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觀後感作文 > 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推薦6篇)作文

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推薦6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9W 次

篇一: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推薦6篇)

819班汪宇熠

一部名著,延續千百年,歷經三代名人之手;一種精神,傳承無數載,受盡風雨永垂不朽,這正是最近一期《典籍裏的中國》的主題《周易》。

《周易》分爲《易經》與《易傳》,相傳我國對於天道的研究最早追溯至上古伏羲,而中古時期的周文王結合前人研究與個人見解,著成《易經》;近古的孔子及弟子,爲《易經》作注而成《易傳》,經傳合一,終成《周易》。

司馬遷曾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在文王父親季歷時,商王朝就封他做西方諸侯的首領。而後周文王父親被商紂王殺死,文王繼位。因爲文王十分賢德有禮,許多賢人志士前來投奔他,商紂王出於忌妒,將他囚禁於羑里,並來害了他的兒子。然而,周文王在如此絕境之中仍然沒有放棄,而是潛心鑽研先祖伏羲留下來的天地大道,完成了《易經》。這就如同司馬遷後面所說:“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古時的志士們尚能在如此絕境中完成鉅著,我們就更不應該爲了某個小小的挫折而放棄目標!

猶記得我第一次看關於《周易》的書籍時,書上全講的是八卦風水,晦澀難懂,於是我很快就不看了,並且認爲這不過是一個故弄玄虛的講風水的“雜書”,怎能名入“四書五經”之列?

直到今天,我纔對這本書的看法有了轉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聽到《周易》裏的兩句話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顯然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學習天,以自強不息;學習地,以厚德載物。那麼,這做人的道理與我先前看到的八卦、占卜大相徑庭,是爲什麼呢?原來,在孔子之前,《易經》大多是講天象與自然;而在孔子對其深究並著成《易傳》後,《周易》便開始偏向於關注內心與倫理,孔子促使周易》由佔筵之書轉爲義理之學,對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周易》中一個重要的思想是學習“天”,因爲天始終剛勁堅挺、運轉不息,是君子的表率,它也從不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如同我們的人生,在逆境中也要堅持理想,堅持信念,自強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認爲,每位華夏兒女都有責任將《周易》帶給我們的自然規律,生存之道,做人之道傳承下去,將五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篇二: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819班董子涵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我們從哪能得知?研讀典籍,我們探究中華文化的精粹,激發蘊藏在血脈裏的文化溯源。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爲西漢司馬遷所著,他用一生心血完成這部著作。他的父親司馬談想記錄中華民族的歷史,臨死前將這個使命傳給了司馬遷。《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由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構成,共計130篇記載了從皇帝到漢武帝的三千多年曆史。它樹立華夏之模範,是萬千歷史果實的凝聚。

典籍以舞臺劇的形式演出,演員們的演技炸裂,讓人身臨其境,用簡單明瞭的表演講述古文。撒貝寧帶領我們與司馬遷跨時空的碰面。我看得入了迷,不知覺中,眼前出現了位先生。我鞠躬行禮,後說:"先生,我是來自二千年後的學生。"先生點了點頭。"那你是否知道以後的事?人們會看《史記》嗎?"我肯定回答後,他的臉上浮現笑意。我笑着又和他說:"先生,《史記》一書成爲了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瑰寶。爲後世的史學和文學有着深刻的貢獻。”

先生帶我領略歷史,講解道德之典範。“後世還會研究歷史嗎?”先生轉過頭問。“當然,史記爲後世研究歷史作出很大貢獻。後人們也熟識您。您來自史官世家,十歲興讀古文,之後又聽董仲舒先生講《公羊春秋》,孔安國先生講《尚書》。您父親對您的影響更爲深重,二十歲便遊歷全國,爲寫史做準備。雖然一場橫禍的突然降臨讓您受到致命打擊,但您更加成熟深沉,完成了千古不朽的《史記》,後人也稱您爲“史界太祖”。

中華歷史,賡續延綿,後世都開始研究歷史,喜愛您的《史記》。後世一位偉大的作家,魯迅先生對您的《史記》極爲推贊,承贊它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第一部紀傳體史書,也是一本歷史百科全書。語言生動流暢,評論犀利深刻,展現古時人類的文化成就。它啓迪後人,促進民族思想,爲中華文明之明珠。"先生說:"能爲民族作貢獻乃吾的榮幸。願後世幸福安康,願青史永垂不朽!”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讀《史記》,體會文中神韻,獲得典範和教益。《史記》延使人類文明,通古今之變,擔華夏之筋骨。

篇三: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819班林偉豪

一部典籍,凝聚了中華人民世代的心血與智慧。人們世代相傳,將一部那典籍流傳至今。接下來了,我們就一起走進典籍——《楚辭》。

說到《離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以屈原浪漫主義爲主的一部千古流芳的典籍。

戰國時期,楚國與齊國聯盟之時,秦國以六百里商於之地爲誘惑,讓楚國放棄與齊國聯盟。正當全朝廷都在大擺慶宴之時,只有屈原一人上書朝廷,當衆對楚懷王說這只是秦國的一個圈套。可是朝廷上的官員都不相信,讓大王不要聽信屈原,要去追隨世代楚王的理想——收回商於之地,秦國派來的使者也極力辯護,還以自己的性命發誓。

一向與屈原交好的楚懷王在這種情況下竟聽信讒言,拒絕了屈原,屈原失望地走出朝廷,留下了千古流芳的“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詩中,是他對國家的失望、朝廷的厭惡、不與他人同流合污的志向與道不盡的家國情懷。

但今日,卻是越來越多玩世不恭、對國家、社會、人民漠不關心之人。我們需要屈原的高潔情操,需要他的愛國之心。

在楚懷王剛即位時,屈原就已寫了舉世震驚的《橘公頌》。面對衆多官員的質疑,一篇《橘頌》,表達了屈原對祖國熱土的熱愛及拳拳的赤子之心。

據說後來,屈原回到漢北,看到前方戰士們詠着《橘頌》,前仆後繼、熱血奮戰。可見其深深的感染力與愛國情思。我們的中國,正是因爲愛國的這種思想,念着“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戰士們始終不忘自己的祖國,纔有了今天的新中國。

屈原還爲了祖國,整理成古代諸多先賢的經歷、思想,匯聚成了《離騷》,源遠流長。爲探索成功的政治道路,屈原堅貞不屈、不辭勞苦。終是留下了“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終修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種求索精神,爲中國挖掘了不可計量的寶藏。若是沒有這種求索精神,中國人的高速鐵路或許還落後於世界;若是沒有這種精神,5G網絡也許還沒有出世;若是沒有這種精神,中國就沒有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堅持求索的精神、深切的家國情懷……一部《楚辭》,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讀典籍,領略先輩們爲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我們一起,將先輩們精神的薪火不斷流傳下去!

篇四: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819班王君燦

《徐霞客遊記》想必都耳熟能詳了,許多人都已領略過其中的風光,甚是奇麗。

我曾羨慕徐霞客的瀟灑自由,他可以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羨慕他的堅定堅守,自小說出自己的志向:“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可後來發現,我看到的和猜想到的,皆謬矣。

徐霞客的父親,在一次賊闖家門搶劫時受傷,去世了。爲父親守孝三年後,他開啓了遊歷山水的漫漫長路。期間,他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文章,結識了文壇上許多名人。徐霞客的母親過八十大壽,他結識的八方名人都送來了祝福,那一天,也許是他母親最快樂的一天。

可命運就愛捉弄人,第二年,徐霞客的母親也離開了他。父母雙雙離世,這對徐霞客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但這沒有阻止徐霞客遊歷山水的步伐,因爲他答應了父親“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答應了母親要尋到長江之源。這是另一種盡孝的方式,徐霞客完成了自己的心願,也做到了對父母的承諾。

節目用情景劇的形式,展現了徐霞客的一生,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徐霞客獨自坐在院子裏,沉浸在母親去世的悲痛中。接着,他已故的母親從屋後走出,徐霞客看着她,哭得像個孩子,一句“母親,我想你了”頓使我淚目。他長年在外遊,縱有再多思念,但只有想到背後有個家,母親在等他回家,那思念就是一股力量。可母親走了,家又空了一些,心裏的支柱又脆弱了一些,只要心再沉重一些,就會碎爲粉末……母親對他說:“父母在,不遠遊,現在,你沒有牽掛了。”

原來愛有時就是若隱若現,牽掛是一種不捨,放不下才會牽掛。母親希望他放下,放開去完成他的夢想。這是守在身邊年邁的母親唯一能做的。

知道了徐霞客的背景,我對他的仰慕不減反增。我以爲他是個毫無牽掛的瀟灑行者,卻不想他是個揹負牽掛的孤獨又堅強的人。徐霞客親身踐行了他“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少年壯志,徐霞客乃真丈夫也。

篇五: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819班樑昊軒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出自《孫子兵法·始計篇》,簡意爲“戰爭,關乎國家的緊要之處,系及千萬生民的存亡,不能不仔細探究。”孫武先是著成了《孫子兵法》這一被後世誦爲“兵家聖典”的大作,後又爲吳王闔閭獻計近十載。最終,卻也抱着無窮的失望遠離戰爭,歸隱山林。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此可見,包括戰爭的一切行爲,大多都是爲了最終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儘量找到最正確便捷的道路,真正做到“善之善者也”。往後延伸,我們便可以知道要“慎戰”,“重戰”。慎戰,即爲量力而行。倘若《長津湖》中部隊在行軍遭阻時殺敵心切,又豈能安全地隱蔽起來?而重戰,就是在必要時傾盡全力,不辭勞怨達到目標。

孫武,童年時祖父立功,被賜姓孫。後在少年時期,歷經“四姓之亂”,叔父被構計陷害,因而立下傳孫氏兵法之大計。逃往吳國著書期間,偶遇並救下伍子胥。伍子胥父兄本爲楚國忠臣,卻慘遭奸臣陷害,死無葬身之地。伍子胥報仇心切,逃往其對立國吳國,在與孫武結下刎頸之交後,互相別離。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番奔波之後,伍子胥助闔閭上位,得到重用。伍子胥不忘大恩,一日七次向闔閭舉薦孫武,吳王熬不住勸,接見了孫武。

孫武是何許人也,其才幹一下被闔閭看中。念吳國大業,闔閭積極向孫伍兩人詢問計策。兩人齊道曰:“要想滅楚,先需強吳,而後肄楚,最後決戰。”強吳,就是要做好充分的自我準備,提升自己的才幹,從實質出發;而肄楚,就是要探清目標虛實,不打沒有信心的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便可很好地說明這一點。而最後的“決戰”,往往是最關鍵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到了真正的最關鍵的時機,往往學會變通者纔可取勝。

在孫武的建議下,闔閭下令廣積糧倉,高築城牆,此是爲第一步。而後,派兵騷擾楚國邊界,而又不動干戈。幾年的準備下,楚國終於按捺不住了,派兵伐唐。此乃兵家之大忌,十三連勝國內象棋冠王有云:“子不在多,關鍵在於戰術的得當,兩翼空虛,便給了敵軍可乘之機。”這一伐唐,給了吳國一個機會,便一舉在柏舉給了楚國當頭一棒。眼看大捷在望,吳軍卻開始就地燒殺作樂。儘管孫武百般勸告,依然不被闔閭所聽。孫武念想已經完成使命,自己也不再受用,乾脆又退了山林,與伍子胥再次相別。

不久,夫差繼位。昔日的大捷士氣早已被打得消散,碰巧又受權臣蠱惑,賜死了伍子胥,可憐一代賢士,還是落得其父兄的下場。話說,沒有了賢臣的輔佐,夫差很快被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國。唉,驕兵必敗,武聖關二爺也正好是被呂蒙算計,敗走麥城。我們之中,又何嘗沒有第二個夫差呢?

孫武聽說此事,悲傷逆流成河。只嘆“死人不可以復生,亡國不可以復存”。孫伍兩人一世之交,還是不能在最後一刻相見。回想當初孫武爲子胥熬的第一碗粥,我不禁思緒萬千:我們,也會有幾個至親的朋友吧……

篇六: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

819班張麗君

“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題記

穿越時空,觀先人李時珍之經歷,看完《典籍裏的中國》,受益頗豐,寫下心中所想。

學醫難,行醫更難。少時的李時珍便有一個行醫夢,可作爲醫者的父親李言聞自是清楚醫者之難,一再反對他。長大後的李時珍鄉試三次未中,他心中的夢想便愈加堅定。他爲從醫曾求父親三次,終與父親共爲“逆行舟”。爲鄉民看病,不辭勞苦,成了李時珍的日常。儘管他深知從醫的艱辛,但他依舊帶着“壽國以壽萬民”的志向坦然地踏上了征程。

學醫難,行醫難,修本草書更難。在行醫救民的過程中,李時珍目睹了不識藥、用錯藥的案例,心中由此萌發利了重修本草的種子。”天下醫書,利益天下”,李時珍集古代醫書之大成,又通過自身實踐,三十年飽經風霜,三十年嘔心瀝血,著成《本草綱目》。

可誰能想到,出書更難。當時竟無一書商想要刊印。從書商口中得知,得到王世貞作的序,《本草綱目》便可發行,李時珍跋山涉水去求王世貞作序,對於李時珍而言,彎下腰求序比挺直腰著書更難,可爲了造福百姓,他甘願奉獻。幸而《本草綱目》得到了王世貞的賞識。

然而李時珍又擔心《本草綱目》存在錯誤,誤導後世子孫,在流去的十年光陰裏,李時珍重修本草,不負所願,《本草綱目》得以印發。令人噓不已的是,年過七旬的李時珍沒能看到出版的《本草綱目》,這也是他留下的遺憾。穿越百年,讓李時珍看到被後人所珍藏的《本草綱目》,了卻了他的夙願。

李時珍的一生,用“難”形容再合適不過,他用“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的行醫精神克服種種磨難,他是一個不怕難的人,一個迎難而上的人,李時珍艱苦奮鬥了半生,彰顯的是實事求是、格物明理的大醫精神,醫者仁心、懸壺濟世的大醫情懷。就是這樣一個人,完成了需百人整理撰寫的浩大工程,造就了醫藥學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救死扶傷,一心爲民;艱難卓絕,著成本草;鍥而不捨,求序刊印。這是李時珍一生的寫照,我們永遠懷念他!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guanhougan/1300146.html

  • 標籤: 觀後感 典籍 推薦書作文600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推薦6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典籍裏的中國觀後感800字(推薦6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