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推薦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推薦15篇)

 作者: | 閱讀: 8.72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家鄉的風俗作文400(推薦15篇)

王傲然

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

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春節是我記憶最深,心裏最盼望的節日,當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們的習俗就開始了,買年貨,添新衣,貼對聯……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人聊天,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

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又開始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伴隨着一聲聲祝福,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爲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

家鄉的春節永遠是我最美好的記憶。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黎錦欣

我家鄉四面就是美麗寬闊的武山湖,人們每年端午節都要舉行龍舟比賽和包糉子。這個傳統習俗不知道延續了多少年。

去年端午節那天,天空晴朗,豔陽高照,天氣很是炎熱,可是我們依然心致勃勃。我早早吃過早飯,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湖壩上。沒想到,湖壩上早已擠滿前來歡看賽龍舟的人們,他們有的撐着花傘,有的戴着太陽帽……遠遠望去就好像一條婉蜒舞動的花龍。

我好不容易從人縫中鑽進去,找到一個有利的位置坐下來,放眼望去,湖面上早就停泊着許多參賽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十米多長。龍頭形態各異;有的長着犄角,睜着眼睛,有的口含珍珠,有的龍頭高昂,黑鬚長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上的隊員整裝待發,都穿着紅色救生衣,好像是等待衝向戰場的戰士。

只聽一聲令下,龍舟比賽開始啦!一隻只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衝去,頓時,鑼鼓聲、吶喊聲、鞭炮聲混成一片,好熱鬧。那些龍舟你追我趕,爭先恐後,誰也不肯讓誰。“咚鏘……咚鏘……”隨着急促的鼓點,隊員們一起有節奏地划動着船槳,他們的身姿那麼矯健,動作那麼整齊,隨着隊員身體一俯一仰,航槳入水,激起了片片水花,龍舟就飛一樣向前衝去。這時只聽見“咳嗬,咳嗬”的吶喊聲響起,一條十二半長的E龍衝在最前面,你瞧,那指揮的人,用力擊打着鼓面,身體一蹲一起,鼓聲咚咚,鼓點越來越急,指揮的人還用力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航槳入水的節奏也在加快……湘壩上的人們使勁鼓着掌,高聲吶喊“加油!加油……”龍舟飛一般地衝到了終點,這是我們村“猛虎”隊的龍舟,他們獲得了比賽的第一名,隊員們高聲歡呼着,喊叫着。平靜的湖面好像被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波紋。

龍舟比賽結來了,湖坎上的人們陸續離開,參賽的龍舟也回到了各自村,湖面上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我也依依不捨地回了家。

就是我們家鄉的家鄉風俗活動,你們的家鄉風俗又是怎麼樣的呢?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劉禎

阿拉善左旗各民族都有信仰宗教之故俗,阿拉善歷史上主要有喇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5教。

從建旗開始,蒙古族大多信仰喇嘛教,歷代相傳,延續至今,阿拉善左旗喇嘛廟頗多。

建國前,阿拉善左旗共有寺廟、教堂46座,其中喇嘛廟37座、清真寺7座、漢佛寺1座。喇嘛廟的建造規模宏大、設計精緻。

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阿拉善左旗有一部分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他們語言、文字、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同於蒙古族,信仰習俗等同於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除虔誠信仰伊斯蘭教、參加伊斯蘭教活動外,也參加喇嘛教的各種廟會、經會等活動,但他們只承認自己是伊斯蘭教教徒,不承認是喇嘛教徒。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族除過伊斯蘭教三大節日外,也同其他民族一樣過春節、元旦、中秋節等傳統節日。

解放前阿拉善蒙古族服飾分爲官服、便服、喇嘛服三種。官服式樣與清褂袍套相似;喇嘛服是信奉藏傳佛教的喇嘛及其信徒們所穿的服裝;便服有長衫、棉袍、坎肩、大皮襖等。男服鑲單邊者多,女服鮮豔而美觀,長衫或坎肩綿鑲繡花邊或金銀絲絛。蒙古袍還加各種修邊裝飾,顯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

蒙古族飲食大致分爲三類,即糧食、乳食和肉食。乳食以奶茶、酸奶、奶酪、黃油、奶皮、奶酒爲主。肉食有烤全羊、羊背子、手抓羊肉等。

烤全羊是阿拉善地區特有的名菜。多選用上等土種綿羯羊,經屠宰、燙毛、整理、填料等十幾道工序後才進行烘烤。烘烤時採用特製的烤爐,並選用當地特有的幹梭梭爲燃料。烤出的全羊成臥姿,皮黃中泛紅,外酥脆適口,肉體鬆軟鮮嫩,肥而不膩,是阿拉善人招待貴賓最高檔次的食物。

這就是家鄉的一些基本習俗。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許子傑

我老家在文成,家鄉的風俗及活動有很多:清明節掃墓;端午節划龍舟、吃糉子;中秋節猜燈謎、賞花燈…………但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春節。

每年的春節,我與爸爸媽媽都會去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年。大年三十這天是一年中最熱鬧又豐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鄰居家就響起鞭炮聲。這時爺爺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搗年糕,殺雞,殺兔。我最喜歡的還是把粗糙的米粉變成一塊一塊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團有點燙手,等它冷一會,爺爺就開始不停的揉啊揉,一會用手推來推去,一會又翻個面。爲防止粘手,還會適當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韌性十足,再把大粉團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爺爺喜歡長條的,他拿模板一壓,一條帶有吉祥如意字樣的長條年糕就好了。而我就與衆不同,用年糕做了許許多多的人樣,這是爺爺,這是表弟,這是堂哥…………。雖然樣貌有些許醜,但爺爺還是誇我別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開鍋了,聞着香味,還是我熟悉的青菜醬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僅有趣,就連吃飯也有講究。必須一家老小都坐下,舉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談傷心事,說壞話。狼吞虎嚥席捲一陣後,一定得大家吃飽喝足,才分壓歲錢,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來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點,村裏依舊燈火通明,依舊響着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別有一番風味,也是我們小孩歡呼雀躍的時候。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過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歲,該更懂事了。除夕過後是正月,接下來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開學了,不知不覺中也有一絲不捨,再次期待春節的到來。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陳冠冰

我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比如說: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和重陽節登高等。我最難忘的還要數除夕包餃子。因爲餃子的習俗就是我成長的記憶。

除夕這天晚上,全家都坐在一起包餃子,那場景是其樂融融。爲什麼呢?因爲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明天就是初一了,這個餃子必須在半夜十二點吃,因爲這是新一年的第一天,又是前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叫交子交子交在子時,爲了祈禱新一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大人、小孩都不能錯過,都要守歲。

除夕這天晚上,爸爸正在包餃子,爸爸見我過來了,便取笑我說:“你肯定不會包餃子。”“切,不就是包個餃子嗎?就這點小事還想難倒我?”“那你包一個我看看。”說完就往後退一步,我對爸爸說:“你先回屋待一會,待會兒我給你個驚喜”,“那好吧!”說着爸爸就回到了屋裏。

別看我說的很硬氣,可心裏一點底兒也沒有。畢竟沒有了爸爸的幫助,我很難獨自把餃子包好。

我崴了一勺餃子餡兒,往餃子皮裏一放,在餃子皮合起來,捏緊。正要往屜上放,就發現露餡兒了,看來是餡兒放多了。我又重新包了一個,特意把餡兒放的很少,包好後,放在屜上卻怎麼也立不住,看來是餡兒放少了。我多包了幾個,纔有點像樣。我看看我包的再看看爸爸包的,簡直是天壤之別,我想:原來包餃子這麼難啊!這時,爸爸走了進來,說:“看花容易繡花難,你還是好好學吧!”最終,我嚐到了成功的滋味,我高興的手舞足蹈。

除夕、初一、初五,包餃子是多少年來不變的風俗。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快樂端午節

WY

“又是一年端午到,祝福統統來報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我們身邊。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正陽節等(我認爲應該是糉子節)。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第一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起源於中國古代,。端午節據說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也有人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民間有“扒龍舟”“吃糉子”“掛艾草菖蒲”等習俗。

雖然我喜歡吃糉子,但是我更喜歡看爺爺奶奶包糉子。五月初五那天早上,爺爺奶奶去超市買糉葉前,交給我任務“泡江米”。我用容器按照奶奶之前所說,沒過江米的水把江米泡好後靜放,靜靜等待着他們的回來。等了許久,聽到一聲清脆的門鈴聲,我光着腳飛速把門打開。只見爺爺奶奶拎着一大包糉葉和馬蓮草走了進來。

期待已久的包糉子開始,我仔細看着奶奶每個動作。奶奶先將細長的糉葉和馬蓮草清洗一遍浸泡水中,然後拿出兩片細長的糉葉雙手捧着捲成漏斗形,接着一隻手拿着卷好的糉葉,另一隻手不停的把一些糯米和幾顆蜜棗放進漏斗中,再用糉葉封上口,包得嚴嚴實實並用馬蓮草反覆綁緊。奶奶把包好的糉子一個個碼放在蒸鍋中。

幾小時後,一陣陣糉葉清香飄蕩在空氣中,我本能的意識到糉子熟了。此時,奶奶正在把一盤糉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解開馬蓮草,剝開糉葉。糉子是個白色立體三角形,湊近一聞,一股蜜棗的香甜味撲鼻而來。輕輕咬上一口,一絲糯米和蜜棗的甜味流入口中。“糉子味道太好了”,我高興的大叫起來。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學習到中國傳統文化,還能與家人一起度過快樂時光,品嚐到美味的糉子。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東北酸菜

HYH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衆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東北,而那裏最著名的風俗就是冬天要醃酸菜。

把白菜曬乾,把白菜葉和鹽一層一層地放在缸裏,最後加上水。醃好之後就可以吃了。很早以前,東北冬天很冷,也吃不上新鮮蔬菜,所以冬天大家的生活就會十分艱難。後來,民間就流行起了醃酸菜。一是因爲能吃上蔬菜,二是因爲吃完之後渾身暖和。雖然現在生活好了,單吃酸菜也成了東北的風俗。

姥爺生病了,需要手術。手術後打電話時,姥爺說的第一句話是:“今年酸菜醃好了吧?”

媽媽急忙回答:“嗯,早就醃好了,下週就能吃了。”聽到這裏,我很疑惑,酸菜並沒有那麼好吃,但是爲什麼姥爺那麼惦記呢?

兩週後,姥爺出院了。姥爺回到家後第一次吃到酸菜,就對媽媽說:“這兩個禮拜沒吃着酸菜,可真是急死我了。”

這時,我再也忍不住了,問:“姥爺,酸菜也沒有那麼好吃吧?可爲什麼您總是這麼惦記呢?”姥爺慈祥的笑了,說:“你說的沒錯,酸菜確實沒有現在的一些東西好吃,但這可是我們家,我們東北幾百年的傳統啊,怎麼能丟了呢?”

聽完姥爺的話,再看看眼前的一大碗酸菜,我忽然覺得他不在像我想象中那麼難吃了。我夾了一點,輕輕放在嘴裏,不知道爲什麼,我在酸菜的酸味中吃出了另一種味道,那是家鄉的味道。

是啊,我們現在的生活質量遠超從前,但我們很多的老手藝老傳統都在漸漸消失。那可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幾百年上千年的傳統,怎麼能就這麼丟了呢?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劉思晨

每一個家鄉都有自己的特色風俗,而我們家鄉特別看重的是清明節,每當清明節來臨之時,大家都會買祭品,祭奠逝去的親人、朋友。我們家鄉的人都非常的尊重這個習俗。

這一天,一大早上,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家裏人,外出買祭品。我看向門前,到處是一些花,香,還有酒。這時姥姥說:“快,大家抓緊時間,我們馬上要上山了,”話一說完,我看向門口。記得詩人杜牧在《清明》中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此情此景可真謂是一模一樣啊,下着的大雨一直沒停,大家也都魂不守舍的。

而且我們家鄉還有一個特點,每到清明節之時大家都要穿上素衣,身上不能戴很隆重的首飾,而且未滿18歲的孩子頭上都要插上菊花或康乃馨。因爲這兩種花的香味比較素雅,而且他們具有好的寓意,同樣這也是對逝去的親人朋友的懷念與尊重。

山路十分陡峭但又不能開車,爲了顯示出對故人的尊重。我們都是採用步行,走了好一會兒。終於到達目的地,大家拿着花走到墓碑旁,一個接着一個的磕頭,上香。最後小孩子們要把頭上的花瓣撒在上面,再磕三下頭,纔算是禮成。

我們家鄉的風俗最大的特點就是展示了對故人的尊重。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我的家鄉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裏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聽着這首歌我就會想起我的家,我的家鄉在東北。

說起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春節來說吧!

東北的春節是有很大的講究的,扭秧歌,二人轉,包餃子……而其中最有趣而隆重的就是包餃子。

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在各種各樣的年夜菜中,餃子,是不可或缺的一個“主菜”。到了三十兒晚上凌晨,就要開始蒸餃子了。餃子象徵着對新的一年的寄託。此外,餃子還有一個傳說:女媧用土造成人時,由於天氣寒冷,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爲了能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們的嘴裏咬着,這樣耳朵就不會被凍掉了。老百姓爲了紀念女媧,用面捏成耳朵的形狀。包上餡(線),用嘴咬着吃。除此之外,在衆多的餃子裏,人們通常會在其中幾個餃子裏分別放上一枚硬幣。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時機,家家戶戶燈火通宵。整日整夜噼裏啪啦的響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大煙花、小串鞭炮、滿天星……日夜不絕。

這就是我們東北的春節。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春節又被稱爲新年,它是由上古“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的一種風俗節日。從古代文明角度來講,春節的起源其實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種蘊含着古老文明與文化的節日。生活在古代的人們,將春節當做一個非常重要的祭祀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辦比較大型的祭祀儀式,主要的目的就是爲了感謝上天以及祈求未來的生活風調雨順。在古代人們過春節的時候,一般都是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竈”開始,爲即將到來的春節開始做準備。

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爲“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徵,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爲底,然後再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也是文化與春節的一種有機融合,。當人們將紅彤彤的春聯貼在自己家大門兩側之時,也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這其實就意味着春節的序幕被正式拉開,貼春聯在古代又被稱爲“貼年紅”,除了包括門側的春聯之外,還包括大門上的紅色“福”字。

無論貼春聯還是貼“福”字,其實都是爲了表達我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董鴻銘

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遊牧爲生的蒙古族,有着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爲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爲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裏,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着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準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着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爲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羣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衆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錢慕遠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羣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羣衆們則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爲他們認爲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着一根長杆,杆頭上繫着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着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唸經。

正因爲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纔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林靖)

“藍藍的大海,大海最美;晴朗的天空,白雲最美……”這首歌歌頌了我最最親愛的故鄉——威海。威海是一個沿海小城市,但是它有着許多不同的風俗,多彩多樣,我也尤愛它的不同風格,時而神祕,時而靜美,而我,喜歡船和海。

在威海最有生命力的就屬船了。漁民們把它看成自己的好夥伴,是賴以生存的依靠。因此,爲新船點睛則成了最有意思的事。我來到港口,只見有條船在岸上,正在奇怪之時,又注意到了船頭上似眼不是眼的凸起,那個凸起有一個黑圈,黑圈裏面淨是白色。

我靠近了一點兒,發現一旁的平房裏走出來了一隊人,領頭的最風光,大概是船主。他的手裏有一支沾了不少墨的大紫毫,後面是一隊極整齊的鑼鼓隊,一羣人把新船圍了起來。大紅的鞭炮登場,噼裏啪啦,好不熱鬧!有人上前一步:“某船長擇今黃道吉日,將……下面請船主爲新船點睛!”又是一串大紅的鞭炮,噼裏啪啦。只見船主上前一步,毫不掩飾他的開心。衆人一起鼓掌,我也跟着鼓。船長手持大紫毫,一步步極認真、極嚴肅地走到船頭前,躬下身來,右手持筆,給那兩個凸起在正中點了兩筆。

鞭炮再次登場,噼裏啪啦。這是一個極富生命力的新生靈誕生了。衆人喊着“大吉大利”的號子,一齊給新船披紅掛綠,直到滿滿當當,再也掛不上什麼了爲止。有人喊了一聲:“來!大家一齊把新船推下海去!”衆人你肩抵我肩,我肩抵他肩,一步一步地把沒有浸過一點水的新船推下海去。船在水裏,似乎真的是一條靈動的大魚,搖着魚尾,在說你好,彷彿在這世間又有了一個嶄新的生命,一個鮮活的靈魂。

這樣的風俗,是獨特而別有意義的。我也好像一條魚,默默遊在大海中……

“威海,我愛你!”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高悅嘉

春節悄悄地跟隨着冬天的腳步,歡天喜地的和我們歡聚在一起。每家每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初學叫爸爸的小孩子,出門會叫三輪車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鬍子的老孩子,提到餃子,誰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先把餃子皮餃子餡準備好,再把餃子餡“封印”在白亮的餃子皮裏,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做好了。

水剛燒開,媽媽就把一個個胖餃子“趕”下了鍋。我不停地問媽媽:“媽媽,餃子能吃了嗎?”媽媽卻一直說:“還沒熟,不能吃!”那白白胖胖的餃子從熱氣騰騰的鍋裏探出了頭,好像在勾引我吃掉它。

我直勾勾地盯着鍋中的餃子,真誘人啊!我早已垂涎三尺,空氣凝固了一般,感覺等了很長時間,可是餃子還沒有熟。看着這一鍋令人垂涎欲滴的餃子,聞聞這香味,就能讓人嚥下幾口唾沫了,更何況想着一會兒大碗大碗裝着,大口大口吞着,那口水都快流成河了。

終於,餃子熟了。我飛奔到鍋前,盛了好多白白胖胖的餃子放進碗裏。咬一口,餃子皮真勁道啊!餃子餡真鮮美啊!我快速對着餃子吹了幾口氣,不等筷子上的餃子降溫,就大口大口吞進肚子裏。眨眼間,一碗餃子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一個乾乾淨淨的碗。

好容易從再來一碗的誘惑中掙脫,擡頭一看,家人們正在品嚐着香噴噴的餃子,頭也不擡。

這白白胖胖的餃子,使春節變得更美好了。每年家家戶戶的這一碗餃子,洋溢着團圓的喜悅,營造出了濃濃的年味,相信家鄉的風俗會這樣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永不改變。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400

今年,我在安徽合肥過年,我發現在安徽,過年的風俗與一些地區大不相同。

在安徽,無論家人身在何處,也要在除夕前趕回家。在吃年夜飯時,皖北人吃餃子,而皖中人和皖南人則要在吃飯前放鞭炮和祭祖。祭祖儀式很講究,要先上菜,菜要10碟,還必須要有雞、有魚。

吃飯前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飯後還要守歲。年初一起牀後,開門要放鞭炮,有的地方稱門神。家人團拜,相互祝賀,還要吃長壽麪,然後出門去拜年,而且這一天不能去掃地,茶水也要倒在專門的盆中,不潑出去,意思是不把財氣和好運氣掃(潑)出門外。這一天一般不會勞動,從而就有“趕忙三十夜、清閒初一潮。”的說法。

在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後,“守歲”的人們都會關上門,而且關上大門以後就不能再打開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門也不能開,直到初一早上,燒上香,點燃了蠟燭,再開門放鞭炮。在關門的這段時間裏,有些人將平時用黃土捏成的“元寶”放到大門的門檻上。初一早上,當主人開門時,“元寶”就會滾進屋,主人就會把“元寶”放在香案上,但是“元寶”也不是白送的,元宵節過後,送“元寶”的人就會向那家人討要“吉利錢”。

在安徽宿松有一段古老的民謠,孩子們很小就會唱。“天哪天,莫起風,二十四里接祖宗;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年肉;二十七,做粑吃;二十八,殺鴨又殺雞;二十九,樣樣有;三十夜,講好話,初一初二不捱罵。”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75364.html

  • 標籤: 風俗 家鄉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400(推薦15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作文400(推薦15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