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選9篇)作文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54W 次

篇一: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要求]

一、深入體會詩的主旨和內涵。

二、鑑賞本詩的構思和意境。

[文本解讀]

李白早年就有濟蒼生,安社稷的抱負。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吳筠推薦了李白,玄宗於是召他到長安,李白進京本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爲,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並不重用他,又受到權貴的排擠,天寶三年(744)李被賜金放還,第二年,他南下吳越故地,與友人作別,作詩《夢遊天姥吟留別》以表心情。

[課件內容及功用說明]

圖片:1.月夜2.山形3.仙境4.醉醒5.送別

文字內容:全文的分段節選,講解的重要詞句

功用說明:藉助音樂、畫面、引發學生的聯想

[教學過程設想]

一、導入:由月、詩導入

二、解題:

由題目所包含的信息入手

三、配樂朗讀:

1.示範朗讀

2.學生齊讀全文

四、全文思路:

五、品讀全文:

1.入夢緣由

2.入山情景

3.登山情景

4.夢中仙境

5.夢醒時分

6.醒夢留別

六、遐思萬千:

讓學生在遐思中結束全文的教學,留下餘味。

篇二: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②熟背全詩

2.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中寄託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夢境對於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

1.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5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五歲育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有遠大的抱負,“願爲輔弼”、“安社稷”、“濟蒼生”。20歲後,蜀中漫遊,二十五歲起“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天寶元年42歲應召赴長安,賀知章一見,稱爲謫仙人,薦於唐玄宗,唐玄宗“降輦步迎”,待詔翰林。被排擠出京後,漫遊江湖間,761年,請纓殺敵,因病折回。次年,病死當徒,初葬採石磯。

其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峯。

2.背景簡介: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李白因遭排擠,離職去京。第二年,由東魯(山東)南遊吳越,行前寫了這首詩與朋友作別,因而此詩又名《與東魯諸公》。

二.朗讀詩文:

名家朗讀、教師朗讀、學生單讀、師生齊讀。

列(裂)、怳(恍)姥、剡、淥、屐、澹、扉、訇信難求、向天橫、勢拔五嶽、淥水盪漾、殷巖泉、列缺霹靂、鸞回車、怳驚起、維覺時、摧眉折腰、開心顏

三.結合註釋、作者簡介和背景材料,默讀全詩,總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詩主要寫的是什麼?從詩題看如何理解“夢遊”“留別”的關係?揭示全詩中心的句子在哪裏?

2.全詩可分爲幾個部分,各寫了什麼?各部分都有了過渡性的提示語,有哪些句子?第二部分請細分層次?各層大意是什麼?

四.再次聽名家朗誦,學生跟讀,進一步熟悉課文,併力求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夢遊:說明內容的虛實。

天姥:所夢內容。

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要表現在詩句節奏的多變。也由詩人情緒決定。

留別:說明本詩寫作目的。

二.賞析詩文

夢前天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思考:

1.爲何從“瀛洲”談起?

把神山和天姥山並提,起陪襯作用,表現天姥山的神奇色彩,是詩“神”的特色凸顯而出。

2.天姥山的特點是什麼?

高大、巍峨

3.怎麼體現?使用什麼寫作和修辭手法?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聞名的五嶽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正面與側面相結合。寫作手法:比較、襯托、誇張。極力表現高聳、時隱時現的天姥山,爲幻想做好準備。

夢到剡溪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1.“飛”表現了什麼追求?

自由自在

2.“照”和“送”寫出什麼?

明月與人如影隨形,人與自然和諧一體,體現對自然的熱愛和眷戀。

3.爲何提到“謝公”?

學生結合詩文分析有理即可。

登山途中所見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1.時間——早晨。

山頂所見(洞外)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1.時間——日暝。

2.寫出怎樣的一種景象?

昏暗恍惚恐怖。

山頂所見(洞內)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1.四短句的形式與內容有何聯繫?與前文有何聯繫?

節奏鮮明,鏗鏘有力,充分表現了打開天門的雄偉氣勢。

從昏暗恍惚到驚天動地,前者烘托後者,形成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爲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天門打開後的景象如何?

光輝燦爛,壯麗非凡。

3.如果夢境是一個故事的話,這裏到了哪個階段?

仙人出現帶來了夢境的最高潮。

4.這些描寫在“意”上有何作用?

詩人的幻想如神仙遨遊,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任意奔馳。

夢醒情景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1.寫了什麼事?有何作用?

心驚夢醒,好夢不常。在夢境最高點懸崖勒馬,急轉直下。

由幻想轉到現實。作者與讀者的情緒隨之沉靜,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瀾。

抒情言志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如此”何解?

像一場夢

2.理解並評價詩人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自由發言,重點是辨證分析。由寫夢轉入寫實,揭示全詩的中心意思。這是由夢醒後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當中有對人生的傷感,逃避現實、消極處世的一面,也有鄙棄權臣貴戚的傲骨。後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三.總結:

1.全詩脈絡:

入夢緣由→夢遊歷程→仙境出現→夢醒→留別

2.介紹其他觀點:

陳沆引用李白另一首詩《樑甫吟》來作旁證,確實也看得出這兩首詩的描寫方法及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李白有許多留別詩,屢次流露出他被放逐的憤慨。把這些詩聯繫起來看,更可以肯定遊天姥山是遊皇宮的比喻。有一首《留別曹南羣官之江南》的五言古詩,就緊接編在《夢遊天姥山》之後。曹與魯是鄰境,前詩留別東魯諸公,後詩留別曹南羣官,可知是作於同一時期。這首詩開頭說自己早年修道求仙,後來碰上運氣,供奉內廷。有過一些建議,很少被採用,只得辭官回家。下文說:“仙宮兩無從,人間久摧藏。”這是明白地說學道做官都失敗了,只落得在民間沒落和流浪。《夢遊天姥山》開頭二句是說求仙“無從”,其次二句是說進宮或有希望。此下描寫天姥山景色一大段,實質是描寫宮廷。結論是宮廷裏也“無從”存身。“仙宮兩無從”這一句可以說就是《夢遊天姥山》的主題。

篇三: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學目的

1、深入體會詩的主旨和內涵,體會作者蔑視權貴,反抗現實,嚮往仙境,追求個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2、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1、理解夢境與詩歌主旨的內在聯繫。

2、在理解詩歌的抒情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仿寫,邊說邊讀。

教學過程

一.走進作者

1.導入:背誦有關記夢的詩句,體會、談論感情。(選背)

A.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

B.曉夢隨疏鍾,飄然躡雲霞。(李清照.《曉夢》)

C.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蘇軾.《江城子》)

D.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

E.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李煜.《子夜歌》)

F.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李煜.《望江南》)

G.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H.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學生簡述情感,老師小結過渡。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這首記夢詩,看不到淚眼,感受不到纏綿。它滿溢豪情浪漫,它飄揚粗獷雄壯。它就是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2、李白給我們的印象是豪放,是浪漫。難怪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懷李白》中這樣寫到“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盛唐,一個偉大的時代,李白,一個偉大的詩人,他們應該相得益彰,交相輝映,和諧統一,但事實卻如何呢?或許,我們讀了這首詩,會有所發現。

3、創作背景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經友人吳筠的推薦,被玄宗徵召入京,李白以爲實現自己"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的時機來到了,於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興高采烈地到了長安,但僅被任命爲供奉翰林,這只是一個御用閒職,根本無法施展自己的才幹,卻有幸目睹了最高封建統治集團的昏庸腐敗,他那種蔑視權貴、不趨炎附勢的處世態度,和桀驁不馴的頑強性格,招致了權貴們對他的讒毀。不到三年,便以"賜金還山"爲名,被玄宗趕出了長安。冷酷的社會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是在極度悲憤惆悵的心情下離開長安的。之後,他又繼續他的漫遊生活。天寶四年秋,當他離開山東魯南遊吳越時,寫下了這首詩,留贈給他的朋友。整個題目的意思是:把夢遊天姥山的情景寫成詩,留給朋友作別。

二.美讀全詩,初步感知。

(一)齊讀,讀準字音

(二)一生讀,讀準句讀

(三)讀出感情

1.結合題目,理清思路,把握感情

思路:①夢之由②夢之旅③夢之感

感情:嚮往--------陶醉--------驚異--------失落-------豁達

2.掌握技巧,讀出韻律。

A.劃分多變音節,讀出節奏

B.標出韻腳,讀得響亮和諧

C.標出重音語調語氣等

3.試讀一遍

4.聽音樂範讀,仿讀。

5.誦讀大比拼。

三.賞析全詩

(一)分析①段------夢之由

1.齊讀①段

2.詩人先談了哪個地方?標出其特徵的詞語。

明確:“煙濤微茫”------信難求

3.接着寫到什麼地方?其特徵是。

明確:“雲霞明滅”-----或可睹

“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

4.除了這裏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還提到了五嶽、赤城和天台,從而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遊天姥山緣由)

小結:瀛洲-----“煙濤微茫”,天姥-----“雲霞明滅”。同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形成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二)分析②段-------夢之景

1.齊讀第二節

2.標出承上啓下的過渡句.

3.標出夢醒時的語句。

4..中間部分爲夢境,或以時間爲序,或以地點爲序,共描繪了幾幅圖景,並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

月夜——剡溪(清幽)

白晝——山中(壯美)

傍晚——洞外(恐怖)

仙境——洞中(仙樂,仙人富麗堂皇,光明一片,濟濟一堂,相敬相愛,雍雍穆穆)

5.這幾幅畫面,哪是作者所追求?

明確:仙境

A.請男生齊讀“洞中仙樂”部分

B.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繪

參考:電閃雷鳴,山峯崩塌。仙洞的石門,訇地一聲從中間打開了。仙府的天空浩瀚無邊,看不到盡頭,日月的光輝照耀着金銀砌成的宮闕,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輕風爲駿馬,雲裏的神仙啊接二連三地下來。老虎彈着琴瑟啊鸞鳥駕着車,仙人多得像麻一樣數也數不清,多麼其樂融融的場面啊。

6.齊讀夢境部分

7.請標出你認爲用得好的重點字詞,寫一段賞析文字。

參考:飛、送、殷、慄、驚等。

明確:A.“飛”“送”兩字先後運用了誇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詩人夢遊路上那種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

“B.殷”“慄”“驚”分別活用爲動詞、使動、使動。

8.自由熟讀“夢遊天姥”部分,力求背誦。

小結:正當夢入高潮時,作者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夢境突然地消失了-------夢醒,面對現實,作者禁不住長嗟短嘆,作者感嘆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發表不同看法。

(三)分析③段-------夢之感

1.請一位同學誦讀③段

2.哪一詞語照應題目

明確:“別君”。

3.反映了李白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A.不滿現實,不趨炎附勢,蔑視權貴,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B.同時也流露出人生如夢的虛無感傷的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消極避世的思想。

4.作者爲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筆墨來描寫夢境呢?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A.夢中仙境象徵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B.寫仙境的美妙是爲了反襯現實的醜惡。

寫自己對神仙世界的嚮往正是爲了表明對黑暗現實的厭惡。也就是說,詩歌的前後是一致的,都是在寫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只是詩歌的前半部分用夢的形式曲折地表達出來,而後半部分詩人則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5.邊說邊讀。仿照下面方法,運用第二人稱,發揮想象,在本節詩中,與李白對話。

A.示例:原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與詩人的對話:

生1:啊,詩人,你是否聽說了王昌齡左遷龍標的消息?他是你的朋友,你是否爲他感到特別傷心?

生2:詩人啊,楊花落盡,杜鵑啼鳴,在這樣一個暮春時節,你的朋友遠離了你,從此相見無期,你將怎樣表達你對他的心意?

生3:詩人啊,王昌齡是一個多好的人啊。他曾經寫了一首詩,表達他的內心,“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樣一個冰清玉潔的人,竟然受到權貴的詆譭,真叫人不平!

生4:詩人啊,你爲什麼要託付明月,是因爲“明月千里寄相思”嗎?

生5:啊,詩人,從此以後有明月相照,你和朋友都不再孤單了。這真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啊!詩人啊,祝你們的友誼天長地久。

生6:詩人啊,你也要放開朗些,有朝一日,你和朋友一定能夠相聚一堂。

B.學生寫作,整理,交流。(略)

四、遷移,讀李白幾首詩歌,感知詩人寫作風格

1.齊讀

《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北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交流小結:

主要藝術特色是: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象。

3.返回課文

劃出“大膽的誇張”和“奇特的想象”詩句。

A.以第一節爲例明確,學生讀出。

B.類比創作,選一個自己心目中的景點,仿照本節詩句,寫一首短詩。

(仿作略)

五.試着齊聲背誦全詩。下課。

篇四: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何茜

內容分析: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粵教版選修教材第一單元的基本閱讀內容,也是高考必背詩歌名

篇之一。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對李白詩歌風格的認知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動鑑賞、探究方面還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的熱情,層層設問,由淺入深,逐步推進探究文章的內涵。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的表現手法及其浪漫主義特徵。

2.結合詩歌的背景進行反覆誦讀,揣摩重點語句,理解詩人的情感和詩歌的內涵。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課前預讀,瞭解詩人和作品背景,讀準字音,疏通全詩,提出疑難。

2.吟詠美讀,初步感知詩歌,品味詩歌蘊含的情感。

3.文本研讀,引導學生鑑賞詩中意境和品悟詩歌內涵。

4.深化品讀,把握詩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深化情感。

5.拓展比讀,歸納詩人作品的浪漫主義風格特徵,評析學習。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以歷史的眼光正確評價詩人,學習詩人不事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體會與學習想象、比喻、對比、誇張等表現手法,體味李白詩歌的積極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難點:

把握詩歌第三段關於夢境的描述,引導學生理解“夢遊天姥”與詩歌主旨之間的聯繫。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媒體:PPT、誦讀音頻、圖片資料

教學方法:誦讀法、問題推進法、討論交流法教學過程:

一、預讀(導入新課)

高二時我們就曾學過李白的一首《蜀道難》,詩人開篇就是一句感情強烈的詠歎“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豪邁氣勢。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在《懷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

吐,就是半個盛唐。”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他的另一篇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體會李白詩歌風格的鮮明特徵。

上課前佈置了預習任務給同學們,分成了三大組,分別收集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和詩歌體裁,現在有請各組派代表給大家介紹收集的相關知識。(學生講,老師作補充提點)

(詩人簡介:詩人李白早年就有大濟蒼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寶元年,朋友道士吳筠推薦李白,

玄宗於是把他召到長安。李白本想借此機會有所作爲,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詞臣,並不重用。又受權貴排擠,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

創作背景:留別:留戀作別。此篇爲臨別贈友之作,故又名《別東魯諸公》。政治上的失敗使李白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認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描繪夢遊天姥山的詩與朋友作別。

詩歌體裁:本詩是一首七言古詩。“七言”分兩種,一種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齊;另一種是

以七字句爲基礎,雜用四、五、六、九言而構成了形式自由的長短句,這樣長短交錯,換韻自由,富於變化,也稱爲“歌行體”。今天所學的“吟”屬於歌行體的一種,內容多悲愁感嘆之意,形式靈活,節奏多變,不拘一格。)

課前預讀時讓大家自己對照課文註釋解決字、詞、句障礙,現在檢查字詞預習情況。二、美讀(誦讀,初步感知)

1.請學生分段朗讀,教師作朗誦技巧點撥,校正字音,並板書應重點掌握的字詞。

2.聽配樂朗讀,要求學生注重字音、語調、節奏,感受詩中蘊含的情感。三、研讀(文本研讀)

引入:1、教師解題:“夢遊天姥”是詩歌主要內容,“留別”是寫詩的動機。

2、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細讀全詩找出答案。(整體把握全詩大意)

①題目是“夢遊天姥”,那詩中“夢遊”是從哪裏開始的,又是到哪裏結束的呢?找出相關的語句。(明確:由“我欲因之夢吳越”這句,我們可知“夢遊”開始;由“忽魂悸以魄動,失向來之煙霞”,可知“夢遊”結束。)

②據此,我們可以把全詩分爲幾個部分?(明確:三個。第一部分:由“我欲因之夢吳越”,可知前面部分是“夢遊”的原因,可概括爲:如夢緣由。第二部分是詩歌的主體部分:夢遊天姥。第三部分即詩歌的結尾部分:夢中醒來。)

(一)女生齊讀第一段“如夢緣由”,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PPT展示,提問學生):

①既然題爲“夢遊天姥”,爲何開篇要“談瀛洲”?

(明確:“煙濤微茫”的瀛洲與“雲霞明滅”的天姥同樣神祕而又美妙。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襯托天姥,以虛襯實,

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②除了瀛洲外,此段中還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確:五嶽、赤城和天台山,從側面襯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引發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二)男生齊讀第二段“夢遊歷程”。

1.小組討論交流:①找出能體現詩人心情的字眼,分析其用法。(品味重點字詞:飛、送、殷、慄、驚等。明確:“飛”“送”兩字先後運用了誇張和擬人的手法,生動地表現了詩

人奔往夢遊之路時急切、興奮、輕快、神往的心情。“殷”“慄”“驚”分別活用爲動詞、使動、使動。)②以時間爲序或以地點爲序,指出本段共描繪了幾幅圖景,並用l-2個詞歸納每一幅圖景的特色。(明確:月夜→寂靜清幽白晝→壯美奇絕傍晚→離奇險怪夜晚

→壯麗輝煌)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夢境?詩人對這個“夢中仙境”充滿着一種什麼情感?(明確:青冥浩蕩、日月照耀,羣仙齊聚,寫仙境的光明燦爛,這是一個瑰麗多姿、險怪神奇而又變

幻莫測的夢境,這是一個燦爛輝煌、自由極樂的神仙世界。詩人對此心馳神往,雖身不能至,則心嚮往之,猶如理想的追求。)

(三)齊讀最後一部分,感受詩人在夢醒後發出的感慨。

1.夢中醒來,詩人的心境如何?夢境與現實有什麼聯繫呢?(抓關鍵字詞)

(明確:①“長嗟”“惟”“失”,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將夢境和現實聯繫了起來,夢中的經歷可以說是李白人生經歷的折射,詩人從聽聞天姥,到尋訪、登

臨、遇仙、夢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生理想的嚮往、追尋、艱難、圓夢、夢碎的過程。世間一切都如南柯一夢,醒來無蹤。“東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萬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詩歌抒發內心的鬱悶。)

2.有如此的人生經歷,李白髮出的感慨“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思想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作者什麼精神?

(明確:李白在現實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訪道,從此與官場決裂,就像謝靈運一樣,遠離黑暗,腳著謝公木屐,徜徉山水。這種舉動貌似消極,但李白並沒有真正的沉淪,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們看到李白的傲氣和傲骨,表現了蔑視權貴,

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追求個性自由的性格特徵。)

四、品讀(深化情感)

1.從這首詩中的哪些詩句,讀出了李白詩歌的豪放飄逸?分析其表現手法和藝術特色。

(提點:構思上最突出的特點是想象奇特,爲了借別離之情來表現自己不事權貴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寫現實生活中景物,而是以豐富的想象藉助夢遊的形式來展示一個個奇景,塑造出一個個夢幻中的生動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大量的運用了襯托

(如用瀛洲、天台來襯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雲梯”)、誇張(如“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比(如將仙境與人事比、理想與現實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靈活現,也更好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在感情。)

2.全班有感情誦讀全詩,指導學生朗讀時注意抑揚頓挫,舒緩徐疾,讀出感情,讀出詩味。

3.自由誦讀,力求背誦。

五、比讀(文本延伸)

師: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同學們亦接觸過不少李白的詩歌,請你任選一首,談一談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然後按自己的理解誦讀該詩,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評價打分。(PPT上摘選的四首可供借鑑,亦可另行選擇。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先討論,然後選派代表發言。)

《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將進酒》(節選)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幕成雪。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誦讀賞析,我們可以總結出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特色是:大膽的誇張,奇特的想象,修辭手法的靈活運用,樂觀曠達的主調,極具浪漫主義瑰麗色彩。下面

請同學們飽含感情地自讀課文,要求通過你的朗誦和演繹來體現李白詩歌的特色,嘗試背誦下來。

六、板書設計:

篇五: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誦讀的技巧。

2、掌握“吟”這種歌行體的特點。

3、瞭解夢遊天姥山的生動畫面。

4、把握李白極力描寫夢境美好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1、如何把握好詩歌節奏的把握。

2、理解李白內心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詩歌重在品讀,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領會其中真味)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由杜甫和余光中對李白的評價引入到李白詩歌,從而走近李白。

2、解題:瞭解詩題透露給我們的信息。(學生自主回答)

3、學生齊讀全詩,初步感知。

①夢之由(板書):介紹瀛洲、五嶽和天台山的目的,是爲下文天姥山的出現做好鋪墊。主要運用了對比和誇張的修辭。(並讓學生注意關鍵字的把握和朗讀,如“信”“或”的副詞的把握,“四萬八千丈”的重讀)

②夢之旅(板書):這一情節是全詩的重點。我主要讓學生結合註釋自我閱讀,自主體味。學生自己發現疑惑之處後,讓其他同學予以解決,老師給予指點。學生主要由浪漫主義手法中的“大膽想象”的運用來賞析,在領會畫面的同時,還要注意詩中字數的變化影響着節奏的變化,這就讓學生注意“吟”這種文體的特點。如“兮”字的朗讀注意語氣的舒緩,“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要讀出高亢的語氣。

③夢之感(板書):學生能體會到李白爲什麼將夢境描述地這麼美好,進而把握全詩的詩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樣再講述詩歌的背景。

4、學生再次朗讀全詩,充分感受詩歌的精妙。

篇六: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1、知識目標

認識李白,瞭解李白詩歌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2、技能目標

在朗誦中體會詩歌豐富的想象和天馬行空的行文氣勢。

3、情感目標

熟悉詩人當進的寫作心境,體悟詩歌所表現出的複雜的思想情緒

重點難點

1、鑑賞雄奇瑰麗、變幻莫測的夢境以及深層含義。

2、感悟李白蔑視權貴、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學習他獨立傲岸的人格。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副對聯: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氣,青蓮居士謫仙人。

請問:這幅這聯寫的是誰?(李白)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專題》。李白是我們陌生的老朋友。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人稱“詩仙”,與人稱“詩聖”的杜甫是唐代詩壇的雙子星座。

二、作者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是我國古代繼屈原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爲“詩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動,大體上是在唐玄宗開元、天寶這四十多年中。歷史上稱這個時期爲“開元盛世”,是唐代社會最繁榮的時期。他懷着“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爲。天寶二年,因朋友吳筠推薦,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這時他已四十二歲了。李白奉召進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爲,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給了他一個侍御閒職,並不重用他。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了權貴,連玄宗也對他不滿。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從此完全破滅。

政治上的失敗使他心情非常苦悶,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統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擠出長安的第二年,即天寶四年(745)年,李白準備由東魯(今山東)南遊吳越(今江蘇南部,行前寫了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詩。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帶。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大軍出鎮臨淮,討伐安史叛軍,還北上準備從軍殺敵,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從叔當塗(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直是以詩仙的形象活在人們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來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龍巾拭吐,御史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他五嶽尋仙,浪跡山水,就連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傳說他的母親“夢長庚星而誕”,又說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們心裏李白並沒有死去,只是去追趕他所喜歡的月亮了。李白詩自然雋永,雄奇飄逸,充滿着超塵脫俗的浪漫主義情調。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三、解題

“吟”本指吟詠,即作詩。以後作爲一種詩體的名稱,成爲樂府歌行體的一種。“留別”,是臨行前留下這首詩向朋友話別的意思。所以整個題目的意思就是用夢遊天姥的詩向朋友話別。夢遊是借“別”表明自己的態度與意向是真。另名《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舊詩分“古體”和“近體”,始於唐朝。唐人把當時新出現的格律詩稱爲近體詩,把產生於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稱爲古體詩。後來人們襲用唐人的說法。《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古體詩。

四、字,詞,音

天姥、瀛洲、剡溪、淥水、澹澹、霹靂、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覺時、天台、語天姥、謝公屐、殷巖泉、慄深林、鸞回車

五、賞析第一節

1、齊讀並思考:

①前四句詩寫了什麼?既然題爲“夢遊天姥”,爲什麼要從瀛洲寫起?

明確:寫天姥山的神祕飄渺、迷離恍惚。

以瀛洲來陪襯天姥(側面描寫)。天姥山像傳說中的瀛洲一樣,神祕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難求”讓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則成了一種強烈的誘惑。如此以瀛洲陪襯天姥,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念頭。

②後四句詩寫了什麼?用的是什麼方法?

明確: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

對比、襯托。用五嶽、天台來襯托天姥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的強烈願望。

用“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兩句說明其高大無比。再以天台作陪襯,說天台之高“一萬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卻顯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腳下。這樣高大雄偉的天姥山,這樣美麗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詩人夢遊之念呢?

2、小結:

概括大意

本節總寫天姥山的高峻、雄偉、神奇,這是入夢之由。

六、賞析第二節(結合多媒體)

第二小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可劃分爲夢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間景象、神仙洞府、夢境消失五個層次,請概括景物的特點以及李白心情的變化。

(1)夢到剡溪:清幽寂靜

我想依據越人的介紹,夢遊吳越,一夜之間就飛過灑滿月光的鏡湖。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麗的剡溪。謝靈運住過的地方現今還在,清清的溪水盪漾,猿猴的啼聲悽清。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直掛雲帆濟滄海——飄然快意春風得意的李白躊躇滿志興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壯美奇絕

我腳上穿着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身子登上直入雲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到從海上升起的太陽,還聽到空中天雞的鳴啼。山岩重疊,不知道拐了多少彎,我迷戀着花,依倚着石,不覺天色已經晚了。

陶醉的樂而忘返的李白

(3)夜間景象:離奇險怪

熊在怒吼,龍在長吟,像雷鳴般的聲音,震響在岩石和泉水中間。使深林戰慄,使層巔震驚。黑雲沉沉啊將要下雨,水波搖動啊升起煙霧。

迷惘震驚苦悶抑鬱的李白

(4)神仙洞府:壯麗輝煌美妙無比

電閃雷鳴,山巒崩塌。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青色的天空廣大無邊望不見底,日月照耀着金銀築成的宮闕。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雲中的神仙啊紛紛降下。老虎彈奏瑟啊鸞鳥駕着車,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樣難以數清。

飄飄欲仙的李白

(5)夢境消失(過渡句,寫面對現實的無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驚動,恍然站起身來,又長嘆不已。醒來時身邊只有睡過的枕蓆,剛纔(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悵鬱悶的李白

總說:這裏的象徵意味是多重的。

夢遊天姥的歷程與作者尋夢長安的經歷何其相似。

這不也是人生歷程的寫照嗎?滿懷理想,苦苦追尋,始達目的,但曲終人散,終歸沉寂。

但這裏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發作者深沉的思考:什麼纔是人生的至境?什麼纔是真正的追求?

一個夢境即如是美好,那麼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賞析第三節

1、“世間行樂亦如此”中的“此”指什麼?

明確:指上節所寫的夢境如煙,瞬息即散。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和傷感情緒。“世間”兩句,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矛盾裏無可奈何的自我解脫。

2、“古來萬事東流水”一句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流露出詩人對人生的幾多失意與深沉感慨,這同時也表明,浪跡山水,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尋仙問道,正是爲了心靈的撫慰。

3、“且放”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一方面,放鹿青崖、騎訪名山反映了詩人與現實的對立,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詩人放達的情懷和逃避現實的態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性格?在全詩起什麼作用?

明確:①傲岸性格,表現了詩人追求個性自由和蔑視權貴的精神。②是“詩眼”,起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八、鑑賞要點

從表面看,這是一首遊仙詩,它的主體部分(“雲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關於神仙世界的描寫;但詩人的遊仙之念決不同於那種完全置身於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嚮往這個世界,是因爲他厭惡眼前的黑暗的現實世界。這一點,詩人在詩尾有明確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纔是全詩的主旨。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追求個性解放和蔑視權貴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義創作方法在這首詩裏也表現得很明顯。一是豐富的想象。詩人的想象有來源於民間傳說,例如關於仙境的種種細節描寫;也有出於詩人的人性愛好的,例如明月“送我於剡溪”,這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一樣,是詩人把月看成最親密的朋友。二是大膽的誇張。這種誇張不是簡單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詩人美好的感情,如詩的開頭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蘊含着詩人對天姥山的景仰和嚮往之情。杜甫說李白“飄然思不羣”,於此可見一斑。

概括主題:通過描寫夢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寫出了詩人憎恨現實,追求自由

延伸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作爲內容,以“尊嚴”爲話題,談談人生。

佈置作業

把仙境改寫成一個想象成一個場面

篇七: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詩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義特徵。

2、緣景明情,結合詩歌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詩歌的內涵。

3、通過誦讀,置身詩境,瞭解詩人的情感。

4、感悟作者在詩歌中抒發的情懷,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挫折。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灣詩人余光中先生在《懷李白》中寫道:“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今天,讓我們再來欣賞他的另一篇詩作——《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解題

夢遊:說明內容的虛實。天姥山:所夢內容。

吟:古詩體式,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活潑,不拘一格,主要表現在詩句節奏的多變。留別:明本詩寫作目的。

三、朗讀感知四、賞析全詩

(一)入夢緣由

1、詩人因何入夢?找出詩句。

海客談瀛洲,對此欲倒東南傾。

2、爲何從瀛洲談起?表現天姥山何特點?又爲何談到五嶽、赤城和天台?襯托神祕美妙、高大巍峨

瀛洲是傳說中的三座仙山之一,虛無縹緲。這是以瀛洲陪襯天姥山,以虛襯實,不僅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美妙的面紗,而且勾起了作者神遊天姥山的念頭。

談到五嶽、赤城和天台,是以這些山來襯托天姥山的雄峻巍峨,進一步地勾起了詩人神

遊天姥山的強烈願望。

在這裏,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天姥山怎樣高,卻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彷彿那高聳挺拔、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我們不由得跟着詩人的足跡,一步步向那夢境飛去。

(二)夢遊之旅

1、如此神祕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讓作者魂牽夢繞呢,於是便有了“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奇妙夢境。以時間、地點爲序探究夢遊之旅,並分析所見之景的特點。

魂飛剡溪——悽清幽靜着屐登山——高峻雄奇黃昏山景——幽深恐怖

洞天仙境——金碧輝煌、熱鬧非凡魂歸枕蓆

(1)詩人是怎樣到達天姥山的呢?——“一夜飛度鏡湖月”

詩人是“飛”到剡溪的,一個“飛”字,誇張地表現出了詩人遊天姥山的急切心情。

那麼,詩人來到天姥山後先後看到了什麼樣的景呢?請以時間、地點爲序探究一下詩人的夢遊之旅,並分析所見之景的特點。

(2)魂飛剡溪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之間飛過鏡湖,又飛到剡溪。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淥水盪漾,猿聲清遠,景色十分幽雅。“明月”“清猿啼”描繪出了一幅悽清幽靜的剡溪美景圖。

(3)着屐登山

“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登上天姥山上直上雲霄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到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涌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表現出了天姥山高峻、壯觀、雄奇的特點。

(4)黃昏山景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則是展現了天姥山黃昏之時幽深恐怖的一面。

(5)洞天仙境

突然間,景象又起了變化。“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此時,在我們面前,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的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大門開了。從之前的昏暗恍惚到驚天動地,前者烘托後者,形成了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

接着,神仙出場。“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神仙紛紛出場了,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長風如騎着駿馬,老虎在奏樂,鸞鳳來拉車。詩人的想象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任意奔馳,展現了一派金碧輝煌、熱鬧非凡的神仙世界。此時,夢境已經達到了最高點。

(6)魂歸枕蓆

可惜,好景不再,好夢不長啊!“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心驚夢醒,一聲長嘆,枕蓆依舊,剛纔燦爛奪目的神仙世界已經不再。詩歌在夢境的最高點戛然而止,直轉而下。

2、詩人爲什麼要着力塑造一個光怪陸離的夢境?(知人論世)

背景: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由於道士吳筠的推薦,李白奉詔來到京城長安。他本想能夠施展才能,有所作爲。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詞臣,並不重用;李白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寵臣高力士脫靴,得罪京城權貴,受到排擠,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

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就此破滅。離開長安後,與杜甫、高適遊山東,在兗(Yǎn)州話別,臨行作本詩。(幻燈片呈現)

用幻想世界的美好襯托現實世界的醜惡,用詩人在幻想世界的自由翱翔襯托他在現實世界的失意和碰壁。

雖然是在寫夢境,但詩人依然是着眼於現實,爲了一吐在長安之時積累的怨憤之氣。

(三)驚夢長嘆

1、夢醒了,夢碎了,詩人發出了什麼樣的感慨?

(1)古來萬事東流水,世事虛幻無常,人生如夢。(消極)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積極)

2、人生既會有燦爛的陽光,也可能有淒冷的風雨。面對逆境厄運的考驗,古今中外人物是如何應對的?

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司馬遷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

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

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映襯於暗淡的背景,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襯於明麗的背景。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香料,在烈火焚燒中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可以在幸運中暴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厄運被顯示的。——培根《談厄運》

漁父:“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屈原:“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3、面對人生的沉浮,李白髮出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憤慨。(主旨句)

五、小結:

李白的人生在天寶三年經歷了一次沉重的挫折,但經歷了挫折後的李白卻走出了與官宦之道不一樣的精彩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個盛唐。人生總會有燦爛的陽光,也會有淒冷的風雨。讓我們從李白人生如夢的感慨中感悟到他積極一面,相信烏雲上面有晴空,風雨過後是彩虹。

篇八: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夢遊天姥吟留別以記夢爲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從剛纔的對詩,我們可以看出李白詩歌的特點:想象豐富、豪邁!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另外一首長詩《夢遊天姥吟留別》,走入李白的精神境界。多麼盛大熱烈的場面,像是在迎接詩人的到來。

4、思考:詩人描繪一個什麼樣的夢境?詩人的心情如何?

詩人爲我們描繪了一個離奇變換,五彩繽紛的夢境。特別是仙人登場的畫面。此時詩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盛大熱烈的場面,像是在迎接詩人的到來。

5、我們再一次誦讀夢遊歷程,注意誦讀過程同時,在腦海再現幾副畫面。

“能生活在夢境中的人是幸福的。——魯迅先生如是說

然而夢總有醒來的時候。

6、思考:詩人由夢轉醒的心情如何?提示:抓關鍵字眼

“失”包含着詩人幾多失意與深沉的感慨,夢醒之後的留戀和惋惜六、研讀第三段

1、指定一組同學朗讀。讀出感情。

2、思考:“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間,

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範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

1/7

須行即騎訪名山”,是消極頹廢的心理外露嗎?

從詩人經歷(受排擠,沒有被重用)可以看出詩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爲了保持一種超脫世俗的理想人格。

七、小結

李白“夢遊”是通過一個離奇變幻、自由壯偉的極樂夢境表達自己對自由樂土的嚮往和對理想境界的熱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繽紛,反襯出人間社會的極端醜惡,詩人藉此表達對黑暗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憎惡。也正是這種追求自由的內心要求,詩人蔑視權貴,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這讓我們想到了東晉時候“不爲五斗米

而折腰”的彭澤小令陶淵明,他終辭小令一職,最後躬耕南畝。這一切在我們的心目中疊合出了一位傲視權貴卻又才華橫溢的詩

人形象,詩人氣質不俗,瀟灑浪漫,富於幻想,對自由充滿嚮往。

篇九: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鑑賞重點語段,體會李白語言魅力。

2、通過誦讀和討論,體會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特色。

3、通過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學習李白蔑視權貴的傲岸情懷以及追求個性自由的浪漫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特色。

2、學習李白蔑視權貴的傲岸情懷以及追求個性自由的浪漫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一、導入

小學到初中我們學習了很多李白的詩,比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溫故是爲了知新,今天我們將學習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解題“吟”是一種詩歌體裁,告訴我們這是一首古體詩,篇幅、句式和

格律沒有嚴格的限制,很適合抒發起伏跌宕的感情。夢中游歷天姥山,和朋友離別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範讀,正字音,商討句讀

2、夢遊天姥吟/留別

3、標畫出夢境部分

我欲因之夢吳越:仙之人兮列如麻板書:夢前、夢境、夢後

四,讀課文,品鑑夢境

1、誦讀夢境部分

思考:本部分描繪了哪些畫面?有什麼特點?體現了什麼情感?

(指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體味畫面的特點和詩人飽含的情感)交流小結,點評提升明確:

(1)、第2段“月夜之景”(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通過鏡湖、明月、剡溪淥水等意象描繪了清幽寧靜的意境,抒發了詩人輕鬆愉悅之情。可重點賞析“飛”“送”等詞語。清幽、愉悅、急切

(2)、第2段“日出之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通過“海日”“天雞”“奇花”“異石”等意象描繪了壯美而至迷離的畫面,面對此景,心胸爲之開闊,襟懷爲之敞開,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以至於忘記了時間,到了傍晚都沒有察覺。

壯麗、豪放

(3)、第2段“傍晚之景”(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熊在咆哮龍在長吟,天氣急劇變化,畫面變化多姿,驚心動魄,內心驚恐萬分。

恐怖、害怕

(4)、第3段“晚上之景”(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爲衣兮風爲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描繪了輝煌燦爛、融洽祥和的意境,仙人們齊聚一堂,老虎彈琴鼓

瑟,鸞鳥駕車,熱鬧非凡。讀來讓人無比驚歎,沉醉其中。神奇、驚歎

小結:

這個浪漫的夢境變幻莫測,浪漫神奇,令人目不暇接,詩人想象豐富而瑰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搖曳多姿,正彰顯了作者的浪漫主義的風格。讓我們集體誦讀詩歌,再次感受這奇妙的夢境。

2、研讀“夢前”和“夢後”部分,探討李白入夢的原因

(1)、夢境如此美妙奇特,可是,詩人爲什麼會做這樣的夢呢?(讓學生在詩中找答案)

明確:

①、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以“瀛洲”襯托天姥山,給天姥山蒙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

②、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天姥山的高大,表達了對天姥山的嚮往。

神奇、高大、嚮往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反抗、憤激

(2)夢後部分還能讀出哪些情感呢?

明確:失落、傷感

(亦如此、虛幻的夢、人生如夢)

小結:剛剛通過誦讀,我們知道夢境是美妙的奇特的。入夢不僅僅有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對現實的不滿,對權貴的蔑視。

五、研讀探究,把握內涵

關於夢的內涵,歷來有兩種說法:

1、理想世界的象徵

2、宮廷生活的反映

同學們探討一下,談談你的理解

明確:聯繫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三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對名山仙境的嚮往是出於對權貴的抗爭,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實世界的醜惡,寫自己一心想遨遊仙境,正是表現對現實的憎惡,不願與權貴同流合污。

無論是“理想的象徵”還是“宮廷生活的反映”,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夢境到最後都會幻滅,夢境的幻滅也就是理想的幻滅,短暫的政治生活的幻滅,但是李白卻能夠不向世俗低頭,不與權貴同流合污,追求個性自由,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高亢的呼喊,這是非常難得的。李白就是李白,不願爲了名利而失去自由,丟棄人格。這個願意當劍俠當酒仙,卻不願意當奴才的李白,最終選擇了凝神傲立,傲岸不屈,這就是李白人格的偉大之處。

六、再讀課文,讀出感情

最後讓我們再次誦讀課文,在誦讀中再現畫面的美,體味情感的美,感受人格的美。

七、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夢境中的某一畫面,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454.html

  • 標籤: 精選 教案 夢遊 留別 天姥吟 導遊詞作文教案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