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精選12篇)作文

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精選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35W 次

篇一: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精選12篇)

正值學期結束,在學校組織的研讀課標活動中,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通過本次學習,我充分認識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教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我需要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變“備教材”爲“備學生”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最開始備課的時候很容易做成“備教材”,一切從教材出發,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這也是我一開始的問題。在不斷學習和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明白了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

變“走教案”爲“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變“教師說”爲“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

最後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篇二: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數學課程標準(2022)》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一、將生活經驗轉化爲學習經驗。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的實用性,從生活的角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啓發,讓學生能夠將生活經驗轉化爲學習經驗。如在學習“租船問題”時,很多學生很難較好的理解爲什麼車的座位應該比人多,但又不能多太多的問題。若我們從實際生活角度出發,讓學生在生活情景模式中去考慮這個問題,那麼學生將能很好的理解這些問題和條件。如我們可以用班級出遊“租車問題”代替課本中的“租船問題”,那麼學生便會提出車座數量應該大於或等於班級人數這一問題,並能夠在車座空位較多的時候理解不划算、浪費等問題。如此一來我們也能較好的解決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問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強對“租船問題”的理解,促進學生考慮問題能力的更好發展。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受到啓發,在未來的學習發展活動中也會更加的嚴謹,考慮問題時也會更加的注意細節,進而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估算”、“認識鐘錶”,“年月日”的知識,以及各種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數學之前的思維並非一張白紙,他們有很多生活經驗,我們要積極的引導他們將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爲數學學習,從而提升“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的能力。

二、將單獨的知識點轉化爲“知識串”。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點比較多,傳統的數學觀念更注重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總是將各個知識點一個個的加以落實,並輔以強化訓練,這一切都是爲了“考試分數”,所以學生學得很有壓力,更不用說在數學中獲得綜合素養了。學習新課標之後,我們首先需要改變自身的錯誤教育觀念,並能夠結合“核心素養導向”更好的轉化自身的教育理念,如結合科學化的教學觀念實現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綜合發展。

我們部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重視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繫,也不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無法結合學生的學習發展特點、遵循知識的認知規律較好的設計數學教學活動,使得學生的學習理解速度很慢,學習效率差。如教學“分數”部分知識點時,覺得這部分知識不難,因而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講表面現象,而對與分數的本質、分數與整數、小數之間的關係、分數運算法則與整數、小數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都輕描淡寫,學生則可能因自身的理解能力較弱而出現較多的學習問題,慢慢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出現畏難心理,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數學素養也不會得到提升。

三、把“要我學”變爲“我要學”。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所謂主動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時表現的自覺性、積極性、獨立性,是從事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在教學中我們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導、計算、驗證等方法更好的理解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

預習就是一個變“我要學”的好方法:學生通過預習明確學習內容,瞭解重、難點在哪裏,帶着疑問上課。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地做習題,對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識進行探究、思考。學生在預習時沒弄懂的地方,在課上就非常專心地聽別人講解。確實,不依靠老師自己也能獨立思考學會知識,而且自己學會的知識是不容易忘記的。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一些新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因此,學生就願意上課。在課堂上,當老師提問問題,他回答對了,會很有成就感。在預習中嚐到了成功的快樂,會促使他更愉快地學習。

其次,就是要在教學過程進行的“探究”學習也是“我要學”的表現。教育家布魯納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使他們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就應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教師教給學生不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我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篇三: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爲了更好地領會和貫徹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全面瞭解、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實質和主要變化,更新教育觀念,促進教育發展方式轉變。近期,包河區小學數學李曉莉名師工作室的全體老師們多次學習了“史寧中教授數學課程標準修訂與核心素養”的視頻解讀。作爲工作室的成員之一,聽史教授從:課標修訂背景與要點,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課程內容結構與調整三個方面對數學課標的解讀,收穫很多,體會頗多。

一、雙基”變“四基”目標,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

2022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注重過程性目標和結果性目標相結合,具體分爲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4個方面。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樣的變化使我們教師就要在教學活動中更加註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並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對學生的目標要求更加具體且要求也更高了。

二、10個核心概念的梳理,更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構建。

新課程標準把課程內容分爲4個部分: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又提出了與內容有關的10個核心概念: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並且對每一個核心概念都給出了較爲明確的解釋。這樣的核心概念的梳理,更加註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及模型思想的滲透,特別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意識及能力,很多孩子在以前只會就題解題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將知識進行遷移和舉一反三,這樣明確的梳理出具體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就更加清晰該注重學生哪些方面的培養及訓練了。

三、重述基本理念,更加突出“以人爲本,多元發展”。

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例如,原標準: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修訂後的標準: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後者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思想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以生爲本;靈活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通過新課標的解讀,使我感受到教師的教育,應該因材施教、不斷創新。“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育過程中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朵朵稚嫩的花骨朵,需要我們潤物細無聲地去澆灌、呵護,使其茁壯成長。

同時也讓我明白: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爲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纔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而我們也在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過程慢慢成就自己。

篇四: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秋陽驕橫,熱度肆意。在這令人煩躁的天氣中,能與一羣志向相同的老師於寧靜一隅共學《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實難悠閒,爲燥熱的暑假送來冰點暢意。爲進一步瞭解、熟知新課標內容,工作室推出了“跟着專家學習課標”的線上研修活動,共有六場。今天是首場研修,跟着史寧中教授總體上了解課標內容。

隔着屏幕,看見小小窗口史教授的腦門越發鮮亮,瓶底鏡片越發寬大,頓感教授的不容易及被教授對數學教育執著的精神感動。史教授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總體情況介紹”爲題,從三個方面:一課標修訂背景與要點,二核心素養理解與表達,三內容變化與教學建議。涵蓋內容新而精,設計領域廣而豐。注意聆聽,認真筆記,努力思考,體會頗深。

一、明白編制的來龍去脈。

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標的頒佈,不是憑空出世的,而是在之前的課標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而來的,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清晰的知道了幾個重要調整變化的原因,深感新課標的編制更加符合現代教育教學發展,更能促進新時代人的培養。

二、再認核心的融會貫通

史教授說:通過數學教育學生獲得核心素養,我們可以說成數學核心素養,而不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的、與人的行爲(思維、做事)有關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在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人的思維和做事就是經驗的積累、是過程性目標的拓展。數學核心素養是以“三會”統領四基、四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明確教學的風向航標

在以素養導向爲基調的數學課程標準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得以落實呢?史教授不僅談了內容的變化,還給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整體設計、分步實施。教師要知道數學知識體系與相應核心素養的整體性把握,學校教師知道自己教學的位置,知道前後的聯繫,從最初概念提出到最後實際應用都要一致性,並能按照數學知識進階,核心素養進階的階段性實施。

在這之前,斷斷續續地也聽了一些史教授同題的報告,但從未進行這樣的梳理和領悟。組團共研,任務前置,無心學習成爲有意而爲,在老師們互相監督、催促之下,相信這樣的研訓安排,會讓我對新課標的理解有個全新的認識。

篇五: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已經出臺,爲準確把握教學方向,明確教學內容,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個暑假我對新課標進行了認真研讀,只有跟着新課標前行,我們在教學中才不會迷失方向。

通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從中看到新方案、新標準中以核心素養爲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主要凸顯了“4個深化”。

一是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學科育人目標。數學學科的“三會”核心素養,細化到小學階段的11個核心詞、關鍵詞貫穿於課標中的字裏行間,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

二是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結構化教學內容。數學課程的四個領域有了部分內容的調整和整合,教學內容更注重結構化,尤其是在“綜合與實踐”領域,更加關注知識轉化爲素養的教學內容的選擇。

三是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學習方式變革。從課標的教學內容說明這一部分中,除了對於有“內容要求”說明以外,還出現了“學業要求”的說明,這一改編很明確的提出了素養的教學一定是以學爲中心的教學。

四是以核心素養爲導向,深化了學業質量的新要求。此版課標首次將“學業質量”加入其中,明確的指出學科質量的要求就是爲了素養的達成和發展情況,並對每一個學段都有具體的要求。

素養教學的時代已經到來,作爲一線教師,新課標的第一踐行者,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我結合課標學習和各位同仁分享交流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數學課堂應該“看見光”

“看見光”指的是看到希望,看到信心,看到求知慾。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學學習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熟知、親近的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數學,使數學教材變的具體、生動、直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世界的廣泛應用,增強數學學習的價值意識。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客觀世界,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數學課堂應該“追隨光”

“追隨光'指的是課堂以學生爲主體,倡導教學民主,教師當好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討論、交流、合作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爲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3、數學課堂應該“成爲光”

“成爲光”指的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將知識內化並能學以致用。

課堂教學中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老師講例子、講方法,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多動腦多思考。老師講的少(舉一),學生悟的多(反三),啓發引導學生學會運用。遇到類似的題型,可以試着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分析,鼓勵學生學以致用,善於遷移。學生能力的獲得,不在於老師授予,而在於歷練習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4、數學課堂應該是“散發光”

“散發光”指的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最終落腳點。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個性健康發展,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願學、樂學、會學、善學。課堂教學要從“片面教授”提升爲“全面發展”,應以傳播數學知識和數學文化素養爲出發點,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學習新課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活學活用纔是關鍵。心中有課標,教學有航標,學而思、思而行、行則成。我將以課標學習爲契機,乘新標之風,奮小數之楫,積極探索新課標和“雙減”的有效融合,期待覈心素養之花在張小深耕的教育沃土中絢麗綻放,且行且思共芬芳。

篇六: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暑期期間,我再次觀看了專家對小學數學新課標的解讀,讓我受益匪淺,醍醐灌頂,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1、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只會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

2、注重跨學科的實踐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比如語文課本里的曹衝稱象,也能跨進數學課例,孩子通過重現曹衝稱象的故事,能夠自己探索“總量等於分量之和”這樣的數學概念。通過綜合與實踐這個主題是希望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得更緊密,讓孩子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和傳統文化。生活處處皆數學,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學以致用。

3、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華

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俱進,反應現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空讀理論難以理解,當我認真研讀後面附的例子時,才慢慢感悟課程內容選擇的高度引領與概論的深意。例如:歡樂購物節瞭解中國貨幣的歷史知識,瞭解簡單的金融知識;時間在哪裏展示中國古代的計時工具,如漏壺、滴漏,解釋其中的原理,讓學生體會逝水流年的意境,鼓勵學生收集機械鐘錶和電子鐘錶的圖片,感受科學計時的進步;土圭之法的故事感悟時間、曆法和太陽運動週期的聯繫,感悟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農耕文明。對於這樣例子,我們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選用,可以補充,也可以替換,其實在我看來這些例子最大的作用就是拋磚引玉,帶給我們一線教師啓發與思考,善於發現素材隱藏的數學元素,數學關係,挖苦數學研究的價值。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我們作爲一線教師,要快速的轉變觀念,緊跟新課標的步伐,提高自我修養,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切實做到: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篇七: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中指出:設計豐富多樣的習題,滿足鞏固、複習、應用、拓展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完成作業方式的需要,如綜合與實踐的習題可以包括查閱資料、校外調查、自主探索等。

教師的課堂教學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作業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合理的設計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課後作業設計時一定要融入更多的趣味和實踐性內容。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參與度,達到訓練的真正目的。本文根據小學數學的實例來進行作業設計,並通過高質量的作業設計來提升小學數學的綜合教學效果,也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鍛鍊。

下面我就談談對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

一、設計生活調查實踐的作業。

作業設計的方法和思路很多,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特點和認知有針對性的開展作業設計。我們教師應設計多樣化的作業訓練,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並對知識進行吸收和消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可以逐步提高作業難度,先易後難。

如:在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中,我們所學習的“千克和“克”,這些重量的計量單位,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稱物品,廚房的雞蛋、鹽、饅頭等它們的重量,還可以稱一些大件物品的重量。還可以到超市進行調查實踐,自己選種了某種商品,可以先估算他們的重量,在估算時也需要加上重量單位,有的是用千克來表示,有的是用克來表示。最後再讓售貨員稱,根據實際重量來進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運用。一些大件物品、重的一般都用千克表示,一些小的商品、輕的都用克來表示。也可以跟自己的估算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只有經過親自調查實踐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一切標準。

二、設計動手探究的作業。

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動手探究的作用類型,既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還能鍛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了軸對稱圖形時,很多學生在遇到這一類型的題目時,經常會出錯。有時候單純的講解概念很多學生似懂非懂,但是教師要設計一些動手探究的作業,學生就會明白很多。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自己動手剪出一張長方形的紙、一張正方形的紙、畫出一張圓形的圖形,讓學生找出對稱軸並以此爲中心進行對摺,如果上下、左右能夠完全重合就是軸對稱圖形。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這三種圖形都能完全重合。還可以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例如:一條小魚的圖片、一個檯燈的圖片、一個鉛筆的圖片等,讓學生思考一下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經過學生思考和分析得出結論這幾個都不是軸對稱圖形。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學生不僅輕鬆掌握了知識,還推動了教學效果。

三、設計小組合作的作業。

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提升作業的難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鍛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遇到不同的想法時可以互換思維,學生的思維也越來越靈敏,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合作探究的實踐性作業,讓小組合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如:在二年級的數學課本中,他們學習了統計知識,教師可以給他們佈置一些統計的知識。可以根據家庭住址給學生分組,要求他們放學後可以在一起進行合作,每個小組選出組長,組長負責並給組員分配任務。例如:可以讓小組統計一個小時內校門口有多少量小轎車經過、多少量電動車經過、多少量自行車經過、多少量三輪車經過,每個組員統計各自的數據,組長負責製作表格和統計數據,最後由組長彙報和總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統計知識進行了掌握。在學生完成了統計作業以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統計哪種車輛出現的最多?電動車和自行車一共有多少車輛?這兩者比小轎車多多少?等,可以讓學生自問自答。這樣通過統計數據、提出問題、生成報告,這樣的實踐不僅讓學生鞏固了知識,還提高了他們的統計數據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也讓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得以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有效的課後作業設計,不僅可以讓數學教學有效開展,還能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不斷變革和創新作業設計的思路和方法,注重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多安排生活調查作業、實踐探究作業以及小組合作的作業,這樣讓學生在理解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也能從生活中找出數學問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這樣的作業設計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

篇八: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去年寒假期間,初讀《數學課程標準》(徵求意見稿)沒有什麼感覺,只知道多了一個量感的核心素養,之前的小學要培養的能力現在都改成了培養意識。今年春天學校教研組進行講課標活動時,也只是瞭解了每一部分都有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隨着網絡中各種專家的課標深入解讀,再次來讀課標,覺得2022版的《數學課程標準》真得好,細細品味,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感觸最深的有兩處:

一、課程設計思路就是我們設計一節課的思路。

新的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有5條:1。確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2。設計符合課程目標的課程結構;3。選擇實現課程目標的課程內容;4。實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5。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的評價;6。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我們在設計一節課時,首先我們要確定這節課的目標(對應思路1),在這節課中我們要讓學生逐漸形成和發展哪些核心素養,讓學生獲得哪些基礎知識、技能、思想、活動經驗。接着我們就要了解這節課所處的位置,它屬於哪個領域,它是在哪些舊知的基礎上來的,它又爲後面的哪些知識學習做鋪墊,對這節課的知識結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對應思路2),然後,我們就要選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這節課要教什麼內容?怎麼樣來組織?用哪種方式來呈現?(對應思路3)第四要考慮我們如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如何教?是啓發,還是講解?學生怎麼學?是獨立思考,動手操作,還是小組合作?(對應思路4)這也是我們教學一節課的重頭戲。怎麼激發學生學習,如何在教學中進評價(對應思路5)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環節,好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思路6)會讓我們課堂錦上添花。

課程的設計思路也是一節好課的標準。

二、課程內容更具體,更具有可操作性。

之前看2011版的課標感覺比較籠統,現在2022版的課標感覺很具體。每個學段都清楚地標出每個學段都包含哪些學習領域的內容,對每一個領域都有內容要求、學業要求、教學提示,讓老師們明確了教學時要教什麼,怎麼教,學生知道要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讓教學更具有可操作性。

2022版的《數學課程標準》中還增加了學業質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教材的編定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讓我們在教學時能夠抓住重點,不至於走偏。

《課程標準》雖然讀了兩遍,也聽了幾個專家的解讀,對其精神實質領會得還是太少,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常讀常思,儘快領會新課標精神並運用於教學實踐中。

篇九: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要能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由此可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疑就是有問題,而問題和興趣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時緊扣教學重點,提出新穎具有吸引力的問題,創設適合的學習情境,學生定會產生急於求解的心情,從而激發其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那麼,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下面我結合自己對新課標的理解及日常教學實踐談一談有效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策略。

一、創設故事情境,讓問題情境童趣化

愛聽故事是每個小學生的天性,同時對於剛開始接觸,一切都新奇有趣的數學知識,小學生具備有很強的好奇心、探索欲,教師應充分融合這兩個特徵,藉助趣味性強的數學故事情境來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打造互動性強、氛圍良好的課堂教學舞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分數基本性質》時,爲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利用課件創設了“唐僧師徒四人分餅”的故事情境導入新課:“唐僧就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兩塊,取出其中1塊給八戒;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四塊,取其中2塊給沙和尚。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八塊,取其中的4塊給了悟空。可八戒吵着說師傅的分法不公平。”雖然是高年級的孩子,但是學生對於故事還是無法抗拒的,當看到熟悉的動畫形象時學生瞬間興趣高漲,蘊含新知的故事立刻激發了學生的思考,教師適時提問,“你覺得師傅的分法公平嗎”,同學們各抒己見,並藉助圓形紙片折一折、比一比在操作中發現用圓形紙片表示是一樣大的,從而激發對分數基本性質的進一步探究。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有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狀態,增強學習內驅力。

二、立足生活經驗,讓問題情境生活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在每個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提到了,“要聯繫生活,瞭解日常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信息,從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數學的價值。”新課標註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通過主題式生活情境引出學習內容,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精於細緻、深刻、準確地理解和研究教材中觸手可及的生活原型,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進而開展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使之在理解數學的同時,也在思維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例如,在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教學時,教材中就創設了“買風箏”的購物情境,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利用“元、角、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計量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順利溝通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的聯繫,利於學生將新知納入已有的認知系統中。另外,我們還可以針對教學當堂的教學內容,自己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中,我創設了“我是小小售貨員”的生活情境,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角色扮演,一組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組扮演顧客,將練習紙幣分別每個發給學生,讓他們用手中的紙幣去購買售貨員賣的不同的東西,通過在交易的過程中使用不同紙幣,學生們就能夠清晰地分辨不同面額的紙幣有什麼區別和用途,並且能夠牢記於心。又例如在學習“平行與垂直”時,在初步理解平行與垂直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平行或垂直的呢?”一個簡單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大家紛紛尋找身邊的“平行與垂直”,感受了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三、利用遊戲活動,讓問題情境趣味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學習活動中。爲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創設趣味化的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遊戲就是最好的活動方式。例如,我在“2、5的倍數特徵”的教學中,爲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欲,新授前我讓學生出題考老師,“隨便說一個數,老師就能判斷這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考老師可是學生的最愛,大家都爭先恐後要出題,當學生髮現任意一個數老師都能瞬間判斷出它是不是2或5的倍數,孩子們自然就會主動去思考“這其中一定有什麼規律”,帶着這樣的疑問學生很快進入新知的探究學習中去。再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時,上課前我設計了一個“猜水果”的遊戲:課件出示很多圓片,學生任意說第幾個圓片,老師都能很快說出是什麼水果,老師打開圓片,果真是教師猜的水果,孩子們不禁會想“爲什麼會這麼神奇”,順理成章地就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了觀察水果排列順序上了,很快學生就會發現水果是按照“2個蘋果、1個香蕉”的順序有規律排列的,隨後同學們在動手圈一圈的過程中輕鬆理解、歸納出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四、動手實驗操作,讓問題情境活動化

實踐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課堂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去參與觀察、實驗、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情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得到主動地發展。例如,在教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數據收集整理”這部分內容時,我創設學生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新學期開學,我們班上要重新選班長,在同學們的推薦下,需要選3名同學作爲班長候選人,同學們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並收集選票,讓不同小組分別用“★”、“▲”、“●”做統計,並把統計結果的數據填到統計表裏,整個選舉過程都讓學生自己實踐操作,使他們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制定圖表等統計活動的全過程,這樣學生貼近自己生活的問題情境中動手實踐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經驗,同時深刻體會到數據整理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

五、巧設懸念問題,讓問題情境思維化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發生認知衝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小學生年齡小,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強,喜歡追根問底,如果課堂上能充分利用教學內容中的新知識、新方法適時激疑,讓學生因疑生趣,由疑誘思,以疑獲知。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材中展示了兩塊等底等高的長方形花壇和平行四邊形花壇,要求哪塊花壇佔地面積大?問題一提出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大家各抒己見。很快有學生提議“算一算”,可學生並不會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老師找準時機再提問“能不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我們學過的圖形呢?”幫學生瞬間打開思路,開始積極探究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通過“激疑”,一下子把同學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再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麼樣的?”同學回答:“是圓的。”“假如是長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同學笑着連連搖頭。我又問:“假如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同學急着回答:“不行,沒法騎。”我緊接着追問:“爲什麼圓的就行呢?”同學一聽,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議論。這一系列的設疑不僅讓每個學生都處於求知的迫切之中,同時爲隨後的教學提供了初步的感知,這樣找到的結論理解、記憶都會很深刻。

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應加強教學策略優化改進,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提升學生思維,實現素質能力全方面提升,爲今後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篇十: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隨着教學改革的進行,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了更多的滲透。無論是從思想素質,心理素質還是文化與技能素質等多方面都有所凸顯。真正的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整體素質的提升,真正的從文字中走出來,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在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理念、有意識地將素質教育的要求當作指導教學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到的事情。本文將基於小學數學教學的視角,簡要分析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所體現的優越性,並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體間的差異性、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三個方面闡述素質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策略。

數學作爲小學學習的基礎學科和主要學科,其對學生思維發展、能力形成是有着重要影響的,在傳統應試教育中,小學數學教學只發揮出了數學的知識價值,並沒有體現育人價值。而從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數學教學應該在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上予以重點培養,並以此爲中心形成各種數學思維能力。所以將素質教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提升的不僅僅是教師教學效果和數學科目的教育作用,更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協同發展,從而爲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素質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展現的優越性

從多年來在素質教育上進行的實踐嘗試的結果來看,素質教育的課堂是開放的、多元的,學生在素質教育類型的課堂中能夠自由釋放自己天性,並無所顧忌地發散思維,對所接觸的知識點可以從自己的認知水平出發進行分析,這實際上就讓學生在數學一科上始終保持了良好的創造力和思考判斷能力;傳統應試教育的課堂則是定性的、封閉的,課堂的目標是與課程任務與大綱要求掛鉤的,對學生來講每堂課的任務並不是思考了多少,而是聽懂了多少,這實際上就將數學教學變成了理論、公式、概念的背誦課,在學習壓力下學生能夠自由思考的機會少之又少。從數學學科的特性來看,數學是邏輯、抽象、多元的學科,無論是學習方法、解題思路還是應用方式在不同的邏輯下都有可能得到不同的解釋,而多元化的思維邏輯以及化抽象爲具體的能力恰恰是數學學習所需要的。換句話說,數學需要各種各樣的思維,而不是各種各樣的知識點灌輸,在這方面,只有素質教育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孩子從小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好習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具體方法

1、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教育模式事實上就是建立了以教師爲中心的“話語霸權”,因爲傳統課堂中學生始終是輸入的一方,即便偶爾輸入和輸出的角色在互動的情況下有所調換,但也改變不了學生疲於記憶、忽視思考的現狀。很多教師是能夠發現這一點的,所以他們在課程結束時往往會給學生留有一定時間自由提問並對本節課內容作自行回顧和總結。這也是大部分教師在應試教育形式下所做出的努力,然而在授課結束後再行思考雖然能起到對知識的鞏固作用,但面對既得結論,很少有學生能耐住性子進行反思琢磨。因此在課堂教學階段,素質教育就要求將課堂的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去說、去做、去思、去推導,而教師的主要職能是緊跟學生學習進度,做好引導輔助工作,此時教師的作用不是將知識教給學生,而是從無到有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需要認識到,主觀能動性的激發一方面要靠興趣、動力的驅使,另一方面要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去嘗試自主,以此才能讓學生在不斷闡釋中積累經驗,深化知識理解,並且在一次次的成功中積蓄自信,從而形成強大的推動力量,促使其時刻保持數學學習的自主性。

在《四則運算》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既考慮學生興趣的激發,又給予學生以足夠的自主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超市買賣”的遊戲,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收銀員、顧客等角色,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四則運算的練習。再次教師可以設置一些競爭機制,比如購買額位居前列的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獎勵,以此激發學生挑戰自我的衝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在興趣、競爭壓力以及高度的自主權驅使下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並且高效率地完成課業任務的同時鍛鍊了語言表達、推理計算等多項能力。

2、尊重個體間的差異性

同樣的課堂教學,同樣的鞏固練習,在不同學生身上往往會取得不同的效果,這就是因爲個體的差異性所產生,每個人所擅長的方向、熟悉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這就導致應試教育的“標準化教學”難以取得“同一性”效果。爲了讓不同學生能在自己的能力區間內取得最好的發展,實行素質教育理念是必然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深入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並以其優勢能力作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步發展。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就要落實好分層教學計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制定不同的任務目標及發展要求。比如在學困生轉化方面,教師就應該將他們的學習計劃與其他學生的學習計劃分隔開,從基礎階段做好規劃,在課上對他們的要求也應該儘量放低,目標就是理解簡單的概念,能夠做到基礎的應用。另外在作業設置方面也需要做好分層,教師應從簡單題、基礎題、單一題出發,逐步夯實他們的知識基礎,然後慢慢增加綜合題、拔高題的數量,實現練習難度的層次性上升,一點點完成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評價體系中只有“書面考試”才能作爲評價的最終標準,然而這對多數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因爲知識的記憶、理解、內化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忽視學生過程中的表現而單純以結果論成敗不僅是對學生的努力視之不見,同時也是對投機取巧的推波助瀾。因此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瞭解自己一週、一個月、一個學期、一個學年的表現所帶來的評價結果波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認清自己,才能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儘可能地“趨利避害”。另外,單一的評價體系就讓評價成爲了獨屬於“智育”的工具,對學生的德育觀、美元管是有相當大的危害的,因爲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難免會因爲偏頗的評價模式產生片面、狹隘的價值觀念,所以在評價體系的設定上,教師應該從事實出發,從過程出發,從品質、性格、意志等各個方面出發進行綜合考量,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教育評價的公平,進而維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及自信心,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在《圖形的運動》一課中,由於學生想象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學生在本課的學習常常出現較爲明顯的兩極分化情況。對此教師要科學判斷、公平評價,有的學生智力發育較早,可能很容易就能想清楚圖形變換後的樣子,但想象能力發育較慢的學生往往在課下付出更多努力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疏漏。所以教師應該更加註重對學得慢的學生的引導,要肯定其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並幫助其堅定繼續學習的信心;對於學得快的學生也不能一味地表揚誇讚,因爲這很容易讓他們產生驕矜心理,反而不利於保持良好學習態度,應當肯定其成績、分析其過程,讓學生明白其學習上的優勢和劣勢,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

將素質教育理念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認真領會理念含義,準確落實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個體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同時健全評價體系,推動評價標準多元化、公平化,才能徹底解放學生思想,調動其學習熱情,讓學生將學習當成自己的事,喚醒其自主意識。

篇十一: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收穫頗多: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明白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懂得課堂教學中要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課改中踐行理念。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四基→四能→十一大核心素養→三會,而原來的十大核心素養增加了量感,變成了十一大核心素養。量感本質上就是在談如何準確地理解“量”。培養量感,就是幫助孩子們形成對量的準確理解。這句話倒過來說,只有對量達成準確理解,而且這種理解成爲自覺的狀態,量感也就存在了。而量感的存在,支撐了孩子們的思考水平。量感是在長時間使用量的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精確的關於量的把握能力,如同一個相馬者,看見一匹馬時能估計到這匹馬的奔跑速度。因此,量感是孩子們在數學思考中從無到有到熟的成長成果。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爲學生提供有味的、豐富的問題情境,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緊密相關的又使學生感愛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周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明白得數學,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數學的價值。”在講《平均數》一課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上課先進行口算,再收集數據,利用各組的口算的數據爲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學生都關心自己組的口算成績,從而學生主動的參與學習中,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再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篇十二: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學習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學習模式的多元化。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三、增強學生自信、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參與能力。教師的教學任務要靠教學過程來完成,實現短時、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學效果,關鍵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要在教學過程中達到優化的教學效果。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實現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教導學、以教促學的新局面。

1、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需要教師們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還給學生主人地位,充分發揚教學民主,處理師生之間主導與主體的關係,多給學生創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像有些教學內容只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抓住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啓發、引導,讓學生交流發現問題,自己探求規律歸納方法就能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們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關係,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2、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規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探求——概括——應用去發現、掌握規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展能力的過程。

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首先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讓學生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後啓發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長方形的特徵入手找尋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許多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抓住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目的。

總之,要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發揚民主、強化訓練意識,多一些引導、點拔,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規律。

四、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觀察的真仔細!你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你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

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爲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臺,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63916.html

  • 標籤: 課程標準 精選 數學 小學 解讀 新視野第三版讀寫2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精選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精選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