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

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79W 次

篇一: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精選9篇)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在新聞發佈會上對於2022年新課標作出說明,並且確定將在今年秋季學期實行。作爲一名音樂教師,認真仔細研讀新課標是自己的責任所在,對(2022版)音樂新課標解讀如下:

1、堅持以美育人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落實核心素養爲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藝術活動,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豐富審美體驗,學習和領會中華民族藝術精髓,增強中華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瞭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開闊藝術視野。充分發揮藝術課程在培育學生審美和人文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2、重視藝術體驗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木感知及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藝木活動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欣賞、表現,創造、聯繫、融合的過程中,形成豐富、健康的審美情趣;強調藝術課程的實踐導向,使學生在以藝術體驗爲核心的多樣化實踐中,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

3、突出課程綜合

以各藝木學科爲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功能,注重藝木與自然、生活、社會、科技的關聯,汲取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篇二: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門學科的課程標準。5月7日,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修訂組組長崔允漷在啓動會上做了主旨報告《育時代新人繪課程藍圖——義務教育新課程解讀》。

這次講座主要跟大家分享四方面內容:課程修訂的重要性、課程方案主要內容、課程標準四大突破、新教學與新評價的建構。課程修訂就是爲落實立德樹人描繪育人藍圖。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18歲前看一輩子的素養。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麗、課程標準是看得到的風景、教學目標就是走得到的景點。人是需要一步一步“樹”起來的。

此次的課程標準有四大突破——核心素養、學業質量、內容結構化、育人方式。結合藝術課程標準我們要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

1、堅持以美育人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以落實核心素養爲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藝術活動,充分發揮藝術課程在培育學生審美和人文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2、重視藝術體驗

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知及情感體驗,強調藝術課程的實踐導向,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

3、突出課程綜合

以各藝術學科爲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爲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爲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篇三: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課程體現和凝聚着人類文明精華,體現着國家意志和人民期盼,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基本遵循和重要載體。課程改革作爲整個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集中反映,具有極強的科學性,一刻也離不開教育科學研究的支撐、驅動和引領。

本次義務教育課程修訂凝聚了一大批專家學者的智慧,從核心素養的凝練、課程目標的確定、課程內容的組織到學業質量標準的制定和三級管理體制的優化,都集中體現着教育研究的價值和作用,可以說教育研究貫穿在本次課程修訂的全過程、各領域和各學科,有力地支撐了時代新人的培養。一是系統研究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政策要求,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課程方案、進課程標準,體現明確的戰略性和方向性;二是着力開展現狀調研和矛盾分析診斷,破解十多年來課程改革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體現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性;三是深入開展歷史研究和比較研究,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穩定中推進”,使課程改革既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又反映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新成果,體現了鮮明的民族性和時代性。

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仍然會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教育研究的任務依然艱鉅而複雜。例如,如何充分發揮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和綜合育人價值,既要縱向一體化貫通,處理好幼小銜接和初高銜接的問題,又要橫向關聯,體現學科融合滲透?如何在“雙減”背景下體現課程結構體系優化完善,改進育人方式,提高課程實施的實效?如何優化育人環境,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進課程實施的有效機制?等等。這些問題仍然需要我們不斷思考、深入研究。只有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系統思考,整體把握,重點突破,反思總結,不斷揭示育人規律,破解實施難題,以紮實研究深化課程改革,纔是應然和可行之道。一是把準正確育人導向,深入研究學生核心素養的轉化機理。深入研究課程教材作爲培根鑄魂、啓智增慧根本載體的內涵實質和基本要義,認真研究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央關於教育改革的各項要求,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以此爲導向,深入研究核心素養的學科特點和要求,學段特點和要求,揭示核心素養由靜態知識向動態轉化的內在機理,探尋從學科目標內容轉化爲學生認知和能力的影響因素、培養路徑和實踐方式,真正實現課程的育人價值。二是聚焦課堂教學主渠道,創新改進育人方式研究。一方面,要基於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要求,研究以“知識本位”教學轉向以“核心素養本位”教學的特點規律和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啓發式、問題式、情景式和探究式等教與學方式,提出創設合理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學習環境的可行性,深度挖掘教學內容,關注課堂中不同學科內容的有機融合,推進課程融合和學科滲透,全面提高教學的綜合育人價值。另一方面,要強化實踐性、綜合性課程的育人研究,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科特點,選擇恰當的活動主題,合理倡導學生在全身心參與的實踐活動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三是跟蹤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不斷總結課程改革經驗。實踐既是檢驗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唯一標準,又是催生課程理論的源頭活水,必須把調查研究、行動研究貫穿課程實施的全過程。在生動的課程實踐中,運用並發展課程理論思想,發現鮮活的課程實施案例,提煉示範性的課程實施經驗,推進“理論與實踐”“政策與行動”的雙向良性互動,形成專家專業化研究爲引領、教師實踐性教學研究爲基礎、羣衆性研究爲支撐的共同推進新課程落實落地的研究格局。

篇四: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藝術課以人文主題式學習方式爲主,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多種藝術綜合共生互生。通過聽覺+視覺+知覺,促進通感能力。體驗+情感+思維提高藝術修養,完善人格。把之前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變革爲綜合爲藝術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去掉了圖像識讀,將其包含在美術表現裏面。美術表現改爲藝術表現,更寬的包含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審美判斷改爲了審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課改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的特點。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保留未變。綜合性特徵突顯“綜合”是這次藝術課程改革的精彩亮點。

篇五: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頑疾性問題,“久治不愈”,進而成爲社會性問題,其中“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幼兒園小學化”最爲突出。這兩者其實具有密切的關係,中小學生的學業競爭通過學校、家庭與社會的各種渠道衝擊着幼兒園的教育改革,並將學習壓力下移到幼兒階段。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幼兒園去小學化成爲社會共識。爲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採取了各種措施針對入學初的學習負擔下移問題,但收效並不明顯。

世界各國爲解決幼小銜接問題也做了大量的探索,各國推進幼小銜接的路徑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從學段入手對如何實現幼小銜接、小幼銜接或雙向銜接提出要求,二是從課程與教學入手,強調設計專門的銜接方案或課程來實施幼小銜接。而後一條路徑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2019年,教育部啓動修訂義務教育課程,並將縱向學段間有機銜接不夠,橫向學科間有效配合不足作爲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修訂過程中,教育部組織課程專家、學科專家和幼教專家等多方力量對幼小銜接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吸取國內外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經驗教訓,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對小學如何幫助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平穩過渡提出了專門要求。

第一,小學要將入學適應作爲低年級段教育教學工作之一。兒童是教育的出發點,社會是教育的歸宿,在教育出發點的兒童和教育歸宿點的社會之間,形成了教育歷程。漫長的教育過程瞄準了兩頭,一頭是兒童,即教育必須考慮兒童的可接受性,一頭是社會,即教育必須考慮社會所要求的人才標準是什麼。同樣,當整個人生教育分成若干個學段的時候,每個學段的教育起點銜接的應當是兒童的身心特點,教育終點銜接的是爲高一級學段所做的準備。所以真正解決兒童由幼兒園向小學平穩過渡,離不開兩個學段的雙向銜接,即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的入學適應。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幫助低年級入學適應明確作爲一二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並從課程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作了一體化設置,提升課程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促進學段間的銜接。

第二,合理設計一二年級的課程和學習方式。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具有生活化、綜合性、活動化的特點,這就需要在設計課程內容與學習方式時,融合學科邏輯與兒童心理邏輯,要強化學生學習與生活世界的關聯,創設生活情境,更多關注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支持學生在遊戲、操作、體驗等親身參與的活動中獲得具體直觀的經驗。爲此,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特別提出要合理設計小學1至2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各學科課程要重點關注小學一二年級課程內容的設計,要減緩坡度,降低難度,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注重低年級學生髮展素養的評估。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基於義務教育性質及課程定位,從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個方面,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時代新人培養的具體要求。各課標基於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結合自身特點,提出各課程應着力培養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重點,並且各課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對課程核心素養進行水平劃分,對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進行整體刻畫。特別強調學前教育結束後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估。

此外,爲更好促進幼小銜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除了國家課程特別關注學段銜接外,還提出在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等領域,設計針對一二年級體現生活化、綜合性、活動化的課程主題,強調實踐,創設情境,運用體驗、合作、探究、表現、交流等學習方式,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篇六: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傳統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徵是“坐而論道”,它以聽講、記憶、理解、練習、考試爲主要活動形態,可以稱其爲書本型或認識型的育人方式,這種育人方式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有其優勢,但這種優勢同時又是我國基礎教育的“軟肋”,它嚴重束縛着我國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核心素養導向的新課程、新課標呼喚新的育人方式,我們如何找到一個支點,破解這個“短板”,倡導和重建嶄新的育人方式?這個問題一直伴隨着課標的修訂(研製)過程。

課標修訂(研製)不僅要爲課程內容確立標準、也要爲學業質量確立標準、同時還得爲教學活動確立標準。爲教學活動確立標準本質上就是解決“怎麼培養人”的問題。“怎麼培養人”是最關鍵的問題,當然也是難度和挑戰性最大的問題。各課標修訂(研製)組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持續交流研討的基礎上,取得的重要共識就是必須強化“實踐意識”,確立實踐在各學科培養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學科實踐因此成爲各學科課程實施和教學活動的關鍵詞和中心詞,爲此各課標在教學建議和教學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實踐活動的要求,如觀察、考察、實驗、調研、操作、設計、策劃、製作、觀賞、閱讀、創作、創造等。從這個角度說,落實課標就是要把這些實踐性活動真正落在實處。可以說,實踐性就是新課標爲教學活動確立的“剛性”標準,新課標所要求的新教學不是簡單地在原有的育人方式框架中增加點“實踐”“活動”的成分,進行修修補補,把實踐活動只是作爲手段、點綴,而是要以學科實踐爲支點,撬動傳統育人體系,構建以實踐爲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爲什麼要強化實踐,確立實踐在教學中的關鍵和核心地位?說到底這是由核心素養的本性所決定的。核心素養本身就是人身上具備的可以真實而持續地表現出來、行動出來的素質,它的形成本質上是一種實踐的過程,沒有行動、創造、體驗、感悟,只有記憶、背誦、理解、思維,根本無法形成核心素養。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與學生的身心有機融爲一體,外在的知識才能變成學生內在的能力和品格。

當然,我們強調實踐絕不是要否認認識的作用,而是要把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讓認識在基於實踐、通過實踐、爲了實踐的過程中得到落實、得到糾正、得到批判、得到提高、得到深化、得到建構、得到創新,這樣的認識才能更好地引領實踐、指導實踐、推進實踐,從而使兩者共生共長。只停留在觀念和符號層面的認識與實踐是“兩張皮”,這種認識往往是淺嘗輒止並常常導致“假知”,無助於人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性能力的發展。

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活動是以學科的形式進行的,這就是學科實踐的由來。學科實踐與上一輪課程改革就倡導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實踐就其本義而言是相通的,它是一種物質的、客觀的、感性的活動,從教育的角度說,它是一種以“身體參與和親身經歷”爲表現形式、以“體驗和感悟”爲內在特徵的學習活動。學科實踐是基於學科、通過學科、爲了學科的實踐,沒有學科的實踐必然導致實踐的泛化、淺化,沒有實踐的學科(教育)必然導致學科(教育)的固化、僵化。學科實踐的宗旨是爲了最大限度地實現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比如,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表現爲“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維、數學的語言”,數學學科實踐活動就是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可以說,學科育人價值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學科實踐是核心素養形成的路徑,學科實踐和學科育人價值是改造和提升學科教育的兩翼,是學科層面落實和培養核心素養的兩大創舉。總之,學科實踐本質上就是要求用學科獨特的方式來學習學科,用語文的方式學習語文,用數學的方式學習數學,用科學的方式學習科學,用體育的方式學習體育,設想一下,語文課要是沒有閱讀、數學課要是沒有思維、科學課要是沒有實驗、體育課要是沒有鍛鍊,那麼各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就會喪失。尊重並彰顯學科的獨特性、體現學科的精氣神,是學科實踐的核心要義。

篇七: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方案)作爲我國義務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在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熱切期待中終於面世。新方案中更加明確的培養目標、更加系統的課程設置和九年貫通的課程與學業標準,全面體現了黨的教育方針,體現了對時代特徵、中國特色、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深度融合,爲中小學的教育實踐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路徑。我們要研判校情,統籌謀劃,錨定改進領域,研究策略方法,加強自我評估,以創造性落實新版課程方案爲契機,全面提升學校課程的整體育人能力。

一、“頂天立地”,加強學校課程一體化設計

義務教育面向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突出全納性、全面性和基礎性。新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育人目標,提出五大基本原則,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面向全體,面向未來,進行了課程系統化的設計。

當前教育實踐還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割裂現象,比如學段斷層、三級課程設計系統性不夠、面對不同的學生需求針對性不強等。學校課程建設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聚焦國家和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聚焦育人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落實;“立地”就是要深入研究學校實際和迴應學校每一個孩子的真實需求,強化針對性。既要充分發揮國家課程的主體性和基礎性作用,又要發揮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補充拓展功能,進行一體化系統設計。要建立必修和選修機制,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課程組合。新方案爲學校預留了充分的探索空間,爲更好的滿足每一個學生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近年來,在北京十一學校課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北京十一龍樾實驗中學針對初中學段的特點,開展了積極探索,圍繞育人目標,將國家主幹課程、學科拓展課程、特長賦能課程三級體系整體設計。用豐富的課程儘量覆蓋學生的社會生活,爲孩子打開視野和邊界;用多樣性課程,滿足孩子多樣化需求。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充分說明新方案是可行的,更加符合育人規律。

二、聚焦素養,推動學習方式變革

新方案中強調,要堅持素養導向、強化學科實踐、推進綜合學習、落實因材施教,把勞動課程單獨列出,重視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雙減”的要求,轉變講授式的被動學習,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高階思維與能力,必須從改變學習方式開始,特別是打破學科邊界,打通學校與社會生活的鏈接,打破時間、地點束縛,提供更多元的資源支撐,用最適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跨學科任務式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引進課堂,通過有意思、有意義、有可能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面對真實問題的挑戰,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把緊扣課標的學習量規和成功標準貫穿其中,培養自我評估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開啓深度學習,提升核心素養。比如,北京十一龍樾實驗中學數學建模課程的學習產品《校園監控系統改進建議》,成爲學校安全管理改進方案,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的意義,更讓學生體會到用模型思想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提升思維品質。這種學習超出學科本身,能更好發揮其綜合育人的價值。充分發揮學科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做中學,能大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拓展思維視野。

三、育人爲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新方案實施,關鍵是教師,同時也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要引導教師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成長規律的研究,提高全方位育人能力;幫助教師打破豎井式分科的邊界,提升跨學科學習設計能力;抓住實施中的關鍵點,如作業設計、學習任務設計、考試與命題、多元評價方式等,通過項目研究進行突破。發揮校本研修作用,建立跨學科大教研機制,培育先鋒學科,搭建分享平臺,把教師培養成學習的領導者。

我們要牢牢抓住新版課程方案實施的契機,全面提升學校課程的育人能力。用勇於改革的創新行動,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八: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地球表層》

課標要求通過閱讀氣溫降水分佈圖來對全球的氣溫降水的規律進行歸納。在實際教學中初一學生讀圖能力普遍較差,不能準確的對等值線圖進行判讀。

課本在本章,有一節內容爲《影響氣溫的因素》,涉及到地球形狀,地球運動對氣溫的影響。課標在本章節並未提出要求,在實際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死記結論,真正的太陽高度角,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對學生來說難度太大。希望課本給出具體的要求和教學指導。

篇九: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

近期,教育部頒佈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這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件大事,是對我國新時代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需求和廣大人民羣衆對優質、公平教育期待的主動迴應,是推進新時代義務教育改革、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的有力舉措,是我國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義務教育階段的育人藍圖,同時也爲當前教師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力軍。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有效落地實施,需要有能夠真正理解它、執行它的“新”教師。師範院校有責任助力貫徹落實新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爲基礎教育不斷培養優秀的未來新教師、培訓各類在職教師,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

首先,在育人上下功夫,對標新方案新標準,促進師範生培養模式改革。

新頒佈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在堅持基礎性的同時,強化基礎教育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體現全面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爲師範院校的職前教師培養體系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師範院校要對標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要求、新變化,以高標準、新思路不斷革新師範生培養體系,優化師範類專業設置和建設,打造通識素養、學科專業素養、教師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卓越教師培養模式,着力培養一大批適應時代需要的卓越教師和未來教育家。例如,新頒佈的課程標準提出的素養導向,大單元、大主題的內容組織方式以及跨學科主題學習等,爲傳統師範類課程的變革提供了新契機。師範院校可適當調整現有課程結構,探索建設新型師範類課程,將中小學生學習邏輯、發展邏輯有機融入現有課程,使師範生能夠形成關注基礎教育理論及實踐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形成將靜態抽象知識轉化與學生學習活動相關聯的意識。師範生的見習、實習課程,更要加強反映新課程理念和特點的實習內容,培育滿足新課程要求的新教師。

其次,在研究上下功夫,發揮教師教育特色,服務新方案新標準細化實施。

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需要依靠學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等多方共同推動才能真正落地見效。師範院校應該聚焦實施過程中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教師教育優勢特色,組織多學科力量加強對課程實施的理論研究和智力支持,引導正確理解和執行課程理念,共同服務好課程落地實施。

師範院校要依託學校各類教育類實驗室、教材研究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平臺,進一步深化對課程實施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圍繞文件宣傳解讀、課程教學改革、學科教材建設、實施過程督導研究、健全評價機制等重點內容,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和政策諮詢,加快編寫或修訂相關學科新教材,參與不同區域義務教育教學改革的試點研究,爲深入推進義務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效方案、貢獻專業力量。

第三,在社會服務上下功夫,加強與基礎教育一線學校的合作,助力在崗教師培訓提升。

爲更好地組織實施新頒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師範院校要積極發揮學科教育及教育資源優勢,主動了解研究一線學校、教師的需求,組織專家研發相關培訓課程,面向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教研員等提供專項職後培訓。例如,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與實施、作業設計與開發、教學評價工具的開發與使用、教學智慧工具的開發與使用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強化與一線學校的合作研究,在共同研究中提升一線教師的理解、實施課程的能力,幫助一線學校和教師總結、提煉優秀經驗,着力建設匯聚和展現一線教師優秀經驗的平臺。同時,創新職後教師培訓形式,選取示範地方和學校,組織教師走進一線學校,將培訓變成一線教師的現場實踐,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提升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實施能力。

總之,強化教師教育特色,服務國家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師範院校的神聖使命。在理解和實施過程中,師範院校要在育人、研究和社會服務上下功夫,主動參與課程的建設實施,積極培育面向未來的卓越教師,不斷爲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做積極貢獻。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42192.html

  • 標籤: 新課標 精選 讀後感 新視野第三版讀寫2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版新課標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