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5篇)作文

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1W 次

篇一: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

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5篇)

2022年xx月xx日,我校高三地理組教師參加了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辦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培訓會”。在潘xx老師的帶領下詳細解讀了高中地理新教材的內容結構體系及新高考考試出題方向特點,並從理論與案例兩個維度講解如何上一堂好課。此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於我今後的教學,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具體操作上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現把收穫總結如下:

一、研讀教材內容,注重教學難度與相互銜接

新教材在知識結構體系、編寫手法、教學要求、版式設計等方面,與舊教材相比都有不少變化,只有明晰教材特點,才能用好教材。地理必修一在經典自然地理基礎上,適當擴充了地理科學科普性內容(地球歷史、土壤、植被等),整體設計以氣、水、土、地、生五要素爲主,旨在認識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環境,突出地理實踐力及人地協調觀的培養。必修二以人文地理爲基礎,適當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關切的內容,整體設計以基本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特點爲線索,從人文地理要素的角度出發,重視地理實踐力。在實際必修內容教學中,主要讓學生了解地理學基礎知識,注重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切忌深挖、講解過度,應把具有難度的知識講授放在選擇性必修部分,做好必修內容與初中地理以及選擇性必修內容的銜接。

選擇性必修內容分爲自然地理基礎、區域發展、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三大模塊。《自然地理基礎》是對必修一的加深,旨在提高學生認識自然環境的能力與水平,整體設計以自然環境系統及其要素髮展、演變過程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爲線索,以“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過程”爲主線,突出圈層之間的聯繫。《區域發展》是對必修一的拓展,以認識區域地理條件、特徵和發展方向爲線索,重在學習“發展”而非系統學習區域地理。《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是全新模塊,以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的關係爲線索,重在學習“安全”而非系統學習資源、環境知識。選擇性必修教學要相對增強教學的系統性,注重與必修內容的銜接,着力闡明地理概念及其之間的關係,注意地理思想的滲透,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蘊含的地理核心素養成分。

二、合理設計教學,注重地理實踐力

地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之一,其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地在真實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地理情景教學就是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的良好途徑之一。新課標下,情境教學以“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爲源泉,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法非常適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幫助學生迅速而準確的理解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在“導入”過程中創設情境可以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能自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就像名演員亮相那樣,能一下子鎮住臺腳,抓住觀衆。要做到巧妙導入新課,教師在教學新課前,針對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學情,精心設計生動有趣的語言、幻燈、影像、音樂、圖表等,創設或再現與地理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通過對某一特定情境氛圍的渲染,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懷着強烈的探究慾望,進入後面主幹教學內容和流程的學習。就如培訓會上張老師提到的案例,在講解地形對交通的影響時,截取鳥瞰重慶市山區公路、沿江公路等鏡頭製成新課導入視頻,這樣既能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又能與後續講解自然過渡。

把切合教材內容的、典型有趣的教學材料和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有機地融合在講課內容中,使講授內容對學生有磁鐵般的吸引力,就可以創造出一種和諧生動的課堂氛圍。值得注意的是材料的選擇要精彩,也可以多聯繫生活實際,而且始終要爲課堂服務,講述時要注意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注重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

地理教學中情境的創設方法很多,包括各種教學活動,如實踐類、資料分析類、討論類等。但教師進行活動設計時,要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學情設計,活動形式既要活潑,又要能引起學生深度思考。同時,活動中提出的探究問題也要有研究價值,過於簡單的不能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慾,達不到鍛鍊學生思維及能力的目的;存在爭議或難度太大,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且可能打擊學生積極性。

通過這次培訓,能使我們更加深入把握教材的編撰意圖、框架結構,更深刻理解教材包含的教育理念,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教學,更好的直面新高考,把握好考題方向。面對新教材、新課程、新高考,我們只有積極努力學習,勇於探索與實踐,踐行課程改革,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穩步提升教學質量。

篇二: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

1、新高考綜合改革新在哪裏。

高考科目設置改革。實施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選課走班,生涯規劃教育。招生錄取改革。實行“兩依據一參考”,落實綜評,打破“唯分數”等頑瘴痼疾。高考內容改革。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成爲高考命題實踐指南,取消考試大綱,與課標對接。形成“招考一教一學”全流程一體化格局。

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學。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3、習近平強調教育的六個下功夫。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鬥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4、深化考試命題改革。學業水平考試與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命題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爲依據,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不再製定考試大綱。優化考試內容,突出立德樹人導向,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創新試題形式,加強情境設計,注重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增加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探究性試題。科學設置試題難度,命題要符合相應學業質量標準,體現不同考試功能。加強命題能力建設,優化命題人員結構,加快題庫建設,建立命題評估制度,提高命題質量。

6、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基於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啓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注重加強課題研究、項目設計、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精心設計基礎性作業,適當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作業。積極推廣應用優秀教學成果,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加強教學研究和指導。

7、高考科目設置改革(模式)。高考科目設置改革取消文理分科,是爲了擴大學生自主選擇權,滿足人才個性化發展需要。新高考目前存在“3+3”和“3+1+2”模式。考慮到浙江、上海等試點省份,實施“3+3”模式,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更多的省份選擇“3+1+2””模式,由文理科2種組合變成12種組合可選擇,高二開始選課走班。

8、教學組織管理新挑戰。選課走班產生新問題,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協同管理機制,即教學班的管理問題(走班學生考勤、安全、衛生),課程表的編排難題與調換課困難,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地理教師奇缺),機動教室數量問題(可能多出2-4個教室或不增),培優對象怎麼選擇(田忌賽馬、揚長避短〉,對技術平臺支撐的需求問題。

9、新高考新課程實施的技術支撐。選課及課程編排系統、綜合素質評價系統、辦公管理系統。

10、生涯規劃教育,學生髮展指導。擴大學生自主選擇權,選課走班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生涯規劃能力。客觀上要求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加強選課和人生規劃的策略指導與發展指導。生涯規劃能力是終身受益、終生髮展的能力,井非只爲選課。

11、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識別信息能力就是要學生會了解和分析外部環境,然後根據環境給予的機遇和挑戰來規劃自己未來的發展,這就是非常重要的觀察社會、獨立思考的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就是要學生認識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根據興趣來規劃自己未來的道路。自主決策能力就是可以根據外部環境結合自己的個性興趣,選擇確定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適應社會發展,做出決策。自主實現能力就是在確定目標之後,爲了實現目標要培養自主學習、自我管理,提高自己的自主性、獨立性和責任心。

12、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爲發展素質教育、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強化其重要作用。通過技術平臺記錄呈現高中學生三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實證性過程材料,井成爲評價的依據。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爲錄取的重要參考,就是促使學校和教師轉變觀念,要從只關注學習成績(分數)走向關注學生的成長和成才過程表現及綜合素質。高考錄取方式改革,取消批次錄取,改爲按專業錄取,有利於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學校權、選擇專業權。

13、高考改革全面對標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貫徹新時代教育方針,調整高考定位,推進素質教育。

高考使命:真正成爲教育正向指揮棒和改革龍頭,以考促教,以考促學,以考促評,以考促融,推進全面素質教育。

高考功能:核心功能由選拔人才變爲考試育人,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基礎教育)。

高考內容:由只考查智育變爲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融入各科)。

實施途徑:“一核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

付諸實踐:高考把“五育並舉”立德樹人融入各科試題之中。高考錄取“兩依據一參考”,打破唯分數局面,實現“招_考_教_學”全流程一體化。

14、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正式推出。2019年11月,正式出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作爲命題的實踐指南和理論支撐。

15、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的落地生根。2019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出臺《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是新時代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工作的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南。這是對標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成果,2019年的高考試題,全面對標“一核四層四翼”,實現了高考評價體系在高考卷面上首次落地生根。2020年高考試題是高考評價體系在卷面上第二次付諸實踐,但受疫情影響,保持了相對穩定。

16、高考覈心功能的落實。高考覈心功能: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五育並舉:德智體美勞融合發展。六個下功夫: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增強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

17、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堅決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覈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救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爲標準獎勵救師和學生,嚴禁公佈、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對教育生態問題突出、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規依法問責追責。

18、新時代高考通過一核四層四翼的評價體系,推動高考內容改革和錄取模式改革。落實五育並舉立德樹人,打破唯分數傾向,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走出應試教育怪圈,推進全面素質教育。

19、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遙步轉變簡單以考試成績爲唯一標準的招生模式。各級各類學校不得通過設置獎金等方式違規爭搶生源。

20、學科素養與關鍵能力相比,更強調情境複雜性和能力綜合性,往往要同時綜合運用多種關鍵能力。

21、知識、能力與素養的關係。以司機開車類比:司機必須要了解道路安全法規、駕車基本理論、車輛基本構造等基本內容,這些屬於必備知識;一個合格的司機,能夠熟練開車上路,平安行駛,可以說具備了關鍵能力;一個高水平的司機,能夠在複雜的路況中應對棘手問題,能夠完成較爲困難的駕駛任務,可以說具備了學科素養。

22、高考評價體系的地位和作用。高考評價體系是高考內容改革的指南針,“一核”作爲“金線”貫穿始終;能力和素養取向的“銀線”,隨着實踐探索常做常新;而“四翼”則以情境作爲考查載體,是“金線”和“銀線”的串連線。高考評價體系還是制定學科命題標準的“指揮棒”。在高考評價體系確定的“一核四層四翼”整體框架下制定的學科標準是指導命題的規範性文件,也是學生複習備考的重要參考。

23、我們要有“金線”和“銀線”思維,全面理解和把握高考評價體系。2020年的山東、海南新高考試題主要依據高考評價體系的指標命制,試題結構和內容與全國卷相比變化較大。山東、海南卷向全國傳遞了一個信號,即從今往後,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各省份命制試卷,都將全面對標高考評價體系。高考評價體系的發佈,必將對高校優秀人才的選拔以及基礎教育的改革起到積極自導向作用和推進作用。

24、語文科創新考查理念,聚焦信息時代學生應具備的信息和媒介素養,改進閱讀能力考查設計,將原來的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閱讀調整爲信息類閱讀和文學類閱讀,擺脫固化的文體類型限制,增強閱讀對象的豐富性與包容度;同時,提高主觀性試題比例,增加思考和作答的開放性與層次性。

25、高考試卷關注結構不良問題,標誌着高考命題出現重大創新,這無疑向中學教學發出了積極的信號,反對機械刷題和題海戰術的工作在進一步強化。因此,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基於閱讀的信息提煉能力、學科論述能力以及學科寫作能力等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應成爲今後中學教學的改革重點。

26、新課標以核心素養爲綱。2018年1月,教育部頒佈2017版各學科以核心素養爲綱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20年根據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做了修改。新課標中,各學科的教學目標由三維目標提升整合爲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源於“三維目標”,又高於“三維目標”是對““三維目標的整合提升與發展,是學科育入自標的認知升級。

27、梳理新課標各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可以看出:科學思維(關鍵能力)社會責任(立德樹人)成爲新課標各學科共同的核心素養。

28、新高考及評價體系的教學啓示。啓示一:高考中考成爲教育指揮棒,由只考查智育變爲全面考查德智體美勞。立德樹人成爲各學科必考內容和任務(大政方針、理論創新、學科文化、最新科技成果等)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納入中高考各科考查內容,初中體育直接計入總分,高中納入學考和校考。(素養)“兩依據”錄取方式和高考綜合評價報告,必須把五育井舉立德樹人落實在教學和作業考試之中。

29、啓示二:華東師大楊向東講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試題離不開情境性和開放性(如結構不良試題)。考生的死記硬背已經不靈,只會被動聽講難有好成績。大量刷題事倍功半,高考反刷題導向很明確。以知識教學爲目標的灌輸式、刷題式教學在新高考面前無能爲力。唯有以能力與素養爲導向,促進自主合作探究的深度學習,培養高階思維,創新教學方式纔是根本出路!

30、啓示三:憑書教書、閉門造車、教輔依賴症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舊習慣必須改變。各科必須突破狹隘的課內書本知識學習觀念,打開思路,加強學科閱讀,關注時政熱點、最新科技成果、實踐經驗積累。要引導學生關注書本外、課堂外知識的學習增長學生見識。

31、啓示四,情境是高考考查的載體,試題難度呈現方式已經變化,通過情境複雜程度來考查素養成爲新導向。課堂教學必須加強情境化、問題導向的教學。考生的知識廣博度、能力綜合性、經驗積累量等對審題答題影響越來越大,必要的閱讀、活動、實踐不抓不行。

各學科相互割裂的時代已結束,跨學科綜合學習成爲新要求。

32、在新高考新課程面前沒有老教師。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不可能墨守成規。在以高考評價體系爲命題依據的新高考面前沒有老教師,無論你有多少年教學經驗,所有人都要從頭學習,都是新手。新高考必須要有新辦法。一個真正負責任的老師不會故步自封,會斷學習。

33、近幾年高考出現新現象。突出問題:近年高考出現了一個現象:部分很勤奮的學生甚至平時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高考成績卻偏低(高投入低分數),原因是什麼?是偶然發揮不正常還是有必然因素?主要原因:學生被動學習、勤於刷題、死記硬背、懶於動腦。教師忙於灌輸、疏於管理、脫離高考、剝奪生機。

34、應對高考評價體系視域下的新高考,很有必要抓好兩個支攆點:一個是要激活學生的腦,讓學生真正動手動腦。就是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實現深度學習。這是根本因素,但在傳統灌輸式課堂中被忽視。一個是要發揮教師的腦,管好教師的口與手。就是要落實教師相機講授,優化教學設計,培養核心素養,這是關鍵因素。

35、淺層學習無法應對新高考。淺層學習是機械的、被動接受式的,以死記硬背、機械刷題、閉門操練爲特徵,表面看學生很勤奮,天天在做題背書,時間投入不少,但往往是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知識表面化、思維淺層化,這是勤奮考生高考低分的重要原因。當今腦科學研究表明,學習方式、學習途徑等可能影響腦的活動與發育,要有意識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小父母和教師的包辦代替,使很多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懶於動腦習慣,平時學習基本停留於淺層上。

36、深度學習的五大要素。一是知識重建,即知識系統的重組及反思;二是問題意識。只有學生的真問題存在,能提出問題,才能談得上課堂的深度學習;三是學以創新。重視學以致用,在學以致用的基礎上學以創新,懂得知識的遷移運用,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四是批判思維。倡導批判性學習,培養批判性思維;五是多維思辨。倡導讓學生圍繞開放性問題各抒己見,脣槍舌劍、據理力爭。

37、實現深度學習的根本途徑自主學習(自學、閱讀、訂正、構建與梳理等,獨立思考,擺脫對老師的依賴,走在老師前面,自行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合作學習(課內外小組討論與互助等,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彌補教師侷限,需要機制落實)探究學習(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創新思維、多角度思考)

38、學生實現深度學習,關鍵在於教師。面對懶於動腦的學生,教師的管理行爲(落實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行爲與成績。學生願不願自主、想不想合作、會不會探究、肯不肯動腦,最終都取決於教師是否落實,是否管好自己。學生用什麼時間、抓什麼機會思考?課前自主複習、課內外合作探究、課後考後自主訂正反思、階段性知識反思與梳理、做好用好錯題本等。試問:如果這些時間和機會都被剝奪,那麼,學生還有什麼機會進行深度學習?還怎麼應對高考改革?

39、過去,教師教學的職責主要是講授知識,然後是解決問題。在網絡發達和人工智能時代,教師最主要職責是什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的職責已經是越來越少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在隨時隨地隨手都可以獲得知識的時代,還有必要靠老師用課堂時間一點一滴去講授知識嗎?教育不是把腦袋裝滿,而是讓思維飛躍!

40、智取相機講授。相機講授就是要把握好講授的內容、時機、條件和教學方向,做到該講的講好講透,無須講的一定要督促學生去完成,逼學生真正動手動腦,這是教師教學智慧的最重要體現。相機講授要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把握好最佳講授期(時間)、最佳講授區(空間)、最佳講授級(程度)。

41、目前的課堂教學有以下三種境界。

一是隻傳授知識和解題技巧(多爲滿堂灌式講授,浪費了學生不少時間和思考的機會,這也是勤奮學生考不好的重要原因)

二是傳授知識和解題技巧的同時,培養理解應用能力;

三是既培養理解應用能力,又培養分析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應對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應該是第三種教學。

42、加強情境化教學。新高考最大變化就是用情境複雜程度來考查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即通過真實的、複雜的情境,來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素養(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近兩年,高考考場上,能夠讓很多考生包括尖子生望題興嘆、束手無策的就是新情境題。余文森教授指出,知識只有融入情境纔好理解和消化,知識的情境化是知識轉化爲素養的必經途徑。賦予知識以情境,可以使知識具體化、生活化、思維化,從而有利於實現深度學習,培養多種能力。

43、從狹義教學走向廣義教學。狹義教學基本上以書本(教輔)爲教學對象,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完成教輔作業和任務。教師依賴教材,學生死背教材,兩耳不問窗外事,脫離實際。混淆知識與素養對學生髮展的差異作用,“在以知識爲本位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學到大量而系統的書本知識於卻並未因此發展某種身心素養”。

44、結語。田忌賽馬的啓示:思維是行動的先導,解放思想,創新思維,纔有中國今天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應對高考評價體系需要新思維,教學需要新思維,讓我們革故鼎新,大膽創新,促進學校發展的同時促進自身專業成長。

篇三: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

爲貫徹落實xx市教育局關於“三新”培訓的相關文件精神,紮實推進我校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工作,爲進一步加強教師對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相關精神的學習,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打造一支素質高、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爲新高考工作順利開展進行能力儲備。我校認真組織開展了本次“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訓工作。現將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籌劃部署

接到教育局通知後,我校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並於xx月xx日,組織召開了“三新”培訓工作推進會,會上劉xx副校長帶領全體教師學習了本次“三新”培訓相關文件精神,傳達了培訓相關要求。丁偉校長要求全體教師要高度重視本次“三新”培訓,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學習領會,不斷提升自己,爲新高考工作不斷充電蓄力。會後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培訓工作計劃表,每項培訓安排專人負責,確保每次培訓傳達到位、督促到位、落實到位。

二、領導全程領學

xx月xx日,我校“三新”培訓工作正式啓動,由於臨近期末,學校各項工作任務較爲繁重,但我校全體中層以上領導能夠克服諸多困難、率先垂範,保障培訓時間,按時到位,認真聆聽並及時記錄重點學習內容,撰寫高質量的培訓心得。在領導們的帶領下,全體教師以極高的熱情參與到本次“三新”培訓中來。

三、教師全員參學

本次“三新”培訓內容非常豐富,包括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修訂的主要變化和突破以及學科教學實施策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新教材中落實;區域和學校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思路、機制和舉措等諸多內容。因此,本次培訓我校始終秉持面向全體教師的原則,要求教師全員參與培訓學習,每次學習結束後,每位教師都要求上交高質量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進而做到學有所思,學以致用。

四、組內教師研學

在當前“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新課程教學理念所呈現出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學習理念、學習方式等的不斷變化,促使廣大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學的圍欄,我校一直以來鼓勵教師在努實踐探索中,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因此,在本次培訓中面對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指導、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等培訓主題時,我校採用了同組、同學科教師交流研學的學習形式,相信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讓本次培訓的效果在今後工作實際中綻放出新光芒。

培訓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這次“三新”培訓開展的紮實高效,內容豐富,引人思考,有助於教師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多維度對“三新”內容進行把握,相信對今後工作的順利開展大有裨益。同時,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讓老師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深感任重道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次“三新”培訓開闊了教師們的視野,讓教師們更科學地領會新課程的精神,更精準地把握了新教材,同時明確了新高考的方向。相信全體三中教師一定會在在新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提升,砥礪奮進。新高考的種子我們已經播撒,相信通過全體教師的努力耕耘,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開出絢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

篇四: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

5天的培訓聆聽了8位專家精彩的講座,參與了每天講座後教研員與專家的交流、研討、解惑,受益匪淺,我聽着、看着、想着……

一、站在新徵途的起點,回首中國高考改革“走過的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1977到2021年,中國的高考走過了44年,考試內容,形式,錄取形式的不斷改變都是爲了更好的選拔出人才,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高考改革進展與思考》幫助我們更清楚地瞭解我國高考改革走過的歷程,以及今天中國爲什麼要進行高考改革、在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我們的應對的策略是什麼。隨着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多樣化高素質的人才,“一考定終身”不利於培養選拔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不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高考改革勢在必行。唐處長的《高考綜合改革初步設想》的報告,讓我們再次深入的瞭解我國高考走過的路以及取得經驗和不足,和我省在頂層設計上對高考改革的所做的努力、做法以及取得進展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明確了今後我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也同時闡述了新高考改革目標堅持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有利於促進教育的公平,堅持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全面推動我國教育從外延發展轉向內涵發展,從快速普及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二、面向新徵途,我們盤點先行者新高考“探索的路”。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從最初的茫然到今天穩步全面推進,從2省份的試點到今天的全面展開,一路來點點積累總結,不斷的反思完善形成今天的立體框架,擔任改革試點的省份砥礪前行,在浙江東陽中學盧飛進校長《高考改革下學校教學、管理轉變》中,詳細介紹了東陽中學應對高考改革採取的具體措施,用數據說明選拔制度的變革以後,學生選科的情況,通過艱苦的探索,東陽中學在解決高考改革校級層面落實中的實操性問題,盧校長從“選擇性教育的頂層設計與實操”“基於奠基的現代化育人模式”“聚焦素養的現代化教育平臺”“特色發展、描繪現代化學校發展藍圖”等四個方面,介紹了改革先進學校的豐富經驗,爲我們提供了可借鑑、可操作的改革路徑,爲陝西省基層各校在2022年新高考實施提供了寶貴的探索借鑑經驗。

繼浙江、上海之後,北京、天津、山東和海南擔任了第二批試點工作,在北京豐臺區教育學院曾擁軍院長《新高考、新課程、新課堂》中指出當下在新高考改革中高中教研員的角色和責任,以及他們教研團隊在改革過程中如何履行教研員的職責,分享了他們的做法,作爲高中教研工作者,我深感肩負的責任重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密切關注國家有關高考改革的教育政策方針,仔細研究新課程標準的變化,認真解讀學科核心素養,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發揮教研員的示範引領作用。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尚志教授三個多小時的講座和互動交流,年近75歲的王教授《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思路和實施建議》讓我們這些基層的老師和教研員深刻理解了國家政策制定的初衷和不易,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真正本質和價值。我們現在教育的現狀是:用過去的方法教現在的學生做未來的事,因此高考要改革,最重要的是育人方式和觀念的轉變。

三、走上新徵途,我們思考如何走好“未來的路”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高考改革的號角已吹響,在新高考、新課程、新評價的背景下,我們教研工作者未來的路該怎麼走?從西安市教科院解慧明院長《基於高質量發展的育人方式變革》和中國教育學會評價辦主任秦建平《教研員如何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我們體會到:教研室與教研員在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過程中無疑是一股中堅力量,尤其是在新高考新課程新評價中,各級教研機構和教研人員都起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新高考背景下的課程體系發生的重大變革,教師素養亟待提升,作爲“教師之師”的教研員自然面臨着新的挑戰,我們責任在肩:第一是對學校在新高考新課程新評價背景下的發展規劃,包括學校的理念,有什麼樣的特色構想,校園文化主旨是什麼,等等,作爲教研員,要能夠進行策劃、論述、研究、指導。第二是對學校課程整體的設計。我們國家現在是“三級課程”,怎麼把“三級課程”融入到學校當中進行具體實施,教研員同樣需要做好策劃、論述、研究和指導工作。比如說國家課程,這是國家對課程限定的最基礎水平,是一個底線,學校必須做到。作爲教研員,需要擁有對整體課程的設計和論證的發言權,不然,解讀也解讀不清楚。過去,教研員只要對國家課程標準做好傳達和解釋工作就行了,但是現在不行了,還必須要研究課程標準出臺的背景和途徑,同時通過自己的研究提高不同層次學校對課程的理解,這是一個二度創作的過程。一個教研員如果沒有課程意識,不知道課程是如何建構的,那麼他就很難理解課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學校到底應該怎樣開展課程。所以,我認爲教研員應該是課程和教學的研究員,是理論指導的服務員。第三學校主導的課程設計,校本化的課題設計、論證、實施和成果提煉,在這些方面,教研員也要有發言權。第四在學校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上,教研員也要進行指導和論證。一所學校,如果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意識不強的話,是沒有持續發展力的。在這個方面,一定要細,一定要有一套適合學校發展需求的教研、培訓規劃,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教研、培訓活動。作爲教研員,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根據不同性質的學校、不同的發展層次,設計出不同的教研、培訓主題、內容和形式。第五就是對新中考新高考的考試命題的研究。考試是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這誰也不能否認。但是我們怎樣在考試中實現新課程所追求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命題時,必須聚焦新課程的理念,設計出旨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試題。

培訓雖是短暫的,但感悟至深,在陝西省新高考改革的前沿陣地,教育研究的繁盛之處,我被這些專家們對教育的執着和熱情所打動,被他們的專業精神所折服,我們反思着,總結着,則行爲重要!

篇五: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基於強國戰略,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需要全面、自主、有個性、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爲此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爲了加強對新課改的理解,我有幸參加了這次九江市舉辦的爲期三天的“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培訓,現將收穫梳理如下:

一、新課標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新課標作爲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文件,它從課程性質,學科核心素養,甚至實施建議等等方面都對我們的課堂有着根本指向。但許多人對它的認識不夠,特別其中和學科緊密聯繫的化學核心素養,老師們可以利用他它來設計自己的課堂,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不過這更加應該是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們應該讓學生也瞭解核心素養,並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它,領悟它。

二、新教材

化學教材變化幅度很大,我們由原來的四本書,增加了一本選擇性必修,變成五本書,但是課時沒變,課程比較緊張。所以老師可以將必修二和選擇性必修內容整合在一起。教材中的欄目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增設了很多新的欄目。化學職業這塊老師們可以讓學生多多瞭解,增加學生興趣,學生必做實驗這塊需要老師增加學生實驗的次數,增加學生動手能力。具體內容也有刪增,並且將難點分散,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具體知識點的設計上更加註重真實情景對問題的解決。這就提醒我們老師上課的時候更應該讓學生走進真實情景,解決實際問題。

三、新高考

高中課程結構發生變化,由原來的三加三,變爲三加一加二。考試也分爲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高考的得分機制變爲賦分制,由排名來決定分值,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合理。而化學高考難度一直居高不下,命題特點更加註重基礎型和應用型的題目,增設更多的情境性的試題,綜合性更強,對學生知識遷移運用的要求更高。所以老師在平時的課堂和題目中應該更加註意情境設計,和題目質量。並且在平時答題中應該注意學生的答題規範,抓住要點,並且平時小考當大考,到時候大考當小考考,才能發揮出更好的水平。

這次培訓收穫滿滿,總得來說就是以新課標爲根本指導,落腳於我們的新教材,老師們落實於新課堂,更加從容的面對新高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54905.html

  • 標籤: 新課程 改革 培訓 精選 關於改革創新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新課程改革培訓總結(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