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觀後感作文 > 掬水月在手觀後感1000字作文

掬水月在手觀後感1000字作文

 作者: | 閱讀: 9.69W 次

篇一:掬水月在手

掬水月在手觀後感1000字

G1811王子

如同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一樣,中國近現代語言的歷史也是動盪的:世紀初一陣峻烈的西風伴隨着文化的革新破除了古代語言的陳腐,但也同時摧折了那一片水草溫潤的古典詩意。當語言走入新一個千年,互聯網的出現又以其浮淺直接震動和改變着我們原有的語言,正如畢飛宇所感嘆的,“只有極限修辭才能構成日常的表達”。這種震動從語言一直傳播到我們的思想和觀念上,使其流動不定,使它們之間高牆四起。

有太多的編造,極端和簡化,我們聽不清自己的話。正如有太多的觀念和思想,我們看不清楚自己;有太多的變遷和摧折,我們看不清楚過去。於是,在今天,我們需要捧起詩歌這汪清澈的瀟湘水,以求在手心裏再次看到懸掛在天邊的那一輪明月的光華,並以光華照亮自己,以明月充實自己。

“萬人都要從我刀口走過,去建築祖國的語言”,正如海子所說,詩歌這一汪瀟湘水反射出的是語言的光華。仔細想想,有多少語言的運用源出於從前的詩歌?如《詩經》中“桃之夭夭”到“前不見古人”,又如詠歎明月的詩句熔鑄成我們對於相思和永恆的記憶。它們是一個時代最美的語言的集合,是一個時代語言建構的代表,背後凝結着豐富的人生體驗、時代感受和哲學思考。

因此,讀詩讓我們在這個語言動盪斷裂的時代恢復對語言的把握,在這個表意求快求淺的時代充實自己的情感。“不學詩,無以言”,孔子的話點出了詩歌對語言的充實作用。異曲同工地,有人解釋我們爲何要讀詩時說了這樣一個笑話:“如果你讀了詩歌,面對湖上落日就能吟詠‘落霞與孤鶩齊飛’,臨一輪落日,歎賞晚照;而不是‘我去!真漂亮!’,然後拍下照片走開”。正如此,詩句以其豐富充實了我們的表達,使我們能夠發出心聲而不受阻礙,使我們對自己的生命體驗保有一份感知力。

進一步地,通過手中語言的月光我們不僅能照亮自身,還得以順着月光看到那一輪明月,藉由詩歌觸及到語言背後的文化和生命體驗,越過過去和現在的斷層實現對歷史文化的認知。以古典詩歌爲例。葉嘉瑩先生,四處奔走講授詩歌,要“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詩裏來”,其意不僅在傳播詩歌之美。“廣樂鈞天世莫知,伶倫吹竹自成癡”,更意在幫助人們在這個傳統文化漸漸走向“郢中白雪無人和”的時代體認我們過去的情感和思索。通過詩歌,我們抵達過去,而只有看到過去,才能更好地向前。

再進一步,通過體認那輪明月,我們修養自身,讓歷史的月光充實我們年輕的心。就如葉嘉瑩先生一生經歷戰亂流離,卻始終保有一片“溫柔敦厚”的君子心性。她的一位朋友感嘆“正是詩歌救了她”。正是背後古代詩人的精魂——他們的生命體驗,他們的人格養成了這樣一片君子心性,亦即正是古典詩歌讓我們把“君子”的明月捧在手中。黃永玉先生感嘆沈從文先生像水一樣既堅韌又柔軟,這和他成長中的詩情——正如在《邊城》中表現出來的一樣——亦有關係,也正是他故鄉清淺的詩與歌,讓他把同樣清明的月捧在手中。

“太初有言”,正如此,通過語言我們看見自己,看見歷史,看見哲思。而詩歌是語言的明珠。於是,噹噹代的奔突躁動的風吹襲我們時,不妨俯下身子掬起一汪詩歌的瀟湘水,而再一次在手中看到那一輪明月,在心中貯滿月光。

篇二:詩與人生

G1811高雨菲

詩是語言最精煉,表意最具感染力的一種文學形式。《毛詩序》中“情動於中而形於外”揭示語言是將內在情感思想外化的工具。詩歌也因其獨特的形式,更準確、動人地傳達着這種情感。從而,詩離不開人,人亦離不開詩,詩與人生密不可分。

詩歌承載着人生,失去了生命感發的詩不可被稱作好詩。詩詞固然有其形式上的要求,但並非只要符合字數一致、對仗工整、韻腳和諧的都是好詩。不久前,人工智能作詩吸引了大衆的注意力。輸入幾個字,不到幾秒內就能呈現一首像模像樣的詩來,足夠唬人。但細細讀來,雖然詞句間內容相關,但邏輯不通,也沒有動人的情感。究其原因,則是文字背後缺少人生的起落,生命的感發,“爲賦新詞強說愁”。葉嘉瑩先生在她的唐宋詞講座中說“詩的好壞不在你是用典故或是淺俗,而在於你是不是有一種感發的力量和感發的生命。”質實如李後主,“林花謝了春紅”也打動了無數易感的心。詩詞的舞臺上有太多種不同的風格、流派,但不論是清新還是沉鬱,豪放還是婉約,都應看重一顆生命感發的心。雄心壯志、一往無前的政治理想與不被重視的現實處境在詩仙心中激盪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宣言;以天下爲己任、憂國憂民的忘我與現實中老、病、獨、衰的艱辛在詩聖心中糾結成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感嘆。生命的矛盾與張力成就了詩的精彩,感動着一代代讀者。

反過來,每一個人的人生中都需要詩,沒了詩的人生失去了一抹光彩。文學大師王鼎鈞說過“如果沒有詩,吻只是觸碰,畫只是顏料,酒只是有毒的水。”詩可以說是爲我們內心的悸動找到了一個歸宿。古往今來所有亡國去鄉者,都在《黍離》“行邁靡靡,中心搖搖”中看到了自己;多少感時傷逝者都目睹着最後一篇秋葉飄落,在《九辯》“悲哉,秋之爲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中找到了共鳴。帶着心與心的共通,我們得以越過生命中的苦難。與其問爲什麼在經歷了青年喪母、去國離鄉、中年喪女後葉先生仍堅貞地踏上弘揚傳統詩詞的道路,不如說是詩的感發渡了她一劫又一劫的悲痛。“只要雪有影、雨有痕、雷有聲、水有紋,就有詩”,而我們也因那“一陣惘然”,就要讀詩。

有人或許會質疑,爲什麼一定是詩?白話的普及無形中拉遠了我們與古典詩詞的距離。同時,不論是古典還是現代,詩歌以象達意的基本表達方式也成了理解上的障礙。許多因素出於人們把“詩”和“遠方”劃上等號後的敬而遠之。實際上,散文或其他文學形式與詩相比,缺少的正是那“低迴往復,纏綿不盡”的情感表達。而對於我們情感中國的複雜、隱祕、幽邃,最好的抒寫方式與閱讀方式就是詩。一句“人生長恨水長東”,道出愁恨的強、深、久、濃,但再多的形容詞都不足以說清“水長東”三個字給人的感動。這也即是詩的力量。所以,詩的價值值得我們跨越語言與理解障礙,去體味,去發現新的世界。

詩離不開人生,人生也離不開詩。從數千年前周統治者採集百姓心聲,用詩歌、禮樂教化是開始,詩便是一種自然的,由內而發的語言。不知不覺,傳唱至今,刻在了我們的基因中。所以更多時候,無意識地在人生的經歷中吟上一句,我們不覺回想讚歎,那真是一句好詩。於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詩與人生融爲一體,詩即人生。

篇三:詩的長夏

G1813閭斯容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觀影后久久不能彌散的震撼,一部分來自葉先生站上講臺的風華,追憶往昔的從容,而更大一部分則源於影片中餘韻悠長的詩——帶給苦難人生如此多的救贖,給予眼前生活一個浩蕩的遠方。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並在這個世界中尋覓自我、篤定自我、迴歸自我。

詩歌異於其他文學形式的最大特徵,即是用意象堆砌出環環意境,引人入勝又難覓其蹤。人類在數千年的進化中,已不善於運用簡單而直白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一腔離愁凝噎在心頭,難以言說;“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面對永恆時的渺小彷徨,無以言表。濃烈和深沉涌起時,複雜的心緒唯借詩歌方能聊表一二。踏上創作詩歌的路途,人才有機會剖白內心,找尋紛繁錯綜的意象下,刻意雕琢出的真摯與珍視。

每一首詩的存在,於這個世界的意義都是獨特的,它見證着一個個生命沓來時的行跡,同樣也賦予它們隨心遠去的權利。“一笑出門去,千里落花風”的詩人,某時某刻也正經歷着“驀然回首”那一瞬間;人們慨嘆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恣逸,但同樣對“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哀婉表示理解。十四行詩允諾莎翁安放他的愛情,散文詩則給予泰戈爾的想象以棲身之所。沒有誰會拿刻板而教條的準則評判詩的優劣高下,正如人生來並無尊卑貴賤之別。人性的多元於此得以被包容,自身的價值於此得以被肯定。詩歌予迥異生命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自由,人們徜徉詩海,綻放光華,悅納生命,篤定自我。

詩模糊了時間的界限,消磨了空間的隔閡。如今我們仍能聽到那聲無奈的“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同爲周室衰微喟然嘆息;我們也曾與拜倫一起設想過:“他日相逢,事隔經年。將以何賀你?”大音希聲是人類的共鳴,因此,只好迴應“以眼淚,以沉默”。詩人將詩歌的起點安插在不同的位置,履行生命時,也走在不同的路上。但相互瞭望的星星,一定會有交匯的軌跡。每首詩誕生的背後總承載着一羣人過往的思考,一段留有餘溫的歷史。立在時空盡頭回望,不懼將來,不念過往,因爲我們總能在詩篇中回到最終的歸宿。

但需謹記,詩於人,決不是一件附庸風雅的高價商品。吟詠吐納,含英咀華的目的不單是爲了追求“腹有詩書”的境界。當人們刻意強調詩詞大會總冠軍雷海爲“外賣小哥”的身份,當人們樂意將關注點放在才女武亦姝考上哪所大學時,一切將會無可挽回地走向庸俗,詩歌的光芒將會輕易地被功利這抔土所掩埋。這顆遺失在夜海中的星,原應點亮一片詩意的世界,讓人們在對詩的品味、體悟、創作中感受到人生的融入,洗淨人生的鉛華。

好在詩的長夏永遠不會凋歇,願你我在不朽的詩篇裏與時同長。

篇四:詩與生命

G1813 高茗浩

莊子有云:“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望着天邊的雲朵慢慢翻卷,手中的時間緩緩流淌,生命總是困囿於歲月與年華的流逝,不可避免要在有限的時間中選擇自己最欣賞的面貌。人們不禁在此時輕輕對自己發問:“我的生命,究竟應該是何種模樣?”

依我看,生命,應當是有詩意的。

一個人的生命不能與自己的靈魂脫離而存在,余光中有詩這樣說道:“握你靈魂的尖端,纖纖有五瓣”,而我相信其中必然有一瓣,是獨屬於是詩的。這是因爲,靈魂本來空虛,需要我們用一些東西來填滿,人們將這些東西分作兩類——理智與情感。詩歌,則正好可以成爲二者共同的寓寄。

理智,是人對於自我的認知。它像一面鏡子,映着臉龐,又映着心靈的光。納蘭一句“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是對自己存在之所識,在這世間,他平凡卻又獨特地綻放着;于謙一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對自己所守之道之所識,縱然千百般錘鍊,清白堅硬之本性從未改變;杜甫一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對於自己嚮往之所識,不求自身錦衣玉食,但求爲天下人謀一絲溫暖。生命該是何種模樣?他們在詩中進行了回答。

情感,是人對於世界的反饋。每個人心中,何嘗不是都有萬般情感不斷流轉,而詩歌便是乘着情感的一條小船。這條船上,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纏綿,亦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直爽,有“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激烈,亦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憂傷。如果說生命是條長河,那麼這條小船,必然會始終隨波浪向着前方。

我們的生命需要有詩,不是因爲他讓我們的生命散發別樣的光輝,而是因爲每個人的靈魂,本身就爲詩留下了一隅。一個人如今的氣質裏,不僅藏着他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更藏着他寫過的文字,吟誦過的詩篇。若生命中少了詩,靈魂則會變得脆弱無依,或許一陣風過便靡有孑遺。

當然,我們說一個人的生命應當有詩意,並不是奢求每個人都能如曹植七步成詩,身負驚世之詩才,更不是要求每個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掌握多少必背古詩詞。詩歌之於生命,固然是一份美好。不過亦有許多人,我們從他們的生命中,讀不到如詩歌般的考究與細膩,但依然可以感覺到那股優雅而綿長的詩意。

王小波以其語言的簡潔與樸素聞名,但當我們念起“今天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愛,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忽明忽暗的雲”,其中詩意是不言而喻的。在他不多加粉飾的外貌下,生命卻自然而然流露着詩意。與一生中遇到大大小小的規矩與要求不同,詩意不是人人都必須遵守的硬性指標,正相反,它是一種對待生命的獨特情懷,隨性而自然。

人時常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每個人生來似乎都在尋找,尋找自己前進的方向,尋找生命的歸宿所在。疲了,累了,便在大路上席地睡着;或坐在一塊大石頭上歇息;又或者張開雙臂,躺在隨便一塊草地仰望。

生命是簡單的,簡單地來臨,簡單地度過,簡單地離去。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卻又都相同。然而生命又是美好的。睡醒了睜開眼,發現到下一個村莊的距離已經不長;坐在石頭上;看着對面豐收時節的田野上,翻卷着金黃;夜色下的天穹,有永恆的星河在陪伴着行路人的仰望。這就是詩意,生命的意義不在於行路的終點,而就在行走的路上,詩意讓人們不躑躅於眼前的苟且,而是一路哼着小調,一路風光,走啊走……卻已然足夠了。

靈魂對詩意與生俱來的渴求,以及人對於生命形態後天的追求,二者從根本上決定了詩意對於生命的不可或缺。人這一生,定當有詩相伴而行。

所以,請給生命以詩意,給明日以光。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guanhougan/1260021.html

  • 標籤: 掬水 觀後感 防溺水觀後感500字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掬水月在手觀後感1000字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掬水月在手觀後感1000字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