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推薦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推薦15篇)

 作者: | 閱讀: 8.17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推薦15篇)

春節,又稱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蘊含着深邃的文化內涵。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舉行各種慶賀活動,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每家每戶也都有自己的慶祝方式。

上海人的傳統春節習俗包括:放鞭炮、貼春聯、吃年夜飯、守歲、發壓歲錢、吃湯圓、初五迎財神、逛城隍廟……今年,我也按這些習俗度過了一個快樂祥合的春節。

小年夜那天,外婆讓我和表弟一起貼春聯。“左邊點,右邊點,再過來點……”我指揮着站在椅子上貼春聯的弟弟移動春聯的位置。“OK!”我稱心如意地說道。沒想到走遠一看,左右兩聯還是貼歪了,我和表弟捧腹大笑。我們倆只好對調工作,我來貼,表弟來指揮。好不容易把左右聯貼好了,我們倆左看右看,感覺好像貼反了。於是,我們上網查閱,才知道春聯的上聯通常以入聲也就是第四聲調爲結尾,下聯通常以平聲或上聲也就是第一聲調或第二聲調爲結尾,而且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我和表弟討論了一番,確定貼反了,於是只好重新貼。“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朗讀着外婆挑選的春聯,我們也體會到了外婆對全家人“積善常樂”的期待和祝福。

到了除夕就是熱鬧非凡,喜氣洋洋的時候了。我們全家人人都換上新衣服來吃年夜飯。餐桌上菜餚豐盛,最少不了的就是魚,代表“年年有餘”。除夕晚上,全家人一起守歲,大人們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還要給孩子們壓歲錢。這可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收到了長輩們給的一大堆紅包呢!

大年初一開始,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就要到各個親戚家裏拜年問候,到每家都要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當然我最開心的還是收紅包,還有和許久不見的兄弟姐妹們團聚玩耍。

年初四晚上,我和爸爸一起迎財神。爸爸買了財神符,點了高香,到了初五零點,我們還開門放電子鞭炮,歡迎財神來我家。

一轉眼,已經正月初七,春節假期結束了,爸爸媽媽也要開工上班了,我也很快就要開學了,但春節的喜慶場面都讓我牢牢地印在心中。我期待着下一個春節。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我的家鄉是昌邑。在那兒的孩子,除夕是他們最盼望的日子。因爲在這一天,我們可以在家做大餑餑。

除夕這天,按照昌邑的習俗,家家戶戶都要蒸大餑餑。從早上起,每家每戶的女人都開始忙活着做大餑餑了,做大餑餑要最精的白麪,加上雞蛋和糖,放上最好的引子,再配上婦女們的精湛手藝,一團團麪糰在她們的手裏變換着各種形狀,讓我們眼前一亮。大餑餑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有的插着棗,象徵着“棗”日發財;有的是小魚的形狀,象徵着年年有“魚”;還有的是壽桃形狀的,象徵着長壽百年……

在這時,手巧的小孩子,就會和大人們一起做大餑餑。我和鄰居家的姐姐弟弟們圍在一起做大餑餑。一開始,我還不會做,甚至連面都和不好,總是把面和成一攤漿糊。幸好,有了鄰居姐姐的指導,我慢慢的會和麪了。和好面之後,就可以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了。我準備捏一個小刺蝟,於是,我先把麪糰揉成一個圓圓的“小包子”,接着搓出刺蝟的小鼻子,然後再用剪刀剪刺蝟的後背,做成一個個尖刺,就這樣,一個可愛的小刺蝟就做好了。大家見了我做的餑餑,都不停的誇我心靈手巧,我開心極了。

捏好形狀之後,就可以把它放進鍋裏蒸了。我們在一旁靜靜的等着,看着鍋裏的餑餑一點一點的變大,散發着誘人的饅頭香味,我們都饞的流下了口水,恨不得立刻就拿出來吃。就在這時,鄰家姐姐的餑餑突然裂開了一道大口,“哦!我的餑餑怎麼裂了?”姐姐驚訝的說道。“嘿嘿,不知道吧,餑餑在鍋裏蒸裂了口,纔算是上品,意思是餑餑笑了,預示着來年笑口常開,吉祥如意。看來你來年要有好運氣嘍!”奶奶意味深長的說道。聽了奶奶的話,大家都開心的笑了起來。

終於,經過漫長的等待,大餑餑出鍋了!但奶奶說,現在大餑餑還沒有完工呢,最重要的點睛之筆就是塗在餑餑身上的染料了!過了一會兒,各種各樣的大餑餑就變成了一個又一個可愛的小生物了!變的更加誘人。

現在,經過了各種各樣繁雜的過程,大餑餑完工了。輕輕的咬一口,一股清新的甜味充盈在口中,再和上噴香的白麪味,令人沉浸在甜蜜的味道中。我們津津有味的品嚐着自己製作的成果,都開心的露出了微笑……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張鈺灝

在中國,農曆除夕稱爲大年夜。這一天晚上,全家男女老少都圍在餐桌前,一起吃年夜飯。零點鐘聲一過,便是春節了,一個千家萬戶喜慶團圓、辭舊迎新的大日子。

今年的春節我是在奶奶家過的。春節的前幾天,媽媽就已經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這也是一種習俗“除舊”。我和爸爸則去置辦年貨。那街上十分熱鬧,到處都是“中國紅”,紅燈籠、紅春聯、紅衣服——花花綠綠,到處都充滿濃濃的“年味”!

三十一大早,我和爸爸便把那紅豔豔的對聯貼到了門上。“咦?”爲什麼“福”字要倒着貼?爸爸說那寓意着福到了。媽媽把給奶奶的過年禮物裝好,我們就直奔奶奶家。到了奶奶家,一派喜氣洋洋,好不熱鬧!姑姑和媽媽爲晚上的年夜飯作準備,我們小孩子就負責吃着零食看電視,好愜意!

玩着玩着,一陣香氣把我薰着了!我悄悄跑到廚房,想幫大家先“嚐嚐”,還沒吃到美味,就被媽媽那嫺熟的技藝吸引了。天啊,她們倆人哪裏是在做飯,簡直就是在表演絕活兒!只見媽媽將洗好的韭菜放在案板上,左手把住,右手飛快地切,長短均勻,富有節奏,然後倒進先攤好的金黃的雞蛋裏,一邊攪拌一邊調味兒;姑姑一隻手將擀麪杖來回快速地移動,另一隻手將麪皮不停地轉動,一張張圓圓的皮很快就擀好了!不一會兒,一排排元寶一樣的餃子就包成了!太好看、太神奇了!

終於,一大桌五顏六色,香氣撲鼻的美味年夜飯擺齊了!有又鮮又亮的清蒸鱸魚,這可是我姑姑的拿手菜;有又香又紅的油燜大蝦;還有入口即化的美味豬手——魚象徵着年年有餘,豬手象徵着撈錢。全家人有說有笑,伴着窗外隆隆的鞭炮聲,歡天喜地。吃餃子的時候,我只顧着好吃,沒成想上下牙之間有東西阻擋着!吐出來後,我高興得快要跳起來!哇!我第一個餃子就吃到硬幣了!這也是習俗之一,吃到硬幣的人便象徵着新一年財運旺旺的!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家人們一聲聲的祝福,不絕於耳。我們都熬着夜跨年“守歲”,這也是家鄉的重要習俗,表示着人們對新一年的期盼,祈求家人們平安吉祥、萬事順遂。

我相信,提到過年,所有的中國人都會各有感觸。因爲,這是我們華夏兒女千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這也是我家鄉的風俗——春節。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而我們廣東在過年時,一般會去逛廣府廟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的廣府廟會。

我查資料得知,廟會風俗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關。東漢時期,佛教與道教傳入了中國,後來在唐宋時,他們又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了許多宗教活動,他們還各自的宗教活在動上加了許多娛樂項目,如舞蹈、戲劇、出巡等,後來經過民間的凡夫俗子不斷隨喜添趣,就成了今天的廣府廟會了。

上一次,我們去廣府廟會時,看了許多表演,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吹糖人了。

糖人,一定是許多小朋友所饞的東西了。那次,我無意經過那位吹糖人師傅攤位,看見那位師傅在教一個小朋友吹糖,那可不是平面造型的糖人哩!而是立體的,裏面是空心的糖人,我嚷着鬧着讓父母給我買一個,他們拗不過我,只好同意了。輪到我時,我選做了只老鼠,那位師傅讓我過來和他一起做糖人,那位師傅先將飴糖,揪下一團,揉成一個球,用食指沾少許澱粉壓一個洞,再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程度時,迅速折斷糖棒,再把另一隻手裏壓扁的飴糖從手心穿過,把糖塊堆成管狀,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就可以吹了,師傅讓我在管口那兒吹了,我鼓起腮幫子,使勁地吹,直到那位師傅笑着喊:“停,吹久了是不會成功的,只能打回原形”。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個管狀的糖塊經我這麼一吹就成了一個薄皮中空的扁球狀,再經過師傅那雙靈巧的手撥弄,一隻翹着長尾巴,活靈活現的小老鼠一會兒就捏好了。我想:這麼晶瑩透亮,可愛的小老鼠,誰會捨得吃了呢?

我們還看了許多活動,例如,舞醒獅等。我們看見了領頭的紅醒獅隨着鼓聲舞動了起來,頓挫有力,接下來和五隻色彩斑斕的醒獅從最低的樁舞,一躍起跳上了最高的樁,領頭的紅醒獅突然立了起來……最後,人們掌聲如雷,原來這是寓意來年步步高,鴻(紅)運當頭!我也十分激動地鼓起了掌。

熱熱鬧鬧的廣府廟會,讓我記憶猶新,我喜歡廣州的廣府廟會,因爲它是那麼的多姿多彩,讓我感受到歡歡樂樂的傳統年味。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中秋佳節

陳姝言

人們總是通過中秋的月亮來表達自己對親友的思念之情。“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們總是用各種食品,儀式來表達自己對中秋的喜愛,以及對團圓的期盼和嚮往。

“噔噔噔”刀在菜板上切菜的聲音讓我從夢中驚醒,揉揉眼睛,走向廚房,映入眼簾的便是媽媽在剁豬肉碎。“這是要做什麼?”我不解的問:“不應該準備月餅,這些蛋黃、五仁和紅豆的嗎?”媽媽看看我,回答道:“你說的是廣式月餅,那些蛋黃、五仁…。的口味雖都別具一格,但都比我們的溫州月餅差點兒風味,這叫做橋墩月餅,記得小時候,坐在門前吃這月餅與朋友分享別有一番滋味兒呢!”

我眨眨眼睛,心裏充滿問號。只見媽媽拿出準備好的豬肉、花生仁、冬瓜糖、芝麻仁、腰果、紅瓜,桂圓肉。各式各樣,一個月餅好是已經承包了整個農場。將它們堆在一起,五顏六色,這應該是彩虹盡頭給我們留下寶藏,將它們與麪粉,油等佐料進行一段“圓舞曲”,一切彷彿都很融洽,桂園肉,給它帶來了一絲別有風味的香味,花生仁給它帶來了一絲吃不膩的感覺,一切發揮的淋漓盡致,給這一切的一切變得似乎毫無缺點。

刷上一層油,油脂包裹了整個麪皮,它並非只有一點用處,而是將整個月餅的整體質量更上一層樓。放進260度烤箱烘烤,一個人人都愛的美食在烤箱中悄悄地醞釀着,給人一種視覺上的衝擊,又給人一種嗅覺上的吸引。“這個月餅怎麼與其他的月餅不一樣呢?”我好奇的問道。我看向母親,她的臉上洋溢着笑容。

“它出自民國初年從閩南學藝歸來的溫州人手中,經過味覺,它逐漸發展進步,成爲人間美味,溫州人的驕傲,還分甜味、鹹味和麻辣味,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月餅出爐,我忍不住想拿着月餅大口一嘗。,媽媽卻說:“晚上再吃,團團圓圓。”月亮升起,如同一盞充滿着希望的燈。我拿着月餅送入嘴中,酥香的皮與餡料碰撞,又香又脆,餡料中的豬肉與甜食並不衝突,而使月餅更加可口,我們拿着月餅,聊着趣事,月光照亮了我們的臉,照亮了各家中人們對團圓那顆喜歡的心。

月餅使我們快樂,月餅使我們團圓,溫州人對美好的追求。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記得我們一年級學過的《春節童謠》裏寫過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熬一晚。初一初二,滿街走。”時過境遷,我們南方過年的習俗跟上面寫的有點不一樣,下面我就給你們介紹一下吧!

年二十三,我們這裏要拜竈君。要用片糖或者甘蔗這些甜的東西來拜,知道爲什麼要用這麼甜的東西拜嗎?哈哈,目的就是粘住竈神的嘴不讓他在玉帝面前亂說話。拜過竈君後,大人就會開始打掃整理家裏,從裏到外,縫縫隙隙都要擦洗乾淨,反正一天到晚都在那裏洗刷刷、洗刷刷;我們這邊過年不磨豆腐、不發麪,但我們會做煎堆、酥角、年糕這類的美食,我看外婆做煎堆可有意思了,只見她手裏拿着一團糯米粉團,不停地在手裏揉捏,最後搓成小球,不用放任何餡料,只往裏面吹幾口氣,把口封住,再放進滾燙的油鍋裏炸,用筷子不停地撥弄那個粉團,不一會,小小的粉團就會膨脹起來,像足球那麼大,金黃金黃的,剛上鍋是最好吃的,又香又脆,煎堆寓意金銀滿屋,所以外婆每年都會做,我每次都會纏着她多做幾個,好讓我解解饞,但吃多了會上火哦!

到年二十八或者年二十九就要貼對聯,貼完對聯還要吊門楣。吊門楣就是把桔子、生菜、蔥之類的綁在一塊,吊到門口那裏,寓意大吉大利、生財有道、孩子聰明伶俐;到了年三十,大人們都忙着做團年飯,晚上吃完團圓飯以後,孩子們就要趕緊去洗澡,換上新衣服新鞋子,這時候大人就會給小孩壓歲錢,然後大家就會到屋外放煙花、鞭炮,到處都是鞭炮聲、歡笑聲……

到了年初一,見到大人就要說吉祥話,例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大吉大利、心想事成……這樣就可以收到紅包,錢的數目不等,紅包不能當時打開的,要等到過完年才能打開,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的心裏都是充滿了糾結,既想知道,但又不能打開,折磨啊!

其他的風俗跟其他地方都大同小異,但不管有什麼風俗,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過年,喜歡過年的美食、喜歡過年的歡樂、喜歡過年的風俗。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在我的家鄉桐鄉有一個習俗——“搶糖糕”。每當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個黃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樑菩薩,同時要準備很多東西,比如:糖糕、圓子、薯片、蝦條,以及紅包、一元硬幣之類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東西拋下去,讓四周的鄰居來搶,俗稱“搶糖糕”,據說是爲讓新房子聚人氣。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幾個笨重的袋子氣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爲“搶糖糕”做準備。這次我們村拆遷造新房,幾十戶人家一起“搶糖糕”,那可真是史無前例,那場面想想就叫人興奮!

十月一日是個好日子,也是上樑大吉“搶糖糕”的日子。我們一家在早上四點鐘就起牀開始了拜上樑菩薩的儀式。家家裏面紅通通,燈火明亮;外面人聲鼎沸,四處得到消息的人陸續趕來,興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動得睡不着覺,三點多就醒了,在新房子裏竄進竄出,看什麼都覺得新鮮。拜好菩薩以後,重頭戲“搶糖糕”開始了。爸爸領着幾個男親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講究,只能男人扔)“噼裏啪啦”放了幾個鞭炮,便開始撒東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頂在頭上,準備接受“洗禮”。

滿天的零食猶如雨點般向地面襲來。它們帶着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呼呼地飛向人羣,麪包、糖果、糖糕……還有雞腿!樓下的人一邊歡呼,一邊低着頭,左右開工地在地上亂抓,有幾個乾脆頂着一個大筐在頭上,看見東西往哪兒扔,就把筐子往哪兒移。

相比洶涌的人羣,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軟了。於是,我飛快地衝進家裏,推出一個大紙箱,找準一塊“風水寶地”,就仰着頭朝爸爸他們大喊:“這裏,這裏!”果然,好東西像長了眼似的向我飛來,我不停地把落在身邊的東西往紙箱裏扔,滿地都是五顏六色的東西,滿眼都是伸來伸去的手和腳。

半個小時左右,“搶糖糕”結束了。人們拖着搶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滿意足地回家了。路邊上,有幾個老年婦女還在互相拉開了袋子,比一比誰搶到的東西好,誰搶到的多;在有些亂糟糟的場地上,還有幾個人在細細搜索,不時從隱蔽處找到了一隻巧克力元寶,一塊貼着紅心的一元硬幣……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今天我來給大夥兒講講我的家鄉三垟的風俗——搗年糕。這年糕是個啥呢?嘿,對了,是吃的,而且還得在過年的時候吃。那爲什麼要搗年糕呢?年糕是用什麼做的?別急,我來給大家細細分解:

這年糕咋做的?自然得用小米磨出來的米粉做。那金黃金黃的米粉放入鍋內,蓋上鍋蓋,悶他半個時辰。待出鍋時,加點紅糖加點水,讓他富有彈性。單看那紅糖與米粉,就能想象出年糕那香濃軟糯的味道了。我看那米粉袋與紅糖袋滿滿當當,就情不自禁地拿點米粉與紅糖嘗一嘗。我先嚐紅糖,這糖一入口我就呆了:天吶!這紅糖清甜,但甜而不膩,讓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我趕着紅糖在口的機會再嚐嚐米粉,這米粉剛一入口,有點苦,但一股淡淡的甜味像突如其來的幸福一樣充滿我的口腔與腦海。再加上紅糖,那真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說完米粉烹飪,我們再說說搗年糕。這年糕搗起來纔好吃。我經過揉米粉團的大叔旁,來到一處搗年糕的地方。這有兩個,不是,是好幾個大石碗與搗子。不是我說啊,那閃長巖大石碗跟個缸差不多大;那花崗岩石搗別看它小,我使出吃奶的力氣,結果拿都拿不動,那花崗岩石搗莫想動得分毫,我一不留神還跌了一跤,險些把骨頭摔散架嘍。這時來了兩位大叔搗年糕。只見一位大叔一搗一起,另一位趁機用水揉揉米粉團。再搗再揉,半時辰過去,他們前前後後搗完十個香濃軟糯的年糕。那年糕剛入碗時還是金黃的,經過大叔的“加工”,轉眼變成棕色。不同於之前的是,棕年糕比米粉團更香,更甜,更糯。有一種樸實的味道好似仙氣一樣圍繞整個年糕。

我爸幫我買了一個年糕讓我帶回家吃。我三步並作兩步跑回家,迫不及待地打開塑料袋吃年糕。那年糕可以說是聞一聞精神百倍,嘗一嘗神清氣爽。香濃軟糯的年糕剛一入口,有點燙,但仔細品嚐卻是另有一番風味,回味無窮。

大夥都知道,這年糕雖是小食,但象徵着年年長高,步步高昇。所以人人都愛過年時做上一些,吃上一些,有些小孩子盼望自己長高,所以一直在吃年糕,好讓自己快快長大。

你想嚐嚐這味美的年糕嗎?那就過年時來我的家鄉——三垟吧!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說來與我聽聽,好讓我給大家講講。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我的家鄉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是我國最大的朝鮮族聚集地,這兒歷史悠久。據已發掘的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及兩千年前的《漢書》中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在我的家鄉,人們擅長歌舞、樂器以及各種民俗運動。每當民俗節到來、人們都會積極地來參加。盪鞦韆、跳板、摔跤等十八般武藝就完美地展現了出來,精彩極了!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家鄉的一種風俗——跳板這一民俗運動吧!

跳板這一項運動是朝鮮族婦女們最喜愛玩的民俗運動項目之一,每當在重大節日或農閒期的運動會中都會舉行。跳板器材主要由木板、板墊兩部分組成。木板選用堅韌而有彈力的木料加工製作,長度爲5-5。5米,寬度爲30-40釐米,厚度爲5-6釐米;板墊高度約30釐米,墊在跳板的中部,加重物固定。在跳板比賽表演時,兩人分別站在木板兩端,交替蹬板、錯落起跳,以跳高、着落的自彈力使對方以及自己的身體騰空,且越縱越高。主要動作有直跳、屈腿跳、剪子跳、旋轉跳、屈體跳等,不同的跳法自然跳的高度也不一樣。人們穿着朝鮮族特有的民族服裝,騰空跳躍、在空中盡顯颯爽英姿!有的人蹦得十分的高,甚至完全仰頭也不能全看到她的身體,有的人雖然蹦得不高、卻能在空中玩起各種花樣,剪子跳、旋轉跳等被她們巧妙地組合了起來,像在空中跳舞一樣,有趣極了!觀衆在一旁不斷爲跳板的人加油,時不時給予熱烈的掌聲,尤其是在跳板選手在“放大招”的時候,人們的歡呼更爲熱烈,非常的熱鬧!

關於跳板的起源有這樣一種說法,在封建社會、婦女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不能隨便走出家門,爲了能經常看到庭院外的情景,便在自家院架起壓板。壓板原是兩端坐人的兒童遊戲器械,女孩子改爲站立兩端,這樣一起一落,兩端人都能看到院外風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具有相當技能技巧的跳板活動。在家鄉還流傳着這樣一句話:“姑娘時不跳板、出嫁後準難產。”可見、跳板運動是家鄉人們多麼喜聞樂見的一項民俗運動。

我的家鄉延邊——金達萊花盛開的地方,人們傳承着濃郁的民族文化風俗,這是家鄉獨有的風俗。

周迦南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古人稱夜爲“宵”,而正月又是農曆的元月,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然而,我的家鄉——福州,在元宵節有着與別處不同的風俗,你且聽我說說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熟人打個照面,就互道聲元宵快樂,吉祥如意。孩童們裹着棉襖,溜出家門,手拿幾盒鞭炮,噼裏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竈臺前忙碌,傳出的味道香飄十里。四處歡聲笑語,喜氣洋洋,好不熱鬧。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用芝麻和甜餡,加以白糖調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狀。狀如白玉,吃起來軟糯香甜,回味無窮。湯圓是元宵節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闔家幸福,團團圓圓。

下午,街外忽得一陣兒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一對人馬浩浩蕩蕩朝村裏走來。領頭一人扛着一臺琉璃花燈,後有人頂着孩兒弟、黑白無常、四大將軍等的竹製“扎骨”神像。中夾鑼鼓隊奏樂。末端是人羣擡轎接五顯大帝出廟巡視,轎上掛着寫有“百子千孫”的燈籠。大鼓大鑼之聲在村中迴旋盪漾。百姓們夾道觀看,伴着鞭炮、鑼鼓樂聲喝彩歡呼,婦女們捧着香爐在神像前“接香”。一時,場面盛況空前。遊神是福州民間元宵節期間的一項風俗活動,把神像請進神轎裏,擡出廟宇沿街巡遊,接受民衆們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間,巡視鄉里,保佑人們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節又迎來了一個高潮——鬧花燈。元宵夜燈市之壯觀令人咂舌。街頭巷尾,道路兩旁掛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燈,從近看首望不到尾,從遠看宛如長龍盤踞街巷。璀璨的燈光映着樹影,蜿蜒而去。皓月當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細看,一盞宮燈上粘着條燈謎:“老趙一走開,完全就變樣(打一食品)。”不及我細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這可不簡單!‘趙’繁體‘趙’,去走之底,剩‘肖’,可不變樣!‘肖’諧音‘宵’,元宵!”解出謎,他便得意洋洋的跑開。我也按捺不住躍躍欲試:“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脫口而出:“‘牛’去掉二橫下的豎,改爲‘口’,告!”也總算猜對了一個燈謎。

元宵已至尾聲,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這,就是我的家鄉——福州,獨有的元宵節。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梅州的春節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過年的風俗都不一樣。深圳過年喜歡辦花市,廣州過年喜歡吃餃子,北京過年喜歡逛廟會……而我的家鄉——梅州,會是怎樣的春節呢?

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都得開始大掃除。掃地,拖地,擦桌子,掃牆壁,忙亂的一天就開始了。這一天,沒有多少人在大街上走動,所有人都在家裏把自己的家收拾的一塵不染。爲什麼童謠總唱“二十四,掃房子”?原來啊,這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人的身上都附有一個三尸神,每年的年三十他都會給玉皇大帝打小報告,說人間的壞事,因此,玉皇大帝就讓三尸神在不好的人家門前寫上罪行,而罪行就靠蜘蛛網,灰塵來代表,爲了奪得人間,三尸神故意在每一家門前都寫上罪行。這一切,又被竈君看在了眼裏,從送竈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就把屋裏屋外打掃乾淨,等王靈官下凡檢查時,發現家家都乾乾淨淨,而玉皇大帝也知道了三尸神冤枉好人就將三尸神打進牢裏。竈君也得到了人們的尊重。

二十五這天,菜市場早早有許多小販在門口賣黃豆。因爲這一天要磨豆腐,人們一般買泡好的黃豆,因爲如果是沒泡的黃豆回家,再來泡就不夠時間了。把泡好的黃豆放進打磨機裏打磨,打磨的時間越長,豆腐吃起來更香。打磨後,用紗布用把豆漿和豆腐渣分開,把沒有渣的豆漿大火熬煮,直到滾出泡泡,再用小火繼續熬五分鐘後冷卻,用紗布把水倒出來一些後,加入米醋攪拌一下,用紗布蓋住靜置一個小時就大功告成了。辛辛苦苦做的豆腐卻只想在大年初一熬一鍋青菜豆腐湯,寓意着新的一年能爲人清白。受人尊重。

二十六和二十七,大多數人都宰雞宰鴨。二十八開始,就得掛上紅彤彤的燈籠,每家每戶都會掛,一掛就得成雙,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一到晚上6點來鍾就會打開燈籠的燈,晚上,大街上人山人海,都是來賞燈的,一路都是燈籠。大街是紅的,我們小孩最愛晚上逛大街了,大人也如此,唯一不同的是大人爲了賞燈,而我們爲了比燈。

大年初一本以爲是最熱鬧的一天,但那一天街上並沒有人,卻有着香香的飯菜味,讓人聞了垂涎三尺,那是因爲大家都在家裏吃團圓飯呢!

時間眨眼而過,我們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梅州這個地方也過完了忙亂的時期,回到了悠閒的生活。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每每春節落幕,就是元宵登場之時。——題記

元宵的風頭不比春節遜色,它是春節的另一個化身,彼時家家戶戶忙碌着,消散已久的年味兒再次瀰漫開來……。

天矇矇亮,總會有堆積如山的活兒催促着,似夏日的鳴蟬,聲聲聒噪,使你不得不離開溫暖的被窩,接受寒風的洗禮。炸面魚、地瓜魚、各式的丸子。放入油中,油漬便噴濺出來,看着它們快活的在油中吐着泡泡,就猶如清澈溪澗的錦鯉舞躍、盤旋。此時,竈臺前卻是一片‘槍林彈雨’,滋滋作響,這只不過是些小插曲罷了。

待到午後,一家子就聚在一個小圓桌前,擺弄着糯米和餡兒。黃昏打在面盆旁,一個個白胖的糰子就製作成功了,他們如天邊飄散的雲彩,忽聚忽散的麪粉撲撒在它們身上,爲此披上了神祕的面紗。

把它們一個一個放入鍋中,沸騰的水擁抱着素白的元宵,徐徐蒸汽散出來,更帶來了些許清淡卻濃郁的香味。等它變得微微塌下來,就是象徵出鍋的跡象,大碗大碗的端上桌來,熱氣騰騰的。看着碗中葷素相間的湯,各色的湯圓,花裏胡哨的紫薯湯圓、五仁湯糰、花生湯圓…。但我還是更爲喜歡最經典的黑芝麻餡,那種甜是自身所帶的,是沒有一絲的雜質的,伴隨甜味的還有香,一種讓你彷彿置身於秋收麥田的錯覺。

飯後的涼爽愜意使人不禁讚歎,望望四周店鋪亮着的燈,散發着彩色的光芒,就好像天際黃昏出現的彩虹一般,耀眼又獨特供小孩子玩的稚趣的木馬燈,給青年猜的測想的謎語燈,爲老人賞的淡雅的山水燈,一波接着一波,好似帶着夏季的熱浪,讓人感到無限溫暖。

仰望眸際那皎潔殘月,微光灑下來,似千萬螢火撲閃在淡夜中。讓我記起,從前在夜色中寄託心願的孔明燈,漫遊在無際蒼穹,擡望着那繁燈千盞,雖是封建迷信之說,但卻爲不食人間煙火的夜空增添不少生氣。

元宵雖不如春節熱鬧,不如七夕浪漫,不如中秋更有詩意,但是這一盞盞花燈,一顆顆湯圓承載着的不僅僅是團圓佳節的氣氛,更是祖宗先輩留下的傳統。‘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元宵,似永不退色的花燈,在夜空中徹夜未息……。(公衆號:平靜初語)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快樂的元宵節

張昊睿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燈火闌珊處。”“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家人們團聚在一起,吃元宵、賞花燈,處處洋溢着喜慶和快樂。

正月十五一大早,媽媽就叫醒我,說今天去回民街買元宵的人特別多,我們得早早去排隊。一來到回民街,就看見路兩旁纏滿彩燈的樹,如同兩條長龍守衛着古樸的街道。現在還不到八點,整條街已經如媽媽所說,人山人海,好不熱鬧。我們趕緊撥開人羣,衝向西安最有名的那家名叫“德一祥元宵八寶粥”的老鋪,此時店鋪門口的長龍已經有七八米了。我們站在隊尾等啊等,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隊伍似乎紋絲不動,我百無聊賴地東張西望,媽媽也等不住了,與前後的人閒聊。我踮起腳,伸長脖子,看着一籮筐一籮筐的元宵,頃刻間只剩籮底白白的元宵粉,又聽着嘩啦呼啦搖元宵的聲音此起彼伏,心癢難耐。

終於輪到我們了,只見店員拿出一大盤切成小塊的餡料和一個放滿糯米粉的大籮,他熟練地把餡放入籮筐,用糯米粉搖着,時不時還加一些水,很快一個個白胖白胖的小圓球,在籮筐中歡快地翻滾,不時發出碰撞,揚起“白灰”。媽媽稱讚道:“你搖的這些元宵大小相同,這沒有5年以上的功夫是達不到的吧。”搖元宵的店員一臉驕傲,我也不禁拍手稱讚。暮色四合,家裏開始熱鬧起來,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着軟糯的元宵,香在嘴裏,甜在心上。

吃完元宵,我們便驅車來到華清池看燈展。循階而上,目所能及皆是多姿多彩、形態萬千的花燈。只見那金龍燈橫浮在水面,騰雲駕霧好不威風,再看那腳踩翔球的獅子張牙舞爪,漂亮至極,還有蓮花燈、祥雲燈、仙女燈、“貴妃醉酒”燈……無論是山體還是亭臺樓榭,都是燈光四射,璀璨奪目,映得整個華清池熠熠生輝。夜漸深,但賞燈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大家已經沉醉在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中,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啊!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雖然元宵節的活動到了尾聲,但我們對團圓美好生活的嚮往更迫切了,我們對幸福多彩未來的企盼更強烈了。我愛這快樂的元宵節!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裏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裏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裏,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裏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消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裏跪着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着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爲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鑼,一個人挎着鼓,圍着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着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說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衆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爲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裏就會把棺材擡上山入土爲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着花圈,後面就是擡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着。棺材擡上了山,那裏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裏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着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說是爲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纔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位於雲貴高原。這裏的春節有一個特有的習俗——炸龍燈,熱鬧的炸龍燈意味着熱鬧和祥和。

炸龍燈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動,延續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種活動。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龍從元宵開始。

正月十四是炸龍的彩排。在這之前,龍燈的製作者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幹了很多天。正午,龍出發了,紅色流滿大街小巷,與之相伴的是鑼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龍的正日子。因爲炸龍燈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點前鞭炮煙花已完全脫銷。各家各戶都將晚飯提前了,五點半,鞭炮由四處響起,聲音逐漸變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響樂。全縣的百姓都出來了,越來越集中的鞭炮聲把整個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動山搖。鞭炮的火焰閃閃爍爍,紅紅火火,映着人們喜氣洋洋的臉,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點半,各路龍燈出發了。短的有十米,長的有五十米,在龍燈製作老手藝人的打磨下,龍的製作很精細,它代表着德江的歷史和傳統,藝人們說,大意不得。舉龍者皆是二三十歲的男青年,他們戴着頭盔,袒胸露臂,健壯的手臂舞動着龍,整條龍像活了一樣,上躥下跳,舞的我眼花繚亂。隨着時間的推移,每家都準備好鞭炮,準備往舞着的龍和人上炸。我和大伯舉着纏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縮縮的,但又想再對準一點,於是身體向後傾,雙手伸得長長的,那姿勢實在有點怪異。不久,龍成了網狀,大部分的龍鱗都炸掉了,而舞龍的人則顯得龍馬精神,毫無畏懼。

八點多,炸龍達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間街巷,如果從無人機航拍,這時候,整個德江都是流動的彩,閃爍的光。空氣中到處都充滿火藥味,九點過後,炸龍漸漸結束,大部分龍已不能首尾相連,很多隻剩幾根骨線。十點後,鞭炮聲漸漸平息,在萬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龍燈緩緩落幕。

炸龍燈的鞭炮聲雖已漸漸遠去,但家鄉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滿的願望,隨着新時代的鐘聲正大筆繪就燦爛的康樂景象。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94023.html

  • 標籤: 風俗 家鄉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推薦15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作文800字(推薦15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