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3篇)作文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39W 次

篇一: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3篇)

從抽到課題到初備、到最後的成稿,中間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一個過程。古詩的教學,一般的老師都不會去觸碰,因爲都感覺講不出什麼內容,之所以選擇,是因爲對中國詩詞文化的一種熱愛,往往,心中呈現的各種教學設計的完美預設,到了現實的課堂上,都成了不堪一擊。六次試講,六次推翻教案重新來過,經歷了也就學習了。

古人云:“七分詩三分讀”,古詩的吟誦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而且還能增加其藝術修養。在幾次的試講中,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學習的誦讀指導不到位,一節課下來,短短的幾十個字,孩子讀的還是錯誤百出。

《十五夜望月》《寒食》《迢迢牽牛星》由於此組古詩是有關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傳統習俗,距離孩子實際生活較遠。但是孩子們對這些古詩的陌生程度,在我的意料之外,如何讓孩子學生正確、深刻地理解詩意,成爲了這節課最大的難點。要讓孩子完全融入到詩意中去,還需要適當補充一些與詩詞本身有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消除一些由時代造成的隔閡,鍛鍊學生課外積累能力和自學能力。在吸取了幾位老師提出的意見之後,在最後的定案中加入了古詩的情境教學、拓展了和《十五夜望月》相關的思親題材的古詩。拓寬了課堂的容量。

古詩的教學,對老師的考驗度還是挺高的,自己在一次次的磨課中,也要不斷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因爲學無止境。

篇二: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課文以《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詩組成。以民俗、民間故事爲主題,講述了寒食節、中秋節中美好的民間傳說和民俗,引導學生熱愛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三首古詩需要有感情朗讀和背誦,理解詩意。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1)蒐集民間故事,激趣導入。

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然後讓學生簡單地跟大家彙報一下,要求是一分鐘演講,把語言組織好,讓別人聽明白。然後導入課文,這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習效率就會很高。

(2)寫民間故事,拓展提高。

上完課,學生基本瞭解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這兩個民間故事,我讓學生試着寫一寫,也可以寫一寫本地的聽到的、看到的優秀民間故事,這樣的寫作訓練,減低難度,深化課文主題,內化所學的知識,學生學的輕鬆,學的有趣,效果好。

2.教學收穫(思得)

(1)仿寫句式,紮實語基。

《寒食》詩中的句子“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爲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教學中我讓學生提煉出句式“無……不”,然後學生進行由詞到句,進行練說,仿寫,從而達到學會就要會用的目的,讓知識真正變成學生自己內在的東西。

(2)學習煉字,感悟詩情。

古詩中很多字都是詩人“千錘百煉”而成,《迢迢牽牛星》原句是“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我問學生:“迢迢”和“皎皎”互換行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找資料,悟詩情,明白了:“迢迢”是織女心裏的感覺,情人眼裏的咫尺天涯。牽牛郎,既是“河漢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漢女”心中的牛郎。“皎皎河漢女”是寫景也是寫人。“皎皎”不僅寫出了銀河的清亮,也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迢迢”“皎皎”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音節和諧,質樸清麗,情趣盎然,自然而貼切地表達了物性與情思。

3.不足之處(思失)

本課教學中,在指導朗讀上,由於時間問題,再加上課前備課準備也不夠充分,我害怕學生理解不到位,只是讓學生泛泛而讀,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感受。因而,學生不能感受到那種清冷、寂靜的氛圍,體會不到詩人明月之夜不能與家人團圓的孤單。

4.改進措施(思改)

這是一首意境很美,卻很含蓄的詩,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裏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再現灑滿庭院的月光、寂寞的烏鴉、被露水打溼了的桂樹……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從學過的古詩中找一句和“地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這樣學生就會很容易說出“疑似地上霜”等詩句。

篇三: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古詩三首》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十五夜望月》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建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在唐代詠中秋的詩篇中,是較爲著名的一首。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因此,我將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作爲基礎知識目標,將學習重點確定爲:通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領悟作者望月思親的情感。學習難點確定爲:瞭解古詩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表達方法,積累中華經典詩文。

課堂上,爲了順利達成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環節:

1、導——詩情美

2、讀——韻律美

3、品——意境美

4、悟——表達美

5、拓——情結美

導課環節,突出詩情美,貴在激趣。因爲六年級學生沒有接觸到統編教材,關於我國傳統節日的詩詞積累的較少,我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誦讀《元日》《清明》《元宵》《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經典詩句,知道詩歌與節日相伴相生,詩人在節日裏藉助詩歌表達的不同情感,以此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溫儒敏主編這樣說:怎樣教好古詩文的課?最好的辦法就是反覆誦讀,讀得滾花爛熟,不用有過多的闡釋,也不要太多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爲了突出重點,我藉助“讀——韻律美”和“品——意境美”兩個環節,教給學生通過看註釋、展開想象等方法學習古詩,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意境美。“讀——韻律美”的環節重點放在有梯度地進行朗讀指導,教師範讀、領讀、相互欣賞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知了古詩的大意,感受到韻律之美。“品——意境美”的環節讓學生藉助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月光如水、鴉鵲入眠、冷露無聲、桂枝溼露的望月環境,在品讀中感受詩人孤獨、寂寞、思念的情感。

在“悟——表達美”環節,爲了突破難點,我重點抓住表達之美。前兩句寫景,字面沒有一個“月”字卻暗藏着“月”。第三句才明點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悽清,引出了入骨的思念。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然而,在表現的時候,詩人卻並不採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訴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委婉的疑問語氣,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的含蓄深沉。另外,在煉字上,一個“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着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是的,把天上月、月下景、望月人組成一幅形象動感的畫面,“拓——情結美”的通過“月亮”的意象拓展,整合與“月亮”有關的詠月經典詩句,通過誦讀激發學習興趣。

溫儒敏特別指出,“小孩子的想象力相當豐富,‘詩無達詁’,不應對詩文分析作標準化,以教授分析代替他們的個性化讀解。”古詩文教學重在激發學生興趣,不宜要求過高,更不可照搬文學史,過分強調字詞、主旨理解,最好可以多講掌故,當堂吟誦。這節古詩誦讀課,希望能成爲學生記憶中的那輪最圓最亮的明月,在孩子們童年的星空高高地升起。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626.html

  • 標籤: 詩三首 單元 下冊 六年級 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