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36W 次

篇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一、目標設計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背景簡介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爲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蹟不詳。李白青壯年時家境富裕,輕財好施。

(五)

1.根據註釋,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註釋: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子規:即杜鵑鳥。

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夜郎: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爲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2.譯文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

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學習

1.詩人爲什麼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要點: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月亮人格化,請她將自己的憂愁之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聞道龍標過五溪;隨君直到夜郎西。

3.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愁心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借月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5.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6.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好友被貶官的深切同情和關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麼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小結

通過詩人豐富的想像,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說,他的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後,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鏈接〗以月寄情的句子

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

曹植《雜詩》“願爲南流景,馳光見我君。”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八)練習

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3末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詞,有兩種解釋:一與成語“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貴州省西部桐梓縣,古稱夜郎國;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細讀課文,分析一下哪種解釋更合理。

4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爲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答案〗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3據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這裏“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4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

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九)總結儲存,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學了本詩後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

2、課外延伸:

①朗讀背誦,加深理解。

②請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這幾首詩的意境。

篇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阮朝明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詩歌,培養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在讀時用心揣摩每一首詩的內容和情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提高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審美情趣。

學習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預習

1、解釋加點的字。

啼:盡:聞:左遷:

2、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詩人,字,自號。李白與齊名,世稱“”。他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

二、課內探究

1、“楊花落儘子規啼”描摹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仔細揣摩每個字,分析:寫出了什麼景象?景物有何特點?

2、“聞道龍標過五溪”你能讀出哪些層意?作者蘊涵在其中的情感有哪些?

3、本詩後兩句寫月有什麼特色?既是愁心,那你能感覺出作者的悲傷嗎?如果沒有,那什麼情感蘊涵其中呢?

4、設想王昌齡讀了李白的這首詩後,會有怎樣的反應與表現,請結合王昌齡本人及他的《芙蓉樓送辛漸》來設想

四、訓練檢測

1、詩中通過描寫景物,表達詩人飄零的感受,寄託離情別恨的詩句是:

2、詩中移情於物來表達對友人無比關切的情懷的詩句是:

3、詩中有兩句想象奇特,賦無情之月以感情,語淺情深,成爲千古名句,這兩句詩是:

4、直敘其事,既寫出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又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的句子是:

5、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將月亮人格化了的句子是:

五、總結反思

篇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一、教學重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將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二、教學難點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三、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

1.指名學生朗誦古詩。

目標展示:

1.能準確地誦讀兩首古詩。

2.能體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和將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新知研習:

(一)整體感知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李白以景傳情懷念友人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1.學生介紹李白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指名學生朗讀這首詩,其他同學正音。

3.老師範讀詩歌並講解詩的體裁知識和朗讀規則。

4.學生小組內比賽朗讀。

(二)精讀感悟

(1)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學生談自己對本詩字面意思的理解,教者作更正。(不必逐句串講)

2.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寫景的語句,並體會情景交融對錶達作者情感的作用。

3.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抒情的語句,體會作者將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的作用。

注: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者作適當點撥。

(詩篇以寫景發端,落筆不凡。“楊花落儘子規啼”,是眼前景,點明節令,而它的藝術功能更在於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裏,蘊含着飄零之感和羈旅之苦。“五溪”已是僻遠的山區,而龍標比它還要遠,着一個“過”字,不僅寫出龍標的荒遠渺邈,更將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艱辛、貶所荒涼的情愫突現出來。詩人說“我寄愁心與明月”,明月也確乎多情,接受了詩人的託付,“隨風直到夜郎西”,將愁心傳於王昌齡,帶去了詩人的莫大精神慰藉。詩人將月亮人格化,無知無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穎,令人回味無窮。)

★4.學生配樂朗誦,感受詩中所蘊含的友情。

5.進行朗讀比賽。先小組比賽,再全班比賽。

(三)語句賞析

1.第一句寫了哪些事物?

——楊花,子規的啼鳴(不是子規)。

2.寫這兩個事物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3.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4.寫景的目的: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爲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爲抒情鋪墊(準備)。

5.第一句是寫景,第二句是敘事。“聞道”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聞道:聽說。表現了作者的驚惜之情:友人已經走了,而且已走了很遠,而且是受了貶謫而走。

龍標:地名,本是王昌齡遷謫之地,這裏指王昌齡本人,古人常以籍貫、職務、任職之地名稱其本人。

6.“過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樣的處境(狀態)?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遷謫之偏遠;道路之艱難;未及與朋友告別,朋友已走了很遠。表明作者內心的悲痛,對友人的前途和命運的關切之情。

7.前兩句的寫景敘事,都是爲了下兩句的抒情作鋪墊(準備)。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麼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託,託付。與:給

——“愁心”即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是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爲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9.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全),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

(4)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徵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時具備以上特點,所以,再也沒有什麼比一輪明月更能讓人產生思鄉,懷舊,念遠之情。

10.最後一句,爲什麼寄託在明月中的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託風來傳送?

——因爲風既迅疾又輕柔,可以快速而輕柔地把自己的關切之情帶到朋友身邊。

11.明月與輕風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爲什麼還要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在這裏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麼叫把客觀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客觀事物,讓它同樣具有情感。

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寓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把客觀事物人格化,能表達更強烈、更深厚的情感。

12.“夜郎”:教學參考書上是這樣解釋的——此處的夜郎不是指貴州的古夜郎國,而是指湖南的夜郎縣。

其實,這樣的解釋是多餘的。第二頁的註解4解釋也有不妥之處。註解4解釋爲:夜郎西,泛指遙遠的西南邊地。其是,夜郎這個詞就能泛指遙遠的西南邊地,夜郎西,是指比遙遠的西南邊地還要遙遠的地方。

詩意是:即使你在比本來就很遙遠的夜郎還要遙遠的地方,我的思念與牽掛也如明月一樣千里伴君行。

13.“直到”的“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表現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達朋友身邊的焦急的心情。明月雖可寄託,長風雖然迅疾,但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邊畢竟需要時間,作者希望長風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點把自己對友人的牽掛與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邊。

14.李白是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你能從詩中哪個具體的語句體現出這種浪漫的情懷?

——後兩句。詩人與友人雖然遠隔萬里,山高水長,但卻能借明月長風傳達對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現實時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

(浪漫和浪漫主義:浪漫,富有詩意,充滿幻想;浪漫主義:運用想象和誇張的手法塑人物形象,反映現實生活。)

15.主題: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16.寫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

(2)客觀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強烈,更深沉。

17.詩人的形象:每一首詩中必定會有的那個人,就是詩人自己。從這首詩中,你能看到一個怎樣的李白?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模仿下面畫句子再寫一個句子。

讀完這首詩,我彷彿看到,李白正獨自站在窗前,擡頭仰望着遙遠天邊那一輪明月,他的心中牽掛着遠方的友人,這個月明之夜啊,他又將徹夜難眠。

歸納總結:

小結詩歌鑑賞的方法:

1.把握詩歌的特點。

2.從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等方面來理解古詩。

3.反覆誦讀,品味,逐步加深對詩意的理解。

4.抓住關鍵字詞或詩句,以點代面。

鞏固拓展:

學生默寫古詩,小組同學互相批閱。

預習指導:

預習下首古詩《次北固山下》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篇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學習

教學過程:

一、出示目標

自學指導

1朗讀,

2、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齡左遷龍標寄

3、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請寫出來。

古人在詩詞中描寫情境用來營造氣氛的鳥兒很多,爲什麼李白獨選“子規啼”來入詩呢?子歸鳥叫聲淒涼,有“不如歸去”之意,古人用來作爲悲情之鳥,李白用“子規啼”表示對朋友悲慘命運的憂慮,對朋友的挽留不捨之情。

4、王昌齡被貶龍標是什麼季節?爲什麼?

暮春從“楊花落儘子規啼”可以看出,“楊花落盡”是暮春的景象,“子規啼”是暮春的氣象。

5詩人在“楊花落儘子規啼”—句裏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2分)

楊花和子規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6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7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8作者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9、請對“我寄愁心與明月”這句詩從修辭和作者情感表達兩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示例①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示例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示例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10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二、合作交流

三、協同展示,展示交流結果。

四、抽查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B)(C)

A.詩歌首句寫景,次句敘事,後兩句抒情。

B.首句寫景兼點時令,突出了楊花的美麗和子規啼叫的悅耳,使人賞心悅目。

C.“過五溪”說明詩人旅途之艱難,也包含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痛惜之情。

D.詩中將無知無情的明月當成善解人意的人,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懷念和同情。

E.詩歌想像奇特,體現了李白詩的浪漫主義風格。

2、“楊花”在舊體詩中常象徵____,本詩首句通過各種意象,渲染出在____季節的一種_____氣氛。

答案:(離散、漂泊;暮春;哀傷、惆悵)前一問2分,後兩問各1分。

3.作者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作者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答:(因爲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於月,朋友見月如見作者。2分

4、李白有很多寫友情的詩作,請你寫出其中連續的兩句,並指明是寫給哪個友人的。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給汪倫。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送別孟浩然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詩作。首句寫出了春光消逝時的蕭條景況,渲染了環境氣氛的黯淡、悽楚;次句是對王昌齡'左遷'赴任路途險遠的描畫,顯出李白對詩友遠謫的關切與同情;三、四兩句寄情於景,對詩友進行由衷的勸勉和寬慰。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

篇五: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新課導入

(師生一起朗誦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如《靜夜詩》《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送孟浩然之廣陵》等。)通過這些詩歌,我們瞭解到李白是一個熱情奔放、想象豐富、重情重義的人。今天,我們將走進他的另一首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麼樣的藝術風格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稱爲“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

2.詩歌大意

這首詩中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楊花、子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3.背景鏈接

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祕書省校書郎,後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詩歌朗讀

1.自由朗讀詩歌,並採取各種形式把詩歌讀通讀順,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

交流點撥: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結合註釋解讀詩意。

交流點撥: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爲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二)整體感知

1.詩人在第一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交流點撥: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落盡的楊花”,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爲“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該詩中哪一句點明瞭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交流點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3.“每一首詩中必定會有的那個人,就是詩人自己。”在這首詩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李白?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描寫詩人此時的形象。

交流點撥:李白正獨自站在窗前,擡頭仰望着遙遠天邊那一輪明月,心中牽掛着遠方的友人,這個月明之夜啊,又將徹夜難眠!

4.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請任意選擇一個角度,聯繫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交流點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詩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還含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三)熟讀成誦

理解背誦全詩。

四、板書設計

景:楊花落盡;子規啼鳴——哀切、悽慘。情景

情:寄情明月;隨君相伴——同情、關切。交融

篇六: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一.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滲透點

這五首詩富於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時傷別,憂國思親;有的以理入詩,發人深思。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3.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二.課時安排:3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可由唐詩及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導入。

(二)明確詩歌講求節奏、平仄、押韻、語言凝鍊、含蓄、形象的特點,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三)誦讀——體會詩的韻律美

1.聽錄音,要求學生標出節奏、韻腳,注意語速。

2.學生範讀,師生點評。

3.全班齊讀,加深體會。

(四)研讀——品味詩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學習《使至塞上》

①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整體感知全詩。

②小組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

③王維的詩曾給後世影響極大,人們評其詩,總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即其最擅長寫景。品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妙。並根據這兩句詩的描繪發揮相象作一幅畫。

④有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2.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①釋題,思考: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讀,思考:

A.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B.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C.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③討論: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麼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B.作者還大膽想象,以一種大膽新穎的方式來向友人表達對其不幸的同情、關懷和牽掛,這種方式好在哪裏?

(理解將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④有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熟讀後三首詩。

2.品讀李煜《虞美人》,完成課外作業P68練習。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檢查前兩首詩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春望》

1.聽錄音,自由朗讀。

2.簡介背景,知人論世。

3.指名讀,思考:

哪些詞句寫出了當時國家兵荒馬亂的形勢?

題爲“春望”,作者站在長安城頭,到底望見了一些什麼?

4.品析名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妙。

5.聯想、想象:

本詩最後一句(尾聯)讓你頭腦中浮現出怎樣一個人物形象?哪一個動作刻畫得十分傳神?

6.通過寫所見,詩人到底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何得知?

7.背誦。

三.學習《登飛來峯》

1.瞭解王安石其人及寫作背景。

2.自由讀詩,注意節奏。

3.指名讀,思考:

古人常雲:“高處不勝寒”、“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現也常說“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意思是說一個人地位過高或在某方面造詣很深,勢必招人排斥,顯得與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爲這樣就心有畏懼,永不出頭呢?哪些詩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對待此現象的態度?此詩句又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哲理呢?

4.熟讀背誦,進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學習《論詩》

1.作者簡介。

2.題解:論詩是作者以詩歌的形式寫的一組詩以闡述關於詩歌創作的一些看法。

3.自由讀詩,討論:

①趙翼對李杜等人的詩是持什麼態度?

②趙翼主張什麼?

4.遷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兩句現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義,而不僅僅是談詩歌創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詩,發人深思,還可如何理解?

5.讀《論詩》二、四,加深理解。

6.結合課後練習四,訓練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論詩》。

①讀杜甫《戲爲六絕句》(其二),思考,用詩句填空。

初讀四傑詩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們詩文輕薄之人______________。

②討論:文學創作(學習)到底應該如何?

③齊讀,加深理解。

第三課時

(習題課)

一.按要求默寫詩句。

1.《使至塞上》一詩在敘事寫景中傳達出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詩描繪塞外荒漠的壯美風光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運用擬人手法,表達懷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總寫望中所見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屬於心理活動描寫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與“感時花濺淚”的“時”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與“恨別鳥驚心”的“別”相照應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體現詩人愁苦難解、焦慮萬分的詩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飛來峯》一詩具有哲理性意義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論詩》中表明題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釋加點的詞語:

單車欲問邊城春草木深家書抵萬金渾欲不勝簪

只緣身在最高層各領風騷數百年輕薄爲文哂爲休

三.課後練習二。

四.簡答: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句詩好在哪裏?

2.“把客觀事物人格化”這種藝術手法好在哪裏?試舉例說明。

五.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下列練習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註釋:

次:長途中的暫留,這裏指停泊。

歸雁句:傳說鴻雁可以傳書。此言春天雁羣北歸,能將我的家書帶到洛陽去嗎?

(1)頸聯是全詩的警句,也是歷來傳誦的名句。請具體闡釋詩句描繪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籠罩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情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寫作:根據《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書設計:

詩五首

唐——王維——《使至塞上》——氣勢充沛,景象宏闊

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時傷別,憂國思親

宋——王安石——《登飛來峯》——借景抒懷,登高頓悟

清——趙翼——《論詩》——以理入詩,發人深思

賞析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是李白聽到好朋友王昌齡被貶龍標縣尉的消息之後所作。王昌齡,字少伯,開元十五年進士,開元二十二年,又考中宏詞科,由原來的汜水縣尉升至校書郎,但是,由於仕途坎坷,開元二十八年獲罪被貶爲江寧丞,而後,上司又因他不拘細節,並以此爲罪名,降他爲龍標縣尉。當時,李白正隱居安陸,壯志未酬,雄才未得以施展,心中充滿不快之氣,又逢朋友連連遭貶,對朋友的無限關懷和思念之情便油然而生,因而作此詩,表達自己對王昌齡遭貶的深切哀愁。

這首詩一開頭便點明瞭時間,正是“楊花落盡”杜鵑長啼的暮春時節,一個“盡”字不僅點明瞭春天已經過去,而其給人一種落寞寂寥之感。因爲在文人眼中,春天過去,鮮花落盡,總是悽苦悲涼的,大多數詩人都熱切盼望春天的到來(李白當然不例外),而此時卻正是春去之時,明豔華美、生機勃勃的興旺氣象便看不見了。而此時,並不華美,輕如飛絮的“楊花”也“落盡”了,悲涼之氣便更覺濃厚,詩中的“子規”即杜鵑鳥,也許是詩人奇特的想象,故意把杜鵑鳥安插在這裏,也許是偶然巧合,正當詩人大發雅興之時偶爾聽到了杜鵑的啼叫,信手拈來用之於此。杜鵑鳥相傳爲古蜀王杜宇的靈魂所化,叫聲淒厲,令人悲痛,而且,一定要叫到口中流血才停止,人們以爲它的叫聲很像四川話“不如歸去”,因而,是一個悲涼傷感的意象。李白把杜鵑這一意象用到這裏,無疑是給傷春的情感增又添了一層悲涼的氣氛。因此,使得第一句,既是寫景,又是表明時間,同時又表露了詩人的心情,可謂一石三鳥。

第二句緊承第一句寫景而來,交代要寫的事情————王昌齡被貶龍標,途中經過了湘貴之間的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而李白得知此信,也只是“聞道”,聽人之說而已,只聞其消息,而又不見其人,正是欲見而不能,一種惆悵的感覺便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總地來說,第一二句是寫景、敘事,同時又爲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礎。

歷代詩人,往往喜歡以明月作爲描寫和抒情的對象,大抵是對明月的讚美,或者是寓之以某種精神,或藉以抒發歲月易逝的感慨,或藉以比喻人的品格之高潔,而李白寫月的詩句比其他詩家尤爲有甚,如“舉頭望明月”,“長安一片月”,“赧郎明月夜”,“峨眉山月半輪秋”,“月下飛天鏡”,“一夜飛度鏡湖月”,“日月照耀金銀臺”,“欲上青天攬明月”,“月光明素盤”,“山月隨人歸”,“明月不歸沉碧海”,“舉杯邀明月”,“長安一片月”等等,這樣直接寫月亮的詩句是非常之多的,而他在不同的詩歌裏,分別賦予了月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李白在這首詩中,把自己對朋友深切思念的一顆“愁心”託付給了“明月”,要它來向朋友轉告自己的心情,這就深刻表現出了自己的那種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這裏。李白吧“明月”當成了自己的信使,是一種極爲奇特的想象,同時,這樣處理似乎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說李白對王昌齡的思念之心就像明月一樣純樸、潔白、清高。當寫到把愁心給了明月之後,怎麼辦呢?這是送給朋友的詩,自然就要落到朋友身上來,把一片愁心交給了明月,其目是要明月把自己的心意轉達給朋友,使朋友知道,千里之外,我們的心是相通的。如果說這首詩中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的話,那麼,“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就另外還有一層意思,——雖然我們相隔千里,但也有明月做我們的信使呢!這種無可奈何的自我慰藉之句,也只不過是增加了一種悲慼的氣氛而已,是絲毫也不能給人心以安慰的作用的。

總之,李白的這一首詩巧妙地運用了“楊花”,“子規”,“明月”這三個意象,通過它們來寫情,抒情,充分表達作者對朋友的深切思念和爲朋友的遭遇深感痛苦的心情,想象奇特,意境開闊,而感情又是悲傷的。無一句不言事,而又無一句不抒情,同時還極富浪漫氣息。

篇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背景簡介: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爲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五)1.根據註釋,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註釋: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子規:即杜鵑鳥。

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夜郎:漢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爲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縣境,與黔陽鄰近)。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2.譯文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六)合作學習:

1.詩人爲什麼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要點: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月亮人格化,請她將自己的憂愁之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聞道龍標過五溪;隨君直到夜郎西。

3.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愁心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借月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5.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意味,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她;三是說,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

6.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好友被貶官的深切同情和關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麼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七)小結:

通過詩人豐富的想像,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於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願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說,他的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後,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鏈接〗以月寄情的句子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曹植《雜詩》“願爲南流景,馳光見我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八)練習

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3末句“隨君直到夜郎西”中“夜郎”一詞,有兩種解釋:一與成語“夜郎自大”的“夜郎”意同,意即——地名,在今貴州省西部桐梓縣,古稱夜郎國;一是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細讀課文,分析一下哪種解釋更合理。

4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爲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

〖答案〗

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2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關切之情。

3據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這裏“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縣。

4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九)總結儲存,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學了本詩後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

2、課外延伸:①朗讀背誦,加深理解。

②請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這幾首詩的意境。

篇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古代詩歌四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詩歌四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準確朗讀並默寫。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5.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反覆朗讀中啓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課時4課時

學情分析學生有一定數量的詩詞積累,理解詩意比較容易。

教學方法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唐代,人們把較少格律限制的詩叫古體詩(格律:詩、詞等關於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把唐朝時出現的講究格律的詩稱爲近體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說法,古體詩因產生年代早,相對於唐朝人已經是古代的詩體了;格律詩在唐朝時是剛剛成熟的,相對於唐朝人來說是“新近”產生的,所以唐朝人稱它爲“近體詩”。我們現代人不過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說法,實際上“近體詩”離我們不但不近,反而已相當久遠了。)近體詩又分爲兩類:律詩和絕句。

二、讀:語速,語調,節奏

三、文學常識:李白,字太白,自號清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世稱“詩仙”。

四、釋題,背景1.標題:聞:聽說左遷:遷,調動官職,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爲尊,左遷就是降職寄:寄託,託付2.背景:詩人王昌齡於天寶8年被貶偏遠之地,當時李白正在揚州,聽說此事,便寫下此詩,寄託對朋友的牽掛。

五、賞析:

1、爲什麼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全),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4)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徵了親情友情的純潔。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時具備以上特點,所以,再也沒有什麼比一輪明月更能讓人產生思鄉,懷舊,念遠之情。

2.最後一句,爲什麼寄託在明月中的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託風來傳送?——因爲風既迅疾又輕柔,可以快速而輕柔地把自己的關切之情帶到朋友身邊

3.李白是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你能從詩中哪個具體的語句體現出這種浪漫的情懷?——後兩句。詩人與友人雖然遠隔萬里,山高水長,但卻能借明月長風傳達對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現實時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

4.主題: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16.寫作特色:

——(1)融情入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

(2)客觀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強烈,更深沉。

5.詩人的形象:每一首詩中必定會有的那個人,就是詩人自己。從這首詩中,你能看到一個怎樣的李白?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和聯想,模仿下面畫句子再寫一個句子。

讀完這首詩,我彷彿看到,李白正獨自站在窗前,擡頭仰望着遙遠天邊那一輪明月,他的心中牽掛着遠方的友人,這個月明之夜啊,他又將徹夜難眠。

板書設計寫景敘事——抒情(關切、思念、安慰)

篇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初讀詩歌,疏通詩意

自學提示及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結構的把握。

2.結合課下注釋,用自己的話疏通這首詩歌的意思。

明確:

1.本詩的朗讀節奏如下: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本詩的大致意思如下: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五溪;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二、精讀詩歌深入探究

1.“楊花落儘子規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麼作用?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楊花飄落和子規啼鳴。作用:①點明時令:暮春時節。②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③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與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2.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繫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分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在這裏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把客觀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客觀事物,讓它同樣具有情感。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地。不僅表現出詩人和友人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三、研讀詩歌字斟句酌

1.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楊花飄落,子規啼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悉。“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寫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現,流露出作者對被貶友人的深切懷念。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兩地,心意難達,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後兩句抒情。作者用擬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給明月。讓“愁心”與明月一起,伴隨王昌齡赴遠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四、合作探究

試舉例說明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的運用。

詩人用“楊花落儘子規啼”一句既寫了景,又以“子規啼”暗點自己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悲痛。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五、教師小結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變抽象爲形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君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維方式,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抒發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附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句寫景點時令——飄零之感;次句敘事表驚悉——遷謫之遠;

後兩句抒情表牽掛——情深意長。對遭遇同情,對官場憎惡。

篇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一、教學準備:

上搜韻網,檢索詩中幾個富有內涵的詞語的含義——“楊花”“子規”“五溪”。

二、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形象,體會詩人精神。

2、理解文化內涵,把握詩歌情感。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這是一首表達對友人思念之情的詩歌,也是李白的名篇。可我們乍一讀來,似乎詩句沒有什麼出奇之處,那麼這首詩究竟有什麼魅力吸引別人呢?在這首詩的學習中,我們就要了解,看似平淡的詩句背後豐厚的內涵。

2、探究內涵,把握情感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那麼前兩句寫景的作用是什麼?(學生依據註釋,先簡單說一下詩句的含義:在柳絮飛盡的時候,布穀鳥啼叫,聽說龍標要經過五溪。點明瞭季節及寫詩的緣由)

我們讀這前兩句,似乎沒有讀出什麼情感,那麼大家收集的有關詩句中三個詞語的內涵有什麼?(學生講述自己查找的內容,老師指出關鍵條目)

楊花:

風裏楊花:風中的楊花飄忽不定。比喻事情或事物變化無定準。

此時的楊花是誰的象徵?(王昌齡)

同時,詩人們也紛紛以楊花來表現春天,當楊花落盡時,也代表着一年中最美好的春天就要消失,最繁華的春景也要散盡。例如,蘇軾《水龍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子規:

傳說爲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鳴,聲音悽切,故藉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爲之不芳。(《離騷》)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難》)

因此,子規的啼叫增添的是對飛逝時間的感傷,聽到它的啼叫讓人倍感淒涼。

五溪

東漢大將馬援曾率兵與湖南一帶的少數民族作戰,結果在五溪之間遇到了瘴氣(傳說中荒涼地帶有毒的氣體,人畜遇之皆死)。士兵們紛紛病倒,馬援當時年齡已經很大,最後也病死於軍中。他還寫下了一首詩:“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武溪多毒淫!”(馬援《五溪深行》)

可見,五溪是一個極其荒僻,極其令人恐懼的地方。並且,這裏是王昌齡之行的終點嗎?(不是,“過”說明只是經過,王昌齡的歸程還不知在哪裏)

瞭解這些之後,大家再來讀詩句,你能夠感受到詩句中還包含了哪些情感?(在繁華散盡的時節,漂泊無依的友人,難以預料的前途,都籠罩在無限的悲涼之中)

3、緊扣意象,把握精神。

但是,在這樣悲傷的時刻,有什麼與王昌齡相伴?(明月)爲什麼要選擇明月呢?

補充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

張九齡是嶺南人,長期在長安爲相,相像家鄉海上明月初生,雖然自己與之相離萬水千山但可以一齊共看明月。白居易當時身處於戰亂之中,雖然與兄弟姐妹分居五處,但也可以共看明月。

無論天涯海角,都能看到什麼?(明月)

而這輪明月上還寄託了什麼?(詩人的那份思念之心)

這份思念會與王昌齡相伴到何時?(“夜郎西”,就是王昌齡所赴之處,也同樣是荒僻之地。也就是說,無論王昌齡走到天涯海角,詩人的這份思念都不會離他而去)

總結:王昌齡在一個悲涼的季節離去,踏上未知的前程,但李白的這份永不離棄的情誼,會給他帶來什麼?(讓他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同時,李白的詩歌雖然是寫離別之意的,但依然延續了他的風格,那就是極爲廣闊的胸襟、視野。從五溪到夜郎西,李白將之納入詩中,並以明月將遠隔萬里的兩人聯成一體,本身就有着極爲廣闊的視野。

4、比較閱讀:

這首詩還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首句爲“揚州花盡子規啼”,大家覺得與“楊花落儘子規啼”相比,哪個更好?(“楊花落盡”,更能體現出這個特殊季節中的悲涼感,有繁華落盡之意)

一個版本末句是“隨風直到夜郎西”,大家覺得,與“隨君直到夜郎西”相比,哪個更好?(“隨君”,更能突出詩人與王昌齡之間的情誼)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464.html

  • 標籤: 教學 有此 王昌齡 龍標遙 左遷 寫景作文教學設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