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73W 次

篇一: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精選5篇)

一、知識能力目標:

1、訓練朗讀,培養對詩歌的愛好。

2、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

3、展開想象,訓練形象思維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的誦讀讓學生走進課文及作者。

2、在引導及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深入詩歌,領會哲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兩種人的對比,使學生樹立明確的是非觀和高尚的價值觀。

三、教具準備:投影片、朗讀錄音磁帶

四、教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魯迅先生懷着對祖國前途的深沉的憂慮、懷着對祖國人們的赤誠的愛,始終站在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前列,用自己的筆,與帝國主義的附庸、與封建勢力的餘孽、與一切人民的敵人作不妥協的鬥爭。而他是怎樣對待人民的呢?他對人民可謂鞠躬盡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臧克家的《有的人》,來更深刻地瞭解這位偉人。

(二)、初讀體會、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而且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3、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三)、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詩歌重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引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一句。(幻燈補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國民黨的天下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爲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表現出一種什麼精神?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觀,比價值觀:

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四)、課外延伸、共同探討:

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魯迅先生: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着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詩歌爲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爲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覆詠歎。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爲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着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爲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七、板書設計:

篇二: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借助的本單元的課文和相關資料,感受魯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過程:

一、自讀知大意

1、導人:魯迅逝世9週年時,他的侄女周曄寫下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魯迅逝世13週年,著名詩人減克家寫了一首詩。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齊讀課題。

2、學生自讀詩歌。

3、檢查朗讀,把詩歌讀正確、讀流利。

二、對比品形象

1、發現對比。

(1)提示:這首詩中有一個詞反覆出現,是“有的人”。算上題目,一共出現了九次,同樣的“有的人”,詩人指的是同一類人嗎?(兩類人)

(2)學生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自己的理解。

有的人:每節詩的前一句都是指反動統治者,後一句都是指魯迅及像魯迅這樣的人。

(3)小結:第一節是課文的總領。有的人身體活着,精神早已死亡;有的人身體雖死,精神卻永垂不朽。詩人將兩類截然不同的人進行對比,寫出了這首詩。

2、感受對比。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說說自己還有什麼發現。(從每節詩歌描寫的內容、所要表達的愛憎情感等角度去引發學生思考。)

(2)交流反饋。

每一節都寫到兩種人,每一節都是兩種人的對比。

詩中小節之間的內容是相對應的:第二節和第五節,第三節和第六節,第四節和第七節。

3、細讀對比。朗讀對應的兩節,感受兩種人的區別。

(1)學習第二節和第五節。

①引導學生用兩種形式朗讀。

豎着讀(讀完第二節再讀第五節)。橫着讀(讀完一類人再讀另一類)。

②學生說說兩種人的區別。

出示資料幫助理解: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一魯迅《自嘲》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魯迅《野草》“題辭”

回顧《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爲黃包車伕包紮的情景。

③男女生合作讀,感受。

(2)分組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節與第六節,第四節與第七節。

①學生交流第三節與第六節。

補充資料: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引導:減克家在詩中寫:“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詩句取材於魯迅的《野草》。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②學生交流第四節與第七節。

③小結: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壓迫人民,作威作福的人,人民憎惡他;爲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的人,人民愛戴他。

三、朗讀贊精神

1、理解詩歌中化用魯迅經典文章的語句:

(1)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補充資料: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自嘲》

體會: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爲人民勤懇工作。

(2)有的人/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都是青春的野草

補充資料: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燼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於是並且無可腐朽。——魯迅《野草·題辭》

體會:魯迅以野草自比,爲了革命,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2、學習第一節。

(1)學生齊讀。

(2)學生交流兩個“活”與“死”的不同含義。

教師相機指導:第一處指人活着,但是精神死了。第二處指人死了,但是精神永存。(板書)

“活”:第一個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是對魯迅偉大一生的肯定和讚美

(3)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的人雖死猶生?僅僅是魯迅嗎?(爲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的人。)

3、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臧克家還這樣評價魯迅:“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衆心底去投生!”

4、配樂朗讀。

5、讀名言總結。

(1)學生讀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2)總結:魯迅先生關愛勞動人民,與反動派不懈地進行鬥爭。他是個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的人。雖然他離開了,但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6、再讀詩歌。

篇三: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瞭解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2、瞭解詩歌中的對比手法,並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多角度、多層次地朗讀,在讀中悟詩情,悟詩意,悟寫法。

3、指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樹立高尚的人生觀。

4、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美的情操,明白爲人民服務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

讀懂詩歌內容,瞭解魯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難點

瞭解詩歌中的對比手法,並體會運用這種手法的好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瞭解背景

1、同學們,上課前老師帶給大家一句名言:“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們知道這是誰寫的嗎?(魯迅)

2、對於魯迅,你對他都有哪些瞭解呢?

3、同學們,魯迅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有83年了。83年的時間,歲月的風塵並沒有把這個名字掩埋在歷史深處,相反,他的名字隨着時間的流逝更加光彩奪目。魯迅先生身上有什麼獨特的魅力讓他得到了這麼多人這麼持久的愛戴呢?從《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同學們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節課,我們再走進著名詩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爲紀念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揮筆寫下的經典詩篇《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4、介紹寫作背景。

課件出示:

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當時,全國各地人民第一次公開隆重地開展了各種紀念活動,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人民的紀念活動,瞻仰了魯迅故居,“對着這遺蹟,回憶魯迅的一生,”心裏感慨萬分,便於11月1日寫了這首詩。此詩自發表以來,一直受到讀者喜愛,廣爲流傳。

指名讀背景介紹。

二、初識文本,指導朗讀

(一)看視頻,聽課文錄音,談體會。

1、看視頻,聽朗讀錄音。

課件出示:

聽完錄音,思考:你覺得朗讀得怎麼樣?你從朗讀中聽出了什麼?

2、學生小組內交流聽後感受。

(二)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

1、教師強調:詩歌重朗讀,要讀出節奏、重音、語氣、語調、情感等。

2、思考:

(1)作者在詩中以鮮明的態度寫出了哪兩種人?找出文中的詩句,用“_______”畫出來。

(2)詩人是怎樣描述這兩種人的?請找出相應的詩句,用“”畫出來。

3、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自由朗讀,讀出作者對這兩種人的愛與憎。

4、指名學生朗讀(可讀自己喜歡的章節),其他學生評議。

(三)再讀詩歌。

1、調整順序讓學生分兩組對比讀,並說一說從中讀出了什麼。

課件出示:

朗讀要求:

1、將每節詩的前兩句連起來讀。

2、將每節詩的後兩句連起來讀。

3、男女生分別交替朗讀每節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

2、學生評價朗讀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讀的技巧。

3、學生初讀,自由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以及所蘊含的情感。

4、通過自讀自悟,發現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寫作特點。

三、探究發現,走進文本

小組合作議一議。

1、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

可以說說詩歌的思想內涵、詩歌的內容,可以品評詩歌的表現手法,也可以點評詩人的煉字藝術,還可以談談你認爲難以理解的詩句等等。

預設1:詩的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爲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後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爲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讚頌魯迅爲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預設2:採用對比手法,每一小節一反一正的對比,使正反兩面人物對立得更爲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預設3:詩歌讚頌了魯迅鞠躬盡瘁,爲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

2、解析詩中重、難點詞句。

(1)對詞語的理解。

①“有的人”分別指哪些人呢?聯繫所學和實際生活,說一說,兩個“有的人”,分別指哪兩類人呢?

預設:前一種人指壞人,如:小偷、強盜、騙子。後一種人指對社會有用的人,如:軍人、警察、科學家。

教師指導: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派,他們雖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屍走肉”,他們欺壓百姓,行爲可恥。每節詩後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

②“活”: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讚揚。

③“死”:第一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

④“騎”字是什麼意思呢?你能用“騎”字組詞嗎?

預設:跨坐,兼跨兩邊的意思。騎馬、騎手、騎術、騎兵。

⑤“騎”字在詩中運用得很巧妙,你能說說其中的含義嗎?

指導:“騎”字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醜惡嘴臉。

⑥“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動派,打倒反動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爲結果,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字詞,請同學們找出來,小組交流,談談自己的理解。

(2)對句子的理解。

課件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設疑:這兩種人分別指誰?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答案。

預設1:前一種人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着,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

預設2:後一種人指的是一生爲人民、甘願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小結:這是全詩提綱挈領的小節,抓住它品讀全文,就會事半功倍。

課件出示: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預設1: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派蠻橫的形象和兇暴的本質。

預設2:“啊,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派的外強中乾、自我吹噓的醜態,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

預設3:對於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先生的精神表達得多麼充分,刻畫了魯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課件出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預設:比喻魯迅願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

教師補充: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裏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課件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預設1: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

預設2:反動派想留名“不朽”,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這裏的一個“爛”字,既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表現了人民的心願和力量。

預設3:“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表現了廣大人民羣衆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

預設4:“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爲人民奮鬥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的熱烈歌頌。

3、教師引導,深入內容:

(1)同學們對兩類人物已有了自己鮮明的認識,讓我們用一些詞語送給這兩種人。

預設1:前一種人是“行屍走肉”;

預設2:後一種人是“人民英雄”;

預設3:後一種人爲了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值得人們尊敬。

(2)人們對這兩種人又是怎樣的態度呢?也請同學們用詞語來概括。(請各小組就某一方面將詞語板書在黑板上)

預設關鍵詞:唾棄、憎恨、踩踏(前一種人);尊敬、擁戴、敬佩(後一種人)。

(3)學生討論、合作、交流。

(4)積極主動地用詞語表達出來。

(5)學生概括、補充。

(6)在品讀欣賞的過程中讓學生領略詩歌的魅力。

(7)提升對主題的認識。

四、體會寫法,深挖主題

1、同學們請看,這首詩的題目是《有的人》,在題目下面還有一個副標題,爲什麼?

預設:副標題是爲了補充說明這首詩歌是爲了紀念魯迅先生而作的。

2、根據你對詩句的理解,選擇對應的詞語。

課件出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

2、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3、他活着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A。我爲人人,鞠躬盡瘁。

B。雖生猶死,行屍走肉。

C。雖死猶生,永垂不朽。

3、作者這樣對比來寫有什麼目的?

預設:通過兩種人的對比,更加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爲了自己的私慾而踐踏人民的人的憎恨之情,充分體現了詩人對像魯迅一樣爲了人民的利益鞠躬盡瘁的人的敬佩之情。

4、鞏固理解詩文的內涵,進一步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

五、拓展認識,昇華情感

1、談一談。

(1)在歷史或現實中,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遺臭萬年的奸臣,你能聯繫具體人物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嗎?

預設: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戚繼光、岳飛、孫中山。遺臭萬年的奸臣:趙高、秦檜、和珅。

(2)結合單元所學課文以及通過其他途徑對魯迅的瞭解,說說魯迅是一個怎樣的人。

(3)學生小組交流。

預設1:魯迅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

預設2:魯迅是一個性格非常剛強的人。

預設3:魯迅是一個正義的、富有民族氣節的、憂國憂民的人。

教師總結:毛澤東曾這樣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同學們,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有的人》,來緬懷這位偉大的英雄吧!

2、補充相關名人名言。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

3、學生齊讀。

4、拓展加強學生對人生價值的認識。

5、推薦閱讀魯迅的詩歌集《野草》,瞭解更多關於魯迅的故事。

六、仿寫詩歌,成就理想

引導:你在日常生活中曾有過對人生的思考嗎?

1、請聯繫生活感受,仿照本詩的對比手法,寫一寫你對人生的看法或是讀了本詩後的感想。

2、學生動筆寫作。

3、讀寫結合,體驗人生的價值。

4、寫完後與同桌交流,互相評議。

篇四: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於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2、你讀懂了什麼?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後兩個“有的人”有什麼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麼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後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後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繫?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繫?

三、品讀“雖生如死”。

1、有的人活得崇高偉大,有的人活得無恥卑微,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些句子對“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抽生讀。讀出蔑視、痛恨。

齊讀這類人的可悲和可笑。

2、在這幾行詩中哪一個字集中代表了這一類人的形象?(板書:騎)你看到了一副怎樣的嘴臉?那你就讀出來吧。是的,不僅如此,他們還……他們還……

3、看到欺壓百姓的人,我們怎樣痛斥他們──;看到忙着樹碑立傳的人,我們怎樣警告他們──;對那些眼裏容不下別人的人,我們又該怎樣咒罵他們──。

4、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把你的痛恨、蔑視、諷刺用朗讀表現出來吧。女生讀這類人的做法男生讀他們的可恥下場。

5、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清楚,誰是他們的敵人,誰是他們的朋友。羣衆的力量又是偉大的,人民的敵人癡心妄想着“不朽”,最終卻只能落得──板書:遺臭萬年。

四、品讀“雖死猶生”。

1、人民的朋友呢?魯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樣對待人民的?

抽讀。你的朗讀中帶着?(歌頌、敬佩、讚美)誰再來試試?很好,大家一起來讀出歌頌和敬佩。

2、幾句詩中,哪個字代表了魯迅先生的做法和態度?(板書:俯)這個字讓你想到了瞭解到的魯迅的哪些事蹟?(俯下身子給黃包車伕療傷、親切地和工人聊天……)

是的,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把你的感受放進詩句中讀,讓我們聽到你的情感。

3、魯迅先生不僅爲人民做牛做馬,還情願做野草。先生有一本文集就叫《野草》。魯迅就是野草,野草就是魯迅,野草能燒盡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是的,他活着是爲了……其實,前面課文中有和這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周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阿累《一面》)

4、他爲誰想得多?(勞苦大衆、祖國、民族)善有善報,給人民做牛馬的……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5、多麼可愛的人,多麼無私的精神,左邊的同學讀做法,右邊的同學讀人民的態度。

五、品讀課題

1、讀到了這麼多,這叫把詩讀厚了。完整讀題目,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再讀。那爲什麼不直接以“魯迅贊”“贊魯迅”“魯迅頌”爲題呢?

2、這首詩還可以獻給歷史上的哪些人?你準備把哪一句獻給他?((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焦裕祿、孔繁森爲人民積勞成疾,這就是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讓全中國人民過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這就是爲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錢學森,他冒着生命危險1955年回到祖國、爲了祖國人民更好地活。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屈原、文天祥……)

(只能送給這些偉大高尚的人嗎?還可以把哪些句子送給哪些遺臭萬年的人?)

3、與遺臭萬年的人相比,這樣的人,就應該──(板書:流芳千古)。

六、總結昇華。

是啊,想我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涌現出了多少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民的朋友和恩人啊,正因如此,中華民族才堪稱一個偉大的民族。(緩緩敘述緩緩擦去板書)歷史長河一如滾滾江海,大江東去浪淘盡,首先捲走這些遺臭萬年的人民的敵人吧,他們作威作福“騎”在人民頭上的醜惡嘴臉,早已在人民心中死去。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流芳千古的“活”着不是刻進石頭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寫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寫在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之際的這首詩,當然不再單單是爲紀念魯迅。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讓它們都留在心頭吧。

現在,這28行詩就單單剩下了這個字,讀。初識魯迅的學習,今天就單單剩下了這一個字,讀。(抽問幾個學生)俯,就是……是啊,俯,正是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高度濃縮,也是對你、對我、對所有人做人的永遠的啓迪。

全體起立。此時此刻,《有的人》這首詩已經不再是發自臧克家一個人之口,他也是我們的心聲了,那就讓我們酣暢淋漓地吟誦我們的心聲吧。“有的人活着……”起(齊背全詩)

篇五: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課前準備:魯迅的詩《自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導入:人都有生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態度。有的人活得崇高、偉大;有的人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問題上,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哪個同學能舉出這兩方面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評析、小結。

2、根據本課內容,介紹魯迅的《自嘲》和散文詩集《野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3、聽錄音帶,或者教師範讀全詩。

學生自讀詩歌。把握主要內容,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度,它們之間是並列關係;第五、六、七節分別與上面三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

小組合作,閱讀研討

1、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每節詩的後兩行)2、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麼不同?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感情。指名朗讀詩歌,讀出各節的真情實感。(對學生把握不準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的內在感情)

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衝突。這首詩每一小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細讀詩歌,體會詩歌對比的寫法。

口語交際·習作五

學習目標1、交流回顧與某人初次相見時的情景,也可交流與其相處後發生的事以及印象的變化。2、完成習作:通過一兩件事寫出一位小夥伴的特點,也可根據所給材料進行合理的續寫。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916.html

  • 標籤: 魯迅 教學 有感 紀念 精選 小學寫人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教學設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