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誡子書教案(精選8篇)作文

誡子書教案(精選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65W 次

篇一:誡子書教案

誡子書教案(精選8篇)

教學目的

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

2.理解文章大意,並進行現代審視。

3.瞭解閱讀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積累誡、夫、修身、澹泊、勵、遂等詞語。

2.理解文章大意,並進行現代審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情景激趣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諸葛亮爲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受到歷代的讚揚。其在《三國演義》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諸葛亮在民間與官方的影響都甚大,後世流傳着大量與他相關的歇後語、俗語、成語等,如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無還,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三顧茅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七擒孟獲、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寫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當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又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不僅讓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後來諸葛瞻戰死綿竹,爲國盡忠,就是明證,也給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鑑,其中的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本文,看看我們能夠從中受到怎樣的啓示?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讀課文,理解文意。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結合註釋,梳理文意,將課下重要註釋簡化後移到課文相關位置處。用序號標出情節結構。在閱讀過程中積累下列詞語:

誡:警告,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成:達成,成就。

慢:懈怠,懶惰。

勵:振奮。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與:跟隨。

馳:疾行,這裏是增長的意思。

去:消逝,逝去。

遂:於是,就。

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

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一、探究結構

學法指導:理解文章整體結構,要注意通過文章的結構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詞語或句子加以理解。課文的一般結構方式爲提出對象,對對象進行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點明意義。

理解結構要從抓線索或文眼入手。

1.總的要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修身方法: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3.求學方法:寧靜求學,立志成學。

4.行爲要求:切忌淫慢,防止險躁。

二、探究中心

學法指導: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寫作重點和文章中對整體內容進行抒情或議論的部分;指導學生結合上述內容,根據作者的寫作背景、意圖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並理解含義;理解這個中心的深刻或新穎之處,並理解這個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達出來的;指導學生理解這個中心對自己的啓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麼?

明確: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2.本文的中心對你有何啓示?

第二步,精讀課文。

一、翻譯課文。

抽同學翻譯,教師點評梳理: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爲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的人,(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裏,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二、理解課文,並加以背誦:

1.諸葛亮要求兒子應如何修身?

明確:要從澹泊和寧靜狠下功夫。

2.諸葛亮認爲澹泊和寧靜有怎樣的作用?

明確:澹泊可以明志,寧靜可以致遠。

3.諸葛亮認爲應該怎樣求學?

明確:要寧靜,要有志向。

4.諸葛亮認爲“淫慢”“險躁”將導致怎樣的後果?

明確:淫慢不能振奮精神,險躁不能陶冶性情,將隨年歲的流逝,造成精神日益萎靡,從而無用於世,悲守窮廬。

第三步,熟讀課文,現代審視。

一、個性解讀。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等對作品作個性解讀。

課堂探究:

1.你贊成課文中的觀點嗎?爲什麼?

2.學了本文你獲得了怎樣的啓示?

拓展閱讀

誡外甥書諸葛亮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總結固趣

從這篇《誡子書》中,我們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也可以看出他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

我們要從中體會作者所闡述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瞭解立志與學習的關係,理解寧靜淡泊的重要,體會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並使之指導我們的立身行事。

學習這篇章課文,我們也應瞭解學習文言的基本方法,並積累相應的文言知識。

佈置作業:

預習《貓》,要求能概述文章內容,擬出不懂或有質疑之處。

篇二:誡子書教案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和停頓,有感情地熟讀成誦。

2、識記並積累文中的重要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

3、理解文章主要內容並體會父對子的殷切希望。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熱愛誦讀,同時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方法指導。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主旨:靜;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提問法討論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教師)課件出示出自《論語》、《周易》的名句,學生齊讀並說說大意,引出“君子”一詞。“君子:有才德的人。”板書課題《誡子書》。

二、整體感知:

1、解題:《誡子書》,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作者常識介紹和性格特點。

2、學生大聲讀課文:“一讀,讀出準確”。

完成下列任務:(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2)注意詞句停頓。

學生自由朗讀中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3、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餘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字的讀音和節奏。

4、教師引導歸納停頓的方法:弄懂大意、注意對稱、抓標誌語。

5、學生齊讀課文譯文。

三、精讀品味:“二讀,讀出情味”。

背景及文章中心介紹,學生思考朗讀情味。

學生自選喜歡的句子揣摩並交流朗讀體會,教師屏示關鍵句並引導分析句式特點來讀情味。

“雙重否定句對偶句感嘆句”

爸爸語重心長-----------------兒子心領神會

課外學習資料引入,拓展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

四、精讀精析:“三讀,讀出理味”。

學生活動:“說一說,我喜歡文章中句,讀出一個的諸葛亮。”再讀句子和精析諸葛亮的卓越品質。

教師從字源探究上,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主旨“靜”字。齊備課文。

五、作業佈置:積累古詩文中有關君子品質的成語。

篇三:誡子書教案

學習目標

1、反覆吟誦,熟讀成誦。

2、重點句子的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看幾個典故、故事:空城記神機妙算、草船借箭、舌戰羣儒,這些典故故事都與誰有關?(諸葛亮)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中折射出諸葛亮智慧的光芒,後人稱頌他的詩句更可以看出他的忠君愛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八陣圖》,他的《誡子書》高度概括了作者一生做人的準則,堪稱教子的千古範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諸葛亮的《誡子書》。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熟讀成誦。

2、理解文中諸葛亮對兒子的諄(zhūn)諄(zhūn)告誡,殷殷教誨。

三、生讀:諸葛亮,名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爲“古今第一賢相”。

四、初讀課文,師指名讀,正音。

師出示帶拼音的PPT,個別讀,齊讀。

師出示帶節奏劃分的PPT,生齊讀。

五、結合課下注釋,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寧靜來修身養性,用節儉來培養德行。

不內心恬淡就沒辦法明確志向,不安靜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才幹來自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悲哀地守着那窮困的陋室,又怎麼來得及?

六、這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諄諄告誡,那這個父親又是怎樣的呢?

他品行高尚,高風亮節,爲後世楷模。諸葛亮身爲蜀相,統領一國軍政,他兢兢業業,日理萬機,以至於“汗流終日”,而且以身作則,嚴於律已。第一次北伐,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遭致街亭慘敗。諸葛亮爲整肅軍紀,揮淚斬馬謖,但也“自貶三等,以督厥咎”,絕不文過飾非,推卸責任。諸葛亮爲官廉正,兩袖清風,世稱“循吏”,他身前留下遺囑:“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他於蜀國居功之偉,卻無意身後功名,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爲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需器物。”從此,青山幸埋忠骨,諸葛亮一身正氣,淡泊之志,千古傳頌。

七、諄諄告誡,殷殷教誨;文短情長,蘊意深遠,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師相機板書:修身、治學、惜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八、師試着提示背誦。

九、背誦課文。

篇四:誡子書教案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成誦。

2、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

1、背誦課文。

2、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翻譯全文。

3、引導學生理解成才的三個條件:志、學、才三者之間的關係。

4、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儉以養德”與“靜”的關係。

教法、學法設想:

1、探究式學習方法。設計問題,分組討論。

2、置換法。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讀詩猜人,看看誰知道這首詩描寫的是歷史上哪位名人?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

同學們猜的很對,這就是寫的三國時期蜀國宰相孔明諸葛亮的。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二、走進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苟全姓名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注意結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後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爲丞相。爲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他效忠先主,輔佐後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後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爲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爲後人傳誦。

三、放聲朗讀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障礙,注意停頓。

2、找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

注意(1)生字

夫(fú)

澹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廬(lú)

(2)停頓

3、先看PPT根據斷句注意節奏自讀課文,再集體朗讀課文。

四、用心解讀

讀一讀,想一想,讀懂了什麼,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對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

1、自譯與質疑想結合。

2、補充註釋:

以:介詞,表目的,用來;

廣才:使……廣博成學:成就

勵精:振奮年與時馳:年華

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3、生譯全文。先找生通譯全文,再同桌間口譯。在本環節中,要求學生譯文的語言,除了達到文通字順外,也要力求文字優美。

有才德的人的操守品行,通過寧靜專一來修養自己的身心,通過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內心恬淡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獲得才幹必須刻苦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使學習有所成就。

五、問題探究

1、探究文章的結構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爲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B、治學(靜):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中心論點)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麼?

4、本文就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是如何展開論述的?你能再補充一個論據嗎(道理或事實均可)?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於靜,把失敗歸結於“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寧靜: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學習: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6、“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兩句話的核心是一個“靜”字。“儉以養德”和“靜”是否有關係?

看似無關,實則關係密切。因爲節儉方可清心寡慾、避免浪費,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不會爲貪圖豐厚的物質享受而分身勞力。

7、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主旨)是什麼?

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珍惜時間,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作者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願望。

8、舉例說明本文的句式特點。

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樣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它們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章用語簡明,用意卻很深刻。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爲,但現在“不爲”正是爲了將來“有所爲”。

“淡泊”、“寧靜”正是韜光養晦、臥薪嚐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更加有所爲。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爲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

“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中所倡導的,“無爲”的結果是“無不爲”。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爲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於什麼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

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憤學習,並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並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北宋•蘇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於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註定將是碌碌無爲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後只能“悲守窮廬”。

“志不強者智不達。”(戰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沒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禮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於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於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癒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癒的。“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癒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

“人無志,非人也。”(三國•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動物。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苟活於世,也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七、自然成誦

八、綜合練習

課堂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

1、解釋重點詞語:

⑴夫(fú):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⑵行:操守、品德。

⑶澹泊:也寫做“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名利。

⑷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⑸致遠:達到遠大目標。

⑹廣才:增長才幹。

⑺淫慢:放縱懈怠。

⑻勵精:振奮精神。

⑼險躁:輕薄浮躁。

⑽治性:修養性情。

⑾馳:消失、逝去。

⑿日:時間。

⒀遂:於是。

⒁接世:對社會有貢獻/接觸社會。(有“用世”的意思。)

⒂窮廬:破房子。

⒃將復何及:怎麼還來得及。

⒄才須學也。才:才幹

⒅意與日去。意:意志

九、課外拓展

《又誡子書》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於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餘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談的是飲酒應盡興而不亂性。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慾,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諮詢,除去埋怨和悔恨,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爲地沉湎於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慾束縛,勢必永遠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爲庸俗的低微沒有出息之輩。

十、思考

諸葛亮幾千前對兒子說的話,今天還有意義嗎?對你有何啓發?(同學們各抒己見)

十一、作業佈置

十二、課後作業:抄寫原文、課下注釋,並翻譯全文。背誦並默寫這篇文章。

篇五:誡子書教案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掌握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容

2、精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讀課文,賞析精彩妙點,積累名言警句

4、熟讀文章成誦,聆聽先哲教導,汲取精神養料

教學重點:

背誦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修身養性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情感,賞析精彩妙點

教學方法:

點撥法、誦讀賞析法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進入“名人榜”

“他有濟世愛民之心,經天緯地之才,‘智絕千古’,特別是隆中決策,高瞻遠矚,不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可謂‘專待春雷驚夢迴,一聲長嘯安天下’,引後世無數英雄競折腰,被稱爲‘古今第一賢相’。”他是誰?

進入“名人知多少”

諸葛亮,字孔明,漢末琅琊都人。三國蜀漢丞相,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

與諸葛亮有關的詩句: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空城計等

歌頌諸葛亮的成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的事蹟可謂家喻戶曉,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信。

二、進行新課

(一)進入“誦讀堂”

1、一生範讀課文

2、生配樂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及詞句停頓

3、一生配樂背誦課文

4、生配樂齊背誦

(二)進入“知識屋”

1、自主學習:生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有疑問的圈畫出來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問題,探究不成的,小組代表上臺板書

3、師點撥,抽背重點字、詞、句釋義

重點詞:澹泊、明志、寧靜、致遠、淫慢、治性、險躁、窮廬

重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三)進入“賞析閣”

1、諸葛亮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

勸勉兒子勤學勵志,須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

2、諸葛亮是如何勸誡兒子的?

?提出中心論點,接着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後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4、從課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啓發,由此你聯想到哪些名人名言?

*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

*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惜時篇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三、拓展延伸

進入“拓展軒”

閱讀諸葛亮的《誡外甥書》,從中找出你認爲有警示作用的句子寫下來並翻譯

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shù)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xián)吝(lìn),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四、小結、佈置作業

小結:同學們,通過今天的賞析,你有哪些收穫?

作業:找出《誡外甥書》中對你啓發最大的句子,寫寫你對它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澹泊立志惜時

篇六:誡子書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

2.把握文章主旨,積累名言警句。

3.熟讀成誦,聆聽先哲教導,立志成才。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詞句,理解主旨,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賞析名言警句,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檯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後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爲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後人的諄諄教誨。

二、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解題:《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2.播放影視課文:《誡子書》,完成下列任務:

(1)標記生字注音,掃除文字障礙,檢測課前預習完成情況。

(2)注意詞句停頓,教師展示課件,標劃課文斷句。

3.學生自由朗讀。有自己解決不了的要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有在自己讀的過程中覺得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也要提出來,引起大家的關注。

4.找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準音,把握好朗讀節奏。其餘學生認真聽,作出點評。

5.學生齊讀全文。

6.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語言串釋課文,不必逐字逐句的翻譯,能譯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難可與同學們交流探討,然後找同學來說,教師注意指正錯誤或強調重點難點句的翻譯。教師要提醒學生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徵(如BCD的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A的簡潔精警),如:

課件展示

A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讓學生再快速默讀一遍課文,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並回答:

本文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全文圍繞哪個字展開的?作者從那兩方面對觀點進行論述的?

同學四人爲一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要從原文中找依據。

點撥:弄清楚了中心論點和論證內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課文,而這一切都是學生依據課文討論、探究的結果。設計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教師已經列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和脈絡。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一定要緊貼文本,思考並組織運用語言來回答的過程,就是鍛鍊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過程。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他們獨立思考和討論探究相結合。

明確:提出中心論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全文圍繞一個“靜”字展開,接着從治學和修身兩方面進行論述,最後提出要惜時,貢獻社會。

三、局部探究

1.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找出這幾個句子,再次加以品讀,思考它們之間的關係。聯繫自身實際,談談感受體會。

點撥:這一問題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掌握好這個問題,才能充分了解諸葛亮在修身、立志、爲人處世方面對後輩的勸勉之意。通過疑難共解、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鍛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

(1)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學習: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3)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關係:諸葛亮主張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繫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但志向的培養又必須修養品德。

2.朗讀,積累詞句:你最喜歡文章哪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啓發。

點撥:這是一道開放性題,是要求在上一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從課文中有所領悟,有所借鑑,在品德培養、學業立志方面對自己嚴格要求,要啓發我們談論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結合自身的特點,聯繫自己的思想實際,說出深度。要讓充分發言,談收穫,談心得,談所悟,談感慨,談反思,要學會思考,學會自省。

可參考微教案:《名句賞析》

四、總結拓展

課堂小結: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學習這篇文章重在理解內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並由此積累背誦相關名言警句以自勵。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熟讀關於修身、惜時、立志等古今名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

示例:

(1)澹泊篇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心閒天地本來寬。(陸游)

(2)立志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3)惜時篇

浪費時間是一樁大罪過(盧梭)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傅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五、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積累警句。

2.整理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成語、俗語、詩詞。

六、板書設計

誡子書

諸葛亮

提出論點

正反兩方面論證:治學(靜)、修身(躁)

得出結論:勸誡惜時,有所作爲。

篇七:誡子書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而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理解內容,感悟主旨,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藉助工具書譯文,在誦讀中品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古人的教誨,指導自己的言行。

重點與難點:誦讀,感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屏幕呈現“走進國學經典感受古文魅力”,背景音樂《高山流水》。

二、上課環節: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同學們,進入初中以來,我們已經學了《<論語>十二章》,其中闡述學習和思考密不可分的關係的是?求學應該謙虛,正如?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度的是?

同學們都能異口同聲地回答,看來大家學得都不錯。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誡子書》。(板書課題、作者)

(二)文章朗讀我投入

1.自讀文章:要求讀準字音。

2.選讀文章:選一生讀,另一生點評後再讀,其他生點評。

3.聽讀文章:(錄音)注意劃分節奏。

4.跟讀文章:(視頻)注意語氣語調。

5.薦讀文章:推薦男女生各一名來朗讀後點評。

6.齊讀文章:師生共讀。

(三)作者資料我清楚

1.生先說說自己知道的諸葛亮。(電視劇《三國演義》)

2.師呈現:諸葛亮(181—234),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時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他提出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此後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稱帝后,任爲丞相。劉禪繼位,被封爲武鄉候,領益州牧,主持朝政。後期志在北伐,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後因病卒於五丈原。有《諸葛亮集》。我們稱頌諸葛亮,除了歷史上的豐功偉績,主要還由於他具有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風亮節,爲後世楷模。

(四)作品意圖我知道

1.生答。

解題:“誡子書”是告誡兒子的信。那麼諸葛亮的兒子是?作者要告誡兒子什麼呢?(學生回答過程中穿插相關語句的翻譯)

這是一千多年前,作者對兒子的告誡,那我們現在讀來還有意義嗎?請談談你的閱讀感受。

在諸葛亮的告誡下,諸葛瞻後來成爲了怎樣一個人呢?請看——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諸葛亮之子,蜀漢大臣。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才思敏捷,是三國時期屈指可數的人才。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品學兼優,深得蜀人喜愛。後鄧艾伐蜀,他與長子諸葛尚率軍迎戰,戰敗以身殉國。他死得十分壯烈,實踐了儒家“文死諫,武死戰”的格言,成就爲一個忠烈人物。

2.師呈現: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行(做人)和學(學習)兩方面來告誡兒子,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五)經典文章我背誦

如此經典,怎能不誦?生課堂誦讀:自由誦、選生來誦、師生齊誦。

(六)課堂結束語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諸葛亮的《誡子書》,相信這篇古文對於現在的我們意義依舊深遠,希望同學們課後能繼續徜徉在國學經典裏,收穫知識、分享快樂、指導人生。下課!

篇八:誡子書教案

部編版的語文教材又進行了改版,這一次相比以前是有了較大的改變。《誡子書》是新增入的課文。

這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採用以“讀”貫穿課堂始終的方法,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覆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後譯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弄清文章的意思,初步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情趣。

爲了讓每位同學在課堂上都能有所學、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讀——生譯——生思”的模式來執教這節課,整個課堂中都以“生”爲中心,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和收穫是本節課的主要立足點。

學生課堂活動較爲活躍,而且多數同學都能完成學習目標,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合理,逐層深入,從“基礎”到“延伸”到“練習”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但這節課的授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譯”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但由於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堂看似很順利,學生對重點字詞句的把握不到位,對文章的理解似是而非,並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課堂上小組運用不夠細緻,部分學生自己討論,有少數人並沒有跟上。

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是要以實際情況問重點,少上表演課,真正讓學生把學習落到實處纔是最重要的。

3、課堂活躍度不夠,還有待改進。

本節課大部分同學參與其中,但是還有少部分同學反應較慢,沒有完全領悟到《誡子書》中的深刻道理。

4、我的講課方式有些沉悶,缺少感染力

語文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循循善誘,善於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在這方面我還需要改進,更深入透徹地研究教材,讓學生學得更起勁兒。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223.html

  • 標籤: 教案 子書 精選 精選10篇想象作文6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誡子書教案(精選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誡子書教案(精選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