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精選10篇)作文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94W 次

篇一: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愚公移山優秀教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要學生學會用全面辯證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於挑戰的信心和勇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利用工具書,結合註釋,弄懂重點字詞的意思,疏通文意。

2.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方法,培養閱讀古文的能力。

難點:

1.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聯繫生活,辨析寓言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着王屋與太行,憑着是一身肝膽。……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爲你感嘆”,耳聽江濤的《愚公移山》,想想這是怎樣的一段傳奇佳話?我們的心中有怎樣的感嘆?請隨我走進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書課題)

2.(幻燈片)“故事連連看”

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

童話故事:拇指姑娘、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

寓言故事:畫蛇添足、掩耳盜鈴、東郭先生和狼

3.知識鏈接。

寓言是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爲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二、自主預習。

1.作者介紹。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後學著作的彙編。《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啓人們心智,給人以啓示,給人以智慧。全書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

2.背景資料。

戰國初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各家學派在傳揚自己的主張時,常運用大量生動的小故事來說明抽象的道理。這樣,寓言就空前繁榮起來。《列子》早已散失,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東晉張湛輯注的,書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3.檢查預習。

(1)重難字

萬仞(rèn)豫南(yù)荷擔者(hè)

箕畚(jīběn)孀妻(shuānɡ)始齔(chèn)

無窮匱(kuì)一厝(cuò)壟斷(lǒnɡ)

冀州(jì)魁父(kuí)

(2)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3)古今異義

(4)一詞多義

(5)詞類活用

面山而居(名詞用作動詞,面朝)

帝感其誠(被……感動,被動用法)

畢力平險(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

(6)特殊句式

①被動句

帝感其誠(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②倒裝句

A.主謂倒裝:甚矣,汝之不惠(正常的語序:汝之不惠,甚矣)

B.賓語前置:何苦而不平?(正常的語序:苦何而不平)

C.定語後置: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正常的語序:遂率荷擔者子孫三夫)

③省略句

A.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

B.省略介詞:帝感(於)其誠

一厝(於)朔東,一厝(於)雍南

三、朗讀指導,停頓指導。

1.懲/山北之塞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5.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四、疏通文意。

1.重點詞語解釋

方七百里,方:古代計量面積用語。

懲山北之塞,懲:苦於。

迂:曲折,繞遠。

畢力平險,畢:盡、全。

雜然相許,許:贊同。

損:消減。

始齔:剛剛換牙,指七八歲。齔,換牙。

寒暑易節,易:更替。

固不可徹,徹:通達,文中指改變。

何苦不平,苦:愁苦,文中指擔心。

2.重點句子翻譯

(1)我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

譯:我和你們盡全力剷除險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怎麼樣?

(2)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是固定結構,是“把……怎麼樣”的意思。)

譯:憑你的能力,連魁父這樣的小山丘都不能削減,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麼樣?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定語後置句),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譯:於是立即率領三個能挑擔的人,鑿石頭,挖泥土,用箕畚(將這些石頭和泥土)運到渤海邊上。

五、合作探究。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題目是“愚公移山”,爲什麼文章一開頭不落筆愚公身上,而先寫太行、王屋二山?

答案事例:①交代了兩座山的廣度、高度、位置等情況;②交代了故事的背景;③預示愚公出入之迂和移山的艱難;④爲寫愚公做鋪墊。

2.看圖配文說話:

答案示例:第一幅:二山雄立圖;第二幅:聚室而謀圖;第三幅:畢力平險圖;第四幅:愚公智叟辯難圖;第五幅:神靈移山圖。

3.移山非移物,在挖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答案示例:①山高大險峻:“方七百里,高萬仞”;②路途遙遠:“箕畚運於渤海之尾”;③年老體衰:“年且九十”;④工具簡陋:“箕畚運於渤海之尾”;⑤人員少:“荷擔者三夫”;⑥勞動艱辛:“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困難重重。

4.填表格:文中人物對移山的態度:

5.把智叟的話和愚公妻子的話比較,看看態度是否相同?語氣有什麼區別?

答案示例:這兩個人物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關心,她提問題,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以君之力”帶有關心的語氣,“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語氣較輕,說的是她的真實想法。但她並不反對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焉置土石?”智叟則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嚴厲的責備口氣,“殘年餘力”又顯得十足的輕視,“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譏笑和嘲諷,“其如土石何”反問語氣很重。在智叟的眼裏,愚公完全是一個愚蠢至極、不可救藥的老頭。

6.文中兩個人的名字“愚公”“智叟”有什麼深意?

答案示例:愚公不“愚”,智叟不“智”。這樣命名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效果,從而突出愚公的形象。

7.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

答案示例:採用神話結尾,藉助神力來實現愚公的偉大抱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反映了當時人們有着人定勝天的強烈願望和變革大自然的宏偉抱負。

8.請談一談你對愚公這一形象的認識。

答案示例:愚公以九十高齡親自率領子孫上山“叩石墾壤”,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從“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爲了造福千千萬萬的人和後代子孫;正因爲有這樣的抱負,他纔會不顧年邁力衰,毅然從事這一偉大事業。二是他移山的信心來自他在人和自然關係問題上的正確認識,他懂得人力是“無窮匱”的,而自然條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有變化,儘管移山的事業不可能在幾代人的手裏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堅持幹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這種抱負和信心就是古代勞動人民征服自然願望的生動反映。

6、拓展提升:

1.“愚公移山”精神是什麼?給我們怎樣的啓示?

明確:“愚公精神”①不懼怕困難;②有雄心壯志;③有實幹精神;④能持之以恆。啓示: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2.(圖片展示紅旗渠研學活動圖片)

紅旗渠是10萬林縣英雄兒女在萬仞壁立、千峯如削的太行山上,靠人一錘一釺建成的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這樣艱鉅的工程在缺乏現代化設備和技術條件的年代能夠建成,充分彰顯了林縣人民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偉大精神。

面對糧食緊張、物資短缺、技術設備條件落後的極端艱苦情況,林縣人民堅定地提出:“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能靠天靠神仙,渡過困難就是勝利。”他們在貧困面前積極進取,在困難面前不畏艱險,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喊出了蕩氣迴腸的豪邁口號,“既然愚公能移山,我們修渠有何難,立下愚公移山志,決心劈開太行山”。

七、課堂小結: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歷來膾炙人口。寓言中塑造了愚公的生動形象,寓意深刻。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千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裏會有我們國家現在這個繁榮昌盛的局面?哪裏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我們應該繼續發揚愚公精神。

板書設計:

愚公——眼光長遠——不愚——“愚公精神”

對比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教學反思: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上課之前播放歌曲,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重視學生的讀,採用多種方法讀,範讀、齊讀、生讀。從感情、語氣、態度、稱謂等讀出兩個典型人物的區別。

採用提問教學法,重點強調,激發興趣,便於深入瞭解。

鼓勵學生自由、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聯繫實際談啓示。

篇二: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學習目標:

1.瞭解寓言體裁,把握故事情節。

2.從多角度感悟愚公移山的精神。

學習方法:

朗讀法、談話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激情導入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愚公遇見大山,會創造什麼樣的奇蹟呢?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愚公移山》。

二、擴充題目,概說故事

1、這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用四字概括。

2、請用原文詞句回答:

①()的愚公移山?

②年且九十的愚公移()山?

③年且九十的愚公()移"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太行王屋二山。"畢力"是什麼意思?

④移山的結果怎麼樣?

三、板書課題,初解文意

如果讓你來板書標題這四個字,字體大小上,你們看怎麼安排合理?

四、梳理移山的客觀困難。

這麼渺小的愚公,來移這麼高大的山,中間肯定是困難重重。結合文章具體內容,看看愚公團隊在移山的過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

五、想象移山的主觀困難

大家剛纔找的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困難,想想,團隊內部會不會有主觀上的困難?

想象情景一:

一天傍晚,愚公和子孫們拖着疲憊的身體,扛着工具,向家走去。路上,遇見智叟的兒子,扛着獵物,美滋滋地吹着口哨:“嘿,今晚我們又有肉吃了!”愚公的兒子羨慕地看着獵物,想想自己家,因爲沒有勞動力去打獵,一個月都只吃糧食蔬菜,不禁長嘆一聲:“哎,爲了挖山,我們犧牲太多了……”

想象情景二:

幾年後,愚公的孫子也長大成人了,加入到挖山的隊伍中。這一天,驕陽似火,他挖了整整一上午,汗流浹背,全身痠疼不已,看着眼前聳入雲霄的大山,他抱怨道:“我的天!這得什麼時候能挖完呀?難道以後我每天都要這樣沒完沒了地來幹苦力嗎?……

假如你是愚公,該怎麼勸說?

六、愚公精神的豐富內涵

愚公移山的成功密碼:

明晰的目標利他的情懷堅定的信念

親友的支持樂觀的心態榜樣的力量

七、拓展延伸,話說愚公

1、有人說太行王屋二山,最後還是靠神力移走的,這是愚公的幸運。你們認同嗎?

2、感悟精神抒寫情懷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你心中有夢

眼裏有光行中有善腳下有力終將會驚天地感神靈創造生命的奇蹟

3、愚公精神的時代內涵

愚公的這種精神,毛主席曾經給予了最凝練的概括: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4、愚公精神影視再現

愚公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的精神。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發表《愚公移山》的著名演講,號召全黨全國人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衆。全國人民大衆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

---毛澤東《愚公移山》

八、妙筆生花,傳承精神

你心中的大山具體是怎樣的?想到什麼辦法來移走它嗎?相信這篇文章,會帶給你很多啓示。課下靜心思考梳理一下,請以《移走我心中的大山》爲題,寫100字左右的小短文,我們下節課交流。

篇三: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本文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又帶有神話色彩,運用對比襯托等寫法塑造了個性鮮明的愚公形象,思想內容上有極強的教育意義。本文安排在第七單元中,主題是:“腳踏實地,持之以恆。”

學情分析:這則寓言故事內容很淺顯,但道理深刻,學生已學習過寓言故事,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能悟出一定的道理。因此這篇寓言故事教學氛圍以靠近學生的認知,取得精神品質的高度統一,並且產生一定的個性延伸爲主。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結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準確,停頓恰當,人物語氣拿捏到位。

2.瞭解全文內容,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讀中品味愚公移山的精神的可貴之處。

3.進行思維拓展,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訓練。

學習重點:朗讀、理解愚公與妻子.智叟的對話。

學習難點: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刻內涵。

學習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解題質疑

1.出示課件:兩座大山

2.你看到了什麼?(兩座高聳入雲、直插雲霄的大山)

師:就是這樣兩座直插雲霄的大山,有個叫愚公的90歲老人想把它夷爲平地,你們認爲可能嗎?

3板書課題:愚公移山。理解“愚公”意思,先給“愚”組詞

預設:愚蠢愚笨

點撥:像這樣用給字組詞的方法來理解字義是很好的方法。

4齊讀課題,從課題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愚公,他做的事是移山。

再讀課題,讀出你的理解。

點撥:課題只用了短短四個字就讓我們知道了誰做什麼,以後我們再寫寫事文章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擬題。

5讀題質疑

預設:爲什麼移?怎麼移?結果怎樣?

點撥:也就是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板書起因、經過、結果)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讀了課文,你知道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麼了嗎?

點撥:如果把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串起來,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是呀,這兩座直插雲霄的兩座大山給人們的生活、勞動帶來了很多困難,同學們想像一下都有哪些困難?面對着給他們生活和勞動帶來很多困難的兩座大山,愚公做出了怎樣的決定?(移山)

4.課文中哪部分寫移山前的準備和移山的過程?(2-13自然段)

三、自主學習、理解感悟

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對愚公移山這件事,其他人是怎樣的態度,愚公是怎樣對待的?反覆朗讀兩場對話部分,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默讀課文,用——畫出有關詞句,結合上下文和同桌談談體會。

四、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1.其他人都有哪些人?(板書:子孫、妻子、孩子、智叟)

子孫的意見是?(出示子孫的話,指生讀。)愚公的家人都表示同意,只是愚公的妻子有意見。讀家人和妻子的話。(出示妻子的話。)

點撥:妻子怎樣稱呼愚公?你有什麼感覺?(親切感、關心愚公)再讀讀出妻子關心中肯的語氣。

小結:移山填海是不錯的計劃,妻子的疑問讓計劃更加完善。

但是在愚公移山這件事中,有一個人他不僅沒有參與到勞動中來,反而對愚公的行爲持否定的態度,他是誰?(理解“智叟”意思,出示智叟的話)

指生讀智叟的話,談感受。(盛氣凌人、嘲笑、自以爲是)帶着感受再讀一讀。

他之所以對愚公這樣說話是認爲愚公移山簡直是癡心妄想。(理解癡心妄想)爲什麼癡心妄想呢?

預設:年齡90歲(理解風燭殘年)工具簡單、往返一次要大半年、直插雲霄的大山。

3.面對智叟如此的嘲笑和譏諷愚公動搖了嗎?愚公是這樣回答的。出示《列子·湯問》中的原文,師讀,生練讀。這段文言文的意思是書中13自然段,理解意思後試着背一背。

4.現代文中的愚公回答共有兩句話,最後以感嘆號結束表現了愚公什麼樣的精神?(堅持不懈、鍥而不捨。不畏艱險······)從中你體會到了愚公的什麼精神。(自由讀)

生1:讀出了愚公的堅定不移的精神。生2:讀出了愚公的堅持不懈的精神。生3:讀出了愚公的持之以恆的精神。生4:讀出了愚公的不畏艱難的精神……)

五、總結提升,拓展思維

1.愚公的話表明雖然我的肉體不在,但我的精神會世世代代傳下去,愚公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目光遠大,他笨嗎?那麼智叟呢?(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故事的結局怎樣?讀最後一段。

小練筆:想像一下,當道路通暢後,愚公再次和智叟相遇,他們會說什麼呢?試着寫一寫吧!

板書設計:14愚公移山

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畏艱險

篇四: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教學內容:《愚公移山》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爲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本文對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質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無疑起到了較好的榜樣的作用。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瞭解寓意。

2.分析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義。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1.品味人物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2.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做出不同的評價,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

3.學習愚公身上的精神,理解文章深刻的寓意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播放歌曲《愚公移山》。

這是一首同學們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說了中國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達了後代人對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說,生活的道路只有兩種,一種是大路,一種是小路,但是不論哪種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會有荊棘、有坎坷,面對荊棘坎坷,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選自《列子》的課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教學步驟

一、複習導入,精讀課文ppt

1.誦讀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我們接下來齊讀課文並思考幾個問題,看同學們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1)課文寫了哪些人?(有愚公、智叟、愚公妻、荷擔者、遺男。)

(2)愚公爲什麼要移山?太行、王屋二山的規模怎麼樣?

(3)移山有什麼困難?

(4)結果怎樣?

二、討論交流、昇華提高(小組活動,全班交流)

1.朗讀第二.三段。(小組討論)

(1)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態度有什麼不同?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獻:提出,不反對,君:是尊稱,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爲愚公着想,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有顧慮(關切,擔心)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譏笑,殘年:極端鄙視年紀大,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冷言嘲諷(嘲笑,譏諷)

2.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爲什麼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可以看出他們有什麼樣的形象?ppt

(1)、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不怕吃苦,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2)、智叟的形象:目光短淺,畏難而止自作聰明

3.愚公真“愚”?智叟真“智”嗎?

三、品讀課文,文本昇華

1.提問:本文以神話結尾,有什麼作用?學生自由發言。ppt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請找出文中的幾組對比並試分析其中一組的作用

3.讀到這裏,你覺得這則寓言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四、學生辯論,培養個性

1.在高科技、信息化的時代要不要學習愚公精神?

五、歸納總結《愚公移山》是一則寓言,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六、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與同桌討論:你認爲你認爲愚公是搬家好還是移山好?寫篇300字的練筆

篇五: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學習目標:

1、初讀寓言,瞭解其中之事。

2、賞讀寓言,分析其中之人。

3、品讀寓言,感悟文中之理。

學習重點難點:

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寓言中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聽起來是奇聞

講起來是笑談

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

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

面對着王屋與太行

憑着是一身肝膽

……

這是郝老師小時候比較流行的一首歌曲《愚公移山》的部分歌詞,你從中看出了什麼內容或者會有什麼疑問?

學生說,

老師總結:歌詞中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一種堅定的移山信念,同時也有些許的疑惑:爲什麼說它是奇聞和笑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一探究竟!(板書)

二、出示目標:

三、初讀寓言,瞭解故事。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結合預習完成以下問題。

要求:讀準字音,掃除障礙。

(出示字音、詞語。)

2、同學們預習得不錯,讓我們再次瀏覽課文,思考:

(1)文中提到了哪些人,參加移山的又有誰?

人物:愚公、愚公子孫、妻子、遺孀之子、智叟

參加移山的有:愚公、子孫三人、遺孀之子

(2)他們無人要移走這兩座大山容易嗎?對,太難了,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他難在何處?

難:山高

人少

工具簡單

路途遙遠

教師小結: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看出,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他們人數不多,而且老的年近九十,小的才七八歲,工具又落後,要移山的確是千難萬難的。在艱鉅的任務面前,最能顯示出人們不同的精神面貌。

四、賞讀寓言,分析文中之人。

1、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朗讀,在文中找出在“移山”這個巨大的困難面前這些人各自表現了怎樣的態度?並試着讀一讀。

愚公子孫:雜然相許

遺男:跳往助之

妻子:關心

智叟:嘲笑

2、愚公妻和智叟講的話差不多,態度似乎很接近。讓我們以小組爲單位細讀文本討論他們的態度真的一樣嗎?有哪些不同?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從他們的身份上思考,從說話的內容和語氣上分析。)

明確:稱呼不同:妻子---君表現對愚公的尊敬

智叟—汝表現對愚公的輕視、不客氣

對移山的態度不同:妻子—獻疑表現對丈夫的擔心

智叟--“笑而止之”表現對愚公的否定

對愚公的態度不同:妻子—如太行、王屋何?表現對丈夫關心

智叟—其如土石何?表現對愚公的嘲諷

教師小結:看來孩子們真的走進了文本,抓住了語言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把人們對移山這件事的態度分析得特別到位,老師特別欣慰,我們瞭解到了他們有的堅決擁護,有的提出疑問,還有的反對。但愚公還是做了,他的做法是不是很“笨”

3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去文中找找依據看看愚公是不是很笨?(要求:手不離書,言必有據)

溫馨提示:愚公是不是笨,關鍵要看他怎麼考慮這件事的?如可以從他的原因、目的、可能性等方面去考慮。

明確:移山動機:痛感迂、塞之苦

移山目的:確知移山之利

移山的可能:深明可移之理

教師小結:考慮如此周全可見愚公在做這件事之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是一個笨人能做到的嗎?當然不是,愚公不僅不笨,而且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這叫做“大智若愚”。

4、既然愚公不笨,那麼反對愚公移山的那個智叟,是不是聰明老頭呢?

教師小結:智叟知難而止,無所作爲,這種人自以爲聰明,其實不過是一點“小聰明”罷了。可見“愚公實不愚,智叟未必智”。這就是這篇寓言中“愚公”和“智叟”的取名所寓有的深意。

愚公不愚:信念堅定,知難而進、堅持不懈、目光長遠

智叟不智:知難而退,目光短淺、自作聰明

五、品讀寓言,悟出文中之理。

1、有人說,這個故事到最後還是靠了神仙的力量把這兩座大山搬走的,這樣看來,愚公到底是無能的。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

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來感受一下:

教師小結:“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說明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不已),使山神都害怕了,不得不向天帝報告;“帝感其誠”,愚公精神(誠)連天帝都感動了。這不僅不是說明愚公的無能,相反,恰恰顯示了愚公移山的力量之大和精神的感人之深。愚公千百年來被人稱頌,正是由於他這種排除千難萬險、不達目的不止的頑強精神。

2、孩子們,社會發展到今天,在我們這樣一個科技水平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還需要愚公精神嗎?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今欲變吾貧窮之中國爲富強之中國,實現中國之復興夢,其事之難甚於移山。若我十億中國人,人人皆爲愚公,則山何苦而不平?國何苦而不富?夢何苦而不能實現?

讓我們再次走進文本,用你們的聲音告訴我你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讀)

六、孩子們你們的聲音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愚公精神的力量,再次想到了那首歌:

……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面對着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願。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爲你感嘆。

小結:原來啊,當我們走進愚公之前,咋聽感覺是奇聞,講起來似乎是笑談,後來啊,當我們走進故事走進愚公精神,才知道講起來不是奇聞,談起來更不是笑談,那是一種信念堅定、目光長遠,知難而進、堅持不懈的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所歎服!

七、郝老師寄語:

孩子們讓我們從愚公手裏接過精神火把,做好眼前的功課,爲實現我們偉大的復興夢而貢獻一份力量吧!

八、作業:

1、背誦全文。

2、從下面兩個場景中任選其一,以課文相關內容爲基礎,發揮想象寫個片段,不少於200字。

(1)愚公一家和鄰家小兒移山。

(2)愚公與智叟辯論。

篇六: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教學目的:

一誦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並注意語氣。

二瞭解全文內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三瞭解一些常見的文言詞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設想;

從第五冊開始,文言文集中編排單元。這給學習文言文帶來了方便,也提出了問題。方便的是,集中學習文言文,有利於培養學生文言語感,以新帶舊,學起來比較容易些;問題是,前面四冊教材的文言文數量較少,而且與現代文混合編排在一個單元裏,可以說,學生對文言文還比較生疏,這又給集中學習文言文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前面的準備不足。

因此,五六冊的文言文教學,需要有一個總體設計,由淺入深,遵循學習文言文的規律,按照教材的規定,從誦讀訓練開始,在“讀”上下功夫。然後,再逐漸的深入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去。

讀文言文,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好停頓,主要指句中的停頓。一個長句中,哪個詞與哪個詞連在一起讀,不該連在一起讀,就決定了句子內部的自然停頓。讀好句中的停頓,句子的意思也就大致明白了。

熟讀能夠成誦。背誦文言文的篇或段,也是五六冊教學的重點。所以,加強讀的訓練,有益於背誦。

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按照教材規定,能夠領會文句的大體意思,懂得文章的主旨就行了。因此,教學中,不一定要直譯課文,大體意思知道了,就基本上達到了要求。在這個基礎上,着重指導學生弄懂文章的主旨。

課文中遇到的常見的文言詞語,包括古今意義不同的詞,一詞多義的詞,以至通假字、虛詞等,選擇重點的,讓學生了解它們的意義或用法。所謂重點,一般來說,限於課後練習所列的詞語。

本課教學目的,依照以上的認識而制定。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乃至作業,都從教學目的出發,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一讀準下列字音:

仞懲塞(懲山北之塞)迂汝曾(曾不能損魁父之丘)遂荷叩箕畚齔匱亡(亡以應)

厝朔

二讀好下邊句子中的停頓:

1.懲山北之塞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5.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三藉助教材上的註釋。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放聲讀一遍課文。其間,遇到讀不準或不會讀的字,看註釋或查字典。教師不予指導。

二互讀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讀,一個聽。聽者發現讀音有錯,當即指出。兩人對某字的讀音意見不一致時,記下這個字,留待一會兒解決。如是,二人各讀一遍。

三訂正讀音。

教師逐一出示寫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將下列字集中寫在一塊小黑板上),請學生個體回答,集體訂正。正音時,有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字詞的意思。爲後邊瞭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萬仞懲山北之塞迂汝曾不能遂荷擔者叩石

箕畚始齔窮匱亡以應一厝朔東

四再讀課文。

學生再次放聲讀一遍課文。教師提示:注意讀準字音。

[說明]至此,學生已經讀了三遍課文,聽讀了一遍;加上正音(並有釋詞),可以說,教師藉助“讀準字音”這一要求,基本上實現了熟讀課文的目的。在反覆的朗讀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會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這就爲完成後邊的教學環節打好了基礎。但這並不算完全達到了“讀”的要求,下一步,通過指導“讀好句中停頓”,再讀課文的重點語句,併爲完成“瞭解課文內容”這一教學目的進一步做鋪墊。

五讀好停頓。

教師逐一出示下列語句(製成卡片,或寫在小黑板上),請學生讀出其中的停頓,然後,對爲什麼這樣讀作一點解說。其間,隨時提示學生會藉助註釋來讀,慢慢培養使用註釋的習慣。

下邊語句中所畫的“/”爲停頓處,供參考。

懲/山北之塞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說明]句中的停頓,一般依據句意或一定的語法關係來讀,但又不能限制的過於死板。有的長句,可以停頓兩次。這裏沒有標示出來,是爲了供施教時靈活掌握。因爲讀好停頓,一是爲了會讀文言文,二是爲了弄明白句意。初始階段,不必爲究竟在什麼地方停頓而糾纏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達到了目的。學生隨着讀文言文數量的增多,尤其是隨着對內容的深入理解,會慢慢讀好句中停頓的。

六試譯課文。

兩個學生一組,由一位學生根據書上註釋和自己的理解,串譯課文大意;另一位學生訂正或補充。二人遇到不會解釋或意見不一致的語句,將它們畫下來,留待一會兒解決。

[說明]在前面誦讀的基礎上,大部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意思能夠做到大體瞭解。兩人互相研究、討論,創造了較準確瞭解課文內容的條件。提倡藉助註釋來疏通文意,這也是在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此時,教師作巡視,注意瞭解學生出現的問題,使後面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七集體討論。

每一組提出疏通文意時遇到的問題,全班研究、討論。意見不一致時,教師適時給予點撥。

待學生沒有問題再提,教師提出下列語句,指定學生說出大意,以檢查剛纔學生們自譯的效果,也是將重點突出,以加深學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語句,學生們已提出,此時教師不必再檢查。

說出下列語句的意思和加點詞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陽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4.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5.叩石墾壤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八聽讀課文。

教師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邊聽邊想每句話的意思,不看書。

[說明]這個環節,是在前面讀、譯、議的基礎上,通過聽讀,回憶強化學生對課文文意的瞭解,也是對前面施教內容的小結。

以上,可安排一課時教學。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一理解本文深刻的喻意。

二積累文言常識。

教學過程:

一研究內容。(討論如下幾個問題:)

1.能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意思嗎?(本文寫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認爲愚公是不是很“愚”呢?爲什麼?

(討論這個問題,要緊扣課文內容。要點是①愚公是爲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而決心移山的——“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②下定了決心移山,就毫不動搖——“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故事的結尾,終於感動了天帝,將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說明愚公不“愚”)

3.智叟的話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聰明”呢?

(回答要點:表面看起來,智叟好像是聰明。因爲愚公畢竟“年且九十”了,兩座山又這樣大,很難移走。但是,他卻沒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孫孫不斷挖下去,“山不加增”,終於會成功的哲理。他譏諷、阻攔愚公移山,更說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叫愚公的做事並不“愚”,叫智叟的做事並不聰明。課文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呢?

(面對困難,要敢於鬥爭,堅持不懈地努力,終會取得成功。能夠這樣做的人,纔是聰明的)

5.怎樣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

(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象,寄託於神話,向自然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爲高大、感人)

6.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奮鬥)

[說明]這6個討論題,旨在理解全文深刻的喻意。有兩點注意:①學生的回答,不必如教案所寫參考答案一樣,重要的是看他們的理解。②第5題,學生可能答出反映了“封建迷信”或“作者的思想侷限”這一類內容,教師注意引導。

二詞語練習。

學生做課後練習三、四。瞭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積累文言常識。先個體做,後全班訂正。

有條件的,可適當補充以下內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無)

一厝朔東(厝——措)

無隴斷焉(隴——壟)

三背誦課文。

背誦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應”。

方法:給2—3分鐘自己背;然後,教師讀這段話,學生隨之默讀(不看書);請若干學生站起來試背,全班背。大約5—7分鐘完成。

四擴展研討。

讀練習五第1題。討論“我們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爲什麼?”

[說明]此題旨在聯繫實際,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深化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研討時間不要過長,注意把握討論的話題

佈置作業。

1.再背課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記牢。

2.寫一篇讀後感。

參考題目: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讀《愚公移山》有感

篇七: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

2.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3.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點:探究文章的內涵,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辯論法3.品讀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聽說過京九鐵路嗎?它是貫通我國南北的一條交通主幹線。另外,在離我們學校不遠的地方也新修了一條高速公路,它使我們的出行方便快捷。但是,在修築鐵路、公路時也面臨着開山、修隧道等諸多問題,你知道工人師傅們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嗎?在極爲落後的遠古時候,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人,面對擋在他家門前的兩座大山,產生了開山修路的想法,他這種做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呢?他的願望實現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愚公移山》這篇課文。

二、資料助讀

(1)作品出處及作者: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是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所著。列禦寇,戰國前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文體知識: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託在故事之中,情節比較簡單,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而含蓄。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聽讀錄音(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箕畚()始齔()窮匱()高萬仞()

孀妻()智叟()一厝()荷擔者()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學生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譯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5.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中敘述的故事。

四、合作學習,整體感知。

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回答。

1.表現愚公移山原因和目的的句子分別什麼?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²;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2.文中都寫了哪些人?參加挖山的一共幾人?愚公去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列出人物表,分析各自特點)

3.移山難嗎?都有哪些困難?

(可從險要角度上、年齡體力、工具和路途上看)

4.愚公反駁智叟的觀點的句子是: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²

5.表明愚公取得辯論勝利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應。

6.愚公移山的結果怎樣?山是被誰移走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表明山被移走的句子是: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

五、分析人物,歸納寓意。

1.討論:愚公到底愚不愚?

衆人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怎樣?有兩個人講的話差不多,他們是誰?

(1)愚公妻子的態度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的態度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請兩位同學分別模擬愚公之妻與智叟對愚公說話的態度)

教師小結:愚公的妻子獻疑,對移山的態度是支持、關心、擔心,可是智叟卻是笑而止之,對愚公移山是譏諷嘲笑。

(3)愚公子孫對移山的態度

“雜然相許”、“雜曰:‘投諸渤海之尾……’”兩句。“雜然”、“許”寫出他們紛紛贊同、堅決支持的態度。

(4)那個“始齔”的“遺男”對移山怎樣?

“跳往助之”;“跳”、“助”,說明這個孩子是樂於相助、積極參加的。

教師:愚公在家人的贊成和智叟反對下依然選擇移山。

2.愚公的精神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

明確: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

六.合作探究,品評鑑賞

1.課文題目是“愚公移山”,爲何文章開頭不落筆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寫“太行、王屋二山”?

明確:這兩句話用誇張手法寫出了“山”的高大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寫了存在的困難,爲寫愚公作了鋪墊,意在襯托愚公形象的高大,顯出愚公敢於移山的決心和勇氣。

2.故事的結局是天神移走了兩座大山,你認爲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爲什麼?

明確:這樣的結局不僅沒有損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豐滿高大,說明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採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美好願望。

3.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明確: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千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裏會有“嫦娥”探月衛星的發射成功?哪裏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裏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

七、學生談一談學習本課之後的感受。

八、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篇八: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對話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愚公精神,正視成長困難。

一、學習對話描寫,朗讀體會感情

對比以下帶“曰”的句子,討論可以在各個“曰”字前加上什麼樣的狀語,應該用哪種語氣來讀“曰”字後的對話。

1.聚室而謀曰

2.其妻獻疑曰

3.雜曰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北山愚公長息曰

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人物的情感態度。

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

1、愚公移山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2、智叟和愚公妻子都反對移山,他們的理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那些不同的地方?

3、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對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你該如何評價呢?

4、辯論臺::愚公愚嗎?

辯論提示:認真聽取對方的觀點和證明其觀點的論據,迅速分析思考,找出對方的疏漏之處即“抓小辮子”,再結合自己的資料加以反駁。

5、愚公移山的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四、拓展延伸

1、請說出幾個與“愚公移山”寓意類似的成語或故事。

“精衛填海”,講的是上古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變爲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想把東海填平。舊時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積極設法報復。後也比喻不畏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滴水可把石頭打穿。比喻力量雖小,但只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把艱難的事辦成。

“繩鋸木斷”,用繩當鋸,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鐵杵磨針”,講的是李白小時侯的故事,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難的事情也能辦成。

2、今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我們還需要嗎?

課堂練習資料:

給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標點符號,並概述大意。

甲乙二生共讀《愚公移山》。生甲掩卷長息曰:“甚矣,愚公之愚!年且九十而欲移山,山未移身先死矣,焉能自受其利乎?”生乙曰:“愚公之移山也,蓋爲子孫造福,非自謀其私也。以利己之心觀之,則謂愚公不惠;以利人之心觀之,則必謂愚公大智大勇也。”生甲亡以應,默然而思。生乙復曰:“今欲變吾貧窮之中國爲富強之中國,其事之難甚於移山。我十三億中國人皆爲愚公,則山何苦而不平?國何苦而不富?”生甲動容曰:“善哉,君之所言!愚公不愚,我知之矣。”(發給學生時不加標點)

檢查練習結果:

1、加標點並口述大意。

2、找出其中兩個倒裝句(“甚矣,愚公之愚”、“善哉,君之所言”)並作解釋。

3.要求學生找出這一段文字中的關鍵句(我十二億中國人皆爲愚公,則山何苦而不平?國何苦而不富?)

教師點明: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爲祖國建設奮鬥不懈,這就是我們從《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中受到的有益啓示和深刻教育。

道路通暢了,愚公和智叟再次相遇,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小練筆:《愚公移山之後》,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字數在500字左右。

篇九: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難解的字、詞、句,能讀準“仞、畚、孀”等字。

能力目標:學會辨認一詞多義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

情感目標: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難點:

1.文言常用詞語的積累。

2.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3.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歌曲《愚公移山》導入。(出示歌詞)

一首蕩氣迴腸、豪情滿懷的歌曲帶我們走進今天學習的課文——《愚公移山》

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歷經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還被人們廣爲傳唱,當然也有人認爲“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出入不方便,爲什麼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認爲哪種說法好,帶着問題我們走進文本。

二.預習檢測:讀準下列字音。

萬仞、懲山北之塞、箕畚、荷擔者、始齔、窮匱、厝

三、請簡要介紹《列子》

作者簡介列子,名寇,又名禦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曾師從壺丘子等。主張循務責實,無爲而治。著書二十篇,今存八篇,編成《列子》一書。其作品《列子》內容多爲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九方皋相馬”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啓示和深刻的教育。

四.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1.學生齊讀課文。正音。

2.結合課下注釋,嘗試疏通文意。有疑問可詢問老師。

3.檢查自學成果。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亡同無(沒有)一厝朔東厝同措(放置)

(2)解釋加點詞詞義

河陽之北(黃河、山南水北爲陽)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名詞作狀語,用箕畚)

懲山北之塞(苦於爲……所苦)畢力平險(用盡)

荷擔者三夫(挑)汝心之固(心思思想)

(3)解釋下列虛詞用法

之:鄰人京城氏之孀妻雖我之死告之於帝跳往助之

而: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聚室而謀曰

其:其妻獻疑曰懼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

(4)翻譯重點語句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省略)

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倒裝)(固定)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兒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被動)

(5)請用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

五.感知內容,分析人物:

1.愚公爲何移山?移山遇到了哪些困難?移山的結局怎樣?

(山高路遠、人老勢薄,工具簡陋,遭人譏諷)

兩座山非常大?(反襯移山艱難);

愚公年老力衰,移山人員少;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對比突出愚公排除萬難的決心)。

2.對愚公移山,其他人的態度如何?請結合課文內容回答。

其妻:支持移山,關心身體,提出實際困難

家鄰:贊同移山,齊心協力

智叟:反對移山,譏笑嘲諷

神仙:感動誠心,援助移山

我們:?

愚公移山“任務”——艱鉅,需移走兩座高峻的大山;愚公移山人力單薄,只有一行五人;愚公移山“過程”——艱辛,鑿石運土,全靠體力,需寒來暑往,長期努力,也許年老力衰的愚公是有點自不量力了,難怪智叟要笑而止之,可是愚公機智的駁斥又令智叟啞口無言。

指名朗讀人物對話,其他同學思考:

3.智叟和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你如何看待二人?

智叟:“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滯的觀點

愚公:“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長遠的,發展的觀點

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後代子孫們的無窮力量,他說“我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孫子又有兒子,孫子又有孫子……子孫會無窮無盡;山不會變,終有一天會移平”,非常理直氣壯;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個人的勢單力薄,顯然看問題片面、死板。

板書:愚公不愚:志向遠大不畏困難堅持不懈造福後人大智若愚

智叟不智:目光短淺安於現狀自以爲是(對比鮮明,嘲諷用意)

師小結:看來愚公不一定愚,智叟也不一定智。有個成語“後息者勝”。二人的對話,進一步表現了愚公移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二者的對比,不難讓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諷刺力量。

六.交流探討,挖掘寓意

1.但是,山的確不是被愚公移走的,故事的結局是天神幫助移走了大山,你認爲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

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大山,這樣的結局並不損害愚公的形象,而且使愚公的形象更加豐富高大。正是愚公的決心和行動感動了天帝,天帝纔派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揹走了大山。

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實現其征服自然的願望。本文采用神話結尾,藉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這和迷信有本質的不同。

2.愚公移山的故事包含着怎樣的寓意?

這個故事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的道理。

七.小結

“愚公移山”已成爲一個成語,用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和排除萬難的精神。

面對巨大困難,卻敢前去挑戰,這和儒家傳統的一種非常朗健積極的精神一脈相承——請同學們朗讀這三句話。

知其不可而爲之。——《論語·憲問》(明知做不到也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一國軍隊,可以使他喪失主帥,一個男子漢,卻不能強迫他放棄主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乾卦》

(天體的運行剛勁強健,君子應當剛毅堅卓,發憤圖強。)

這也許就是愚公移山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至今的重要原因吧。

八.練習反饋: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寫法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講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顛倒,將大智大勇者命名爲“愚公”,將鼠目寸光者命名爲“智叟”,這樣加重了對比的色彩,增強了諷刺效果。

C愚公飽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張。這個主張得到了衆人的熱烈響應,卻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和智叟的無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帝,天帝命人搬移了大山。這一富有神話色彩的結局,包含了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

篇十:愚公移山優秀教案

學習目標

1解文中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2.分析愚公形象,體會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3.瞭解寓意,學習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

教學重點

疏通文意,分析愚公形象,體會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讀準字音。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

教具:多媒體PPT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一猜

一位讓我們穿越歷史,來到2000多年前的黃河之濱。這裏正在舉行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晚會。大家猜猜,這是誰的頒獎辭?

面對大山的阻塞,你立下移山宏願;直視遙遠的路途,你顯出堅定的信念。扁擔把脊背壓彎,壓不彎你移山的決心;腳板把木屐磨平,磨不平你堅韌的毅力。有人只看到你的滄桑。我們知道,你是在用意志書寫傳奇!

這是愚公的頒獎辭。

2、出示學習目標。

1解文中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2.分析愚公形象,體會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3.瞭解寓意,學習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的奮鬥精神。

3、瞭解作家作品:

寓言《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相傳是戰國時期鄭國人列禦寇著。列禦寇是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這部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二、與愚公相遇——-疏通文意,解文字

1、聽讀課文,注意正音。

教師範讀。

2、齊讀課文,注意節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3、兩個人一小組,默讀課文。同學們參考提示,疏通文意。

留——地名、人名可以保留。

刪——刪去無意義的詞。

替——用現代漢語雙音節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節詞。

調——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補——補充省略部分,使句子完整。

(1)通假字

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2)一詞多義

年且九十將要,快要:

且焉置土石況且:

(3)特殊句式

倒裝句甚矣,汝之不惠。

3、與愚公同行——對比人物,析文本

小組討論:文中的愚公和智叟,誰聰明呢?

愚公有移山目標: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移山行動:叩石墾壤、寒暑一返;目光遠大:子孫無窮,何苦不平;移山結局:帝感其誠——神人移山,再無隴斷。

激情演繹:2個人一小組,感情朗讀愚公與智叟的對話邊讀,邊表演出人物

的神情、動作、聲音。

小結:愚公有明確的目標,有不懈的行動,用長遠的目光,是大智若愚。智叟沒有目標,畏難而止,目光短淺,自作聰明,實則愚蠢。(板書:人物形象之美)文章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

小組討論:文中除了寫智叟,還寫了孀妻弱子、山神、天帝,有什麼作用?襯托愚公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除了寫人,作者還寫了二山高峻、人少力微工具簡陋也是爲了襯托愚公的堅強意志和必勝信念。(板書:對比襯托之美)

4、與愚公對話——明確寓意,知文學

1、假如愚公來到了我們現場,你想對愚公說什麼呢?請以“尊敬的愚公爺爺”開頭,說幾句話。

例如:尊敬的愚公爺爺,“指通豫南,達於漢陰”讓我看到了你的目標

遠大;“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讓我看到了你的堅持不懈;“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讓我看到了你的目光遠大。你的精神讓人感動,讓人敬仰!

2、本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併爲此奮鬥不止。遇到困難時,只要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篇文章是怎樣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把一定的道理寄託在故事之中,這樣的文學體裁就是寓言。寓言,情節比較簡單,具有鮮明的哲理性或諷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本文如果這樣寫,是否更好?

欲成天下之事,必當不避艱險,盡力爲之。

不好。作者用寓言來表現精神,比直白的議論更形象,這就是文學藝術之美。(板書:文學藝術之美)

5、走出愚公——拓展提升,識文化

寓言、童話、小說、詩詞歌賦組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浸潤了炎黃子孫的心靈,鼓舞了中華民族的鬥志。近代中國多災多難,但卻又生生不息。是什麼使我們的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到要發揚愚公精神,並用“一帶一路”來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板書:傳統文化之美)

這節課,我們與愚公相遇、與愚公同行、與愚公對話,感受了人物形象之美、對比襯托之美、文學藝術之美、傳統文化之美。相信,同學們今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會堅持不懈,克服困難!

6、作業

課外閱讀《列子》,瞭解“歧路亡羊”、“詹何釣魚”等寓言故事。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882.html

  • 標籤: 教案 愚公移山 精選 從愚公移山談起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愚公移山優秀教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愚公移山優秀教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