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論語十二章教案(精選4篇)作文

論語十二章教案(精選4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03W 次

篇一:論語十二章教案

論語十二章教案(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

2.掌握關於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的名言警句。

3.瞭解《論語》的相關知識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詞語如“而”、“之”等

3.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爲學之道”。

三、課時安排

兩個課時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爲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爲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後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後罷官,曾周遊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於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並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爲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採取存疑態度,認爲“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後,孔子學說成爲兩千餘年封建文化的正統,影響極大。現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後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讚譽,唐代的韓愈曾經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後代的統治者爲了鞏固政權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爲“至聖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築,也是著名的旅遊名勝。

五、《論語》概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

1、體式歸納起來有:

(1)、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爲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2)、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

(3)、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爲主。

2、內容上以教育爲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爲“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爲“四書”,成爲儒家的重要經典。舊注本有《論語註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論語集註》,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註》等。

六、創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漢書·藝文志》雲:“《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漢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爲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爲齊人所學,魯論爲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爲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七、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範讀: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自瀆:學生自讀課文。

感知、討論:本文的內容包括學習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學習的態度、方法和思想修養。

2.課文講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並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裏感到高興嗎?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曾參,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爲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得。”

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要學習與思相結合。啓示: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說:“博覽羣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論語》散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後世的影響。

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徵,它或是記錄孔子的隻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論語》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論語》的文學色彩在於表現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實、含蓄雋永的語言。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爲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

八、歸納總結

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yuè。

一詞多義

1、而: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可譯爲“然後”)

學而不思則罔(轉折連詞,可譯爲“卻、但是”)

博學而篤志(並列連詞,可譯爲“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慍(瞭解)溫故而知新(知道)

3、爲:爲人謀而不忠乎(給,替)可以爲師矣(當,做)

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二)、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四)、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九、課堂小結

本文的內容圍繞着孔子的言談舉止,向我們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觀點和態度,通過學習本文我們能夠準確的背誦和翻譯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識,理解了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主旨。

十、課下作業

默寫全文、做相關的練習題

篇二:論語十二章教案

學習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一、預習檢測

查閱資料,瞭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3、注音

說、論、省、逾、罔、殆

慍、簞、堪、肱、篤

4、重點詞語理解

時習:慍:

信:傳:

立:天命:

耳順:罔:

殆:逾:

川:樂(之者):

曲肱:於我如:

焉:斯:

篤:

二、自主學習

讀註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譯: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譯: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譯: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譯: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

二、交流展示(略)

三、檢測反饋

1、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爲“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尊奉爲至聖先師。

篇三:論語十二章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聽錄音範讀,學生在音樂中初讀課文

(四)、學習前六章內容

(五)、分類歸納前六章內容

四、課堂小結

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字多義等方面對前六章進行知識點小結

作業佈置:

1.有哪些成語出自剛纔學習的這六章當中?

2.我們稱二十歲爲“及冠”,稱三十歲爲“而立”,四十歲爲“不惑”,五十歲爲“知天命”,六十歲爲“耳順”(也稱爲“花甲”),那麼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乃至一百歲又分別稱爲什麼呢?

3.背誦前六章,熟讀並自行翻譯後六章。

篇四:論語十二章教案

一、背景資料,明確學習重點

(屏幕顯示)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

(屏幕顯示)

《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爲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屏幕顯示學生批註“語錄體”)

《論語》首創語錄體的寫法,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

(屏幕顯示)

《論語》,名句的集錦、格言的薈萃、成語的寶庫。許多成語,如盡善盡美、三思而行、捨己爲人、學而不厭、循循善誘、舉一反三、溫故知新、言傳身教、不恥下問、見義勇爲、當仁不讓、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等,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師: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分爲略讀和細讀兩個步驟。略讀,瞭解一下;細讀,深入地品析。二、略讀文本

(屏幕顯示)略讀

師:學習本課可以有四種收穫,請做筆記。

(屏幕顯示)激勵志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屏幕顯示)陶冶情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屏幕顯示)啓迪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屏幕顯示)積累語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師逐一講解每一句的意思。學生不齊讀,不齊背,各自開始讀背起來。)三、細讀文本

(屏幕顯示)細讀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

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高尚的。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堪:能忍受。

憂:憂愁,這裏指“我看而憂愁”。

(老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朗讀。)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只有)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窮巷陋室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顏回卻依然快樂。真是賢德啊,顏回!”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章是這樣充滿情感地讚美顏回的,,

(學生思考,做旁批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倒裝、感嘆、反覆、描述、對比

(屏幕顯示)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

師:如此短小的篇章,如此精妙的手法和深摯的感情,因此,這一章有着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同學們如果要用這一章來訓練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在分析結構上、在分析用詞造句上都是可以反覆進行的。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

曲肱而枕之:彎着胳膊當枕頭。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那不合道義而得來的富和貴,對於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

(老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大聲讀)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一章是這樣生動地表達孔子的志趣的,,

(屏幕顯示)描述抒情

議論抒情

(學生做筆記)

(屏幕顯示)對比賞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話題:這兩章都,,

師:這兩章都寫了什麼,都有什麼,你盡情地去對比、提煉、發現吧。開始思考,做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我觀察你們的筆,要動起來。

(學生靜思默想、做旁批、同桌之間交流、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這兩章都寫了貧困。顏回極貧,處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愛。

這兩章都寫了志趣。顏回貧賤,不改求學的樂趣;孔子不得溫飽,卻安貧樂道。這兩章都寫了心境。顏回貧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貧,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這兩章都寫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讚歎,後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

這兩章都描寫生動,情趣盎然,表現了高尚的節操,高潔的品性。

這兩章都寫了“樂”。坦然的心境,表現了開闊的心胸,表現了內心的強大。

四、結課

在大聲讀背中下課。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131.html

  • 標籤: 精選 十二章 教案 論語 論語12章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論語十二章教案(精選4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論語十二章教案(精選4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