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05W 次

篇一:《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

《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

書信緩慢又單調,現代人已經很少使用它往來,然而紙張有界情誼無邊,書信要用超出其本身體量數倍的鄭重來對待。讀《曾國藩家書》像是在冬日的午後和祖輩坐在陽光下喝茶,聽他將爲人處世的道理一一傳授,會嚴肅教導“凡人爲一事,以專而精”,也會遺憾感嘆“川筍不及少年鄉味”。家書拉近了曾國藩這一晚清名臣和我的距離,即使是老生常談的大道理,也變得容易接受起來。

他說:“若存一愛惜精神的意思,將前將卻,奄奄無氣,決難成事。”

讀到此處,我就好像被點名批評一樣心裏一顫。年齡在增長,但勇氣卻在減少,待人接物總有種瞻前顧後的保留,缺乏拼搏到底的魄力。人的青年時期就像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激情澎湃、激流勇進的階段,但我卻“冷”了下來,掙扎無果便隨波逐流,引得他人唏噓,也讓自己在深夜難眠時常感遺憾。做決定時總是鬥志昂揚,到了關鍵時刻卻說“下次一定”,臨陣退縮既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又欠缺持之以恆的毅力。曾國藩生活的晚清正是新舊交替、內憂外患的時期,倘若沒有勇氣和毅力,如何做出一番事業,又如何在動盪的大環境中找到生機?“精神愈用則愈出”,逃避可恥,唯有信心和恆心纔是正道。

他說:“必先有豁達光明之識,而後有恬淡衝融之趣”。

中學時代學陶淵明,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又學蘇軾,羨慕他“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瀟灑豁達。終究是閱歷尚淺,知識點仍舊是知識點,我既無法像陶淵明那樣真正醉心於田園,也無法像蘇軾一樣豁達面對不如意,嚮往的只有田園生活美好的一面,羨慕的只是瀟灑的那一瞬間。曾國藩老先生說,需得先通過自我修養鍛鍊人格意志,再嘗試完成超然物外、關懷人生和自我的終極關懷。跨過自我修煉的過程直接追求超脫,無異於揠苗助長,當下最重要的依舊是積累和磨礪,充分認識到何爲“豁達光明”、如何“豁達光明”之後,自然而然會得到“恬淡衝融”的意趣。

他說:“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抱怨來自不滿,不滿源於事實和預期的不符。降低期待自然是一種解決辦法,但更爲根本的解決措施在於改變遇事抱怨的習慣。發牢騷將我們的視線困於眼前的問題,而忽略其身後蘊藏的可以將其解決的可能性,是以無異於原地踏步,不知不覺中讓我們的目光變得短淺了。抱怨的習慣一旦養成,便很容易把我們的注意力侷限在生活的不如意上,當我們周身被“負能量”包圍,自然不會注意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怨天尤人不能解決問題,何不冷靜下來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呢?

讀完這本書倒覺不出曾國藩作爲一代名臣的架子,反而像大家長一樣諄諄教誨,唯恐後輩一時不謹慎釀成禍端。少年人讀“修身篇”、“治學篇”,可以砥礪品質、培養習慣。進入社會後常讀“爲政篇”、“處事篇”,可以勉勵自我、激發靈感。“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書信跨越時空,傳遞了智者的經驗和訣竅,我們就好像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繼續探索,踏歌而行。

篇二:《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

“在繁華中自律,在落魄中自愈,謀生的路上不拋棄良知,謀愛的路上不丟失尊嚴”。這是《曾國藩家書》所告訴我的。

在書店中,這本書往往被附上“成功學”、“人生哲理”等標籤,或者說我們對曾國藩本人也是這種感覺,但這本書的重點更多在於“家書”二字,以日常爲主,記錄了曾國藩與父母、兄弟、子女日常點滴,平淡而不平常,既有人生處世之談,又不乏治軍從政之道。透過這些平實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公正”“廉潔”一一地展現在世人面前。就文風而言,曾國藩的筆下沒有半分居高臨下的傲氣,讓人讀起來倍感親切,彷彿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話語,而只是一位知識淵博、深諳處事之道的長者的人生體悟。當然其中人生指南的內容並不是直接浮現於文字之上的,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從中領悟。

《曾國藩家書》強調勤勞儉樸的生活方式,這是曾氏齊家的價值準則。農耕文明生產力低下,物質財富有限,不能不強調勤儉。曾國藩出身於貧寒農家,即使爲官後沒有忘記兒時生活的艱辛和勤儉的必要。咸豐六年九月給兒子紀鴻的信中說:“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從更直接的來說,即使曾國藩的官階已經很高,但他仍經常回家告訴家人要勤儉、要養豬養魚等等,只要做好這幾件事情,就算家裏沒有人做官,也能過得很好。對於曾國藩的勤儉主張,不僅僅要從物質和經濟層面理解,還要從道德和精神層面領悟。儉以養德,勤儉能調補心態,培養品德,在曾國藩看來,勤儉是君子所爲,是孝悌要義,更是保家之道。

《曾國藩家書》強調持之以恆的“恆”,這是曾國藩約束自己的做事準則。在曾國藩看來,要成其事,非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不可,“欲稍有成就,須從恆字着手。”他曾以烹調食物比喻讀書:如果“今日半頁,明日數頁,又明日耽擱間斷,那數年而不能畢一部”,正如烹食物“歇火則冷,小火則不熟,用大柴乃易成之”。家書中,他常常以身作則,叮囑兄弟堅持讀書。“餘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

《曾國藩家書》強調靜能生智,這是曾國藩提升自我的上升準則。曾公要求不論軍旅忙碌如何,每天都要靜坐四刻,反省自身。曾國藩一直堅持寫日記反省自己,對於自己的缺點,曾國藩向來都是毫不隱晦直接記錄,並且靜坐以思考做事章法。正因爲如此,我們也就有幸看到了曾國藩從一個有着很多缺點的普通人最終成長爲一代大儒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做到但又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很多時候抱怨自己忙忙碌碌又不知道忙了些什麼,大抵是因爲沒有靜下來,這就需要我們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復盤,“靜坐四刻”,反省自我。

曾國藩家書不僅是他嚴於治家、治軍、修身養性的真實寫照,其傳承的思想文化精神也澤被後人。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人們的雄心壯志,也引發了浮躁之氣,人們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的行爲比比皆是,不能腳踏實地。這部家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作爲新一代的青年,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塑造自己,乘風破浪,因爲奮力穿過縫隙的痕跡,便是光的模樣。

篇三:《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

關於曾國藩,作爲湖湘學子的我早已對他有所瞭解,而他所著的《曾國藩家書》在高中學習文言文時就已拜讀。在朝爲官的曾國藩,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很顯赫也是很有爭議的一個人;關於他的家書,卻是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着真知良言,也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這個寒假閱讀《曾國藩家書》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後輩的態度。比如家教五個字:書蔬魚豬竹。他特別反感孩子們睡懶覺,要求趕緊起牀讀書、種菜、養魚、餵豬、種竹子去。女孩子還要紡線做飯洗衣,家務事自己做。不但如此,竟然寫信通知他弟弟:我將來絕不給子女留錢,做官的人給子女留錢“可羞可恨”。這樣的教育在今年過年時期有很強烈的感受。一句“回家過年”,牽動着億萬中國人內心最柔軟的情愫。新春期間,萬家團圓、共享天倫,承載着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因子,也創造出弘揚優良家風、開展家庭教育的絕佳契機。作爲家庭年長的我,今年在家便是成了大掃除、洗碗的主力軍,每天在老家院子裏都能“日行萬步”。在團圓飯的餐桌上,不僅僅有長輩對去年勞動成果的總結,更有了對晚輩全面發展的殷切期盼。家庭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如果輕視了春節的文化意味,把過節僅僅視爲“吃、玩、睡、買、遊”,那麼無疑就沖淡了節日的意義。

從孔子庭訓“不學禮無以立”,到諸葛亮誡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岳母刺字激勵精忠報國,到曾國藩家訓“書蔬魚豬竹”,一個個家訓故事、一句句家風箴言,承載着祖輩對後代的希望與囑託,也蘊含着豐富的人生智慧與美德。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家風建設,注重在家庭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中塑造子女的人生觀與敬畏心。雖然時代在不斷變遷,但社會的道德要求與價值堅守未變,傳統家庭美德不應成爲束之高閣的冰冷道理,讓其潛移默化更多心靈,全社會都會充盈風清氣正、和諧美好的正能量。

現在的影視劇也越來越重視不同家庭家風家訓的教導和傳承,如《都挺好》、《家道穎穎》等。尤其是電視系列劇《家道穎穎》中,有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車列車長劉承光拿着雞毛撣子,認真細緻地擦拭客廳裏懸掛着的家訓——“肩頭擔道義精忠報國,手中勤巧作耕讀持家”。對家風的珍視,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現。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團圓中正家風、重家教、樹美德,凝聚起傳統文化吸引力,體現出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傳統、文化追求。傳承好、發展好家風這個“文化家底”,喚醒內心的儀式感、認同感、使命感,我們就能永遠記住“回家的路”,不斷增進文化自信的力量,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篇四:《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

好書帶給人的力量是無窮的。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爲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所涉及的內容極爲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家書》不僅是書信,也是一位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更是一位胸中含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與此同時,它也是研究曾國藩和清朝社會末期的重要資料。曾國藩繼桐城派之後,溯源經史,別立湘鄉派,行文鎮定,形式自由,於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中見真情、蘊良知,充分體現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曾國藩家書》曾被媒體譽爲“一位偉大思想者對世道之心的如入微體察、一位卓越謀略家對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是爲人處世之典範,齊家教育之真言,爲官從政之精髓,治國安邦之旗幟,在當今時代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還記得在《致沅弟——做人須要有恆心》這封信中,曾國藩針對弟弟所說的“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談了自己的體會。首先,他反對弟弟的這種態度,認爲但凡做一件事,就必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這件事上,而且必須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接着,曾國藩又通過檢討自己說明持之以恆的重要性,提出“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的觀點,警告弟弟一定要以之爲戒,不能重蹈覆轍。雖然這屬於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當我如今帶着一個大二學生的視角去品讀後,有了新的體會。溫故而知新,平凡中瞥見光芒,這或許也是讀書的樂趣所在吧。

身處大學時代,我們大學生常常因接觸到錯綜複雜的信息而感到迷茫和焦慮。太多信息需要接收,太多事情需要處理,如何將我們有限的注意力資源進行有效利用?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記得在大一學期中,我常有一種感受,便是:零零碎碎的忙忙碌碌。想要集中精力、持之以恆,到頭來卻慌慌忙忙、碌碌無爲。誠然,對於擁有了更多自由空間的大學生來說,恆心和毅力是如此重要,沒有勇氣和定力去做好一件事註定是可悲的。

與此同時,曾國藩還在此信中強調“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告訴我們人不能太悠閒,否則會導致懶惰,人越勤快反而會越有精神。誠然,我對此也深有體會。正如楊絳先生所說:“你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其實很多時候,年輕人們的胡思亂想僅僅是因爲——“太閒了”。在我看來,與其深夜emo,不如調整好狀態,打倒空想主義,做個腳踏實地、充滿希望的實幹者。認認真真地生活,生活也會給予你回報。

在我看來,《曾國藩家書》的每一主題、每一章都有其珍貴的意義,可謂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是一本適合所有年齡階段閱讀的“人生之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相信每個人都能在此書的閱讀之旅中有所感悟、獲得力量。

篇五:《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

家書是家人之間來往的信件,通常是身在異鄉遊子平安與否和近來情況的。家書不僅僅是家人之間的聯繫紐帶,更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股有效力量,是古代優秀家庭教育的縮影。曾國藩,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曾國藩家書》共收錄了曾國藩書寫的家書近1000封,分爲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爲政篇及用人篇,從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跨度近30年。涉及的內容極爲廣泛,小到家庭瑣事大到爲政治國之道的闡述,句句金玉良言,滲透着曾國藩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字裏行間更是蘊含着對父母、兄弟、妻兒、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之情,感人至深。這些家書行密,平常而又深入,將晚清“第一名臣”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一開始讀這本書時,因爲其原文多爲古文,理解起來非常晦澀難懂,只能對着譯文慢慢地啃,所以閱讀速度提不起來。直到讀完整本書,才知道書信內容可分納爲三大境界“孝、勸、教”,也對曾國藩在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爲政等方面有了粗略瞭解。

曾國藩從小在儒家聖賢思想的影響下成長。因此,他治家治學的思想都是從儒家思想而來,其美育思想也是如是。“仁愛”是儒家美育思想的核心,起初主要是指家庭血緣關係之間的相互依存、相親相愛,晚輩尊重敬愛長輩之意。後來孔子提出了仁者。愛人的思想,將“仁愛”思想發揚光大變成了一種推廣到全社會、全人類的博愛之心,以“仁愛”爲基礎的儒家美育思想也隨之產生了。受儒家思想影響深刻的曾國藩,在對他的家人們進行教育時,也無時無刻不滲透着“仁愛的思想。例如,“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於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務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時不順適;下而兄弟妻子皆藹然有恩,秩然有序,此乃真大學問也。“在曾國藩看來,學問不侷限於書本之中,像仁慈、孝悌所體現的“仁愛”纔是日常生活中的大學問,他希望子弟在家庭生活中踐行仁通過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與和睦的家庭人際關係

曾國藩的座右銘是“不爲聖賢,便爲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曾國藩一貫重視修身養性,認爲在當時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晚清社會,尤其要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他講求立志。人要自強自立,最重要的是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曾國藩認爲,“欲求變之法,總需先立堅卓之志。”

而且,他主張反省。一個人德行的進步,與意志堅定與否、與知識淵博程度高低有密切關係,但是也與能否時刻反省自己有直接關係。即能否“靜坐常思己之過”,能否時刻注重自己的道徳修養。曾國藩每次反省都是從細微處着眼,改過自新。“念念改過,雖小必懲”。在日記中可見有許多通過反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改正錯誤的。這樣的做法繼承了中國傳統儒家的觀念:吾日三省吾身。

曾國藩的家書行文大氣從容,揮灑自如,於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着諄諄良言,他既是最好的兒子,以孝爲先讓父母寬心又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更是仁感的父親,兒女的好榜樣。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24658.html

  • 標籤: 曾國藩 家書 精選 讀後感 讀書後感500字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曾國藩家書》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