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62W 次

篇一: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精選9篇)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詩詞當之無愧成爲小學生接觸古典文學的最佳啓蒙教材,加強古詩詞學習,重視古詩詞教學,對培養小學生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課標在各學段提出了背誦要求,並在附錄中明確提出關於小學階段優秀古詩詞背誦的建議,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選擇70首向小學生推薦,進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

我執教的《四時田園雜興》是選入小學高段的一首古詩,詩人范成大通過描繪鄉村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

爲了給高年級學生拓寬課堂的廣度和深度,這節課我採用了1+X的課堂模式進行有效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總結如下:

1、整合資源,積極探索用1+X的課堂模式和孩子們一塊兒享受一場詩詞盛宴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與精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也進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如何讓學生在有效的課堂40分鐘內積累到更多的古詩詞,我們課題組用一首帶動多首(即1+X)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四時田園雜興》是一首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我整合了和它同題材的作品,以題材爲橋樑,帶動同題材不同主題的古詩的學習,如:在精講完《四時田園雜興》一首詩之後,及時帶動一組描繪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學習,如《清平樂。村居》、《舟過安仁》等,讓孩子們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來進行這一組詩的學習,這節課有效地拓展課堂的廣度和深度。

2、角色代入吟誦、吟唱詩詞

“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在第三學段提出的教學目標,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誦讀在古詩文教學中所佔的地位與分量。

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時,孩子們理解了古詩意思後,我讓孩子角色代入,通過誦讀將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表達出來,在課堂上營造出了學生、詩人彼此間心靈相融,情感相通,協調合拍的良好共鳴體,從而提高學生知識、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素養。另外,古詩詞有着獨特的節奏、音律,在吟誦的基礎上,我又指導學生吟唱,在吟唱中,使學生沉浸於詩歌獨特音韻之中,進入詩詞曼妙的意境中。

反覆多次的吟誦、吟唱之後,學生不僅熟讀了詩文,也更深沉的理解了詩的情感。

篇二: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教學反思

1.重視朗讀指導。

我採用多種形式教學本課,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讀中悟情,悟中抒情,引導學生讀出詩人對兒童的喜愛和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之情,從而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2.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古詩詞,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高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立足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後感悟詩情。讓學生閉上雙眼,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說說眼前浮現的畫面,體會其中的樂趣。最後的小練筆,也是讓學生根據詩歌內容,展開想象,選擇其中的一首改寫成短文。學古詩可以讓學生體會想象的樂趣,學完古詩後還可以讓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出來、寫出來或畫出來。

3.關注語言訓練。

新教材強調,應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課後第2題意在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小練筆意在培養學生寫的能力。老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篇三:《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在與備課組的教師討論後,結合四年級的年段特點,決定以“學習藉助註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爲教學重點,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結合這兩點談談我的教學感受。

一藉助註釋,引導方法

我覺得,對四年級學生而言,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解詞理句解詩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夠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並能遷移運用。於是,在預設中我想大膽“放”手讓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質疑,協作解疑,瞭解古詩的大意。然後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處啓發,思維阻塞處疏導,詞句關鍵處點撥,讓學生在衆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第二步,在學生基本會說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僅僅把意思帶進去說,還缺少什麼呢?想想還可以補進什麼!讓學生再次練習,加上時間、地點、人物、動作、神態等說得更加具體,說得流暢。然後再來交流評價。這樣一來,層次清晰了,教學就顯得更豐滿,更紮實了,讓學生真正經歷了“解詞一理句一連意”這麼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也爲之後遷移運用藉助註釋的方法,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之“梅子金黃杏子肥……”作好了鋪墊。

二體味詩境,撥動琴絃

在預設中,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感受田園勞動的繁忙與快樂,感受桑陰下學種瓜孩子的俏皮可愛,從而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我決定把原先分割成幾塊的“想象——朗讀——感受——朗讀”,融合起來,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誦讀。同時,予以隨時點撥,如抓住“晝”和“夜”感受農民的勤快,抓住“各當家”,聯想農民是多麼繁忙啊!這樣,田園生活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寧靜安詳的生活畫面就呈現出來了。

以上提到的兩點,在最後的教學中感覺重點一落實的還可以;重點二教師的引領還可以再放一些,學生的那種情感體驗可能會更到位。反觀自己的整節課,覺得還可以適時融入一個“寫”的環節。比如,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着運用這些名句,或者改寫詩的內容等,讓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學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詩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種和諧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課堂也時時充滿着和諧的氣氛,因而我將繼續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篇四:《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園詩,是其所創組詩《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中的一首,詩人抓住村莊男女的勞動局面描寫,男的外出勞作,女的在家忙碌,就連那小孩也深受家長勤勞品質的影響,學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實地再現夏日鄉村農忙時的質樸生活,那生活充溢辛勞,也充溢恬適,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勞動人民的讚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反覆朗讀,感情誦讀,是學習古詩詞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意境,讀出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誦出詩歌的意境,是我這節課設想達成的目標。

爲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步驟是:一、在讀準讀通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根據七言絕句押韻和斷句的特點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味。二、在藉助註釋,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描述的畫面,感受詩歌的美好意境,誦出詩人的美好情懷。三、遷移拓展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夏日其二,引導學生主動積累。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整節課下來,學生沒有進入詩歌的意境,始終遊離於詩歌之外,我教得很累,學生學得也很累,課堂教學效果不如人意。原因之一:在教學第一步驟,給學生自主讀詩的時間有點少,集體朗讀不能代替個人自讀。讀不好,教學第二個環節自然不好深入。原因之二:引導學生借註釋,明詩意,悟詩境時,教學策略過於簡單。學生們對詩歌的第四句“也傍桑陰學種瓜”最易理解,也最容易感受孩子的勤勞,但對詩中體現的孩子的天真可愛,學生不容易感受,教學時我以自己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感悟是不可取的。用何種策略引導學生感悟到孩子的天真可愛,應該下功夫琢磨。“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忙碌景象,距離現在孩子的生活也比較遙遠,如何引導他們感受農村男女夜以繼日,辛勤勞作的勞動場面,進入詩歌描寫的意境,讀懂作者的情懷,若適時補充一些人們勞動的畫面,學生應該更容易入境。教學策略的單一,導致這一教學環節沒有引領學生紮紮實實地進入詩歌的意境,因而整節課學生始終遊離於詩歌之外。

我想,今後不僅要鑽研教材,更要鑽研學生,採用學生易於接受的教學策略,達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積極思考探索,真正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我今後課堂教學中應該付諸於實踐的首要任務。

篇五:《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四時田園雜興》是一首反映古代兒童生活,充滿童真童趣的古詩,讀來朗朗上口。全詩語言淺近、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這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從多角度品讀古詩、想想畫面,進入意境,體會情感。對這節課我反思總結如下:

1、看圖猜詩,引領學生走進古詩。

五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古詩的興趣,課堂開始,我巧妙地運用了“看圖猜詩”的活動,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走進了古詩。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不僅使自己積累的古詩詞在課堂上得到了展現,也爲學習本首詩帶來了極大的興趣,更爲自己今後繼續積累古詩詞帶來了動力。

2、想像畫面,走進古詩的意境。

教師花大量時間串講詩句,使古詩教學僅僅停留“解釋”的層面上,是古詩教學的失敗。爲了引領學生走進古詩意境,我在學生理解古詩意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像古詩中的畫面感。錢正權老師曾經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的信息,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於是,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想像,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誦讀。同時,教師予以隨時點撥,如:古詩的前兩句抓住“晝”“夜”“兒”“女”等詞語,從時間、人物的角度去想像,在想象中,學生頭腦中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農家耕織的場景:不分晝夜,不分男女,村莊上下,一片繁忙。古詩的後兩句寫得意趣橫生,我引導學生從重點詞入手,抓住“未解”“也”“學”等詞語去想像古詩中描寫的畫面,去體會出鄉村兒童的天真可愛,體會作者流露出的讚揚之意。

3、拓展延伸,豐厚學生的積累。

少年兒童只有通過大量的積累,才能提高古詩文的修養,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華,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因而學習詩詞不能僅僅侷限於課文,要一篇帶多篇。由一篇描寫兒童情趣的詩帶出多篇兒童詩。因此,在學完古詩,總結出學古詩的方法後,我又適當拓展了《清平樂。村居》、《舟過安仁》等詩,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並積累背誦。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我覺得自己沒有用更具詩意的語言引導孩子,環節間的過渡語還不夠精煉,對不同的詩句引導時沒有注意語氣的變化等。但古詩詞的學習是一種詩情畫意的美,本節課,學生還是徜徉在古詩詞的王國中,課堂別具一番情趣。學生被美的經典詩詞所吸引,不僅對詩詞有了一定詞的積累,也增加了今後讀詩學詩的深度與廣度。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能更好地感悟到詩詞的魅力所在,激發他們課外去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就讓學生在廣袤的詩詞天地中品味經典文化的魅力,傳承祖國經典文化的精髓吧!

篇六:《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人文底蘊,教師要把學生引入詩境,自己必須批文入情,和作品對話,和詩人對話,明詩意,悟詩情,入詩境,在課堂上纔會有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點燃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在接到上課任務後,我看了一些有關古詩教學的理論知識,課堂實錄及《四時田園雜興》的背景資料介紹,來彌補自己的先天不足。在與備課組的教師討論後,結合四年級的年段特點,決定以“學習藉助註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理解詩句,引導學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爲教學重點,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結合這兩點談談我的教學感受。

一藉助註釋,引導方法

我覺得,對四年級學生而言,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解詞理句解詩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夠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並能遷移運用。於是,在預設中我想大膽“放”手讓學生藉助註釋,自主質疑,協作解疑,瞭解古詩的大意。然後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處啓發,思維阻塞處疏導,詞句關鍵處點撥,讓學生在衆多信息交流中,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幾次試教中,由於學生的預習做得非常充分,都已經批註了詩意,他們毫不費解地照本宣讀,根本沒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曉義。於是學生在自學時已經瞭解到的詩意,上了課後,還是處於同一種水平,也就沒有真正習得藉助註釋學習古詩的方法。

在經過備課組教師討論後,決定對這個環節再進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如果學生預習充分的,就由意到詞回扣,如果學生說起來比較困難的,就解詞理句來點撥。第二步,在學生基本會說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僅僅把意思帶進去說,還缺少什麼呢?想想還可以補進什麼!讓學生再次練習,加上時間、地點、人物、動作、神態等說得更加具體,說得流暢。然後再來交流評價。這樣一來,層次清晰了,教學就顯得更豐滿,更紮實了,讓學生真正經歷了“解詞一理句一連意”這麼一個自主探究的過程。也爲之後遷移運用藉助註釋的方法,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之“梅子金黃杏子肥……”作好了鋪墊。

二體味詩境,撥動琴絃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學生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信息意義,而是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鬚髮揮想象。”於是,在預設中,我想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充實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感受田園勞動的繁忙與快樂,感受桑陰下學種瓜孩子的俏皮可愛,從而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可在試教中發現,學生說來說去是插圖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學生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在於教師缺少課堂的觀察能力,不會捕捉動態的信息引導學生去品味語言,領悟詩境。討論後,決定把原先分割成幾塊的“想象——朗讀——感受——朗讀”,融合起來,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誦讀。同時,教師予以隨時點撥,如抓住“晝”和“夜”感受農民的勤快,抓住“各當家”,聯想農民是多麼繁忙啊!這樣,田園生活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寧靜安詳的生活畫面就呈現出來了。

以上提到的兩點也是我們在試教中討論最多的,在最後的教學中感覺重點一落實的還可以;重點二教師的引領還可以再放一些,學生的那種情感體驗可能會更到位。反觀自己的整節課,覺得還可以適時融入一個“寫”的環節。比如,創設情境,讓學生嘗試着運用這些名句,或者改寫詩的內容等,讓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學生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詩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種和諧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課堂也時時充滿着和諧的氣氛,因而我將繼續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篇七:《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四時田園雜興》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21課《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是詩人范成大寫的一首古詩,作者通過描繪鄉村男耕女織、日夜辛勞的情形,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同時也展現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這節課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影音效果,讓學生從多角度品讀古詩,想象畫面,進入意境,體會情感。對這節課反思總結如下:

一、以詩帶詩、解詩,享受一場詩詞盛宴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與精華。爲激發學生學古詩愛古詩的熱情,本節課,我一改以前講古詩的慣例教學,根據這首詩的內容及特點,我先把它劃分爲兩大部分,在誦讀體會了前兩句詩“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的基礎上,爲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農民耕作的辛苦,產生對勞動人民的敬重,我相機拓展了四組寫農民勞作辛苦的詩句;後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是體現童真童趣的詩作,我設計讓學生通過交流課前蒐集的相關詩句和課上“看圖猜詩句”的環節,學生交流與積累了好多詩句詩作;《四時田園雜興》是一首田園詩,爲讓孩子們對田園詩也有一定的瞭解,又通過讓孩子們課前蒐集相關詩作,課堂拓展延伸的各個時期的田園代表作,孩子們通過自主交流、老師的講解,對田園詩及詩風有了初步感悟。這種以詩帶詩、以詩解詩的方法,既深化昇華了文本情感,又讓孩子們隨堂自然積累感悟了多首經典古詩名句。

二、影音輔助、融合,拓展課堂廣度深度

隨着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影音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具有輔助性和必要性。爲了使課堂更具時代信息技術氣息,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喜愛學古詩詞,結合這首古詩的特點,我在課堂上利用了四組影音課件把它合理地、巧妙地融合到教學中。

(一)在第一個教學環節,播放了一段這首詩的吟唱音樂,讓學生隨着朗朗上口的誦讀和優美的音樂旋律,自然而然地走進古詩境界中。學生先通過聽覺感知對這首詩有了一個整體的、美感性的認識。

(二)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在介紹作者與詩詞寫作背景時,學生一般對冗長的文字介紹不太感興趣,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備課時我查閱了大量相關的視頻介紹,最後找到一段既有作者簡介又有本詩寫作背景的一小段視頻,我把它截取製作好,融合到課堂第二板塊中,孩子們通過觀看視頻,更直觀,更清晰地瞭解了作者和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三)學過這首詩後,爲讓學生對這首詩、對田園詩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我播放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第十場賽事上北師大的康震教授對這首古詩的解讀及對范成大的評價。隨着視頻的播放,孩子們看得聽得非常入迷,對這首詩也有了一個更高層次的領悟。

(四)爲讓這首經典古詩深深地印刻在學生腦海中,最後一個環節,我設計讓學生配樂拍手誦讀這首古詩。旋律再次在這節課開頭就播放的音樂中輪迴響起,相信這首詩一定就深深地植根於孩子的心靈了。

三、隨機教法、用法,感悟積累學詩之法

古詩詞教學在小學每學期教材中都至少有兩課文本,學會一定的理解古詩方法對今後孩子們理解感悟古詩詞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回答,我隨機讓學生和學習運用了以下幾種學詩之法:

(一)結合註釋和查閱工具書理解古詩詞義。

(二)聯繫上下文理解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四)蒐集相關古詩,進一步理解詩作詩風及體會作者情感。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節課我覺得自己沒有用更具詩意的語言引導孩子,環節間的過渡語還不夠精煉,對不同的詩句引導時沒有注意語氣的變化等。但古詩詞的學習是一種詩情畫意的美,本節課,學生還是徜徉在古詩詞的王國中,課堂別具一番情趣。學生被美的經典詩詞所吸引,不僅對詩詞有了一定詞的積累,也增加了今後讀詩學詩的深度與廣度。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孩子們能更好地感悟到詩詞的魅力所在,激發他們課外去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就讓學生在廣袤的詩詞天地中品味經典文化的魅力,傳承祖國經典文化的精髓吧!

篇八:《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常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是詩人范成大描寫夏日的田園詩。課文講解的第三個環節,我讓孩子們逐句理解詩文意思。有個孩子這樣翻譯第二句:麥子的花一片雪白,油菜花顯得稀稀落落。其他同學的答案也大致如此。看來,脫離了教輔資料,孩子們只能照着字面意思理解。我問到,你們見過麥子開花嗎?孩子們回答,沒有。那爲什麼范成大看見了大片的麥子花而我們從未見過?我追問!班裏一片沉默。大約過了三十秒,我聽見了輕微的聲音從牆角傳來:是蕎麥的花。是劉才,我帶領全班同學將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她……

我們老師都會佈置預習,於是,孩子們把答案從教輔資料抄在了自己的語文書上,看着她們寫的滿滿當當,我們也時不時表揚幾句:預習的真紮實!真的很紮實嗎?也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只是充當了知識的搬運工!而現在,一旦脫離了教輔資料!頭腦一片空白!

所以,我們不只要培養一個個的搬運工,更要將他們打造成知識的思考者!

課堂繼續展開,反思也在更進……

如今的孩子,見過蕎麥的不多,但當時我沒有預料到課堂的突發情況,而我也沒有準備蕎麥花的課件圖片,我一時不知該怎麼描繪,靈機一動講了一個故事:天神來人間視察,眼前一派豐收的景象。目之所及處,一農婦卻用和好的面給自己的孩童擦屁股,爲了懲罰人類的鋪張浪費,天神要用自己的大手拔去人間的農作物,於是他攥緊了蕎麥向上一縷,眼看粒粒飽滿的蕎麥就要被全部拔去了,這時,天神的手不小心被劃破了,鮮血順着蕎麥杆流了下來,於是撒手作罷!所以我們今天看見的蕎麥就是紅杆綠葉白花黑籽。通過這個故事,既簡要描繪了蕎麥這種植物,又加深理解‘’麥花雪白菜花稀‘’,還通過故事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覺得一舉多得。這也許是本堂課最大的收穫!

篇九:《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課後反思

今天早上,給孩子們上了《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古詩。

課後,我感覺不是太理想,總體出現學生們自主思考,主動學習都比較不理想,孩子們只是在導入新課時積極思考,主動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來理解古詩的意思這個環節,多數同學存在等靠望的思想,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學習主動性。

現在靜下心來仔細思考,除了學生們,沒有主動學習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備課的時候沒有關注的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學生養成了等靠望的思想。

下一步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設計一些簡單的問題,把複雜的問題分解成許多小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們學會思考,學會使用恰當的學習方法,培養出獨立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是一個老師與學生之間雙邊互動的過程,只要其中有一個環節配合不好,教學的效果都是要打折扣的。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是起主導性的作用的,老師的主導偏離了一點點方向,學生就可能偏離得更遠。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130.html

  • 標籤: 四時 反思 田園 教學 雜興 改寫四時田園雜興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