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精選8篇)作文

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精選8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06W 次

篇一: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精選8篇)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爲上,體現師德,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真正認識善和惡,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悅,一份成功。

作爲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爲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我個人以爲,師德師風所包含的內容,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爲人師表”。但“育人”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現在的老師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其中在業務素質上,爲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要求老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師德師風應注入新內涵。通過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思想指導下,我談下面的一點體會:

“愛國守法”是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我們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爲,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作爲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要做一個愛國守法的模範,用我們的言行去薰陶、教育下一代,使他們從小樹立愛國守法的意識,爲將來成爲祖國的棟樑之纔打下堅實的基礎。

“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教不好學生,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師。我們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繫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用我們的責任心、愛心、寬容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親情去感化每一位學生,絕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爲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常言說:“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們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成爲專家、教授,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將來成爲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爲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我們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我們要用模範的言行去薰陶、感染學生,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表率,爲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樣。

“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的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用紮實的知識儲備教育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會時時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自己,爭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

篇二: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16學科課程標準正式發佈。我第一時間對新的課程方案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通讀。新的課程方案優化了課程設置,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完善了培養目標、細化了實施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把握課程性質,培育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與法治教育基於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範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在法治教育中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培養學生成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爲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結合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正確解讀教材釋放的信息,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學內容要圍繞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法治精神,把“德”與“法”養成在學生的日常行爲習慣中,從而助推國民素質全面提升的國家戰略。

強化課程理念,落實立德樹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對學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是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習總書記曾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爲思政課教師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立足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爲基礎,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明確課程目標,實現核心素養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強調要着力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作爲思政課教師,對於教材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對於課程目標的建立需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

思政課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因此全體思政教師一定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要”和“八統一”要求,積極修爲,努力將課堂作爲發揮自己作用的主要崗位陣地,切實承擔好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名師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爲指導思想,組織教師進行深入地學習,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新理念、新目標、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結合新課標要求重點開展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促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最後作爲學科帶頭人,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爲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助力。

篇三: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學習《小學道法新課標》收穫如下:

課程基本理念:課程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着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他本身蘊藏着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二)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衝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擬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爲。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三)讓教與學植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與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着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與外界環境積極互動而實現的。課程必須根植於兒童的生活纔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繫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篇四: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一、201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與2022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對比

前言較2011年課程標準發生變化,前言內容強調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增強課程思想性,發揮本學科教育的立德樹人作用。

新增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課程內容按學段設置,新增第一至三學段(1~6年級)相關內容,第四學段(7~9年級)分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五大學習主題。評價建議新增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新課標在個人成長的這一板塊當中更加細化了學生對於生命安全的重視要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必要性。給“成長中的我”更加具體的實施方法與要求標準。

兩版課程標準,不變的地方在於國情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側重與要求。力爭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瞭解到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做合格守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二、新舊兩版課程標準下的學校教育實踐

201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下的思品課程,基本課時1個班每週兩節政治課,具有極強的應試性,教材版本各個不一,給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以及不同經驗水平的教師備課上課帶來了一定矛盾。2022年道德與法治學科新課程標準,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全國統一使用的基礎上,有了較強的可行性以及參照度。近年來,在思政課程備受重視的大背景下,學校課時也進步爲1周至少3節道德與法治課,授課教師團隊專業度不斷增強,均爲高校思想品德專業出身的教師團隊。

除此以外,思政大練兵活動的如火如荼,我向大家將黨史故事以及區領導張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的專題講座,高楊傑校長面向高新區第五校師生的思政講座活動,足以見證思政課程的備受矚目,實踐活動學習的不斷進步。

三、道德與法治學科新課標對雙減的保障作用

“雙減”工作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作爲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道德與法治課凸現出了其舉足輕重的作用,“雙減”環境下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首先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創建學習共同體,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習績效,全面實現課程目標。這不僅是一個教學活動,更是一個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合作學習過程。在課堂實踐中,爲實現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學生由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勤學;實現教知識走向指導學會學習、逐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逐步嘗試、總結形成了課前預習、情境導入、課堂探究、課堂總結、課後拓展“五步”有效教學法,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

四、課後服務中的道德與法治學科實踐

爲落實雙減政策,貫徹課後服務的育人作用,道德與法治學科針對不同學年級段的學生有着不同類型實踐活動的開展,比如:針對七、八年級展開思政大講堂、黨史故事人物事蹟演講活動、我向大家將黨史故事手抄報評選活動。針對九年級師生,西安市高新區第五學校我校積極開展名師講堂弘揚正能量,學習政治課。在富有興趣與獨具匠心的規劃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爲提高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質疑與思考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五、新課標對校本課程(大美陝西)實施方面的促進作用

“陝西娃愛大陝西”、“大美陝西美麗秦嶺我的家”、“草堂我的家”,道德與法治課堂結合當地特色推出了大美陝西·道法系列課程,充分的體現了草堂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以及經濟發展的高新速度。《陝西娃愛打陝西》這節課堂帶我們瞭解了草堂區的文化風俗、人文特點,讓學生了解家鄉、爲建設家鄉而奮鬥。

《大美陝西保衛秦嶺》這節課堂帶我們瞭解了美麗秦嶺的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保護秦嶺,建設美麗中國人人有責。陝西作爲自由貿易試驗區,當然是全面貫徹國家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方針,草堂區的高新產業園區、比亞迪新能源二廠的蓬勃發展。五校初中部道德與法治教師團隊們在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探索上不懈努力,道德與法治之大美陝西課堂在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均有校本研修的綜合性較強的課堂。爲學生了解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思想基礎。

2022版本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爲“雙減”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有效支撐,是“雙減”政策的理論支撐,相信國家的“雙減”政策將會在新課標的支持下得到強有力的貫徹於落實。

篇五: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2022年5月11號下午,我傾聽了韓震教授就2022年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解讀。坐在屏幕下的我,用心地聆聽着韓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咀嚼着韓教授說的每一句話,回憶着自己的課堂,思考着今後的教學走向,感受頗多。用新課標的理念,給我在小學道法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指明方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作爲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

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既突顯了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髮展特徵,又與初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保持銜接,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我們道法課教師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就是要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使教學的一切要素、資源、環節、流程、活動都圍繞核心素養組織和展開,並最終指向核心素養的生成和發展。立足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制定就要彰顯鑄魂育人要求。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堅持三個導向:

(一)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

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堅持清晰的價值導向。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融合道德教育、國情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爲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三)堅持明確的知行要求。

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確保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確導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總體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標(2022)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

同時,課程內容設計要凸顯一體化的要求,這爲我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目標。

三、“注重策略”“教、學、評”一致

新課標(2022)提出要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和掌握學生道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相關信息,要加強紙筆測試與觀察、談話等方式的結合,關注不同情景中學生品行日常表現,避免僅憑考試分數判斷學生水平的傳統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式。

我認爲,學習的目標是爲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爲了考試,爲了升學,因此,作爲教師確切有必要轉變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環境,有了與老師同等對話的機遇,變得越來越勇敢,在課堂上踊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總之,道德與法治反映的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爲一名普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纔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等教學行爲,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指引作用。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說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六: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認真學習了郭華老師的講座《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對新課標有了全面、系統的整體感知,對於新課標的重點、亮點有了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作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注重學段的銜接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涵蓋了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水平差異大。新課標從整體構建把握,注重學段之間的銜接。作爲小學老師,格外關注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個人素養聯繫緊密的學科,一年級時注意瞭解收集學生幼兒時期的已知能力和素養水平,從而在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儘快適應、逐步轉變。同時,高年級的內容又要與初中知識相關聯,從個人行爲習慣、道德認知順利過渡到社會道德與法治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把握這兩個銜接點,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連貫性和一體化。

二、注重素養的落地

郭華老師解讀道,新課標的重點和亮點是素養導向、素養落地。在講座中,郭老師也始終將“素養”二字貫穿在整個新課標的解讀當中。她指出,在教學、評價、反饋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識,而是要考慮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學生學習目標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識、技能,而是通過知識技能成長爲什麼樣的人,形成了什麼素養。課標也從提供內容轉爲提供過程。在前一版課標中,就在探索以學生爲中心展開設計和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新課標中,就將這一點深入拓展,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爲目標,以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爲導向。真正將學生的主體性落實到位。

篇七: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隨着2022版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三年級三位帶《道德與法治》的老師一起研讀了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下列亮點: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習近平主席鼓勵廣大思政老師要“理直氣壯地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爲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爲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範圍作爲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係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爲“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爲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爲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篇八: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教育作爲基石工程,着力於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爲此,國家歷時三年進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並於日前隆重發布,爲深化義務教育改革賦予了綱領性的教學遵循。筆者認爲,要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需做到“三個注重”。

注重課程素養培養

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新修訂課程標準突出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爲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

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標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爲“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課程育人的系統性、體系化、整體化得以充分彰顯。

爲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關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計了課程在同一核心素養指歸下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並通過“學習任務羣”的方式加以實踐性呈現,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閉環鏈條,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培養。

注重課程融合實施

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課程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準》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爲此,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羣,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爲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43966.html

  • 標籤: 課程標準 解讀 感悟 體會 法治 道德與法律作文素材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精選8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解讀感悟體會(精選8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