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0篇)作文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1W 次

篇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0篇)

教學目標:

1.知人世:背景、作者。

2.誦讀詩:學會誦讀,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3.賞析詩: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詩句的含義;整體感知詩的意境。

教學難點:體會情景交融、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品讀背誦全詩,體會作者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尉,是因爲“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待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事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李白在聽到王昌齡遭遇以後,寫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二、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三、背景介紹: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爲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四、標題解說: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我)在這遙遠的地方寫下這首詩寄給他。

這首詩是作者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五、聽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六、感悟詩意,鑑賞意象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鳥在不停地啼叫,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渡過五條溪水。

我把這顆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讓它伴隨着你一直走到被貶的偏遠之地夜郎以西。

詩中寫的景物有哪些?這些景物有何內涵?

楊花、子規、明月

“楊花”即柳絮,有漂泊無定之意。

“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

“明月”代表思念,自古以來就有遙寄相思之意.

七、品詩欣賞

1.寫楊花,子規的啼鳴這兩個意象的作用是什麼?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

(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2.這句景物描寫中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3.寫景的目的:

一般詩文,寫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爲了抒情,絕大多數景物描寫本身,就蘊含了作者的情感。寫景是爲下面那兩句爲抒情鋪墊。

4.本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

有聲有色視聽結合動靜結合

八、合作學習

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愁1、對朋友遠行的擔憂;2、對社會的憤慨不平;

3、對朋友的思念之情;4、對朋友遭貶的同情。

九、寫法探究

作者爲什麼把“愁心”寄與“明月”?

作者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託之於明月;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見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他法。通過詩人豐富的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成爲了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擬人),她將詩人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有道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對好友身遭貶謫的同情,是對好友長途跋涉的擔憂;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並不孤單的一種情懷……所有這些,真切地傳達出作者得知友人遭貶後的心靈震撼以及由此而引發出來的強烈的主觀感情。同時詩人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想象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十、板書總結

寫景敘事:揚花子規聞道過五溪

抒情:愁心明月輕風直

主題: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十一、課外知識拓展延伸

你還記得哪些關於明月的詩?(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張九齡《望月懷遠》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柳永《雨霖鈴》李白《古朗月行》《把酒問月》《月下獨酌》

十二、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調動你的聯想和想象寫一段描寫月亮的文字,其中至少使用兩種修辭手法。(不少於60個字)

篇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聯繫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

3.通過誦讀這首詩,體會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教學重難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重點)

2.聯繫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體會詩人對朋友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在我們的文學長河中,有一顆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詩。有成就的詩人更是數不勝數,在盛唐詩壇上,王昌齡也是璀璨的羣星之一,以寫邊塞題材著稱,特別擅長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王昌齡貶龍標尉的時間不可確考,有人推測大約在天寶七八年間。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此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二)、作者介紹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學習詩歌

1.教師範讀,領讀詩歌

2.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3.學生自讀體會。

4.交流(1)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2)詩中沒有單純的寫景,總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聯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詩的開頭寫景爲什麼選取“楊花”“子規”來寫?(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一名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4)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與老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5)你從哪裏體會到的?

(四)、詩歌賞析1.詩中融情人景,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是: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2.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繫詩歌內容略作分析。運用了擬人的表現(修辭)手法,分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作者在這裏把明月和輕風人格化了,把未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麼叫把客觀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賦予客觀事物,讓它同樣具有情感。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3.“直到”的“直”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參考答案:表現了作者盼望自己的心意早日到達朋友身邊的焦急的心情。明月雖可寄託,長風雖然迅疾,但這份情意送到朋友身邊畢竟需要時間,作者希望長風一路快跑,不作片刻的停留,以早一點把自己對友人的牽掛與安慰之情送到朋友身邊。“楊花落儘子規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麼作用?含有作者怎樣的感情?作用:(1)點明時令:點明時令,暮春時節。(2)渲染氣氛:黯淡,悽楚的氣氛。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規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三、嘗試背誦。

四、相同題材詩歌交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等。

篇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一.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滲透點

這五首詩富於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時傷別,憂國思親;有的以理入詩,發人深思。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3.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二.課時安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課時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可由唐詩及詩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導入。

(二)明確詩歌講求節奏、平仄、押韻、語言凝鍊、含蓄、形象的特點,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

(三)誦讀——體會詩的韻律美

1.聽錄音,要求學生標出節奏、韻腳,注意語速。

2.學生範讀,師生點評。

3.全班齊讀,加深體會。

(四)研讀——品味詩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學習《使至塞上》

①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整體感知全詩。

②小組討論:說出這首詩所表現的事、景、情。

③王維的詩曾給後世影響極大,人們評其詩,總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即其最擅長寫景。品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妙。並根據這兩句詩的描繪發揮相象作一幅畫。

④有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2.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①釋題,思考: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讀,思考:

A.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B.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C.當得知好友被貶到荒涼僻遠之地、旅途艱辛,假如你是李白,會有怎樣的感情?

③討論: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難過之情也融入了所見之景中。那麼詩中寫景的詩句是怎樣表現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B.作者還大膽想象,以一種大膽新穎的方式來向友人表達對其不幸的同情、關懷和牽掛,這種方式好在哪裏?

(理解將客觀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④有感情朗讀,當堂背誦。

(五)佈置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熟讀後三首詩。

2.品讀李煜《虞美人》,完成課外作業P68練習。

篇四: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教學目標:

1.積累“落盡、子規、愁心”等文言詞彙。

2.瞭解詩詞有關知識;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4.有感情地反覆朗讀詩歌,準確背誦詩歌;

5.瞭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6.啓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誦讀並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法學法:誦讀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欣賞品味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他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還有“詩仙”之稱.著有《李太白全集》。

2、自主:題解,作者。

1.題解。

(1)聞:聽到,聽說。

(2)左遷:古人尊右卑左,即貶謫。

(3)龍標:今黔陽。

整體翻譯: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遙寄此詩。

2·作者。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

3.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七絕聖手。因“不護細行”被貶龍標(黔陽)尉。

3、讀詩品詩

指導朗讀詩歌

4、感悟詩意

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風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5、品詩欣賞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而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着“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總稱,均在今湖南省西部。)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後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飄到龍標。

6、總結

楊花:漂泊無定

寫景:離愁別緒

子規:不如歸去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關懷、思念

主題:表達了朋友的關切和同情

探究

1.在詩中找出與懷化有關的內容。

答:龍標、五溪、夜郎。

2.作者爲何要寫楊花與子規?

答:寫“楊花”且“落盡”是先點時令,這樣的“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楊花”漂泊無定,暗寫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傳說它是蜀國國王杜宇魂化而成,叫聲淒涼哀婉。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3.作者爲何“寄愁心與明月”?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答: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4.本詩主題是什麼?

答:借月抒懷,表達驚訝、悲憤、同情、關切、安慰之情。

第二課時

課堂同步練習

篇五: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一、教學目標: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感情。

3、學習詩歌借景抒情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2、3。

三、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回顧有關寫“月”的古詩。

二、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年),生於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爲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三、背景鏈接:王昌齡早年家貧,不惑之年才中進士,開始任祕書省校書郎,後任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後來因事貶至嶺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齡天寶年間被貶到龍標尉,與其交情深厚的李白當時正在揚州,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慰藉遠方的友人。

四、多次朗讀,理解詩歌。

1、初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二讀詩歌,解讀詩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爲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3、三讀詩歌,整體感知。

(1)詩人在第一句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作用?

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楊花”且是“落盡”是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節,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爲“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說詩中開頭一句的寫景,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現。

(2)該詩中哪一句點明瞭主旨?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主旨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抒發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心的思想感情。

(3)這首詩很能打動人心,得益於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選擇一個角度,聯繫詩歌內容略作分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作者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瞭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還不僅表現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富有隻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

4、再讀詩歌,歸納小結。

這首詩中對暮春時節特定景物楊花、子規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五、板書設計

景:楊花落儘子規啼鳴哀切、悽慘

情景交融

情:寄情明月隨風相伴同情、關切

六、拓展延伸:積累李白借月抒懷的詩歌

1、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

2、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採菱女,一道夜歌歸。

《秋浦歌(十三)》

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下獨酌》

4、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關山月》

七、作業佈置:背誦並默寫此詩。

篇六: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知識與能力:

1.學生背誦,感知詩意。(重點)

2.學生品味,感悟詩情。(重、難點)

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賞析,感悟。

3.多媒體輔助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理解朋友之間的真摯情誼。

一、課前推詩,啓迪詩心

(一)學生說詩

(二)教師評詩

平時,我們經常不知道作者的詩說是李白的,何止是張冠李戴啊!網上還傳說李白是預言家呢!(看PPT)其實,要說李白的預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說“隨風直到夜郎西”,10年後,他被貶到比湖南夜郎縣更西的貴州夜郎國。

二、知人論世,走近詩人

(一)詩人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出生西域碎葉城(吉爾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爲“詩仙”,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其詩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清新,音律和諧,意境奇妙。寫月名,捉月死。

學過詩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靜夜思》、《贈汪倫》、《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二)背景解說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爲好友王昌齡(盛唐著名邊塞詩人、“詩家天子”,與李白並稱“七絕聖手”;學過《芙蓉樓送辛漸》、“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出塞》)被貶夜郎而作。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與李白傲岸不羈較爲相似,因“不護細行”而被謗貶龍標尉。李白此時正在揚州,聽此不幸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慰藉。

三、披文入情,感悟詩情

(一)朗讀試背:聽讀、齊讀。(節奏、平仄、押韻)

(二)感知意象:楊花、子規、明月。

(三)品悟感情:憂傷、同情、牽掛、安慰。

四、深入品味,鑑賞詩美

(一)語言美:自然流暢,生動形象。

(二)韻律美:平仄諧調,押韻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託深沉。

(四)情感美:真摯淳樸,深切感人。

五、佈置作業,拓展詩境

1.默寫這首詩。

2.查找“月亮”或“友情”的古詩並標上平仄。

3.探究“龍標”、“五溪”、“夜郎”的變遷。

篇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背誦並默寫全詩。

2、理解詩的內容,學習本詩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3、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學習情景交融、景物人格化的藝術手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迴百轉,千淘萬漉,使一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並讓世界爲之回首的唐宋文學。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我們留連忘返。在這裏,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衆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今天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

遊戲看圖猜詩歌。猜出詩歌並朗讀。

通過這些詩歌,我們瞭解到李白是一個熱情奔放、想象豐富、重情重義的人。今天,我們將走進他的另一首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麼樣的藝術風格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二、預習與交流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稱爲“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

2.背景鏈接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被後人譽爲“七絕聖手”。

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初讀詩題,初曉詩情

1、學生讀詩題,聯繫課下注釋,解釋題目意思,並劃分題目朗讀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2、簡要說說李白寫下這個詩題的時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四、初讀詩歌,尋找詩眼

(一)朗讀詩歌

1、師範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和節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全班齊讀。

(二)初步理解詩歌,讀懂詩眼

1、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理解詩歌大意。

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暮春時節,我聽說您被貶爲龍標尉,一路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2、尋找“詩眼”

從詩歌中選一個詞作此詩的“詩眼”(愁心)

五、再讀詩歌,讀懂詩眼。小組討論

1、詩人藉助哪些景物來表現“愁心”?描寫了“楊花”和“子規”。寫“落盡的楊花”,點明瞭時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詩中是一個花與淚同落的季候,這就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又因爲“楊花”是漂泊無定的,表現了王昌齡被貶荒僻之地給人的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即杜鵑,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它總悲哀悽慘地啼叫着。這表達了李白對朋友被貶謫的悲痛,心裏在滴血一般。

2、詩人因爲什麼事情而“愁”呢?“聞道龍標過五溪”。“聞道”表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着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見。

3、詩人的愁心託付與誰了呢?爲什麼?

明確:“明月”

因爲:(1)明月給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瑩潤澤,象徵着親情、友情的純潔。

(2)明月是圓的,象徵團圓,引人深思。

(3)擬人化的手法寫月,賦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內心悲愁,無可排遣,無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纔是真正的知音。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友人的思念、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名句賞析

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合詩句內容分析其作用。

(1)擬人修辭,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同情與關切。

②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

③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

七、小結

詩人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這種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的特點之一和優點之一。

想像驚人,氣概超逸,筆勢靈動,充分地顯示出李白的藝術個性,這也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之所以有長久的藝術魅力的真正原因。

八、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篇八: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註釋

①、王昌齡:唐代詩人,天寶年間被貶爲龍標縣尉。

②.、左遷:貶謫,降職。古尊右卑左,左遷即貶官。

③、龍標:唐代縣名,在今貴州錦屏縣,現保存有龍標書院,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④、楊花:柳絮。

⑤、子規:即杜鵑鳥,啼聲哀婉悽切。

⑥、五溪:唐人所說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當時屬於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

⑦、夜郎:漢代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曾在今貴州西部、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區建立過政權,稱爲夜郎。唐代在今貴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設過夜郎縣。這裏指貴州的夜郎(在今貴州西部地區)。李白當時在東南,所以說“隨風直到夜郎西”。

⑧、聞:聽說

譯文

樹上楊花落盡,杜鵑在不停地啼叫,

聽說你被貶到龍標去了,一路上要經過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

伴隨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賞析

這首七絕,是李白寫給他的好友王昌齡的,題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新唐書.文藝傳》載王昌齡左遷龍標(今貴州省錦屏縣隆裏鄉)尉(古人尚右,故稱貶官爲左遷),是因爲“不護細行”,也就是說,他的得罪貶官,並不是由於什麼重大問題,而只是由於生活小節不夠檢點。在《芙蓉樓送辛漸》中,王昌齡也對他的好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即沿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的比喻,來表明自己的純潔無辜。

李白在聽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後,寫了這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沉重。

它一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徵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悽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爲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一種風氣。五溪爲湘黔交界處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這一帶還被看作荒僻邊遠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齡要去的貶所。這起首二句看似平淡,實際卻包含着比較豐富的內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寫了時令,也寫了氣氛,既點明題目,又爲下二句抒情張本。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二句緊承上文,集中抒寫了詩人此時此地的情懷。“君”字一作“風”。這裏所謂“夜郎”並不是指漢代的夜郎國,而是指隋代的夜郎縣,其地當在今湖南辰溪一帶(見《輿地紀勝》卷七十一);而龍標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纔有“直到夜郎西”的說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蘊藏着豐富內容的,值得細細玩味。詩人爲什麼滿懷愁思呢?不妨說,這裏既有對老友遭遇的深刻憂慮,也有對當時現實的憤慨不平,有懇切的思念,也有熱誠的關懷。

王昌齡貶官前爲江寧丞,去龍標是由江寧溯江而上的;遠在揚州、行止不定的詩人自然無法與老友當面話別,只好把一片深情託付給千里明月,向老友遙致思念之憂了。

借明月以抒發了思念家鄉懷念朋友的感情,這種聯想和表現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詩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現過。鮑照詩:“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湯惠休《怨詩行》:“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中也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們和李白這兩句詩相比,李詩可以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前代詩人還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後聯想到異地的親友或進而想託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這裏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爲自己的替身,伴隨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

中國古詩的體裁至唐代而大備。作爲一代宗匠的李白,無論對於哪種體裁,用起來無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不過其中尤以歌行和七絕的精湛成就爲後人所津津樂道。在李白集中,題材是懷人贈別而體裁又是七絕的多達數十首,但絕無一首構思或表現方法雷同。“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用“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比”,“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寓情於景,“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哭晁衡卿》)情景交融。不管用哪種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朋友的一片赤誠,使人回味無窮;而本篇則以想象的馳騁和構思的別緻在同類詩篇中獨具一格。詩人匠心獨運和技巧之嫺熟,於此也可窺見一斑。

篇九: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一.目標設計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資料助讀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曾漫遊全國各地,後應詔入京,三年後離開,長期遊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複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後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2.寫作背景: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爲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合作學習:

1.你從哪些詩句可看出龍標這被貶之地極偏遠?

2.詩中哪一個字真實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感情?

3.詩人爲什麼要將愁心寄與明月呢?

4.本詩借月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發言再簡單講解詩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於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楊花落盡”正是春天季節,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爲抒情:抒發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五)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這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簡要賞析。

擬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將“愁心”帶給遠方的朋友,詩句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無奈,以及對友人的同情和關切之情。

(六)作業佈置:

背誦默寫本詩,並蒐集整理與月有關的詩句。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代詩人

我————月————君

(寄)(隨)

愁心相伴

篇十: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爲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背景簡介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爲主的著名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着相似之處。據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遊,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用“/”劃分詩句的節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青年時曾漫遊全國各地,後應詔入京,三年後離開,長期遊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複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後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五)講解詩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於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楊花落盡”正是春天季節,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爲抒情:抒發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六)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層意思:一是自己充滿愁思,而相隔兩地,只有託之於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三是隻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別無他法。後人常用來表達對遠方摯友的慰問。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代詩人

我————月————君

(寄)(隨)

愁心相伴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878.html

  • 標籤: 左遷 教案 有此 王昌齡 龍標遙 精選10篇想象作文6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