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雁門太守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

雁門太守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28W 次

篇一:雁門太守行教案

雁門太守行教案(精選10篇)

一、新課導入:

PPT屏顯:

元和三年盛夏一日,李賀“以歌詩謁韓吏部,吏部時爲國子博士分司,送客歸極困,門人呈卷,解帶旋讀之。首篇《雁門太守行》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卻援帶命邀。”

早在唐代,一些應舉進士的書生往往會向王公貴人、社會名流投獻詩文,盼望得到他們的賞識、舉薦和提攜。《雁門太守行》正是李賀第一次拜謁韓愈時的“自薦書”,是詩人的“獻詩”之作,並且他通過這首贏得了韓愈的賞識,“卻援帶命邀”可見韓愈對這首詩是大爲讚賞的。而這一年李賀只有18歲。

二、解題

《雁門太守行》從題目看,似乎是寫“雁門太守”的,實則不然,《雁門太守行》是一首樂府舊題,詩人用它創作了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歌,與雁門太守無關。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題目最後一字“行”,古詩題目最後一字爲“歌”、“行”,稱爲“歌行體”,是古代樂府詩,音節、格律比較自由,不是格律詩。)

三、寫作背景

李賀生活在“安史之亂”後的中唐時期,唐王朝每況愈下,藩鎮蜂起,全國形成四十多個藩鎮獨立王國。朝廷派兵討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諸鎮爲禍尤烈。此詩寫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鎮之間的戰爭狀況。

(解讀詩歌大意:

黑雲壓城城欲摧,賈光向日金陵開:敵軍似烏雲壓近,城牆彷彿將要坍塌;鎧甲迎着雲縫中設下的太陽光,如金色鱗片般閃閃發光。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軍中號角聲在這秋色裏響徹雲天;邊塞上將士們奮勇殺敵,血流成河,滲入土中,在寒夜中凝爲暗紫色。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偃旗息鼓,黑夜奔襲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鬱悶低沉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爲報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我甘願手攜寶劍戰死在疆場上。)

四、繪戰爭場面

這首詩描繪了戰爭場景,請根據詩歌內容找出戰事的季節、時間、地點以及作戰的經過。

季節:秋天

時間:向日(白天)、夜紫(傍晚)、霜重(深夜)

地點:城池、塞上、易水

戰爭場面:敵我對峙、兩軍廝殺、夜半奔襲

三聯三個戰爭場面:

黑雲壓城——將敵人比喻成“黑雲”,寫出敵軍強大。“壓”,動詞,逼近,有一種迫在眉睫之感形象生動地寫出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

城欲摧——誇張,城牆將要坍塌了,突出敵軍來勢洶洶。

甲光向日金鱗開:風雲變幻,一縷陽光從雲峯中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鎧甲上,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時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金鱗”:借代

首、次兩句,展現了兩軍對壘的莊嚴場面。黑雲壓城,甲光向日,一明一暗,一動一靜,形成鮮明對比,也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傾向。

角聲滿天秋色裏——時值深秋,一片蕭條,軍中號角聲響徹雲天,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正在打響。“角聲滿天”可否改爲“角聲嗚咽”?

不可以。敵軍雖然人多勢衆,步步緊逼,但守軍並不因勢孤力若而退卻,在號角的鼓舞下,他們拼死反擊,奮勇殺敵,更顯壯烈。

塞上燕脂凝夜紫——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爲紫色,可見戰鬥從白晝一直持續到黃昏,戰況激烈,對戰膠着。在沉沉暮色中還能看到暗紫色,可見血跡瀰漫之廣,血流成河,傷亡慘重。視聽結合,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戰場氣氛,暗示着傷亡慘重的不利戰局。

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含義極爲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爲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故而旗幟半卷。“臨”意爲逼近,表現出部隊夜行的動態。“臨易水”,表現前進遇阻,(表明了交戰地點)同時又令人聯想到《易水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荊柯高聲吟唱,北風蕭蕭啊易水寒冷徹骨,壯士此去啊再無歸期。荊軻抱着必死的信念隻身前往秦國,而此時此刻易水邊的將士也抱着這樣的信念,背水一戰,壯懷激烈。

霜重鼓寒聲不起——大軍迫近敵軍營壘,開始擊鼓助威,投入戰鬥。無奈夜寒霜重,鼓面潮溼,鼓聲鬱悶低沉,似乎暗示着戰爭形勢的嚴峻。

“寒”字如何理解?

“鼓寒”,鼓由於霜重,會變得潮溼,但本身不寒。作者用一寒字,體現秋夜天氣之寒,行軍將士之寒,表現夜寒霜重、疲兵再戰的嚴峻形勢,也令讀者感到心寒。

請學生以“我軍”爲人稱簡述戰爭經過,你就是守軍中的一員

作戰經過:敵軍壓境,我軍嚴陣以待;雖然敵強我弱,但我軍士氣振奮,在號角聲中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戰爭一直從白天延續到黃昏,雙方均傷亡慘重,我軍尤甚;好在終於逼退了敵軍,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背水一戰!我軍將士趁沉沉夜幕,夜襲敵營。倖存將士不顧霜寒露重與滿身傷痕,抱着必死之心殺進敵營!

五、猜戰爭結局

這一戰作者描寫了三個連續的戰爭場面,一直從白天延續到深夜,戰爭的結果如何?詩中隻字未提,讓讀者去想象。

請你猜測:此一戰結果如何?有何依據?

英勇戰敗、戰死的可能偏大。

1、黑雲壓城城欲摧——敵軍人馬衆多,來勢洶洶,敵我力量懸殊。

2、胭脂凝夜紫——血流成河,凝成暗紫色,傷亡慘重。

3、易水——用典,像荊軻刺秦王一樣,抱着必死的信念。

4、鼓寒聲不起——鼓聲鬱悶低沉,連擊不響,有一種不祥之感,暗示着戰爭形式的嚴峻。

同學們都認爲守關將士們此一戰凶多吉少,守關將士們是否也這麼認爲?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黃金臺: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幽州臺又叫黃金臺,相傳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筑臺,上面放着千金,用來招攬天下賢士。“士爲知己者死”、“拼將一死酬知己”,爲報答君主的知遇之恩,必將奮勇殺敵,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視死如歸。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誓死如歸的英雄氣概,給人以慷慨悲壯之感。凡此種種,戰士們拼死而戰,但渲染了悲壯之感。

(板書:悲)

六、品詩歌之奇

將《雁門太守行》與其他描寫戰爭的詩歌比較,有何不同之處?

(出示學生根據此詩創作的圖畫)找出詩中與色彩有關的字詞。

(出示關於戰爭的詩歌)

在色彩的運用上,大多數戰爭選擇黑、白、灰等比較清冷黯淡的顏色,而李賀則着色大膽,黑色、金色、胭脂色、暗紫色、紅色、白色、黃金色、銀白色等交織點染。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戰爭風雲,構成一幅奇特詭譎的畫面,更突出戰事的悲壯。

師:李賀作詩,工於設色,陸游曾評價其詩:“五色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

(板書:奇)

除設色奇特外,這一首詩還有何奇特之處?

李賀作爲傳統浪漫主義詩人,常在詩歌中融入其奇幻的想象,想象與現實相交織,全詩瀰漫着奇幻的氛圍,讓人難辨真假。

這也是李賀詩歌的風格,務求新奇。李白被稱爲“詩仙”,杜甫被稱爲“詩聖”,王維被稱爲“詩佛”,李賀被稱爲“詩鬼”,即詩壇鬼才。一是因爲所寫題材多爲鬼神之事,二是因其詩風冷豔詭譎。

通過閱讀這首詩,你覺得李賀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意氣風發、器宇軒昂少年男兒郎的形象,實則不然。一介書生,自小體弱多病,憂思甚重,不滿27歲就英年早逝。性格比較軟弱,總是依傍於他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反而喜歡選取堅硬、固態、宏大的意象來寫,來彌補自身身體和性格上的缺陷。

最後讓我們齊讀《雁門太守行》,再次感受詩歌的慷慨悲壯與奇豔詭譎。

(PPT出示詩歌素材)

《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

回樂峯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隴西行四首·其二》(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也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篇二:雁門太守行教案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兩首古詩

2、能夠正確賞析古詩,領會文中的內涵

3、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讓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全文並能理解詩歌的大意

教學難點:能夠賞析這兩首詩歌,品味詩歌語言的妙處

1、猜猜他是誰

他是明朝詩人,也是一位抗清英雄。自幼聰明,有“神童”之稱。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14歲隨父抗清,17歲兵敗被俘,不屈而死。“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寫出了他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和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夏完淳)

他也是一位少年天才,和李白、李商隱並稱“唐代三李”。一生懷才不遇、愁苦多病,27歲英年早逝。他的詩有個性、有特色,想象力極爲豐富,經常引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被後人稱爲“詩鬼”。(李賀)

2、出示幻燈片,作者簡介(個讀)

3、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行,古詩的一種體裁。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別雲間》一語雙關,一指訣別故鄉,離開親人。另外作者自比一條龍,從此將要從人間消失。抒發亡國之痛,壯志難酬的悲憤和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熾熱情懷。

4、板書題目

1、默讀課下注釋,完成注音、釋詞。(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板書字詞)

2、請一位同學初讀詩歌,注意指點他的句讀,情感。

3、教師範讀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別雲間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4、全班齊讀,讀出氣勢,整體感知詩歌

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總結

1、本文描寫了什麼生活?(邊塞的軍旅生活)詩人選取哪三個特定時間來展開畫面描寫?一個在白天(首聯);一個在黃昏(頷聯);一個在夜晚(頸聯)。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展示給我們一副怎樣的畫面?

黑雲翻滾之下,兇猛的敵軍向我孤城撲來,大有城傾郭摧之勢;然而,我方將士泰然不懼,整裝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閃閃發光,將士氣宇軒昂,準備出擊。

3、“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磷開.”一句中“壓”和“開”字生動形象,歷來被人們稱道,請簡要分析兩字好在何處?

“壓”是“逼迫”的意思,敵軍像黑雲一樣壓向城頭,想把城摧毀。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把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的揭示出來;“開”寫出了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士氣高昂和敵軍形成鮮明對比。

4、“黑雲”和“甲光”好在哪裏?“黑雲”,象徵敵情,“甲光”,寫我方軍情。詩人以象徵的手法,誇張的手段,描繪了平藩將士們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緊張、壯烈的場面。

5、頷聯和頸聯具體寫出了哪些事物,表現了戰士怎樣的精神狀態?

頷聯“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通過聽覺和視覺來體現邊塞的悲壯。寫出隊伍進軍途中的景象,表現了出征將士們同仇敵愾和不畏艱險的戰鬥精神。

頸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詩人抓住“紅旗半卷”寫出軍隊悄悄行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霜重鼓寒”抓住戰鼓“聲不起”寫寒冷至極,進而寫出了將士們不畏寒冷,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的精神,再現了作戰的地點和將士們不畏嚴寒英勇殺敵的情景。

6、請設想“半卷紅旗”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要表現什麼?

提示: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尾聯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你認爲好在哪裏?

尾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是全篇的點睛之筆,是將士們愛國情懷的正面直接抒發。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或:寫出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忠君報國的心願)爲全篇做了一個有力的收束,同時昇華了主題。

《雁門太守行》,有限的文字給讀者創造了無限的想象空間,無聲的語言卻給後人留下了有聲有色的意境。這就是《雁門太守行》的魅力,這就是詩鬼的才氣。我們再來用所學方法學習並感悟第二首《別雲間》。

出示幻燈片,展示誦讀要求,播放視頻朗讀,再次讓學生感悟詩歌情感。鼓勵學生背誦詩歌,根據幻燈片提示,概括兩首詩。

你還知道哪些大義凜然的正氣之詩?尋找有名的愛國詩句。

回答問題

1、《雁門太守行》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2、《別雲間》中哪兩句用奇特的想象抒發了革命到底的豪情?

3、《別雲間》一詩的題目有何深刻含義?

網上搜索愛國詩句,給大家共同分享。

[答案]:

1、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備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3、從字面上看是別故鄉,而詩人內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條龍,從此將要從雲間消失了。

詩歌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熟悉作者,瞭解作者生活的時代,感悟作者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喜愛古詩,喜愛古文化。我的詩歌教學主要是通過讀詩——解詩——悟詩——誦詩,讓學生學會整體感知,通過反覆誦讀詩歌進行總體把握,增強他們文學的整體鑑賞能力。

篇三:雁門太守行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熟讀成誦。

2、品析詩歌語言,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析詩文語言,熟讀成誦。

難點:領悟詩人的愛國情懷。

3、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詩歌

導語:軍事題材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說過這樣一句話:“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爲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道出了軍人的精神和氣質,中唐詩人李賀筆下也有這樣一羣將士,他們在《雁門太守行》一詩中盡情展現了他們慷慨赴死的軍人風貌。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詩歌去了解。

二、讀懂詩歌

(一)讀詩:

1、聽讀詩歌,注意字音。

2、再讀詩歌,感知詩意。

小組同學合作交流,結合詩句概括:

(1)詩中描寫了哪些人?

(2)詩中描寫了什麼事?

3、三讀詩歌,品析語言

(1)品析語言

詩句賞析方法指導,可從修辭、煉字、用典、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角度分析

(2)領會特色:

(1)戰爭歷來是殘酷的,在很多的詩詞歌賦中都有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尤其是邊塞詩。請同學們看看這些詩人是如何描繪戰爭場景的?

投影: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朝民歌《木蘭詩》

(2)李賀在本詩中又是如何描繪戰爭風雲的呢?

陸游曾說李賀的詩“五彩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請同學們標出呈現色彩的詞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呈現的畫面。

明確:黑雲——使人聯想到大敵當前的形勢,形勢緊急;凡兵圍城,必有怪雲變氣。

金鱗——戒備森嚴,顯示出不可侵犯的氣概。

胭脂——更濃的紫色透出肅殺之氣,彷彿戰士的鮮血染成。

紅旗——紅旗半卷,寫出行軍的詭祕。

小結:以色示物,以色傳情。

三、讀懂詩人,感悟詩情

能描繪出如此悲壯的戰爭風雲,作者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投影:(一)走進作者

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雖才華橫溢,但遭人忌妒,藉口他父親李晉肅名字中的“晉”與“進士”中的“進”同音犯諱,被考官取消參加進士科考的資格。他一生體弱多病無法參軍立功。因此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

(二)寫作背景: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加劇,李賀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討伐叛軍最激烈的年代。一個柔弱之軀,雖沒有上過戰場,卻寫出撼人心魄的詩篇,全憑豐富的想象。

(三)主旨歸納

這首詩一方面謳歌了將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一方面表達了詩人自己誓死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4)有感情朗讀詩歌並根據提示嘗試背誦。

四、拓展鏈接

中國古代文人的英雄情節,能以天下爲己任,關注時代家國,在作品中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你還記得那些英雄們的愛國詩句嗎?

學生將自己回憶起來的愛國詩句分享給大家,多媒體投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五、讀出自我

李賀被拒之於仕途之外,但他仍以國家安危爲重,這需要何等的氣量,實在難能可貴。你從李賀身上學到了什麼?

啓示: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更強。

集體宣誓:從今天起,

聽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道題,

不負父母的期盼,不負恩師的厚望,

不負同窗的鼓勵,不負青春的理想。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且以青春報祖國!

且以青春報祖國!

且以青春報祖國!

六、教師寄語:

無論是李賀筆下的將士,還是《亮劍》中的中國軍人,都充滿了“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壯烈與不悔,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會遇到許多難做難爲之事,那時,請記得揚眉出劍,發揮你的亮劍精神。

7、作業佈置

請你化身戰場上的將士,展開聯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再現戰爭畫面,體現悲壯之美,傳達出忠誠慷慨情。

篇四: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味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領悟詩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反覆吟詠誦讀,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歌。

2.採用點撥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講一兩個可以提摯全詩的詞,着重講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上課開始,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教師播放一段關於《雁門太守行》的小動畫視頻)

師:當然叫李賀爲詩鬼並不僅僅是因爲他的長相,更因爲他的詩奇特瑰麗,想象豐富,是個鬼才。看了這個視頻,那《雁門太守行》到底是一首怎樣的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二:作者與背景簡介

1、作者介紹: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七歲能詩,文思敏捷,很早便享譽京洛。十八歲,詩名遠播,本可早登科第卻遭父喪。二十一歲,通過河南府試,獲得“鄉貢進士”的資格。他一心想要建功立業,但遭對手毀謗,終身不得舉進士。二十七歲由於顛沛流離,鬱郁不得志,病逝在家鄉昌谷。

2、背景介紹:

唐代中期,各地藩鎮擁兵自重,不服從朝廷。於是朝廷派兵討伐,亦不能制止。河北諸鎮爲禍尤烈。河北易水的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祖孫三代擁兵割據39年之長。此詩寫的是朝廷和河北藩鎮之間的戰爭狀況。(藩鎮割據)

三、題目解說:

1、雁門關位於山西省,是長城上重要的關口,以“險”著稱,被譽爲“中華第一關”。

2、太守行(xíng)

“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如《兵車行》、《琵琶行》等。但《錢塘湖春行》中的“行”與《雁門太守行》的“行”不一樣,前者是行走。

“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的曲名,後多用題面意思,寫邊塞征戰之事。李賀這首詩,是借用樂府舊題。

四、初讀,體味韻律美。

1、請同學朗讀,注意字音和朗讀節奏;點評

2、教師範讀,生自由朗讀。

3、齊讀。

五、精讀,感受意境美。

1、朗讀詩歌可以理解詩意,而理解詩意也可以幫助提高我們的朗讀水平。請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補充的註釋理解詩意。(個別學生分享)

敵軍像烏雲般來勢兇猛,彷彿城牆也要被摧垮;鎧甲迎着(雲縫中射下來的)太陽光,如金色鱗片般閃閃發光。

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裏響徹整個天空,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爲紫色。

寒風捲動着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濃霜溼透了鼓皮,鼓聲低沉,揚不起來。

爲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握寶劍甘願爲他血戰至死。

2、詩人分別描繪了哪幾個場景,請按時間順序概括出來。

兩軍對峙、兩軍交戰、夜襲敵營

時間上也是從白天、傍晚到深夜

3、我們已經知道這是一首描寫戰爭的詩,在我們的腦海裏,一般都會想到雙方是如何的廝殺,血流成河,屍體遍陳,但是這首詩歌裏它並沒有直接去描寫雙方去如何的廝殺,卻能讓我們感受到戰爭的凝重,緊張與慘烈。你試着去找找看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戰爭的緊張、凝重與慘烈?可在文中做批註。(學生小組合作找出答案,按詩句順序舉手回答,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詩歌,每賞析完兩句都叫學生有感情的齊讀一遍)

“黑”:使氣氛沉重,“黑雲”既可理解爲寫景(天上的烏雲),也可理解爲敘事(敵軍壓境)。

“壓”:一字傳神,形象寫出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的懸殊,守軍將士處境的艱難。

“欲摧”:表現了大敵壓境、危城欲摧之狀。

“開”:是依次排開的意思,形象地展現出了將士們飽滿的情緒,高昂的鬥志。“開”與“摧”相對,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的精神。

一二句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敵軍的來勢洶洶和守邊將士鬥志昂揚、誓死抗敵的決心。

“滿”:寫出了交戰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狀態,號角聲在各個地方響起。“角聲滿天”勾畫出戰爭的規模。

“秋色”:秋天能讓人聯想到蕭瑟之景,萬物凋零,在這樣的環境中號角聲響徹整個天際,的確會讓人感覺到更加的悲壯。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夜紫”皆形容戰場血跡,從“凝”可以感受到血液凝固的一個過程,邊塞上將士的血跡在寒夜中凝爲紫色。(李賀寫詩,絕少運用白描手法,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各樣新奇濃重的色彩)

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描寫蒼涼悲壯、陰寒悽慘的戰地氣氛。

“半卷紅旗”: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爲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援軍高度戒備,不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樣一種壯懷激烈的豪情。

易水: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殺秦王,大家穿着白衣白帽,一同相送。高漸離擊築,荊軻合着音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運用典故表現將士們勇往直前,無所畏懼,視死如歸的豪情。

黃金臺: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河畔“築黃金臺,置千金於臺上,以延請天下名士”。一時間,天下英才競相奔赴燕國,燕國成了當時的“人才高地”。(運用好典故,可以起到很好的修辭效果:一是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煉,言簡意賅;二是可以避直就曲,使表達更加含蓄委婉)

“霜重鼓寒聲不起”:暗示戰事形勢嚴峻。描寫苦戰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爭。

“死“:可以看出將士們爲了報答君主的厚愛與賞賜,視死如歸。寫出了官軍將士們報效朝廷的決心。

4、這首詩歌裏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戰爭場面,色彩濃重,景物鮮明,渲染了悲壯慘烈的氣氛,表現出將士們爲國效力、浴血奮戰的英雄氣概,寄託了詩人忠君報國的愛國情懷。

六、拓展延伸

像這樣的愛國詩人有很多,他們留下了許多的愛國詩篇,我們一起用那份熱情,用那份熱血去朗誦這一些愛國詩歌:

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北宋·蘇軾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南宋·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

……

七、背誦全詩並當堂練習

1.《雁門太守行》一詩中渲染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而守城將士嚴陣以待,志氣還很旺盛的的詩句是: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2.《雁門太守行》一詩中分別從聲色兩方面渲染戰場的悲壯氣氛和奇異的邊塞風光的詩句是: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3、《雁門太守行》一詩中寫救援部隊不畏寒夜濃霜,夜襲敵陣的詩句是: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4、《雁門太守行》一詩中尾聯引用典故寫出將士誓死報效國家決心的詩句是: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5、對此詩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A)

A、這是一首抒情濃郁的山水田園詩,作者在詩歌中抒發了忠君愛國的真摯感情

B、全詩一共八句,既有聲音的描寫,也有色彩的描寫。

C、作者描寫戰爭的慘烈場景,並沒有進行具體的戰爭場面的刻畫,而是從顏色入手。

D、詩人運用了“黑”“紅”“金”“紫”“燕脂”等凝重的色彩,烘托肅殺而悲壯的氣氛。

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對峙(誇張,比喻)

交戰(聽覺,視覺)

偷襲(用典,側面)

抒懷(用典,主旨)

篇五: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學內容:

《雁門太守行》是唐朝詩人李賀借用樂府舊題,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

學情分析:

本校位於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語文能力普遍不強。尤其對詩歌不感興趣。因此,引導他們認識詩歌的魅力,感受詩歌的豐富內容與情感,激發他們熱愛的詩歌的興趣顯得尤爲重要。

教學目標:

1.以讀激趣,感知內容。

2.以品感悟,領會詩情。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

教學難點:

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1.講述李賀以詩求見韓愈的故事。內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當時的小青年李賀帶着一首詩去求韓愈。當時,韓愈剛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準備休息。當他的門人把這首詩送給他時,他一邊脫着衣服,一邊很隨意地看了送過來的詩歌。可是,當他看到開頭兩句詩時,便大爲震驚,連忙請李賀進來詳談。而這僅以開頭兩句就打動韓愈的詩,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雁門太守行》

2.板書課題、作者。

1.請兩名學生上臺默寫。

2.在強調字形、讀音的基礎上,初步讀通古詩。

1.讀註釋,弄清古詩內容。重點交流“夜紫”“易水”“金鱗”等詞意思。

2.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戰爭場景,請根據詩歌內容找出戰事的季節、時間、地點以及簡要歸作戰的經過。

明確:季節——秋天

時間——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點——塞上、易水

經過——黑雲壓城(兵臨城下)、甲光向日(嚴陣以待)、半卷紅旗(夜襲敵營)

3.提問:除了描寫戰事的具體內容外,詩人還在詩中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環境——角色滿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

感受——報君黃金、玉龍爲死

4.師生交流後,老師擦去黑板上多餘的字。具體如下:

黑雲壓城、甲光向日、角聲滿天、燕脂夜紫、半卷紅旗、霜重鼓寒、報君黃金、玉龍爲死

1.提問:這裏的“玉龍爲死”,你能體會到什麼?能從文中找到依據嗎?

2.師生交流時,明確:

死——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板書:視死如歸)

⑴黑雲——運用比喻,寫出敵軍強大,隨時可能犧牲。

⑵城欲摧——隨時城破兵敗身啓。

⑶甲光——將士披掛上陣,準備戰鬥,做好獻身的準備。

⑷角色滿天——軍情緊張,戰鬥隨時打響,暗示戰爭之殘酷。

⑸易水——用典,像荊軻刺秦王一樣,不打算生還。

⑹霜重鼓寒——環境描寫,北地的秋夜,風疾霜濃,但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

⑺報君——用死來報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⑻秋色、燕脂、夜紫——營造蒼涼、悲壯的氛圍,暗示戰事緊張、殘酷,隨時可能陣亡。

3.指導感情朗讀。

1.引導:戰爭歷來是殘酷的,在很多的詩詞歌賦中都有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尤其是邊塞詩。請同學們看看這些詩人是如何描繪戰爭場景的?

投影: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朝民歌·《木蘭詩》

2.簡單交流後,提問:李賀在本詩中又是如何描繪戰爭風雲的呢?

3.在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用紅色粉筆在黑板上圈出“黑雲”“金鱗”“燕脂”“夜紫”“紅旗”“霜重”“黃金”“玉龍”等詞。

4.總結: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這也是李賀詩歌的風格,務求新奇,被人稱爲“奇才”“鬼才”。

1.投影出示:

馬詩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注:金子做的轡頭,戴在馬的頭上

2.思考:《馬詩》“奇”在哪兒?

3.明確:寫景之奇,以馬寫人之奇……

1.交待李賀大致生平,內容如下:

李賀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錦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後來因用心過度,27歲就死了。

2.全班誦讀《雁門太守行》

篇六: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味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教學重點: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通過對詩歌意境的藝術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領悟詩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反覆吟詠誦讀,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歌。

2.採用點撥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講一兩個可以提摯全詩的詞,着重講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上課開始,我們先玩一個搶答遊戲。請聽題:①唐代②年少早逝③詩鬼”請根據提示猜一人物名。(李賀)

二、作者與背景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陽縣西)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少時在詩歌創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詩鬼”之稱。—生抑鬱,27歲病逝。他的詩常以描寫想象中的或聽說的戰爭場面,表達自己死國的決心和立功的壯志。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他的代表作《雁門太守行》。

《雁門太守行》:樂府舊題,多寫邊塞征戰之事,表現愛國之情。作此詩李賀僅17歲。

三、初讀,體味韻律美。

1、請同學朗讀,注意朗讀節奏;點評

2、教師範讀,生自由朗讀。

3、齊讀。

四、精讀,感受意境美

1、詩人構思大膽,把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高度集中在一個晝夜的時間裏加以表現。詩中寫了三個時間段,請你找出來?

——白天——傍晚——夜裏。

2、詩人分別描寫了哪三個畫面,請你按照時間順序概括出來。

白天——首聯:敵軍壓境,官軍戒備森嚴;傍晚——頷聯:激戰後的慘烈;夜裏——頸聯:官軍夜襲敵軍陣地。

3、現在人們常用“黑雲壓城城欲摧”這句話形容局勢的危急。首句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以比喻和誇張手法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

次句寫城內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的情形,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這裏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

4、這句中哪些字用得好,更加突出了緊張的氛圍?

“壓”是“逼迫”的意思,敵軍像黑雲一樣壓向城頭,想把城摧毀。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

“開”依次排開的意思,寫出了守軍披堅執銳,嚴陣以待,雄姿英發,士氣高昂和以死報國的決心(與摧照應)與敵軍形成鮮明對比。

5.你能用你的語言,想象緊張的畫面和氛圍,描繪出“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所展示的畫面嗎?

黑雲翻滾之下,兇猛的敵軍向我孤城撲來,大有城傾郭摧之勢;然而,我方將士泰然不懼,整裝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閃金光,氣宇軒昂,正準備迎擊。

賞析:運用誇張和比喻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6.時間從白天到傍晚,激戰過後氣氛從緊張到悲壯蒼涼,作者從哪兩個角度表現了了激戰過後的蒼涼氣氛?

這兩句從聽覺視覺兩方面描寫戰場,嗚咽的角聲,紫紅的秋色,創造出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渲染了戰場悲壯的氣氛和戰爭的殘酷,把激戰中的邊塞風光寫得很壯美。

“塞上”泛指我國北邊地區或長城附近。“燕脂”,即胭脂,形容邊塞土地的顏色。“夜紫”指紫色的晚霞。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襯下凝成胭脂色。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陰寒慘切的戰地氣氛。爲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7、作者是又通過什麼描寫來營造蒼涼悲壯的氣氛的?試作簡要分析。

——景物描寫。用嗚咽的“角聲”,肅殺悲涼的“秋色”營造了悲涼的氣氛。

8、能否用你的語言描繪“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這一畫面?

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敵軍依仗人多勢衆,鼓譟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戰鬥從白晝持續到黃昏。鏖戰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

9、時間從傍晚到深夜,官軍夜襲敵軍陣地。請設想“半卷紅旗”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要表現什麼?

——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顯然是潛師夜襲,一場苦戰。“半卷”二字含義極爲豐富。黑夜行軍,偃旗息鼓,爲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半卷紅旗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10、“臨易水”點名了什麼?你聯想到什麼?

“易水”二字使人聯想起戰國時刺客荊軻的《易水歌》。荊軻刺秦王,易水訣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又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樣一種無所畏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壯懷激烈的豪情。

11、前四句寫日落前情景,後四句寫唐軍將士夜襲敵營,以死報效朝廷。詩歌的後兩聯各用了一個典故,頸聯用荊軻《易水歌》,表現將士們無所畏懼,勇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尾聯用戰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於黃金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黃金臺”,相傳是戰國時燕昭王所築,臺上置黃金以招賢才,用這個典故,既與戰爭的地點相吻合,是對天子和將士的稱頌,表現了將士們奮勇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12、李賀寫詩,總是藉助想象給事物塗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從這首詩中找出作者利用的色彩,說說有什麼作用?

——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而且濃豔,它們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了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

小結:本詩有聲有色地描寫了從白天到夜晚的戰鬥全過程。景物鮮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壯慘烈的氣氛,突出將士浴血奮戰的勇武形象,歌頌將士們誓死報國的愛國熱情。

五、拓展延伸

1、邊塞詩積累

2、想象擴寫

詩歌是想像的果實。現在請你就詩中“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進行擴寫。

要求:

①展開合理想像,適當加上一些具體的景物描寫來表現戰爭的慘烈。

②字數在150字左右。

例文:

秋高氣爽,萬木搖落,軍中的號角聲嗚嗚咽咽地響滿天空。暮色中,剛經過白天酣戰的沙場上,一片沉寂。有幾隻灰色的禿鷹在低低地盤旋,眼中射出貪婪之光。在屍身堆積如小丘的地方,半卷紅旗斜倒着,一匹瘦馬在主人徘徊不前,不時發出一聲悽慘的嘶鳴。土地已被鮮血浸透,就像胭脂一般濃豔,在夕陽的掩映下,呈現出一片紫色。

3.詩歌賞析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隴西行》——陳陶

1請欣賞三、四句的精妙之處。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可憐”句緊承上句,詩人似乎作爲一個旁觀者對犧牲的將軍表示同情。但是,“猶是”一句宕開一筆另闢新境:在年輕的妻子的夢裏,這些枯骨還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們並不知道丈夫早已獻身疆場,詩人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現實與夢境構成鮮明的對比,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2、描寫了戰爭的殘酷,個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詩人對戰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

篇七:雁門太守行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熟讀成誦。

2、品析詩歌語言,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品析詩文語言,熟讀成誦。

難點:領悟詩人的愛國情懷。

3、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詩歌

導語:軍事題材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說過這樣一句話:“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爲一座山,一道嶺。”這句話道出了軍人的精神和氣質,中唐詩人李賀筆下也有這樣一羣將士,他們在《雁門太守行》一詩中盡情展現了他們慷慨赴死的軍人風貌。今天讓我們共同走進詩歌去了解。

二、讀懂詩歌

(一)讀詩:

1、聽讀詩歌,注意字音。

2、再讀詩歌,感知詩意。

小組同學合作交流,結合詩句概括:

(1)詩中描寫了哪些人?

(2)詩中描寫了什麼事?

3、三讀詩歌,品析語言

(1)品析語言

詩句賞析方法指導,可從修辭、煉字、用典、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等角度分析

(2)領會特色:

(1)戰爭歷來是殘酷的,在很多的詩詞歌賦中都有對戰爭場景的描寫,尤其是邊塞詩。請同學們看看這些詩人是如何描繪戰爭場景的?

投影: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朝民歌《木蘭詩》

(2)李賀在本詩中又是如何描繪戰爭風雲的呢?

陸游曾說李賀的詩“五彩炫耀,光奪眼目,使人不敢熟視”。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請同學們標出呈現色彩的詞語,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作者呈現的畫面。

明確:黑雲——使人聯想到大敵當前的形勢,形勢緊急;凡兵圍城,必有怪雲變氣。

金鱗——戒備森嚴,顯示出不可侵犯的氣概。

胭脂——更濃的紫色透出肅殺之氣,彷彿戰士的鮮血染成。

紅旗——紅旗半卷,寫出行軍的詭祕。

小結:以色示物,以色傳情。

三、讀懂詩人,感悟詩情

能描繪出如此悲壯的戰爭風雲,作者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一)走進作者

李賀唐代詩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雖才華橫溢,但遭人忌妒,藉口他父親李晉肅名字中的“晉”與“進士”中的“進”同音犯諱,被考官取消參加進士科考的資格。他一生體弱多病無法參軍立功。因此空有報國之志,卻無報國之門。

(二)寫作背景: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加劇,李賀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朝廷討伐叛軍最激烈的年代。一個柔弱之軀,雖沒有上過戰場,卻寫出撼人心魄的詩篇,全憑豐富的想象。

(三)主旨歸納

這首詩一方面謳歌了將士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一方面表達了詩人自己誓死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情懷。

(4)有感情朗讀詩歌並根據提示嘗試背誦。

四、拓展鏈接

中國古代文人的英雄情節,能以天下爲己任,關注時代家國,在作品中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你還記得那些英雄們的愛國詩句嗎?

五、讀出自我

李賀被拒之於仕途之外,但他仍以國家安危爲重,這需要何等的氣量,實在難能可貴。你從李賀身上學到了什麼?

啓示: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更強。

集體宣誓:從今天起,

聽好每一節課,做好每一道題,

不負父母的期盼,不負恩師的厚望,

不負同窗的鼓勵,不負青春的理想。

堅持到底,永不放棄

且以青春報祖國!

且以青春報祖國!

且以青春報祖國!

六、教師寄語:

無論是李賀筆下的將士,還是《亮劍》中的中國軍人,都充滿了“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壯烈與不悔,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會遇到許多難做難爲之事,那時,請記得揚眉出劍,發揮你的亮劍精神。

7、作業佈置

請你化身戰場上的將士,展開聯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生動再現戰爭畫面,體現悲壯之美,傳達出忠誠慷慨情。

8、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李賀

敵軍————守衛

人馬衆多————嚴陣以待

來勢洶洶————誓死報國

以色示物

以聲感人

篇八: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材分析:

《雁門太守行》是唐朝詩人李賀借用樂府舊題,描繪了一場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詩人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

學情分析:

本校位於城鄉結合部,大多數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語文能力普遍不強。尤其對詩歌不感興趣。因此,引導他們認識詩歌的魅力,感受詩歌的豐富內容與情感,激發他們熱愛的詩歌的興趣顯得尤爲重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反覆誦讀,體會詩歌韻律,理解詩歌內容。

過程與方法:1、結合詩人生平和詩歌創作背景,理解詩歌中寄寓的情感。

2、抓住意象體會意境,想象畫面,感受戰爭的悲壯慘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悟作者寄託的愛國情懷,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情感。

教學難點:抓住意象體會意境,想象畫面,感受戰爭的悲壯慘烈。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李賀帶詩拜謁韓愈的故事導入,引出《雁門太守行》。

二、走進作者

(1)知人論世:①7歲天才,名動京師②宗室後裔,無緣仕途

③三年“京官”,一事無成④杜鵑啼血,抑鬱而終

(2)解讀題目:“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邊塞征戰之事,表達愛國之情。李賀用它創作了一首描寫戰爭場面的詩。

三、背景簡介

在李賀生活的中唐時期,藩鎮割據嚴重,叛亂此起彼伏,發生過多次重大的戰爭。此詩以朝廷和藩鎮的戰事爲背景,通過歌頌守邊將士殺敵報國的愛國熱情來寄託自己爲國立功的壯志豪情。

四、誦讀感知,體會韻律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同桌之間相互指正。

2、播放錄音,聆聽名家示範,感受詩歌韻律。

3、模仿名家誦讀,品位經典魅力,學生齊讀。

五、理解內容,探究情感

1、“黑雲壓城城欲摧”描繪了什麼畫面?渲染了什麼樣的氛圍?

運用誇張、比喻的修辭,描繪了敵軍人馬衆多、來勢洶洶的情景,渲染了大軍壓境、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2、“甲光向日金鱗開”描繪了什麼樣的情景?

運用比喻的修辭,描繪了我軍將士披堅執銳、嚴陣以待、士氣高昂、準備迎擊的情景。

3、請大家閉目聆聽朗誦,想象緊張的畫面和氛圍,然後用語言描繪畫面。(教師吟誦,學生感受詩歌畫面)

黑雲翻滾之下,兇猛的敵軍向我孤城撲來,大有摧城之勢;然而,我方將士泰然不懼,披堅執銳,雄姿英發,士氣高昂,準備迎擊,氣勢十分的威武雄壯!

帶着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誦前兩句。

過渡語:儘管敵我力量懸殊,但我軍將士士氣高昂,奮勇殺敵,終於突圍。戰爭從白天到傍晚,激戰過後氣氛從緊張到悲壯蒼涼。

4、作者從哪兩個角度表現了激戰過後的蒼涼氣氛?

從聽覺和視覺描寫戰場,嗚咽的角聲、紫紅的血色,創造出一種蒼涼悲壯、陰寒悽慘的氣氛,使人感受到戰場悲壯和殘酷。

5、時間從傍晚到深夜,官軍“半卷紅旗臨易水”,偃旗息鼓是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偷襲敵軍。“易水”點明兩軍交戰地點,讓人聯想起《易水歌》,暗示將士們具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那樣一種無所畏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壯烈豪情。同時也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6、設想“半卷紅旗臨易水”的情景並將它演繹出來,體會戰事的緊張。

7、兩軍展開激戰,正面交鋒,形勢如何?

“莊重鼓寒聲不起”通過自然條件的不利反映出戰爭形勢的嚴峻。

8、尾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引用黃金臺的典故,寫出了將士們奮勇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點明主旨,歌頌了守邊將士的愛國熱情和獻身精神,同時也寄託了詩人渴望爲國立功的壯志豪情。

六、主旨歸納

這是一首以戰爭爲背景和主題的抒情詩,詩人以極其凝練的方式概括了這場戰爭的艱苦性,讚美了將士們奮勇殺敵、誓死報國的愛國熱情和獻身精神,寄託了詩人渴望爲國立功的壯志情懷。

狼煙之下,冰心一片,詩中鬼才,可敬可嘆!有了對詩歌的理解,下面讓我們再來朗誦詩歌,相信同學們的情感一定會更加飽滿!

(學唱古詩《雁門太守行》)

七、拓展延伸

國家有難,災害來臨之際,熱血男兒從來不曾退縮,赤子之心從來不曾動搖。千秋家國夢未斷,世代赤子心依然。3月30日17時,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境內發生森林火災。消防員們義無反顧闖進高溫與驚險,他們默默無聞爲社會運轉搶險。他們用熱血書寫忠義,用脊樑撐起國家,何等的豪氣干雲,又是何等的悲壯蒼涼。在此,老師也希望同學們將來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能夠心繫天下,心懷家國!

八、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李賀

兩軍對峙圖-----嚴陣以待——

戰場廝殺圖-----浴血奮戰——熱血家國

寒夜偷襲圖-----勇往直前——情義千秋

決戰疆場圖-----誓死報國——

篇九:雁門太守行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

教學難點:

領悟詩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由古代寫戰爭的詩歌導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王昌齡.)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涼州詞王翰)《木蘭詩》《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青青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二、簡介作者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少有詩名,曾受到韓愈的賞識。27歲病逝。今存詩240餘首,藝術上,他熔鑄了前代積極浪漫主義的傳統,以奇特的想象,濃豔的色彩,瑰麗奇峭的語言,形成了他幽冷濃豔、虛幻荒誕的獨特風格,在中唐詩壇上獨樹一幟,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李長吉歌詩》傳世。

三、解題。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唐人的這類擬古詩,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

李賀生活的時代藩鎮叛亂此伏彼起,發生過重大的戰爭。如史載,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軍攻打易州和定州,愛國將領李光顏曾率兵馳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衝擊吳元濟叛軍的包圍,殺得敵人人仰馬翻,狼狽逃竄。

從有關《雁門太守行》這首詩的一些傳說和材料記載推測,可能是寫平定藩鎮叛亂的戰爭。

四、分析課文

1、講解字詞。

①黑雲:烏雲,這裏兼指戰雲,形容敵軍攻城人多勢衆。

②城:雁門郡城關,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③易水:古來被稱爲易水的不止——處,詩人借用,不一定實指,使人聯想到荊軻的《易水歌》。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雁門太守行》詩人選取三個畫面描寫軍旅生活:一個在白天,表現官軍戒備森嚴;一個在黃昏前,表現刻苦練兵;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尾聯以抒寫官軍全體將士心願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政治立場:維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詩中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傳情,作者簡直就是一個高明的畫家。

3、問題探究

理解重點句子

首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事,首句是說黑雲高壓城上,城像力量就要被摧毀一般,雲隙中射出的陽光,照在戰士們的盔甲上,閃現出一片金鱗,這是描繪敵兵壓境,危城將破的情景。成功地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個“黑”字已感氣氛沉重,一個“壓”字,把敵軍人馬衆多,來勢兇猛,軍情緊急,以及交戰雙方力量懸殊、守軍將士處境艱難等等,淋漓盡致地揭示出來。敵軍壓境圍城如此兇猛,則我軍只有殺出重圍,纔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鱗開”,在色彩和形相上與上句形成強烈對比,明含欣喜、讚美之情,“甲光”一詞與黑雲相對,這裏當然是指我軍,顯示守城壯士雄姿英發,,以與城外的敵軍相對比。忽然,風雲變幻,一縷日光從雲縫裏透射下來,映照在守城將士的甲衣上,只見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此刻他們正披堅執銳,嚴陣以待,表現邊塞將土守危城,愈壓愈堅的英雄氣概。這裏借日光來顯示守軍的陣營和士氣,情景相生,奇妙無比。據說王安石曾批評這句說:“方黑雲壓城,豈有向日之甲光?”楊慎聲稱自己確乎見到此類景象,指責王安石說:“宋老頭巾不知詩。”(《升庵詩話》)其實藝術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不能等同起來,敵軍圍城,未必有黑雲出現;守軍列陣,也未必就有日光前來映照助威,詩中的黑雲和日光,是詩人用來造境造意的手段。

一、二兩句寫圍城與突圍,構成一個意義單位。以下八句寫乘勝追殺,直至兵臨易水,是又一個意義單位。“

三、四句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方面鋪寫驚心動魄的戰鬥。時值深秋,萬木搖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聲嗚嗚咽咽地鳴響起來。顯然,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正在進行。“角聲滿天”,以虛寫實,勾畫出戰爭的規模。敵軍依仗人多勢衆,鼓譟而前,步步緊逼。守軍並不因勢孤力弱而怯陣,在號角聲的鼓舞下,他們士氣高昂,奮力反擊。“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應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從突圍至此,戰鬥從白晝持續到黃昏,雙方互有殺傷。(燕脂夜紫)緊承“角聲”、“秋色”描繪塞土赤紫,已令人想見戰血;於“紫”前加一“凝”字,更強化了這種聯想,是說戰血夜凝,是描寫激戰後的光景。在這裏,詩人沒有直接描寫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激烈場面,只對雙方收兵後戰場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極富表現力的點染:鏖戰從白天進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戰場,那大塊大塊的胭脂般鮮紅的血跡,透過夜霧凝結在大地上呈現出一片紫色。這種黯然凝重的氛圍,襯托出戰地的悲壯場面,暗示攻守雙方都有大量傷亡,守城將士依然處於不利的地位,爲下面寫友軍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鋪墊。

後四句寫援軍的活動。“半卷紅旗臨易水”,“半卷”二字含義極爲豐富。黑夜悄然行軍,偃旗息鼓,爲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半”字最爲傳神,直陳了戰爭的殘酷、持久。)“臨易水”既表明交戰的地點,三字又巧妙地昇華了將士們慷慨抗敵報效國家的豪情。人們由此可聯想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易水悲歌,這是何其悲壯、慘烈!

接着描寫苦戰的場面:馳援部隊一迫近敵軍的營壘,便擊鼓助威,投入戰鬥。無奈夜寒霜重,連戰鼓也擂不響。面對重重困難,將士們毫不氣餒。鼓聲不起,主將誓死,正是這種嚴峻形勢的反映。“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至於快戰的結果如何,卻讓讀者去想象。詩人運用特殊的藝術手法表現獨特的藝術想象,或用象徵,或用暗示,或用烘托,或以虛見實、以聲顯形、以部分代全體,給讀者留下了過於廣闊的想象空間,所以讀者的理解因人而異。

尾聯,黃金臺是戰國時燕昭王在易水東南修築的,傳說他曾把大量黃金放在臺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攬天下士。詩人引用這個故事,寫主將爲報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決戰,寸土必爭,奮死抗敵,報效朝廷的決心。“玉龍”,唐人用以稱劍。黃金、白玉,其質地和色澤,都爲世人所重。“龍”,是古代傳說中的高貴動物,“黃金臺”,是求賢若渴的象徵。詩人選用“玉龍”和“黃金臺”造型設色,創造出“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的詩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將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借爲國捐軀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賢才的美德,都給讀者以強烈而美好的感受。

五、全文小結

李賀的詩,用詞新奇、構思獨特、想象豐富、色彩斑斕、風格怪異。這首詩描寫一場慘烈的戰爭:孤城被敵軍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將士浴血奮戰誓死抵抗。增援部隊趕到,但敵軍強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但將士們毫不氣餒,奮勇衝殺,表現了爲國效命戰死疆場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黑雲壓城城欲摧”常被用來形容邪惡勢力猖獗,形勢嚴峻。

這首詩讚頌了戍邊將士的戰鬥意志和誓死報國的決心。

一般來說,寫悲壯慘烈戰鬥場面不宜使用表現濃豔色彩的詞語,而李賀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紅色,非但鮮明,而且濃豔,它們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成色彩斑斕的畫面。作者簡直就是一個高明的畫家,特別善於調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傳情。此詩中造語濃豔,如“黑,燕脂,紫,紅,金,”等,極力渲染氛圍。

六、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板書設計

雁門太守行

李賀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作品抒發的感情;

明確:描繪將士們艱苦卓絕的戰鬥場面,讚頌將士們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誓死報國的愛國情懷。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明確:一、二句“緊張,壯烈”

中間四句“凝重,悲壯”

最後兩句“堅定,豪邁

篇十:雁門太守行教案

本課教學目標:

過五關

1、文學常識關2、朗讀關

3、內容關4、賞析關

5、寫作特色關

教學過程:

第一關:文學常識關

(要求:掌握作者、體裁等知識)

1、作者介紹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代詩人,有“詩鬼”之稱。其詩多以奇特的想象、濃重的色彩和新穎詭異的語言,形成奇絕、穠麗和悽清的浪漫主義風格。代表作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

2、體裁知識

“雁門太守行”是古樂府曲名,多寫邊塞征戰之事。雁門,郡名,在現在山西省。唐人的這類擬古詩,不屬於七律,是相對唐代“近體詩”而言的。它有較寬押韻,不受太多格律束縛,可以說是古人的一種“半自由詩”。“行”,古樂府的一種體裁。

第二關:朗讀關

(要求:掌握字音、有感情朗讀)

1、檢查字音

催()金鱗()

角聲()燕脂()

凝()半卷()

霜重()提攜()

2、朗讀指導

雁門太守行

唐.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爲君死。

出示視頻朗讀

第三關:內容關

(要求:會翻譯,能概括中心)

歸納:雁門太守行

1、2句:敵軍來勢洶洶

守軍雄姿英發

3、4句:激烈悲壯的戰鬥場面

5、6句:援軍出擊的情景

7、8句:誓死報國的豪情壯志。

奮勇殺敵立志報國

第四關:欣賞關

(能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欣賞詩文)

仿格式賞析:確認方法+結合方法分析+歸納

(所確認的方法可以是修辭手法、各種表現手法、字詞、內容等)

用所學方法一起來賞析:

第五關:寫作特色關

(能根據作者風格及文本把握寫作特色)

本文寫作特色:

1、想象豐富奇特,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2、語言瑰麗奇峭,色彩濃重

課堂小結:本節課你過好這五關了嗎?

1、文學常識關2、朗讀關

3、內容關4、賞析關

5、寫作特色關

課堂延伸:能用所學的方法學習其他詩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再見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593.html

  • 標籤: 教案 太守 雁門 精選 雁門關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雁門太守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雁門太守行教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