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話題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精選15篇)作文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精選1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97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家鄉的風俗元宵節(精選15篇)

魯欣妍

又是一年元宵節,微風吹拂着搖曳的剛抽出小枝的柳條。元宵到,春天的腳步自然也就近了。通常的元宵節,人們會迎着第一縷陽光起牀,開始準備元宵節必需的物品。

約莫在下午六時許,人們都陸陸續續回到家中,孩子們穿着新衣,蹦蹦跳跳的在廚房外徘徊,等着美味的元宵出鍋,而大人們則圍坐在長輩旁,閒聊着家中趣事。

在我們這兒,基本在晚上七時左右便開始吃元宵節的團圓飯了,大家夥兒分成兩桌,大人們一桌,孩子們一桌。等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最令人矚目的菜品:元宵,便上桌了,孩子們還沒等元宵穩穩地放上桌,便爭先恐後地拿起碗筷爭搶起來,各種碗筷碰撞在一起的聲音倒也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

在以往的九、十點左右,家家戶戶肯定都已經在洗漱睡覺了。可今天與以往大不相同,只見大人們帶着孩子驅車前往廟會,遠遠的望着,就已經能看到廟會那燈火通明的景象。慢慢前進,五顏六色的燈光將人們包在其中,好似置身於會發光的花海中。下了車,走進會場,一進門便是五彩斑斕的花燈,他們不但形狀各異,就連顏色也都有很多不同,越往裏走,花燈越多,數不清的花燈讓人眼花繚亂,孩子們可歡喜了,小跑着逛廟會。

就算是到了後半夜,廟會裏卻還都是明亮亮的,人們大多都會等到凌晨纔回去。

若是你在遠方眺望這裏,那你一定會感覺到這兒倒是很像一座不夜城……

篇二: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五光十色花千樹,奼紫嫣紅不夜天。”這燈火通明,鑼鼓喧天的場景,便是我家鄉最爲傳統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人們常常將它作爲新年的結束,寓意着團團圓圓。據說元宵節的來歷與一隻神鳥有關。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落入凡間,被不知情的獵人捕殺,天帝震怒,下令讓天兵於每年的正月十五放火懲戒。這事被天帝之女知道,她便讓人們在這幾天張燈結綵,點焰火,放爆竹,拯救了這些無辜百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習俗便演變成了元宵節。

在元宵節當天必不可少的事,那便是品嚐獨到的美食——湯圓。

湯圓,又名“元宵”,是由糯米糰包裹着各種餡料製成的,其似玉的外表,潔白無暇。晶瑩滑潤的口感,讓人垂涎不已。而煮湯圓也是有講究的,一顆顆小小的湯圓若是配蛋花米酒,定是讓你沉醉其中,酒香與糯米的結合,將湯圓的味道推上巔峯。更不用說咬上一口了,芝麻餡醇厚的香味和入口即化的感覺,真是美妙絕倫!

吃完湯圓,那定要走上街頭逛廟會、鬧花燈了。琳琅滿目的花燈掛滿整個園區,那花燈的造型更是值得細細品味。如關羽造型的花燈,那一襲綠色戰袍,一張赤紅的臉龐,一撮濃密的鬍鬚,威風凜凜的青龍偃月刀都被惟妙惟肖的復刻了下來。開了眼界,也定能讓你活絡大腦。猜燈謎,真可謂是燈會上的點睛之筆,讓人絞盡腦汁,卻也增添了許多樂趣。街道上舞龍舞獅的更是烘托出了節日的氛圍。

若是來到漢江河畔,你便能看到另一番風景,如天上宮闕一般。水中那盞盞荷花燈載着人們美好的祝願飄向遠方,與天上那盞盞孔明燈互相映襯匯成了一道耀眼的銀河。

這如此美景,便是我家鄉元宵節的模樣,它是千家萬戶團圓的好日子,更是值得傳承的好節日。

篇三: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每當在無宵節吃湯圓時,我總是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在家鄉元宵節包湯圓時的場景。

元宵節一早,我老家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各個手提大包小包的禮物,臉上掛着微笑,屋子裏很快人聲鼎沸,笑聲、談話聲響成一片。小朋友們在屋裏屋外來回穿梭,追逐着、打鬧着,大朋友們坐在長凳上,聊着家長裏短的大事小事,老朋友們呢?他們正興高彩烈的舉着牌,打牌呢!再扭頭望望其他人家家中的景象,也是一個樣,在元宵這天,整個村子都熱鬧非凡。

中午,我們二十來人圍着一張大圓桌,一邊做湯圓一邊談天說地,聊得好不熱鬧。

我站在圓桌前,一手按住面盆,一手提起水壺,澆在盆中的麪粉上,手不小心一抖,水倒多了,盆裏一下變成了”白麪湖”。我嘟起嘴,兩頰鼓起,像極了一隻生氣的小河豚。我十分不甘心,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我一把抓過麪粉袋,一股腦兒往裏面倒,“噗——”頓時,麪粉四起,我也像一隻小花貓一樣,臉上全是麪粉,一整張桌子的人鬨堂大笑,我難爲情的對他們笑了笑,旁邊的小姨則用滿是麪粉的手颳了一下我的鼻子,說:“麟丫頭,你瞧瞧你,全身上下都是麪粉,不知道得還以爲你去麪粉堆裏滾了一圈呢!”我吐了吐舌,不好意思地擦了擦臉,結果臉更加花了,反而更加像一隻大花貓了,奶奶見了趕忙端來一盆水,笑着說:”唉,你這孩子,還是老老實實幫我揉麪去吧!我立刻擡起頭,用亮晶晶的眼睛盯着奶奶,問到:”真的嗎?”奶奶從圍裙裏掏出一塊布,算是默認了,我馬上就”蹬蹬蹬”跑過去,再一次加入”揉糰子”大軍中去……

夕陽西下,望着那一顆顆被夕陽照得雪亮得小湯圓,心中十分滿足,它們,是家人團圓的象徵,是家鄉過元宵的代演人,也是我兒時一個個美好的回憶。

篇四: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人地遼闊,幅員衆多,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而這些風俗在全國大都一樣:比如春節要吃團圓飯,端午節要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而我今天要說的是元宵節,元宵節當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鄉也不例外。元宵節之所以吃元宵,是因爲元宵寓意着來年幸福團圓,財源滾滾。

記得今年元宵節,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去超市裏買湯圓來吃。可超市裏的生意異常火爆,冰櫃裏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掃而空了。正當我和爸爸垂頭喪氣之時,媽媽忽然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今年我們自己買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來一個包元宵比賽!我們聽後都表示同意,於是我們把爺爺、奶奶也邀請過來參加比賽。

首先,我們應該先準備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餡——芝麻或花生餡。正當我要準備去買時,意想不到的是,媽媽早已經準備好了。可這元宵餡——肉!我可從來沒聽說過。我也從來沒吃過肉餡的元宵,這樣能好吃嗎?我們抱着試試的心態走進了廚房。

一會兒,隨着奶奶的一聲令下:“預備,開始!”我們便開始了,我們便手忙腳亂地做起了元宵。看!媽媽和奶奶動作好嫺熟,爺爺和爸爸在一旁也學着她們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着,包得還不錯。於是我也趕緊進入戰備狀態,開始包起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裏壓成圓形,然後放在旁邊備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進皮裏,揉成圓形……我是這麼想的,可手卻不聽使喚,包來三不像,時間很快過去了,我啥都還沒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個“小花貓”。大家見到我這副模樣,爸爸笑得前仰後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爺爺笑得直跺腳。我見狀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臉上,結果爸爸也變成了一個“大花貓”,於是大家笑得更厲害了。

折騰了半天,終於做好了。於是媽媽把做好的元宵放進鍋裏煮了起來。元宵在鍋中“打着轉”,想一個個頑皮的孩子在玩兒水。一會兒,元宵煮好了,媽媽撈起元宵,我趕緊端給奶奶和爺爺,爺爺奶奶都誇我越來越懂事,還獎勵了紅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餡兒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裏感到美滋滋的。

我們的比賽結束了,沒有勝負,元宵節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落下來帷幕,那幸福地笑聲飄得好遠好遠。

篇五: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崔琳雅

今夜的月並未滿含孤獨地藏在高空中那層層雲間,她皎潔如玉,照得我們心中歡喜……

正當感嘆“夕陽真美”時,再拾眸已華燈初上。小樹林旁的路上,人與人擦肩而過,個個都懷有心事……我從常去的小賣部走過,走在回家的路上……

兩年了,因種種原由,我沒有和爺爺、奶奶三個人一起過這本該團圓的元宵節,心中處處是歉意……到家時激動的苦與酸涌上心頭,未說出第一句話,爺爺就把我拉進屋內。屋裏很暖和,奶奶坐在炕頭,木桌中是奶奶親自做的元宵,見我回來了,一下子回過神爲我找坐處。

元宵節開始了……

嘴裏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爺爺奶奶在一旁嘮嗑,型號絕版的電視,一個節目接着一個節目地按順序播放,窗外的月依舊亮,但我卻紅了眼眶,可能是因爲這一切都承載了太多元宵節的舊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紅毛線扎着雙馬尾,坐在與自己同樣高度的鐵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當時問着最幼稚的問題,看着最單純簡單的世界。爺爺奶奶就在一旁,他們會一同帶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燈,在小樹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門口都會有一個天真無邪的打燈小孩,滿天都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明月也毫無閒暇之時,他會爲這團圓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個人的時光檔案中。樸素也讓人覺得很美好。

離開的時間快到了,我再次與爺爺、奶奶打起花燈,晚間的風吹起奶奶齊肩的白髮,月光散在我們走過的路上,彷彿回到過去實則一直在面對新的開始。我們仨一直會是我們仨,在這樣一個有風韻的節日感受風俗。

歲月極美,在於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舊事含着月光共同歡喜。

篇六: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錢宸妤

元宵節吃湯圓,這是我們的習俗,湯圓和團圓字音相同,吃湯圓就寓意着團團圓圓的。元宵節那天,不能出門,所以用家裏面的一大包糯米粉做成了一個個的湯圓。

先將糯米粉到人大盆裏,然後,倒了一碗開水,接着,就用手和起來,剛開始的糯米粉鬆鬆的,像一個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可一和上開水,它們就像一個抱緊了的大家庭。爲了更加容易的搓圓子,首先把雙手放在已經成麪糰的麪粉上,然後,用力往下按,每按一次都要轉一個不同的方向。終於,面和好了,麪粉白白嫩嫩的,光滑極了!我忍不住按壓了一下,頓時,麪粉上出現了兩個顯眼的手指印,這麪粉可真叫軟呀!我聞了聞,一股濃濃的麪粉香迷漫在廚房中。

開始做圓子了!看着油亮亮的肉餡和又軟又白的麪粉團,我躍躍欲試。親親將麪粉團分成了許多份,我拿起一塊糯米糰,正準備放肉餡時,親親叫住了我,“你這樣做不對,應該先將麪粉的四周壓扁,中間凸出去。”親親邊說邊做,“不是挺簡單的嘛!”我趕緊動手做起來,不好!裏面的餡兒全部出來了,糯米粉粘了我一手,想甩都甩不掉,黏糊糊的。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先將麪粉團搓成圓形,然後,把它拍扁了,將邊緣捏得更薄,放進一勺餡兒,左手在下面轉,右手跟着左手轉,親親時不時地幫一下,終於,我也成功地搓出了一個胖乎乎的糰子,心裏甭提多高興。

正月十五是吃湯圓的日子,也是全家團團圓圓的日子。

篇七: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元宵節被稱爲我國“第二大傳統節日”,也被稱爲“小年”。那麼這一天我的家鄉成都又會有哪些風俗呢?

元宵節吃湯圓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了,當然成都也不例外。這一天,全家老小都得起得早早的,一起到竈前包湯圓,如果有人嫌麻煩的話,也可以直接到超市買包包好凍好的湯圓,直接下鍋煮。不過大家還是覺得自己包的湯圓纔好吃。

包湯圓可沒那麼簡單,得前一天晚上就要把糯米粉用開水泡好,攪拌成團狀。然後第二天早上外婆會把芝麻和黃糖用力地在石頭做的容器裏面錘打,讓它們充分地混合到一起變成餡兒,最後把餡兒倒到大碗裏。再把皮兒窩在手心裏,往裏面一勺一勺地舀餡兒,最後把它裹起來,必須要裹緊,不然煮的時候餡兒就會從裏面溜出來。就這樣,一個白如羊脂的湯圓就包好了。

這時,大家已經迫不及待地在餐桌前等着湯圓出鍋了。湯圓還沒出鍋,大家都已經聞到撲面而來的香味了,口水直在嘴巴里打滾。湯圓一出鍋,大家眼睛都掉進去了,拿起勺子就把湯圓往嘴裏塞。剛咬下一口,那餡汁就順這皮兒往下流,就像從山口流下的小型瀑布一樣,一口下去軟嫩彈滑、糯而不粘。小孩們都狼吞虎嚥地吃,着急去舀第二碗;而大人們卻要細嚼慢嚥,覺得好不容易過個元宵吃個湯圓,就要細細品味,也有大人開玩笑說不給我們小孩搶,才吃這麼慢。吃飽喝足,大家也就滿足了。

到了晚上,大街小巷的燈也都亮起來了。大人們都會帶着自己家的孩子去看花燈打燈謎。大人們都着急着去找自己感興趣的燈謎猜一猜;小孩們都會去製作自己的小花燈,帶回家做紀念,還有一些小孩會去製作皮影人偶,找老師傅玩皮影。“哈哈哈!”原來只要猜對了一個最難的燈謎就會送你一碗湯圓,還會給你一個元宵紅包,這可把人們樂壞了。這天晚上到處都滿歡笑聲,熱鬧極了!如果自己願意的話還可以去祈個福,祈求自己這一年平安健康、多財多福。

元宵過完,也就意味着春節過完了。大人們要去上班了,孩子們也得準備着去上學了。

篇八: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王家瑞

我的家鄉景色迷人,物產豐富,每到過節時就分外熱鬧。

現在,我將帶領大家來到我的家鄉看看這熱鬧非凡的元宵節。元宵節是在正月十五,過節時處處張燈結綵,人們把各種各樣的燈早早地掛到燈會上,讓人們參觀。參觀後便來到旺火旁,正轉三圈,倒轉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裏紅紅火火,萬事如意、順心順意!

隨後,人們來到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人們的腳尖碰着腳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廣場觀看節目表演。人們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熱鬧。

在元宵節這一天裏,人們還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調皮的小朋友們。每人拿着一支點燃的炮竹,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他們玩的都十分開心。

我們每家每戶都像辦喜事一樣,紅火而又美麗。在這一天裏,人們還要吃元宵,吃的元宵裏面還有不同的口味。這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處處懸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好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紅樓夢》或《水滸傳》的故事,有的圖案各式各樣。這也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蠟燭,觀者就更多了。這廣告可以不庸俗,乾果店在元宵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處心裁,製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在家裏,還有:走馬燈、宮燈,各形各色的一些紙燈,還有紗燈,裏面有小鈴鐺,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要吃元宵,過了元宵節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節在正月十五就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正是大家最閒着的時候。過了元宵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幹活兒了。

篇九: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徐宇成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要說元宵節到來時,我們平湖的風俗,可謂是一番獨特又熟悉的風味。

還記得那個元宵節的夜晚,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一個大圓桌的旁邊,其樂融融地準備吃元宵。其實吃元宵這一習俗也是大有來歷呢!

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這便是現今元宵的雛形,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傳統。

開始吃元宵了,我拿起勺子,從碗中挑出了一個最大的元宵,我慢慢地把它咬開一個小口,“好燙啊!”我捂着嘴做出一個痛苦的表情。這時,只見元宵中,那些黝黑髮亮的黑芝麻就源源不斷地流了出來,我看了看元宵,心中實在是等不及了,我用嘴使勁地吹了吹,然後把元宵放進嘴中,品味着它的味道。皮的嚼勁、芝麻的甜香,漸漸的都在我的嘴中融化了,最後我輕輕一吞,這個元宵好似在坐滑滑梯似的,滑入了我的胃中。過了一會兒,碗中的元宵全都涼了,我像一匹惡狼一般,在眨眼間,把它們全都吃掉了。在吃元宵時,大家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吃完元宵,我們又該着癩子了。傳說,着癩子寓意能五穀豐登、農業豐收的民俗活動。

“今晚着癩子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感嘆道。只見人們把稻草捆在棍子上,點上了火,一邊在田間奔跑,一邊則搖着手中的火把唱着民間小調。霎時間,漆黑的夜晚被照得明亮了起來。“着癩子,着癩子,田道好來討娘子,討好娘子造房子,造好房子養兒子…”這首民間小調在稻田裏來回盪漾着,時不時的從我心中勾起了童年的回憶。

這就是平湖的元宵節風俗,一番獨特又熟悉的風味。

篇十: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窗外下着濛濛細雨,風輕輕地不停飛過。雖然是快到春天了,但還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還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點起來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較隨意,但絕不能少。可以放各種蔬菜,各種菇類,各種肉……切成丁,讓菜羹變得更加很濃稠香美,嚐起來鹹鹹的,熱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這樣的早餐,是多麼的幸福啊!

外婆在樓下慢慢攪着菜羹,發出的香氣把我和妹妹從睡夢中喚醒。我猛地跳起來,胡亂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衝下樓後就聽到菜羹在鍋中“啵啵啵”的沸騰。香氣不斷從鍋裏涌出,直撲我的臉龐,我興沖沖地問外婆:“菜羹好了沒?”外婆慢悠悠地說:“還沒好。”等一會兒纔好。

隨後妹妹也跑了下來,揉了揉睡朦朧的眼睛,奔到鍋前說:“菜羹真香!”外婆又說:“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開鍋蓋,熱氣向上一衝,妹妹眯住眼睛,看到鍋中的豆子都被煮爛了,肉也煮得十分鬆軟,青菜已不知了去處。水很少,很濃稠,香氣迷人。

妹妹看好後說“那讓它多熬一會兒吧”便拉着我的手出去玩了。過了幾分鐘又跑回外婆旁邊問:“好了嗎?”“沒有。”於是又出去玩了。過了兩三分鐘又回來問。外婆依舊說沒好。妹妹來來回回好幾次,外婆總是說沒好。等到爸爸媽媽睡眼朦朧地走下來,外婆才喊開飯了。菜羹熬得更加濃稠,是比飯店裏的還要好。桌上總有剩下的幾顆湯圓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脣上的剩菜,滿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癱坐在椅子上。

這菜羹據說是以前戚繼光抵禦倭寇時,沒有了軍糧,百姓們把自己家的糧食拿出來,燉成一鍋給戚繼光和戰士們吃。於是這菜羹就流傳了下來。

再出門,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換上了金黃色的錦衣。這幾碗菜羹提前溫暖了春天。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絢爛璀璨的元宵節緊隨着除夕結束的腳步到來了,我的家鄉是上海,一個繁華至極而又人人忙碌的都市,但在元宵節那天,卻別有一番風景,我始終忘不了那每年元宵節看到的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也忘不了明亮宛若星辰般的花燈。

黃昏之時,絲絲縷縷的雲霞帶來了夕陽,太陽徐徐落下,在天邊渲染出粉紫交融的霞光,染了半邊天。道路上盡顯一派繁忙之景。我們家也如約而至,來到了每年必來的豫園燈會。人流不斷地涌動,彷彿吞噬了整座豫園,但依舊能看到花燈那柔和而又熾熱的光芒,聚集在一起,照亮了半個城。一路上推推擠擠地好不容易進了豫園,才見燈火通明的街道上掛着花燈無數,柔美絢爛的燈光照亮了栩栩如生的圖案,眼花繚亂之際也滿是欣喜。還記得小時候賞燈時的懵懵懂懂,只覺花燈散發的光芒,和上面描繪的圖案是如此的美麗生動,內心也不禁流露出歡喜,哀求着媽媽一個個都買下來。現在長大了,看到這一番絢麗之景,正應蘇味道筆下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般昌盛璀璨,而那花燈的光芒也照亮了我的內心與希望。每當花燈初上之時,衆人眼中便是欣喜和希望之情,我便閉眼祈福,期盼來年幸福美滿,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睜開雙眼,便見萬千燈火擠滿了整個豫園,燈火明亮映襯着繁華昌盛的街道和駐足觀賞的人流,溫暖而又璀璨。元宵節花燈的品種也是數不勝數,有的製成兔子樣,栩栩如生的雕刻,白色的皮膚上細緻地刻上皮毛,放上柔和的白燈,孩童們愛不釋手地抱着,捧着,拖着……;有的是六邊形的,在亞麻布上描摹上優美婉轉的景色亦或是古時候傳說中的片段,點上黃燈,別有一番風味;更有的是一條大龍盤旋在九曲橋下,一片片的鱗片映襯着湖水的清澈與波光粼粼,閃現出藍紫色的光芒,精緻而又獨特的景色引來了許多遊客爭先恐後地登上九曲橋,駐足觀看,留下美好瞬間。逛到那裏都是華燈璀璨,人們的交談、歡笑聲摻雜着街邊商家的吆喝聲,熱鬧至極。大人們寵溺的看着孩童一手拖着兔子燈,一手吃着街邊的零食,盡呈一片幸福美滿之景,無盡的暖意流進了每個人的心裏,讓這一個漫漫長夜變得美好而又短暫,唯有照片留住了我們最美好的時光。

其實賞花燈的由來傳說來自於漢明帝永平年間,當時的皇帝信仰佛教,恰逢蔡愔修的佛法歸來,稱每年正月十五時,印度摩喝陀國衆僧雲集,瞻仰迎佛舍利,觀賞花燈,是參佛的良辰吉日。明帝聽之,爲弘揚佛法,決定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夜,在寺院宮中“燃燈供佛”,所有人都得掛燈祈福。經過了歲月的流逝,自然而然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

賞花燈這一民間習俗經過了歲月的蹉跎,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花燈的璀璨似萬千繁星般聚集在豫園,一盞盞花燈宛如人們一個個盛開的美好希望與寄託,驅趕了冬日的寒冷,溫暖了人們的內心,似燈塔般照亮了前進的路途,指引了通往幸福的方向。願將這一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傳統發揚光大,繼承真正的中華文化。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咱們松陽的元宵節呀,必不可少的就是舞龍燈啦!

我和爸爸媽媽吃過元宵,歡聲笑語來到街上看舞龍燈。街上人山人海,小孩兒坐在了大人的肩頭,到處張燈結綵,耀人眼目。

′“咚咚鏘,咚咚鏘……”一陣鑼鼓聲傳入耳畔,擡頭一望,只見兩條金色的蛟龍,孿生兄弟般騰雲駕霧而來。好大的兩條龍,龍頭碩大而威嚴,龍鬚飄動,目光如炬,真有一種“神龍”的感覺。兩條龍都有20幾米長,舞龍的高手都身強力壯,他們身着黃色的對襟衣,燈籠褲,腰扎紅色綢帶,頭裹黃布,高舉舞龍杆,扭、揮、仰、俯、跳,興高采烈地舞着,看得我們眼花繚亂。隨着密集的鞭炮聲,兩條龍上下翻飛,瞬息萬變,時而“蜻蜓點水”,時而“金龍盤玉柱”,時而“雙龍搶珠”。他們在萬點火花之中,金燦燦的,猶如遨遊在霞光雲海之中,翻江倒海,活靈活現。片刻,兩條龍一起躍起,旋轉着,搖着擺,搖着尾,在爆竹聲中爲大家祝福。

接着,一條條板凳龍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龍頭栩栩如生,氣勢磅礴;龍尾高高翹起,隨風舞動。那一條條首尾相連的板凳,像一隻只威風凜凜的白虎,那麼威武。板凳上每一盞燈都經過人工巧匠精心打製,晶瑩剔透,夢幻無比。整條龍看起來是那麼壯觀,那麼恢宏,磅礴壯漢們舉着板凳,扛在肩上,圍成一個圈,有秩序地快速前進,龍身也蠕動着,是那樣栩栩如生,靈活動人。他身手矯健,可以盤曲起來,像只乖巧馴良的寵物,蜷伏在你腳下。俯看,正如盛開的雪蓮花,散發着異樣的光芒,勇往直前,頗有一步登天的氣勢,衝上雲霄的膽識,太壯觀了。

後來,我查找了舞龍燈的來歷,原來,舞龍燈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舞蹈,源於古代人們祭拜龍神,祈禱這一年風調雨順的祭祀之舞。

這真是一次熱熱鬧鬧的元宵節呀!看着看着,鑼聲已遠,龍燈也漸行漸遠,人們已融入這月色之中……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除了吃元宵,還要賞燈和猜燈謎。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存在了。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有一種有趣的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得知後大怒,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降火於人間,把人類都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到百姓們無辜受難,冒着生命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一位老者想出了辦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家家都在街上掛起紅燈籠,這樣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現人間一片紅光,以爲是大火,就稟告天帝不用再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日,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

我也有幸體驗到了猜燈謎的樂趣。在課上,張老師拿出了幾個燈籠,每個燈籠上都懸掛了一張紙條。老師讓我們猜紙條上的謎語。第一個謎面是:“我在山東”,打一字。答案出現了:“東!”“山!”“煙!”……我細細思考了一番,把“我”字放到“山”的東面,也就是把“我”放在“山”的左邊,那就是“峨”字!於是我舉手回答:“答案是峨,峨眉山的峨。”

“回答正確!”

其實除了猜燈謎,古代詩人在元宵燈會的環境下,也佳作頻出。比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年時,花市燈如晝。”如辛棄疾的《青玉案》:“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元宵節的浪漫愛情在詩詞中可見美好。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傳統節日中,元宵節地位舉足輕重,一過正月十五年就過完啦!所以人們要在辛苦勞作之前抓住這個機會再熱鬧一番,同時也意味着一年中美好的開端。

無數文人墨客也爲它留下了美好的詩篇。所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時過境遷,許多風俗早已留在歷史的畫卷裏,而人們對它的重視卻絲毫未減!

在我的家鄉濮陽,每年元宵這一天人們吃完熱騰騰的湯圓或韭菜雞蛋餡兒的餃子以後就會陸續走上“羣星璀璨”的街頭,走進廣場走進公園,遠遠就會看見有小商小販的小燈籠、音樂魚、等各種聲樂玩具,。

小孩子們拿上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樂開了花。遊人如織宛若白晝的廣場裏,各種造型的燈展栩栩如生,有的清一色人物造型,如孫悟空、豬八戒。有的是各種鮮花的造型,最受歡迎的當數大型開一合的荷花燈爲節日增添許多喜慶氣氛。有的一律是個動物造型的花燈,像丹頂鶴、熊貓、小鹿,那可是孩子們的最愛。

有的小攤位前也搞起了活動。太逗了,猜中了燈籠上的字謎便會得到一個相應的東東,若是猜不中也沒關係,攤主會送你一些諸如竹竹蜻蜓、生肖手鍊之類的東西。

做糖人的小攤子也異常火爆,各種生肖造型栩栩如生,吃到嘴裏又甜又粘,有時候看着這麼可愛的唐人甚至不忍心吃了……

今年的氣氛不是往年紅火,大家都緊閉家門,守着家裏的這份《小團圓》小溫馨。用手機微信給親人報聲平安道聲祝福就算過節啦!一些可敬的人們堅守在一羣的一線。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也在堅守着各個崗位的一線。在這裏我也想說一聲。叔叔阿姨你們辛苦啦!你們致敬!

這個月圓夜讓我們對着月亮祈福,希望疫情早日結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讓我們都懷着堅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期許,共渡難關!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元宵節

說到元宵節裏的湯圓,誰口中不是立刻有一種甜甜糯糯的感覺。“把糯米粉趕成麪糰,再包裹上那濃濃香醇的芝麻醬……”啊,想一想都快垂涎三尺了。

衆所周知,在元宵節吃湯圓或者元宵表示團團圓圓的意思,並且和家人一起包最能突出團團圓圓,而且湯圓非常的美味可口,誰不喜歡呢?

“開始做吧!”媽媽終於說開始做了。

我看着媽媽正在做湯圓:先用糯米粉包裹自己的雙手,再把糯米粉放在碗中,加入熱水,慢慢的攪和兒,至成型。接下來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調芝麻醬,因爲調製時會飄一陣子芝麻的香味,那氣味可香醇了,有一股現磨芝麻的馨香,而且彷彿自己就在磨芝麻;看見媽媽熟練地把一大坨和好的糯米糰,一次一次分成幾塊幾塊的小團,每一個都是那麼的均勻,我看見媽媽拿擀麪杖輕輕把一小塊糯米糰擀開,用勺子舀一大勺的芝麻糊進去,只見媽媽手一合一滾,一個圓潤的湯圓就做好了。

看着那外表光滑白胖胖的湯圓“哇!我要吃,我好餓~”我嚥了咽口水,媽媽點了點頭,知道了我的意思。

她把鍋裏放滿了水,用火燒着。我看這水裏那白色的泡泡,我就知道水肯定被煮的頭暈目眩了,那熱騰騰的水蒸氣打在臉上可舒服了,又熱又綿,我看着菜板上擺的整整齊齊的湯圓,彷彿我已經吃到嘴裏了,它剛進嘴就爆汁,那濃濃的芝麻醬香打開了我的味蕾,又甜又糯,堪稱天上無地上有的傳統美食。

啊!媽媽終於把湯圓下下去了,我看着湯圓們緊緊的挨在一起,你擁我擠,本該沉暗的湯圓變得晶瑩剔透,透的都好像能看見芝麻餡兒了。用鍋勺輕輕一攪,彷彿嫩的一碰就破了,湯圓一個比一個激動,紛紛都脫下了外衣,本該清澈的湯汁,變成了渾濁的污水一樣。當看着它們一個一個都浮了起來,一個好消息告訴你,可以開動了!

坐在飯桌前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一起,享用這份美食,一定別有風味!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huati/1376663.html

  • 標籤: 家鄉 風俗 元宵節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元宵節(精選1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元宵節(精選1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