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73W 次

篇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

課程標準中有兩類行爲動詞:一類是描述結果目標的行爲動詞,包括“瞭解”“理解”“掌握”“運用”等;另一類是描述過程目標的行爲動詞,包括“經歷”“體驗”“感悟”“探索”等。這些目標是形成核心素養的基礎和條件,最終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我們在備課時,往往很難把握這些行爲動詞,往往就會出現用法不合理、描述不準確的現象,直接影響的就是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偏離課程標準的問題,或深或淺,對學生到的學習過程造成影響。因此,合理使用行爲動詞,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成爲我們常態教學的重要一環。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在我們走進教室,站在講臺上之前,要搞清學生學什麼,怎樣學的問題。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並能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思路,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學生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比較和反思,進一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特點和價值,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轉化策略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逐步形成善於思辨,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問題思維習慣。

數學核心素養滲透:

1、量感:通過轉化合理得到度量的結果。

2、符號意識:用符號表達數學思考過程。

3、推理意識:學生對自己及他人的問題解決過程給予合理解釋。

4、模型意識:知道數學模型可以解決一類問題。

5、應用意識:理論聯繫實際,用數學的思考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022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起點,國家層面是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從教師層面是“能上課”到“上好課”的變革,所有教育人,攜起手來,做“研”師,做“明”師,把功夫下在每一個課中。

篇二: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2011版數感:

數感主要表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係;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爲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

2022版數感:

數感主要是指對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及運算結果的直觀感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斷;能初步體會並表達事物蘊含的簡單數量規律。數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經驗基礎。建立數感有助於理解數的意義和數量關係,初步感受數學表達的簡潔與精確,增強好奇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從對比中可以發現:

新版數感更加凸顯一種直觀感覺。記得曾經有一個求大象身高的題目,學生計算錯誤,算下35米,就這樣毫無感覺地寫出了答語。我說,這就叫沒感覺。

②能初步體會並表達事物蘊含的簡單數量規律,實際就是數與形的關係,孩子從小特別喜歡用○、△等圖形來幫助自己理解數學的意義,學生的思維更強調事物的順序性,不要過早地讓計算替代了抽象能力的建構。例如這樣一個找規律題目:1,2,5,7,10,12,15,()。對於一年級孩子而言解決起來非常簡單,就是隔一個數隔兩個數的問題。我們千萬不要生拉硬扯非得用減法思考。

③估算也有了本質的變化。之前更多強調運算的結果,所以爲了估算而估算的現象比比皆是,課本中呈現的方式也比較單一,類似於“31x49≈”屬於精確計算中的粗略計算,不應作爲估算教學的內容,即使添加生活情境也感覺估算是多此一舉。當然,這裏面也與教材如何使用有關,不過總的來看,之前的估算教學,或者說學生的估算意識,的確不容樂觀,所以新版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能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斷。估算本質上是對數量的運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直觀能力。只有在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中的近似計算才叫做估算,在小學階段,估算問題要有合適的實際背景,否則就失去了估算的教育意義。

前段時間聽了史寧中教授的《美與數學》講座,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創造的學科,具有與生俱來的美感,我們常常誇一個孩子數感好,應該就是數學的簡潔與精確之美。還記得下面這個題目嗎?就是一種直觀感悟,就是對數學的一種情感。

篇三: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馬雲鵬教授的解讀,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了什麼是課程內容結構化,所謂結構化教學,說白了就是找到問題的原型,滲透模型思想。利用好知識之間的聯繫。讓數學由零散的點變得更系統,更具整體性,更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三年級的面積的教學,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構建內容結構,首先是對面積本質的理解,可以概括爲面的大小,其次理解表示一個面的大小需要確定一個合適的計量標準,然後用這個標準去進行測量,再算出測量結果。最後,這個過程和之前的其它類型的計量方法是有相通之處的,最終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知識的關聯性,從而實現認知的整體構建。

篇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馬教授在講座中爲大家提供了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體現內容結構化教學變革的基本思路。馬教授提出,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重點在於體現內容的結構化,強調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我們可以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入手,進行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通過對核心概念的感悟形成知識與方法的遷移,最終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並且具有整體設計思路,與內容結構化有密切關聯的教學設計理念或框架,如“深度學習”、“單元整體教學”等都是實現內容結構化的路徑。

這不禁讓我反思起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單元的教學。這個單元所涉及到的三種圖形其實有着很強的關聯性。例如,當我們用“運動變化”的視角來比較梯形與三角形時,我們會發現:當梯形的上底不斷縮短,直到縮短爲0,這樣的一個“臨界”圖形既可以理解爲上底爲0的梯形,又可以理解爲是一個三角形。這時,我們就能構建起這兩種圖形面積計算之間的聯繫,抽象出核心概念。

篇五: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今天繼續學習2022年新《課程方案》前言部分——主要變化——關於課程標準的第三點。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學業質量標準也是這一次課程標準變化的一個亮點。這個亮點就是在畫一條線將我們的學業質量進行均衡發展。我們的均衡發展不只是硬件上的,也有軟件上的,還有學業質量標準。所以均衡發展不是幾個多媒體、陶瓷、毛筆能夠涵蓋的,而實實在在的。這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大特點。我們的教育就像我們的經濟一樣,准許優先發展,准許一部分人先富裕,那麼也就准許一部分地區的教育走在前面,也准許一部分人在教育上獲得紅利;但是我們還有共同富裕,還有小康社會,所以我們的教育就要有均衡發展。那麼怎樣均衡起來呢,除了硬件之外,我們還有軟件,我們還要在學業發展上制定標準線。

學業質量標準是什麼呢?2014年,教育部頒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研究制定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標準都是對學生所要達到的能力和品格的要求。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反映教育目標,用以指導課程和教學改革。學業質量標準是核心素養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後製定的,可以直接指導教師課堂教學和教育評價。它是促進核心素養進入學科和課程標準、用以指導教育評價的橋樑。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的或者盲目的理解,學業質量標準就是我們的考試範圍和命題導向。

而在現實教學中有很多老師將課本拋棄了,完全在研究題,變成了“研題高手”,卻不知道,我們的“母題”就在課本內,我們的答案就在課本內,我們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就在課本內。課本是我們教學的根,沒有根的教學都是歧途。我在一次教師交流中和老師們探討語文,我做了一個比喻:語文課本是一個點,教師是點射出的一道線,我們的教學就是要給學生畫出一個面,而點與面之間的線就是老師,或者就是教師的思維。我的這個比喻並不是引導教師捨棄課本,而是引導教師用我們形成的這個面去關照我們的課本,因爲我們的課本是微言大義,是“春秋筆法”。我們的解釋有時候很蒼白。所以怎樣還原文本,怎樣認識文本之內沒有字的載體卻有意義的外延,是需要我們用一個大的面觀照文本得到的。

什麼是研製呢?這個詞語需要我們理解一下。因爲研製不是隨意的,也不是憑藉經驗,也不是一刀切,而是需要我們認認真真的思考,認認真真的觀察時間後得到的。研製的含義有兩種:一是中藥研磨製成,二是通過一系列有計劃,有目的地探索,試驗,論證,製作,測試工作,得到具有某種功能要求的產品或某些產品的組合系統。我們都知道中藥的使用需要一位醫生仔細揣摩患者的整個身體環境,在搭配中君臣佐使相互配合。所以中藥的使用是具有一定“神祕性”的,這種神祕性就是研製。另一種是通過一系列的有目的有計劃地實踐活動,纔得到的一些真知識和真理念。並且我們也可以發現,“研製”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羣人相互協作得到的。

所以我想說的是通過研製而得到的學業質量標準在目前看是正確的。

爲什麼說它目前是正確的。因爲真理不是靜態的,社會發展是動態的,所以我們的社會意識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前面的所實施的三維目標在當時也是正確的,可是現在看來卻是有一些過時,這是環境的變化。那麼我們在秋季實行的課程標準也是在現行情況下最合適,隨着時間的推行也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縫隙”。這是必然。那我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制定學業質量標呢?

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這就是答案。我們這樣製作的根本原因是培養學生,讓學生能夠終身發展,成爲我們國家的有用之才,所以纔會根據核心素養的實際發展水平,結合我們的課程內容,以及孩子們的具體表現去制定。

爲什麼有課程內容呢?因爲各學科的課程內容是不同的,所以因爲學科內容的不同導致了我們的學科素養也不同。所有的學科素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我們必須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將學科素養也納入到其中才可以做好這樣的大事。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進行說明。

歷史的課程內容: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爲指導,按照歷史時序,展示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根據通史敘事的結構和7-9年級的學段要求,歷史課程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以及跨學科主題學習,共七個板塊。那麼歷史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些學科素養其他學科也可以培養,但是卻沒有歷史學科那麼明顯。所以學科內容一定是學科核心素養的載體,而學科核心素養的集合會形成學生的核心素養。

還有語文學科在初中階段,會將“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學習,或者自己參與的科技活動,學習撰寫並分享觀察、實驗研究報告”,點作爲跨學科內容,但是實驗研究報告更多的是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學習中形成的。語文學科應該關注到,但是卻不能完全代替其它學科。

那爲什麼還要將“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這一點作爲考量呢?因爲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的標準也是不同的。

以語文學科爲例。

第一學段(1~2年級)中的[梳理與探究]的第一點是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係。梳理學過的字,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繫;而第二學段(3~4年級)中的[梳理與探究]的第一點是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發現所學漢字形、音、義和書寫的特點,幫助自己識字、寫字;第三學段(56年級)中的[梳理與探究]的第一點是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發現所學漢字形、音、義和書寫的特點,發展獨立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第四學段(79年級)中的[梳理與探究]的第一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句篇等語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語文學習的經驗,努力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增強表達效果。每一個學段的每一個標準都是不同的,這些不同是根據孩子們的生理、心理特點制定的,而不是隨意制定的。這些不同也反映了孩子們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

那麼我們爲什麼要研製學業質量標準呢?

答案是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是的,這就是最正確的答案,而且長時間之內不會有太多變化,或者只是會增加一些內容。

研製學業質量標,會幫助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的教學到底應該講多少,怎麼講呢?我們發現義教階段的詩詞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很膚淺,爲什麼呢?感覺膚淺的是我們,因我們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那一次再講《明月幾時有》的時候,講着講着就將課本放到了一遍,我就把我對蘇軾的瞭解和這首詞的背景完全放入課程之內,便將“明月”的含義解釋爲“英明聖主”,但是在最後的時候我仍然將我們傳統對這首詞的解釋傳遞給孩子們。爲什麼呢?第一他們的這個年齡認識這麼多有意義,但是這種意義沒有多少實用性,並且孩子們的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有可能影響孩子們的認知。第二孩子們對“明月”的理解能力需要大量的詩詞作爲積澱,沒有積累,在好看的樓房也沒有地基,空中樓閣是華而不實的。所以一些作家的小故事可以在義教階段作爲故事講出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們學習,但是到了高中階段,這些小故事就是我們思考問題的“藥引子”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幫助我們瞭解作者和知識。

我們的學業質量標準還會爲我們的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

我上小學時,我的老師教給我試卷上寫得是區域單位不同,那麼這張試卷的難度就不同,到現在爲止,我們發現一些市區和一些縣區的試卷分數和開始範圍,以及命題的難度是不相同的。這樣的現象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因爲他們有他們的小環境。但是我們還應該有一個標準,一個衡量的線。讓我們的教學有一個基本值。不足者繼續努力,超越者引以爲戒。這也是前面強調的教育的均衡。

我們的教材也是需要的。人教版和部編版、冀教版、蘇教版是明顯不同的。我們都知道蘇教版會更難一點。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金色的魚鉤》在人教版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的學習內容,但是在部編版卻是六年級上的學習內容。這個差別小。《濟南的冬天》在冀教版是小學六年級,在人教版卻是七年級,這個差別就大了。還有《魚我所欲也》在部編版是九年級下冊,在人教版卻是高中的課文,這個差別也很大。那麼對於這樣的不同,學業質量標準是充當了標杆的作用,我們的同一篇文章應該在什麼時候出現,如果出現在不同階段,我們的側重點應該怎麼設置等等。學業質量標準會給出答案。

以《魚我所欲也》爲例,它在高中是以議論文的形式出現的,而在九年級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現的,而且出現在“選擇與堅守”的主題單元。所以我們在講解這一篇課文的時候,還當做議論文去講,那就有一點不合適了。

還有一篇課文是八年級的《富貴不能淫》在講授中也應該注意到這一點,不能在沒有議論文知識積累的時間用以論文的方式去講解。所以我們對於那些有過變化的課文一定要注意,最基本的價值觀和單元主題要合適。

考試到底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好的。好的是幫助教師和家長了解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但是對於學生而言弊大於利。

我們應該在我們的考試中對學生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不能只是分數,因爲這樣的評價會讓前面的學生高興,後面的學生則是不高興的。

你考了90分,家長會問誰考了一百分。只有當你徹徹底底變成後進生的時候,你的父母纔會用分數的變化鼓勵你。所以分數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有弊端的。我們就應該利用考試評價的多樣化和鼓勵性去啓發學生認真學習。

考試評價的多樣化,會給孩子們一種新的認識,讓孩子們對自己有新的瞭解,這就是評價。評價是翅膀,一定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成長。

篇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段銜接無疑是現在教育教學中的一個熱點詞語,而且這也是現在教育教學的趨勢之一。

在一開始的時候,我也認爲學段銜接就是在本學段提前開啓下一學段,但是我的內心還是有一些反對。我反對的是提前開啓下一學段的內容,因爲這樣一旦開始,就是將所有的教學內容提前,這對孩子們而言一定是違背身心發展規律的。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可以提前接受下一學段內容的。這樣的孩子不乏有,但是又有多少。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超越自我,但是超越自我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不能逾越過程,直接實現結果。這不上“亡羊補牢”的問題,而是“掩耳盜鈴”的事件。

我也在一些區域見到過,在幼兒園大班後一學期便開始講授一年級的內容,我也見過,將六年級強行合併到七八年級,但是這樣的事應該是在一個相當完備的教育體系之內,在一個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極其配合的情況下,而且還要有一個不計後果的執行者和配合者,相互呼應。

但是在後面的學習中,我也漸漸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是國家不可能考慮不到身心的發展規律。

我也在慢慢的學習中漸漸剝開學段銜接的面紗。

我不知道別人的想法,但是面對2022年新《義務教育課程方案》中的這一段話,我還是深深地認同了。

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瞭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

學段銜接不僅僅包括幼小銜接還有小學和初中的銜接,以及義教階段和高中的銜接。這樣的銜接是大方向,在年級與年級之中也有銜接。

語文的整本書閱讀,和名著閱讀就存在着這樣的銜接,小學就已經涉及到了四大名著,初中繼續深化四大名著,這就是銜接。小學就已經涉及到了數列,在初中和高中繼續研究。竟涉及到了三角形的相似到了初中再繼續開拓。

更爲明顯的是小學一二年級的無紙化作業,和無紙化考試,就是將幼小銜接做到了明處。

其中小學和學前的銜接好像我們解釋了教育的過程。教育也是哲學範疇,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爲勞動是人類特有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人類的發展依靠勞動產生和推進。我們的藝術產生於勞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同時席勒、斯賓塞認爲藝術起源於遊戲。

所以我們現在的幼兒園在教學上更多的是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其中的活動化和生活化就是勞動,並且這樣的教育是最適合孩子們的,這就是將原有的舊知識進行遷移。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對於一加一等於幾的問題是將“一”物象化,變成了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如果上去就是解釋一加一爲什麼等於二,孩子們會接受不了。一加一是歌德巴斯猜想,也被我國大數學家陳景潤經過數十年才被證明了的。幼兒園的孩子接受不了。

另外我們小學一二年級的數學內容也都是生活常識,所以我們應該將數學內容生活化,這樣才便於學生理解。

所以我們在自習觀察一二年級的數學課本,編寫者將鐘錶問題分在不同的數學課本之內,而不是一次性學完。這顯然是根據孩子們的身心發展制定的。所以幼小銜接不是在這一學段就開始學習下一學段的內容,而是在學習習慣和知識銜接上進行了量身定製。

學前不考試,一旦進入一年級就開始考試,孩子們認識的字還很有限,但是我們的試題已經出來了。這明顯就是超越孩子們的學習能力。

所以我們的“雙減”也是在促進學段銜接。

當階段的跨越過大,會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也會在心裏上和我們的具體時間上造成不必要的錯誤行徑。孩子們從沒有壓力到有壓力,而且壓力還會驟降,這就是一種斷崖式的擡升。所以爲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國在以往就將一二年級不作爲評估對象,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爲了達到我們的更高級的成績,一二年級往往也在進行一些基礎性的強化訓練。

所以到現在我們的孩子們承受能力脆弱了,這和過早地接受考試也不無關係。在“雙減”政策出臺以後,教育部也印發的《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進行紙筆考試,其他年級由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期末考試;初中年級從不同學科實際出發,可適當安排一次期中考試。

所以我們的教育在逐漸向着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着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小學和初中的銜接也是如此,小學四年級就已經出現了八年級三角形相似全等的基礎性知識,而且數列的基礎性知識在一二三四年級也有出現,並且概率的基礎性因素也在三年級出現,這都是在爲初中的數學學習埋下一粒粒種子。

語文也是一樣,我們的七年級的古文和小學的小古文在內容上是相近的,所以我們三四五六年級的小古文教學爲七年級的古文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現在的教學就是在逐漸地變成一個體系,在建立這一體系的時候,也逐漸打破了舊的體系。這就是學習連續性和進階性。

學段銜接就是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任務、教育方法等相聯繫,減少教育脫節的可能性,讓孩子們在新的教育學段儘快適應。我們可以在教學時間、教學方法、學習習慣、閱讀養成等方面入手,進行研究。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41888.html

  • 標籤: 小學 心得體會 精選 數學課程 學校掃墓心得體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精選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