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

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73W 次

篇一: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

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精選3篇】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

學完第十三專題《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後感悟頗多,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只有堅持不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的生活環境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文中提到,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的首要原則就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準確把握人與自然的關係,要牢記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不能與自然相對立,不能妄圖去統治、征服自然,而要與之和諧共處。在此基礎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發展經濟是爲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爲了民生。總書記從科學角度出發,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思想,深化了對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規律的認識,同時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律保障,爲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的共同夢想努力奮鬥。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要從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着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六個方面打好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

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近代以來,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只有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纔是人類環境未來的發展方向。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總書記發出了“讓黃河成爲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號召,我們一定要保護、傳承、弘揚好黃河文化,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篇二: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爲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爲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身體力行,爲全黨同志作出了表率。

一、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明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佈局,“進入了快車道”。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爲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倡導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讓生態環保思想成爲社會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當前,我們生態環保人努力的一個方向就是致力於構建上下貫通、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動擔當、主動作爲,通過不斷創新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分類考覈制度、“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在污染防治攻堅、生態環保問題整改、環委會等聯席機制中牽頭抓總、帶頭落實的作用;轉變工作思路,搭建與企業良性溝通機制,全面落實環評審批與監督執法“兩個正面清單”,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水平,加快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增定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發出了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動員令,決心信心之堅、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目的就是要讓人民羣衆在天藍、地綠、水清的環境中生產生活。“史上最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高潮迭起,一批羣衆身邊的垃圾、噪聲、揚塵等污染問題得以解決;大批造成污染企業受到了整頓、罰款、停產或立案等處理;大量履職不力的幹部被問責。在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累計解決羣衆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15萬多個,罰款數額達24。6億元,行政和刑事拘留2264人。

藉助生態環保督察這把利劍,我區着實推動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全面完成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整治,羣衆喝上了“放心水”;推動***提標改造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保障長江流域水環境安全。隨着一大批羣衆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人民羣衆的滿意度和政府的公信力都有很大提高,更加堅定我們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定力。

三、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找答案

生態質量就是生活質量,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環境。發展環境除了制度建設之外,生態文明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一座生態宜居、綠意盎然的城市,對企業、人才都更具吸引力,能吸引來更多投資和資源。近年來,我區強力推進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淘汰關閉污染企業,大力開展小流域整治,昔日被嚴重污染的***國家4A級景區,景區單日最高接待遊客達4萬人;獲評***。生態向好、生活向上、發展向前。我區持續變好的宜居環境,既爲城市居民營造了觸手可及的幸福生活,也讓這座城市成爲吸引人才和產業的“強磁場”。由此可見,生態持續向好,發展纔有後勁,城市纔有活力,幸福生活和可持續發展也才更有支撐。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我區旅遊資源豐富,通過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着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利用好四川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優勢,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將**建成令人神往的“現代生態新城”。

篇三: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體現。“十三五”期間,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霧霾少了”“環境美了”,正成爲越來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態好,發展纔會更好。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的背後,是我們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發展中國家,堅定走上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擦亮”藍天

走綠色發展之路

“十三五”期間,全國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爲“擦亮”藍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態環境保護看成是給發展“拖後腿”,而是將綠色發展作爲新機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條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雙贏之路。

在河北省遷安市的市標廣場,用不鏽鋼打造的“鐵原子”城市雕塑靜默矗立。遷安擁有豐富鐵礦,一度鋼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鋼鐵讓當地人富了起來,也曾讓當地羣衆飽受空氣污染之苦。

去產能成爲河北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關鍵之策。自2014年以來,“鋼城”遷安累計壓減1000萬噸鐵、1000萬噸鋼的產能。同時,當地鋼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並不斷延伸產業鏈,開發新產

品,提升鋼鐵產業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近幾年,遷安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遷安市的綠色轉型並非個例,“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後產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超低排放清潔煤電供應體系,光伏、風能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潔能源佔能源消費的比重達23。4%。

“藍天白雲更多,清新空氣常在”正成爲現實。今年1-9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爲87。2%,一些城市已經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

保衛碧水

壯士斷腕動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以往,我國一些地方的經濟發展方式粗放,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導致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

洱海是大理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母親湖”。近年來,隨着大理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外來人口逐漸增多,餐飲客棧服務業快速發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設施基礎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爲還“母親湖”一份健康,近幾年,大理壯士斷腕,全面打響環湖截污、生態搬遷等攻堅戰。2017年4月,洱海迎來史上最嚴整治,洱海核心區所有餐飲、客棧一律暫停營業,配合整改。2018年6月,4400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網建成,實現了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

動真格也見了真效果。隨着整治工作不斷推進,洱海水質得到了極大改善。2017年洱海水質實現6個月Ⅱ類,2018、2019年連續兩年洱海水質實現7個月Ⅱ類,今年1至5月洱海水質爲Ⅱ類,主要水質指標變化趨勢總體向好。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助推了全域旅遊發展,2019年大理州共接待遊客5300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941億多元,均實現同比增長。

應該說,水污染問題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戰,應成爲個人、社會、政府的共識。一方面,要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嚴懲各類環境違法行爲和違建項目,健全水環境監測網絡,嚴格控制各類環境風險。

守護淨土

精準治污下功夫

富饒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藏。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範風險,才能讓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累積性、地域性、長期性等特點,因此

在治理上就要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紮實有效開展修復,避免盲目“一刀切”。

保障耕地安全,才能“吃得放心”。目前,我國已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四年負增長,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未來,還要將污染耕地修復納入生態建設長遠規劃,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加強配套政策扶持,如通過國家專項基金,對以淨化爲目標的耕地修復工作給予啓動資金和相關政策支持,減輕地方政府壓力。

嚴格建設用地准入,才能“住得安心”。要嚴格落實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做好污染狀況調查、監測和評估。對存在污染風險的地塊,不一定急於修復、急於使用,如果不能確保安全就堅決不用,特別是不能作爲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離不開資金、技術等要素的保障,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和監督。由於土壤污染的特點使得其很難引起關注,還應加強土壤污染的科普與宣傳,增強全社會保護土壤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爲一種自覺行爲。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匯聚全社會的磅礴力量,久久爲功向前進,我們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49302.html

  • 標籤: 人與自然 精選 心得體會 和諧 共生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心得體會【精選3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