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作文

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6W 次

篇一: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

今天晚上,我不一會兒就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夢把我帶進了一個神祕的地方——宇宙。

一到那兒,一個聲音出現在我耳邊:“你是誰?”“我是小李,我來自地球。”我回答到,我也問到:“那你是誰?”那個聲音又響了起來:“我是宇宙中的指路小精靈,你可以叫我靈靈,你來自地球?我聽說那的人植樹造林,愛護綠化,我真想去那玩啊!”“謝謝誇獎!”我第一次聽到別人這樣誇我們地球呢!“我帶你去參觀一下宇宙吧!”“好啊!”我興奮起來。

於是,我隨着靈靈出發了,一路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宇宙垃圾”,c!一到水星,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蔚藍色的球體正在轉動。由於我對水星不夠了解,一開始我就以爲水星裏面都是水,而且我從小就怕水,所以我不敢進去,但靈靈解釋說:“水星裏沒有水,反而面朝太陽的那一面溫度很高,可以達到400度以上,就算鋼鐵也會變成氣,但背向太陽的那一面溫度達到173度。”聽了靈靈的話,我覺得我對水星瞭解的太少了,我回去一定要多看點關於各個星球的書啊!“對了!我帶你去看一下“天宮一號”吧!”“好啊!”因爲天宮一號發射纔不久,我早就想去看一看了!

於是,我和靈靈就來到了天宮一號的附近,看到了壯觀雄偉的天宮一號,爲我們科學家的科學制作而感到光榮自豪。

“小懶蟲,別睡了!都6點半了!上學要遲到了!”什麼聲音?我揉了揉眼睛,張開一看,原來是媽媽!“哎!原來只是一場夢呀!”

不過,我也想實現我的航天夢,促使以後的航天科技越來越發達。

篇二: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約582秒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是日拂曉,喜訊傳來,國人振奮,神州十三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英雄被送入太空,將對接天宮,開啓半年征程。中國航天事業,又上一層。

毛主席昔日“上九天攬月”之宏圖,不再是夢。航天事業,科技巔峯,羣體作戰,衆志成城彰顯國力,引領未來,造化蒼生。其所耗人力物力財力甚巨,然着眼未來,乃深遠之計,關係國計民生。非下苦功夫,焉得幸福夢。若夫拘於小家之見,則航天與我有何干系,則漠不關心,反怪勞民傷財,真乃愚見。非也,航天事業,人民與共。一者,其事關人類大局,發展之高度,彰顯國力,引人尊敬。二者,其於太空探索,科學研究,造福人民,大有裨益。三者,事關國家安全之大計,搶佔科技制高點,方能不受制於人,乃和平真保障。故對內可科學研究,以成果來造福國民,以榮譽來增強民族自信。對外可服務大家,提高安全,促進人類共贏。如是者,方是航天事業之使命。

由此及彼,探索無止境,上天入地,國之英雄。時代呼喚英雄,唯有敬重英雄,方能民族復興。航天英雄,寄託億萬人之夢,敢於擔當,勇作先鋒,時代之楷模,國人之春風。民族復興,始於兒童。航天薰陶,點燃夢想,去娛樂之浮躁,還高尚之信仰;樹高遠之志向,去物慾之平庸。如是者,少年有夢,理想初衷,非精緻之利己,非利益之蛀蟲,乃民族之希望,民族之光明。

重科技,敬英雄,樹新風,利蒼生,如是者,乃長征精神之延續,兩彈一星精神之傳承,民族有望,中華復興。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曾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詩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諸如此類,方是民族文化浩氣之風。

航天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人人有關,人人受益也。故可知,光陰逆旅,點燃夢想,不負使命,造福蒼生,是爲航天事業之初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助力民族復興。向航天英雄致敬,上九天攬月,遨遊太空。着眼人類未來,是爲格局;立足國家實力,是爲務實;弘揚探索問天之精神,是爲信仰;以太空爲舞臺,科研豐收,造福人民,是爲果實。如此者,既有戰略之高度,復有高尚之使命,則知人人有責,國家與共。

故可知,宇宙爲家,上天真英雄。勇者無畏,大愛利蒼生。重塑信仰,民族復興。誠所謂:心無國膽人無根,人有擔當國有夢。

篇三: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衛星的支持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着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絡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說,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視頻流的通信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清視頻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衛星進行支持,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爲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持比例不高,這是因爲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信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數據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設備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視頻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爲此天鏈中繼衛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視頻數據。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置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衛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衛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信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說。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篇四: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曾經在多少個白天,我對着藍天白雲放聲高歌;曾經在多少個深夜,我迎着清風明月傾訴我的航天夢想。少年時代是如詩如畫的歲月,少年時代是放飛五彩斑斕的夢的季節。

倚窗獨坐,仰望蒼穹,深邃而又神祕。我思緒萬千,月亮上有沒有嫦娥?銀河系中究竟有沒有UFO?黑洞是否真的那麼恐怖?它永遠深藏着數不盡的奧祕,讓我浮想聯翩。

古往今來,人們心中充滿着對未來的憧憬,希望能飛向太空,像鳥兒一樣遨遊。萬戶實驗了,但並沒有成功。然而,人們並不因此而放棄夢想。幾百年過去了,隨着科技的革新,登月的夢想實現了。

坐在電視機前,看着火箭升空的那一剎那,烈焰升騰,大漠震顫。“長征”火箭託舉着載人飛船,吐着橘黃色的火焰升向天際,這是多麼的令人激動,同時也意味着這次發射將載入中華民族輝煌的史冊,這又是多麼的令人驕傲。時光荏苒,我國航天技術日新月異,首次對接成功意味着我們即將進入國際空間站了。與此同時,有些科學家想在火星和月球上修建移民基地,這是多麼奇妙的想法。科學家說:人口發展很快,地球資源在逐漸減少,我們可發明一種飛船把人們送入其他星球,這樣我們就在那裏建造家園,種植植物,不久我們將能在這片星球上生存了。

就在幾天前,我參觀了航天展,見到了期盼已久的“長征一號”火箭,“神五”返回艙等,體驗了航天測試儀三維空鼓。我異常興奮和激動,終於過了一把好玩刺激的航天癮。我一直幻想着自己能成爲宇航員,飛向太空,實現心中已久的夢想。

我的航天我的夢,從今天起,我會努力學習,爲夢想而戰。十年後,我將駕駛飛船,去_那些未解之謎!

篇五: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3名航天員帶着全體中國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蒼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國太空之家。

發射時間雖然是在凌晨,但“圓滿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聯網卻是一片歡騰,無數網民守候着這一時刻,爲發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國航天永不止步的“慣例”,神舟十三號也將實現多個“首次”:與核心艙實現徑向交會對接;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週期;首次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

此外,相比於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也有很多特別之處,比如停靠中國空間站之後,屆時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運行;而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也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爲發射狀態。

而且,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之後,將完成空間站任務標準載人飛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軌驗證,完全具備支持我國空間站後續建造及運營需求,也標誌着工程由關鍵技術驗證階段正式轉入在軌建造階段,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正如網友所說“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航天”,中國航天總是在不斷超越,一點一點實現技術突破,以越來越快的頻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經歷了幾代人的拼搏奉獻,我們今天已經可以自豪地說,中國已經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將會有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人類足跡。

拋開技術層面帶給我們的震撼,今天中國航天的整體氣質也越來越從容、自信、溫情、浪漫,越來越具有獨特的中國韻味。

比如,神舟十三號的飛行乘組包括中國首位空間站女航天員——王亞平,她在出發前還特地發了個朋友圈“出差半年”,雲淡風輕的幽默表達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徵現場,王亞平的女兒還來爲媽媽送行,高喊“媽媽加油”。這一幕令無數人動容,“媽媽出發給你摘星星了”迅速成爲網絡熱門話題

神舟十三號的任務爲期半年,時間上將會跨過中國的農曆新年,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過春節同樣備受關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在給空間站送去“太空快遞”的時候,已經爲航天員們準備好了春節用品。航天員屆時也會與所有中國人一起守歲,第一時間向國人送出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些細緻巧妙的安排,讓航天這種硬核的“科技敘事”,透出一股濃濃的人文情懷。

如今,神舟十三號已經正式開啓太空征程,我們預祝航天員們能圓滿完成任務,也相信中國航天必將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將我們的大國航天夢帶向更遠處。

篇六: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我們的浩瀚星辰中,那一抹絢麗的中國紅是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寶貝別哭,媽媽去給你摘星星了!”是屬於母女之間獨有的溫情和愛意!“北京明白”“正常正常正常”隨着響徹神舟大地的一聲聲明白、正常,是中國用獨有的美妙旋律,發出讓全體人民最安心的聲音!

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飛天夢”從未斷絕。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夢想變爲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艱難,都離不開祖國背後的強大支持,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國旗下的幸福與驕傲。何其有幸生於華夏,見證百年,見證夢想成真!

我們一起盼望着來年春暖花開時,英雄凱旋迴家日。

篇七: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每當我從電視上看到載人飛船帶着宇航員升空,我心裏就非常癢癢,盼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登上宇宙飛船去太空溜個彎兒。特別是這次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載着楊利偉叔叔飛向太空的壯舉,讓我更加急切了。

一天晚上,我睡覺時,恍恍惚惚夢見我被選拔成了航天員,要和其他三位宇航員乘坐“火星三號”太空飛船去火星研究。

“火星三號”飛船終於升空了。不一會兒,飛船便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徑直向太空飛去,我感覺身體輕飄飄的,真好玩兒!不知過了多久,我的肚子早已餓得“咕咕”直叫,我打開太空冰箱,拿出了一個像牙膏一樣的東西,擰開蓋兒一吸,嗯,甜津津的,味道挺不錯。

不一會兒,飛船就停在了火星表面上。我和同伴們穿上宇航服,帶上各種工具、儀器和中國國旗走出艙門。五分鐘後,大家終於“飄”上了火星表面。啊!這可是我第一次踏上火星。我非常激動,把國旗使勁往火星上一插,可自己卻飄了起來,差點成了火星的衛星。

接下來,我們打開各種儀器,挖了許多種火星的土壤和岩石,把它們放進儀器裏,通過電腦分析,獲得了不少數據和資料。最令我興奮的是在F32號岩石上發現了比細菌還小的火星植物,這一重大發現使我高興的跳到了飛船頂上!幾天後,我和同伴們帶着數據、資料和無比的歡樂離開了這美麗的紅色星球。我和同伴們收集的這些資料和數據爲祖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正在我高興的時候,天亮了,我從牀上爬起來,回想着剛纔那精彩的夢。

假如我是宇航員,我會永無止境的向外太空進軍,探索太空的奧祕,爲人類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篇八: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爲,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爲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爲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纔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史上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爲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爲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篇九: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2021年12月2日,還有一個好消息傳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佈消息,爲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消息異常激動,因爲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裏,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時竟成爲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裏,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衆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屏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篇十: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

中國,一個屹立於東方的古老國土;中國,一個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麗國度。如今,中國也是一個在航天事業上領先許多國家的大國了,我爲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今天,我在學校開展的——"中國人的航天夢"展覽中,得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和信息,下面我給你講講吧!

首先,我國航天事業的元老——錢學森爺爺在1956年10月8日擔任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的院長,在不斷的研究中,終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了“東方紅”第一顆“人造衛星”,中國成爲了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分別發射了“風雲一號”、“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神州試驗飛船”、“神舟三號試驗飛船”、“神舟四號飛船”等。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2005年10月-17日,費俊龍叔叔和聶海勝叔叔也圓滿的完成了神六的飛行任務,實現了我們炎黃後代千年來的“飛天”之夢,同時標誌着我們中國成爲了繼俄、美兩國之後第三個能掌握載人飛天技術的國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中華民族日益強大,中國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我們從原來的貧窮落後進步到如今的強大富裕,我們已不再是昔日的落後小國,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我們的祖國——中國——泱泱大國,我爲你自豪!

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00772.html

  • 標籤: 課堂 天宮 精選 第一課 觀後感 同上一堂課觀後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1年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