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精選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精選15篇)

 作者: | 閱讀: 9.94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精選15篇)

一次難忘的偷青

王佳音

我正埋頭和湯圓進行着頑強地抗爭,就聽媽媽在邊上說了一句“哎呦!今天不是正月十五嗎?按照老家習俗,我們應該去地裏面偷青呀!””偷青,什麼東西?”我索性放棄了與湯圓的抗爭,我擡頭問媽媽。

“就是去別人地裏摘一些小菜,偷到菜萬意財,而地主,也會因爲我們去他地裏偷菜而帶來好運”“哦—”我滿不在意地答應了一聲。並不把事放在心上。

“媽媽,姐姐,我們一起去偷青吧!”“姐姐,你不可以不去,不去就是膽小鬼!”東東的嘴巴像個機關槍一樣“嗒嗒嗒嗒”說個不停,還使出了殺手鐗—激將法。“好!去!”雖然嘴上這麼說着。但我從心裏卻泛起了一絲絲的,隱約的擔心:地主看見我們在他的地裏“偷菜”,真的不會說我們嗎?這可是他自己的勞動成果!

爲了不讓東東瞧不起我,我必須要去!但我特地的把眼鏡摘了,換了一個髮型,還戴上了一個口罩,就是防止有人認出了我。我的腳剛邁出了門,心裏就打退堂鼓。但東東彷彿看出了我的小九九,說什麼都不讓我回去。

明月被漂浮的雲朵遮蓋住了,風吹時,樹葉摩擦的聲音,在無邊的黑暗中是那樣得明顯……踏進田地間的那一瞬間,我的心臟不受控制的跳了起來,咚!咚!的聲音在我耳邊不停的迴響。我默默的吞了口口水,硬着頭皮,緊緊的拽着東東的手,慢慢地,輕輕地往田中央走去。害怕屋裏的人聽見動靜出來,喊人捉賊。

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成了“可怕”的現實,門“咯吱”一聲被打開了,一位老伯伯從房子裏走了出來,我本能的想跑,但又轉念一想?:若是我跑了,豈不是認定自己是“賊”了嗎?所以我強裝鎮定,站在原地一動不動。

出乎我意料的是:老伯伯不但沒有喊捉賊,反而迎着笑臉,朝我們點點頭,見了老伯伯的態度,我心裏的大石頭才落了地,接過來媽媽遞來的白菜,也朝老伯伯笑笑,騰出一隻手牽着東東回家了。

到了家,我便“誇大其詞”地對我爸炫耀“我的戰利品”,結果卻被東東冷不丁的來了一句,“見到老伯伯的時候,看見你的腿在抖啊!”我尷尬的笑了笑,心虛地摸了摸鼻子,在心裏咬牙切齒道:“好你個王振東,讓我當着別人的面出醜。這筆賬,我記下了。”

篇二: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炸麻饊

閆瑜芯

我家裏,每年年前都會炸麻饊當過年時炒菜用的,這東西,老好吃了,香香脆脆的,和青菜白菜炒起來吃,巨香!

炸麻饊這個工程確實挺大的,每年做的時候,都會讓隔壁的奶奶叫來一起,當然,她家要做的時候,我們家也回去幫忙。炸這個東西,一共需要五步,第一:和麪,再醒一個晚上;第二:搓面,把和好的面搓成條,搓的時候要抹一點麪粉在上面,這樣,就不會讓面死死的黏在板子上;第三:把搓好的面一點點慢慢放入提前準備好的油盆裏,這樣就不會黏在一起了;第四:纏到手上,轉圈拉細穿到一米長的筷子上;第五:油溫六成下鍋炸,炸到半成品的時候,筷子前後交叉變成扇子的形狀,保持這個動作,再下鍋炸,炸完以後,慢慢拿出來,把上面的油輕輕抖掉,放入籃子,或托盤中。這樣一鍋炸麻饊就出鍋啦!聽起來是不是很棒!嘿嘿!可不嘛,不光聽起來超棒!吃起來也超讚的!

這就是我那邊年前要做的,年後是夠吃的!炒起菜來,更好了!

把不忙不閒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鹹不淡的生活過得精彩。

篇三: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紅糖餈粑

盧微微

過年吃餃子、湯圓是每個地方的習俗,但在我的家鄉,過年是吃餈粑,這不,去年回老家時,恰好趕上外公在打餈粑。

向外望去,一羣人正圍在我家院裏,有說有笑,我下車一看,原來是外公在蒸糯米,準備打餈粑呀!我最喜歡吃餈粑了,尤其是外公打的餈粑,因爲總帶着特殊的清香,隨着人們的聲音,糯米蒸好了。

外公搬來一個大石臼,一切準備好後,開始,把米倒進去,人羣開始唱歌:“嗨嗨,打餈粑了~,”隨着歌聲,沉重的木錘打在慄粒分明的糯米上,時不時撒些水,不一會兒,糯米已經打成能拉絲的狀態了,外公看差不多了,拿出一團給我,再放上白糖,妙哉!

咬一口,能拉絲的餈粑在嘴裏散發出了淡淡的米香,加上白糖,完美結合,白糖裏有米香,米箱裏有甜味。等我嘗完後,外公開始蒸了,把煮好的葉子鋪在鍋中,但我不知道是什麼葉子,只知道會散發出清香的味道,把分好的餈粑放在上面,再蓋上一層葉子,開始蒸,我們幾個小孩趴在竈臺,望着鍋中的餈粑,越看越饞,恨不得馬上從鍋中拿一個塞嘴裏,大概蒸了20幾分鐘,葉子的清香散發出來了,我們幾個馬上把蓋子打開了,拿出來咬一口,被打得軟糯的餈粑再蒸一下,那美味無法形容,吃到嘴裏,葉子的清香瞬間散發出來了,清香夾雜着甜味,雖然很燙,但又不捨得吐出來……

那美味,至今無法忘懷!

希望最後能夠配得這一路走來的顛沛流離。

篇四: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糉子

據說關於端午節吃糉子有着這樣一個故事……

以前我們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因爲楚國不聽取他的意見,然後滅亡了。於是他在農曆五月五跳汨羅江自殺了。

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防止他的屍體被魚兒吃掉,都往裏撒糉子還有各種好吃的。經過時代的演變,人們在農曆五月五這天也有了吃糉子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我的家鄉,糉子的種類有很多,五花八門。有的是甜棗的、有的清一色是五花肉的……家家都吃的不一樣,形狀也很多,圓的、三角形的、長方形的……想想就讓人流口水!

我和媽媽奶奶會一起去街上買箬葉包糉子。可我手太笨怎麼也學不會,只能眼睜睜看着她們包。

雖然我包不在行,但我吃可是一流的!我在客廳就聞到了糉子香。我溜進了廚房,糉子還在高壓鍋裏呢!我只好回客廳繼續看電視。

過了一會兒,媽媽就把包好的糉子端了進來。我二話不說,拿起來就開吃。“終於可以吃了!”我激動的說道。

我把剝好的糉子塞進了嘴裏,一股箬葉的清香撲面而來。同時糯米的口感和那股清香融合在一起,在我的嘴裏散發“魅力”。

糉子,讓我想起了家鄉。不只是家鄉,還有在家鄉的爺爺奶奶和兒時的回憶。

最好的人生狀態,安於得失,淡於成敗。

篇五: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祭祖

姜釗

又到了春節,又是一個祭祖掃墓的好時候。

一過完年,爸爸就要帶着我祭祖、掃墓。祭祖還挺簡單的,全都是爸爸在忙我只能打打下手。爸爸會先把豬頭、豬尾巴、一整隻大公雞,放入大竈鍋中一一煮熟在放入茶盆中擺好。(茶盆,一種長方形很大四條邊比內部高出幾釐米的,專門用來祭祖的用具)爸爸接着從櫃子裏拿出九個酒杯和一壺酒,也一同放入茶盆中。見爸爸準備好後,我從一旁的紙盒子裏抽出九根香,放入火中燒紅後,在堂屋的桌上、桌下和堂屋門外各插上三根香。(堂屋是祭祖的地方,每戶人家都會在堂屋中擺一張桌子,同樣也用於祭祖)

準備工作做完了,接下來的纔是正式內容。爸爸把茶盆搬上桌子,我按照爸爸說的在桌上,我按照爸爸說的在桌上擺五個酒杯、桌下襬兩個,門外擺兩個,爸爸看我如此熟練、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接下來的事就全是爸爸的活了。爸爸先是把一大碗肥肉放在門外,(這碗肉是前一天煮的)爸爸又拿出酒壺給酒杯倒酒,爸爸一次只倒一點點一共倒了三次。我不止一次想過兩個九有什麼寓意嗎?“老人家的東西真的搞不懂!”不過有一說一,這種東西雖然在今天看來可能多少有點封建迷信。但是我認爲更多的其實是老祖宗對死者的敬畏與悼念。我也問過爸爸“爸!爲什麼我們要祭祖呢?”而爸爸則回答到:“這是老人家的規矩,我們不能扔”酒倒好了,接下來就是“捉魚”(捉魚是指在桌前彎腰鞠躬三次)“捉魚”完後就是收尾工作了。

又是忙碌的一天……

篇六: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春節的鞭炮

劉之鈺

鞭炮聲連連,紅色的燈籠在黑夜中發出紅光,在家鄉時,只有春節的晚上才放煙花和鞭炮呢!

過春節時放煙花和鞭炮,據說是很久以前,每到過年時,總有一隻叫年的怪物來搗亂。年每次都把村莊弄得雞飛狗跳,於是,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年來的時侯放鞭炮。這方法果然有效,年被鞭炮聲嚇跑了!

從那以後,每逢春節,人們就放煙花,放鞭炮,不讓年來。到現在,已經成爲民風淳樸的“傳統風俗”了。

還記得以前,回家過年放鞭炮和煙花時,那叫一個壯觀啊!小店就在馬路對面,等家長買菸花和鞭炮回來,那高興得,我都可以飛上天了!“打火機!打火機!”拿到鞭炮後怎麼可以不點火!“砰”的一聲,將鞭炮對準打火機的火焰。“啪”的一聲,我手中的鞭炮燃起了純白色的火花!在黑夜中顯得格外的美麗。

短短的時間內,手上的鞭炮就已經放完了。“竄天猴?放一下!”我看着一個像貓和老鼠中的鞭炮,將它插在鵝卵石中,用打火機點燃。“咻”“竄天猴”飛了出去,在空中爆開。

這時,“這有些危險啊!”媽媽拿着一個煙花一樣的小盒來了,我哥說:“買都買了,放了吧。”說罷,哥哥就把小盒排成一排,用打火機燃。“滋”又一聲“滋”,一整排小盒發出一個又一個黃色火花,十分壯觀!過了幾秒後從一個黃色火花變成了一個粉色火花“還會變色哎!”在它燃盡前,又變成了各種顏色的火花!

煙花燃盡,夜幕又回到了開始的那樣,不同的是,過道上還有煙霧去……

篇七: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難忘的大年初一

陳瑜

吃過午飯,便見舅舅和和外公端着一大盤盤魚。肉網一個小籃子裏放,隨後還拿來一瓶酒。

我拉着媽媽,指着籃子說:“媽媽這是要幹嘛呀!爲什麼要把菜放籃子裏?我們不是剛吃過嗎?爲什麼?爲什麼?”我像十萬個爲什麼?媽媽沒有理我,只是緩緩走開了,我似乎更不瞭解了。

沒多久,媽媽便叫我過去,說要出門。沒想到所有人都出門了。

在路上,我東張西望,不知道要去哪?表哥

追上我,把我想問的,通通解開,原來這是要去祭祖。

這是一座在馬路旁的小山丘,雖矮但面積是真的大。沒有梯子,只有凹凸不平的山丘,我們一羣人行動緩慢,生怕一不小心掉進泥地。小水池裏去。草長到腰間,不常來,定是找不到路的。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纔到達“目的地”。

這個墓碑躲在一片茂密雜草中,不仔細點,還真找不到。“什麼”?墓碑上面竟刻着媽媽、大姨娘、二姨娘、舅舅、表姐的名字,我用驚異的目光呆呆地注視着。我疑惑地問道:“媽媽,這上面怎麼會有你的名字呀”

媽媽指着墓碑說:“這是我爺爺的墓碑,因爲我們是爺爺的後代,所以修墓碑的時候會把下代人的名字刻上去,這是習俗”。

只聽“啪啪啪…”震耳欲聾,我一驚,原來是外公在墳邊放鞭炮。舅舅手拿小刀把墳周圍的雜草一一除掉。點火,大把大把的紙錢消失在熊熊大火中。

只見,外公跪在墳前,一邊放菜、一邊倒酒。說着一句句感人的話語。我直勾勾地盯着外公的眼睛,他眼神帶着思念。帶着憂傷。我不敢吭聲,更不敢再看他的那雙晶瑩剔透的眼睛。

我們幾個孩子各在墳前磕了三個頭。

再回頭看去,天空中早已漂浮着黑色帶着灰的雲,越飄越遠,直到消散在山見……

篇八: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有趣的婚禮

陳可

家鄉的節日習俗都很有特色,也都很有趣,但最好玩最有趣的還得是姑姑的婚禮。

婚禮當天的早上五點,我早早的被老媽拖了起來,和兩個妹妹去幫姑姑“擋門”。聽說新郎上一個臺階就要喝一杯酒,最終來到新娘門前,卻還會被我們這些“擋門小鬼”討紅包,給了紅包才讓進。

我們打開了姑父的紅包,每人只有十元,而姑父,已經在新娘房裏找婚鞋了。婚鞋還是被找到了,新郎抱着身穿潔白婚紗的美麗新娘,緩緩走下樓去。

我作爲現場最大的孩子,提着滾燙的火盆,跟着新郎走向了婚車。我們其他人坐上副車,跟着婚車去往婚禮。

半路,我看到婚車停了下來,新郎從車上下來了,一同下來的還有很多年輕小夥。他們拿着木條,一下,又一下的抽打着新郎。聽媽媽說這是爲了告誡新郎不許背叛新娘。

姑姑的婚禮很精彩,主持人特別搞笑,問了新郎一連串的問題,惹得親友們哈哈大笑!終於開始吃飯了,大家都開始狼吞虎嚥。姑姑穿上大紅色的嫁衣過來給親戚敬酒。

婚禮雖然過去了很久,但我仍舊記憶猶新。

篇九: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到臘月二十三,就是祭竈王的日子,而這天,當然也少不了外婆的拿手絕活——糖瓜。

你瞧!今年也不例外,天剛矇矇亮,外婆便開始張羅了。

只見桌上一個冬瓜片,扁扁的,圓圓的,像車輪子一樣。外婆見我在廚房門口張望,就衝我喊道:“小子,來了就削瓜皮去。我給你做糖瓜。”外婆剛一說完糖瓜,我就兩眼放亮,立刻削瓜皮去了。

我手笨,甭說削皮了,皮沒削完,瓜瓤就削了一大塊。外婆一看,便笑道:“這是哪隻小狗啃的瓜皮呀?”我不好意思地撓撓自己的腦袋。接着,外婆拿出一個瓦罐,讓我把切好的瓜片放入其中,再搗成瓜泥。我邊搗着,外婆邊不時撒點糖精。正是這糖精,街坊鄰居沒人不說外婆的糖瓜又黏又甜的呢!

過了一會,外婆又放入兩個膠棗,一大勺蜜餞,我好奇地用手偷偷沾點嚐嚐,咦,這是啥味啊?外婆看到我一臉擰巴的表情,哈哈大笑。

“外婆,可以了嗎?”我甩着發酸的雙手有點抱怨,外婆笑着摸了摸我的腦袋,查看後,便把它放到鍋裏蒸,時不時還攪拌幾下。

“呼嚕嚕——”沒過一會兒,鍋中傳來打呼嚕的聲音,我轉過身,一股濃濃的香味鑽進我的鼻孔。外婆小心翼翼地端出了糖瓜,在翡翠似的糖瓜上嵌上一顆大紅棗、撒上花生米、白芝麻,“大功告成了!”外婆得意地說着。看着這晶瑩剔透的樣子,我饞極了,趁着外婆轉身,我剛想伸出手想“偷”點,啪!“小兔崽子,這是給竈神的,竈神吃了,上天述職時纔會嘴甜一點,這樣也能多說我們家的好話,所以你可不能偷吃啊!”外婆笑罵道。正當我一頭霧水,她已將剛剛出爐的糖瓜和一些水果擺到竈臺前,“來,趕緊拜拜竈神。”外婆順勢遞給我三炷香,按着外婆所說的,我也緊閉雙眼,跟着外婆“虔誠”地祈求着。

拜完竈神,外婆像變魔術似的端出一些糖瓜,“嗯,這是隔壁奶奶的,這碗是你的!”還未等奶奶說完,我便已奪過,一手捧着裝着糖瓜的碗,一手拿着勺子,大口大口地吞着。眼前是竈神像,香上的小火苗正在舞蹈,隨着最後一點火苗消失,竈神爺便上天了。聽說,他要到除夕夜那天晚上纔會回來呢。

這就是家鄉的糖瓜,黏稠甜膩,我想,這不僅能讓竈王爺嘴甜,更能把鄉親們的心攪和在一起,甜甜蜜蜜吧!

篇十: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那一份糯糯的紅團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噼裏啪啦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熱鬧的春節,也迎來了那一份糯糯的紅團。

在我們莆田老家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是要吃紅團的。聽媽媽說,紅團寓意着紅紅火火、團團圓圓,只有吃了紅團,一年纔會紅紅火火。

紅團的製作過程比較複雜。紅團皮一般是用糯米粉,製作時先將糯米粉拌上食紅,再加入適量的溫水,揉成麪糰後,從中撮出一小團,用手捏成薄餅狀,就成了紅團皮。紅團餡一般有糯米餡、綠豆餡、紅豆餡等。因爲愛吃糯米餡,家裏經常是多準備了糯米餡紅團。把糯米蒸熟後,放入糖水中溫水煮,直到煮成又粘又軟的樣子。等到冷卻時再將它捏成直徑五釐米左右的球狀,即爲紅團餡。這時,再用皮把餡包起來,放入木質的粿(俗稱“紅團印”)內,壓成上拱下平的球狀體,如此,一份美味的紅團就誕生了。

我弟弟就是紅團的“一號粉絲”。當紅團還在鍋裏蒸騰嘆氣時,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圍着爐竈邊打轉,奈何小小的身子夠不着爐邊,也只是看到一股淡淡的煙氣往上一衝,只好猜想着:糯糯的紅團被蒸得渾身腫脹,好似一個紅紅的大胖小子。直到香噴噴、熱騰騰的紅團端上桌子,弟弟顧不得燙,一手一個,美滋滋地開始品嚐起來,還不忘對我說:“哥,甜,你吃!”討喜的模樣逗得大家開懷大笑。

在這樣喜慶的節日裏,大家圍坐在桌邊,品嚐着那一份糯糯的紅團,幸福的滋味溢滿心田。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印象中的端午節

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節各有獨具特色的的傳統節日。有王安石筆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春節;有歐陽修筆下“今年元月時,月與燈依舊“的元宵節;有王建筆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中秋節,而我印象最深的是與夏日相伴的端午節。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支艾”。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寓意辟邪祈福,。小小的艾草,包含着人們美好的願望。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在我的家鄉,端午節來臨之前,鎮上的人們還會親手製作糉子。事前準備好糉葉,鹹蛋黃糯米豬肉等材料。開始包糉子了,先將糉葉的一端折成漏斗形,接着將食材放進糉葉裏,一定不能裝得太滿。再用另一端的糉葉把“漏斗”捆好,最後用繩子捆緊。這可是個技術活,沒有“千錘百煉”是包不好糉子的。糉子下鍋啦,我在旁邊焦急地等待着,時不時走來走去。糉子在鍋裏是什麼樣的呢?或許在嘆氣?或許在暢遊?伴隨着誘人的香味,我終於品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口咬下去軟軟糯糯的,真是美味極了。

在端午節這一天,鎮上還會舉辦划龍舟比賽。我還記得海邊站滿了圍觀的羣衆,每個社區各自組成一隊,在海面上一字排開。隨着鼓點聲,每位選手奮力地划着槳,衝向彼岸,場面甚是壯觀,好一副龍舟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當我每次想起過節時的情景,真是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剪頭與舅舅

俗話說:“正月剪頭,死舅舅。”可在我的家鄉,過年前必須要理髮。那可怎麼辦呢?我聰明的老祖宗就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我的家鄉是四川的一個縣城,在我們那,農曆新年之前家家戶戶必各殺一頭大肥豬。還別說,對於殺豬這項活動我是認認真真觀摩且參與過的。殺豬總共分爲四個步驟,且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步——引。和引鼠出洞一個道理,用飼料把豬引到一個殺豬板上。第二步——擡。在“二師兄”吃得正香的時候,大傢伙一擁而上齊力一擡,將它死死按在殺豬板上。第三步——打!古有武松拳打大猛虎,今有我傑哥棒打“八戒兄”。把豬打暈後,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捅。在“八戒”暈倒之際一刀封喉,讓豬血流入事先準備好的盆內,再用板蓋住封好,一隻可愛的大肥豬就飲恨昇天了!

第二天,到了重點節目——祭祖的時候,前一天留存的豬血可派上用場了。將豬血潑在地上,沒過一會就凝固成暗紅色的“豬血糕”,這時大人們會剪下一撮頭髮和着紙錢一起燒了。比竇娥還冤的豬就成了“舅舅”的“替死鬼”!

接下來我們就會吃一種叫做“豬兒粑”的糯米餈粑。外表是用糯米粉、麪粉做成的白麪團,餡兒是用豆腐、蔥、肉等碎末加調料調製成的。剛蒸熟出籠時的豬兒粑潔白又有光澤,彷彿是煮熟的小豬,又好看又美味。豬兒粑是用來紀念“替死鬼”豬兄的,特別是舅舅們要多吃幾個纔可以。

怎麼樣,我家鄉的風俗與衆不同吧!來我的家鄉做客,讓你正月也敢剪頭髮!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保苗節

故鄉的田野裏,村頭的小溪邊,奶奶家的後山上……一路跑着,笑着,嚷着,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灑在了鄉間的每個角落。關於家鄉,最歡樂的記憶莫過於家鄉獨有的節日——保苗節。

初夏時分,村裏那株標誌性的大榕樹正高舉着那粗壯的“手臂”,用一樹濃蔭抵抗灼熱的豔陽。我起了個大早,與來召喚我的小夥伴們直奔祠堂去。因爲今天可是我們村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每年農曆五月的這一天,全村熱鬧非凡,就連在外發展的許多鄉民也大老遠趕回來,聚得比過年還要齊,還要熱鬧。保苗保苗,保的是來年的風調雨順,保的是日子越過越紅火!

祠堂裏密密麻麻都是人,我一眼就瞅見了好多親友熟人。無暇與人寒暄,我趕緊搶先佔了一杆大旗,三兩下套上統一的鮮黃色遊行服,我可是要加入馬上就要開始的“遊神”隊伍的呢!鮮紅的旗幟上繡着金燦燦的神龍,龍爪雄勁,栩栩如生。“遊神”即將開始,人們排起兩條齊整的長龍。隊伍的前段,旗手們擡頭挺胸氣勢昂昂,被高高舉起的旗幟團迎風飄揚,穩穩當當地行進。作爲其中的一員,我難掩內心的自豪和激動,轉頭跟身後的小夥伴分享這份欣喜,卻被隊伍後段的“大神”們吸引住了眼球。只見叔叔伯伯們扛着轎子,轎子上端坐着觀音菩薩、燃燈大佛、如來佛祖等神靈。觀音大士手拿玉淨瓶,彷彿隨時要向農田降下甘露;如來大佛十指合一,莊嚴肅穆;燃燈古佛手提燈盞,好似能爲人們照亮未知的道路。

人們繞着農田,祁求未來風調雨順,祈求來年大豐收。長長的隊伍一眼望去,火紅和金燦交相輝映,令人心生希望和動力。微熱的陽光和着夏風,沁出了汗和心底的喜悅。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歡度元宵

“元宵元宵,禍患全消”,元宵節是傳統節日,大江南北,好不熱鬧,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一大清早,市場、街道上就已經開始人山人海,人頭攢動了,媽媽早早就去購買湯圓,今天的市場,恐怕湯圓才銷量最好的了。衆所周知,在元宵節吃湯圓,寓意爲:一家人團團圓圓,並且和家人一起包湯圓最能突出團圓。一想起湯圓嘴巴里就產生一種甜糯糯的感覺,誰不喜歡呢?小時候,都是媽媽自己包湯圓,可是,現在因爲工作忙碌,只能去超市買現成的來煮了,可這也抵擋不了大家對湯圓的熱情。

夜幕降臨,一家人坐在飯桌前有說有笑,窗戶外時不時有鞭炮的響聲,大家都享用着桌上豐盛的佳餚,別具風味。

吃過晚飯,天已經全部昏暗了下來。我滿心激動地來到笙歌鼎沸的大街上,只見,小孩們個個都提着紅通通的燈籠,又蹦又跳地跟隨着父母來到鎮上“鬧元宵”,嘴裏還碎碎念:“賣湯圓,賣湯圓……。”大家總說:“晚上的元宵節纔是最熱鬧的。”這可不就證實了這一句話。

我悠然走着,煙花依然燃放着,一旁還有擺攤兒的人在吆喝,人們臉上喜笑顏開,紛紛互相問好,遇到了熟人就招招手。來到河邊,周圍的人都在放花燈,我便也拿起承載着我願望的花燈,點上了微微火花,鬆開了手。擡起頭來,注視着花燈緩緩往上升,它閃着微弱的光芒,看着它逐漸不見蹤影,願望也跟着隨之而去,好像花燈逐漸高遠,就能被天上的神仙看到,我們的願望就能實現……

今年的元宵節分外熱鬧,我們也意猶未盡,時間已近午夜,我們只能不捨地回了家,大概是過完這個節日,大家就都必須迴歸各自的崗位了吧!希望明年的元宵也這樣熱鬧!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過端午

說到端午節,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賽龍舟,懸艾葉,聞香囊,包糉子,節日裏到處洋溢着忙碌而又開心的氣氛。

每當過端午時,家家戶戶總喜歡將艾草掛於門上或用綵線綁在手腳上,爺爺告訴我說這是人們希望能夠借用艾草驅邪辟邪。家鄉的人們,在這一天還會吃糉子,賽龍舟,據說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實“賽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人們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用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的節目。

在我們秦嶼鎮,家家戶戶端午節最常做的習俗就是包糉子!我們家有一位名副其實的包糉子高手——我的外婆。她常說:“用蘆葦葉子包的糉子最香了!”她在包糉子之前,會先做好準備:把蘆葦葉放進鍋裏煮一煮,再把準備好的糯米、鹹蛋黃、香菇等分別洗一洗。她先取一片葉子,用部分的葉子裹成三角形,放入糯米,再把鹹蛋黃等小料放進糯米的中間,封口後,撕一條蘆葦葉來,往糉子表面繞兩圈綁起來。一個接一個地,待全包好後,拿起個個穿着綠色外衣的糉姑娘放入高壓鍋裏蒸四十多分鐘,之後再放那麼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

外婆包的糉子好吃十分香甜,十分入味,家裏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愛吃外婆包的糉子,尤其是我,每次吃一口外婆包的糉子就總停不下來。正因爲這樣,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最多的那一個呢!

悠悠糉香,甜蜜時光;端午安康,平安吉祥;外婆包的糉子津津有味,外婆包的糉子無人不愛。那濃濃的糉子香味更是久久迴盪在我的夢鄉里。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xiaoxue/lnjxz/1323270.html

  • 標籤: 六年級 家鄉 風俗 精選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精選15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精選15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