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72W 次

篇一: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精選9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本節是我教授的第二課時,重要的學習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課文是如何將孔隙狹小的特點寫清楚寫具體的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去。於是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適當引導的基礎上,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思考中感悟,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深層次感悟孔隙的特點。具體做法如下:

1.採用“讀進去,讀出來”的方法。

課文當中作者寫的最多的就是關於孔隙的描寫。雖然這裏沒有華麗的辭藻,反而是用近乎白描的語言,卻將孔隙狹小的特點描寫得十分清楚具體,讀後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以讀爲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既能“讀進去”——讀中有思考,又能“讀出來”——讀中有感悟。

2.豐富朗讀形式。

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齊讀,自己讀,讀給同桌聽,或者是男女生賽讀等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慢慢變得愛讀,想讀,並能做到帶着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還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使之內化爲自己的語言。總之,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就是爲了讓學生能夠從內心讀懂孔隙,讀出自己的感悟,從而掌握如何寫好寫清楚一個景點的方法,以便學生可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去。

3.運用自主學習孔隙的方法,小組合作完成內洞學習

在體驗內洞之奇的時候,讓學生運用學習孔隙景點的方法來小組合作學習“內洞”部分,這樣可以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

4.掌握寫作技巧,拓展訓練提升

一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如何寫好一篇遊記及其寫好重點景物特點的方法,通過最後的小練筆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提升。

本節課整體效果不錯,只是教學速度稍快,導致個別學生沒有跟上節奏,沒有及時掌握住學習的重點,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適當放慢自己的教學速度,全面照顧學生的學情。

篇二: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我着重從口語交際。情感體驗。合作探究這一塊着手。例如:調查問卷是教育學生做什麼事都得有計劃,即使是遊玩,也要有所收穫。課文的兩條線索,都採用了小組學習的方式方法:自主制定旅遊線路圖,使得學生一開始就進入角色,積極的尋找課文中作者的旅遊路線,一下子就瞭解了文章的明線,而整堂課快結束時在地形圖的基礎上繪製小溪流水線路圖,則讓學生髮現了文章的暗線。如何詳細瞭解雙龍洞各部分的特點,這一部分需要老師引導,於是我採用協助導遊完成繪製雙龍洞地形圖任務:一是打破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界限,不能讓他們感覺老是他們在那裏挑戰這個挑戰那個辛苦得很,而導遊也就是老師很逍遙。二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幫助老師,大家一邊看。一邊找。一邊討論。一邊畫,師生融洽,不知不覺地瞭解了雙龍洞的各部分的主要特點,完成了教學目標。爲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體驗內洞奇的時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說一說鐘乳石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定海神針”“牛郎織女”“擎天一柱”“碧海雲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爲他們感到高興。孔隙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難點,我主要引導學生從船小。乘坐方式獨特以及乘船時的感受去體會孔隙的低小,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的感受相結合,去讀。去評。去想象。去感受,讓學生真正地從內心感受到孔隙的特點。

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賞識,一個專注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擊掌,都是對學生極大的鼓勵,旅遊結束的“致全體小朋友的一封信”中,稱讚他們在這次奪標旅遊活動中表現突出,學會了合作學習,繪製了非常有價值的雙龍洞旅遊線路圖及地形圖,他們已經成爲小旅遊家。小探險家。小繪圖專家。小科學家了。讓學生從各個角度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滿足感和自我肯定中結束學習。

篇三: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備課的重點是會分段、分層和過渡段。

知道了教學的重點,就努力實現教學重點目標的有效達成。

怎麼辦?先從體裁入手。

我講課文,說過題目,比說體裁的。學生在第一節的課程綱要分享課上也知道了每一課的體裁,所以,學生知道這一課的體裁是“遊記”。具體什麼是“遊記”,我想學生也只是知道“遊玩時記下的”之類的膚淺認識。

我說,遊記是記敘文的一種,和散文一樣,是特殊的記敘文。有着散文“形散神不散

”的特點。你是怎麼理解“形散神不散的”,我問。

一學生說,寫得很隨意,但中心不隨意。

我說,就像一個人穿衣打扮很隨意,看似不講究,但他的穿衣風格卻是當季潮流主題典型。

有學生點了點頭。

請同學們瀏覽文本,找一找作者葉聖陶一路走來,經過了哪些地方。

學生說,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我問,會不會結合着這五處地點,把課文分一分段。

學生分了六段。

繼續講課,說過渡句。

我問,每一段與每一段是怎麼自然銜接起來的。

我重點指導一處——……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

學生說過渡句。

順利成章,教給學生寫作學會正確使用過渡句。

最後將重點段“孔隙”。結合文段概括段意,結合段意來分層。

時間很緊湊,下課鈴聲響起,課也結束了。

給學生留下的遺憾是文章的語言沒有細說。那就把課後的第2題交給學生去完成吧。

還有“移步換景”的寫法和文章的寫作順序。讓學生畫一畫遊覽圖,學生就會明白。

寫景文教學,能把握文章的三個重點:一是結構,二是語言,三是特點。

當然,在學生能夠在你的指導下學會寫景文閱讀方法之後,就要指引學生細緻學習的方向。比如,如何分段,如何分層,如何找過渡句,如何找優美語句,如何分析課文,如何把握文章的行文線索……

有意識練習,並循序漸進,相信學生都會在語文的世界找到那個“形散神不散”的那個自己。

而你的教學看似很隨意,其實卻是很有意,很用心,很詩意。

這也許就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愛上理智的語文,優雅的語文,而後在語文的世界裏歷練自己,成爲一個理智而優雅的少年。

篇四: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來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另外,還大膽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觸:

成功之處:

對於這篇文章的講解,大膽嘗試、創新。在沒有預習本課之前,我先給學生放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音頻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段音頻。然後讓學生談談聽到了哪些內容。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有十幾位學生談了感受。然後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幾位同學要談感受。此時,學生基本上把本課的重點都說出來了。我很高興,因爲達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發現這種嘗試還是不錯的。先讓學生聽文章,再講,這樣比直接講學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這是一篇遊記,講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遊覽順序。這也爲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做準備。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遊覽路線是什麼?圈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學生們先自學後小組交流討論作者的遊覽路線。緊接着,我又設計一道題目:“根據課文內容,畫出一幅遊覽圖,注意內洞、外洞、孔隙的畫法”。通過這道題,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本課。另外,學生更容易掌握每個洞的特點。

不足之處:

從本課的學習來看,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還是有點緊。學生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像孔隙、內洞兩個自然段應該反覆讀,細細品味他們的特點。這節課,也使我領悟到: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孩子們在語言裏感受想象的美麗,在文字裏享受體驗的樂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樂學習!

篇五: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課文按遊覽的順序,依次寫了去金華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有機交融,貫串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點。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表達的方法,通過語言文字領略金華雙龍洞的神奇之美,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思效)

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金華的雙龍洞,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因此我在教這課時,創設了一個快樂夏令營的情境,讓同學們以夏令營隊員的身份,去欣賞課文,並且以這條遊覽的主線貫串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自已設計的過渡語,讓學生沉浸在遊覽雙龍洞的情境中。這樣不僅把枯燥的文字變成有趣的遊覽,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抓住課文的寫作線索。作者採用了兩條線索,並將其有機地融合,條理清晰。課始,學生非常容易地找出線索之一:出金華——過羅店——漸漸入山——到雙龍洞口——遊外洞——過空隙——遊內洞——出洞。在講讀課文時我就主要採用這條線索來講。線索之二:泉水,迎着溪流上山——溪流從雙龍洞口往外流——外洞泉水來路是石壁下方的孔隙——泉水在內洞緩緩流——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裏。這條暗線學生沒有一下子說出來,是在我的提示下找出來的。

3.“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以讀促悟。藉助圖片、錄像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努力營造自主閱讀、積極對話的氛圍,使學生能感悟出語言文字背後的情韻,把自己對文本的綜合體會表達出來,把課本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使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

4.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文中有兩個句子寫出了作者乘船進入內洞時的真實感受,無疑是本篇課文中的重要語句。教學時,我先播放配樂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直觀體會作者的真實感受;然後,又讓學生抓住“擠壓”“稍微”“準會”等詞語,聯繫生活實際解讀作者心情;最後,水到渠成地小結學法,熱情鼓勵。這樣處理,不但順利地達成了預設目標,而且滲透了學法指導,還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效果很棒。

二、成功之處(思得)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是及時抓住教學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動筆寫了一段話。例如,在講解內洞牆壁上的一段文字:“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時,我及時抓住這個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機會,讓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在內洞的石壁上可能還會有什麼樣的圖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都能依據自己的想象寫出一小段話,既鍛鍊了動筆寫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不足之處(思失)

在教學中按遊覽路線帶學生學習外洞、孔隙、內洞的時候卻存在着一個問題,就是圖片、錄象出示的時機沒有把握好。

四、改進措施(思改)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讓學生瀏覽文本,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課件引領,引導學生感悟文本,使學生能感悟出語言文字背後的情韻,把自己對文本的融合體會表達出來;接着創設情境,啓迪學生展開想象,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啓發學生想象;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我是小小導遊員”,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篇六: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結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特點,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選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誦讀法,引導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金華的雙龍洞,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因此我在教這課時,創設了一個快樂夏令營,讓同學們以夏令營隊員的身份,去欣賞課文,並且以這條遊覽的主線貫穿整節課的始終。我還通過自己設計的過渡語,始終讓學生沉浸於參加夏令營去遊覽雙龍洞的情境中。這樣不僅把枯燥的文字變成有趣的遊覽,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二、以讀爲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

語文教學的特色任務是語言訓練。讀有所思、讀有所悟。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紮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從數量上分析,其中自由朗讀四次,集體朗讀五次,個別朗讀的次數更是充分。從質量上分析,我給了每個學生較爲充分的時間接觸文本,從而有助於他們整體感知文本,併產生對文本的獨特認知。在各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學生朗讀的增量體現較爲明顯。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後,根據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着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爲自己的語言。教學中,我將從賞句入手,抓住體驗,通過課件、誦讀、動作、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詞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從而讀懂每句話。嘗試閱讀用欣賞的方式進行,學生對喜歡句子可以多讀幾遍,有朗讀的自主權,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語感的目的。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教學中我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要的教學環節都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自己通過學習、討論來理解課文。學習課文時,我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景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而學習途徑也可以自主選擇,或朗讀或表演或介紹等,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不足之處: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

篇七: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遊記,也是一篇典型的遊記類散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反覆研讀文本,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課文,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幾處感觸頗深。

一.抓主線,散而不亂

這是一篇遊記,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遊覽順序。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瞭解遊覽線路,再讓學生到黑板把自己的發現寫上去金華———羅店——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在學生理出文章的線索後,再讓學生細細朗讀、品味。將文本的語言達到內化、並一同去感受景色的美,最後整理出遊覽圖,瞭解寫遊記的一些技巧,學習體會詞句的精妙。

二.讀讀悟悟,重在體會

課文中關於孔隙,作者用墨最多。孔隙下流水,孔隙上是巖壁。中間不過容許一艘小船進出的距離。由於空間太過狹小,所以帶給我們的感受着實深刻。這裏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進入內洞的敘述。文章中把孔隙狹小的特點描摹得十分傳神,讀了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我在教學本課時“以讀爲突破口,訓練學生的語感”。讀書要做到“讀進去讀出來”。“讀進去”就是讀中有思考,“讀出來”就是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紮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我讓通過語言文字學生進行想象,抓住洞太窄,必須躺臥。層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了過孔隙的感受,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感受到了孔隙低矮窄小的特點。

三。自主學習,逆向思維

本篇文章有兩條線索,一明一暗,明線爲作者遊覽的順序,暗線爲貫穿全文的溪流的流經路線,在學習時,我不斷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在每一自然段除了描寫了雙龍洞,還寫了什麼?爲什麼?同學們很容易找到泉水,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每學一段都拋出這個問題,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原來我們沿着泉水的流向,也可以來到雙龍洞內,找出這條暗線。對於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根據作者的瀏覽路線畫出圖示非常簡單,爲了加強同學們對寫景文章的瞭解,進一步體會作者獨特的寫作方法,我讓孩子自己思考畫出泉水從洞內流出到山下的圖示,這樣逆向思維,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深化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也掌握了本文的兩條線索。

本課結束後,我發現讓同學們帶着問題去自主探究的學習,往往比老師一味的引導着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的效率高。作爲六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能力進行探究性學習,作爲老師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要時刻把上課前“背學生”放在心中,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篇八: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情融於景。課文按遊覽順序,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豔、溪流歡唱,外洞的寬敞,內外連接處孔隙的窄小,內洞的黑、大、奇,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慾望。

教學本課,我分爲三部分,即:1、談話導入。2、精讀重點段,體會感知。3、鞏固練習,進行練筆。

在導入部分,我利用了直觀的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及路線。通過老師提問,抓比較不同的溶洞的特點,進行提問。讓學生找到雙龍洞的特點——“孔隙”。然後直接找到文中的第5段,即本文的重點段,進行學習。

在精讀重點段時,我採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並在書上勾劃,找出孔隙二特點的低矮窄小,因爲“孔隙”是教學重點,所以在本段我進行重擊,推敲,讓學生反覆體會。

爲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緻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先初步體會。在體會不夠時,我找到了“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覆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在學生讀中體會後,我便播放了直觀形象課件,讓學生觀看,感受作者是怎樣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通過理解“船的小,孔隙的險,自己的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當學生在“讀一觀”之後,對孔隙的低矮窄小有一定的感受,此時,我出示了句子的比較,將文章中部分重點詞刪除。讓學生通過前後句子比較,學習作者的細緻描寫方法,把教學中點始終定在母語的語言文字學習上,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使學生的思辨過程認識趨於深化,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進一步深化。教學中,我從內容中入手,讓學生用各種手段讀書。然後,又從語言回到內容。

在鞏固練筆部分,我利用填空的方法。訓練學生進行背誦、積累,在此基礎上,我訓練學生現場練筆,寫一份孔隙的解說詞。再次,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總之,本節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學生的朗讀還不太好,還應加強訓練。

篇九: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篇遊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爲內洞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雖說是名勝,但是,金華的雙龍洞對於學生來說還是非常陌生的,由於經歷有限,孩子們對溶洞這一事物還不瞭解,要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龍洞的美,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就必須給孩子們一個直觀的對溶洞的感性認識,這就必須藉助於多媒體了。

整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按遊覽路線,以旅遊的形式帶領學生學習了“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六部分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聲音和動畫,讓學生很直觀的欣賞了沿途的美麗風景和溶洞內奇特的景觀,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比如:在教學“路上見聞”這一部分時,很多學生都沒有見過“映山紅”“油桐”“粉紅色的山”,於是,我就利用課件展示“映山紅”“油桐”“粉紅色的山”的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學生從心底發出“太美了”的讚歎。還有一路的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句話,我播放了溪流“變換調子”的聲音和圖片,學生學習興趣很高。

除了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外,語文學科還重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所以,這節課我除了讓學生看圖畫,直觀感受外,還非常重視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讓學生通過默讀、齊讀、男女生讀,指名讀等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圖文結合,在加上豐富的想象,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雙龍洞的美景。特別是學習“孔隙”這一段時,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狹小和自己的感受寫清楚的”,我讓學生先讀文字,再看圖,配上老師的講解,然後又讓學生動手去感知,模仿作者親身體會,感受孔隙的狹小和擠壓感,學生感受深刻,如身臨其境。

另外,在整節課中,除了讓學生理解文本,感受雙龍洞的景美之外,我還特別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文章按照遊覽的順序寫了各個地方的特點,但是並不是每一處景物都寫得很詳細,作者只抓住了“孔隙”和“內洞”來詳寫。所以在講這兩部分時,我重點講了如何抓住一處景物寫具體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寫景除了抓住景物的特點來寫,還可以把自己的親身感受融入在其中寫出來。知道了寫文章要做到詳略得當之外,在教學每一部分內容時,我還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生動。比如:在講“蜿蜒”一詞時,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義,我通過課件出示了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什麼是蜿蜒,並讓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真正理解蜿蜒一詞,並且學會運用。除此之外,文中還大量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課堂上我讓學生理解了文本內容之後,又試着讓學生仿寫這些句子,學生掌握的很好。

總的來說,這節課上完之後,我感覺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是,講完這節課我的感想頗多。作爲一名教師,要想講好一節成功的課真是不容易,需要教師在講課之前付出巨大的艱辛,課前不僅要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環節,還要充分備好學生,更重要的是,作爲一名教師,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學會與時俱進,能夠在教學中很好地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一節語文和信息技術融合課確實讓我看到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便捷與高效。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充盈我的課堂,讓孩子們越來越喜歡我的語文課。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192.html

  • 標籤: 金華 教學 精選 反思 雙龍洞 遊雙龍洞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