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作文

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45W 次

篇一: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

20XX年3月,謝宜華開始擔任沂源縣南麻街道魯陽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在這之前她曾經在南麻街道農經站、統計站、藥監所、團工委工作,雖然基層工作經驗豐富,但是從未在社區工作過的謝宜華還是感覺一陣犯難,於是她一上任,就堅持從自身做起,白天走街串巷入戶摸底,晚上學習各項業務知識,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整個社區基本信息及各項業務的辦理流程。她心繫羣衆,敢拼敢打,每次遇到困難總是第一時間衝在最前面,被百姓稱爲奮戰在一線上的“鐵娘子”。

公開透明,打通服務羣衆“最後一公里”

“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從未在社區工作過的謝宜華,一上任她就高度重視社區黨組織建設,認真組織開展主題教育,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製度,不斷凝聚班子和社區人員幹事合力。她堅持公道正派,面對低保審覈等民生敏感問題,建立民主監督管理機構,設立了低保評審小組,完善各項工作的公示制度,堅決杜絕“關係戶”,很快以過硬的作風和正派的品格,贏得了社區幹部和人民羣衆的認可。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繫、服務居民羣衆的“最後一公里”,如何打通服務羣衆的這最後一公里,以哪些工作爲突破口?謝宜華深諳基層調查是謀事之基,成事之本,爲破解“最後一公里”問題,她組織黨員、居民代表和專職社工組團走街串戶,下小區、摸情況、找問題、解民願,根據魯陽社區地處城鎮邊緣,工薪階層、外來人口、貧困居民佔有較大比例的基本社情社況,充分研判居民羣衆需求,在提升服務質量練好“內功”的基礎上,引進社會組織強“外功”,突出打造了公益課堂和社區志願隊兩個服務平臺。

針對社區小孩兒玩鬧存在安全隱患,她主動聯繫縣書法協會合作成立公益課堂;針對志願服務與幫助人羣對接不匹配問題,她主動整合年青社工、居民代表、星火義工、“學雷鋒”救援隊等各方誌願服務資源,對接社區內困難人羣,在全縣率先將社會組織參與到社區治理和服務中去,豐富社區服務模式,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帶動社區各項工作展開新局面。

老舊小區改造,走街串巷解決羣衆難題

面對社區內基礎設施老化,道路坑窪,污水橫流,亂搭亂建等問題,她勇於“亮劍”,組織黨員幹部帶頭,責任到人,分組入戶做工作,積極協調各方,克服重重困難,改造居民樓39座,拆除違章建築287間。將昔日污水橫流,亂搭亂建多的8個無管小區,變成了一個個環境優美、人人稱讚的幸福小區,贏得了羣衆廣泛讚美。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進行時,20多間違建房擋住了施工進程,其中一戶居民早已不在這居住,甚至聯繫方式都沒有,找到他如同大海撈針,可是工期將近,如果延誤了工期,資金、工程等多方面將出現問題,造成嚴重的後果。謝宜華費盡心思、多方打聽,終於從村裏老人那裏得知他父母的住處——在15公里外的山村,當天晚上謝宜華就自己開車趕到村裏見到了他的父母,這時已經是晚上的九點多。最後聯繫到了這名男子,剛開始男子的態度比較強硬,表示不願意拆,想要一筆補償款,謝書記不斷地耐心地解釋,並且也看到了男子家庭條件一般,父母身體也不好的情況,便向他承諾把他房子裏所有的傢俱、物品安置到他的父母家,他這才答應。像這樣事情在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遇到不少,但是謝宜華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抱着這樣的信念去幹工作,困難總是迎刃而解。

社區改造中發現了一些其他問題,也是及時發現及時解決。在社區改造剛開始的時候,要拆除一片違建的雜物間,立刻遭到了一名羣衆的強烈反對,他情緒激動地找到謝宜華,甚至對她提出了威脅。謝宜華氣憤的同時立刻展開走訪調查,瞭解他的家庭情況。得知他50多歲了,跟妻子離了婚,兒女也不跟他來往了,自己也沒有正經工作,一個人過得窮困潦倒,身體情況也是每況愈下。瞭解了這些情況後,謝宜華拋棄前嫌,幫助他辦理了陽光低保,申請了政府廉租房。度過了生活上的難關,做完這一切之後,這名羣衆不僅同意拆除他的房子,還幫助社區做通了很多居民的工作,現在他買了一輛小麪包,做起了拉貨的生意,身體逐漸養好了,日子過得比以前好多了。

社區的低保辦理,住房補貼,保障房的辦理,民政優撫是倍受羣衆關注敏感區,謝宜華在工作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她積極認真的在社區居民中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建立了民主監督管理機構,設立了低保評審小組,加強了民主評議,實行了各項工作的公示制度,增強了工作的透明度,受到居民羣衆的擁護和歡迎。她在工作中堅持原則,秉公辦事,有個別居民爲達到自己的目的通過關係講人情,給她送禮送物,她都婉言拒絕,還有的個別人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對她惡言惡語,甚至罵罵咧咧,她也義正詞嚴,以禮相勸,減少、避免了社會矛盾,真正把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讓受惠羣衆真正體會到發展成果。

奮戰“疫”線,誰說女子不如男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她勇於擔當,不推不躲,面對149座居民樓、25個小區、1。7萬餘人、1.25平方公里的防控任務,特別是在社區人員較少、老舊小區通道多、個別居民不聽勸阻的困難情況下,她當機立斷,管控第一天就紙筆測算出行線路,在不影響消防的前提下率先封住9個路口,多方協調派駐單位,做好路口值班值守。她身先士卒,主動承擔最危險的任務,多次她一個人去高速路口對接從外地返回的小區人員。她舍小家顧大家,從大年初二防控值班以來,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期間丈夫結石持續發作,由於沒人陪伴及時救治,造成中度腎積水。每當談起疫情防控,社區裏無人不爲這位“鐵娘子”豎起大拇指。

幾分耕耘,幾分收穫。謝宜華爲老百姓的“大事”操心、費心,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和信任。同時,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嚴格落實上級各項政策要求,爲老舊小區改造、區域化黨建、美麗社區建設等工作的順利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魯陽社區居委會先後獲得國家級抗震減災示範社區、全省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山東省民政系統省級抗震減災示範社區、淄博市創業先進社區、淄博市委組織部優秀書記工作室等榮譽稱號。

篇二: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她,將年逾90歲的老父親送進福利院,自己卻靠在社區,照顧日間照料中心的老人。

她,剛做完手術,幾度拔掉針管跑回社區繼續工作。

她,沒日沒夜,早已經忘記了“休假”的感覺。

社區羣衆習慣稱呼她爲“書記”,因爲對社區的居民來說,她既是親人,又是主心骨。社區的道路整潔了,文化生活活躍了,居民笑了……那剛剛鋪設的社區小廣場不知留下了她多少的足跡,她那小小的身軀,迸發出了無窮的力量,散發着愛的光輝,流淌着一名共產黨人無私奉獻的熱血和汗水。

她的付出沒有白費,她的汗水沒有白流。迎春苑社區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社區示範社區、省級文明社區、山東省科普示範社區,她本人也先後榮獲山東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振興淄博勞動獎章、淄博市優秀社區志願者、淄博市孝感淄博模範人物等榮譽,她用智慧和大愛,繪就一張“歡顏”樂譜。

她,就是楊春華,現年54歲,淄博市張店區科苑街道迎春苑社區黨委書記。

社工服務社區項目:讓羣衆獲益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紛繁複雜,作爲一名基層幹部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政策,來面對各種狀況的發生。她雖然工作繁忙但仍然擠出時間不斷給自己充電,帶頭學習黨的思想理論,黨的十九大之後帶頭抄寫十九大報告,對中央的政策理論有了新的認識與提高。爲了對標先進,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她每次外出學習的機會都不放過,北京、上海、濟南都有留下了她的腳印。功夫不負有心人,不斷的學習充電終於換來了成果。20XX年,根據居民需求打造了“智慧活力社區”黨羣服務平臺,藉助社區公衆號這一平臺、積分超100崗與時間銀行雙系統讓社區治理更便利更快捷。與此同時社區聯合歡顏社區社會服務中心、孝之源養老服務等社會公益組織,開展互動開放黨課項目、歡顏養老服務項目、幸福陪伴“430學堂”項目等多個專業社工服務社區項目,深受轄區居民歡迎。

迎春苑民星藝術團就是在這個平臺成長起來的,藝術團的老人們每天都在社區活動中心唱歌、排練,一開始還只是自娛自樂,慢慢的有了名氣還被邀請去各地慰問演出,這樣一來大家熱情更飽滿了,藝術團尹老師每次都說:“我們藝術團是楊書記培養的,不管走到哪裏我們都是迎春苑的人,就算到了國際大舞臺我們也會驕傲的說我們來自迎春苑!”

推動黨建工作貫徹落實:羣衆滿意

迎春苑社區是一個擁有人口近20000人的大社區,黨員數量超過300名,而且大多是年紀較大的老黨員,不會使用微信等新工具,爲了更好的管理黨員,推動黨建工作貫徹落實,她帶領黨委成員積極走訪,收集民情民意,對於一些問題早發現早治療。爲更好的開展工作,她牢牢扭住黨建工作這個“牛鼻子”,在黨委領導下,轄區十二個黨支部積極做好“三會一課”的開展,以及黨費收繳、黨員發展等工作。爲了提高廣大黨員積極性,社區打造了黨員積分超100崗項目,搭建“支部+支部”黨建聯盟,動員“雙報到”單位、轄區單位支部結對網格支部,認領支部項目、居民心願,形成黨建聯盟,協助社區做好重點項目推進。與此同時她還創新每月主題黨日的學習內容與方式,邀請共建單位來給黨員們講解一些老年人養生、防詐騙之類的講座,讓廣大黨員與羣衆變被動爲主動,使黨的政策理論活起來動起來了。

作爲一名老共產黨員,社區的主心骨,她把對黨的滿腔熱忱化作工作的動力,源源不斷的給百姓送去黨的關懷。劉老太是低保、殘疾人家庭,她老兩口也是楊書記的幫扶對象,楊書記經常給他們送餐、配送上門、上門理髮,儼然成了劉老太的親閨女。20XX年劉老太突發疾病,書記工作之餘常常到醫院陪伴,劉老太臨終前對楊書記有千萬個捨不得,並把老伴託付給了楊書記照顧。像這樣的事情,楊書記不知經歷多少,她用真情幫助和關心着社區每一位親如父母的老人,舍小家顧大家。

打造“時間銀行”志願服務模式:羣衆中意

爲了更好的服務老百姓,她帶領班子成員推進了社區四級網格服務隊伍建設,構建了以社區黨委書記、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時間銀行志願者組建的新型社區網格服務團隊。除此之外,作爲淄博市優秀社區志願者,她利用閒暇時間開展志願幫扶活動,對社區的孤寡老人、困難家庭等弱勢羣體給予最大關懷。在楊春華的心裏,社區的那10餘名失獨家庭、20多個低保家庭、近百戶殘疾及特殊家庭,她始終念念不忘,每年都進行大走訪。

社區居民楊大姐是一名理髮師,她對“時間銀行”非常中意。“我前段時間幫助社區王阿姨理髮,楊書記得知後,在‘時間銀行’裏面又給我積了分,我可以拿着積分去兌換物品。這樣的模式太好了,太感謝社區楊書記了。”

有人問她爲什麼不辭辛苦的做這些“分外”的事,她說這些普通的小事,往往最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怎樣能讓居民少跑腿,怎樣能讓居民更幸福,那我們就怎樣開展工作,我把百姓當親人,他們也會真心換真心。

做強“歡顏社區”服務品牌:羣衆樂意

迎春苑社區是一個新舊小區結合的社區,多年來積攢的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爲了給老百姓一片碧水藍天,她帶領大家集中整改了迎春園、百花園,完成了老舊小區、三無小區的集中整治,改造提升小區多處文化廣場,積極開展文化惠民工程、便民服務及志願服務活動,做大做強“歡顏社區”黨建服務品牌。尤其在20XX年藉着街道辦開展“樓道革命”的契機,集中整治了老舊小區的樓道亂堆亂放、亂貼小廣告等問題,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居住環境。現在的小區雖然房子老,但是整體“氣質”不一樣了,新換的單元門一打開,樓道里乾淨整潔,牆上沒有了“牛皮癬”,取而代之的是論語、是孝道、是家風。就像小區範阿姨說的,自從樓道整治了,我現在爬樓也不覺得累了,看着兩側的圖畫文字,好幾次還走錯了樓層呢!

迎春苑社區總共有18個小區、8000多戶,共計2萬餘名居民,這麼大的社區,楊書記在近20年的社區工作中時刻把他們掛在心中,每個單元、每個樓道樓層都留下過她的背影。社區居民小劉,在今年的端午節文化活動說,“感謝楊書記的辛勤付出,雖然我們年輕,但是我們很樂意生活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裏。”

楊春華在繁瑣而枯燥的社區工作中以單純而又執着的個人信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引,積極踐行新時代理論要求,爲黨的建設添磚加瓦,她把每一位社區百姓當做自己的親人,做着看似平凡實則非凡的事情,在得到居民認可的同時,也爲大家樹立了榜樣,引領了新時代一個共產黨員的風範。

篇三: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在今年的村社組織換屆中,作爲選情複雜村的駐村幹部,馮林鵬用“拼命三郎”的幹勁,最終實現“一肩挑”人選黨組織得票率100%,村委會得票率97。8%。

20XX年,在大拆大整行動中,馮林鵬與聯片領導一起發揚連續作戰精神,通過事前工作到位、思想動員到位、難點協調到位等舉措,做好企業主的思想引導工作。他們連續三天登門拜訪,通過政策攻心、感情感化,成功簽下首份拆違協議書,一舉扭轉戰局。此後,更是一鼓作氣、平穩有序地完成蔗湖片工業區10家鑄造企業拆除淘汰工作,拆違面積約12萬平方米,佔地面積150多畝。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馮林鵬連續50多天堅守防疫一線,冒着被感染的危險,衝在最前方。他帶領駐村幹部逐門逐戶排查,管控好107名留觀人員,又發動黨員做好紅色服務,確保羣衆居家無憂。

20XX年8月9日超強颱風“利奇馬”兇猛來襲,馮林鵬帶領消防隊員前往荊西村小洪坑山上轉移羣衆,一直持續到10日凌晨1時。颱風過後,馮林鵬又連續8天7夜不分晝夜堅守一線,投入到災後清理工作中,帶領村幹部、黨員衆志成城做好災後秩序恢復。

20XX年5月,大荊鎮環境綜合整治如火如荼,馮林鵬帶領石門整治組衝鋒在前,持續推進垃圾清理、節點綠化打造、人行道和店招改造。石門有處十幾年的違建,堵死了一邊路口,也擋住了消防通道,引起周邊住戶的極大的不滿。馮林鵬借勢借力,克難攻堅,強力推進違章棚拆除。

20XX年的美麗田園、“全域美”創建中,馮林鵬發動所轄各村迅速行動起來,修訂村規民約,動員黨員羣衆共同參與,共拔除天空之眼系統紅旗點107處,清理各類垃圾600多噸,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鄉鎮工作任務重、責任大、挑戰多,“5+2”“白加黑”,加班成爲“家常便飯”,馮林鵬早就練就“三頭六臂”。從一名大學生村官成長爲社區主任,他用行動說話,以真情感人,以務實創新、激情飽滿的工作姿態奮力拼搏,得到同事、羣衆的一致好評。

篇四: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把居民當家人把社區當家建:邵濤

張店世紀花園社區共有居民樓148棟,居民8000餘戶2。6萬人,現有黨員277人,是一個現代化的大型社區。如何把這樣一個大型社區管理好、服務好,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邵濤自上任以來,一直在思考、探索的問題。在他的帶領下,世紀花園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爲民服務”兩條腿走路,以“把居民當家人,把社區當家建”爲服務理念,着力打造“服務天天在”黨建品牌,把“長效機制,精準服務”作爲工作目標,叫響了“需要在哪,服務到哪”的工作口號,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了“黨委先行、書記帶頭、黨員跟進、羣衆滿意”。

建強“紅色堡壘”

如何讓社區黨員動起來,讓基層黨組織活起來?20XX年,邵濤以打造過硬黨委爲目標,提出了黨建在路上、支部在行動、黨員在身邊、服務在崗位和支部看黨委、小組看支部、骨幹看小組、黨員看骨幹、居民看黨員的“四在”“五看”的社區工作原則。

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扮演的角色,不是事無鉅細、大包大攬,而是要充分運用現代化、市場化的手段,整合、協調、引導各類組織和羣體,共同搞好社區建設。去年以來,世紀花園社區黨委牽頭駐地單位成立了9個駐地黨組織聯盟,將社區治理從原來的“獨唱”變成了由社區黨委“領唱”的“大合唱”。社區黨委與聯盟成員單位分別列出“我能提供的”服務清單和“我所需要的”需求清單,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供需對接,極大地提高了駐地黨組織和單位參加社區活動的針對性。

社區居民呂世君,20XX年1月14日突發腦溢血,開顱手術後,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其父母年齡均80多歲,都是農民,而且母親患有冠心病,父親小腦萎縮,女兒剛上初四,其妻子現無法上班,單位每月發給1200元生活費。20XX年的冬天,繳暖氣費就成了這個家的大難題。世紀花園社區黨委向社區廣大居民和雙報到單位發出愛心捐款倡議,開展“讓這個家更溫暖”幫扶活動。市中級人民法院機關黨委第一時間將2580元愛心捐款送到呂世君家中。隨後,社區居民也紛紛伸出援手,共籌集1。8萬餘元善款。

激活“紅色細胞”

談起如何激發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時,邵濤說:“如果我們時時刻刻把每位黨員放在心上,真心實意關心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就會用真情贏得他們對黨組織的赤誠之心。”

在黨員管理上,首先通過制度進行約束。爲此,社區黨委推出了量化積分管理制度,將黨員的學習、繳納黨費、志願服務、建言獻策等情況全部量化積分管理,黨委每月統計並上牆公示,通過積分量化管理,改變了過去社區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無所謂”的認識和態度,使黨員參會率、參學率到了90%以上,有效提升了黨員的歸屬感和使命感。

同時,也有直抵內心的溫情管理。在每名黨員的入黨日,邵濤作爲黨委書記都會與黨員共同重溫入黨誓詞,並給他們送上一份“政治生日賀卡”,讓黨員充分意識到從入黨那天起就是自己的一次蛻變、一次不同於以前的“新生”,通過這樣的小事,讓黨員感受到來自組織的關懷。有一天晚上邵濤散步的時候接到一個電話,“邵書記,我是趙孝山的兒子。老人‘走’了,老人‘走’之前囑咐我一定要給您說一聲。”一名老黨員,一輩子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直到去世之前仍然記着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黨組織在他心中是如此之重。邵濤說:“這就是我們把黨員當家人,他們把黨組織當家庭的真實寫照。”

在做好黨員管理的同時,爲激發社區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社區黨委創新實施了“家裏亮”和“社區亮”的“雙亮”工程,在每位黨員的家門口懸掛黨旗,讓居民知道黨員在身邊;在社區設立黨員公示欄,讓每名黨員自覺做到“向我看齊”。另外,社區黨委還實行黨員輪流到黨羣服務中心值班制度,來辦事的居民第一個接觸就是社區的共產黨員,真正讓黨員發揮服務羣衆的模範帶頭作用,用真誠服務來溫暖社區羣衆的心。

今年春節後,爲做好社區新冠商情防控,世紀花園社區需要組建一支服務隊,做好登記、消殺、勸返及其他服務社區居民的工作,邵濤身先士卒,把辦公桌搬到社區南大門勸返點上,在他的感召和帶領下,社區黨員、居民紛紛報名參與志願服務,當天一支60多人社區志願服務隊便組建完成並輪班上崗。社區裏的女性黨員、社區工作者、熱心居民,更是自發請戰,成立了世紀花園第四防疫梯隊——社區女子馳援隊,積極投入到社區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成爲世紀花園一道亮麗的風景。

甘做“紅色保姆”

社區黨委和居委會的主要職責就是服務居民。所以,邵濤總是對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說:“居民就是天,居民的事無小事,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天大的小事’。”

爲把“天大的小事”解決好,邵濤帶領社區黨委和居委會一班人,用心用情爲社區居民提供精準服務、貼心服務。社區的綠化帶裏有好多居民踩出來小路,剛開始,社區發現後都會及時補植綠化。但還是有人踩,後來派專門人員看守着,仍然擋不住。後來他們乾脆把居民踩出的小道建成了通道,邵濤說:“都從這裏走,就說明居民有需要。”社區部分居民樓的單元門因爲生鏽或損壞,開關門時總是吱吱呀呀地響,於是社區工作人員每人配發一個小油壺,不定期給單元門軸上上油;冬天不鏽鋼的門把手比較涼,居委會就在所有營業房和單元門把手上安裝了毛絨絨的護套,讓居民和商戶握住的是溫暖,感受的是貼心……

爲此,邵濤創新和總結了一系列的服務工作法。“零距離”服務法,每月開展“我和書記拉拉呱”“拉呱說事”等活動,與轄區羣衆面對面交流,更精準、有效地爲居民提供服務;“週一說事”工作法,自20XX年起,推進服務型社區黨組織建設,建立“週一說事”長效機制,推動多方參與、問題共商,現場查看,即知即改,截至目前已連續開展209周;“週五我值日”工作法,組織多方優秀志願者服務隊每週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清理垃圾和雜物,營造乾淨文明的環境和氛圍,截至目前活動已連續開展225周;“一萬步工作法”,身爲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的邵濤帶領社區工作人員,走出辦公室,走到居民中,用腳步丈量民心,用真心換取民意,目前已經收集記錄了十幾本、上萬條的民情記錄;“點子大會”工作法,定期組織黨員羣衆爲社區建設出謀劃策;開通“居民隨手拍、黨委馬上辦”微信公衆號,及時解決居民發現的問題……

邵濤的傾心付出不僅得到社區居民的一致稱讚,更是受到了各級各界的認可。多年來,邵濤先後被表彰爲全國模範退役軍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先進個人,被山東省委記二等功、被省委組織部表彰爲“全省城市社區擔當作爲好書記”、被評爲山東戰“疫”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被省委宣傳部授予全省善行義舉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榮譽稱號、被市委組織部評爲“擔當作爲好支書”等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世紀花園社區及社區黨委先後榮獲全國和諧示範社區、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減災示範社區、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70多項榮譽稱號。

篇五: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蔡書記是爲老百姓辦實事的好書記,這幾年社區變化這麼大,秩序好了、環境美了、生活富了,蔡書記有一份功。”說起周村東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蔡娟,社區黨員羣衆都會豎起“大拇哥”。她從20XX年來到東街社區工作,一干就是八年,從社區管理到服務羣衆,從經濟發展到全民福祉,時時處處體現着基層工作者的初心、擔當和實幹。在蔡娟的帶領下,東街社區各項穩步推進,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創新基層治理,黨員管理闖出新路子

蔡娟在基層工作已經20年了,工作中,她始終把“爲黨工作、爲民服務”作爲工作出發點,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服務模式,促進轄區共治共建共享,也闖出了黨員管理的新路子。

三金宿舍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小區,人員雜、小區亂、投訴多,在蔡娟的一手操持下,從黨員學習抓起,創新學習載體,每月一堂課,課課有重點、課課都愛聽,黨員們自覺走出家門,撿拾垃圾、參與小區治理,積極建言獻策,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如今三金宿舍已經改造完畢,增加了議事長廊等設施,環境好了,居民都受益。

蔡娟說,黨員管理和服務是黨務工作者主要任務,東街現有黨員476人,70歲以上老黨員180餘人,如何服務好這些老黨員,蔡娟不斷地思索與實踐。“蔡書記啊,我想來社區大院參加組織生活可身體不便。”張大爺是鑄鋼廠宿舍老黨員,腿腳不便,到社區參加組織生活不方便。爲滿足這些老黨員們的學習需求,蔡娟深入企業、小區實地查看,通過一次次協調爭取,將很多原來小區遺留的閒置房屋進行盤活,在社區黨建主陣地建設的基礎上,分別打造了鑄鋼宿舍黨羣驛站、造紙廠宿舍黨羣驛站、宏信花苑黨羣驛站和三金宿舍黨羣驛站四個黨羣活動分站,爲社區黨員就近學習、活動提供了陣地依託。黨員服務和管理,有了新的陣地。

“工作講大局有激情、幹事講風格重黨性,困難面前不低頭,腳踏實地,幹就幹好。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有擔當,在社區治理中敢於創新……”這是街道上下對蔡娟的一致評價。

開創“ABC輪崗”法,熱情服務暖民心

社區工作繁雜而辛苦,每天要面臨各種政策落地,以及來自居民各種訴求等,如何調度好社區工作者,不耽誤事、幹成事、幹好事,蔡娟一刻不停歇的摸索。

她在認真研究了“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後,提出了更加適應基層服務的“ABC輪崗”工作法:“A崗”在便民服務大廳設立“全科社工一站式”服務窗口,改變以前社區碎片化的服務模式,打破條線“壁壘”,讓居民少跑腿。“B崗”下沉網格服務羣衆零距離,把具體工作落實到網格,在網格中解決羣衆困難、採集一手信息、排查安全隱患,讓社區管理“像繡花一樣精細”。又能把居民的心聲融入到社區建設中。“C崗”服務代辦不打烊,由各網格員建立個人網格微信服務羣,實現8小時工作外對居民事務需求進行解答或者代辦,探索出了服務羣衆的新模式。

“ABC輪崗”工作法符合社區實際,又提高了服務效率,居民無不拍手叫好。造紙廠宿舍李青田大爺說:“以前來辦個事,沒有個兩三趟辦不成,經常找不到人,現在好多了,這些工作人員個個都是行家裏手,沉到網格就是一個好釘子,回到社區就是一個全科社工,還能代辦好多業務”。

線上線下同步走、羣衆辦事零跑腿、24小時不打烊、延時服務暖人心,該服務模式已經成功入選20XX全市深化改革民生類經驗。

據悉,過去東街社區條件簡陋,羣衆來辦事都沒有地方落腳,爲了方便居民辦理業務,爲了便於開展黨羣活動,蔡娟多方籌措解決了社區缺少服務場所問題,打造了東街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多功能活動室、書香苑、翰墨堂、奇趣堡、梨園廳、琴韻坊、頤養園等多個功能載體,並以黨羣服務陣地爲依託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使其成爲周村標誌性的社區服務陣地。

共築聯建平臺,打造幸福家園

“以前是我們邀請居民來參加活動,羣衆認同度不高,沒幾個來的,現在不用通知到時候就來。”社工孫睿陽頗有感觸,爲豐富轄區黨羣生活,密切黨羣關係,蔡娟以“一月一主題,季季有精彩,黨羣同攜手,幸福共分享”爲理念,打造了“繽紛四季工作法”,該服務項目獲得山東省婦聯繫統推廣。在後期實踐過程中,她還不斷將紅色傳承、文明宣講、鄰里互助、志願服務等融入其中,並衍生出“四色學堂”“七彩假期”“@me上門代辦”“陪你到老”等多個項目。

爲廣泛調度各方力量參與社區建設,蔡娟提出成立“紅紐帶”共駐共建聯盟,以黨建工作爲統領,社區爲紐帶,凝聚各類單位和社會公益資源,形成多方互動新格局。創新“紅紐帶”四位一體聯席會議議事機制,助力社區開展多元化服務,解決民生實事。建立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廣泛吸納轄區商鋪、各類單位和社會公益組織進入社區“大黨委”,組織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通過認領社區“繽紛四季工作法”“四色學堂”“七彩假期”“@me上門代辦”“陪你到老”等品牌服務項目,多元化參與社區治理,拓寬服務載體,增強黨羣滿意度。

對於蔡娟的付出,社區百姓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蔡書記工作起來是女漢子,可是她在我們眼裏就像自己的孩子,她那麼辛苦的爲社區工作,我們看着很心疼。”在蔡娟和全體居民的努力下,東街社區從過去沒有地方辦公、沒有人幹活、沒有機制辦事,到蟬聯全區“雙強雙好”村居、淄博市“時代先鋒”單位、山東省級文明社區等稱號,而這些榮譽也是對蔡娟的最好回報。

篇六: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小張莊社區,沂源縣魯村鎮的一個農村社區,社區年收入達60餘萬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萬元。說出這組數字,用不了1分鐘時間,可幹出這組數字,小張莊社區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訓寶用了3年。

“我們社區是一年一個新變化,村民生活越來越好。”對於社區的變化,村民看在眼裏,樂在心裏。

基層幹部的辛苦程度,決定了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數。小張莊社區的變化,得益於社區有位敢想敢幹的好書記劉訓寶。

近年來,在劉訓寶書記的帶領下,小張莊社區先後榮獲“淄博時代先鋒單位”、“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社區”“美麗鄉村”“沂源先鋒基層黨組織”“優秀村”“先進村”“紅旗村”等榮譽稱號。

重分土地清欠款,給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20XX年11月,劉訓寶當選爲小張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上任後第一件事,他就瞅準村裏的癥結所在,重新丈量土地,給老百姓一個公正的說法,讓老百姓吃上定心丸。

可土地均分不是小事,關係着村民的切身利益。爲此,他帶領村兩委成員進行土地摸底。

提起土地均分摸底時的情景,村民老李至今記憶猶新,他說:“那是寒冬臘月的天氣,我們早上5點準時集合,頂着雪花,到田野裏丈量土地,劉書記走在前邊,我看到他因爲統籌安排許多事項,忙得竟然沒有穿襪子,雪花落進棉鞋裏,迅速融化,等到休息的時候,他的鞋子竟然冒着熱氣,也不覺得冷。”

不懼嚴寒不畏困難,劉訓寶統籌規劃各片土地,排解種種不安定因素,前後僅僅用了短短半月的時間;隨後,帶領黨員、村幹部同心協力將村內1984年以來從未變更過的土地進行收回重新分配,人均分得8分土地(分地前每口人6分)。佔地後口糧田全村均分竟然越分越多了,成了村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一件趣事。

土地調整,容易引起集體上訪和聚衆鬧事事件,許多村莊因爲這個原因,只敢想不敢動,可劉訓寶剛上任就將這個難題攻克了,在小張莊村土地調整期間,沒有上訪更沒有動亂,如此安定的原因主要是小張莊分地前的摸底調查工作做得充分紮實。全村2000餘畝土地,摸底、丈量、抓號、認地、到戶、認可,歷時15天,無上訪、無糾紛、無異議,安定平穩的將土地均分到戶,得到鎮領導一致好評、村民的積極擁護。爲此,許多鄉鎮來小張莊學習分地經驗,劉訓寶都傾囊相授。

地分完了,還有部分佔地補償款需要均分,劉訓寶借分款機遇,將村民欠村集體的60萬元承包欠款進行扣回,依法依規將全村土地和扣回的這部分資金按人口進行了重新分配。

任職3年期間,他將佔地補償款發放到戶,人均每年分款800元,公平公正累計分款共計400餘萬元,分地分款期間從未引發矛盾糾紛和上訪事件。

抓黨建強基礎,讓村民分享發展紅利

劉訓寶經常說,村民信任就要勇於擔當,幹大事就不怕得罪人。他任職後,用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轉變了小張莊村兩委的工作態度,變“要我幹”爲“我要幹”,變“催着幹”“推着幹”爲“爭着幹”“比着幹”。

20XX年2月,着眼從根本上整治轉化軟弱渙散村,魯村鎮黨委按照“先進帶後進”的思路,選任劉訓寶兼任臨近村楊莊村黨支部書記。楊莊村曾是有名的“亂村”,班子鬧彆扭,工作推不動,上訪頻繁。到楊莊村跨村任職後,經過認真分析梳理,他認爲“低保不公”是該村最棘手、也是羣衆最不滿意的問題。爲此,組織村兩委立即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會議,依照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取消違規低保戶18戶,新增符合條件的5戶,以實際行動贏得了民心,也爲能在楊莊村順利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若不積極推進,容易形成工作堆積,工作進度停滯不前,爲了改進閒散推諉現象,他精減了村組長,楊莊片區的8個小組長精減成2個,原來8個人的工作兩個人去幹,進度反而快了。

爲徹底改善楊莊的基礎設施建設,又積極爭取鎮級“一事一議”民生資金8萬元,爲楊莊配套完善自來水設施,解決了村內180餘戶村民吃水難問題;與移動公司合作,通過共享公司電源線路,解決了村內用電問題;爭取上級幫扶資金,硬化村內連戶路和上坡生產路2萬餘米,改善了村民出行條件,切實提升了楊莊村民的生產生活質量。20XX年,小張莊楊莊合併爲小張莊社區,劉訓寶當選爲小張莊社區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社區富了、美了,才能讓外邊的人走進來,讓走出去的人回來。

劉訓寶着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五化”建設,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修建配套大口井2處、水池11個、大橋2座,進行自來水改造,新建淨化水廠1處,讓社區居民喝上免費的淨化水。美化了路邊環境,建花池栽植特色苗木月季10餘畝,形成花園式社區,支部領辦創建新陽合作社,栽植大櫻桃等320畝,水肥一體化配套,實行分紅制,讓村集體增收提高村民收入,受到一致好評。

觀光采摘悠閒,打造農旅融合示範區

大河有水小河滿,集體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就順勢得到實惠。

爲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劉訓寶先後對1000餘畝社區集體“四荒”土地和閒置土地進行重新發包租賃或招商引資,20XX年,小張莊村“兩委”把位於東北嶺的荒地約700畝,流轉給沂源暖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農光互補光伏扶貧電站項目,年實現社區集體增收40餘萬元,切實增加了村民的幸福指數,促進了集體增收和快速發展。南山、西頭閒置土地600餘畝分別流轉給萬利、通和等合作社,發展高效農業,給農戶每畝地800-1000元的土地流轉費,閒置勞力再去合作社打工賺錢,提高了村民經濟收入,讓農民的土地由荒草慢坡變成良田,長出顆顆金果實。

20XX年,合併後的小張莊社區集體出資,建設沂源新陽果蔬專業合作社、沂源泰陽果蔬專業合作社。要想的到長期受益,就得先投資,自20XX年2月起,合作社投資280餘萬元,完成荒山地平整200餘畝、整穴10000多個,栽植了以梅棗爲主要品種的大櫻桃4000餘株、晚黃金3000餘株,下一步還將栽植獼猴桃3000餘株。

預計20XX年,農莊果品進入盛果期後,年可增加集體收入10餘萬元,帶動本社區及周邊村戶均增收1萬餘元。

在合作社的經營運作方面,他們主要按照現代農業園的最新模式、最新技術、最高標準,建設大櫻桃、晚黃金桃、獼猴桃等高效果品種植園,同時將旅遊理念貫穿莊園建設始終,處處體現旅遊元素,打造成集農業示範、觀光采摘、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農旅融合示範區。

敢想敢幹、雷厲風行,劉訓寶帶着小張莊社區的百姓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大道,他本人也當選爲沂源縣人大代表,評爲淄博市有擔當有作爲村書記。

劉訓寶介紹,下一步,他們要立足於小張莊社區發展優勢,將實行社區改造,把老宅基地集中復墾,發展高效農業,增加村集體收入,繼續抓好招商引資,讓環保工業駐社區辦廠工作,集中建設水果示範園1處、集貿市場、水果批發市場1處。在社區實施旱廁改造、自來水改造工程,修建老年幸福院2處,並計劃整合社區內800餘畝土地建成節能管網灌溉農田,發展高效農業,讓社區民種地掙錢不出社區,共同建設美麗幸福和諧美好新社區。

篇七: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朱乃成:敢於“吃螃蟹”叩開致富門

在高鐵北站東臨,坐落着一處現代化新農村,這裏新村建設寬闊潔淨,村民生活愜意舒心;這裏建有省級規範化幼兒園,孩童享受着最優質的的學前教育;這裏擁有國際標準化的輪胎檢測線,令同行業歎服;這裏有完善的社區配套,全方位優質商業、文化、娛樂服務環境……這裏就是高新區四寶山街道辦事處朱莊村。

朱莊村緣何能脫穎而出,成爲備受矚目的鄉村振興示範村?這一切都歸功於村居發展的“領頭羊”——村黨總支書記朱乃成。

村民致富的“領路人”

“一個村書記和村兩委班子受不受羣衆支持,可能有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看有沒有帶領村莊發展的能力,能不能讓羣衆生活不斷改善。一個村莊建設和發展的水平,是對村級組織治理能力的真實考驗”。朱乃成告訴記者。

曾經,朱莊村與其他村莊一樣,村內大小街道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滿腳泥,羣衆出行叫苦不迭。2004年,就任村書記的朱乃成從修路開始,踏出了振興朱家莊的第一步。路通人和百業興,人心聚攏好乾事。“作爲村書記要敢於吃‘螃蟹’、勤於想辦法,站高一線,真抓實幹是底氣,作風過硬是旗幟,狠抓落實是動力。”朱乃成說,唯有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充分發揮朱莊村的生態優勢,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發展後勁,朱莊村纔有出路。

朱乃成上任之前,朱莊村產業幾乎是一片空白,村民有期待,發展卻沒思路、致富沒抓手。“靠村民在各自的一畝三分地上單幹是沒有出路的,改革思路就是整合土地,盤活資源,進行綜合治理。”朱乃成告訴記者,起初村民們都有顧慮,幾輩子靠耕種養活全家,這突然把地交出去,以後可怎麼活?爲此,朱乃成帶領村兩委挨家挨戶的做工作,首次流轉土地400畝地,由村兩委成員分三個小組帶人耕種,一年下來,被徵地村民不僅一分錢沒出,收益不減反增。村民的顧慮打消了,工作推進也順暢了。2007年,村集體與村民簽訂協議,歷時4年時間到20XX年實現全村2300多畝土地全部流轉,由村裏支付村民每年每畝700元的口糧款,國家的糧食直補、農資補貼也歸村民個人。爲有效增加土地附加值,朱乃成先後聯繫日本研修生天草農場、山東粒粒豐種業公司、山東現代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到村裏租賃、承包土地,投資農業開發項目。

“面對村民的所需所盼,我們選擇改革再出發。”朱乃成帶領村兩委在搞好現代農業的同時,緊緊抓住機遇搞工業。他順應地區經濟發展大趨勢,緊扣“建設、商業、服務、文化”四大平臺建設的主題,推動村莊傳統經濟向現代鄉村經濟轉型。20XX年帶頭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成立了淄博高新區朱家莊農村經濟股份合作社,建設朱莊村工業園並轉型爲魯中國際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該項目以產業集聚、技術研發、孵化成長爲發展路徑,立足淄博輻射山東,打造國家級產業示範園區,併成立山東亦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爲產業園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已經完成一期30000餘平方米的建設,吸引了6家企業入駐。同時,先後建設了混凝土攪拌站項目、中認必維汽車輪胎檢測線基礎設施等項目。“中認必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入駐,不僅爲朱莊村帶來了工業上的發展與進步,更標誌着中國輪胎產業擁有了對接全球標準的國際級試驗檢測基地。項目由村民集資入股建設,建成後租賃給法國必維集團經營,讓村民成爲村集體的‘股東’和村集體資產的擁有者、經營收益的分享者,此種模式在高新區還屬首例。”朱乃成感慨地說。

在朱乃成的帶領下,村集體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經濟收入從2007年的幾十萬元到20XX年增加至8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6000元增加到20000餘元,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持續提升。

美麗鄉村的“策劃人”

村集體收入增多了,村民的居住環境就成爲朱乃成頭等大事。2009年,在他的提議下,舊村改造開始納入村發展的議事日程。從2010年到20XX年不到5年的時間,他動員各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難,建設多層建築150000多m2,率先實現了戶均兩套樓房的目標,創造了朱莊村發展史上里程牌式的奇蹟。

遷入新居後,爲徹底改變村民生活的“陋習”,20XX年至20XX年,每天早上的6點50分,朱莊村的村兩委成員和工作人員一起準時聚集在文化廣場,召開簡短的碰頭會,通報一下當天村裏的工作事項。與其他的村委會議不同的是,參會人員每人手裏都會拿着撿拾垃圾的工具和塑料袋,會後,根據各自的負責區域,撿拾垃圾,保持環境的乾淨衛生。五年時間裏風雨無阻,除了星期天休息一天,週一到週六早上全部召開碰頭會,同時,村兩委帶領工作人員首先行動起來,集中清理了消防通道雜物、地下室雜物、自行車棚雜物,並對小區及舊村裸露土地進行綠化、硬化,對小區樓房立體牆面以及自行車棚進行清洗……在村兩委成員的帶動下,村民的自覺意識得到了極大提高。

自此,朱莊村開始實行每週五下午固定大掃除日,每週六下午由村兩委帶隊檢查居民家庭公共衛生,每月對檢查衛生情況進行公示,從未間斷,整治環境衛生已成爲一種工作常態,“髒、亂、差”的現象一去不復返。“小區綠樹紅牆,水清魚遊,花草成景,步道蜿蜒,假山別緻,處處皆美景……這是我們以前都無法想象的事情。過去條件不好,大家都想往外跑,現在好了,村裏的年輕人又聚回來了。”村民朱乃農的話中帶着幸福與驕傲。

幸福生活的“傳承人”

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讓朱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爲了展示文化、留住歷史,朱莊村建立了村史文化長廊,編輯出版了《朱家莊志》,繪製了《朱家莊歷史壁畫》,設置了鄉村記憶館,建設了朱莊村黨羣服務中心,包括黨建展覽室、村史廊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拍攝了村莊文化記錄片,製作了朱家莊舊村沙盤……漫步其中,小到家風家訓,大到村莊發展節點,朱莊村的變遷圖文並茂,歷歷在目。

村民的事再小,對朱乃成來說也是大事。面對村民反映的孩子上學難問題,20XX年,由村委投資創辦了朱家莊幼兒園,並於20XX年通過省級示範園驗收,成爲高新區的一流學前教育基地,爲周邊的孩子們創建了一個快樂、溫馨的樂園,實現了家門口“入好園”的目標。20XX年6月,幼兒園特邀中國著名兒童美術教育專家、上海現代兒童美術館館長薛文彪教授設計建設了米羅可兒美術館。扎染室、線描室、木工坊、水墨室、陶藝吧、彩畫室、版畫室、剪紙室、編織室等不同的場館,讓孩子們體驗不同的藝術創作形式。

隨着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居住環境改善,村民對精神生活充滿渴望。爲了滿足村民的精神需求,朱莊村除了每年六一兒童節、九九重陽節、元宵節定期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還聘請專業團隊每週一、週五定期來指導村裏舞蹈隊、合唱隊等社團開展文化活動,從而提升了廣大村民的文化素養,豐富了村民的精神追求。

現如今,走進朱莊村,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村裏爲我們集中安裝了太陽能和中央空調,24小時隨時打開水龍頭都是熱水,此外,還安裝了地源熱泵,供暖、製冷既環保又節能,每年每平方米只收15元錢,冬暖夏涼,實施智慧社區建設,刷臉進門,方便又安全,現在咱村裏人是好日子享不盡呀!”在小區2號樓下乘涼的老人們談起村裏的生活變化都笑的合不攏嘴。

現在,閒暇無事,朱乃成總喜歡去河邊、公園走一走,到老人們中間坐一坐、聊一聊。“現在村裏不光整體的環境好了,能休閒的地方也多了,四處走一走,感覺很舒服,隨着後續更多項目的完成,村裏的生活環境會更好,未來在村裏生活肯定更幸福。”朱乃成對朱莊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篇八: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7月2日,走進王秀一的辦公室,她剛剛送走一位來繳納材料的居民,記者一問才得知,她要給這位在外地的居民辦理一項很重要的證明。“王書記啥事都親力親爲,我們進她辦公室反映啥問題心裏都有底。”臨走時,這位居民給記者留下這樣一句話。的確,作爲一名社區女書記,從接手管理難度大、環境髒亂差的職工宿舍區,到帶領社區班子成員爲羣衆辦實事、謀福利,讓瓏山社區成了遠近聞名的幸福社區,王秀一一干就是17年,她早已深深紮根進居民的心中,無可代替。

首抓基層黨建,“1+N”網格管理讓人稱讚

記者走進瓏山社區良西片區時,乾淨硬化的路面、熙熙攘攘的超市、溫馨舒適的活動家園讓人印象深刻,搖着蒲扇坐在樹下乘涼的居民三三兩兩,和剛買完菜回家的鄰居熱情地打招呼,溫暖自在、舒服愜意。但在社區剛剛成立時,卻不是這樣的。王秀一說,剛到社區的時候,感覺頭皮發麻,很擔心自己不能成爲老百姓的貼心人,“我到底能爲他們帶來什麼?每天想的都是這些問題。”

2003年8月,淄博礦務局夏莊煤礦政策性關閉破產後,依託原企業職工生活區成立了瓏山社區。新社區成立後,由於住戶多,居住分散,原企業對職工家屬宿舍管理有衆多歷史遺留問題,致使社區各項工作難以開展,無人願意擔任社區負責人。2004年8月,夏家莊鎮黨委成立了瓏山社區黨總支委員會,派鎮紀委副書記王秀一到瓏山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連她自己也沒想到,這一干就是17個年頭。

“當時原企業移交社區時移交黨員近500人,有三分之一居住在博山區外,管理難度大。”於是,王秀一從抓好兩委班子建設和發揮好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着手,制定完善了社區兩委例會制度、三重一大、民主集中制、黨員學習、節假日值班、錯時值班及居規民約等20多項規章制度。根據黨員的分佈,因地制宜分片整合成立了5個支部,22個黨小組。根據社區黨員隊伍狀況,實行黨員積分量化信用管理制度,在黨員管理中融入守信加分因素和失信減分因素,對區內區外黨員實行分類管理。“我們還建立了‘積分超市’,讓黨員以積分贏好評,利用積分到‘積分超市’內兌換相應價值的物品,不斷提高黨員積極性。”

記者採訪中瞭解到,瓏山社區率先推行黨建網格“1+N”工程,完善“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網絡組織體系。由支部書記、網格小組長、黨員中心戶等每月走訪網格內單位、企業、工商業戶和居民等,對居民訴求、羣衆建議等一一進行登記。對羣衆集中反映的問題能解決的立即解決,不能立即解決的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期及時解決。

心繫羣衆冷暖,老舊小區終於舊貌換新顏

當時,王秀一上任不久,便花費大量時間跑遍了社區的每個角落,社區的雙山、良東、良西、二井新村、大衆二村、衛星二宿舍等幾片宿舍區都留下了她的身影,與居民羣衆促膝談心,摸清羣衆對社區各項服務管理工作的建議和要求,她手裏總是拿着個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居民們反映的問題,回去後逐一梳理,分類研究解決的措施和方法,而這個習慣也一直保留到現在。“你必須用真心和真情去和居民溝通,拉近與他們的距離,這樣才能和幹部羣衆打成一片,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做好社區工作的最大動力。”

採訪中,有的居民不止一次提到,要不是秀一書記,大家連水都沒得喝。原來企業用的是自備井的水,後來自備井的水污染了,爲了讓職工家屬喝上自來水,原企業投上幾十萬重新鋪設架空管路,每到冬天管路一凍一擠就四處漏水,北山片居民喝不上自來水,只能到附近村買水喝。瞭解情況後,2005年12月,王秀一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冒嚴寒奮戰13天先後將良西片、二井新村、衛星二宿舍、良東片架空生活用水管道全部改爲落地管道,爲居民安裝了自來水,解決了居民吃水難的問題。爲了保證用電安全,社區還更換了雙山、良東、良西、二井新村、大衆二村五片生活區的用電電纜,大幅度降低了虧損,解決了居民用電矛盾。

從老照片上不難看出,社區原來的環境衛生非常差,主街道、樓衚衕、單元院內到處是亂搭亂建的小屋、小棚子、炭池子,樓梯道亂堆亂放,嚴重影響社區面貌和消防安全。社區道路坑窪不平存積水,宿舍區內下水道近三十年沒清理過一次,造成堵塞,污水反流,居民叫苦不迭。王秀一帶領社區兩委多方調查,聽取意見,召開黨員、居民代表會議討論,想辦法定措施,全力以赴做工作。2005年以來,先後對雙山、二井新村、良西進行老舊小區升級改造,對各種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種亂栽進行了清理。經過多方協凋,爲雙山、二井新村、良西開通了暖氣、天然氣。2008年通過多方爭取政策,立項建設博山區首批經濟適用住房,現在的瓏山社區煥然一新,早已看不出過去的老舊樣子。

開拓工作思路,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社區環境改善了、居民物質生活有了保障,王秀一又開始爲大家的精神生活操心了。“我們現在建立了黨羣服務中心,建設了文化家園、婦女兒童家園、關愛家園三個羣衆活動服務園地,重新裝修完善了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道德講堂等功能室。”瓏山社區離退休人員多,社區還建立了日間照料服務站,設立棋牌室、書畫室、健身室等,目的就是爲了讓社區居民閒暇之餘有個好去處,讓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也能老有所樂。”

爲幫助老人安度晚年,老有所醫、老有所依,2006年4月,社區在良西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解決了居民就近就醫問題。2007年4月,在二井新村建成佔地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的社區老年公寓,可容納100人居住,解決了老人身邊無人照顧和子女照顧老人的後顧之憂。20XX年,社區又建立了博山康德老年人養護院,專業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需求檔次高的老年人,爲老人晚年生活營造溫馨的環境。

在社區居民看來,是王秀一的努力讓社區舊貌換新顏,每一個與王秀一接觸過的人,都被她敬業、認真、創新的工作精神所打動。採訪中,良西片區5號樓的住戶李樂霞告訴記者,秀一書記讓大家的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區這10幾年的改變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關係我們羣衆生活的水電暖全部解決,還家家戶戶用上了天然氣,這是真正爲老百姓着想的好書記啊。”從出生起就住在這裏的曹業峯更是感慨良多,他是8號樓的住戶,也是一名老黨員,同時也是社區網格黨支部的一名負責人,曹業峯告訴記者,“王書記雖是女人,但做事有魄力、幹事有決心,只要她認定的能爲社區居民謀福利的事,一定是迎難而上全力解決,這纔有了現在健康活力、和諧繁榮的瓏山社區。”

王秀一說,自己有兩個習慣一直改不了,“一個是拿着本本記錄大家的訴求,另外一個就是晚上睡覺前規劃好第二天要做的事,每一天都不能虛度,這樣纔不會辜負大家的信任。信任這個詞,在我心裏的分量特別重,所以,我必須幹好,責無旁貸。”

面對記者的鏡頭,她習慣性地整理着胸前的黨徽,她說,爲民解難,纔對得起這枚黨徽。

篇九: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唐夕華,1956年生,1976年入黨,1984年第一次當選福山社區黨支部書記。今年,是64歲的唐夕華擔任福山社區黨支部書記的第32年,任職期間,唐夕華多次獲得“優秀村(居)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等個人榮譽稱號,福山社區黨支部也多次獲得“先進基層黨組織”、“時代先鋒單位”、“五星級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臨淄區金山鎮福山社區位於金山鎮東部,與中石化第十建設公司、齊魯石化橡膠廠相鄰,人口783人,黨員35名。福山社區幾十年如一日的走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子,自20XX年以來,已連續3年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創收超1000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的雙增收。

福山夢,讓村民生活越來越好

唐夕華告訴記者,中國有中國夢,福山有福山夢,他的福山夢就是讓居民生活越來越好。

福山社區與十化建、橡膠廠相鄰,擁有大力發展商貿業、第三產業的有利條件。唐夕華帶領村“兩委”加黨員共計9人率先成立合作社,靠着爲集體增收益、爲羣衆謀福利的“一腔熱血”,開始挨家挨戶、不分晝夜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終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原先老舊建築全部拆除,村集體以資金形式入股,居民以商貿建築佔用土地入股,先後建成3條商業街,建設沿街商業房、加工用廠房約3萬多平方,並全部進行租賃收取租金,經營戶近200家,安置就業500餘人。

用“不忘初心”來形容唐夕華和他的32年書記生涯最爲合適。從組建村建築公司到建設三萬多平方的沿街商業樓房,再到今年規劃建設福山便民綜合市場……福山村集體資產逐年增加。自20XX年以來,已連續3年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創收超1000萬元,僅房屋等固定資產就達到1。1億元。居委會居民女滿55歲,男滿60歲,每人每年從集體分得各項生活福利8000多元。不到退休年齡的居民每人每年分得各項福利補貼2000多元。20XX年起,所有退休居民每人每年將增加1400元,每人每年分得福利達到9600元,其他居民的福利也相應提高。通過堅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羣衆從集體經濟發展中得到實惠,達到了共同富裕的目標。

福山經貿合作社走發展商貿產業的路子趟出來了,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入股分紅,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但隨之而來的又是另一個難題。因居民生活需求,福山商業街兩邊擺攤佔道經營現象嚴重,秩序混亂,髒、亂、差的狀態已嚴重影響了交通,給周邊村民的日常生活和環境衛生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爲了進一步規範福山的社區環境,徹底根除道路交通安全隱患,20XX年唐夕華帶領村“兩委”班子研討後,決定規劃建設福山便民綜合市場。

有了之前發展商貿產業的成功經驗,很快,村集體經濟和村民以資金入股,吸引周邊社區居民以土地入股,最終便民綜合市場確定選址於淄江路西、福山村東,總投資1000餘萬元,佔地30餘畝,是一處集蔬菜、花卉、批發以及二手車交易等爲一體的綜合市場,可有效整合周邊小型集市,重點解決佔道經營、食品安全等問題,將於今年年底建成,預計可爲合作社年增收200萬元。

目前,福山便民綜合市場工程的土地平整和土地勘探工作已經完成。

無私付出32年,獲村民點贊

在福山社區,村民唐曾武告訴記者,他82歲了,經歷過太多的人和事,知道什麼纔是好的,他不希望唐夕華退休。當被問到怎麼來評價唐夕華時,唐曾武的話質樸又真誠:唐夕華是個最好的書記,他不像別人一樣光顧着自己辦廠子掙錢,他的心裏只有福山,讓大夥富了就是唐夕華一輩子的追求。

唐曾武和他的老伴每年能從居委會領到近兩萬塊錢,再加上自己退休的收入,晚年生活無憂的他自創了很多打油詩讚美“福山居委會”。“平房全部裝燃氣,都是領導幫的忙……居民分錢又分糧……福山好事說不完……幹部功勞少不了,我說這話你不信,周圍村莊說俺好!”唐曾武的這首打油詩敘說了幾十年來福山發生的巨大變化,讚美了唐夕華和他帶領的“兩委”班子這些年來兢兢業業的努力和付出。

福山居委會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提高了居委會居民的福利生活,還繁榮了當地市場經濟,安置了社會就業,多渠道拓寬了居民增收途徑。

63歲的村民唐元鎮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他們自己的退休金,他和老伴每年能從居委會分到將近2萬塊錢,退休後唐元鎮給村裏建築公司看大門,每個月還有1800塊錢的收入,收入的增加讓他和老伴覺得日子過得輕鬆又舒心。唐元鎮說福山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離不開唐夕華這些年的付出。在唐元鎮的眼裏,福山社區黨支部書記唐夕華是一個“正派、敢說敢幹又能幹的人”,是唐夕華帶領他們過上了好日子。

福山的繁榮富強,是一生的事業與追求

唐夕華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福山居委會,他沒有自己的工廠,一生唯一的事業和追求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爲了這項事業,32年來,唐夕華幾乎從來沒有周末,沒有節假日,天天圍着村裏忙活。回顧32年的“村官”生活,村集體有錢了,村民日子過好了,老百姓更認可自己了。

32年來,有很多機會,唐夕華可以建自己的工廠,發展個人事業。但是他沒有這麼做,他說,有時候利益是相沖突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要用自己一生的全部精力和最純粹的初心來發展壯大福山經濟。

唐夕華還告訴記者,如何服務好老百姓,他有三點經驗:一、沒有私心,一心一意給老百姓辦事,老百姓纔會認可你接受你。二、要有信念和堅持。32年福山堅持發展集體經濟的目標不動搖,堅持提高羣衆福利生活不動搖。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成就,一定要相信,繼續奮鬥,生活可以更好!

篇十: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聞韶街道管仲社區成立於20XX年,是聞韶街道老舊小區最多的一個社區,社區轄24個生活小區,居民住宅樓88棟,居民4153戶,沿街商戶565戶,共10380餘人,現有黨員145名,駐地機關、企事業單位13家。爲規範社區管理,目前社區劃分爲14個管理網格。

在管仲社區,有這樣一個人,哪裏需要,她就出現在哪裏,哪裏危險,她就衝向哪裏,她是社區工作的領頭人,更是社區居民的“店小二”,被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爲“最美社區書記”,她就是臨淄區聞韶街道管仲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玉傑。作爲一名基層社區書記,王玉傑始終把居民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把工作看作是幸福、是快樂、是使命、是責任,先後被評爲臨淄區“優秀共產黨員”、臨淄區“時代先鋒”,臨淄區“優秀黨務工作者”。她常說,“只有走進居民心裏,居民纔會把你放在心上。”

老舊小區提檔升級,紅色物業託底“孤樓”

管仲社區裏的大部分生活區,都存在老舊、分散、規模小的特點,管理和整治的難度都非常大。針對這些實際情況,王玉傑一來到管仲社區,就首先從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入手,對棄管小區進行徹底的衛生清理,並對部分小區進行了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外牆粉刷、拆除私搭亂建等一系列的整治,使居民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爲使小區管理能夠更加順應民心,王玉傑和同事們走訪入戶、調查民情、聽取民意,並推選出處事公道、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的居民代表成立業主委員會,共同商討小區的改造方案。從聘請簡易物業開始,到最後引入正規物業公司,小區管理一步步規範起來。

在老舊小區整治方面,擺在王玉傑面前的其中一個難題就是如何解決“停車難”的問題。由於這些小區建設時間早,當時私家車數量少,缺少車位規劃,更沒有地下車庫等設施,小區狹窄的通道里停滿了機動車,有的緊靠牆腳,有的扎進綠地,有的甚至停在消防通道上,居民們每天都要上演“搶車位”大戰……不僅影響小區居民正常出行和居住環境,還埋下安全隱患。爲解決這一難題,王玉傑積極探索新路徑,對小區樓前的空地和綠化帶位置進行重新規劃。其中東王南區的6棟樓共312戶,原來僅有268個車位,經過重新規劃建設了312個停車位,實現一戶一位,目前正在籌建資金繼續進行車位改造。

在對老舊小區進行治理改造的基礎上,王玉傑還積極探索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對分別居住着20戶和12戶居民的兩座“孤樓”進行單獨管理。目前,社區內的獨樓小區已全部推選“紅色樓長”,由紅色物業託底,形成物業居民自治的管理模式,既簡化了管理流程,又提高了辦事效率,深受社區居民的好評。

有解思維,破解小區安全隱患

前段時間,在管仲社區的圃田園生活區內發生了樓體外牆歐式件脫落事件,這個安全隱患在王玉傑心中始終是根“刺”。由於樓房早已出了質保期,沒有公共維修基金,想要解決問題就需要社區居民共同湊錢拆除安全隱患,可小區居民對這個方案並不認可,居民們認爲這是樓房質量問題,不應該由業主出錢來維修。

拆除方案遲遲定不下來,脫落事件隨時還有可能發生,這讓王玉傑心急如焚,但她並沒有氣餒,而且繼續開拓思維,尋求最合適的解決辦法。

一方面,她多次召開居民議事會,向居民詳細的解釋有關政策和規定,讓居民明白在房屋已出質保期、無維修基金的客觀情況下,公共區域出現問題,只能居民自己出錢維修,不然一旦出現危險,後果也將是居民自己承擔,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希望看到的;另一方,她積極和多家建設單位對接聯繫,讓施工方拿出維修方案和報價,再由業主代表選擇價格最低、方案最優的一家進行樓房維修。

在多方協調的基礎上,王玉傑還希望進一步幫助居民們降低出資費用,於是她積極爭取街道辦事處項目資金15萬元,這樣每個單元都得到了1萬元的維修補貼,讓居民們減少了近一半的費用支出。目前,居民現在正在按照既定的籌資計劃準備維修。

看到王玉傑這樣真心實意的爲社區辦實事兒,居民們也從一開始的不理解變得越來越配合,甚至有的居民還對王玉傑說,“你不要給自己找這麼多難題了,我們看着都替你發愁。”可王玉傑卻說,“如果我不去幹,那誰來幹呢?我在這個崗位上,幹好這個崗位的工作就是我的責任。”王玉傑心裏明白,居民們會說出這樣的話,說明她做的一切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她已經走進了居民們的心裏,居民們也真的把她放在心上了。

儘自己最大努力,爲社區居民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對每一名基層工作者來說都是一次挑戰,王玉傑也同樣面對着這次疫情的考驗,在困難面前從不退步的她,這一次又迎難而上了,帶領着社區工作人員始終堅持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社區是城市的基礎,也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在戰“疫”的關鍵時刻,她帶領社區兩委、社區工作者、黨員和志願者骨幹衝鋒在前,在24個小區內設立了22個勸返點,共同築起了社區防疫的銅牆鐵壁,有力保障了居民生命安全。

站在夜幕之中,看着萬家燈火,是她一天之中難得的休息時間。從抗擊疫情伊始,她的身影就出現在社區的每個角落。有時帶領社區兩委成員電話排查,有時在社區大門口登記人員車輛進出情況,有時又在爲居家隔離人員送飯送菜的路上……她帶領着社區工作人員衝在最前線,樹立起社區標杆,讓黨員幹部們戰勝疫情也有了底氣。

同時,她還帶領工作人員在社區內開展“防疫情、保健康”環境衛生大整治行動,按照“全覆蓋、無死角、清底色、見本色”的原則,對小區內亂堆亂放、衛生死角、建築垃圾等進行統一清理,徹底消滅病毒細菌滋生空間,使社區環境衛生煥然一新。

日常工作中,爲深入瞭解居民需求,王玉傑經常帶領社區幹部入戶走訪,向居民宣傳社區動態和工作思路,深入瞭解居民需求和意見建議,爲社區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羣衆基礎。社區內存在居民老齡化嚴重問題,針對這一情況,王玉傑積極協調,聘請社會組織入駐,爲老年人提供貼心的上門服務。社區裏還有兩處四點半課堂,爲上班族解決了放學後無人管孩子的難題。

王玉傑帶領社區兩委成員,建設了社區黨羣服務中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培植扶持社區能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爲社區裏的居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說,王玉傑所做的一切都是從居民的需要出發的,用她的話說就是,“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爲居民做好服務,只有這樣我才能問心無愧。”

在王玉傑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社區的面貌和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管仲社區先後獲得“20XX年山東省人居環境示範小區”“學習型社區教育學校”“市級四型就業社區”等一系列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成績,王玉傑笑着說,“我會繼續努力,爲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而奮鬥!”

篇十一: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趙向華,臨淄區辛店街道牛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1998年,通過臨淄區民政局招考社區幹部進入辛店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工作,20XX年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至今,22年的社區工作,讓趙向華從羣衆眼裏的熱心大姐變成了現在的熱心大媽。

把心放在羣衆上,把羣衆放在心上

社區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反映羣衆訴求重要渠道。趙向華管轄的牛山社區由12個小區組成,人口12000餘人,大部分是老舊小區,社區人員結構複雜,全區的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限價房都在她管轄的轄區內,工作事關千家萬戶,頭緒多,事瑣碎。

爲更好地開展工作,全面掌握社區情況,趙向華走門串戶,登記造冊,繪製小區網絡圖,及時瞭解每家常住及流動人口、困難羣衆的情況,不知跑了多少腿,流了多少汗,遭到了多少不理解,最終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社區檔案,給社區的大量工作提供了方便。

在趙向華眼中,爲每一位羣衆服好務,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名社區書記光榮的職責。在社情民意入戶走訪工作中,趙向華列出了需要解決的大大小小80多項問題。一個一個攻堅,一件一件銷號,能就地解決得就地解決,解決不了的,一起商量計策,基本化解了矛盾,穩定了局面。

入戶走訪調查期間,趙向華瞭解到經濟適用房中有一戶母親患精神分裂症,父親在外打工,孩子因房產證問題去不了附近學校讀書,每天要讓患病母親往返很遠的路接送孩子,很不安全,在知道這一情況後,趙向華第一時間聯繫有關部門,解決了孩子就近上學問題。

趙向華一直工作在第一線,是每條街,每戶人家眼裏的熟人、忙人,今天查流動人口,明天查衛生,後天去單位發通知,還要調解各種鄰里關係。在同事眼中,趙向華每天都忙的不亦樂乎,白天去調解鄰里關係,晚上入戶登記,一會調解房頂漏水問題了,一會又督促物業打藥。

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幫羣衆解決實際問題

22年來,趙向華從百姓身邊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工作,不斷改變着社區面貌,使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隨着歲月流逝,牛山社區很多小區設施老化、環境髒亂差,成了困擾小區居民的一樁煩心事。近兩年,牛山社區對7個老舊小區進行了升級改造,借老舊改造的契機,各小區還完成了水、電分戶改造、車位建設、居民參與改造費收取等一系列工作。用實際行動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條件,提升了老舊小區居住的舒適性和便利性,讓居民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趙向華提出了“三個必須”的工作要求:工作必須認真細緻,徵求居民意見溝通必須到位達到100%,政策宣傳必須到位,減少了不必要上訪。

以順達小區爲例:小區內沒有正規物業管理,垃圾亂飛,路面破損,嚴重影響了居民居住環境,居民苦不堪言。趙向華瞭解情況後及時介入,推選樓長、居名代表共同商議小區治理方案。通過工作人員、黨員代表入戶、電話隨訪、居民代表會議,達成共識。改造工程複雜,無人管理,趙向華親自爲小區居民跑手續,對接有關部門改造了小區的水、電、燃氣,做到民生工程讓居民滿意。

違章建築是作爲久治難愈的城市問題,嚴重影響了周邊環境。爲了給居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牛山社區排查出違建148處,10000多平米,趙向華做好羣衆思想工作,鼓勵羣衆自行拆除違建100餘處,對各小區內48處亂搭亂建進行了整治。在拆除過程中,面對從羣衆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謾罵攻擊,趙向華不厭其煩地做解釋溝通工作,最終圓滿完成拆違任務。

小區舊貌換新顏,最受益最高興的還是居民。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改變讓業主們讚歎不已。老住戶張女士提起小區的改造,不停的豎大拇指,她說,改造後的小區道路平坦,環境又好,住着舒心,她認爲此次改造注重內外,真正爲居民所想。

黨建工作創新,服務創新

趙向華認爲,新時代,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做好黨的組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辛店街道牛山社區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中不斷創新,激發黨建活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創新開展“老黨員上微黨課”、“老黨員講故事”;開展公益助殘、扶貧、助老愛老活動;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和文明家庭文明創建活動;成立文明家庭評選委員會,推廣“好家風,好家訓”利用道德講堂宣講好家風好家訓。

爲豐富社區居民日常文化生活,助力羣衆文藝活動蓬勃發展,牛山社區協助社區內居民創建“樂舞牛山”社區社團,組成文藝舞蹈宣傳隊、太極拳、功夫扇隊,成立牛山社區書法協會,每週四教授聲樂知識,讀書慧社區、孝行天下讀書會等羣衆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引領社區居民共創文明和諧社區,共建幸福美好家園。

在趙向華的帶領下,牛山社區黨總支以攜手打造綠色社區同心共建文明家園爲目標,與臨淄區“義家人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約,將社會工作引入社區,豐富了社區活動,提高了服務水平,先後在社區內成功組織運營項目“留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地球”公益環保活動;每月的第三週週六舉辦“環保講座、垃圾分類”活動;“愛心小屋,衣舊情深”項目,深得民心,微公益進社區,定期開展360志願服務活動;“女性手工創意”活動如火如荼……各種活動開展的紅紅火火。20XX年,辛店街道黨建公益創投項目有三個項目落地牛山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社會組織的入駐讓社區的工作如虎添翼,爲居民提供更爲優質的服務。

趙向華用她22年社區工作經驗,帶領團隊將牛山社區從默默無聞的老舊社區建設成了有着“全國減災救災示範社區”稱號的省級文明社區。她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腳踏實地的工作,先後獲得臨淄區人口與計劃生育先進個人、臨淄區優秀婦女幹部、優秀村居黨支部書記、時代先鋒書記等榮譽稱號。在趙向華的帶領下,牛山社區也先後被評爲臨淄區時代先鋒黨支部、臨淄區文明村居,臨淄區先進社區教育工作站,臨淄區先進團支部,臨淄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市級創業型社區、“淄博市十佳志願服務社區”和省級減震救示範社區等。

在趙向華的眼中,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就像她說的,“社區書記的頭銜不僅僅是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始終要堅持創新工作思路,再難也要勇於擔當的工作原則。”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58634.html

  • 標籤: 社區 先進事蹟材料 精選10篇關於讀書的作文6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社區黨支部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1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