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赤壁教案設計(精選10篇)作文

赤壁教案設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4W 次

篇一:赤壁教案設計

赤壁教案設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

1、學習並瞭解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嗎?同學們:看過。老師:《三國演義》中有一場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戰役的視頻。(老師打開白板。用電子筆寫“赤壁”二字,利用劃詞搜索,搜出有關《赤壁》的視頻播放。)老師:下面我們看杜牧是怎樣寫《赤壁》的。

2、作家作品簡介。

杜牧(803~852),晚唐傑出的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孫。大和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中書舍人,世稱“杜舍人”。爲人剛直,不逢迎權貴,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長於七絕,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晚唐詩歌趨於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以濟世之才自負,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3.學生預習

(1)利用小黑板檢查生字注音戟銷

(2)利用多媒體朗讀課文。

(3)學生齊讀課文。簡要分析詩的含義。

二、利用幻燈片分析詩句。

1、分析詞語的意思。

銷:銷蝕。

將:拿起。

前朝:三國時期。

銅雀:銅雀臺,曹操暮年享樂之地。

春深:春色濃,這裏指美女成羣。

二喬:三國時東吳美女,大喬乃孫策妻,小喬乃周瑜之妻。

2、分析整句詩的含義。(略)

3、欣賞詩歌。

(1)簡析:這首詠史弔古詩,似是譏諷周瑜成功的僥倖。詩的開頭二句,借物起興,慨嘆前朝人物事蹟,後二句議論:赤壁大戰,周瑜火攻,倘無東風,東吳早滅,二喬將被虜去,歷史就要改觀。詩的構思極爲精巧,點染用功。

(2)分析:1,2:敘事,寫詩人從前朝舊物睹物興感,不禁“發古思之幽情”,浮想聯翩。

3,4:由敘事引發議論,杜牧本人認爲赤壁之功出於僥倖,若非東風之便,則國破家亡。借“銅雀春深鎖二喬”說來,便覺風華蘊藏,增人百感,此正詩人巧於立言處。

三、小結:赤壁之勝,自然不如杜牧所說的,“出於僥倖”,但詩人詠史,只是借題發揮,並非寫歷史鑑定。而杜牧這樣寫,顯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懷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四、課堂練習(利用幕布)

1、試說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深刻含義。

答: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亡的慨嘆,他認爲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或''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爲,反映出作者抑鬱不平的心境。

2.前兩句詩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麼?

答:詩的前兩句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嘆。

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臺中了。

五、利用聚焦強調名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六、學生齊背《赤壁》。

七、作業

背誦並默寫本詩。

篇二: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赤壁》所涉及的文學常識和文言詞語的含義。

2.理解詩歌的內容,瞭解詩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對詩歌的品讀、比較、鑑賞的能力。

4.背誦《赤壁》。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瞭解詩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培養學生對詩歌的品讀、比較、鑑賞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赤壁,是個地名。赤壁這個地方爲人們所熟知是因爲三國時期在這裏曾發生過一場惡戰,即赤壁之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作者杜牧對於發生於幾百年前的赤壁之戰的評論,所以這首詩的題材是詠史詩。

二、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作者的文學常識2.背景

四、理解感知

1.朗讀練習

範讀、練讀、男女生讀、齊讀。

2.結合註釋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折戟:折,折斷。戟,古代一種兵器。

將:把,拿。

3.指名學生分別彙報詩意。

⑴1、2句詩,配樂介紹赤壁之戰。

⑵3、4句詩,教師配樂介紹小喬大喬的故事。

4.前兩句詩在全詩之中作用是什麼?

5.試說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深刻含義。

6.談談你對機遇與成功的理解。

7.小組討論本詩主題。

8總結寫法特點。

五、拓展比較杜牧其他的詠史詩。

六、背誦《赤壁》。

篇三: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作品

2.梳理詩歌內容

3.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梳理詩歌內容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活動:情境導入

1、出示火燒赤壁的圖片

2、介紹“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講授:簡介作家作品

1、介紹作者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平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但卻無從施展。

2、介紹作品寫作背景

•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着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此詩是杜牧途徑與戰場同名的另一地點所寫的,借相同的地名抒發自己的感慨。

活動:梳理文章內容

理解下列詞語含義:

•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取

•認前朝辨認出是前朝的遺物。

•周郎

即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孫策、孫權

手下的重要將領,他曾利用東風之勢,

大敗曹軍。

•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建於鄴城,因樓頂鑄有大銅雀而得名。

二喬

即江東喬公的兩個女兒,東吳美女

被稱爲大喬、二喬。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學生根據註釋,自行梳理文章內容,教師歸納總結。

活動:歸納整理文章內容

何人:杜牧,自負高才,無可作爲

何地:與赤壁古戰場同名之地

何時:同處存亡關頭之亂世,卻無機遇,漫步同名之地,無限感慨

何事:折戟鐵未銷,卻是三國遺物;若無東風助,便銅雀深鎖二喬(機遇不在,歷史便會改寫)

何情:不以成敗論英雄

時勢造英雄

生不逢時,有才難展

若有機會,必有一番作爲

練習:當堂反饋

•詩中借物興感,評論赤壁之戰取勝原因的詩句是:

•詩中起鋪墊作用,將歷史遺蹟帶到現實之中的句子是:

篇四: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瞭解詩的藝術特色。

4.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掌握古詩的主要內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瞭解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目標導學一:朗讀詩歌,感知大意

1.作者簡介

2.讀準節奏,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提示:折斷的鐵戟沉在江底積沙中還沒有鏽蝕,拿來磨光洗淨還能認出他屬於過去的朝代。倘若東風不給周瑜火攻曹軍的方便,那麼大喬和小喬這兩個絕代美人,就會被曹操抓走鎖進銅雀臺。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深入賞析

1.詩歌開頭爲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沙裏沉埋着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引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杜牧認爲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反映了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爲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爲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這句詩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爲,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教師點評:詩的前兩句借折戟這一歷史遺物引發對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嘆,這是交代興感之由。後兩句議論,提出假使不是“東風”幫了周瑜的忙,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式將完全改觀。詩人在感嘆歷史上英雄成名機遇的同時,也在慨嘆自己生不逢時,政治抱負不能施展。

目標導學三:詩作主題

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人見解獨到,不以成敗論英雄,把赤壁之戰的勝利歸於東風的幫助,把周瑜的成功歸爲偶然機遇,其觀點不同與史家的評論,其用意在於自負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鬱不平之氣。

篇五: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學習並瞭解詩歌的意境。

3.熟讀並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ppt課件)電教法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寶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計八十三年,文學史上一般稱爲晚唐時期。這個時期,宣官專權,朋黨交爭,大唐帝國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落鎮勢力日益強大,杜牧死後僅二十二年便爆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大起義。詩人杜牧就生活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晚唐時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爲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於簿書宴遊間”,很不得志。三十六歲內遷爲京官,後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貶爲黃州、池州等地刺史。在晚唐詩壇上,他與李商隱被合稱爲“後李杜”,人稱“小杜”,其詩多感慨時事,抒寫性情,詩風俊朗雄麗。

(二)明讀詩歌

1、老師範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古詩的誦讀節奏。

2、全體學生齊讀。

(三)解題

赤壁

杜牧

折乾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四)瞭解詩的內容

1、詞義解釋

2、學生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詩句的含義:

(教師):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絕句。前兩句這兩句看是平淡的敘事,但是,詩人從平淡的敘事中表現出了不平,爲後面抒發“懷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礎。這裏,詩人採用了以假作真的虛託手法,這也是唐代詩人寫詩作文常用的手法,這就好像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漢代人和事,以漢代唐一樣。現在杜牧所在地是黃州,雖然有赤壁嘰,並不是東吳周瑜打破曹操之處,所以無論是“赤壁”或者“折載”是真是假,這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以此引出對古代這一著名的戰爭,從而藉此抒發心頭之感。

接着寫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相對前兩句來說是議論。這裏是指赤壁大戰中周瑜僥倖戰勝曹操一戰。對於曹操來說,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對酒當歌,,..我們都知道,在歷史上赤壁之戰是三國鼎立的關鍵一戰,也是古代著名的戰爭之一。這對於極爲精通戰爭思想的詩人杜牧來說,對這一戰事過程及其結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採用逆向思維方式,提出了“東風不與周郎便”的設想。雖然是一個設想,客觀的歷史現狀當然不可改變,但思維方式改變,對於這場戰爭來說,勝敗雙方就要改變,歷史也就要重新改寫。

(五)思考並提示: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

沉沙之折載。

2.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

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爲赤壁之戰的勝利,不過是藉助東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3.“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麼?這樣寫有什麼意義?

“二喬”形象地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塗狀,而寫二喬入魏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卻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作之高明。

4.前後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內在聯繫?

前兩句是敘事,後兩句是議論。由敘事引發議論

5、詩歌的主旨?

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

四、齊讀並背誦這首詩。

引導學生邊齊讀邊思考:

1、你眼前會出現怎樣的情景?(烽火硝煙)

2、你眼前會出現哪些人物?他們都是怎樣的形象?(曹操:若勝則橫槊賦詩於長江,絃歌豔舞於銅雀,藏嬌之纏綿,凱旋之得意。二喬,豔壓羣芳,顧盼生情。東吳領袖:指揮若定,風流儒雅)

當所有風流人物都淡出歷史的畫卷時,杜牧這位風流才俊在慨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自負的臉上寫滿了抑鬱不平。

篇六: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有關杜牧的文學常識,背誦和默寫全詩;

2.方法與過程: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運用合作探究賞析的方法,理解詩的蘊意;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方法:

講授法多媒體(ppt課件)電教法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播放毛阿敏《歷史的天空》音畫視頻。在剛纔的視頻中,我們彷彿看到了刀光劍影,聽到了鼓角爭鳴,這樣的場景,不禁讓我們神思飛越,來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亂世。赤壁之戰的驚心動魄、三國羣雄的文韜武略,成爲流傳千古的悲壯史詩,引發無數英雄的嚮往。一千多年前的偉大詩人杜牧故地重遊,又引發了他怎樣的感慨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赤壁》。

二、作者簡介(詩人的生平及創作背景)

杜牧(803—852年),生活在風雨飄搖的晚唐時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爲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很不得志。他空有才華和抱負,卻無處施展。然而,濟世情懷總使他的心不甘寂寞,總是在失望中懷有一份希望,渴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做出一番事業。

三、課文探究

1、初讀:朗讀訓練,初步感知全詩,體會詩中的情感。

2、細讀:重點探究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悟讀:重點探究前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4、研讀:

A、以小見大、構思巧妙:

a、題詠歷史重大題材,卻從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鏽跡斑斑的“折戟”寫起。

b、以兩個美女象徵國家的命運。

B、杜牧的這首懷古詠史詩借題發揮,表現自己的政治感慨與識見。

借慨嘆周瑜因有東風之便取得成功,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四、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五、板書設計

赤壁

興感之由(借物)——議論感慨(詠歎)

借古諷今

篇七: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學習並瞭解詩歌的意境。

3.熟讀並背誦詩歌。

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故事導入

讓學生講解赤壁之戰的故事,指出這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蜀、吳是勝利的一方,詩人杜牧對此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生活在風雨飄搖的晚唐時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孫。二十六歲舉進士,因爲秉性剛直,被人排擠,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於簿書宴遊間”,很不得志。三十六歲內遷爲京官,後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貶爲黃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詩壇上,他與李商隱被合稱爲“後李杜”,人稱“小杜”,其詩多感慨時事,抒寫性情,詩風俊朗雄麗。

整體感知

反覆朗讀,結合註釋,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這是詩人杜牧對歷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自己的議論,是一首明顯帶有史論特色的詠史作品。

品悟賞析

問題設計:(小組討論交流)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

沉沙之折戟。

2.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

認爲赤壁之戰的勝利,不過是藉助東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

3.“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麼?這樣寫有什麼意義?

“二喬”形象地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而寫二喬入魏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卻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作之高明。

4.前後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內在聯繫?

前兩句是敘事,後兩句是議論。由敘事引發議論

5、詩歌的主旨?

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

拓展延伸

詩歌鑑賞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乙: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1)請概括兩首詩的內容。(2分)

(2)甲、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清?(2分)

歸納小結

詩人即物感興,託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作業:作業

1、請同學們去搜集那些和赤壁相關的詩詞,並做好積累;

2、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

篇八:赤壁教案設計

A案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啓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爲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像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穫。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認讀聽寫生字詞,

2.作者通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默讀全文,畫出文中對自己有啓發的句子,反覆朗讀。

二、品讀感悟,全班研討

以第二自然段爲線索展開學習,先學習具體事例部分,後學習前後兩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讀,就這段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預設:“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是什麼意思?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指的是什麼?不斷髮問,都會問什麼?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

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去到文中所舉的三個例子中,去找尋答案。

2.學習第一個事例。

⑴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謝皮羅教授發現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說說這個現象細小在哪,司空見慣在哪?

⑵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謝皮羅教授問了些什麼問題?

⑶再讀第三自然段,交流謝皮羅教授的研究結果。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設置填寫表格:

爲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旋渦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3.學習第二個事例。

⑴總結學習第一個實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⑵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個事例。

⑶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爲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4.學習第三個事例。

以自學爲主,自己填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5.學習一、二自然段。

讀一、二自然段,圍繞着課初就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重點研討:這裏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注意讀悟結合,切忌光談不讀。

6.學習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讀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啓發的語句。

⑶全班重點研討“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繫。

三、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穫,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教師重點強調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3.作業:

摘抄對自己有啓發的語句。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篇九: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3、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1.作者簡介:杜牧,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張凡爲文以意爲主,以氣爲輔,以辭采章句爲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傑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

2.寫作背景

3,結合註釋譯文

赤壁:地名,在今湖北省。折戟:指折斷的戟。

銷:鏽蝕。將:拿起。前朝:以前的時代。

周郎:吳國的年青將領周瑜銅雀:即銅雀臺。

二喬:三國時吳國的美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喻。

前兩句:一隻古老的斷戟沉落泥沙中,流逝的歲月也未使它銷蝕。自己拿起磨出洗淨的斷戟,認出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敘事,寫詩人從前朝舊物睹物興感,不禁“發古思之幽情”,浮想聯翩。)

後兩句:假如東風不給周瑜方便,(那歷史形式將整個改變。)美麗的大喬、小喬,只有永遠鎖在銅雀橋裏。(由敘事引發議論,杜牧本人認爲赤壁之功出於僥倖,若非東風之便,則國破家亡。借“銅雀春深鎖二喬”說來,便覺風華蘊藏,增人百感,此正詩人巧於立言處。)

4,小結:赤壁之勝,自然不如杜牧所說的,“出於僥倖”,但詩人詠史,只是借題發揮,並非寫歷史鑑定。而杜牧這樣寫,顯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懷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5深入理解:

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沉沙之折戟)

2)詩人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

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爲赤壁之戰的勝利,不過是藉助東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是相反的結果。

3)前後各兩句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有什麼內在聯繫?

前兩句是敘事,後兩句是議論。由敘事引發議論。

4)“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麼?這樣寫有什麼意義?

形象地代表東吳的命運。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而寫二喬人魏共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爭只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雖是史論,卻賦予具體形象,可見詩人創作只高明。

5)總結:杜牧採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使這首懷古詠史詩借題發揮,表現自己的政治感慨與識見。借慨嘆周瑜因有東風之便取得成功,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板書:

1,2:敘事,寫詩人從前朝舊物睹物興感

3,4:由敘事引發議論

作業:背誦這首詩並做練習冊

篇十:赤壁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作者的相關信息

2、能力目標: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3、情感目標:瞭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抑鬱之情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如何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教學難點:對“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賞析,體會詩人懷才不遇的抑鬱之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唐代才子衆多,如滿天繁星,在風流倜儻方面有個人,先知先覺走在了時代的前端。他的“停車做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他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些詩句已經成爲流傳千古的名句,那麼他是誰呢?是晚唐詩人杜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著名的詠史之作《赤壁》.

二、走進作者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晚唐傑出詩人,其詩、賦、古文都負盛名,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有《樊川文集》《樊川詩集》傳世,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三、解題

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長江南岸。但詩人所詠的赤壁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即東坡赤壁。詩人借題發揮,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

四、讀詩

要求:①讀準字音②讀出節奏

戟jĬ未wèi

請一位學生展示他的朗誦,讓別的同學從這兩方面點評

糾正錯誤,全班齊讀

師:讀詩如閱人,請同學們再讀詩歌找出,哪些句子是在對火燒赤壁這件歷史事件的看法?

明確: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師:詩歌並沒有一開始就寫感受,而是從折戟寫起走的,那折戟和這個火燒赤壁歷史事件有什麼關係呢?

明確:這個折戟是火燒赤壁戰爭的時候留下來的,從“認前朝”看出來。

師:這是一根怎樣的折戟?

明確:折斷的戟沉入沙底,還沒有完全被銷蝕完,我把它拿起來磨光洗淨,發現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遺物。

師:辨認起來不容易,那“認前朝”這三個字把這種不容易怎麼讀出來呢?

明確:聲音慢一點。

全班同學齊讀: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師: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的結果是東吳打敗曹軍,但我們的作者,反其道而行之,進行一個大膽的假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橋”誰能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

明確:假如東風不給周瑜提供方便,那麼純色正濃的時候大喬、小喬就被鎖在曹操的銅雀臺裏面。

師:很好,那請同學們在自由的讀一下這兩句詩,找出一個減法公式

明確:周瑜一東風=銅雀鎖二喬。

找一個加法公式

周瑜+東風=二喬留吳。

師:從這個加減法中,鎖二喬代表什麼?二喬留吳又代表什麼?

明確:鎖二喬說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戰敗,二喬留吳代表周瑜赤壁之戰勝利

失敗二喬被鎖住,戰勝二喬留在吳國,難道一場戰爭的勝利或失敗只關係到兩位美女嗎?

明確:不會,戰爭失敗,不僅僅美女被鎖,老百姓被抓,國家破滅

戰爭勝利不僅美女留在吳國,整個老百姓也會在吳國有家,所以在這裏是以小見大,用東吳二喬的命運代替整個吳國的命運。

師:東風又象徵什麼呢?

明確:機遇

師:再看看公式的處什麼結論?

明確:周瑜有機遇就能成功,周瑜沒有機遇就會失敗。

所以英雄人物的成功與否在於有無機遇。

師:我們常說詠史的目的是爲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大家把這個公式換一下,把公式中的周瑜換成杜牧試一下,得出什麼結論

明確:我杜牧沒有機遇就會失敗

我杜牧有機遇也會成功

師:很好,那麼大家覺得杜牧9有感而發,想抒發什麼情感呢?

明確:表達詩人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之情。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字音出現錯誤沒有糾正過來,這是致命的傷。最後一句的朗讀上面沒有注意作者情感的抒發,過於把老師的理解施加給學生,應該讓學生展現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9268.html

  • 標籤: 精選 赤壁 教案設計 二年級作文教案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赤壁教案設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赤壁教案設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