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37W 次

篇一: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精選9篇)

當我選擇了《掌聲》這樣的文本,我一直在想:一羣正常的孩子,怎樣去了解一個殘疾女孩的內心世界?一羣活潑、開朗的孩子,怎樣去體驗一個殘疾女孩的憂鬱與自卑?對一個殘疾女孩怎樣表達自己對她的善意,而又不讓她感到羞辱?思索再三,我決定教學時,緊緊抓住一個“情”字,以“英子自卑---自信,憂鬱---快樂”爲主線,藉助兩次掌聲,引領孩子透過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英子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英子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

一、突出主題,感受愛意。

本組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掌聲》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同樣代表着“愛”。爲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薰陶,在課前交流中,我以真心感受着孩子的真情,以激情的語言詮釋着孩子愛的表現。課堂上充滿愛意的語言,使本單元的情感主題如涓涓細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二、緊扣文本,訓練朗讀。

“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我靈活地採用了多種閱讀方法:有教師示範讀,也有學生展示讀,有整體閱讀,也有部分閱讀,有默讀,也有師生合作讀,還有重點詞句的反覆閱讀。其中重點指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部分,抓住“立刻把頭低下”“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等一些關鍵詞語,走入人物內心,給學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學生經過多次讀文本,有體會,有感悟,有理解;在讀中增長知識,在讀中提高了能力,在讀中發展了思維,在讀中陶冶了情操。

三、以讀代講,感悟體驗。

作爲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鑽研文本,堅持和文本對話,善於從文本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中去發現文本中的空白,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從作者寫出來的文字中去發掘未寫出來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爲此,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提出問題:“假如英子就坐在你身旁,你想對她說點什麼?”“你用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告訴英子什麼?”“你再次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學生在老師的啓發下,很快打開思維能力的閘門:“我想對她說,英子加油!”“我想對她說,英子,你一定行,我們支持你。”“英子,你的故事講的真棒。”“英子,你要微笑着面對生活。”……角色決定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蘊,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和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學會了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了思維,學會了閱讀,提高了語文能力。

篇二: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聲》這堂課我主要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後來的小英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由淺入深,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兒童的情感容易激發,也容易變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情感的體驗上升爲理性認識。從情到理是認識上的昇華。

在《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給學生進行場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現,或傳遞情思,或渲染氣氛,力爭讓學生如臨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說……”、“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說……”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爲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情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思想認識。

教學中更存在一些遺憾,讓學生通過朗讀品讀感悟到小英的前後變化,從自卑、憂鬱、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在學生能力指導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不夠及時與機智。受限於文本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於學生自學能力教學的力度還不夠,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指導並有效的落實。

篇三: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注意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英子的內心感受,真正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理解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有效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整堂課,以“情”貫穿始終。

1、以形象思維激情。生動具體的形象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將文中感人的信息調動出來,內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後釀化成強大的感染力,去感動學生,使學生通過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感情。帶着這種知識和感情,學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改的理念。我利用配樂旁白、學生想象的形式,將第一次掌聲響起時的情景,再現爲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生有了真切的感受,情感被充分激發,對掌聲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靈活引讀喚情。引讀能將情融於讀,成爲課堂情感升溫的有效方法。引發學生反覆讀“教室裏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的中心句。那些情感未被喚醒的學生也逐漸地隨着旋律的迴轉,隨之盤旋上升,調整到審美的、優雅的、極富震撼力的狀態中。

三、以品味語言煽情。我抓住關鍵詞“一搖一晃”渲染情感,伴隨着感人的音樂,觸發學生最敏銳的感官:“英子走下講臺時的“一搖一晃”和剛走上講臺時“一搖一晃”的還一樣嗎?”這一小小的細節卻突顯了濃濃的語文味。人文性和語言的學習同時落到實處。

四、以生活體驗冶情。對英子掌聲前後變化的深切感受,離不開學生的主體發現,離不開對英子同學美麗心靈的發掘,這個過程是與學生的自身體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比如:“‘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樣?她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在這掌聲中對英子說些什麼呢?”“你想怎麼稱讚英子呢?”……這些發現、發掘的過程,都注重觸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情感的昇華。

篇四: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

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我在教學中以英子性格的變化爲切入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明白她變化的原因源自於同學們的兩次掌聲,來自於同學們對她的愛,緊扣本單元“愛的奉獻”專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感到比較成功的幾點是:

一、整個課堂以掌聲爲線索,充滿着愛的氛圍:1、導入新課,引出掌聲。2、複習詞語,總體感知。3、研讀課文,感受掌聲。4、擴展閱讀,昇華掌聲。5、迴歸生活付諸行動。全文教學設計處處滲透“愛”。

二、整體對比,感受變化。對比閱讀(描寫英子的兩段話),讓學生會質疑。再進一步深入探究,掌聲真有這麼大的魔力?有效地調動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三、挖掘教材空白點。在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要回歸本位,指向語用。而“補白”則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充分利用文本“空白”,巧妙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賦予自己的獨特理解,從而激發思維,走進人物內心,揣摩人物心理,(“猶豫”處,體會英子的糾結。默默”處感受英子的自卑。“掌聲”處感動同學們的愛)

四、以讀代講,角色轉換。在教學本課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己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五、擴展閱讀,昇華掌聲。課標指出,走進文本是爲了走出文本,而擴展閱讀能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我以愛爲導向,走進生活,感受愛的力量。

本節課課後我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比如兩次“一搖一晃”,沒有很好抓住,不能充分體現掌聲當時對英子明顯的影響,以至於後面的變化有些突兀。英子上臺前後的心理變化雖能體會,引導學生理解的層次性還不夠清晰。而且,由於對多媒體的不熟練,也導致在操作中存在失誤,有些環節沒有很好的實施,需在這些方面改進。

篇五: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這篇課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心扉,變得開朗、樂觀、向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我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後的小英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去體味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感悟掌聲的神奇和偉大,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對這節課,我感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落實了朗讀指導;

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去體會、想象英子的生活,從而理解她憂鬱、自卑的原因。對於身體正常的孩子來說,只有理解了殘疾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最終理解這個故事。語文課,不僅要有語言文字訓練,更要有精神的培育與涵養;

在文本的細讀階段,基本上經歷了兩個層次:第一,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與神態,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內心世界反觀人物的外部動作與神態的細微變化。情感體驗與表達方法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則成爲學生表達情感與領會表達方法的一種手段;

配樂朗讀,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一切情感因素,使語言與情感共生,文心與人心交融。

但是,在這課堂的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對於詞語的理解和感悟沒有做到位。希望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篇六: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子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由原來的憂鬱自卑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讚美了同學們的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特別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

課文是以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的,情節感人,描寫細緻。在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課文以“掌聲”爲線索貫穿全文,在教學設計中,我抓住兩次掌聲來展開教學。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推進,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總是”、“默默”來體會英子的自卑及孤獨,在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我又創設了情景引讀,“課堂上,同學們爭先恐後地回答問題時,英子總是——”,“課下,同學們在操場上快樂地玩耍時,英子總是——”。學生在反覆的想象朗讀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此時來談談自己的體會,再把這種體會帶入朗讀中,自然就讀出了感情。

在教學“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時,我讓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再創設情境“假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麼?”然後隨機採訪“英子”的感受,讓學生真正把自己當作英子,感受到英子的內心活動。接着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情、性格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的鼓勵,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和鼓勵。我們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同時也要主動地學會去關心、鼓勵他人。接着讓學生說說,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得到過別人的鼓勵和關心?我點了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可是他沒有回答出來,此時,還不待我講話,教室裏就想起了一片掌聲。我想,這掌聲遠比我這節課上得要精彩得多,同時也說明孩子們已經懂得了掌聲的意義。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篇七: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通過執教《掌聲》,讓我更深刻領會了蔣敦傑院長說的:磨課就是引領老師把教學足跡寫出來、做出來、記下來、說出來和改出來,並在網上留下來,引領老師們在語文教學上,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能力;在校本教研方式上,通過三次備課兩輪打磨、專業化觀課評課,逐步實現校本教研的規範化和常態化,從而引導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幸福的道路上來”爲此:

一、拓展“磨課”,有效契合

“磨課”讓我明確了語文教學的方向。第一次備課時,我的備課範疇一直在《掌聲》課文中來回打轉,總感覺掌聲的含義該體會,小英的憂鬱也應該感悟,這個詞語須重點體會,那個詞語也不能含糊其辭,反反覆覆,修修改改,放不下這個,丟不下那個,找不準教學中心點,思路一直在繁瑣中徘徊。前前後後經歷了一次次備課、上課、觀課、研討,在一次次地研討中,老師們集思廣益,智慧碰撞,最終找到一種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紮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二、美化導語豐富想象

一首毛阿敏《掌聲響起了》輕鬆的導入新課,而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我主要抓住課文第2-4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讓一個同學有感情朗讀,“---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當我問到:同學們,通過剛纔同學的朗讀,你想到了什麼,你想對英子說些什麼時,爭先恐後的一雙雙高舉的手,一句句肺腑之言,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體會“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也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英子:我想對你說——-”更是昇華了文章的主旨: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也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三、巧妙設計精彩結尾

三幅不同領域的“身殘志堅”的圖片,一篇“老師寄語”,一篇“愛”小詩,一首韋唯《愛的奉獻》,昇華了本文的內涵,也倡導了社會主義價值觀中的和諧友愛。

篇八: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一、運用學法,理解課文。教學時,我以掌聲前後英子的變化爲突破口,以課文提到的兩次掌聲爲線索,展開教學,同時緊扣文本,指導學生運用讀文—劃句—悟情的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動心去學,動情去讀。

二、情景教學,與文本對話。整堂課,我設計了談話導入,回顧課文,前後對比,英子的原來自卑憂鬱和後來變得自信樂觀作比較,研讀課文,感受變化,感悟掌聲的內涵,以及讀英子的信,感悟英子對同學們的感謝和掌聲給她的鼓勵幾個環節。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讓學生找描寫英子神態,舉動的句子,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立刻把頭了下去,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爲什麼把頭低了下去”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了一會”我問英子爲什麼猶豫呀?用如果“上去——不上去——”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矛盾無奈的心理,這部分情境創設我覺得還較爲滿意。

三、聯繫生活,拓寬主題。在這篇課文中,英子因爲同學們的兩次掌聲,改變了性格從而也改變了人生。課前閱讀提示說掌聲是一種愛的表現,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掌聲遠遠不是一個愛字能包括的,因此在教學中我這樣設計的:1、兩次掌聲就改變了英子的命運,在你的學習生活中你得到過誰的掌聲?你曾經把掌聲送給誰?2、現在你對掌聲有了更深的理解,這掌聲到底是什麼呢?你能一個詞,甚至一個字來說嗎?是啊,掌聲是支持、鼓勵、表揚、尊重更是愛。孩子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們能把掌聲送給更多像英子這樣需要掌聲的人,他們不僅是殘疾人,還可以是貧窮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邊成績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課即將結束時,同學們看着畫面熱烈的鼓掌,把掌聲送給了爲祖國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也送給了表現出色的自己,深化了主題,理解了中心。

當然,這節課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給學生留寫話的時間,只好放到課下寫。課堂中,很多學生缺少主動思考及發言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維的積極性一直是我上課的目標,我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人們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纔會在下一次取得更大的進步。

篇九: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寫了作者回憶了小學時,一個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次老師讓她上臺講故事,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她只好上臺,講完了後,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從此她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文章情感充沛,語句優美,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又是進行閱讀訓練的好材料。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意。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是課堂教學中的方法之一。本課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詞語積累不多的特點,利用上下文理解詞語。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猶豫”一詞,結合句子後面小英的動作“慢吞吞”來理解,說明英子不願意走上講臺,但是老師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英子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見。

課文第四、五自然段中“憂鬱”和“歧視”的意思,我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來指導,與課文第一自然段結合起來理解:“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英子的神態“文靜、默默”就是憂鬱的表現。而爲什麼英子會這麼憂鬱、走上講臺時又那麼猶豫呢?就是因爲英子殘疾,很自卑,害怕同學們歧視她。因此“歧視”的意思是“看不起她”“不把她當正常的同學看待”。因此,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要引導學生讀懂前後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詞語。

2、補白人物對話,感悟心理。

課文英子前後變化很大,由“憂鬱文靜”變成“活潑勇敢”,在教學時,根據英子的感情變化,我讓學生先找到描寫英子的神態、動作的句子。學生在第二自然段找到“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爲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纔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學生讀到“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這個句子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爲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二、成功之處

這次教學比較成功之處是備課落到實處,化大爲小。

本課備課時,我和以前一樣,制定了“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的教學目標,正巧在集體備課時,其他教師指出了其中教學目標過大,要求學習目標要小而實,具有可操作性。經過再次備課,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爲: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熱烈、持久”、“經久不息”等關鍵詞語的意思,感悟兩次掌聲的含義。後來在教學中,效果果然不錯。

三、不足之處

雖然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人物心理活動體會不到位。本課英子心裏活動的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等方法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這些關鍵詞語,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爲下面學生爲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作好鋪墊。

四、改進措施

回顧本課教學,需要進行一些改進。

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描寫英子的神態、動作,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在以後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朗讀、小組合作表演的方式,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在朗讀時,可以加入情感的句子,讓學生更明顯體會。如:“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她是多麼糾結啊!)“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她多麼勇敢啊!)這樣一加,學生就清楚了。教學效果肯定不會錯。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550.html

  • 標籤: 語文 三年級 上冊 反思 掌聲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掌聲教學反思(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