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W 次


篇一: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瞭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記敘方法。

2.能力訓練: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評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思想情感目標:感受“我”終於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着應付的心理。

二、學情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外國文章,通過作者自身的故事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是對具體的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高度的。但是引導學生通過在具體的環境中感知故事內容,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是能夠體會出文章的含義的。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分析論理及其詳略安排。

2.教學難點:記敘文中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我”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堅毅精神。

四、教學時間:共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教學要點提示1、2、3。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莫頓·亨特,他早年曾加入美國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駕駛飛機深入德國完成極其危險的偵察任務。他告誡自己,現在,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保持這個航向就可以了,這個,不難做到。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啓示。

二、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形容十分恐懼不安。()

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的樣子。()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喪失信心,意志消沉,不能振作。()

2.給下列詞語注音

①訓誡()②屢次()③迂迴()④啜泣()

⑤聳立()⑥納罕()⑦顫抖()⑧瘦骨嶙峋()

⑨頭暈目眩()⑩落下()

三、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爲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爲“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爲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四、作業

(l)蒐集三、五條對待困難的名言、警句,準備交流。

(2)思考課後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從不同的角度來閱讀課文。

不斷提高我們的閱讀質量、提高創造性閱讀能力,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

2.站在不同的位置來看待事情。

3.理解本文寫作特點。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我”的心電圖(情緒變化)

學生朗讀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加以分析。

二、心理描寫:

1.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於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裏面鼕鼕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大量詞句刻畫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這裏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後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後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成就感

三、景物描寫

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說說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作用:1.渲染氣氛2.襯托人物的心情

四、主旨研討

(1)“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麼?

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

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爲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爲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2)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聯繫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關鍵是化整爲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4)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五、本文寫作特點,方法借鑑:

1.敘事技巧嫺熟,前後呼應,設伏筆。議論結尾,畫龍點睛,深化文章思想感情;

2.以小見大,以事喻理;

3.詳略捨得當:

本文詳略得當。開頭的說明和末尾的點題是略寫。當中攀爬懸崖和爬下懸崖的回憶是詳寫。在寫攀爬懸崖過程中,詳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其他小朋友的活動則略寫。寫“我”爬懸崖的過程詳寫,傑利回家領父親來的過程則不寫。後則詳寫“我”怎樣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父親的指導則略寫,詳寫“我”的行動與心理。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文章寫的是一次攀爬懸崖的過程,寄寓的是怎樣去對待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道理。可見,凡是能充分表現中心材料詳寫。

六、作業

練筆:同學們,“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莫頓·亨特能夠從兒時的一件小事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面對生活,你們也會有諸多的感受,試以“那件事告訴了我____”爲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

篇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整體素質還算可以,學習習慣還行,但還需加強朗讀、閱讀、寫作訓練。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解決生字詞,流利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

要素與素養:掌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故事,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孩子的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能力與發展:在多角度和有創意的閱讀中,學會拓展思維,提高閱讀質量。理解和體驗故事,感悟和思考人生道理。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複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1、在細節描寫中感悟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思想感情。2、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悟出人生的哲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式、談話式導入新課

用《爸爸去哪兒了》歌曲分享,導入父親爲我們所做的事,引到今天學習與父親有關的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設計意圖:音樂是爲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二、初探課文

1、預習檢查

2、瞭解作者

3、認識生字詞

4、快速搶答

5、回顧記敘文六要素

6、複述課文

設計意圖: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解決生字生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孩子們的閱讀的速度與能力。

三、重點研讀課文

1、“我”遇到了哪些困難?

2、“我”是怎麼樣脫險?

3、“我”心理的變化過程?

設計意圖:深入理解和體驗故事,多角度和有創意的閱讀感受作者的心理變化。感悟和思考人生道理。

四、合作探究

1、我們生活中遇到困難,你是怎麼解決的?

2、有沒有親身經歷把大困難分成小困難一個個來解決?

設計意圖:讓孩子們在語文中學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五、作業

一課一得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篇三: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中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記敘方法。

2、初步學會分析記敘文章中的情事論理及其詳略安排,注意學習和運用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

3、與《在山的那邊》進行比較閱讀。

4、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1、掌握心理描寫與動作描寫的特點及作用。

2、文章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由事推理的寫法。

教學難點:多角度閱讀,多方面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和生活哲理。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第1課時

教學要點:通過朗讀、複述把握課文情節,設疑探討文章主旨。

一、導入

上課前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後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啓示。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個人是誰,他是怎樣克服自己的困難的嗎?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頓•亨特(板書題目、作者)。剛纔這個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節。作者講自己之所以能夠戰勝困難,是由於小時候的一段經歷留下的啓示。那我們今天就來看看,到底作者小時候發生過一件什麼事,可以使他在長大之後,勇於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二、檢查預習

1、集體朗讀課文,給段落標上記號,並把文章分成起因、經過、結果、啓示四個部分。

2、就故事情節要素組織學生搶答,以鞏固識記。

(1)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七月裏一個悶熱的日子。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5個。

(4)有名字的是哪兩個?——內德、傑利。

(5)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約20米;約7米。

3、複述:簡潔地複述課文的主要情節,也就是作者在童年的這一段經歷。

4、記敘順序:順序、倒敘還是插敘?——順序

5、文章結構(提問)。

板書:

起因——別出花樣,去爬懸崖(1~6段)

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7~15段)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16~22段)

啓示——走一步,再走一步(23段)

6、字詞學習。

(1)給加點字注音:

聳立頭暈目眩啜泣納罕垂直崩土蓬亂狹小胸腔

(2)按拼音填空:

xuányájièqiàobìguànlínxúnlǚ

()訓()()()木瘦骨()()次

(3)多音字注音:

悶熱——煩悶彈子游戲——動彈顫抖——顫動暈倒——日暈

折斷——折本——折跟頭

(4)結合語境解釋詞義:

聳立——高起,直立。

迂迴——曲折、繞遠。

凝視——聚精會神地看。

嶙峋——形容人瘦削。

三、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聯繫結尾的議論來理解: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你只要是想着你在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是可以闖過來的。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關鍵是化整爲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步戰勝了小論南,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在於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4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第2課時

教學要點:多角度閱讀,就文章的人物、情節、寫作手法等提出自己有創意的解讀角度。

四、課文研討

(一)局部品味,問題分析。

1、分析心理活動描寫。

第二部分:當“我”被棄於懸崖,我是一種怎樣的心理?找出描寫作者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的詞句: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裏鼕鼕直跳,心驚肉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這裏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

三名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要分別讀出父親平靜的寬慰的、“我”驚恐的和敘述者從容的不同語調來。(學生朗讀,教師評點)要求學生概括出爬下懸崖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過程。

最初: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能辦得到。)

隨後: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

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走下懸崖

毫無信心————萌發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2、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兩個“啜泣”(14段和22段中)是否一樣?

不一樣。表面都是哭泣,其實截然兩樣: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全新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

3、“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麼?朗讀第四部分找出答案。

(l)這部分回答了以上經歷中成功的經驗是什麼?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一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二是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爲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應該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爲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2)“屢次”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屢次”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現……”強調這“經驗”的普遍意義。

(二)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

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凡事要想一想其中包含一個什麼道理,悟到哲理就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就成爲一筆精神財富。善於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

板書:

小懸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取得成功

(三)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啓示。

1、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爲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2、傑利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

傑利:如果我是傑利,我會感到左右爲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傑利幫“我”,而傑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傑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傑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爲這麼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傑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傑利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個孩子:我感覺四個孩子的人品有問題。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也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簡直可惡至極。

3、把“我”的父親和母親進行對比,兩者的教育方法有何不同?

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爲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親。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抱孩子下來,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引導孩子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實,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驗,一次鍛鍊,一個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這是父愛的一種多麼明智的體現,是真正的父愛。他在父親的眼裏,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爲,父親知道,溫室裏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同樣,被溺愛的孩子是經不起考驗的。

母親角度:慈母多敗兒。這位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准我與傑利玩。從此,世上多了一個廢物,少了一個作家。

哪一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親以獨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瓊漿,熔鑄了“我”直立的腰桿。他給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健康的軀體,還給了孩子一個自信的靈魂。這對孩子的一生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在感受偉大母愛的同時,也要多理解這份嚴厲的深沉的父愛。

4、課後的研討題目: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你會怎麼做?

培養學生患難與共的愛心,激勵勇敢精神。

5、比較閱讀:大家在學習了《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兩篇課文,給你留下什麼思考呢?你覺得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

兩篇文章都提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山的那邊》告訴我們人們要實現遠大理想,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鬥,要一次次戰勝失望,征服所遇到的任何困難。在困難面前,不要氣餒,要堅持到底,成功就在終點等你。而《走一步,再走一步》則着重講,遇到困難,要勇敢邁出第一步,而且要學會把困難分解,逐步克服。

五、課外作業

1、背誦最後一段。

2、做好知識積累,包括字詞和語句。

3、《每日五分鐘》第2課。

4、預習第3課,收集有關生命的事例或是名言警句,上課提問。

六、教學反思

篇四: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故事情節。

2.通過理清文章敘事線索,對應文章中的各部分情節,指導學生運用方法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文章線索、人物形象和人生啓示三個方面進行方法指導,並藉助類文閱讀夯實基礎。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2.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把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教學難點:通過教師的提示,從不同角度由淺入深概括出文章的人生啓示。

教學方法:默讀、複述、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步驟:

一、導入(3分鐘)

在去年有一部非常賣座的動畫片,裏面的主人公朱迪是一隻一心想成爲警察的兔子。這部動畫片的名字叫《瘋狂動物城》。同學們看過嗎?(生答)我們今天就一起重溫一下其中的一個片段,看看朱迪是如何一步步成爲一名優秀的警察的。

(觀看影片)

看完片段,大家能告訴我朱迪是如何一步步成爲優秀的警察的?(生答)爲了成爲警察,這隻兔子在夜間不放棄鍛鍊身體;憑藉自己的智慧在訓練和與大型動物的對抗中脫穎而出,就這樣一步一步實現了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夢想。無獨有偶,在二戰期間,有一名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要獨自駕駛飛機從英國祕密潛入德國本土進行偵察。飛機上沒有武器裝備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他想到路途中的種種困難呢,內心異常恐懼。但是他回憶起兒時經歷,一步一步完成了偵察任務,實現了自己看來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大家猜猜這個人是誰?(生答)對,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莫頓亨特。

下面,我們通過仔細研讀文本,看看作者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什麼。今天,我們男生和女生分爲兩隊,進行競賽,回答對了就能加分。

二、課文分析

1、整體感知(4分鐘)

引入:這是一篇記敘文,我們學習記敘文時第一步往往要先整理出記敘文的六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首先,時間、地點、人物比較簡單,我希望交給一個同學來回答。(生答)下面,起因是什麼?經過如何用一句話總結?結果如何用一句話總結?

(1)梳理要素

時間:七月裏一個酷熱的日子

地點:費城

人物:“我”、小朋友、父親

起因:因爲厭倦了玩彈珠,就想去爬懸崖。

經過:當“我”爬到懸崖中間時,由於害怕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結果:在父親的指點下,“我”擺脫困境,爬下懸崖。

過渡:在明確了這六要素的基礎上,哪位同學可以綜合這些要素,把課文的主要情節概括出來?

(2)情節概括

費城七月裏一個酷熱的日子,“我”和五個小朋友因爲厭倦了玩彈珠,就想去爬懸崖。當“我”爬到懸崖中途,由於害怕陷入兩難的境地。最後在父親的指點下,“我”擺脫困境,爬下懸崖。這次冒險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學生如果答不出來啓示,可以順勢引導)

過渡:

2、文章線索(10分鐘)

過渡:文章一般出現的線索有敘事線索和感情線索。敘事線索又叫明線,感情線索又叫暗線。

由整體概括抽絲剝繭

敘事線索:冒險、遇險、脫險

過渡:敘事線索相對容易,我們來看看比較複雜的感情線索。

首先,這裏總結了理清感情線索的方法。第一步,叫做定位,我們通過敘事線索的情節對應找到表達心情變化的段落。第二步,從段落中篩選詞語,或者整合語句,概括心情。第三步,心情變化可以分類總結。

1.定位:確定對應情節

2.概括:篩選詞語或概括心情

3.綜合:分類總結

過渡:這裏我已經給出了這條感情線索中的一個詞——恐懼,這個詞我們是通過哪些語句概括出來的。(生答)因此,結合前面的敘事線索,我們可以先定位,然後通過圈點勾畫找出原文詞語或概括情感。那麼,冒險部分作者的情感是怎樣的?脫險的過程中作者的情感有哪些變化?給大家1分鐘的時間找一找。

——恐懼——————

3、人物形象(5分鐘)

過渡:通過感情線索的把握,我們下一步可以更好地分析人物的形象。我們首先看看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一步,叫做定位,我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物的段落語句。第二步,從語句中概括人物性格。第三步,人物的形象是多方面的,我們要全面綜合分析。

1.定位:找出人物描寫

2.概括:概括人物性格

3.綜合:多方面剖析

過渡:這裏老師把“我”和傑裏的人物形象分析了,那麼最難的父親的形象留給大家分析。

(同桌討論半分鐘)

過渡:這篇文章又叫《懸崖上的一課》,作者通過爬下懸崖的一次經歷,有了不少感悟。我們也來看看這一課帶給我們的啓示。

4、人生啓示(8分鐘)

過渡:人生啓示也是有方法的,同樣可以歸納爲定位、概括與總結。第一步,定位找出文中表達觀點、事理的語句。第二步,化繁爲簡。第三步由淺入深,多角度挖掘。

1.定位:尋找表達觀點、事理的語句

2.概括:化繁爲簡,表述完整

3.綜合:由淺入深,多角度挖掘

我先從四個角度給同學們一點提示,爲同學們歸納啓示做鋪墊。分別是於事、於己、於人、於未來。下面,給大家2分鐘時間,以小組爲單位展開討論,等會兒請小組代表來回答。

1、分解困難

2、提高自信

3、感激幫助

4、積累經驗

三、類文實戰(13分鐘)

過渡:在這節課我們學到了處理閱讀中感情線索、人物形象和人生啓示三類問題。這個經驗我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運用到新任務中。課前已經發給大家一篇類似文章,大家也提前閱讀,並作了旁批。那麼,現在我們帶着學完課文的方法與經驗,再來一探究竟。

1.在跳河前,“我”的心理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請根據課文內容,補充下面橫線處的內容。

過渡:題目讓我們找出心理變化,其實就是找出感情線索。題目中給了我們提示,我們先把提示詞在文中畫出來。(讓學生明確“驚歎羨慕”和“鼓起勇氣”的位置)

驚歎羨慕——————鼓起勇氣

2.從全文看,“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過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倔強、不服輸、善於總結經驗

3.從“我”的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啓示?

過渡:跳河的故事大家能否從多個方面歸納一下啓示?

人要有一定的冒險精神;

遇事不怕失敗,執着求索;

不偏聽偏信,大膽嘗試;

今後對待問題要善於總結,積累經驗。

四、課堂小結(1分鐘)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生活中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通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經驗加以指導,初一階段是中學生涯的第一步,我們要穩紮穩打,走好第一步,那麼後面一步一步我們必然走得自信與堅定。最後,有幾句話送給大家,我們齊聲朗讀一遍:

五、作業佈置

完成質量檢測第16課的內容

篇五: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語言風格簡潔,故事性較強,在不尋常的故事中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的經歷,學生也經常會遇到。教學中應抓住複述故事這條線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並能在原故事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再創新情節,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對生命的感悟能力。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生活哲理。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快速複述的方法,能再創新的故事情節。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揣摩重點語句含義。

3、理解重點語句,把握本文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章蘊含的生活哲理。

2.培養再創故事情節的能力,體會景物描寫語言描寫的作用。

學情分析:本文是初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文章,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充滿期待。富有好奇心,第一課又是指導學生如何戰勝困難最好的教材。因此使學生從作者在那座懸崖上學到的如何克服困難、戰勝苦難的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學生領悟人生會有這樣和那樣的波折,要着眼於克服困難的那一小步,要勇於跨出那一小步,人生才能跨出一大步。讓學生積極思考一小步是成就一大步的基石,使學生從一小步中受到思想和情感的薰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本課的關鍵所在。

課前準備:幻燈片投影字﹑詞﹑作者簡介﹑語句揣摩練習。

教具準備:課文朗讀磁帶、幻燈片投影。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鋼琴曲《水邊的阿蒂蓮娜》)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你走得好好的,一條惡狗突然追來;你正興高采烈地爬山,一塊石頭突然落了下來﹍﹍你在生活中還遇到過什麼樣的考驗?你當時是怎樣解決困難的?(同學發言)同學們,生活中的突發考驗隨時都有,只要我們勇敢面對它,相信你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先生是怎樣面對那突如其來的考驗的。

出示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放課文錄音,學生聽錄音熟悉課文,藉助工具書理解字音字義,積累名言警句、成語格言、精彩片段。

檢查聽讀情況:

(1)本文作者,國家,選自

《》

(2)注音(帶下劃線者):

嶙()峋()頭暈目眩()啜()泣小心翼翼()

(3)解釋:我心裏一直牢記着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訓誡: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

小心翼翼: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初步瞭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及思路。教師提出以下問

題:

本文講了什麼故事,你受那些啓發?

(師:《走一步,再走一步》寫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經歷,其中蘊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要求學生劃出記敘的六要素。

(師板書並講解: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2)生交流六要素:

(師明確:時間:七月的一天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人物:我,小夥伴們起因:玩其它遊戲玩厭了,很久沒爬懸崖了經過:我爬上後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啓發,終於戰勝困難。

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3)結合六要素再看課文,複述故事(生複述)

合作探究:(投影儀顯示問題,學生討論,自由回答,教師點評)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內容。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爲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爲“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爲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5﹚在文中找出有關“說”的標點運用的三種情況。

明確:①、“我下不去”我哭着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②、“看見了。”我說。

③、父親說:“下來吧,晚飯做好了!”

﹙6﹚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傷心,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篇六: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

②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③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④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二、教學重點

①複述故事情節。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三、課前準備

投影儀。

第一課時

四、教學內容

學習字詞,複述課文,大致上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崗了,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爲學習挺努力的,可升人中學後,卻發現自己和別人差距挺大,不會學習;你想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可又感到大家都不理解你……面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課文中這個孩子的脫險經歷中尋求啓示吧;

2、學習字詞

①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②投影出示練習。

a.給加點字注音。b.按拼音填空。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略)

3、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故事情節

①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並思考問題。

[要求]朗讀時姿勢端正,雙手拿書,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地表達語氣。

(教師可以投影出示以下問題組)

其他學生邊聽讀邊思考,在書上標記。

a.課文主要記敘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爲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爲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②組織學生討論以上問題組,幫助學生掌握記敘要素,理清故事情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看書,不要脫離課本,要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句。

在理清以上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複述課文

4、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脫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可以找兩位學生複述,其他同學聽後評析複述情節。以上環節主要爲了幫助學生熟悉本文故事情節,尤其是細節描寫,爲下一步探究性閱讀、多角度閱讀打基礎。

5、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說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6、佈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二、教學設計

1、探究性品味“脫險”部分,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敘的事件,而且也悟出這篇文章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脫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通過研讀重點情節再進一步領會文章。

①全班有感情朗讀脫險部分。

②組織學生深入思考、討論問題組。

a.找出這部分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想想有什麼作用。

b.父親爲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這對你有什麼啓示?

c.“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d.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爲什麼還說“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e.結合文章最後一段,說說你對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探究性品味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應幫助學生扣住文章主題討論理解這些問題。

指導多角度地閱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啓示

①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這個環節是爲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爲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說足、說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②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爲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③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啓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2、總結全文

①讓學生再談學習本文之後的體會。

②教師小結: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③背誦(或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3、佈置作業

閱讀《迷途笛音》,簡單寫寫自己的心理感受。

4、信息反饋:

篇七: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複述課文內容;

2、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教學重點:

1、複述故事情節。

2、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教學難點: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技巧

教學方法:朗讀、複述;自主、合作、探究

學情分析:初一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藉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過困難嗎?還記不記得那次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美國作家莫頓.亨特8歲的時候曾被困在山岩上,正是這次困難的解決方法讓他受用一生。方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檢查預習:

由學生檢查,如不全面教師補充

1、瞭解作者

莫頓·亨特(MortonHunt),美國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他的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本文選自《當代少年》

2、生字

納罕(nàhǎn)瘦骨嶙峋(shòugǔlínxún)小心翼翼(xiǎoxīnyìyì)

三、新授

聽讀課文,聽讀後搶答下列問題:

1、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七月裏一個悶熱的日子

3、爬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六個

4、故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天氣悶熱,想找新花樣玩。

5、爬上懸崖的一共有幾個孩子?6個。

6、那座懸崖有多高?大約20米高

7、岩石架有多高?大約六、七米高

8、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我”爬到小山道上,上不去,下不來,陷於絕望、恐懼;小夥伴們都離“我”而去。

9、我是怎麼脫險的?在父親的指導和鼓勵下順利爬下懸崖

四.複述一下本文的故事情節。

五、探究主旨

1、我遇到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2、“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是什麼?

3、你如何理解父親的做法?

4、文中幾次寫到啜泣?有何不同?

5、文中對暮色的描寫有什麼作用?(15、16)

6、“我”在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是什麼?

文章主旨:課文通過寫我童年一次冒險脫險的經歷,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怕,只要把大困難化爲一個一個小困難,再各個擊破,最終就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六、課堂小結

進入初中,這是人生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要在新的起點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對無數困難。希望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學習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理想的彼岸。

七、作業

研討與練習二(作業本)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故事:遇險──脫險

哲理:把困難分解再去克服

篇八: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生字詞;

2.繼續學習默讀,在默讀中學會圈點勾畫,一是理清故事情節,二是把握作者的心理活動變化;

3.悟出“我”爬懸崖這件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繼續學習默讀,在默讀中學會圈點勾畫,一是理清故事情節,二是把握作者的心理活動變化。

教學難點:理解“我”爬懸崖這件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檢測(一讀)

快速默讀文章,圈畫出自己不認識或者容易出錯的字詞。

每位同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除課後讀讀寫寫部分以外的字詞,互相交流檢測。

字音和字形檢測(ppt上呈現)

二、導入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有的人選擇無懼無畏地克服,而也有的人選擇逃避。今天我們來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莫頓·亨特兒時的往事,看他是怎麼做的。

三、默讀理脈絡(二讀)

本單元我們繼續練習默讀文章,養成默讀習慣。經過第三單元的默讀訓練我們現在能夠一氣呵成地讀完文章,可以做到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不回讀。那麼在第三單元基礎上,我們第四單元繼續默讀,除眼到心到,還要手到,學會圈點勾畫。那問題是我們圈點勾畫哪些內容呢?學生回答,然後教師總結。

(ppt上呈現)

默讀過程中勾畫標註以下內容:

1、字詞

2、信息點

3、關鍵句

4、自己認爲要標記的其它內容,比如段落和層次劃分。

第一次默讀我們解決了生字詞,第二次默讀我們圈點勾畫出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理清文章的脈絡,並劃分段落層次。

學生默讀後,回答教師問題,理清故事的情節,並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複述一或兩名同學完成。

四、精讀探心理(三讀)

問問大家,這件事過去多少年了?56年。我們一起把第一句讀一下,一起來感受並思考爲什麼過了整整56年,作者對這件事還記憶猶新呢?(學生朗讀後)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件事卻讓亨利先生刻骨銘心還能感受到當年那灼人的熱浪,爲什麼?

冒險的經歷讓他很難忘,這冒險的經歷當中什麼又讓他特別難忘。現在我們再次默讀課文,進入精讀部分,我要大家抓的是細節。可以從恐懼入手,先找一找文章哪些地方寫出了作者的恐懼。

小組合作

圈點勾畫出表現我心理活動的句子,找出“我”心理的變化過程。

分析後我們發現作者對於心理的把握特別的到位,有直接的心理活動描寫,還有側面烘托,動作、語言、和環境描寫。

(ppt上展示)心理描寫: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

1.直接心理活動刻畫(想或者冒號);

2.動作,側面寫出人物的心理;

3.環境描寫,側面寫出人物心理。

4.語言,展現人物內心活動。

莫頓亨特他不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師,把人的心理把握得如此到位。“我”從懸崖脫險的過程,其實也是“我”心理成長的過程。這次爬懸崖經歷給作者帶來的成長是刻骨銘心的,56年後仍然清晰深刻。

三、品讀悟哲理(四讀)

那麼作者在懸崖上到底收穫了什麼樣的成長呢?文章的題目,《走一步,再走一步》,那麼這裏的“一步”跟懸崖上的“一步”有什麼不同?學生活動,思考並回答問題。

在懸崖上的這一課幫助了我們莫頓亨特整整一生,在他之後的人生經歷當中他也遇到了很多類似的困難。咱們一起來看看。(ppt展示他作爲空軍飛行員時遇到困難的事)

你看他後面也遇到了像懸崖上那一次一樣的困難,因此,每一次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會對我們的人生起到非常有利的幫助,是我們人生寶貴的財富。

當以後你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請你們一定要想起這篇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書設計:

1、情節(文章基本結構脈絡)

2、“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主旨概括:堅強面對,分解困難,贏得勝利

篇九: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能條理清楚地複述課文。

3.把握“我”脫險時的心理變化。

4.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掌握記敘文的六要素,能條理清楚地複述課文。

2.把握“我”脫險時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從“脫險”經歷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孤膽英雄》視頻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孤膽英雄》視頻。

二、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三、作者簡介

莫頓·亨特,美國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他是一位擅長寫勵志類文章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學家。代表作有:《痛擊》《心理學的故事》等。

四、字詞積累

訓誡、聳立、迂迴、凝視、啜泣、納罕、

瘦骨嶙峋、高不可攀、頭暈目眩、小心翼翼

五、整體感知

(一)

1.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3.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是哪兩個?他們一起在這悶熱天裏做了什麼事?

4.那座懸崖有多高?

5.“我”遇到了怎樣的麻煩?

6.最後“我”是怎樣脫險的?

(二)歸納複述課文的方法

1.什麼人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

2.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記敘文六要素。

(三)複述課文

的日子,當時和一起的五個,因爲了,於是決定去,在這一過程中,我被困在懸崖上,進退不得,後來在的引導下,我一步一步地爬下了懸崖。

六、研讀文本

研讀:認真閱讀“脫險”這一部分(16-22段),思考:

1.“我”是如何在父親的指點下爬下懸崖時,當時“我”的心理有什麼變化?

明確:毫無信心--萌發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2.“我”從這次冒險脫險的經歷中學到了什麼人生經驗?(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明確:

“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

小懸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巨大的成就感

大人生:不害怕困難—積小勝,漸成大勝—取得成功

七、總結全文

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看到作者通過童年的一段經歷闡述了一個人生大道理,實際上在我們平常的生活當中,往往也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你們是否注意到呢?

明確:舉學走路、學騎自行車例子互動,讓學生從平凡的小事中感悟人生道理。

八、佈置作業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

篇十: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藉助工具書學習本文的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說出記敘文六要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正確閱讀課文,能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通過合作探究,能理解把握本文的主旨。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精讀重點文段,理解作者悟出怎樣的人生經驗,對我們有何啓示。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人生會面臨許多困難。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終於到達勝利的彼岸,這樣世界也就有了弱者與強者。今天我們學習一篇一個孩子,在父親的幫助下終於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故事,希望能對我們有所啓迪。

2、整體感知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複述作者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提示:時間:七月的一天。地點:空地邊的懸崖上。人物:“我”,小夥伴們。起因:玩其他遊戲玩厭了,很久沒去爬懸崖了。經過:“我”爬上懸崖後不敢下來,經父親的啓發,終於戰勝困難。結果:順利爬下懸崖。

3、合作探究

教師出示課文主旨研討題: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2)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3)故事蘊含了什麼生活哲理?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探究教師給出的問題,並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

4、教師總結

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可以化整爲零,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五、板書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298141.html

  • 標籤: 精選 教學 再長的路 一步步也能走完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