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精選15篇)作文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精選1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11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精選15篇)

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節日也有許多。有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等等。其中,端午節令我印象最深刻。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中國民俗大節。我們家也十分重視端午節。一大早,桌子上就擺滿了做糉子的食材。我問媽媽:“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媽媽的回答是:“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遭遇不公,跳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屍體,將用竹葉包着的糯米飯投入江中,後來就慢慢變成了人們吃的糉子。”

我們開始包糉子了。大人們先把竹葉捲成一個三角,然後放入糯米,再放上適量的餡料。我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先把竹葉捲起來,我一邊做一邊想:“就這點小事對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我一邊想,一邊將餡料放進糉子裏,再用麻繩紮緊,可沒承想,由於我放的太多,葉子散了,糯米全都灑了出來。奶奶在一旁打趣道:“你放這麼多糯米,如果灑出來,我們就只能喝糯米粥了。”我聽了奶奶的話,只好重新開始。這次,我小心翼翼的放餡料再用麻繩紮緊,效果不錯。

除了沒有餡料的白糉子,我們還包了紅棗,鮮肉,五穀的等等。奶奶把它們放入蒸鍋裏,不一會兒,糉子特有的清香就飄了出來。除了學會了包糉子,我還知道了掛艾草的作用。插艾草的寓意是身體健康,驅除晦氣。端午節期間人們在家中插艾草,是將疾病趕走,希望家人能夠永遠健康。

這次的端午節令我十分難忘,因爲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篇二: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王雅雯

在所有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端午節在我們中國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但是因爲南北地區有差異,大家的習俗也都不太一樣,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我們家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一說到端午節呀,大家都會跟糉子聯繫在一起。我的媽媽就是一個包糉子的好手,快到端午節的時候,媽媽就提前去超市買來糉葉、糯米、蜜棗,還有蜜餞,還要去割一些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媽媽總是最忙碌,她會把糉葉洗乾淨,加上鹽在鍋裏煮上半個小時,據說這樣處理的糉葉比較強韌,煮出來糉子不容易破。然後用媽媽又把糯米,花生和綠豆,紅豆等糧食泡在水裏,把肉切成手指頭肚大小的粒兒,放上調味料醃好放進冰箱裏。

到了第二天,媽媽就用上了家裏所有的小盆子,把所有的原材料都分好類放好,然後把所有的原材料,然後把糉葉折成漏斗的形狀,在裏面放上糯米,有的放蜜棗,有的放豆沙,有的放上肉肉和蒸熟的鹹蛋黃。包出來的糉子有三角形,有四角形,還有的是長方形。包好的糉子總是飽滿碧綠,光是看就讓人食慾大增。

我和妹妹幾次三番想嘗試包糉子,在媽媽的細心教導下,妹妹和我都以失敗告終,不是米漏了,就是餡多了,不是繩斷了,就是葉子爛了,食材還不夠我們霍霍的。終於老天被我們持之以恆的精神感動了,雖然包的五花大綁成了一個“木乃伊”糉子,但總算是成功了。糉子們像一位位跳水運動員一樣,“撲通撲通”地入了鍋,一家人便開始了一個小時的漫長等待。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忙碌了一天的鄧師傅正將糉子一個個的從鍋裏撈出。”剛出鍋的糉子非常的受歡迎,滿屋飄香,令人垂涎三尺。打開那已經熟透了的糉葉,一股濃郁的米香,撲鼻而來。咬一口,脣齒留香。如果是甜糉子,那香味兒,那甜味兒,直擊你的靈魂深處,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每個人的臉上都堆滿了甜蜜的笑容。如果是鹹糉子,那鹹蛋黃被蒸得軟糯細膩,配上那肥肉相間的五花肉,滿嘴流油。妙,妙不可言!

除了包糉子,我家的端午節還在系彩繩和帶香包中度過,媽媽會用到紅、黃、綠、黑、白5種顏色的線搓成五色線,在我們的手腕、腳腕都綁上五色線,寓意及祈福納吉。媽媽還會把家裏剩下來的小布塊縫成一個個小口袋,在裏面填上揉碎的艾葉或者藥店裏防暑驅蚊蟲的香料。小小的香包還可以變成愛心型、南瓜型……有了香包,晚上蚊子都不咬我們了,這可是太姥姥教給媽媽的呢!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在這一天,我們不能說“端午快樂”,要說“端午安康”,以此來祝福我們的親人朋友、朋友們平安健康。

篇三: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初會走路的小孩子,忙碌工作的大孩子,彎着腰的走路老孩子,提起糉子,誰不是嘴裏就立刻生出一種香香的糯糯的感覺呢。把糯米,赤豆,棗子放入糉葉裏,卷好形狀,放到鍋中煮,直到飯粒中都帶滿糉葉的香氣,單是聞着就讓人直流口水,何況是一個一個地吃呢。

在端午節這一天必得早早的起牀包糉子,如果到下午包的話,到晚上都未必能吃得到哩。一大早去市場裏買好食材,清理好後,還要分好類,一個一個的米糰子被糉葉包圍着,就一動也不敢動了。把他們一個一個地放入沸騰的水中,彷彿泡一個熱水澡。

端午節的糉子是極好吃的,不過剛包好糉子不煮它個四五個小時根本煮不透。在我們家,等糉子時,會把一個一個的圍坐在竈邊,聽家裏的老人講端午節的故事。

爺爺說:“在楚國啊,有一個名叫做屈原的人,他呢很愛自己的國家啊,但被人誣陷除去了……除去了官職……後來他聽說自己的國家啊,被一個秦國的軍隊打敗了,他呀……他呀!傷心不已,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江裏了。但他爲人善良啊!百姓們就用米糰子丟入江中!不讓魚蝦等動物啊!去吃掉它的身體。”這個故事家家戶戶都聽說過,可我怎麼也聽不膩。

聽完故事後,奶奶就用鍋鏟翻動糉子,避免糉子糊掉。在打開鍋蓋時,所有的孩子抱着碗一擁而上:“好了嗎?好了嗎?好了先給我!”

奶奶每次回答都是:“快好了!快好了!好了第一個就給你”

我們只能失落的抱着碗繼續等着了。但我們小孩子嘛,從小到大就沒有什麼默契,但是隻要一聲:“糉子好了!”我們的默契就突然出現了。“先給我!先給我!……”我們就掙着搶着去拿糉子。

那糉子的味道在嘴裏遲遲不消散。

篇四: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六年級魏銘喆

我的家鄉——淅川,坐落在豫西南,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小縣城。縣城雖小,但“亮點”很多。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風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衆多風俗中,最“得”我心的,當然要屬端午節了!

要說端午,大家第一個想知道的,應該就是它的來歷吧!

據說,戰國時期,屈原作爲士大夫,認爲自己不能爲國效力,在楚國將要滅亡時,縱身一躍,投身汨羅江自盡而亡。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會在河邊投下食物,划龍舟,不讓魚蝦去吃屈原的身體,這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划龍舟的風俗。

到了端午節那天,我們縣裏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也要開始了。人們早早地來到了橋邊,選好觀賽的位置,平時空曠寬闊的河堤兩岸,此時早已水泄不通。

佔着身材優勢,我好不容易擠到了前面。站在橋上,向前方的比賽場地看去,第一輪比賽的六隻船已到達指定位置。船身精美,而船上的選手一個個也是精神抖擻,握着船槳,枕戈待旦。

只聽裁判一聲令下,六隻船瘋狂地向終點衝去,打鼓手有力的節奏,帶動着船上的水手,他們似乎和龍舟融爲一體,龍舟靈活地在水中游動,你追我趕。

看,2號龍舟已經領先,其他龍舟不甘示弱,一陣衝刺,紛紛迎頭趕上。“咚咚”的鼓聲不僅帶動着水手們的動作,也震撼了我們橋上人的心。忘了是誰帶頭,大家一陣歡呼,不約而同地爲他們喊着“加油”“加油”,最終5號龍舟奮起直追,取得本組冠軍。

家鄉的端午節喲,你給我了多少童年的回憶啊!

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對屈原愛國精神的傳唱。

篇五: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一獨醒。”端午節是首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與春節、清明、中秋並稱爲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人們常在這一天包糉子、吃糉子。用糉葉層層包裹着糯米,再塞些蛋黃、肉、紅棗,用細繩繞着糉子綁一圈,一齊放入蒸籠中。不久,一個個香噴噴的糉子冒着熱氣走了出來,解開細繩,霎時間,一陣清香撲鼻而來,一個糯米金字塔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原本略微油膩的肉與糯米和糉葉的清香融合在一起,軟而不膩,讓人讚不絕口。傳說,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自己的祖國滅亡悲慟不已,便跳入了汨羅江自盡。老百姓異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着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有一位漁夫拿出準備的飯糰等食物丟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

除了吃糉子外,人們還會在這天賽龍舟,十幾人乘坐一艘船,齊心協力向終點進發。許久以前,每年這天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其中有一個是在急鼓聲中刻畫龍形獨木舟,在水面上做競渡祭龍神,這便是端午賽龍舟的由來。

大人還會在這天喝雄黃酒避五毒,雄黃有清毒的作用,所以人們常把它磨成粉末,與酒一起浸泡。端午常有蛇蠍出沒,人們就把這天喝雄黃酒當作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我們要傳承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不能因爲外國節日的盛行,忘記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意義。

篇六: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伍朝旭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銅陵,這裏的風俗很多,每個都具有一種不同的習慣。

就拿端午節爲例吧,說到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包糉子的習俗,原是爲了紀念屈原,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每年端午節都會包糉子入江中,以防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而現在糉子不是給魚吃,而是給人吃的了。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端午節前夕,奶奶都會提前去商場買好糯米與糉葉,我都會跟在奶奶後面一起去,總想着能幫些忙,畢竟這樣奶奶就能快點回去包糉子。到家後奶奶會不緊不慢的將材料拿出來,先把糉葉和糯米洗淨,再備好餡料,把糯米和餡料塞進包好的糉葉裏,這個複雜的過程,在奶奶手中彷彿一氣呵成。

我也是好像看透了包糉子的精髓似的,拿起糉葉就開始鼓搗起來,弄來弄去才包了個不太像樣的糉子的”衣服”,接下來把糯米放進去一點,一個沒留神,糯米從手中的糉葉中”溜走”了。原來是包糉子皮時沒包好,留了一個小洞,一放糯米就全漏了。

這次我吸取了教訓,真正的檢查了一遍,又包了一個,”好了,這次一定行!”我滿懷自信的將這個”我希望的種子”放進了鍋中,滿懷期待的看着他,原來把他撈了出來,我趕忙拿筷子吃了起來,果然人們說的沒錯,自己勞動成果是最好的,這就是我印象中的端午節,充實又快樂。

篇七: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朱怡慧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的節日之一。

在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爲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了米而不吃屈原身。後世延續爲傳統,漸漸演化成端午節。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把糉葉弄成三角形體,然後,媽媽放一些糯米、豆子、花生……再包裹起來,我和媽媽配合可好了,媽媽包完一個,我立刻把另一個三角形體的糉葉傳給媽媽。就這樣,我們不一會兒就包完了。綠油油的糉葉包着雨點那麼小的米、露水那麼大的豆子、玻璃球那麼大的花生,好看極了!

剛包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煮糉子,我等啊等,怎麼還沒有煮好呢,媽媽說:“得放高壓鍋裏煮一個小時才能煮好”。我驚訝的說:“要煮那麼長時間呢,真想馬上就能吃上香噴噴的糉子!”媽媽說:“彆着急,是急不來的,糯米比較難煮,糉子必需煮熟了,才能好吃”。

這個等待的時間總是那麼漫長,等的花了都要凋謝了,我一直在看錶,表上的分針爲什麼走得那麼慢,等啊等啊,終於時間過了一個小時,我就急着讓媽媽拿出了一個,剛出鍋的糉子端上了桌,我剝開糉葉,立刻聞到了糯米的香味和糉葉的清香,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香甜的糉子,美極了。

下午,我帶了很多親手包的糉子送給了班主任,她課下拿到辦公室請全辦公室的老師品嚐。結果第二天早上她告訴我;:“謝謝你包的糉子,非常好吃。”

我感覺好極了,這個端午節過的特別有意義!

篇八: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端午節。爲什麼說它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呢?爺爺告訴我:“因爲古時候有個叫屈原的詩人,很受楚王敬重,有一個奸臣反對屈原的主張,經常說屈原的壞話。楚王慢慢地信以爲真,讓屈原去流放。屈原在流放的時候,無意中聽見了楚國被滅亡,他悲痛欲絕,跳入了滾滾滔滔的汨羅江。

端午節這一天,姑姑帶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去澄碧湖看賽龍舟。我們來到澄碧湖,哇!這裏人山人海,人流一眼望不到邊。幸虧我們來得早,不然早就排遠了。比賽開始了一共有四條龍舟,每條龍舟上都有12個隊員。11位划船的,還有一個鼓手。“加油,加油!”隨着一陣呼喊聲,3號龍舟取得了勝利。

到了晚上,我最期盼的日子到了。大家回家一起吃飯,有說有笑,喜氣洋洋的。我就想着有什麼東西沒上,奶奶端上了一盤肉糉。我伸手搶到一個,剝開棕葉,大口大口的吃起來。

我暗暗發誓,明年一定要自己包糉子。

篇九: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蔣樂心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裏,按照習俗我們會包糉子、做五絲繩等事。相信你一定做過,我也不例外。

正值端午佳節,我和爸爸媽媽回到奶奶家,準備度過這個美好的節日。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特有的節日,吃糉子是在端午節中必不可少的習俗。於是,早上,我跟着奶奶一起包糉子。奶奶先將泡過的糯米取出來,又將事先摘好的竹葉拿出來,就開始包糉子了!只見奶奶那邊,手指上下翻飛,一下子就用糉葉做出了一個小漏斗。再用勺子挖了幾勺米,拍拍平。又用剩下的糉葉一裹,就做出了一個穿着綠衣裳的糉子。

而我這邊,連用糉葉包出一個小漏斗都沒呢!有時我差點就裹好了,可沒抓緊,糉葉就一彈,回到了一張平平整整的糉葉了。有時我都要填上米了,但手指一滑,不僅沒做好糉子,米還灑了一地。我難過極了,奶奶安慰我說:“沒事,第一次難免都會有失敗。”我聽完奶奶說的這一句話,又開始努力的包糉子。半小時後,我終於包好了我的第一個糉子!我高興死了,蹦來跳去的。奶奶也很高興。中午,我終於吃上了自己包的香噴噴的糉子。

這就是我的端午節。

篇十: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又至,江邊熙熙攘攘,萬衆期待的龍舟競賽就要開始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我特別高興能欣賞這宏偉的陣勢,激烈的比賽。

傳說,龍舟賽的起源是爲了打撈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到如今,端午節成了紀念他的節日,龍舟競賽也成爲了這一天的特色活動。

眼前是雕刻了精美龍紋,絢麗多彩的龍舟,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字,給龍舟做伴的是一雙雙木漿,船頭是眼神凶煞,霸氣威武的龍頭,嘴中含着一顆亮眼的大明珠,在陽光照耀下,它炫耀着自己披金的大氅。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開始了。

龍舟上意氣風發的劃手們已經蓄勢待發了。他們面容嚴肅,腰間齊系一條紅飄帶,燦爛的陽光靜悄悄地灑在紅飄帶上,它隨風飄揚,是那麼扎眼。聽,槍響了!一時間,鼓聲、叫聲、鞭炮聲轟轟嚷嚷,一齊響起,劃手們猛地揚起船槳,掠起一條完美的弧線,擊入水中。整齊劃一的動作是那麼協調又有序,“嗬!嘿!嗬!嘿!”宏亮的口號響徹江面。

數條蛟龍如離弦之箭,去勢如飛。即使是大幅度迂迴的轉彎處,劃手們也以有力的臂膀,藉助船槳毫不慌亂地調整方向。船尾隨着速度變化,掀起了層層雪白的浪花,波濤洶涌的江面讓我見證了他們的高超技藝,不由得拍手稱絕!場上的觀衆們也沸騰起來,掌聲、吶喊聲排山倒海,鼓聲也隨之揚起了高調,“嗬!嘿!嗬!嘿!”的呼喊聲愈發震撼人心。

可隨着江流的猛烈下流,龍舟漸漸失去了平衡,有些搖晃。我心頭一緊,腦海裏全是他們翻船的悽慘畫面,頓時捏了一把冷汗。岸上的觀衆也急了眼,緊皺眉頭,大聲吶喊爲他們加油打氣,鼓手也以平穩的鼓聲讓劃手們調整好心態,保持平衡。劃手們很快冷靜下來,用槳調穩重心,慢慢找回平衡,漸漸回入佳境。

“咚!咚!咚!咚!”“嗬!嘿!嗬!嘿!”你追我趕之間,只見一條紅龍劈波斬浪,率先衝過終點,“贏了!”人羣中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劃手們也紛紛舉起船槳慶賀來之不易的勝利。

江上慢慢平靜了,端午也逐漸遠去了,但那龍行急水的壯觀場面和激動人心的聲聲吶喊卻久久縈繞在我心頭……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陳珞樸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位文人投入汨羅江自殺身亡,這位文人便是屈原,寫出了無數美好文章的屈原。老百姓爲了紀念他,做出了許多的活動,這些活動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演變,最終成爲了端午節。

在端午節,人們有着許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包、做五彩線等等,相信所有人可能都做過這些活動,我也不例外,下面是我在家時過端午節的過程。

在家裏,我們要過端午節了,我和我的哥哥已經等不及要包糉子、做五彩線了,於是我們就去買材料。

開始做糉子了,首先把糉葉捲起來,再把米、鹹蛋黃、肉放到葉子卷出來的洞裏,最後把糉葉的洞蓋上,用線將糉子系起來,不讓糉子鬆開,這樣就可以煮了。

趁着煮糉子的空當,我們開始製作五彩繩。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有着祈福辟邪的寓意。五彩繩繫上後必須等到端午後的大雨時纔可將其棄於雨中。

我們讓一人去買材料,一人看着糉子順便學習怎麼編織,過了一會兒,材料買回來了,可以開始做五彩繩了。所需要的材料只有五根不同顏色的線,首先我們先將兩根線對摺,以便找到中心,然後開始編織金剛結,編好後選一根線爲主線,然後任取一根線來編結。先纏繞主線兩圈,然後拉緊,另外的線也是如此,但是順序不要弄反了,之後,我們編到了手腕可以纏繞的常住,然後取了一個珠子,將線穿入珠子的孔中,穿好後,剪掉了多餘的線,五彩線就變得好了。

剛好糉子可以吃了,我們吃的自己做的糉子,覺得好吃極了。

端午節就這樣結束了,而且過完後還有一個小插曲:因爲我們家不怎麼下雨,導致了我們繫着五彩繩繫了一年。

這就是我們的端午節,多麼開心!多麼有趣!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許多超市、攤鋪都擺上了糉子,空氣中瀰漫着清新的糉香,吸引着嘴饞的我們。

但買的肯定沒有自己做的有味道。於是我們一家回到外婆家包糉子,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包糉子。我洗好手,乖乖站在一旁,看着外婆熟練而快速的包好一個又一個,我嘴角上揚,心想:就這?有手就行,看我大顯身手吧!

我拿起幾片糉葉,學着外婆的樣子,疊成漏斗形,將糯米放進去,可是糯米並不肯在糉葉的懷抱裏待太久,而是像滑滑梯一樣滑了下去,一直滑到了桌子的“胸懷”上。啊,怎麼會這樣?試了幾次,同樣的情景再次重現。不是吧,我剛一開局就就栽倒了,我就不信了。

弄了幾分鐘,我徹底服了,糉葉已在我手中不成樣子了。“這是你逼我的!”我指着糉葉說。“外婆,教我疊糉葉唄!”沒辦法,只好請求外援了,我拿着破爛不堪的糉葉道。“哎喲,你看看,都不能用了!”外婆佯裝責怪我,還輕輕拍了我的手。過外婆的指導,我再次嘗試……噔噔噔,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嗯,模樣還不錯,我就說難不倒我吧。

下午時有龍舟可看,等我們到江邊時,江邊已人頭攢動裏三層,外三層,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擠進人羣中,找了個好位置。樓龍舟停靠在江邊,一羣身手增強體壯的漢子在一旁休息。嘖嘖嘖,看這肌肉,一拳下去,我不成了肉泥了?

選手們陸續上了龍舟,我搓着手期待,有好戲看囉!比賽開始了,“一二,一二……”選手們喊着整齊的口號划船,江中水花四起;“加油!加油……”岸邊的人們也齊聲吶喊,爲選手們加油打氣;龍舟上的鼓手也不甘示弱,“咚咚咚”白鼓聲點燃了比賽的氣氛。幾種聲音交織成一曲激動人心的交響樂。不知爲何,本來只是想來看看的我,也被帶進了這氣氛,全身熱血沸騰……

比賽結束,人們心滿意足地回家;江水恢復平靜,而這比賽也成爲人們飯後閒談的一大樂事。

夜晚,明月當空,繁星點點,家家戶戶的窗戶都飄散出一陣陣糉香……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每當農曆五月初五,外婆家門前,原本賣鬆糕的小攤上就擺滿了糉子,來光顧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別好。那時,外婆家門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爭着搶着買賣糉子和茶葉,孩子們也紛紛跑到文具店,精挑細選,挑選自己喜愛的風箏,再約上幾個好夥伴,一邊嬉笑,一邊頭也不回地朝綠草地奔去。孩子們臉上掛着笑,像極了一面面小太陽。

每當到了端午節,從貪玩的孩子,到拄着拐仗的老人,誰不是一想到那軟軟的糯米,香香的餡兒,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糉子,就像是披着綠衣裳的娃娃,腰間還繫着“細腰帶”,十分可愛。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還有那個煮熟時散發出來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糉子,實在誘人。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像個跟屁蟲那樣跟着外婆,總是喜歡拉着扯着外婆的圍裙,嘟囔着嘴巴跟外婆撒嬌:“外婆,外婆,我想吃糉子了,快要好了嗎?”外婆總是回答:“別急嘛,快了,快了。”“那我能和您一起做嗎?嗯……這樣可能會快一些。”我懇求到。外婆笑了,說:“別急呀,你現在還太小啦,等長大以後,外婆一定教你做。”我聽了,只好眼巴巴看着外婆包起一個接一個小三角,心中默默記下,盼望快快長大。

感覺白天好漫長。過了好一會兒,中午到了,我們一家子坐在圓桌旁,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總是邊津津有味地吃着糉子,邊把腦袋湊在一塊兒講悄悄話。我輕輕剝開糉子外邊的糉葉,大口咬下軟軟的糯米,一瞬間糉子的溫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貪婪地享受着糉子的美味。

現在因爲繁忙,在端午節假期間,我們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過節了。不過雖然不在家鄉,但是端午節的快樂與溫暖是無處不在的。看,外婆的一大箱糉子已經“端坐”在客廳裏了。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拆開了快遞,取出一串串糉子,急忙遞給媽媽,說:“媽媽,您看外婆的糉子又來了,快點兒,快把它煮了,我們一起吃吧。”媽媽接過糉子,慈愛地說:“好,好,別急,糉子又不會長腳跑了。”過了許久,我和妹妹的肚兒再次不爭氣地叫了,糉子那濃濃的香味便早已透過了廚房的門,混合着板栗的味兒,在客廳亂竄。那可好,讓我的口水不停在嘴裏打着轉。

“來嘍,來嘍!久等啦!”媽媽端着一盤又大又香的糉子來到客廳。我見了,急不可耐地說了一聲“謝謝媽媽”,就毫不客氣地抓起一隻,剝下綠綠的糉葉,迫不及待地咬了來,放在嘴中細細地,慢慢地咀嚼。我望着大個兒大個兒的糉子,突然明白過來,這糉子,不僅因糯米,肉,栗子而飽滿,而且包含了家鄉的親情,外婆的愛。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家人歡聚一堂的快樂,這就是端午節。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熱乎的糉子,也會想到親情的溫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兒時的回憶,再次浮現在眼前,端午節的溫暖,也再次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陳禹睿

端午賽龍舟,可我們東北不止這些,我們還會讓小孩子們在一起搶香包,香包在時間內搶得最多的隊伍就有好東西喲。

我們三人一組,分爲五組,我可是村中小諸葛,很多人給我好吃的,想跟我一組,可我告訴他們,梁山泊的軍師——無用。我找了身手高超的小李頭,還有跑得最快的小馬子,我們三個一組,簡直天下無敵。有神機妙算的我,四肢發達的小李頭,還有快如離弦之箭的小馬子,不得第一都說不過去。比賽很快開始,別人都四散開來,我們也不甘示弱。

我們走到一間房內,東找西翻,一頓操作猛如虎,翻箱倒櫃後,成功找到一個香包,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個香包到手了,我們再接再厲,又陸陸續續收到好幾桶金。這時來到了一個街口,我一眼看到一個角落中露出幾根毫毛的香包,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又來了一隊,我定睛一看,他們只有兩個香包,“不行,不能給他們。”小馬子說,“對,不能給我可不願到手的鴨子飛了。”小李頭說。於是我們六個打成一團,你錘我一下,我踢你一腳,我們大戰了800回合,依舊不分上下,他們的頭領對我說:“軍師,要不石頭剪刀布吧,這麼打下去也不是辦法。”“行,一言爲定。”於是,我們開始,三個回合後,我大獲全勝,太好了,又收了一個香包,目前我們已經有八個香包了,不知別隊如何?我們去榜前一看,我們第二,第一有十個。不行,要加油了,我們用盡九牛二虎之力,成功又拿了三個,目前我們第一,Good!

現在香包被搶了,該隊伍之間搶了,我保護好11個香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第二名的手裏搶下兩個,而他們還沒反應過來。

小馬子也不錯,用它那像閃電一樣的速度奔向另一隊,把香包全部拿走,真是禿子打傘——無法無天了,不過我喜歡。小李頭也大開殺戒,搶來了五個香包,香包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入,現在場上只有三個隊伍,比賽也接近了尾聲,這時那兩個隊搶了起來,我們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一個隊伍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了,只好放棄比賽,我們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偷偷摸摸的偷走了香包,終於贏了,太難了,“也不知道會給什麼好東西。”小馬子說,“不知道。”小李頭說。這時,一個叔叔走來,對我們笑了笑,說:“給這是你們的獎勵哦。”我們一看,是三包糖果,叔叔又說:“香包也是你們的。”“太好了。”小馬子一蹦三尺高,我們吃着糖,聞着香,真美呀。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端午節

鄭慧琳

又是一年糉飄香,又是一年端午到。老媽今年要按照東北的習俗來教我們摺紙葫蘆,和柳枝、艾葉掛在一起來增加節日的氣氛。

“可以做手工?”我和老妹隨滿腹狐疑,但還是三下五除二地準備好彩紙、膠水,就等老媽一聲令下。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首先,我們各自選了一張自己喜歡的彩紙。跟着老媽比葫蘆畫瓢般先將彩紙邊對邊摺好,再把摺好的一邊向相反的方向折,“注意要把兩邊折的大小有區別。”老媽邊示範邊指導着……

“這也是太簡單了吧!對我來說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我心想。

老媽彷彿洞察到了我的心思似的;“千萬不要眼高手低哦!這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兒啊!摺疊的時候一定要壓平、壓平、再平。”

我和老妹兒不厭其煩地用手腕兒一遍一遍地壓着,接着就像摺扇子那樣正面折、壓,反面折、壓,每次都要把紙摺好,壓的平平的,折得越平均壓得越緊,折出來的葫蘆就越精緻、越好看。每折一次就會押一次,手捏不動了就用拳頭,拳頭壓不住了就用胳膊來按,就差用腳來踩了,等我們精疲力盡的時候,發現更難的好像還在後面等着呢!我和妹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一張大長方形的彩紙,折成一個像小彈簧一樣的東西。接下來需要像剝雞蛋殼一樣,把褶皺全都從中間分開,分開時注意,要邊分邊捏。分完你會發現成了一個許多字母“v”一樣的圖形。我小心翼翼一點一點地撕開,生怕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就把葫蘆給撕壞了。妹妹哈哈大笑:“有這麼小心的嗎?不就是個紙葫蘆嘛!壞還可以重新折呢。”“那又怎麼樣?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老媽很快就打斷了我們倆的爭吵。接着把“v”倒過來,再撕另一邊,因爲有了上次的經驗,撕不動可以一點一點的撕,捏着根部撕,既撕得好又不易爛,真好!

“別太高興,還沒好呢!”老媽不屑一顧地白我一眼。拿起個摺好的側立起來向外一翻,就成了一個蓮花樣的葫蘆。再反過來一抻一合就成了一個葫蘆娃般的葫蘆。“怎麼這麼真神奇?”妹妹兩眼放光的問。

“爲什麼要在端午節這天掛紙葫蘆呢?”“因爲有一個民間傳說呀!”媽媽笑着回答。“據說天神要降災於這個小村莊,打算五月初五這天投毒藥。可是村裏有一個善良的小夥子,天神不願讓他受牽連。就讓他在端午節這天,在門口掛上些紙葫蘆,就可以躲過這些災難。善良的小夥子不顧泄露天機的傷害,將此消息告訴了村民們。結果當天因爲葫蘆形狀與太極陰陽極爲貼近,嘴細肚大,易進不易出,有去毒的作用。所以當天那些紙葫蘆把毒粉吸的乾乾淨淨,村民得救了。泄露天機的青年卻變成了一尊石像,從此掛葫蘆就流傳了下來。好啦!咱們也來掛葫蘆吧!”我回過神來用線穿進葫蘆中間的小洞裏,再用彩紙做葫蘆的穗子,在把另一端栓在柳枝或艾條上,掛在門口和窗戶上就大功告成了!媽媽還說;“葫蘆的肚子裏塞滿艾葉和香料,也可以當做香囊使用,防治蚊蟲叮咬。”

一陣微風吹過,葫蘆隨風搖擺。我彷彿聞到了幾絲清香……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76760.html

  • 標籤: 端午節 風俗 家鄉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精選1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端午節(精選1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