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推薦10篇)作文

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推薦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15W 次

篇一: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推薦10篇)

在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時期興起的工業城——格拉斯哥。這裏街道上整齊,嚴肅的紅磚樓四平八穩。《擺渡人》故事的開始,就發生在這樣一個冰冷,堅硬的環境裏。

這故事講述了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無話可說,總是爭吵;在學校裏經常遭到同學的捉弄,就連她唯一個能談得來的好朋友凱蒂也因爲父母離異而轉學離開。

發生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十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然而,在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後,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而眼前是一片荒原。後來迪倫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坐着一個16歲左右的男孩。男孩將迪倫帶離開了事故現場。

走在荒原上的迪倫發現,這荒原上,唯一的同伴就是這個男孩。男孩崔斯坦自稱是她的擺渡人。

擺渡人,就是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送到該去的地方。連擺渡人的相貌也由靈魂決定。每一個靈魂的嚮導,都應當看起來沒有威脅,從而信任他們跟着他們走。

崔斯坦將以保護迪倫爲已任,克服一切困難,把她安全送到目的地。荒原,位於兩個世界的中間,每個靈魂都在穿過他們自己的荒原。在這個地方發現自己死去的真相,然後無可奈何地接受,克服重重障礙到達彼岸。

步入荒原的靈魂,他所看到的一切景象,都是他們內心的投影,荒原將現實生活中原本看不見的情緒,以及內心深處不易察覺的本性,用人可以感知到的地形,氣候具象化,成爲走過荒原的阻礙,當迪倫指着荒涼的羣山抱怨時,擺渡人崔斯坦告訴她“你不喜歡鍛鍊,所以只要一走路,你的心情就糟透了。這片地方反映了你的所思所感當你生氣時,這裏就陰雲密佈,狂風大作,一片漆黑。你的心裏越陰鬱夜晚就越黑暗”,荒原就是靈魂情緒的鏡子,是靈魂本性的寫照,荒原是怎樣的也就是自己心裏的映射。

人生,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放棄,迪倫到達靈魂的彼岸時,那裏有天使相迎,那裏有她的家,只要她願意等待,她的親人,朋友終會和她相聚可是,那裏不可能有崔斯坦,他永遠不屬於那裏,即使迪倫等上幾個世紀,也不會等到他。迪倫逃出去要重返荒原去找崔斯坦。

重返荒原,值得嗎?這是讀完後我第一個感想。首先,沒有崔斯坦保護的迪倫,只能獨自想辦法,抵擋荒原上那些惡魔的攻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其次,返回荒原的迪倫,她能認出或找到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嗎?如果沒有找到她就是荒原上的孤魂野鬼,就是惡魔的盤中餐。

迪倫最終憑藉自己的勇氣,堅定的信念,對愛的執着,打破既定的命運,不僅自己成動功返回人間,而且還帶着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一起這回人間。

爲什麼那些孤獨的靈魂心甘情願留在那裏?是因爲他們沒有勇氣。離開,意味着可能會死——真正的死。如果留下,他們還會有再次見到自己心愛之人的可能,他們不敢冒失敗的風險。正如老婦人伊萊扎說:“不是這個地方不讓他們走,而是這些靈魂自己束縛住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生活,最大的敵人是認命,人生的擺渡人,往往是指生命中出現的那些貴人,那些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人,在書中崔斯坦是保護迪倫的擺渡人把她送到異域之地,反過來,迪倫何常又不是崔斯坦的擺渡人帶着崔斯坦重返人間,渡人即渡己,我們是自己人生的擺渡人。“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種人生態度。

篇二: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吳鴻奕

之前一直久聞大名,這次終於有機會拜讀蕭紅的文章。花費的時間多而零散,但是總歸是讀完了;坦白來講,讀到前面,就像是欣賞一幅幾十年前的社會圖景;讀到後面卻越來越難讀下去,因爲這圖景所揭示出來的傷痛太深。

蕭紅的《呼蘭河傳》,第一章簡單介紹整個故事的背景地點及當地人的生活,第二章介紹了當地的民俗娛樂。第三章視角一變,主視角變爲一個孩童,開始轉爲描繪呼蘭河城中一個孩子的童年。一開始我有過疑惑,爲什麼作者要特意選擇孩童的視角?而讀到後面我有些明白了,正是因爲孩童是如此天真,她眼中的世界才能被映襯得如此赤裸而醜惡。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這章最主要的人物是胡家的“小團圓媳婦”。我不知這個民俗起源於多久,但本質上與童養媳相似。這個小團圓媳婦(她的真實姓名甚至沒有提及過,因爲不重要)是一個質樸天真的女孩子,年紀才十二歲,長得比同年歲的女孩高,時而還會露出羞澀的笑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子,卻成爲了一場殺人案的被害者。

這便是我想說的:第五章所寫的是一場殺人案,被害者是“小團圓媳婦”,兇手是所有人。

起先是虐待。原文中寫她的“婆婆”生氣時不打雞不打羊羔,卻拿小團圓媳婦出氣。原因是雞被打了會不下蛋,但打小團圓媳婦“卻一點問題沒有”,如果她鬧絕食,就給她灌“剩下來喂牲畜的湯水”,如果她被打傷了,就扔在牀上躺一會兒。

小團圓媳婦接受不了如此生活,她想回家,她還覺得自己能回家,迎來的卻是更加過分的虐待。

最後,她不堪重負,病倒了。此後便是更深的噩夢,人們打着善意和好心之名,給她出了各種各樣的偏方。道符一類已經不用被提及,最可怕的是後期的請大神,將一個女孩用開水澆到頭。她的皮膚哪裏遭得住這種酷刑?她暈過去了。衆人瞬間着急了,一個個關心地圍上去,救她,好像真的關心她的死活似的。不久後她掙扎着醒了,請來的人說還需再澆兩次。

這時,反倒沒有人擔心她等會不會暈過去了。諷刺,可笑,她的呼救沒有人理會,她在瀕死的邊緣纔有人伸出援手。但這不是憐憫,更不爲善心,或許只是一種簡單的想法:她要死了,怎麼不能去救她呢?但給她澆熱水是爲了救她,爲了治病,這個時候她的求救聲就好像雞鴨在臨死前的慘叫一樣,有什麼值得理會的?

最後小團圓媳婦終於死了,理所應當且無人問津更無人譴責,在胡家爲保全顏面的作戲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我猜想她直到最後也沒有回家,因爲橋下總有白兔在哭,哭着要回家。這個白兔若是鬼魂未免也太容易處置:你只需要騙她說帶她回家,她就抹乾淚水消失了。

善人,純潔者,未經污染者,永遠都是這樣天真,況且她還是個孩子。

只是,她的天真難道有錯嗎?她想回家難道有錯嗎?憑什麼她要遭受如此痛苦不可?有人說就因爲綿羊溫馴而不會反抗,它才遭人欺辱——順序搞錯了,它被欺辱是因爲行兇者太過惡毒;這樣的受害者有罪論直至今日都貫穿於我們的生活。前面有說過,這是殺人案,兇手是所有人:自認爲無罪者,自認爲無關者,自認爲行善者。在《呼蘭河傳》中,這三類人幾乎就是所有人了。而動機是什麼?動機是千百年來的封建禮教,由程朱理學而發展的折磨人的藉口。

還有千千百百個像小團圓媳婦一樣的女性。她們有的被殺死了肉體,被看不見摸不着的封建禮教;有的被殺死了靈魂,像小團圓媳婦的婆婆。

蕭紅所寫的這本書絕不是什麼鄉間小調。作家輕柔的筆調讓它有着童話的外衣,令人恐懼的內裏。之所以難以讀下去,正是因爲你認識到了這樣的愚昧所代表的東西,她所寫的是受壓迫者,在此書中大抵表現爲女性和窮人。窮人因爲金錢觀念,女性則因爲自古以來的束縛和成見。一位女性所面臨的一是無處不在的細針般的閒言碎語,二是來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甚至社會的成見,好似紮根於深不見底的地底,牢固得無法動搖。

會腐朽的終會腐朽;就像該倒下的,儘管是參天大樹也如出一轍。錯誤的,將矛頭指向自身、指向他人的觀念無論歷時多久,終會被祛除,被替換,被取代。蕭紅是一位深受苦難的作家,她眼中的他人所遭遇的苦難是如此深刻,以至於我不敢想象她所面臨的痛苦該是多麼令人膽顫。

她將筆尖指向“愚昧”,指向這紮根於社會深層的病菌,在她筆下,愚即是惡,愚導向惡,指向連自己也沒有發覺的惡。若是犯下的罪惡用一句愚便可以全部豁免,這世上便不會有如此多的慘案。她用這筆告誡女性,告誡所有人,莫要利用或是被那禮教和人情世故指使,莫要用你寶貴的人生去和他人成爲共犯。同時或也是一種警示:吃人的封建禮教,無可救藥的人心,終會有被時代吞沒的一天。

而因爲她在第七章中所塑造的,一位有些不同的“馮歪嘴子”,這樣《呼蘭河傳》才終於有些像童話了。

篇三: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段歷史。

煤好吃嗎?我不清楚,也許吧。畢竟在這個近代,也有一些美食是可以用煤做的,至少是間接的對吧。那也是有一點味道的吧,在那個沒有什麼吃的的年代,也許還有一些孩子的樂趣吧。

彷彿一本書若是想要吸引讀者的興趣,去稱作是一本好的書,它總是要來一點什麼起伏,前面寫點美好的,中間寫一點難受的,後面的後來,這樣似乎會是一篇好文章。又似乎寫一個主角的一生,他的童年總是那樣的有趣和奇妙,有着許多冒險刺激來安插,但這沒什麼,我也蠻喜歡那個童年,即使放在他們身上時,在那個年代,那有時並不能說那是幸運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幸的了。

但我不喜歡你中間的苦。

我不喜歡那段的社會和那頭髮狂舞的姑姑。那張牙舞爪的社會,總是因爲一些事件開始胡亂殺人,由此我又深深的感到姑姑的不幸。不過是她當時的男朋友自己駕駛的飛機去投入了國民黨,去了臺灣省,可敬的是他的勇敢和富有的技術,他追求了他所想要的,但是在那個兩個黨派之間的矛盾,一切變的那麼的尖銳。但是其實一切都不應和姑姑有關的對吧?在他的日記裏也寫了一些關於姑姑和我的臭話,可以想到的一種美好,那可能是因爲他並不想因此干擾到姑姑乃至她一家人的正常生活。但人們不吃這一套,或者說是壓根就不關心事情的對與錯,他們只關係那個切實的實際,“他投入了國民黨,而她是他的女朋友”,那麼他們之間就一定是狼狽爲奸。人們十分樂意這麼做,這是一個很好的八卦話題,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一個邀功的機會,人們總是會做對自己有利的,不會去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畢竟世上沒有聖人,但那也許是當時的環境下造成的了。

我不喜歡那瘋婆子模樣的姑姑。但作爲一個有責任感的並且又有黨籍而沒有孩子的一個婦產科醫生來說,她似乎沒有錯,但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的話,那又是罪大惡極的。不說那湮滅了多少家庭生育的慾望,說那害死了多少人,又導致多少人進入黑暗,對生命失去希望。可能有人會說,那是罪有應得,他們沒有尊守規矩,沒有聽上頭的話,那是秩序的背面,亂的結果,他們得自己負責。而又站在人性的角度,他們自始至終都是人,生活在社會中,卻因爲這個美好的社會而“死去”。許多人在追捕的過程中死了;又有許多人會在手術室裏死去。這規矩,就像是一把鍘刀,無情的割着草,還無比的榮耀。

《蛙》這本書,我覺得講的是姑姑和那個時代。蛙可以一次性產很多的卵,但那並不一定會全部發育成成年體,像是那些沒有能出生的孩子一樣,夭折在了半路上,化爲養料。姑姑算是殺手,也許這就是她這麼怕蛙的原因吧,怕他們長大了回來找她,她愧疚、害怕,然後從泥娃娃上釋懷,她想當一會兒女媧吧。

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也許準確點會是過去一點,但只不過是現在變好了一點點罷了。東西會藏匿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許你又是十分的清楚的,但你說是無能爲力的了,曼珠沙華也許開滿人間。

篇四: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侵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故事講的是一位優雅而堅韌的老人,聖地亞哥。這名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條大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耐力與毅力的較量,聖地亞哥終於殺死了大馬林魚,可就在他返航的途中卻遭到了鯊魚的襲擊。當他終於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骨。

老人的故事完美的詮釋了“超越極限”四個字,三天三夜無休止的戰鬥,飢餓、肉體上的疼痛都無法擊垮老人,他在手無寸鐵的情況下擊退了灰鯖,、檸檬鯊。那他應是怎樣的沉着,冷靜,從容不迫啊!他說:“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垮,你可以消滅一個人,可就是打不敗他。”看啊,勇氣和信心築成了他的盔甲。他是海洋上的戰士,精神上的英雄。他無堅不摧,所向披靡。

暑假的時候,我去參加考級,經過幾個小時的車程,我終於到了考級場地。我們是分批入場的。漫長的排隊後,終於輪到了我。我走進考場,鞋子踏在地上嗒嗒地響。我擰了擰衣角,坐到了琴椅上。雜亂的琴聲響起,我因爲緊張地手抖,剛開頭就錯了音。關心則亂,我越是緊張就越是彈着亂。錯音、錯拍,我機械的演奏着,歡快的跳音硬生生給我彈出了行屍走肉的意味,無言的恐慌在心頭擴散開來。

“我希望不再和他們鬥了!”老人喃喃自語道。“我真的希望不必再鬥了!”

我彷彿預見了我考級失敗的場景。不,不,不!不能這樣!我冷靜下來倉,促的給這首曲子結了尾。後頭還有兩首曲子,絕對不能慌!我深吸一口氣,手指復又擡起——

此時,在大路另一頭的窩棚裏,老人又睡着了。他依舊臉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的身邊,守着他,老人又夢見了獅子。

琴聲在琴鍵上緩緩地流淌開來,開頭的和絃緩慢而又肅穆,如同一把木質的船槳緩緩地在水中擺動。小船緩緩地行駛,湖面蕩起一圈圈波紋。船上的人不知在想寫什麼,緩緩地搖着船槳,小船緩緩地行駛着,河面愈來愈寬,有好些魚兒在水中游着,船上的人緩緩地擡起了頭,卻見那滿天的烏雲豁然散開,陽光像柄利劍刺穿烏雲,照亮了整個湖面!

曲子就此結束,我站起身朝評委老師鞠躬,一身輕地走出了考場。

人不是生來就被打敗的。走出考場的我這麼想到,臉上盪漾起了微笑。是了,任何困難都無法讓你區服,即使萬死也不足惜。我想起老人,想起獅子。也許在某處的沙灘上,老人正與獅子在一起。

篇五: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城南舊事》一書以作者童年生活爲背景,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的往事,通過小英子童稚的雙眼,展現了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筆觸淡雅滿含懷舊基調和眷戀之情,又在懵懵稚拙中道盡了人世複雜的情感。

在這本書回憶錄中,林海音惟妙惟肖刻畫了許多人物,像宋媽、蘭姨娘、母親、秀貞這些時代代表的底層女性自然有,但也有像妞兒父母那樣狠心的也不佔少數,那又是有什麼呢?這也不過是20世紀20年代的真實歷史罷了。這本書,無非就是平日瑣事,卻又深藏真理。書中人物頗多,主要還是尖銳諷刺男女有別和消極厭世,這不難懂,但它的確給我無數聯想,勾起無數思緒,它就是那個讓我分不清好壞,分不清天和海的那位厚厚嘴脣的男人。

這時期的背景正是社會矛盾尖銳,民衆生活水深火熱之時,也讓我對於底層人民生活和人性的善惡有了初步認識,故事看似平鋪直敘,其實處處設置懸念,描繪了小英子複雜的心路歷程。如“我惦記的不是那個球,是那草地,草地裏的那堆東西”,讓讀者對這些東西是誰的產生好奇,“我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分不清這些。”“那個厚厚嘴脣的男人,他到底想幹什麼?”表現得小英子的困惑,也讓我們去猜測他的身份還有“我的心跳了,忽然覺得有什麼不幸”,表現了作者英子的擔憂。故事懸念迭起,充滿張力,悲劇式的結尾更是充滿了震撼力,讓讀者受到心靈的洗禮。

那個使我分不清好壞的男人最終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我明白,我相信千千萬萬的讀者也明白,他內心有苦衷,有一種說不出的苦,但一滴眼淚落下需要多久呢?他是否在死前看清了自己呢?我無從知道,但我相信他的內心一定陽光明媚,裏面有一片大海,與天相輝映,我也相信,如果讓他重新選擇,他一定會分清天與海,雖說,海天一色。

他的故事無非就是那漫天星辰中的一點星光,閃着微小的光照不亮一米的地方,卻同樣照進了千千萬萬讀者心中。平常之人,雖可針貶時弊,或生怨意,但不可不愛家人,但也更不可爲一些小利丟了氣節風骨,丟了道德節操。也許的確海天一色,難免會使人看錯前行的路,但總是可挽回的,畢竟,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自古以來,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激越,亦有“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之壯烈,更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悲愴。他的故事在歷史銀河中也無非是一粒沙塵,但人生亦是如此,想來,此生寄向處或寥落清貧,或贏得功名,皆無真正的安穩,人若浮萍,無根無蒂,既便是萬里江山也亦是填不滿內心的荒蕪,何況清貧一生,卻有所愛之人與愛你的人相伴無非只用分清海與天罷了!

海天一色是人生的美景,亦是人生的陷阱,你分清海與天了嗎?終有一日,我希望在海邊看到更多人,然後笑着對他們說:“走,我們一起去看海!”

篇六: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曾泊雲

蕭紅筆下的一座小城,坐落在昔日的黑龍江省呼蘭縣。這座小城極爲普通,從南到北的十字街貫穿整個小城。一個個生活在這普通小城裏的普通人,共同編織成《呼蘭河傳》的故事。

全書由“整體到局部”的結構先總寫呼蘭小城的地理情況、城市內部的構造等等。再寫人,但這本書無主要角色,用小城各個地方不同的人爲線索,把小城的面目徐徐鋪開。作者用敘述生活的口吻描寫的事件當中,有善有惡,有悲有喜,黑白交織,如灰色的、大筆點染的水墨畫。

“灰色”——這是我讀完《呼蘭河傳》的第一感受。白與黑交織,便構成了灰。《呼蘭河傳》有令人愉悅的片段,有能激勵人心的人物。我至今都記得在第五章有一個片段:“於是我從祖父的身上從上往下掙扎着,喊着:‘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幾乎抱不住我了。”童趣與天真如鑽石一樣鑲嵌在本書中,但僅存的美好便大抵這些了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呼蘭小城的“文化活動”。先是跳大神,大神是要請的,而且還要獻上布匹,大神不高興了還要殺雞。既然活動成本這麼高,呼蘭城的市民爲什麼還要心甘情願地去做?我認爲可以從上下文尋得答案:呼蘭小城有爲神鬼服務的店鋪,以扎彩鋪爲例,文中作者用細緻的描寫寫出了扎彩鋪裏金碧輝煌的陰間宅子,加之以豪華的特殊服務——有專門的人拉車,有穿着白淨的廚子拉麪,還有精明的管家管賬……然而這一切是還是衣着粗鄙的人做出來的,並沒有因爲陰間的宅子如何漂亮而改變現世的生活。作者也在文中說,並未見到做扎彩的人給自己做一間陰間宅子。放河燈也是一大特色活動,例如此場景描寫:“這時,再往遠處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燈就滅了一個,再看着看着,又滅了一個,還有兩個一塊兒滅的。於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地託着走了。打過三更,河沿上一個人也沒有了,河裏邊一個燈也沒有了。”文字雖簡潔,但在我腦海中一下子就有了畫面:在視野的盡頭,燈在河的遠處一個個地滅掉,每滅掉一個,天色便暗了幾分。待到燈全部都滅完後,這河,便又恢復死寂。

哪有陽間人渴望陰間的道理?如果真是這樣,只能說明人們對現世的不滿、失望以及對虛無縹緲的“來世”的憧憬。聽着大神唱着跌宕起伏的調子,難道他們感受不到內心的空虛嗎?向鬼神求幸福安穩,渴望來世的榮華富貴——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作者情感已不必多說,讀者自知。而打動我的是灰色的回憶:如黑白交織,生活不是一昧的美好、順利,也不是一昧的困難、坎坷;只有風雨交織、雨後天晴的生活最是真實,也最是動人。

昔日的黑龍江省呼蘭縣今日已物是人非,哈爾濱市呼蘭區代替了呼蘭縣。但蕭紅筆下的呼蘭小城,似一縷若有若無的炊煙,跨過歷史的河岸,飄過了呼蘭,飄過了黑龍江,飄過了中國北方……向沿途的旅行者訴說這娓娓道來的故事,喜悲交織的故事將會一直延續下去……

篇七: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這輩子想起來就這樣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這樣的命。年輕的時候靠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差點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餘華《活着》

《活着》是一篇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本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人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卻又不得不爲他的淡然而心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當中。人們活着總想過要轟轟烈烈,但父母告訴我,平凡點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學會獨立學會堅強;老師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澱、成長;朋友亦說,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開心得沒心沒肺。平凡好嗎?我對着鏡子問那滿鏡的平凡,鏡子裏的朦朧玻璃後的水銀說,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於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閣樓,我在散發微微黴氣的書架上尋覓的時候,那本薄薄的小書闖入我的鏡片,泛黃的書頁,向我傾訴着它的不簡單,那個叫做餘華的人,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正常卻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貴於是闖進了我的生活,情緒在那娓娓敘說的過程中起了漣漪,《活着》就是這樣,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的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縱使餘華不是一個擅於煽情的作家,然而與平常之處的發掘,那漫不經心的筆觸卻直擊讀者的心靈。

人之處總是單純得像杯白開水,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平凡什麼是轟烈,那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是一時的好奇,也許是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時的衝動。

很多時候,遠離親人遠離朋友的日子裏,感覺幸福一下子遠行,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來,有過快樂的憂傷,也有憂傷的絕望。然而所有的悲觀在遭遇到福貴時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貴時變成了有幸。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這是小說的最後一句。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不管是爲了崇高轟轟烈烈地死,還是不爲任何卑微堅韌地活着,都是一種生命的尊嚴。

篇八: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真正的偉大

書,給予我們知識的拓展;書,給予我們情感的昇華;書,給予我們道德的啓發;書,給予我們心靈的滋潤;書,給予我們修養的提高;書,給予我們美的體驗和愛的感受!我想“潤物細無聲”不只可以形容雨,亦可形容書,潛移默化地改變着我們。

這次,我閱讀了《老人與海》:年邁的桑提亞哥是一個貧窮的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未打到魚後,在第八十五天去遠海,與一條他見過最大的魚搏鬥了兩天兩夜才刺死了那魚,但是在返回途中遇到了灰鯖鯊、檸檬鯊及許多的鯊魚,最終老人在反抗中被“打敗”了,大魚只剩下一副骨架。情節看似簡單無奇,書本篇幅也較短,但對個人的影響力卻是無比巨大的,帶給社會文學界的轟動也是巨大的,帶給文學史的影響也是無以倫比的!是啊!書中對老人與旗魚鬥爭,與鯊魚鬥爭的情節寫得極爲真實,極富立體感,極精確到位,彷彿就是電影慢鏡頭正在放映一般浮現在眼前,令人歎爲觀止!也讓我思考真正的偉大是什麼呢?

是老人所體現出來的那種頑強拼博,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老人那種捍衛到底,敢於反抗的精神,更是老人那種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精神。

海明威的創作作品大多都是對現實、對暴力冷血、對殘酷的揭露和傳達思想。但他年長後的巔峯之作——《老人與海》卻風格迥異,儘管也是與魚抗爭,但讀者看到的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那種真誠的感情,老人和男孩的深厚感情,以至老人在困難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還有露臺酒吧也經常給予老人食物,年邁的漁夫對老人也深表同情與擔憂,老人也擁有着一顆懂得感恩的心,想着把最好的魚肉給酒吧老闆,認爲自己所在的鄉鎮很友好,這種人與人的感情着實令人羨慕,令人嚮往,是對人類友好相處的提倡。除了人與人的感情,也有人與動物,人與海,人與自然的那份感情。其實我認爲“老人與海”老人象徵着人類,海象徵着自然,不就是人類與自然嗎?老人稱魚爲朋友,老人認爲大海是女人,他熱愛大海,他對魚的殺害只是爲了維持生計即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都如此和諧。

閱讀會發現,《老人與海》中還蘊含着一句哲理——好漢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是啊!一個人在肉體上可以被毀滅,卻精神上卻不可被打敗,這是何等的驕傲!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如爲國爭光,揮灑淚水的奧運健兒;像見義勇爲,舍已爲人的道德模範還有堅守邊疆,不畏艱苦的軍人等,他們都值得我們學習!

《老人與海》徹底爲我們詮釋了何爲勇氣,何爲拼博,何爲樂觀,何爲好漢,何爲真正的偉大!

篇九: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品味餘華,從品味他的《活着》開始,讀得多了,久了,就會爲他的深邃思想而折服。

描述一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講述時間,講述人的經歷。這也是主人公福貴的人生經歷。福貴的一生,對於旁人來說,是不平凡的。

他是城內皆知的少爺,衣食無憂整日吃喝嫖賭。賭了幾次後,他便敗光了所有家產。一夜間從少爺落寞成了“乞丐”,父親也氣死了,妻子家珍也被城中的父親接了去。不久後,母親也病死。因生活的打擊,而使他不得不接受現實。因爲一次高燒,女兒鳳霞聾了也啞了。嫁人後,難產而死。自己的兒子爲別人輸血過多也死了。妻子因積勞成疾,死在了福貴身邊。歪頭女婿被掉下來的鋼材夾死。孫子苦根吃得撐死了。福貴買了一匹老牛,起名“福貴”。他們一起走着,活着。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活給我們自己的責任,忍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幸福、苦難與平庸。或許在他人眼裏,福貴的一生是多災多難的。他忍受着喪偶、喪親、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傷與痛苦。苦熬着生存下去。但在福貴眼裏,他有着最好的妻子,最聽話的兒女,有懂他苦的女婿,與他相依爲命的孫子。對於福貴,他所述的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歡樂與幸福,是苦難生活中給他甜蜜的饋贈。生活對他的一個個打擊,他消化後,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當然,我在生活中也經歷過困難,我的經歷遠沒有福貴那樣悲慘,但我卻不能依舊樂觀地面對。我之前所經歷的成績上的落敗,學習上的疑惑,名次的落後,老師的斥責,家長的批評。每每遇到這些,我想着逃。逃避能解決一切困難,或許以後的懲罰會來臨,但至少現在不用去面對。

在逃避中,我也常抱怨命運的不公。我想,這便是我與福貴的差別。我從未有一次想着勇敢地面對,去解決這些問題,而後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或許,更大的原因是我的內心不夠堅強。我也在嘗試着尋我堅強的方法,去使自己變得堅強,不再唯唯諾諾。看了福貴的一生,我似乎找到了答案。福貴平淡的一生,便是真諦所在。我也聯想到一個成語,千鈞一髮。三萬斤重的物體在一根頭髮上,頭髮並沒有斷,這也是堅強的答案。

但《活着》,我想它並不只是闡述如何承受巨大的苦難,更是在講絕望的不存在;活着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作者餘華也說過:“福貴,讓我相信: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別人的看法”。這也是福貴教會我的。福貴用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人活着的意義。“偉大”這個詞,在福貴身上,也顯得渺小。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福貴與老牛福貴一起走着,活着。駛向未來。

篇十: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

《簡愛》這本書是由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寫的,本書一經完成,便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成爲了一本傳世之作。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衆,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其實在一開始,我並不對這本書感冒,覺得無非就是一些兒女情長的事情而已,但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這本書的內容是多麼的精彩,多麼的引人深思啊!

想象不出,這樣的一個自幼父母死亡,寄人籬下身無分文又受盡歧視的弱女子,究竟是這樣的熱忱剛烈、是怎樣的不甘屈辱、想象不出當她的表兄歐打她時,她是怎樣的勇於回擊;想象不出當舅母嚷叫着自己的孩子遠離她時,她是怎樣的高傲地喊:“他們不配和我在一起!”;也想象不出,面對冷酷的校長和摧殘她的教師,她是怎樣的深惡痛絕地對好友海倫說:“假如她用那根條子打我,我要從她手裏把它奪過來,並且當面折斷它。”

更想象不出,這樣一個身份低微,相貌平平的普通女子,且當時年僅十歲的普通小女孩,在追求個人幸福時,究竟是怎樣的樸實自信?想象不出她究竟是怎樣對地位高貴的羅切斯特喊出:“你以爲,因爲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我們站在上帝腳跟前,是平等的,——因爲我們是平等的!”的一番話。

他所做的一切,我都想象不到。

我陷入了迷惑之中。但我突然意識到,他對世界有一顆熱忱的心,任何的不幸與挫折,都無法澆滅這一顆火熱的心。

她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獨特的理想,這也是常人難以理解她的原因之一吧。

有人說,理想是一顆會開花的樹;雨果說:“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而列夫·托爾斯泰也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而追求獨立、自主、平等是簡·愛的理想。而簡·愛因爲有了理想,所以縱使弱小無助,也要竭盡全力地去反抗;因爲有了理想,所以縱使地位低賤,也要頑強勇敢地去追求;因爲有了理想,所以縱使生活曲折,也要堅強自信地去活着。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的:“一種理想,就是一種動力。”追求獨立、自主、平等是簡·愛的理想,而理想是簡·愛追求獨立、自主、平等的動力。

讀了這本書,我不禁想起了沉思,想起了我的那顆夢想的種子。

我想,也許簡·愛,才真正的理解了這個世界的真諦吧。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duhougan/1372946.html

  • 標籤: 字左右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推薦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第七天讀後感1000字左右(推薦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