑鄰》《塞翁失馬》)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蘊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過續編或自編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德育目標

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跟錄音仿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感知寓言故事情節,理解關鍵語詞的表達效果。

2.自讀與點撥相結合。所選四則寓言故事精短,構思新巧,且很富趣味,通過藝術地設計提問,把學生引入故事情境,激活學生的聯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寓言的內容和感受人生哲理。

3.探究拓展法。通過探究、比較性題目的設計,如將故事情節作改變、刪節,看錶達效果的變化等,拓展想像空間,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講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師生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和寓意;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理解精巧構思和擬人手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選講《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導入,如青蛙的肚皮、驢與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貪婪的狗、愚蠢的烏鴉等)同學們,這個饒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處大家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伊索寓言》)那麼,誰還能講出這部古希臘寓言彙編中的故事呢?(學生講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伊索寓言》中的兩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獅子》。請同學們從閱讀提示中圈點出有關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識要點。

二、資料助讀

投影顯示:

1.寓言

寓言是以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爲內容的文學樣式。篇幅大多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擬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17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說過:“一個寓言可分爲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

2.伊索和《伊索寓言》

相傳伊索是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善於講動物故事。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寓言開始歸於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彙編。其中大多是動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傳入中國。

三、師生共同研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學生自由誦讀,思考:恰如寓言詩人拉·封丹對寓言的形象概括,讀寓言,要從“身體”讀出“靈魂”,也即從所述故事讀出道理。那麼這則寓言在結構安排上有何特色?

教師明確: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

2.研習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節發展和人物形象。

學生集體誦讀,思考: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動、鮮活。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對話描寫爲主,試比較赫耳墨斯與雕像者三問三答中句式、語氣的起伏變化。

(2)對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輕輕一句“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答語,卻見其情節波瀾,就其表達效果試作分析。

(3)梳理、歸結故事的情節脈絡。用簡練的話語填充:全篇故事分兩層,其起因和開端是,發展和結局是。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故事主要是通過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問三答的對話來敘述的。問句中同中有變,“值多少錢”四個字用反覆,而主語在第一次發問時省略,第二次點寫明,第三次則用代詞。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區別,第一次用確數,第二次比較而言,只說概數,第三次不用數詞,貶低得一分不值。

(2)雕像者的答語,如烘雲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轉,給人以巨大反差,諷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襯手法的巧妙運用。

(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裏去了解自身價值。敘述赫耳墨斯與雕像者的對話。

3.品味關鍵詞語,理解赫耳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1)聽讀錄音,圈點勾畫出寓言的關鍵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2)組織討論:

①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

②赫耳墨斯笑着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笑”說明了什麼?

③“後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爲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①“虛榮的人,注視着自己的名字”赫耳墨斯所關心的不是怎樣造福人類,而是自己的身價和榮譽,“想知道”是掩飾之辭,實際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②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驕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③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爲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爲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麼狂妄。他自以爲身爲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3)表情朗讀,說說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內容的修飾語: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的形象。

學生填充,教師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愛慕虛榮、自命不凡等。

(4)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然後推舉代表在班上表演,學生評議。

(5)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請學生結合實際生活,談談對寓意的理解。

(6)鼓勵學生將故事情節作適當的改變,看看寓意會有什麼不同。如將“還要貴一點”以下的情節改爲:“赫耳墨斯聽後,默不作聲,悄悄離去。或者赫耳墨斯來到店裏,如果首先問自己的雕像的價錢,結果會怎樣呢?”

引導學生運用發散思維進行討論,進一步領會作者安排情節的意圖。

(7)集體誦讀。讀出語氣、語調。

四、指導學生自讀《蚊子和獅子》

1.自由誦讀,理解寓言大意。

教師提示:這則寓言的結構安排和前一則相同,也是分敘講述故事,結敘點明寓意。

2.集體誦讀,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師明確:本文構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節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化。故事由兩部分內容組成,先寫蚊子所獲得的勝利及其原因,後寫蚊子所遭遇的悲劇及其原因。

3.暢讀課文,圈點品析文中的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及其故事的寓意。

問題討論:(1)這則寓言以動物喻人,語言精練,具有強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麼文中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係來概括社會現象,諷喻了什麼?下列成語中:驕兵必敗,不自量力,大意失荊州,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哪一則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麼?

(4)蚊子敢於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麼?

(5)蚊子如果不先發表“挑戰宣言”就去進攻獅子,結果仍然是戰勝了獅子,這對故事情節會有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徵,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的叫聲說成“吹着喇叭”“唱着凱歌”,以狀其戰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十分新鮮、妥帖。

(2)描寫蚊子和獅子“戰鬥”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勝的人。

“驕兵必敗”能概括故事的寓意。

(3)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

“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後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4)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啓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5)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結合情節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

4.跟錄音仿讀,體會擬人的妙用和情節的起落。

五、課堂練習

展開想像、續編情節。

1.赫耳墨斯聽說自己的雕像當饒頭只作“白送”之用後,他的心情、神態會怎樣?會說些什麼掩飾這難堪、尷尬呢?

2.想像一個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蹟情節,給寓言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局。

教師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時刻來臨時,松樹上滴下的一滴松脂,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網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

六、課堂小結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耳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們。

七、佈置作業

自編寓言。題目(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要求:任選一題完成。運用誇張和擬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對於《智子疑鄰》《塞翁失馬》兩則古代寓言,提供關鍵字詞提示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意。自讀《智子疑鄰》,掌握不能因人廢言的寓意;研讀《塞翁失馬》理解寓言中福與禍的相互轉化。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先小組內交流,然後推舉想像新穎、合情合理的佳作在班上講述,大家欣賞、評議。

二、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資料助讀

投影: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均未被採納。後來,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後被逼自殺,死時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說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說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智子疑鄰》就是其中的一篇。

2.放多媒課件,學生欣賞畫面,感知寓言。

3.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1)智子疑鄰:智,聰明,這裏意思是“以……爲聰明”。讚賞兒子聰明,懷疑隔壁老人(偷盜)。

(2)不築:修補。

(3)暮而果大亡其財:暮,晚上。果,果然。亡,丟失。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

4.請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思考:因“天雨”而導致“牆壞”,因“牆壞”而致失盜,對此兒子和鄰人之父都有相同預見,而宋國富人卻“智子疑鄰”,這說明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寓言的本意是向別人進言,要注意自己跟聽言者的關係,如果關係疏遠,即便意見正確,效果也不見得好——這是從消極方面說的。如果從積極方面就可以引申爲: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5.請學生設想一下,鄰人之父知道自己成了懷疑對象,會有怎樣的反應?爲寓言寫一個合情合理的續編。

三、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資料助讀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時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陰陽家的思想,成爲一部雜家著作。這部書在闡明哲理時,涉及很多奇物異類、鬼神靈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話材料,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通過這部書的保存而流傳至今。

2.聽讀錄音,注意下列字詞。

教師提示:

(1)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麼就,表示反問。

(3)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4)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5)人皆吊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8)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暢讀寓言,結合提示譯成現代漢語,感知文意。

4.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於此篇,那麼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教師明確:

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說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爲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爲禍;最後,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爲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5.這則寓言故事說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麼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麼積極的啓示呢?請同學們聯繫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點撥:

啓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中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2)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並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着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後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6.集體誦讀,深層體味。

四、課堂練習

投影:

閱讀短文,完成習題。

孔子的弟子曾參,品德高尚,一貫講信用,重諾言。

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場上去。他幼小的兒子哭鬧着,要跟媽媽一起走。妻子哄騙他說:“你不要鬧,媽媽從市上回來,就把家裏的那頭豬殺了給你吃。”

妻子一回到家,曾參真的捉住那頭豬要宰殺。妻子急忙阻攔:“這頭豬正在長膘,殺了多可惜啊!”

“你不是答應孩子,要殺掉它嗎?”

“唉,你怎麼這樣死腦筋!我不過哄哄孩子罷了,哪裏真的要殺豬吶!”

“不!”曾參堅決地說,“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如果欺騙了他,這不是教他養成欺騙的壞習慣嗎?再說,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後就不會再相信母親的話了。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曾參終於堅持殺了那頭豬,實現了妻子許下的諾言。

1.曾參說:“這可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你認爲正確的辦法是什麼?請大致按曾參這段話的格式把它表述出來。

2.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個故事的寓意。

3.請爲這個故事擬個恰當的標題。

參考答案:

1.孩子年紀小,一切都學父母親的樣子。你要用誠實來教育他,他不就養成了誠實的好習慣嗎?再說,母親有好榜樣,孩子就會學着這麼去做人了。這纔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辦法啊!

2.說明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做父母師長的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3.曾子殺豬

五、課堂小結

寓言清新、形象,是稚真孩童洞見世界的窗口。《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以及我國諸子百家著作雖然年紀很老,卻是孩子們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六、佈置作業

(分發講義資料)

1.大公雞是那麼的漂亮神氣,你看它:紅色的大冠子,紅光發亮帶有金色的羽毛,走路挺胸昂頭。啼鳴時,總愛站在高處,引頸高歌。

請發揮想像,編寫一個小故事,中心是揭示公雞驕傲的害處,使讀者受到教育。

注意要符合寓言的特點,題目自擬。

2.閱讀語段,完成1~5題。

大魚和小魚

小魚問大魚道:“媽媽,我的朋友告訴我,釣餌上的東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點兒危險,要怎樣才能嚐到這種美味而又保證安全?”

“我的孩子,”大魚說:“這兩者是不能並存的,最安全的辦法就是絕對不去吃它。”

“可它們說,那是最便宜的,因爲它不取任何代價。”小魚說。

“這可完全錯了,”大魚說,“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爲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的生命。你知道嗎,它裏面裹着一隻釣鉤?”

“要判斷裏面有沒有釣鉤,必須掌握什麼樣的原則呢?”小魚又問。

“那原則其實你都說了。”大魚說,“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裏面。”

1.這是一篇寓言,它構思的突出特點是通過展開情節內容。

2.文中加粗的“必須”用“必需”替代行嗎?試分析兩者的異同。

3.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正確理解文中“釣鉤”的含義。

4.“大魚”說話很注意限制性詞語運用,請從畫橫線的句子中找出兩個這樣的詞。

5.如果你是“小魚”,你覺得“媽媽”講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話是。

參考答案:

1.對話(或語言描寫)

2.都有“一定要”的意思,“必須”有強調的意味。

3.致命的陷阱(或“騙局”)

4.最安全的、絕對

5.“一種東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價,釣鉤很可能就藏在裏面。”

或“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貴的,因爲它希圖別人付的代價是整個生命。”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閱讀下面一則寓言,領會它的寓意,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小短文。

一匹小馬要過河,在路上遇見牛大伯,問是否可以過河。牛大伯說,水很淺,可以過。小馬正要過,忽然聽見一隻松鼠大叫:“不能過,不能過!水深得很,前天還淹死了我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家去問媽媽。媽媽叫它自己想一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既不像牛大伯說的那樣淺,又不像小松鼠說的那樣深。

2.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關於寓言的一則短文,回答問題。

①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裏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

②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橋樑,通過它,可以從複雜走向簡單,又可以從單純走向豐富,在這座橋樑上來回走幾遍,我們既可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現象,又發現了生活的內在意義。

④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想活躍。

⑤寓言本來是來自普通人的言談,幾乎任何人的一生中都能講一些聰明話,有的就是寓言;有心的詩人和哲學家聽見了,就用文字把它們記了下來。歷史這個巨人很喜歡這些記載,就把它們珍藏起來。以後,當普通人從書中再看見寓言的時候,忘了這是自己講的,不禁大爲驚訝,叫道:“這是一些什麼樣的珍寶呀,這樣光輝燦爛!”

⑥寓言是慷慨的。當童話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童話那裏去;當小說請它幫助的時候,它就到小說那裏去……所以,現在我們從童話、小說、詩歌、戲劇裏都可以看到寓言的影子。

⑦寓言又是謙遜的,當一個刊物請它去做客的時候,它就等各種長篇大著都坐下之後,悄悄坐在補白欄裏。

⑧寓言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它長得又矮又小,說起話來卻很逗。它雖然年紀很老,孩子們卻把它看成是平等的同伴。因此,比較起來,它喜歡到兒童刊物那裏去做客。當然,它還是同樣謙遜,等小說、童話都坐下之後,它才找一個角落坐下。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而從不炫耀自己,也不指望從別人手裏得到什麼。

(1)短文共有八段文字,每一段都談了寓言的某一種特點,請將這些特點概括出來。

(2)作爲一篇解說寓言性質、特點的說明文,本文在表現手法和語言表達方面有什麼特色?

參考答案:

(1)①篇幅短小,寓意博深;②通過故事闡明道理;③通過寓言可以認識生活的意義;④寓言能夠啓發智慧,活躍思想;⑤寓言產生於生活;⑥寓言可以存在於各種文學作品之中;⑦寓言在刊物中只佔不顯眼的位置;⑧寓言是兒童的好讀物。

(2)短文主要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和擬人的表現手法;語言生動、形象,趣味很濃。

●備課資料

一、重溫經典

薦讀托爾斯泰的寓言

負擔

法國人從莫斯科撤走(指拿破崙侵俄戰爭失敗——編者)後,兩個農夫上街尋找財物。兩人中一個聰明,一個愚蠢。他們一起來到城裏被火燒燬的地區,發現一些燒焦的羊毛。他們就說:“這些羊毛拿回家就可以派上用場。”

於是他們能拿得動多少,就收集多少,然後動身回家去。路上,他們看見街上有許多布匹。聰明的農夫便把羊毛扔掉,把自己扛得動的那麼多布搭在肩上。愚蠢的農夫說:“爲啥要把羊毛扔掉?已經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他一點布也沒拿。

他們再往前走,看見一些扔在街上的現成衣服。聰明的農夫又把布扔了,拾起衣服搭到肩上。愚蠢的農夫說:“我爲啥要把羊毛扔掉呢?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綁在我背上了。”

他們繼續往前走,看見扔在地上的一些銀餐具。聰明的農夫又把衣服扔了,儘可能把銀器收拾好帶好。但愚蠢的農夫還是不肯丟棄他的羊毛,因爲已經把它捆得好好的,又扎得牢牢的。

又再往前走,他們看見路上有金子。聰明的農夫扔下銀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農夫卻說:“把羊毛拿下來有什麼好處呢?畢竟它已經捆得好好的,又牢牢地綁在我背上了。”

於是他們往家裏走去。半路上下雨了,羊毛被淋個溼透。愚蠢的農夫只好全部扔掉它,就這麼兩手空空地回家;聰明的農夫卻得到金子而富裕起來。

提示:人們已經得到的東西,如果不善於正確對待的話,有時會成爲自己的負擔,就像寓言中這個愚蠢的農夫一樣。人們總是捨不得丟掉自己已經得到的東西,何況,在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選擇都像羊毛、布匹、銀器和金子那樣高下分明,易於辨別。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類似愚蠢的農夫那樣的人。泛言之,觀念的更新也是如此。只有拋棄一些陳舊的觀念和知識,纔可以與時俱進。辭舊迎新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篇寓言的啓示是值得我們牢牢記取的。

二、閱讀知識推介

關於猜讀法

又名揣讀法,適用於文言文。猜讀不是任意的主觀臆測,而是從課文實際出發的合乎邏輯的推測。由於人們在閱讀一篇文言文時,總有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因而猜讀法就告訴讀者如何巧妙地運用已知部分去推測未知部分,從而理解全篇的內容。這種方法不求字字落實一清二楚,卻能理解全篇大意。猜讀要有一定的基礎,要懂得一些文言詞語的詞義,古漢語的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猜讀法的要領是:首先統觀全文,把未知部分——難詞難句找出來,然後根據已知部分,從上下文的關係中推斷出未知部分的含義。1.從前後的語意關係來推斷。2.從前後的因果關係來推測。3.從前後的結構關係來推測,常用於加標點,分層次。4.利用對文互譯和六書造字的知識來推測詞義。5.根據字詞所佔的語法位置來推測詞性和詞義。6.根據詞語的語法功能,推測一些特殊句式,如倒裝等。7.根據修辭手法來推測

篇二: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

教學目標:1、積累文言詞語;

2、掌握文言詞法現象及特殊句式;

3、學習寓言中寄寓的意味深長的道理,潤澤生命。

重難點:標1、2

複習過程:

一、導入語: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一代聖賢孔夫子就教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學習方法,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這節課就讓我們帶着聖賢的智慧重新走進24課——《寓言四則》。

二、複習過程

1、溫故知新一:

①體會下列寓言中蘊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

《赫爾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穿井得一人》《杞人憂天》

②展示學生創作的寓言(小組鑑賞)

2、溫故知新二:複習《穿井得一人》譯文及重點詞

①尋找譯文錯誤: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裏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從河裏打水澆田,常常要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就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有人聽說了就去傳播:“丁家打水井挖到了一個人。”全國的人都在講這件事情,傳到了宋國國君耳朵裏。宋國國君就派人向姓丁的詢問這件事。姓丁的回答說:“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一個人。”像這樣尋到的消息,還不如沒聽到。

②解釋劃線詞義:

a.家無井而出溉汲()b.及其家穿井()

c.國人道之()()d.聞之於宋君()

e.丁氏對曰()

3、溫故知新三:複習《杞人憂天》譯文及重點詞

①尋找第1段譯文錯誤: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死亡後無處存身,便睡不着覺,吃不下飯。

②尋找第2段譯文錯誤:又有個爲這個杞國人憂愁而憂愁的人,就去告訴他,說:“天,是聚集的氣體,沒有地方沒有氣體。你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裏活動,爲何會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③尋找第3、4段譯文錯誤:那個人說:“天如果是聚積的氣體,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聚積的氣體中發光的東西,只要墜下來,也不能有所傷害。”

④尋找第5—7段譯文錯誤:那個人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開導他的人說:“地,是聚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空虛的地方,沒有地方沒有土塊。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會擔心地會陷下去呢?”那個人放心了,非常喜歡,開導他的人也放心了,非常喜歡。

(學習方法:先自主探究,後小組合作)

⑤解釋劃線詞義

a.身亡所寄()b.因往曉之()

c.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d.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e.地,積塊耳,充塞四虛。()()

f.若躇步跐蹈()g.其人舍然大喜()

⑥文言知識歸納:A、一詞多義:聞、於、之

B、使動用法C、通假字D、被動句

二、當堂檢測(略)

三、小結:關於寓言的說法

1、寓言是一個怪物,當你朝它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

2、寓言是一個袋子,袋子很小,卻能從裏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東西。

3、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維活躍。……

四、趣味作業:

寓言寫作——觀察圖片,發揮想象,自由創作,字數不限。

篇三: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欒城六中嶽建玲

教學目標:

1、積累相關字詞,瞭解寓言概念及基本特點

2、反覆朗讀課文,多種形式附屬寓言故事,體會寓意(重難點)

3、分析故事情節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寓意跟情節之間關係。

4、通過續編,自編寓言故事,有效的進行想象思維訓練,培養髮散思維能力(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對於寓言,我們已經不陌生了,小學時我們通常叫它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七嘴八舌說寓言)PPT展示總結。

二、瞭解寓言積累文學常識。

大家知道那麼多寓言故事,能不能發現它們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展示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先生的話: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走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一個哲理,嚴肅認真。(學生齊讀課前導語,明確寓言文體特點)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篇幅短小,多用擬人誇張手法。我們本課的前兩則寓言故事都出自鼎鼎大名的《伊索寓言》,展示《伊索寓言》及伊索的情況。

三、檢查預習情況,正音釋義

PPT展示

四、整體把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文中所涉及到的三位希臘神的地位和他們之間關係。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朗讀寓言,體會人物,感悟故事。

3、用自己的語言,表演的形式,把寓言故事複述出來,梳理情節,體會寓意(隨堂板書)

4、分角色朗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赫耳墨斯是個怎樣的人。

PPT展示引導問題:

(1)赫爾墨斯來到凡間是爲什麼,體現了他關心什麼?

他來凡間是爲了想知道人們對他有多少尊重。體現了他關心的並不是造福人類,而是自身的價值和榮譽,他是個愛慕虛榮的人。

(2)赫爾墨斯的“笑”是爲什麼而“笑”?

因爲他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覺得自己一定能超過他所以笑了。

(3)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體現了他什麼樣的性格?

心理描寫表明赫耳墨斯自以爲有把握勝過所有的神,顯得很狂妄,體現了盲目自高自大的性格。

(4)算“饒頭”白送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自命不凡者的實際價值,體現了諷刺的意味,寓意自然就總結出來了。

五、體會情節和寓意關係,明確寓言特點。

出示刪減結尾後的寓言,讓學生比眼力找與原文的不同,思考寓意的變化,引導學生體會情節和寓意的關係,強調情節改動後寓意會跟着發生變化。

六、拓展:小組討論,續寫寓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

七、課堂小結。

短短的篇幅,情節寫的跌宕有致,耐人尋味,諷刺了哪些妄自尊大,愛慕虛榮的人,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也一定掌握了分析寓言的方法,請同學們用課餘的時間,小組合作,分析《蚊子和獅子》,下節課分組展示學習成果。

八、作業

1、分組自學《蚊子和獅子》。

2、根據圖片編寫一則完整的寓言。提示:情節要合理具體,情節與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種生活道理。

篇四: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

教材分析:

《寓言四則》中的四則中外寓言,出於假託卻入情入理,篇幅短小卻意味深長,情節上有波瀾起伏:《赫爾墨斯和雕像者》中的三次對話對於寓意的揭示,這是期望與現實之間發生的變;《蚊子和獅子》中蚊子和獅子的戰鬥與蚊子和蜘蛛的戰鬥結果截然不同,這是戰鬥結果之變;《穿井得一人》中是丁氏的話和國人的傳言不同,這是實話與傳言之變;《杞人憂天》是杞人對於“天地崩墜”的認識之變。由此可見,“尺水興波”的情節對寓言而言至關重要。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童稚未脫,對於寓言故事非常感興趣,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也能分析出寓意。但其認知特點,還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爲主,應創設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比較四則寓言的相同點,瞭解寓言的特點。

2.通過比較原作與改編作品,體味情節對寓意的影響。

3.通過編寫寓言故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比較原作與改編作品,體味情節變化對寓意的影響。

2.通過續寫寓言故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文學體裁上有這樣一個說法:有一類體裁是一個魔袋,它很小,我們卻能從裏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這就是“寓言”。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寓言四則》,瞭解寓言的文體特徵,學會讀寓言,從而達到能夠創作寓言故事的目的。

二、求同,明文體特徵

請大家快速閱讀四則寓言,找出他們在內容或形式上的共同點。

用下列句式說話:

這四則寓言都......

PPT:

寓言,用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帶有諷刺或勸誡性質的一種文學體裁。一般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

請大家齊讀屏幕上對於寓言的說明。

三、求異,明寓言深意

寓言可分爲身體和靈魂兩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接着讓我們進入故事,和靈魂對話。

請再次認真閱讀四則寓言,用下列句式進行批註。時間5分鐘。

我最想和......對話,最想和他說......

明確:我最想和赫爾墨斯對話,最想和他說不要愛慕虛榮;

我最想和蚊子對話,最想和他說要小心謹慎,不要得意忘形;

我最想和國君對話,最想和他說不要隨便相信傳聞;

我最想和杞人對話,最想和他說要樂觀生活,不要爲沒有根據的事過度憂慮。

四、求變,明情節興波

“橫看成嶺側成峯”。從大家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明確:站在不同角度上,我們理解到的寓意是不一樣的。那這些寓意的產生又與什麼有關呢?

請大家再次閱讀寓言故事,比較原作與改編作品,談一談你的看法。

原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裏。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着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後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爲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會對他更尊重些,於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回答說:“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添頭,白送。”

這個故事適用於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

改編後: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裏。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值多少錢?”雕像者說:“一個銀元。”赫耳墨斯又笑着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赫爾墨斯默不作聲,悄然離去。

明確:改編第二次對話後雙方的表現,沒有第三次對話,發現赫爾墨斯自大形象有所減損,故事寓意發生變化。這說明這一則寓言故事的情節變化來自於三次對話。本則寓言寓意的產生是三次對話中所產生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變化引起的。

原文:

有隻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也並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麼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麼幹。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願意,我們不妨較量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衝過去,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着喇叭,唱着歌飛走,卻被蜘蛛網粘住了。蚊子將被吃掉時,嘆息說:“我同最強大的動物都戰勝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打敗過大人物,卻被小人物打敗的人。

改編後:

有隻蚊子飛到獅子面前,對他說:“我不怕你,你也並不比我強。要說不是這樣,你到底有什麼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齒咬嗎?女人同男人打架,也會這麼幹。我比你強得多。你要是願意,我們不妨較量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衝過去,專咬獅子鼻子周圍沒有毛的地方。獅子氣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勝了獅子,又吹着喇叭,唱着歌飛走了。

明確:刪去蚊子和蜘蛛之間的鬥爭,故事的寓意也隨之產生變化。本則寓言寓意的產生與蚊子兩次不同戰鬥結果有關。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改編後:

改編後: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問之曰:“穿井得一人?”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明確:減少角色和情節發現分析寓意的角度不一樣,寓意也會發生變化。本則寓言寓意的產生是傳言與現實的變化。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改編後: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長廬子聞而笑之曰:“虹蜺也,雲霧也,風雨也,四時也,此積氣之成乎天者也。山嶽也,河海也,金石也,火木也,此積形之成乎地者也。知積氣也,知積塊也,奚謂不壞?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難終難窮,此固然矣;難測難識,此固然矣。憂其壞者,誠爲大遠;言其不壞者,亦爲未是。天地不得不壞,則會歸於壞。遇其壞時,奚爲不憂哉?”

子列子聞而笑曰:“言天地壞者亦謬,言天地不壞者亦謬。壞與不壞,吾所不能知也。雖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來不知去,去不知來。壞與不壞,吾何容心哉?”

明確:增添多個角色和情節後發現,大家對於“天地崩墜”的認識有不同的見解。寓意也產生巨大變化。

通過上述活動,我們不難發現情節的變化對於寓意影響深遠。所以,要想創作寓言故事,情節是關鍵。

五、求用,明寓言創作

學習在於運用。請根據我們上述活動中體悟到根據寓意設置波瀾起伏的情節來續寫一則寓言故事。

請你以其中任意一句話爲開頭,續寫一則寓言故事。

1.一隻狐狸發現了一個結滿果實的葡萄園......

2.老虎回家之後......

3.樹幹對樹葉說......

小小的寓言口袋卻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生活啓示,而創作寓言也能增強我們的寓言表達,課後請大家將另外兩個寓言開頭續寫完,下課。

篇五: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

學習目標

1.知道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的有關文學常識。

2.體會到文章的諷刺寓意,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

學習重難點

重點:熟悉寓言這種新的文學體裁。

難點:領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識鏈接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曆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範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學法指導:

1.閱讀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義,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義。許多故事你看後也許會會心一笑,或覺得其荒誕,或覺得其滑稽,但請千萬別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許它所諷刺的幽靈還徘徊在你的頭上2.要有意識地對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國傳統寓言故事的異同,以便於加深對寓言這一文學體裁的理解。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寫法很巧妙。一開始就用“”來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實際上他心底的祕密是“”。

2.《伊索寓言》相傳爲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所著,蒐集所有古希臘民間故事,並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他爲什麼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說出他此刻的心理?

2.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爲什麼要“笑着問道”,這“笑”有什麼含義?

三、集思廣益合作探究

1.通過對文章的梳理,你一定懂得了自高自大者的滑稽與可笑,可有人認爲,自高自大隻是一個人的性格問題,如尼采如此自負,自詡是太陽,但他無疑還是一個偉大的人。與同學們討論討論,各抒己見,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自高自大這一問題的,並據討論結果寫一篇不低於三百字的討論結果。

課堂檢測

1.赫耳墨斯聽到自己的雕像作爲添頭“白送”之後,他的心情如何?他說了些什麼?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想知道;想得到。

2.伊索;三百五十七。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先問宙斯雕像的價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價錢不高後,他十分滿意。問赫拉雕像的價錢之後,他更覺得自己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

2.第一問是探詢;第二問時“笑”寫出他滿意又得意的心態;第三問時他已經有把握勝所有的神,顯得很狂妄。

三、集思廣益合作探究

1.略。(言之有理即可)

課堂檢測

1.略

蚊子與獅子

學習目標

1.知道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的有關文學常識。

2.從蚊子的成功與失敗中得到人生啓示。

學習重難點

重點:更笨進一步瞭解寓言這種文學體裁。

難點:領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識鏈接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大多是擬人化的動物,它們的行爲舉止都是人的方式,作者藉以形象化地說出某種思想、道德意識或生活經驗,使讀者得到相應的教育。這些故事篇幅短小卻寓意深厚,有的教導人們要正直、勤勉;有的勸人不要驕傲、不要說謊;也有的說明辦事要按照規律,量力而行;還有不少反映了強者雖兇殘但卻常被弱者戰勝以及各種寓意深刻的人生道理。內含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諷刺懦弱、懶惰,讚美勇敢鬥爭,教人如何處事,辨別是非好壞。

學法指導:

在本部分要學會抓寓言的特點,更加深入認識寓言這種體裁。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1)寓言是將生活哲理寄託在一個假想的、具體形象的、具有勸喻或諷刺性的故事裏的一種文學體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動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東西和現象。()

(3)寓言主題的表現都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較深刻的道理寓於簡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藝術手法上的重要特點是誇張,此外,還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哪個詞語表現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麼?

2.蚊子敢於向獅子挑戰,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1)√(2)×(3)√(4)×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出來的。“自己同最強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最強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後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2.蚊子的“挑戰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抑制了獅子的優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上的。啓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蚊子的遭遇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笑在最後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穿井得一人

學習目標

1.熟悉中國傳統寓言小故事的風格。

2.積累文言知識。

3.體會文章寓意,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切忌道聽途說。

學習重難點

重點:積累字詞,提高文言素養。

難點:體會古人思維與古人的世界觀。

知識鏈接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爲主幹,以道家理論爲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爲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爲一爐,閃爍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爲大一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學法指導:

1.文言文普遍注重朗讀,請有意識進行朗讀訓練;2.有意識那中國傳統寓言小故事與西方寓言進行對比,分析其不同之處。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給加線的字注音。

溉汲()杞人()崩墜()

躇步()跐蹈()舍然()

2.解釋劃線的詞。

(1)及其家穿井()(2)國人道之()3.不若無聞也()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丁家穿井後,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是什麼意思?傳說的人把這句話聽成了什麼意思?

2.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了一個什麼道理?

課堂檢測

1.翻譯下列句子

(1)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訴我們的危害。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略

2.(1)等到;(2)說,傳言;(3)如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個勞動力。而傳說這句話的人聽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個人。

2.道聽途說的話不能輕信,不能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說明求賢不應該僅憑傳聞,對於傳聞必須驗之以理。在現實生活中對待傳聞都應採取調杳研究的確良審慎的態度、去僞存真的求實精神。

課堂檢測

1.略

2.以訛傳訛

杞人憂天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體會文章寓意。

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識。

難點:從杞人憂天事例中感受經驗與常識的重要性。

知識鏈接

《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出現以後,便尊之爲《沖虛真經》,且封列子爲沖虛真人,其學說被古人譽爲常勝之道。是中國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啓人們心智,給人以啓示,給人以智慧。其書默察造化消息之運,發揚黃老之幽隱,簡勁寵妙,辭旨縱橫,是道家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學法指導:

學習這篇文章要注意,不能對杞人憂天的思想一味進行批評,要分析出它值得批評之處,同時關注其懷疑精神的可取之處。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1.給加點字注音

崩墜()躇步()廢寢()光耀()

星宿()中傷()充塞()舍然()

2.解釋下列實詞

(1)杞國有憂天地崩墜

(2)身亡所寄

(3)又有憂彼之所憂者

(4)若屈伸呼吸

(5)終日在天中行止

3、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這句成語。

4.《列子》相傳爲戰國時鄭國人作。列禦寇,相傳戰國時道家。鄭人。的內容多爲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這句話揭示了什麼?

2.杞人“憂天地崩墜”,“曉之者”的話你贊成嗎?

3.杞國的那個人爲什麼擔心“天地崩墜”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三、集思廣益合作探究

1.曉之者開導“杞人”的話是否合乎科學?你對這個人有什麼評價?

2.你怎麼理解“天崩地墜”的意思呢?你認爲可能發生這種事情嗎?結合生態環境問題,從中我們還受到什麼啓示?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課前預習基礎梳理

ì;chú;qǐn;yào;xiù;zhòng;sāi;shě

2.(1)崩塌,墜落

(2)依附,依託

(3)憂愁、擔心

(4)就像

(5)行動和停留

3.杞人憂天

4.列禦寇;《列子》

二、獨立思考課文初探

1.揭示了杞人的無根據地瞎擔心。

2.不贊成,因爲“曉之者”並不瞭解地球的構造以及太陽系的結構,只是從當時人們認知水平出發來回答,所以不同意。

3.這是古代人對於宇宙空間缺乏科學認識而形成的一種恐懼心理,隨着人們對天體的認識逐漸深入,就不會再有“天地崩墜”的想法。(這隻爲一家之言,你可以暢談你的觀點。)

三、集思廣益合作探究

1.曉之者開導杞國人的話依現在的科學知識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全正確。但是此人的解釋傾向於唯物主義的觀點,認爲天地都是一種物質存在。從這點評價,在當時應該是一種進步的思想。

2.“天崩地墜”可以想象爲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災害,如大地震、海嘯、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他災難,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這些事情的來臨,在當時人們是無法阻擋,很難預知和防預的,當然讓人感到恐怖。聯繫現實,人類的“文明”破壞了生態平衡,已開始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263.html

  • 標籤: 寓言 上冊 精選 七年級 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七年級上冊寓言4則教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