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鴻門宴的讀書筆記作文

鴻門宴的讀書筆記作文

 作者: | 閱讀: 8.9W 次

【篇一:鴻門宴的讀書筆記】

鴻門宴的讀書筆記

《鴻門宴》讓人想到的是刀光劍影,險象環生,我們着實爲劉邦捏一把汗,同時又爲項羽這西楚霸王着急。最終形勢峯迴路轉,劉邦化險爲夷。我們或許會認爲,決定劉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護,但我認爲劉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項伯的維護,不在張良與樊噲的對策,不在項王與范增意識上的衝突,而在於項王對劉邦力量作出的判斷。“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力量對比之懸殊,一目瞭然,劉邦對項羽完全構不成威脅。他們之間的問題是:劉邦是否能放棄先攻入關中的大功。若能,則萬事大吉,項羽高枕無憂;否則劉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劉邦去鴻門赴宴謝罪,清楚無誤地表明瞭他的觀點,由於劉邦選擇了前者,項羽也就沒有殺掉劉邦的理由和必要。雖然范增的存在也爲情節提供了一定的變數,但劉邦的存活這是必然的。

在鴻門宴上,“至鴻門,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樣,怎麼能被項王視爲勁敵?“項王項伯東鄉坐,亞父東南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鄉坐,張良西鄉侍。”這樣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項羽並沒有把劉邦當成對手,而是當作一個有自知之明來投降的小角色。宴後,劉邦的不辭而別,他的懦弱讓項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項羽的種種表現無不體現着他對劉邦的輕視,而令項羽起這種情感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他們之間力量的懸殊。當然,日後劉邦的稱王和項羽的失敗就該另當別論了。

力量的懸殊沒有使項羽起防人之心,過於自負讓項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負究竟能讓人喪失什麼,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

【篇二:鴻門宴的讀書筆記】

翻開歷史的畫軸,穿越時空的界線,行走於歷史的長廊中,我們在驚歎五彩斑斕的歷史之餘,禁不住感嘆:許多時候,歷史給予成功者的,是讚美,而留給失敗者的,只有批評與嘲諷。

也許這是歷史的一個通性:勝者爲王,敗者爲寇。歷史上的“史記”,多數都是由某一時期的勝利者所抒寫,所以說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也不爲過之。

可是,無論歷史的評價如何,每個歷史的觀望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它不會被歷史同化,它是自我精神的一種見證。正如我一直深深地堅信着,項王並非是一個卑微的失敗者,而是一個完美的失敗英雄。

項王有情,也許他並不像一個真正的霸主,因爲他的感性,總會超出他的理性。他可以一直深深地鍾愛着虞姬至死不渝,於是便有《霸王別姬》的絕唱經久不衰,悲得令人泣下,壯得令人擊節;纔有公元前202年那個蒼涼的秋夜:一彎冷月如鉤,殘月照着悽清的垓下古戰場,四面楚歌時,大英雄與大美人作千古訣別的悽美。於是,中國文學殿堂裏又多了一首蕩氣迴腸的《垓下歌》及其一首美人的和詩。他可以不拘小節地體恤將士,求賢若渴,甚至可以在一場本該果斷下殺手的宴會上對敵軍的一員大將惺惺相惜。不怕千軍萬馬的他,卻害怕愧對江東父老。他的情,讓他在帝王之路上從此多了許多的羈絆。

項王有義。他對於項伯的泄露軍情並不責備。也不過多地責備別人的無心之錯,這是他的義,是他的靈魂之柱,也便有了世人所謂的“婦人之仁”的罵名。

項王有勇。他是一員勇者,他的勇把戰場上的暴力詮釋成了藝術。當四面被諸侯兵重重包圍時,他徒步殺死漢兵幾百,即使身受重傷,漢軍將士也不敢輕易近他。當他看見自己過去的舊將呂馬童時,笑着說:你不是我過去的老朋友嗎?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購我人頭,並賞萬戶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語罷自刎而死。這是何等地蔑視,這是何等的悲壯!他自殺了,死亡,算什麼?死給敵人看,死給朋友看,死給天下人看。這就是勇者——項羽。

這就是生時轟轟烈烈、死得光明磊落的楚霸王項羽,一個失敗的英雄。

一個個遺恨的舊渡,曾經的楚河漢界,都在世局的起落中泯滅了,只有這英雄的故事,還時常令人掛念。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至今激勵着世人。

【篇三:活,更需要勇氣作文

生或死,這是一個兩難的抉擇。死者,長眠於世,生者,直面生活。從古至今多少人作出了他們的選着,勇敢選着自己的結果。

項籍豪情萬丈,柔情寸斷,這確實讓人爲之動容。一代西楚霸王烏江自刎,這或許是一種英雄般的死法。我們可以認爲項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才選擇自殺,也可以認爲是他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失敗,沒有勇氣去接受他人的冷嘲熱諷;力能扛鼎的七尺男兒就應該戰死沙場,以真正壯闊的方式了結一生。

中國古代以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爲妙,而楚辭中的佼佼者自然是屈原,屈原被世人稱爲愛國詩人。縱觀其一生,政治上的失利導致他最終選擇投江自殺,以很詩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死後他不需要被人排擠,不需要面對腐敗的朝廷,不需要面對政治的黑暗,但永遠只停留在愛國詩人的層次上。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人武士的一生大都奉獻給了“長安城”,但能一帆風順者少之又少,大多數都不受重用,無人賞識。在這種情況下以自殺的方式終結一生,確實需要勇氣,需要勇氣放下一切,特別是家人,愛人及友人,最難別者,人也。需要勇氣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死亡是那麼神祕莫測,可觸又不可觸,難以揣摩。需要勇氣拋下理想抱負,一旦生命結束所有理想抱負便如塵煙般消失,永遠也不可能實現。

死,需要勇氣,但活更需要勇氣。活意味着直面真實生活,面對政治黑暗,面對宦官小人,面對仕途不如意。活意味着接受理想抱負仍有實現的機會,繼續奮鬥,繼續拼搏,付出更多勇氣,如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如范仲淹“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居江湖之遠則思其君“,如滕子京“洛甚成,只待憑欄,慟哭數場”;如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活更意味着繼續演繹命運的豐富多彩。

更多時候,活比死更痛苦,死可以一了百了,活卻不可以,死可以解脫自己活卻不可以,活可以繼續實現自己可能的人生價值,死卻不可以。

生命誠可貴,自殺是藐視並且扼殺了生命的這種可貴,抹殺了活需要的勇氣。

活,更需要勇氣。

【篇四:性格決定命運】

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那麼,我們就來以鴻門宴來談談此話題

相信瞭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曾經開創歷史上以少勝多戰術先河,被譽爲東方戰神的西楚霸王——項羽最後敗給了劉邦。論英雄,項羽更有英雄氣概;論實力,劉邦遠不如項羽。但爲何身經百戰的項羽最終會失敗呢?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就從他們的性格入手。其實,在鴻門宴上,只要項羽殺了劉邦,那麼結果已經不一樣了。但是,項羽的仁義讓他放棄了此念頭。或許他認爲,他這樣偷偷殺掉劉邦贏得不光彩,所以難以下手。

然而,倘若項羽知道結果,我想他也會一樣殺掉劉邦。雖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誰不希望當上真正的皇帝一統天下呢?誰又願意被他人搶奪自己的勝利果實呢?所以,仁義不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當時項羽並沒把劉邦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對手,他沒料到項羽會成爲自己的後患。

可是,在鴻門宴上亞夫范增也“數目項王,舉所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又爲何不聽?原來,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天生才智過人,從小研究兵法戰術,他相信自己勝過任何人,所以他自負,孤傲,不善於聽取他人的諫言。每件事情都親自過問。就如秦始皇“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雖然項羽有過人之才,但畢竟他不是神,他不會很好地用人,不能虛心聽取他人之言,是導致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當然,戰爭是雙方的事,有相對性。對於劉邦,他則與項羽十分不同。他是個很懂得用人的領導。他不像項羽如此義氣用事,反而能屈能伸。在鴻門宴上,他對項羽自稱“臣”,還說“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使項羽相信他並無野心稱王,降低其防備心理。另外,他善於用人,會聽良言。他覺得項伯有利用價值,所以馬上與之“約爲婚姻”,可見其公關能力之強。在後來的故事中,他更是重用了足智多謀但卻因未被項羽重用而懷恨的韓信,更爲後來的勝利奠定基礎。

是的,項羽的剛愎自用使之失敗,劉邦的能屈能伸,善於納諫造就其成功。這無不證明了“性格決定命運”。若我們要成功,就必須改掉自己的惡習和不好的性格。

【篇五:鴻門宴的讀書筆記】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相信大家對此詩句一定不陌生吧,不錯,這是司馬遷《史記》中的一首詩,它描述了一代霸王項羽少時的宏偉志向,描繪了一位梟雄在戰場上馳騁時,在穿越刀槍箭雨後,在即將功成名就的豪氣;最後卻無不感慨地述說着項羽被圍烏江,無畏地自刎的悲壯場景!這正是司馬遷筆下的西楚霸王項羽,一個智勇無雙,卻功敗垂成的梟雄!

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統帥萬軍的強者,在《鴻門宴》中怎會如此不堪呢?

在《鴻門宴》中,項羽明顯被設置在一個狂妄無知,剛愎自用的角色裏:范增數目項王,三舉玉玦而不理;沛公獻白璧一雙卻置之坐上,而不顧沛公!儘管亞父拔劍破玉斗,嘆曰:“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腦後!試問,當今世上,不,應該是細數各路英雄人物,有誰可以在狂妄的同時大戰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說是運氣使然,那麼,項羽又如何在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而且“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再說,在《史記》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馬遷會爲如此以爲運氣繞身,最終仍遭慘敗的人多費筆墨嗎?又或者說,之前項羽的“英雄”事蹟僅僅會爲了襯托出項羽的慘敗而突顯出這麼一個“運氣英雄絕不可成功”的主題嗎?還是說司馬遷特地畫下敗筆來使作品有一種缺陷美嗎?這不免要貽笑大方吧!

那麼,這篇《鴻門宴》,或者說整個《項羽本紀》寫來做什麼呢?這要表明作者什麼意圖呢?

再看看項羽失敗、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輕率?暴躁?不信任他人?好,你說項王得知劉邦欲稱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劉邦?我認爲那是項羽自信能拿下劉邦,四十萬雄軍對十萬殘兵!如果那樣項羽還怕輸,自卑,急於攻敵,如何來當霸王?你說項羽輕率?認爲項羽在鴻門宴聽信劉邦一面之詞而留他一命?我覺得是項羽不屑於偷襲,光明磊落,更是願意去相信劉邦,信任他人。你說項羽暴躁?衝動攻打漢軍而有勇無謀,最終被諸侯圍堵烏江?我覺得那是項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們的實力。你說項羽不信任他人,而導致人才流失?我認爲那是韓信,張良他們沒真正瞭解項王,單方面地誤會項王!如果項王不尊重人才,那麼他對於貿然闖宴的樊噲不但不怒,反而贊樊噲爲“壯士”?……這種種的行爲,在揭開本來面目後,竟體現出項羽的仁,義,勇,智!然而,如此一位正義的英雄卻被劉邦所騙,被蒼天所棄而被逼自刎,就正如歷來奸人得逞般,司馬遷輕易地醜化項羽,使之彷彿命運使然般隕落,就彷彿理所當然般。

其實,司馬遷只是單純地寫這麼一個英雄被逼死嗎?我認爲不是,堅信着不是!我認爲司馬遷,其實是在寫自己對那個弱肉強食、你欺我詐的虛僞的世界的不滿!他強調一個充滿正義的人如何被逼死!一個英雄如何隕落,而一個奸人如何登上王座受萬民敬仰!就正如他自己,一個一心爲民,忠心爲朝的人,卻被誤解而被處以極刑苟殘延喘!他自己也許也在反問着自己,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了:忠誠、骨氣、正義、率真不應該存在嗎?這是雞肋?是自然法則下的失敗品?於是,他寫下了項羽,用他的筆來啓發着我們去思考!去反省!去改變!

正如現今社會,在七彩的霓虹燈下隱藏着多少張虛僞的笑臉啊!誰一不留神,則被人反咬一口,卻敢怒不敢言,仍眯起眼地奉承:“咬得真好!”……藉由這篇《鴻門宴》,我們更應去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該爲混濁的銅臭味清洗下?是否該以誠待人?

其實,鴻門宴不僅在古代出現過,或許就在身邊重演着!

【篇六:鴻門宴的讀書筆記】

英雄是爲亂世而生的。

身披盔甲,持一柄長劍,躍上馬背,在沙場上馳騁,化作阿修羅揮劍殺敵。戰終,於餘暉中仰天長笑。

項羽本是這樣。他英武,在戰場上如魚得水,很快地他便幾乎擁有了一切俯視衆人的威凜、叱吒風雲的霸氣……可是他沒有攀上王座,而且上天也註定不讓他成爲萬人之上的那個惟一的存在。

他太天真了。

他易怒,許多時候總會因衝動而失去理智;過於慈悲,不忍下手除去自己的義氣兄弟;沒有心計,單純得如同孩童……他以爲,人們承認了自己的實力,自己就能做永世的霸者,自己的慈悲也能換回世人的擁簇,所以他不稱帝。只是他忘了,戰爭不是過家家,沒有皇帝,戰爭便不會終結,王的位子是一個誘惑的存在,它總得迎來自己的主人。所以,劉邦出現了。

他們,是兄弟也是敵人。若說項羽是光之面,劉邦就是暗之面。他陰險狡詐,善於言辭與察言觀色,偏偏又有那麼多能人願爲他效勞。項羽何嘗不知他是個後患?可是他固執地不聽范增的勸告,固執地想去相信這位兄弟,固執地相信世界,最後,他才發現自己錯了。

戰爭是殘酷的,必有勝負之分。一山容不了二虎,原本的王不忍心除去小虎,當它發現小虎已爲大虎,自己已衰老,全都遲了。勝者爲王,敗者爲寇,從一開始就不該講仁義,從一開始就該捨棄天真,一切已成定局,悔不了悔不了。

項羽真的像個小孩子,意氣用事、自我主義卻又善良單純,他想改變遊戲規則卻終於敗其手下。怪不了劉邦,他只是完完全全遵守着規則,順從地玩到了最後。因爲這是戰爭,誰都不能相信,忠誠與背叛、依賴與猜疑往往只是一紙之隔,戰爭的王者,不需要天真。

若是和平年代,項羽或許會是位很好的君主呢。可是,天意弄人。

【篇七:議項羽】

小時候下中國象棋時,看到棋盤上有楚河漢界,向大人們詢問後,我知道了項羽與劉邦的故事。上小學時,老師在講越王勾踐是曾引用過一副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從此,破釜沉舟的故事和項羽那勇敢的氣魄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後來,隨着知識的增長,我瞭解了越來越多與項羽有關的故事。而在讀了《鴻門宴》與《項羽本紀》後,我對項羽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了。

項羽是楚國人,名將項燕之後,二十四歲便隨叔父項梁起兵。“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許是因爲身爲名將後代與楚國人,項羽擁有了一份異於常人的自信,勇猛,與那天生的神力。或許正是因爲身爲楚國人的那一份不服輸的精神,項羽與他那八千江東子弟迅速崛起,走上霸王之路。

但在《鴻門宴》中,項羽卻暴露了他人性中的弱點,他有着婦人之仁,而且剛愎自用,輕敵自大,這使得他錯失了誅殺劉邦的絕好機會,這也爲他以後的垓下之敗埋下了禍根。而且,項羽不懂得用人,沒有廣納良言,不聽人勸告,最後使陳平、韓信等人才轉而投劉邦,並且氣走了亞父范增。這一切的一切,也許就是他自刎烏江的悲劇的根源。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項羽身上的這些缺點並不能掩蓋他的優點所散發出的璀璨光芒。

與劉邦相比,我更偏愛項羽。“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項羽他不喜歡玩弄陰謀權術,而喜歡光明正大地與敵人對決,他是一個真君子,大丈夫。至於劉邦,他奸詐,而又有點無賴,心中多的是鬼點子與花言巧語,缺乏的是政治謀略,碰到問題總是要依賴謀臣,一句“爲之奈何”彷彿已成了他的口頭禪。這樣的劉邦,單憑他個人的力量,是絕對難以與項羽抗衡的。劉邦當初能夠先入函谷關,全靠項羽擋住了秦軍的主力部隊。可以說,劉邦奪得漢家天下,項羽也是功不可沒啊!

既然劉邦如此,爲什麼他還能在楚漢之爭中贏得勝利呢?我認爲是因爲他善於利用人才,集合衆人之智,這一點是項羽所不具備的。

在項羽短暫的一生中,除了他那些輝煌的戰績,值得人品味的恐怕還有他與虞姬間感人的愛情。虞姬雖然是被項羽所俘虜的,但她也一定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震撼所吸引吧,不然怎麼會有“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的悲壯?虞姬的自殺成了羽虞愛情的悲劇。“項王泣數行下”,足見其用情之深,這也是他的人性中最真實、最感人的一面。

自古以來,“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是連在一起的,大抵人們認爲要成就大業,要成爲英雄就容不下兒女私情。其實不然,一個英雄,倘若沒有愛情的烘托,他的生命就是不完美的。而在項羽身上,英雄氣概和兒女私情正很好地結合。

項羽在我眼中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有勇、有情、有王者之氣,是一個當之無愧的英雄。

【篇八:懷驕雄之殤】

虞姬颯然舞劍,寒光閃動間揚起多少纖塵。

虞姬翩然揮袖,衣袂流轉中拂過縷縷青煙。

收劍、轉步、駐足,顰蹙顧盼,難言深情。那纖塵,那青煙,那絲竹樂韻,彷彿在她的舞姿下凝固,描繪出一幅幅畫卷,再現了歷史中那段撼人心絃的悲歌。

那是項羽曾經策馬騁馳奮勇殺敵的戰場。黃沙中,狼煙四起,硝煙漫天,嘹亮的號角聲響徹戰場之時,殘酷的殺戮再一次掀起。鮮血四染,戟折戈斷,換來的是西楚霸王曾經坐擁的江山以及一世的威名。

那是項羽曾經踏入的輝煌而華麗的阿房宮。峯巒如聚,波濤如怒;廊腰縵回,檐牙高啄,香菸嫋嫋;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不瀝盡民心民血,極盡奢侈之能事。爲了民心,項王燒燬了這座勞民傷財而建的宮殿;也因爲這阿房一炬,項王燒盡了民心,爲他日後的敗北勾勒上了不着痕跡的一筆。

那是項羽曾經設下的鴻門宴。席間,項王、沛公對飲,觥籌交錯間暗藏着殺機,以及項王無法割捨的兄弟情誼。范增示玉、項莊舞劍,大事幾成,終因項王的仁義而放走了野心勃勃的劉邦,也正是這一舉動,讓史捲上項羽的名字被硃砂的顏色染紅。

劍尖飄忽的微塵、袖下縈繞的輕煙,浮動着凝出舞動的軌跡,宛如波浪滔天的江河——那洶涌而下的烏江。從四面八方響起的熟悉的楚歌,如同直刺肺腑的利箭,讓項王之兵潰不成軍。烏江邊,嘆無顏見江東父老,手起,劍落。

那從頸間飛濺而出的鮮血,猶如殷紅的飛花,妖豔、悽絕,瞬間凋零,染紅了那片項羽曾經叱吒風雲的土地。

烏江上被霞光渲染的嗚咽的碧波,竟是爲誰而泣?

悲壯的畫卷戛然而止,樂舞皆絕,煙塵寂然。虞姬早已香消玉殞,在垓下四面楚歌之時。方纔起舞的,只是對那一代驕雄的傷懷。

或是縱沛公的重義,或是哭虞姬的情深,或是不肯過江東的自尊,項羽,用一枝精絕的筆,爲楚漢歷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duhougan/140183.html

  • 標籤: 鴻門宴 鴻門宴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鴻門宴的讀書筆記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鴻門宴的讀書筆記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