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精選8篇)作文

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精選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34W 次

篇一: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精選8篇)

楊曉燕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品味精彩語言,感受文中奇幻的水鄉美景。

2.通過對比,體會作者理想與現實矛盾交織的心境。

3.感受魯迅形象,學習作者這種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執着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難點:

1.感知“好的故事”的夢境意象,品味語言之美。

2.感悟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通過教材序言談及魯迅其人。

二、朗讀課文,讀會讀熟課文,理解相應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明確文章的框架

1-2;昏沉的夜

3-9:美麗的夢

10-12:驟然驚醒

四、默讀課文,明確“好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個“夢境”。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師:上節課,我們一起初讀了這篇文章,我們瞭解到“好的故事”其實就是——?

生:一場夢

師:並且這場夢是從3-9段。那麼文章寫夢最核心的段落是哪幾段?

生:5、6、7

師:好,我請三位同學來分別讀一讀。

生讀校正一個字伽藍

二、重點品讀5、7段

師:我們首先看看第5段,請大家用筆將裏面的景物圈一圈,這些景物可以分爲幾類?給你什麼感受?(板書:圈劃景物)

生:烏桕、新禾、野花、、叢樹和枯樹,天、雲、竹,

雞、狗、茅屋,塔、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

師:一般在哪裏能看到?

生:農村

師:有自然的和田園的,那這個省略號代表什麼呢?

生:還有很多

師:可見這裏的景物十分的——

生:豐富

師:當有這樣豐富的自然和田園風光時,你的心情會怎樣?

生:美好,舒適。

師:這些景物都是倒影,它們有什麼特點呢?

生:有動詞。都解散——搖動——擴大——(互相)融合——剛一融合——退縮,復近於原形。

師:這些景物都在隨時隨地變化,那“諸影諸物”指的什麼?

生:上面圈劃的景物和人。

師:“復近於原形”說明了什麼?

生:這所有的景物變化又回到原來的樣子,安安靜靜的了。

師:但是與原來又有區別的是:參差如夏雲頭,還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此時的景色比原來更加——

生:美麗

生:我認爲這些景物的色調也有特性,都是藍綠色的。

師: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生:“澄碧”“萍藻”還有“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整個色調不僅是藍綠色還非常明亮。本來是在做夢,但是這樣的夢境一下子亮起來了,與之前昏暗的夜比起來,更加讓人心生美好。

師:同學色彩感很敏銳,我們還來看看這段文字的標點符號的運用,能獨處什麼?

生:很多都是短句,在列舉景物時那麼多逗號還有一個省略號,可見景物非常多,並且可以體現作者這時的心情也是很舒暢的。後面還有分號,也可以看出作者面對這樣的景色真是賞心悅目。

師: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那“如此”說明了什麼?

生:我經歷的這一切都是美好的,“我”的心情也是非常美好的。

師:這些景物都是在哪裏啊?

生:山陰道,作者的家鄉

師:可見作者對家鄉也是一種思念啊。我們接着看:過的河景色是不停變化的,那故事呢?

生:同樣也是變化的。水中的青天的底子……這一篇的結束

師:並且“永是生動,永是展開,還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說明這種變化會停止嗎?

生:不會。

師:那就是永不停息的變化,所以“故事”與“河”,都有這樣相同的特點。這一特點在文中其他地方也有體現?在第幾段?

生:7段

師:首先請同學們圈劃出裏面的景物,說說是怎麼體現“豐富而美麗,永不停息的變化”這個特點的?

生:1.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

浮動——碎散——拉長——縷縷:動詞,表現變化無窮

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的美麗。

追問:爲什麼還要說“沒有暈”?

不會模糊不會劃開,更加襯托出它的美

3.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

此時此刻,大紅花是全部被拉長的,“奔迸”是奔涌的意思,(圖片展示),這時候就像一股紅色的流一樣。

4.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可見景色是交融的。(用“交疊”替換體會“織入”這個詞的妙處)

5.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噸女,狗,茅屋,雲裏去。本已交融,但是又退縮,接着又融合進塔、村女、狗、茅屋、雲裏。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大紅花斑紅花:動詞:浮動——碎散——拉長——拉長——奔迸——碎散、伸長

形狀:縷縷——紅錦帶

茅屋、狗、塔、村女、雲:動詞:浮動

師:這三段裏面的景象可以用第四段的那句話來概括?

生: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

師:而在第8段,與這句話想照應的一句是哪一句?

生:“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追問:第5段和第7段兩段都是景物,爲什麼作者要寫兩段,刪去一節好不好?

明確:第五段的是回憶,是近景實景,第7段是夢境,是遠景幻景,兩者結合更能體現故事的“美好”,以及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重回現實

師:這個故事最大的特點是虛幻的,所以正要凝視時,卻散了,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生:10段(齊讀)雲錦皺蹙,凌亂,作者非常的惆悵。

師:魯迅想回到現實嗎?(不)那現實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圈劃出來

生:一段:昏沉的夜;十二段:昏沉的夜。燈火石油燈罩鞭爆菸草,構成了一種昏暗的夜,作者在抽菸,說明他心理非常煩悶。

師:這篇文章寫於1924年2月24日,實際上是這篇文章發表於1925年2月9日《語絲》雜誌上,寫於1月28日,那一天正是正月初五,四近的鞭爆“繁”響,說明很吵,外面也很喧譁吧,自己卻在抽菸,可見作者此時的心情是——

生:孤獨的

師:這裏有個冒號,起什麼作用?

生:解釋說明

師:那這時候再來看5-7節,這些景物相對第一段來說給人什麼感覺。

生:美好

師:那5-7段僅僅是寫夢嗎?

鏈接一:馮雪峯評價:“……這樣美麗的生活,是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鏈接二:李何林評價:“表面是寫風景,眷戀故土的景物,實際是有所象徵或寄託……”

生:作者寫的是理想

師:從最初“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以至於無窮”那種不可控制,到後來“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而且這故事很分明,說明了什麼?

生:對理想越來越堅定。

師:這麼美的夢是一直持續的嗎?

生:正準備去凝視他們的時候,像雲錦的一樣的人和事發生了很多變化。

師:最初第4段的雲錦是一天雲錦,請你找出10-12段,雲錦的變化的語言。

生:一天——皺蹙凌亂——整篇、片片——幾點碎影——沒有一絲碎影

師:這只是雲錦變沒了嗎?

生:不是,這是作者的理想變沒有。

師:重新回到——

生:昏沉的夜

師:在第一段和最後一段都有“昏沉的夜”,這個“昏沉的夜”指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PPT展示

文章選自《野草》中23篇作品,作於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這期間,魯迅經受了一場持久、廣泛、深刻、嚴峻的考驗:1925年1月女師大風潮,1926年“三一八慘案”等,這貫串了他同反動軍閥及其形形色色走狗們的鬥爭。

魯迅後來回憶當年在北京生活時的感受,說“實在黑得可以”。當時正值北洋軍閥統治,政治混亂,民生凋敝。所以“昏沉的夜”指的是什麼?

生:當時中國的黑暗社會

師: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作者的心情怎樣?就此罷休了麼?哪裏體現?

生:作者的心情是低落的,但他沒有放棄,“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總記得”。

師:可見魯迅積極的人生態度,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對黑暗社會的反抗。

師:整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場景描寫,根本沒有故事,爲什麼題目叫“好的故事”?

生:1.因爲是寫夢境,夢境常常不真;2.事和人俱在景中

四、課文總結

《好的故事》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首散文詩。此文通過對夢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繪,反映了作者魯迅在希望與失望的矛盾中,表現了作者魯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歌贊,對理想的熱烈憧憬。全文景物寫得真實、細緻,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我們從景物着手,發現其特點,研究作者用怎樣的語言突出這些特點的,在品味語言的同時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

五、佈置作業

1.模仿第5小節寫一段美景。

2.閱讀魯迅的《風箏》。

篇二: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能夠正確書寫並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結合對比的手法推斷文中所寫景物的特徵,並用簡要的詞概括

3、結合背景理解景物的象徵意義,以及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結合對比的手法推斷文中所寫景物的特徵,並用簡要的詞概括

教學難點:結合背景理解景物的象徵意義,以及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

教學對象:初中預備年級(六年級)

教學課時:1課時。

一、導入:

提問:同學們還記得最近自己做過什麼夢嗎?你們的夢是怎樣的?

迴應:請兩三個學生回答,用簡單的詞評價、概括學生描述的夢,溫馨、鮮豔、灰暗、混亂…

講解:我們今天就要走近魯迅先生的夢。魯迅是中國文學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這是我們第一次和他相遇,往後我們還會有很多機會接近他。(PPT投影)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說明魯迅是他的筆名。他的代表作有小說集、散文集、散文詩集、雜文集。我們的這篇課文是從散文詩集《野草》裏選出來的。《好的故事》寫於1925年,那個時候恰好是白話文剛剛創造出來的時候,所以有一些語言表達和我們現在的習慣不太一樣。

二、初讀全文,掌握生詞,明確文章結構:

活動1:學生齊讀課文

教師提示讀準字音,疏通字面意思,讀得不通順的地方示範並要求跟讀

活動2:看ppt,學生在文中劃出要學會寫的字,在課本的空白處把這些字寫一遍

教師展示ppt,提示字形容易錯的地方

PPT:

你能讀準這些字詞嗎?

膝髁(kē)烏桕(jiù)伽藍(qié)參差(cēncī)鑲(xiāng)着日光

皺蹙(cù)瘦削(shòuxuē)潑剌奔迸(bèng)驟然(zhòurán)

你能寫對這些字嗎?(標紅)

薰錯綜昏沉蓑笠胭脂陡然虹霓何嘗盪漾焰

活動3:提問文本細節,明確段落劃分:

提問:(1)文章的標題是“好的故事”,文章的哪幾段集中寫了這個“故事”?

(2)這裏的“故事”是什麼?有哪些內容(景物)?

(3)開頭和結尾是現實的世界,現實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段落劃分(板書):

1-3段:黑夜/昏沉的夜——現實

4-8段:“好的故事”——美麗、幽雅、有趣的夢,夢中有岸邊的景色和水中的倒影。

9-12段:黑夜/昏沉的夜——回到現實

三、瞭解魯迅文章的思想特色,並引導賞析

1、導入:

提問:這篇散文詩以《好的故事》來命名,行文過程中又出現了兩次“好的故事”,說明作者想寫的重點是“我”夢中所見到的奇幻景色。那麼魯迅爲什麼還要在首尾提到“昏沉的夜”呢?

學生自由回答,關注黑夜和夢境內容上的“對比”,以及“對比”的結果。(沒有黑夜就沒有夢境/用對比,突出和強調夢境的美妙/對比突出作者的某種心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情感的理解,也有可能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

板書:對比

2、介紹魯迅文章的思想特色:

講解:我們能夠感受到,“黑夜”和“好的故事”放在一起,是爲了互相對比,突出一些東西(結合學生剛纔的回答)。魯迅的文章有一個特點,他的思想非常深刻。也就是說,他寫出來的一件事情,常常有兩個意思,有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這兩層意義是互相關聯的,但是我們往往只能看到表層,卻沒辦法直接看到隱藏着的深層意義。我們剛剛已經總結出來了“對比”,那麼這個“對比”的雙方各自代表什麼,魯迅想要通過“對比”來表達什麼,其實也就是魯迅文章的深層含義。我們先從“對比”雙方的特點入手,來看魯迅想要表達什麼心情。

(附上形象板書)表層意義→(對比)→深層意義

3、嘗試概括“夜”的特點,體會作者心情:

提問:(1)我們知道這個好的夢就是在這個昏沉的夜晚做的,那麼這個昏沉的夜有什麼特點?魯迅在這個夜裏是怎樣的心情,或者說他寫這篇文章時內心情感又是怎樣的?

活動要求:反覆朗讀第一段,舉手回答。

提示:“鞭爆的繁響在四近,菸草的煙霧在身邊”的賞析背景:文末寫的是時間是二月二十四,這是發表的時間。真正寫作的時間其實是一月二十八,而這一天是正月初五,農村習俗這一天在請財神。別人都熱熱鬧鬧的放爆竹,他一個人在房間裏看書抽菸。

明確:昏暗的特點,孤獨的/寂寞的/單調的/沉悶的/冷寂的心情。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板書,關鍵詞是“昏暗”,“孤獨/寂寞/單調/沉悶/冷寂”)

4、根據“夜”的賞析,獨立賞讀4-8段“好的故事”的特點:

講解:我們用這些詞來概括夜的特點和先生那時的情感,這是現實世界的;剛纔同學們已經說到,文章現實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對照現實的夜的這些特點,我們再來看看想象的夢的世界,也許對夢中出現的這些景物的特點會有新的發現,注意把兩者對比着看。

活動要求:先齊讀,後各自細讀4-8段,用固定句式回答——“___________寫出了“好的故事”_______的特點,體現了“我”________的心情。”

提示:(1)特點:生動(提示比喻的修辭手法)、鮮明(提示顏色詞的運用)、動感(提示動詞的運用)、溫暖、生活氣息、充滿希望….

鮮明:“澄碧”、“水銀色”、“青天”、“胭脂水”(大紅花、斑紅花、一丈紅、紅錦帶…)

動感:“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

“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

“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⑽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

“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

“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

生動:“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

“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刺奔迸的紅錦帶”

(2)心情:愉悅/嚮往/期待的心情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板書)

四、結合背景,理解深層含義:

1、導入:我們剛剛已經把“夜”和“故事”的特點大致梳理了一遍,從對比中發現,魯迅想要表達的心情還真是跌宕起伏。但這個夢最終醒了,夢想的境界消失了,“我”又回到了黑暗的現實中來。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應該非常失落,非常惆悵。

2、探究“孤獨寂寞”的原因:

提問:整個故事的情感變化大致是孤獨寂寞——愉悅、神往——失落、惆悵。我們現在來結合一下魯迅當時真實的生活經歷,來看看魯迅爲什麼會有這種“孤獨寂寞”的感覺。

PPT展示:

•1.《新生》流產1907

•2.《新青年》解體1922

•3.兄弟失和1923

教師口述:《新生》雜誌是魯迅文學活動的起點,是他的文學生涯開始的地方,他在創辦《新生》的時候並不被人看好,但他仍舊堅持,可以說《新生》是他的精神寄託,但是1907年《新生》還沒辦起來就失敗了。《新青年》是魯迅非常看重的一份雜誌,魯迅在上面發表文章,傾注了許多心血,但是在1922年,《新青年》也解體了。而在1923年,魯迅和他的哥哥之間又心生嫌隙,家庭關係一度非常緊張。《野草》就是在那個時候寫成的。

講解:從孤獨寂寞到愉悅、神往再到失落、惆悵的過程,其實可以這樣概括成“於絕望中呼喚希望,卻依然絕望。”

3、探究樂觀向上的態度:

提問:魯迅先生曾說過:我的哲學都在《野草》裏。我們通過這篇文章就能讀出他心靈的這樣一種掙扎,雖然追求希望的結果還是絕望,但作者最終是一種什麼態度呢?課文中能看出來嗎?

明確:“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

PPT投影:

後來人對《野草》的評價是這樣的:

“《野草》這一散文詩集最深刻地表現了他在大革命過程中的悲觀、絕望、矛盾、憤慨和苦痛的追求的心情…魯迅的偉大就在於它能夠通過大悲觀而走向真實的大希望,通過絕望而開始去學習‘別種方法的戰鬥’。”

明知是絕望,但仍然要和絕望抗爭,這就是我們讀《好的故事》讀《野草》獲得的最大感受。

五、課後作業:完成練習冊。

篇三: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查找相關資料,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

2.品味精彩的語言,感受課文中對水鄉奇幻景物的描寫。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品味精彩的語言,感受課文中對水鄉奇幻景物的描寫。

2.難點:查找相關資料,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魯迅的散文詩《好的故事》。

二.瞭解作品

《好的故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野草》,請一生朗讀課下注釋中對魯迅的介紹,帶着我們一起復習一下對魯迅的認識。

三.整體感知

1.同學們之前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老師想請同學們談談你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可以談你對這篇文章的內容理解,也可以談你的疑問和感受。

預設:這篇文章相對來說比較難,不過老師相信經過我們今天的學習會有較深的認識。

過渡:

2.這篇文章題目是《好的故事》,但是文中有沒有講到一個具體的故事?這篇“好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夢(師生齊說)

3.教師示範朗讀,學生思考:文章圍繞“夢”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你爲文章劃分層次並概括每一層次的主要內容。

提示:概括主要內容時包括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預設:

第1-2節:“我”在昏沉的夜閉目養神。

第3-9:“我”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第10-12:“我”驟然夢醒,重回昏沉的夜。

難點:第3、8段的歸類問題。

第3段歸爲第1層好,還是第2層好?(這就要涉及到第3段在結構上的作用了。第3段講“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承上啓下,語義重心在後一句,因此要歸入第2層)

第9段歸入第2層好,還是第3層好?(這要涉及到第9段在結構上的作用了。第8段講“我就要凝視他們……”意思是“我想要去凝視好的故事的景象”,主要是承接上文的“現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所以我就要凝視他們。因此歸入第2層較好)

追問:看到這樣的文章結構,你有什麼發現嗎?

預設:文章由“昏沉的夜”開始,由“昏沉的夜”結束,條理清晰,而文章主體部分在講“我”看到一個好的故事。

四.重點品析

4.接下來,請同學們找一找,這個好的故事有什麼特點?(美麗、幽雅、有趣)

追問:這句話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解釋了上文,同時總起下文)

5.請你默讀課文,圈畫出相關詞句進行具體分析。

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着,同時又展開去,以至於無窮。

雲錦:一種紡織品,色彩鮮豔,花紋瑰麗如彩雲。奔星:流星

預設: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的人和美的事”比作“一天雲錦、萬顆奔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這個故事的錯綜複雜、色彩鮮豔、繁華燦爛、富有動感和美感。這可以說是對“好的故事”特點的總的介紹。

追問:同學們,這段話在4-8段中起着怎樣的作用?

預設:寫了這個故事總的特點是美麗、優雅、有趣,同時和第8節前後照應。

過渡:這個故事裏有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具體有哪些美的人和美的事呢?

(1)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

追問:

①這些美麗的景物可以分爲哪兩類?

預設:有關大自然的:烏桕、新禾,野花,叢樹和枯樹,天,雲,竹。

有關田園生活的: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

②這些人物和景物給你怎樣的感受?

預設:美好,愜意,和諧,舒適,超脫

(2)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諸景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合;剛一融合,卻又退縮,復近於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雲頭,鑲着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追問:

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一生大概解釋一下。

這是一幅多麼豐富且富有動感的圖畫呀!

②請同學們發揮想象,這些人物和景物會如何搖動、擴大、融合?請選擇幾種景物和人物寫一段文字。以“這真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兩岸邊的景物全部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小河緩緩流淌,我坐在船上,隨着每一次打槳……”開頭

發揮合理想象,自己動嘴說一說,儘量保持原來的意境但可以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

例文:這真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兩岸邊的景物全部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小河緩緩流淌,我坐在船上,隨着每一次打槳我彷彿看到兩岸邊的烏桕和新禾互相交融,野花似乎開到了枯樹上,真是一大奇觀。農夫和村婦在地裏忙了一天,攜伴回家,真是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啊!

③跟你的同桌說一說,看看誰說的意境比較美。

④請兩位同學分享你的再創造,其他同學想象那個畫面。

齊讀這段話,思考:這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富有動態、錯綜複雜、美麗繁華)

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麼嗎?

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作者對故鄉美好生活的懷念。

(3)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中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着。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班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裏去。

6.夢境雖美,景色雖美,但畢竟是夢境,是夢就有醒的時刻。夢醒時分,夢中的景物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預設:雲錦也已皺蹙,凌亂,彷彿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着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請你打開練習冊第5題,思考:選段中幾處加點詞描繪了一個怎樣的過程?請結合這個過程分析作者這樣用詞的原因。

五.昇華主旨

7.同學們,文章講述一個好的故事,在好的故事中有錯綜複雜、繁華燦爛、美麗無比的鄉村田園風光,這些景物給人非常美好愜意、舒適超脫的感受。那這個美好的故事發生在何處?作者像要借這個故事表達什麼呢?

預設:這個好的故事發生在作者的故鄉浙江紹興的山陰道。作者借這個故事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黑暗社會的不滿。

追問:現實社會是怎樣的?

預設: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薰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菸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追問:這是一段環境描寫,這段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預設:我當時所處的環境非常昏暗、昏沉,象徵着當時的黑暗社會。

8.文章前後出現兩次“昏沉的夜”,作者爲什麼要這麼寫?

預設:“昏沉的夜”指當時黑暗的現實,開頭和結尾都寫,既前後照應,又突出了現實的黑暗,作者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寄託了自己美好的追求和理想。

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魯迅的《好的故事》,明白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好的故事就是一個夢境,在夢裏的景色錯綜複雜、繁華燦爛,生活和諧閒適、美好愜意,令人憧憬和嚮往。但其實作者卻身處在當時黑暗的舊社會,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對現實社會的黑暗的不滿。

附:板書設計

好的故事

魯迅

第1-3“我”在昏沉的夜閉目養神

第4-9“我”看到了一個好的故事

第10-13“我”驟然驚醒,重回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繁華燦爛、錯綜複雜、富有動感和美感

篇四: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品讀文章對奇幻夢境的描寫,感受夢境水鄉的特點。

2.聯繫夢境發生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感受作者語言的精粹、優美及深刻。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品析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夢境水鄉的特點,

2.感受作者語言的精粹及優美。

教學難點

1.聯繫夢境發生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感受作者語言的深刻。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什麼疑問?

2.明確核心問題。

二、品析夢中幻境

1.讀課文,明確“故事”是什麼?——一個夢

2.找出夢境的特點——美麗、優雅、有趣,品析夢境。

3.分析夢境和鄉景的照應。

4.體會作者對夢境的嚮往。

三、解析現實之夜·

1.作者身處怎樣的現實環境,他的心靜又如何?

2.品析語言,明確“昏沉的夜”的象徵意義。

3.知人論世,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四、課堂總結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4-8段。

2.你曾經做過怎樣的五彩斑斕的夢?回憶一下,嘗試用優美的語言寫下來。(200字左右)

篇五: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執教人:馮康淨

教學目標:

1.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瞭解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特點。

3.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重點:

1.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味語言,瞭解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1.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解題

“故事”在文中指什麼?爲什麼說是“好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

1.“好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夢境,這個夢境的特點是——美麗、幽雅、有趣。這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體現在哪裏?

2.讀一讀,感悟散文詩的特點。

3.除了從以上描寫中可以體現夢境的特點,還可以從哪裏體現夢境的美妙、幽雅?朗讀:男生讀3——5節。女生讀6——9節。

4.爲什麼夢中會出現江南水鄉的景象?

三、精讀品悟

1.如此美麗、幽雅的夢境是在什麼樣的夜晚出現的?

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朗讀指導:齊讀1、2段。

2.爲什麼開頭和結尾都出現了“昏沉的夜”?爲什麼開頭是“是”昏沉的夜,結尾是“在”昏沉的夜?(給出背景鏈接)

“昏沉的夜”表面上交代了時間是夜晚。也在暗示當時中國混亂黑暗的社會。由“是”到“在”字突出“夜”的漫長,即黑暗現實的漫長。

3.面對易逝的夢境,漫長的“黑暗現實”,作者的選擇是什麼?從哪裏可以讀出來?

4.總結:爲什麼不以“好夢”爲題,以“好的故事”爲題?

朗讀10、11段,體會“我”的情感!

5.朗讀“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明確:魯迅的苦痛是與時代相關聯的,雖然包含着低沉、消極的成分,但他卻能夠通過大悲觀而走向真實的大希望。

6.作爲一篇散文詩,課文語言有怎樣的特點?

四、總結

文章從現實寫到夢境再回到現實,以寫實爲鋪墊,想象爲重點,表達作者在黑暗的現實中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練習冊、抄詞

2.你曾經做過怎樣的五彩斑斕的夢?回憶一下,嘗試用優美的語言寫下來!(300字左右,週記本。)

六、板書設計

20.好的故事

夢境:美麗、幽雅、有趣、易逝——但仍要留下他神往、真愛

“昏沉的夜”:黑暗、不易變動——總記得對美好的執着追求

七、教學反思

1.將有感情的朗讀作爲教學目標之一,不合適,這其實只是學習本篇文章的方式。

2.學生對學習散文詩的積極性相比敘事類文本教差,還要想辦法讓學生更加感興趣。

篇六: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王媛圓

教學目標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交織着回憶的夢境特點。

2.感受作者對“好的故事”的強烈喜愛以及對其消逝的遺憾、不捨之情。

3.理解“昏沉的夜”的隱含義,進一步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回憶及夢境中水鄉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對夢境的喜愛及對其消逝的遺憾、不捨,感悟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學難點

把握交織着回憶的夢境特點,感悟文章表現出的作者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魯迅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棄醫從文、以筆爲槍,在黑暗社會爲啓迪人心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你讀過魯迅的作品嗎?對魯迅的文章有怎樣的印象?

師總結:不少同學會覺得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這是由於魯迅的文章思想深刻、藝術性強,風格獨特;同時由於其正處在文言向白話的過渡時期,常有生僻字詞的緣故。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0課——《好的故事》,這篇文章選自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

散文詩是兼具詩與散文特點的一種現代抒情文學體裁。它的本質屬於詩,但具有散文的外觀。學習散文詩,要注意體會文章詩一般的豐沛情緒與奇特想象。

二、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這“好的故事”其實是?

預設:一個夢境。

2.聽老師範讀課文,任務(1)將你認爲難讀、易讀錯的字詞標上讀音,全班交流;(2)依據“夢前、夢中、夢後”這一線索將全文劃分爲三個部分。

預設:(1)伽藍,參差,瘦削,潑剌奔迸,皺蹙……

(2)夢前1-2(現實)

夢中3-9

夢後10-12(現實)

三、細讀品味

1.“我”在怎樣的情況下陷入夢境,“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預設:(1)環境——“昏暗”“昏沉的夜”;心境——“菸草”“閉了眼睛,向後一仰,靠在椅背上”“《初學記》”,疲累、煩悶、百無聊賴。(2)猜測原因:工作勞累,有不順心、煩心之事,煩悶難以排遣。

2.齊讀3-9節,思考:這具體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預設:美麗、幽雅、有趣。

(1)美麗——許多(無數)美的人和美的事,像一天雲錦,萬顆奔星

(2)幽雅——茅屋、狗、塔、村女、雲,紅花……水中倒影

(3)有趣——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

需明確第5段並非夢中景,而是回憶景。夢中景與回憶景十分相似,讀懂回憶景能幫助理解夢中景。如學生提到第5節內容,便可順勢先分析第5節。

3.“我”對這個“好的故事”態度如何?從哪裏讀出來?

預設:(1)喜愛——“美麗、幽雅、有趣”,想要“凝視他們”“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

(2)不捨、留戀——“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着幾點虹霓色的碎影”“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

(3)遺憾、惋惜——“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裏了”“在昏沉的夜……”

齊讀這些體現作者情感的句子,讀出情感。

三、思考探究

作者通過這篇《好的故事》想表達什麼?

小組討論(3分鐘左右)

小組代表全班交流。

預設:這“好的故事”乃是表達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追求(對故鄉的懷念),而首尾強調“昏沉的夜”則暗指黑暗的現實社會,表現作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衝突,在黑暗的現實中,他強烈地追求美好事物。

可出示時代背景及作者經歷,加深學生體會理解。

四、板書

夢前

昏沉的夜(現實)夢中:美麗、幽雅、有趣(理想)——追求

夢後

五、作業

1.夢境是很難描繪的,但作者將夢的發生、展開、消散寫得非常生動。在課文4-8段中找出三個描繪夢中事物的句子,分析其中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呈現出夢境的什麼特點。

2.你曾經做過怎樣五彩斑斕的夢?回憶一下,嘗試用優美的語言寫下來。(選做)

篇七: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綜、錦、萍”等12個生字和新出現的詞語。

2.理解課文中的想象成分和情感變化。

3.品悟文本的美學意境。

4.學習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執着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結構,整體感知“好的故事”。

教學難點

通過文本體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作者: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爲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背景:課件3

《野草》是魯迅先生的詩集,作於1924—1926年。它是中國現代散文詩的一個藝術高峯。魯迅在這部詩集中,通過對自我的嚴格剖析,反映了在當時的黑暗社會中,有相當一部分要求進步,尋求光明,又處處碰壁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記錄了魯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義者走向共產主義戰士這一轉變過程。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較突出的一篇散文詩。作於1925年2月,當時全國大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着一系列的革命運動。在封建軍閥段祺瑞統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魯迅蔑視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的精神鼓舞着他,雖說中國當時是黑暗的,但他堅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於這樣的背景之下。

2、初品課文

在預習的基礎上,再次品讀課文,注意字詞。

請一組同學逐一朗讀詞語,糾正錯誤。

膝髁烏桕伽藍瘦削驟然皺蹙潑剌

你對《好的故事》第一印象是怎樣的?

(景物很美,烏桕,野花,茅屋,塔,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是美好的事物。)

魯迅先生爲什麼這麼寫?

(這篇貌似很美很悠閒的文章,同學們看不懂是很正常的。它選自魯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描述的景物總體上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比較亮、比較美的感性印象。)

3、細品課文

看魯迅先生寫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幾自然段?(3—8自然段)

大家看出來沒有,所謂“好的故事”不過是魯迅先生的一個夢。先生從“昏沉的夜”開始,做了一個夢,最後又回到“昏沉的夜”,這就是“好的故事”的結構。

你認爲文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

(文章題目是“好的故事”,但通篇都沒有具體的情節,只是把所經過的地方繪成了一幅圖畫,而這個“好的故事”就在這幅圖話裏面。)

如果讓你寫山陰道旁的景物,你會怎樣寫?作者是怎樣寫這些景物的?

(我們一般會用上比喻、擬人等手法,寫一些長句子。可是作者只是寫了一些詞語拼接起來。)

作者寫“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用了一種怎樣的形式呈現?

(倒影)

我們看看“倒影”有什麼奇特之處?請同學們讀一讀5—7小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字詞:

膝髁烏桕伽藍瘦削驟然皺蹙潑剌

2.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二、深入文本,分析“倒影”,瞭解“好的故事”的豐富內涵。

初步感知“倒影”的特點。

(這些景物的倒影一直在“動”,並且很雜亂,很多)

“動”給你什麼感覺?

(在夢境中害怕動的東西會消失,很擔心。)

探討“倒影”特點,體味先生情感。

(先生生活的年代很動盪,他害怕失去寧靜的生活。這些美好就像水中的倒影一樣,可以看出先生當時先生起起伏伏的心境,怕失去這個美麗的夢。)

三、體味“昏沉的夜”

1.我們來看看“昏沉的夜”是什麼樣的夜?

(好的故事——美好虛幻希望)

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這是什麼時候?

(應該是過年的時候。)

作者在幹什麼?

(獨自一人抽着煙,拿着書,聽着外面的鞭炮聲,享受着夜的黑暗。他很孤獨,很寂寞。)

四、深入探討“昏沉的夜”,體味先生的寂寞心情。

1.先生爲什麼是寂寞的?

出示課件:

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隱退,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而且落得一“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

——魯迅

五、深入文本探究先生面對絕望的人生態度。

1.回顧課文結構:從昏沉的夜開始,做了一個關於“好的故事”的夢,然後又回到了深沉的夜。也就是說,先生從絕望開始,進入虛幻而美好的希望後又回到絕望。先生會就此絕望下去嗎?不會!那樣就不是魯迅先生了。

2.出示句子: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這是先生一種積極而樂觀的精神,他對美好有着積極的嚮往,他對美好的東西積極地追求着。

六、總結

1.在矛盾中掙扎,在絕望中追求希望。這是先生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也不要因爲一時的失敗和挫折而喪失信心。

2.出示: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

——魯迅

篇八: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

1.帶着想象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對水鄉奇幻景物的描寫。

2.品味語言,積累精彩優美的句子。

3.揣摩作者寫作意圖,體會作者寫作心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味語言,積累精彩優美的句子。

(難點)揣摩作者寫作意圖,體會作者寫作心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魯迅的散文詩,名叫《好的故事》。同學們都做過夢吧?你們的夢境是什麼樣子的?(學生自談)

出示語境:我曾做過一個關於的夢,夢中我,我感到。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夢裏,看看他的夢是什麼樣子的。

二、初讀感知

1.魯迅先生的夢境主要集中在哪幾節?(3——9)

2.你對魯迅先生夢境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概括詞:美麗、幽雅、有趣)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魯迅先生這美好的夢境。(齊讀3——9)

因爲本篇課文的寫作年代與現在間隔比較遠,所以語言的表達與現在也不完全一樣,有些詞語比較難懂,同學們可以藉助課文下的註釋來理解。

三、合作學習

3-9自然段哪些詞句具體描寫出了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先聚焦第五自然段)

重點句:

①“我彷彿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打一漿,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並水裏的萍藻游魚,一同盪漾”。

(“彷彿記得”說明這是記憶中的景象,還沒有寫“故事”中的實景,文中羅列各種事物,省去了很多修飾詞,語言像文言文一樣的簡潔,在作者的夢境中這些景象都是水中倒影,加上每打一漿,水中的景象就都變的虛幻了。“澄碧”、“閃爍”、“盪漾”以及修辭手法的運用都能突出美感。)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圈劃詞語體會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聚焦第七段)

②“河邊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裏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雲,。。。。。。也都浮動着。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雲中,白雲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雲裏去。”

(此處集中描寫河邊幾株瘦削的一丈紅在水中的倒影,突出了其色彩和形態的變化,同時略寫了其他景象,粗體句羅列景象,充分展現了河水的動態美感。)

既然是美好之景,是作者所向往的故事,因此語調逐漸上揚,速度是適當加快,讀出作者沉醉其中的情感。(齊讀這一部分)

爲何到第8段,夢境不止“美麗、幽雅、有趣”,而且變得“分明”了?

由此可見,在這個美好的故事中現實之景和夢中的幻景是交替出現的。

四、深入研讀

爲何夢境的產生是在“昏沉的夜”?(這個問題後出背景資料)

“魯迅之後回憶當年在北京生活的感受時說:“實在黑暗的可以”。當時正值北洋軍閥統治,政治混亂,民生凋敝,身處其中的正直知識分子深感壓抑,因此這裏“昏沉的夜”不單單是夜晚時分,更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暗示了現實的黑暗,而好的故事的幻景暗示遙不可及的願景。”

正因爲處於這樣一種背景下,現實的黑暗讓作者萌生對美好的渴求,而這種渴求體現在了他美好的夢境之中,但這最終只是一場夢境,夢醒了作者想要抓住這短暫的美好,卻發現只有昏暗的燈光陪着他,作者的失落之情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在讀這段的時候語調儘量低沉一些,緩慢一些,體會作者的失落之情。(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朗讀10—12段)

五、作業佈置

課後思考探究第二題

課外閱讀《野草》

六、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510.html

  • 標籤: 六年級 精選 教案 六年級想象作文教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精選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六年級好的故事教案(精選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