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精選9篇)作文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65W 次

篇一: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精選9篇)

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

瞭解詩詞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2.有感情地反覆誦讀並熟練地背誦。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說到家這個詞,古往今來都是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遠在他鄉的遊子更甚。古有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今有齊豫:“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字遠方”。思鄉念家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同學們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篇思鄉念家名篇——王灣的《次北固山下》。

一:知人論世

王灣(約693年-約751年),字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712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後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後,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溫故知新:

格律詩是指唐以後的古詩,分爲絕句和律詩,絕句又分(五絕)和(七絕).律詩可分(五律)和(七律).

格律詩的特點:句子必須是雙數,如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等。講究平仄、用韻和對仗三個方面。而平仄又包括粘對、避孤平、避三平調等。

律詩分爲四聯:

首聯(1,2句)

頷聯(3,4句)

頸聯(5,6句)

尾聯。(7,8句)

二:讀一讀

節奏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首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頷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頸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尾聯

三:譯一譯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

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

江上碧波盪漾,

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

江面變得開闊無邊。

和風吹拂,風向不偏,

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

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

大江瀰漫着溫煦的氣息,

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

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

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

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四:考一考

1、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爲什麼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爲什麼要特別提到“潮平”?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潮平”一語爲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3、爲什麼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於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跟詩人的鄉愁有關。海日生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寒。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

五:小結

六:作業

將本詩改寫成一段話。

篇二: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並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瞭解古代詩歌常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體叫古體詩。如本課的《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本課的《錢塘湖春行》和《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詩。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爲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頸聯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押韻,每聯的尾字押韻。押韻的字叫韻腳。頷聯、頸聯一定是對偶句。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於南宋和金代,盛於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爲靈活,多於口語,用於韻也更接近口語。如本課的《天淨沙•秋思》。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及解題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次,是停泊的意思。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三、感知內容朗讀並思考下列問題:

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

明確: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明確: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纔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爲“江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瞭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以來,少有人能作此句。

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爲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四、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明確: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明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明確:a、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五、概括主旨

詩中詩人即景抒情,細緻的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抒發了旅途中的思鄉之情。

篇三: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次北固山下》是千古傳頌的名篇,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讚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教學設想:以學生誦讀爲基礎,通過對文本內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教學過程以“思鄉”爲主旨,緊緊抓住詩裏流露出的思鄉情感這一中心,通過朗讀明義——感悟抒情——拓展達理——背誦體悟四個環節,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情及理進行學習活動,並由此而讓學生了解和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情感。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旋律。

多媒體運用:電腦教學平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王灣是洛陽人,於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他曾往來於現在的江浙一帶,在途經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時,寫下了一首詩《次北固山下》。王灣是一個生卒年不詳的唐朝詩人,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爲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以詩傳”呀。

(二)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範讀。

3.作朗讀指導並齊讀。

(提供舒緩背景音樂:馬思聰的《思鄉曲》)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

(老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投影: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於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託書于歸雁之意。

5.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

(原意保持不變,但允許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

1.氛圍創設: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例舉一些學過的寫鄉愁的詩歌嗎?

(如李白的《靜夜詩》、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播放:欣賞配樂朗誦詩flash動畫《靜夜詩》。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於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於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爲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裏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後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參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綠水指長江。此處加了“外”“前”兩字,將北固山的位置,確定得不能用於別處,見得旅程介於水陸之間,因此和下聯“兩岸”“一帆”描寫水陸發生密切關係。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爲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詩人一落筆寫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顯然這裏是詩人的想象,這就隱含了詩人並沒有到達終點,可見旅途是艱辛的,而走得越遠,離家鄉也就越遠,鄉愁也就越濃,這爲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緣由。此外,這裏首句對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詩的要求,也是詩人的匠心獨運,把“青山”和“綠水”分別鑲嵌在詩句中,更顯得色彩明亮,意境優美。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完全是寫景,其中“平”“闊”“正”“懸”都是詩眼。潮平兩岸即闊,風正一帆正掛着,表明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彙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第二參照物的切入,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纔有這“風正一帆懸”,句內的因果呼應,一是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二是承接首聯、引發下聯的巧妙過渡。江春悄悄闖入舊年,山纔會青,水纔會綠,纔會有“潮平兩岸闊。”這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江面的景象,構圖精美,意境開闊,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陸地風光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生”和“入”的選用的第一妙處,在於詩人把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相關聯,道出流年似水、歲月暗換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處,還在於詩人借物言志:“海日”能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噴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塹奮力北上,人也應順應天時在一元復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爲,只有如此,思歸盼歸鄉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價值。這兩句找到了更高層次的交匯點、碰撞點:天人兩合,物我一理。整首詩才渾然一體,讓人感到此二聯去掉那一個,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負載詩人此時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這一聯在此詩中起轉折作用,詩題爲“次北固山下”,“次”當“停駐、停泊”講,此聯剛好寫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趕路,“海日”承上聯“潮平兩岸闊”而來,“生殘夜”從將盡未盡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舊年”一句寫作者情緒陡轉,眼前景色使作者鄉情陡生,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無奈情緒便很自然的產生。

4.最後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麼理解這種鄉愁的?

(學生各抒己見,自由作答,參考理解要點: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四)拓展達理

1.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在我們語文七年級下冊裏,還推薦了這樣一首詩,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詩人筆下的鄉愁吧。

投影: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詩的內容表述:喧譁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種喧囂至此已經平靜下來了,千家萬戶大大小小的燈盞,也漸次熄滅了,偌大的城市已經進入了睡夢。然而就在這個萬籟俱寂的、燈火闌珊的時候,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然傳出了一陣玉笛之聲。在一開始,詩人並沒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麼曲調,但是慢慢地細聽,這悽清婉轉的笛聲隨着春風在夜幕中聽得越來越清楚了,原來是一曲思鄉懷家的《折楊柳》呀!詩人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楊柳》的情調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沉思,是誰人在這連空氣中都蘊含着無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這令人感傷的曲調呀!這笛聲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無限的離愁別緒灑向城中,灑向夜空,這就是“暗飛聲”,是“隨風潛入夜”,也許有的人會無動於衷,那是因爲她或他,此時正在與家人同處一室,甚至已經安然入夢,當然無由聽得,但是“滿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遠離故園、客居他鄉的人啊,這不期而遇卻送入耳中的《折楊柳》,真的是在“暗中”撥動了許多遊子的心絃,使得他們再也無法安眠。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纔是它感人的地方。

自由問答:你是如何認識中國詩歌的思鄉情感的?

理解參考:古代由於交通和通訊的不方便,出外做官或他鄉遊玩,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使得那時人們的思鄉意識很濃。鄉情像親情、友情和愛情一樣,是人類自身正常而又獨特的一種情感,但可以這麼說,鄉情是放大了的親情,是加深了的友情,是變化了的愛情。

這種由鄉情而轉變成的鄉愁,時時陪伴着遠離故鄉的中國詩人,於是他們很自然地用筆寫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摯、纏綿悱惻的思鄉詩歌。這些詩歌超越時空傳達了一種永恆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憑着它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成了中國詩歌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2.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後,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我們的神州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著名詩人於光中先生寫的現代詩,題目叫做《鄉愁》

投影:

鄉愁

於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插播於光中的《鄉愁》朗誦)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愁畢現,遠近間體味出鄉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愁的內在。因爲本詩真正要表現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

如果沒有四個精練的物象,我們難以感受到鄉愁的存在;如果沒有“距離”我們便無法體味到“鄉愁”的真諦。

《鄉愁》詩美,《鄉愁》中的“距離”使得“鄉愁”更美。

討論:信息社會中的我們還擁有鄉愁嗎?

教師的理解: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放大一點,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再放大一點,它同人類的家園也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爲祖國的一部分,作爲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

鄉愁依然存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只不過不像古代那樣,由於條件的限制,而變得單純、狹窄和濃厚,作爲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員,我覺得應該要樹立“大家鄉”意識,樹立全球意識,樹立人類意識,甚至樹立宇宙意識,讓鄉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博大,更加宏偉。

(五)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背誦。

(附:音樂背景《送別》)

(六)拓展作業

到圖書館找一首表現思鄉主題的詩,並把它背下來。

篇四: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1,背誦兩首詩歌

2,分析詩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並熟練背誦兩首詩歌

2,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3,把握詩歌的意境,並體會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小學時候學過李白的《靜夜思》,大家還記得吧?(請同學齊聲背誦

該詩)詩歌體現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感情呢?(思鄉之情)

古時候通訊、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思鄉之情。許多詩人將這種思鄉的感情傾瀉於筆端,留下了許許多多流傳千古的佳句,而鄉愁也成爲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兩首關於鄉愁的詩詞。

二,學習《次北固山下》

(一)簡單介紹作者

王灣,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間(712~713)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王灣“詞翰早著”,《全唐詩》存詩十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詩人中進士次年出遊吳地(今蘇州一帶)時,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所作。當時正值冬盡春來,旭日初昇,詩人面對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時光流逝,油然而生思鄉愁緒。

(二)聽名家誦讀,感受語言之美並正音,注意朗讀節奏。

(三)學生自由朗誦詩歌

(四)理解詩題“次北固山下”的意思

提示:次,停泊的意思,詩題即停泊在北固山下,點明詩歌的內容是寫人

旅途中,詩歌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

(五)理解詩歌主題,品味詩歌語言(該環節由老師邊讀詩邊講解,並與學生互

動學習)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作者乘着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

遠的客路。在這裏,詩人爲什麼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提示:“客路”即驛道,在青山之外,表明船到鎮江後,詩人還要乘驛車到其他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章法上引出尾聯“鄉書何處達”,表達自己羈旅思鄉的感情。兩句詩表現了詩人一種迫切的行舟心情。)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春到江南,雪消雨降,因而江水上漲,高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線也就開闊了。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着。

這句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爲什麼說“風正”呢?

(這裏的“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

“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包含着一種溫和的意思,是說風從正面吹過來,而且很平正,很快速。風不是很猛烈,很溫順,所以帆便端直高掛了。)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東方碧空與海水相接處“生”了出來,在舊年還未消盡之時,春意的闖入,必將趕走嚴冬。

這句詩被前人評價爲“形容景物,絕妙千古”,你認爲它“妙”在何處?

(提示:①這一句煉字煉句極見功夫。作者把“日”與“春”作爲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提到主語的位置加以強調,並且用“生”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了它們人的意志和情思。(語言上煉字煉句)

②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散黑暗;江春在舊年將盡時闖入人間,將趕走嚴冬。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拓展

詩句與白居易《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裏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有異曲同工之妙,均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現出一種達觀的精神態度。

4,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拓展

簡述“鴻雁傳書”的典故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鴻雁傳書”又名“飛鴿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

在這裏,詩人爲什麼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於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居他鄉,久不得歸,心中十分惆悵。正好此時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於是詩人觸景生情,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了。

這是多麼無奈的希望啊,是多麼惆悵的希望啊。在此,詩人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思鄉之情得到了最好的昇華。)

(六)小結

整首詩籠罩着淡淡的鄉愁情緒,但又哀而不傷,明朗而又深沉,其中包含着自然的理趣。請同學們再次齊讀品味。

同樣是寫鄉愁的詩詞,《次北固山下》寫得明朗而又深沉,那《天淨沙•秋思》帶給我們的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滋味呢?我們進入詩歌來品味品味。

三,學習《天淨沙•秋思》

1,解題“天淨沙•秋思”

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於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淨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天淨沙”曲牌名,“秋思”題目。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老師泛讀,劃分節奏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請同學自由朗誦,並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幾種景物?有什麼特點?

(2)、小令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共同明確:

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作者將這些意象並列疊加在一起,並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作者沒有使用一個動詞或關聯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深秋圖景。

也正是在這樣一幅深秋的圖景中,作者生出了濃濃的鄉愁,表達了天涯淪落人的悽苦之情。你看,夕陽正逐漸沉到地平線下去了,此時正是人們停止勞作、歸家歇息的時候,連烏鴉也紛紛回飛,到枯藤纏繞的老樹上尋找自己的窩巢,而詩人卻還在寒冷、蕭瑟的西風中騎着一匹瘦弱的老馬,在山中的羊腸古道上獨行。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多希望眼前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難怪會悲痛欲斷腸了。

3,小結

這首小令的作者馬致遠是著名的散曲作家,早年熱衷功名,卻屢不得志,經歷了漂泊生涯二十餘載,本曲正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元曲中的“絕唱”,被譽爲“秋思之祖”,如今人們說到“鄉愁”,自然就會想到這篇佳作。請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誦,再次感受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四,拓展練習

1,當堂背誦兩首詩歌

2,課後選擇相同主題的詩詞曲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在閱讀中體會不同的作品所創設的不同意境,及所體現出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寫下鑑賞文章,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五,投影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篇五: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旋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於天下。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爲名勝之地。王灣是一個生卒年不詳的唐朝詩人,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爲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這印證了“人以詩傳”的道理。

(二)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範讀。

3.作朗讀指導並齊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

串講: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於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託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後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於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隻大雁,腳上捆着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5.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

一條彎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邊,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隻小船。

潮水洶涌平漫顯得兩岸更加闊寬,輕風吹動的水面上蕩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殘夜吐出霞光萬道,江南春早已經進入了寒冷的舊年。

寫好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鄉?急切地拜託這些北飛洛陽的歸雁。

[譯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盪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瀰漫着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感悟抒情

1.氛圍創設: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例舉一些學過的寫鄉愁的詩歌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於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於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爲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裏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把握。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爲什麼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江後,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言)爲什麼要特地提到“潮平”?(爲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爲什麼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於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江西北方。)

4、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纔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爲“江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瞭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爲因果,渾然一體。

5、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6、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爲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爲傳神。全詩和諧優美。

4、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詩人產生濃重鄉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嗎?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怎能不產生鄉愁呢?)但這種鄉愁並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嗎?)

5、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後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參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綠水指長江。此處加了“外”“前”兩字,將北固山的位置,確定得不能用於別處,見得旅程介於水陸之間,因此和下聯“兩岸”“一帆”描寫水陸發生密切關係。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爲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詩人一落筆寫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顯然這裏是詩人的想象,這就隱含了詩人並沒有到達終點,可見旅途是艱辛的,而走得越遠,離家鄉也就越遠,鄉愁也就越濃,這爲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緣由。此外,這裏首句對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詩的要求,也是詩人的匠心獨運,把“青山”和“綠水”分別鑲嵌在詩句中,更顯得色彩明亮,意境優美。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完全是寫景,其中“平”“闊”“正”“懸”都是詩眼。潮平兩岸即闊,風正一帆正掛着,表明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彙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第二參照物的切入,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纔有這“風正一帆懸”,句內的因果呼應,一是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二是承接首聯、引發下聯的巧妙過渡。江春悄悄闖入舊年,山纔會青,水纔會綠,纔會有“潮平兩岸闊。”這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江面的景象,構圖精美,意境開闊,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陸地風光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生”和“入”的選用的第一妙處,在於詩人把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相關聯,道出流年似水、歲月暗換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處,還在於詩人借物言志:“海日”能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噴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塹奮力北上,人也應順應天時在一元復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爲,只有如此,思歸盼歸鄉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價值。這兩句找到了更高層次的交匯點、碰撞點:天人兩合,物我一理。整首詩才渾然一體,讓人感到此二聯去掉那一個,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負載詩人此時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這一聯在此詩中起轉折作用,詩題爲“次北固山下”,“次”當“停駐、停泊”講,此聯剛好寫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趕路,“海日”承上聯“潮平兩岸闊”而來,“生殘夜”從將盡未盡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舊年”一句寫作者情緒陡轉,眼前景色使作者鄉情陡生,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無奈情緒便很自然的產生。

4.最後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麼理解這種鄉愁的?

(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四)拓展達理

1.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在我們語文七年級下冊裏,還推薦了這樣一首詩,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詩人筆下的鄉愁吧。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纔是它感人的地方。

2.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後,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我們的神州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著名詩人於光中先生寫的現代詩,題目叫做《鄉愁》

鄉愁

於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愁畢現,遠近間體味出鄉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愁的內在。因爲本詩真正要表現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

如果沒有四個精練的物象,我們難以感受到鄉愁的存在;如果沒有“距離”我們便無法體味到“鄉愁”的真諦。

《鄉愁》詩美,《鄉愁》中的“距離”使得“鄉愁”更美。

討論:信息社會中的我們還擁有鄉愁嗎?

教師的理解: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放大一點,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再放大一點,它同人類的家園也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爲祖國的一部分,作爲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

鄉愁依然存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只不過不像古代那樣,由於條件的限制,而變得單純、狹窄和濃厚,作爲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員,我覺得應該要樹立“大家鄉”意識,樹立全球意識,樹立人類意識,甚至樹立宇宙意識,讓鄉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博大,更加宏偉。

教師小結:

我們讀古詩,既要認真領會詩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某些新的東西。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並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樣才能把古詩讀“活”。

(五)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背誦。(附:音樂背景《送別》)

(六)拓展作業

到圖書館找一首表現思鄉主題的詩,並把它背下來。

篇六: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繼續學習詩歌的格律常識。

2過程與方法:理解詩歌的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妙處。

學習重點: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學習難點: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學習方法:誦讀—自學—討論—探究。

知識鏈接:

1、格律詩是指唐以後的古詩,分爲絕句和律詩,絕句又分(五絕)和(七絕).律詩可分(五律)和(七律).

2、格律詩的特點:句子必須是雙數,如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等。講究平仄、用韻和對仗三個方面。而平仄又包括粘對、避孤平、避三平調等

3、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於天下。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爲名勝之地。

學習流程:

(一)預習檢測

1作者(),()代詩人。

2釋題。

3節奏劃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首聯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頷hàn聯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頸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尾聯

(二)課內探究

1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你找出兩個詞語來體會一下。

2頷聯寫的是什麼內容?古來很多人稱讚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3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蘊含着怎樣的哲理呢?

4試總結本詩的主旨:

(三)拓展延伸

1學習詩歌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每首詩八句話。絕句可看作是律詩八句話的節選,每首詩四句話。二者都講究押韻,是格律詩的典型代表。

(四)訓練檢測

1作者借景物來表達飄泊他鄉而心思故里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明主旨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無意說理卻在景物與節令中蘊含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哲理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雁足傳書”的典故來寄託思鄉之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小景傳大景之神,讓我們透過小景看到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壯闊大景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後思考

1.即寫出時序更替又蘊含生活哲理的是那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通過一小景把視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等大景表現出來的句子是(只有一句):風正一帆懸

3.與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意境相似的是那兩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對偶句流露出詩人在江南而神馳故里,彰顯漂泊之情的是那兩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5.饜足傳輸的典故來表達思鄉之情的句子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6.寫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7.運用白描手法寫江面景色開闊意境的詩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8.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

9.有着歲月流逝,時光變幻的人生感悟的句子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0.寫景逼真給人樂觀向上積極的句子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篇七: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主題。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王灣,洛陽人,一個生卒年不詳的唐朝詩人,但今天我們仍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爲他寫下了《次北固山下》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以詩傳”啊。

(二)朗讀明義1.學生自由朗讀。2.聽老師範讀。3.作朗讀指導並齊讀。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4.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老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投影: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暫時停宿。⑵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下臨長江。⑶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⑷青山:指北固山。⑸行舟:乘船前行。⑹綠水:長江。⑺前:向前航行。⑻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⑼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⑽殘夜:夜色已殘,指天將破曉。夜將盡而未盡的時候。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⑾舊年:未盡的一年。相對於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⑿歸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⒀鄉書:家書(家信),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詩人有託書于歸雁之意。

5.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原意保持不變,但允許想象加工)

(三)感悟抒情1.氛圍創設: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例舉一些學過的寫鄉愁的詩歌嗎?(如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於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明確: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於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爲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裏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後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參考理解: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綠水指長江。此處加了“外”“前”兩字,將北固山的位置,確定得不能用於別處,可見得旅程介於水陸之間,因此和下聯“兩岸”“一帆”描寫水陸發生密切關係。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爲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詩人一落筆寫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顯然這裏是詩人的想象,這就隱含了詩人並沒有到達終點,可見旅途是艱辛的,而走得越遠,離家鄉也就越遠,鄉愁也就越濃,這爲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緣由。此外,這裏首句對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詩的要求,也是詩人的匠心獨運,把“青山”和“綠水”分別鑲嵌在詩句中,更顯得色彩明亮,意境優美。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完全是寫景,其中“平”“闊”“正”“懸”都是詩眼。潮平兩岸即闊,風正一帆正掛着,表明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彙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第二參照物的切入,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纔有這“風正一帆懸”,句內的因果呼應,一是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二是承接首聯、引發下聯的巧妙過渡。江春悄悄闖入舊年,山纔會青,水纔會綠,纔會有“潮平兩岸闊。”這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江面的景象,構圖精美,意境開闊,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陸地風光有異曲同工之妙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生”和“入”的選用的第一妙處,在於詩人把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相關聯,道出流年似水、歲月暗換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處,還在於詩人借物言志:“海日”能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噴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塹奮力北上,人也應順應天時在一元復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爲,只有如此,思歸盼歸鄉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價值。這兩句找到了更高層次的交匯點、碰撞點:天人兩合,物我一理。整首詩才渾然一體,讓人感到此二聯去掉那一個,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負載詩人此時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這一聯在此詩中起轉折作用,詩題爲“次北固山下”,“次”當“停駐、停泊”講,此聯剛好寫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趕路,“海日”承上聯“潮平兩岸闊”而來,“生殘夜”從將盡未盡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舊年”一句寫作者情緒陡轉,眼前景色使作者鄉情陡生,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無奈情緒便很自然的產生。

4.最後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麼理解這種鄉愁的?(學生各抒己見,自由作答,參考理解要點: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四)拓展達理1.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

本冊書還選錄了這樣一首詩,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筆下的鄉愁吧。投影: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2.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後,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我們的神州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寫的現代詩,題目叫做《鄉愁》投影:鄉愁於光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推薦教學目標:

(五)背誦體味自由朗讀背誦。

(六)拓展作業課外找一首表現思鄉主題的詩,並把它背下來。

篇八: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有關王灣的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誦讀全詩。

2、理解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人立意行文、遣詞造句的獨到之處,品味詩歌的藝術美。

3、領悟詩歌所抒發的旅途思鄉之情,提高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詩題中的“次”是旅途中暫時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三面臨長江。它扼守在運河與長江交匯口的南側,是南來北往的船隻的必經之處。王灣是洛陽人。據《唐才子傳》說,他嘗“往來吳、楚間”。據《全唐詩》題下小注,這首詩即寫於王灣往遊吳中的路上。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領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全詩。

3、作者:王灣,唐代詩人。洛陽人。先天(唐玄宗年號)進士,官洛陽尉。早有文名,往來吳、楚間。作品有《奉使登終南山》等。

4、背景資料:本詩選自《全唐詩》。詩人家住洛陽,先天年間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不得歸家。詩人經鎮江到江南一帶去,一路行來,當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時候,被那裏開闊秀麗的景色吸引。此時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詩人心中的情思,於是就有了這一千古名篇。

5、學生默讀、背誦。

三、細讀品味;

1、“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寫青山與綠水掩蓋不住旅途憂鬱的情懷。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寫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色。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點出景緻的缺憾:殘夜中的海日和舊年中的江春,使人頓生惆悵之情。

4、“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照應首句,抒發淡淡的鄉思愁緒。

四、合作探究:

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明確:這是一首寫景詩,就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愁,是即景抒懷。

“青山”指北固山,“綠水”指長江。青山綠水,尋常用法,未免近於俚俗,但此處加了“外”“前”兩字,卻將北固山的位置,確定得恰到好處。旅程介於水陸之間,因此和下聯“兩岸”“一帆”描寫水陸產生密切的關係,頷聯完全是寫景,其中“平”“闊”“正”“懸”都是詩眼。因爲潮平兩岸即加闊,風正一帆正掛着。頸聯是即景抒情,見得海日又生殘夜,江春又入舊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作客日久,引動歸思,就結出盼望鄉書欲借雁以傳的思緒。

五、教師小結:

這首詩意境清新遼遠,描寫細膩,運用了即景抒懷的寫法。

詩人通過對江南殘冬早春景象新鮮而又精緻的描繪,表達出詩人無比熱愛江南水鄉和懷念家鄉及親人的思想感情。

六、佈置作業: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次北固山下

青山、綠水、一帆——山水一色、風光怡人;

殘夜、鄉書、歸雁——惆悵頓生、思念家鄉。

————即景生情、旅途思鄉。

篇九: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語文版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第25課。

教學設想:以學生誦讀爲基礎,通過對本文內容的感知、感受和感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領悟詩歌的主題,教學過程以“思鄉”爲主旨,緊緊抓住詩裏流露出的思鄉情感這一中心,通過朗讀明義——感悟抒情——拓展達理——背誦體悟四個環節,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情及理進行學習活動,並由此而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情感。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詩文的技巧和理解詩歌的內容。

2、通過誦讀、賞析詩歌,品味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的思鄉旋律。

教學重點:

1.準確、流利地背誦課文。

2.通過誦讀、賞析詩歌,品味詩歌的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思念故鄉的鄉愁鄉思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作者通過描寫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領悟詩人思鄉的情思和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課前預習:

1、重點字詞的正音,劃分詩歌節奏。

2、熟讀詩歌,初步體會作者的思鄉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投影數幅風箏圖片。

2、導入語:風箏是美麗的,也承載了我們展翅騰飛的夢想,但是,無論風箏飛得多高多遠,它都有落下來的時候。今天,我們學習的詩人王灣也像風箏一樣,年輕的時候想去外面闖蕩世界,尋找夢想;當他人到中年,開始厭倦漂泊生活的時候,他就想回家了。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讓他名垂千古的《次北固山下》,以寄託他的鄉思。

二、作者簡介和題解。

三、朗讀明義。

1、學生結合課文註釋,自由朗讀,學生代表範讀。

2、教師聽配樂範讀課文,糾正個別字詞的誤讀。

3、教師作劃分節奏的指導,全班齊讀課文。(提供舒緩背景音樂:馬思聰《思鄉曲》)

4、教師小結,指導朗讀要求:①節奏停頓②輕重緩急③抑揚頓挫④感情充沛。

5、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將意思補充完整。(教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6、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原意保持不變,允許想象加工)

四、賞析品味,研讀思鄉之情。

1.氛圍創設: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列舉一些有關鄉愁的詩歌嗎?

(如李白的《靜夜詩》、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作者在詩中描寫了哪些景色?請你從詩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作者看到的景物。

明確:本詩傳神的描寫了北固山下綺麗的景色,首聯點明題目,詩人漫遊在外,到北固山下,而要走的路還很遠,頸聯、頷聯寫水漲江闊、日生春暖,本是尋常的江南景色,但詩人以一個北方人的眼光來審視這司空見慣的景象,便觀賞出種種奇異的美。

3、畫一畫:請一學生在黑板上以簡筆畫的形式簡單描繪所看到的景象,其他學生用準備好的紙張描繪。

4、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圖畫後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圖畫。

5、提問: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說理由。

重點引導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作者從煉意着眼,把“日”與“春”作爲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五、主題歸納,領悟詩情。

詩人借景抒情,細緻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鄉愁鄉思,也表達了詩人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六、拓展延伸。

討論: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後,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等,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那麼,信息社會中的我們還擁有鄉愁嗎?

明確:鄉愁依然存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只不過不像古代那樣,由於條件的限制而變得單純、狹窄和濃厚,作爲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應該要樹立“大家鄉”意識,樹立全球意識,樹立人類意識,甚至樹立宇宙意識,讓鄉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博大,更加宏偉。

七、課後作業。

1、背誦古詩。

2、請你代替作者寫一封家書以表達其思鄉之情。

八、板書。

首聯——旅途之景

頷聯——江水之景

頸聯——江春之景

尾聯——思鄉之情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383.html

  • 標籤: 教案 精選 教學 北固山 小學作文教學設計方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學設計(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