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

《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6W 次

篇一:《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精選9篇)

讀書,明理是中國文人從古至今都在追求的。在相似的時間但在不同地區的人,他們眼中的真善美,倫理道德,萬物起源都是相同的嗎?中外的哲學主張都是一樣的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都“知道點”。你可能知道,在幾千年前的希臘,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雅典學院討論真理,知道“烏托邦”世界的美好。但是否明白,孔子和弟子周遊列國都傳播了什麼思想,墨子“兼愛,尚同”下的世界也同樣美好。作爲中國人,我們更應該“知道點”中國從古至今的哲思,瞭解我們獨特的思想主張。

中國哲學,從上古到西漢,像是西方的“唯心主義”;從魏晉到明清,像是“形而上學”;清末至今,人們持有堅定的“唯物主義”態度。中國哲學大致可以分爲這幾個方面:萬物起源,社會之法,道德禮儀。關於萬物起源,先有盤古開天地的神仙創世之說。又有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起源於道的說法。後又有王充的“元氣自然論”一說。從開始的崇拜的思想,到對於真理的解述,再慢慢靠近現實。人們對於萬物起源的說法不斷。對世界的解釋更有趣。八卦,陰陽五行是其中最完善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萬物有陰陽屬性:太陽,白天,前方,男性爲陽;月亮,夜晚,後方,女性爲陰。陰陽相對相生。又可分爲金木水火土五行,它們相生相剋。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社會之法和道德禮儀是息息相關的。結合多家理論的國家理想狀態爲:國小人少,君主賢明,人民安樂。大家都“兼愛”,有“尚同”。大家都有君子般的品格,遵守禮儀,互相謙讓。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有文人,有鴻儒。對於生死,生活都有自然的理解。不重神仙。不覬覦別人。安逸與自己的生活,知足但有追求。這就是中國的“烏托邦”。

中外哲學是相似的。不同的在於中國更注重人生在世的生活,禮儀道德,情感,心態及思想。甚至把萬物,起源與人的處世之道聯繫起來。並且融入進自己生活。而西方雖然也有關於道德倫理的研究,但出發點多來源於本質,而中國大多來自現實。例如說蘇格拉底談過人性,但他要是與孔子見過,並理解贊同儒學,它就不會被處死。因爲他只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便不會到大街上以一種請教的態度詢問陌生人一些深奧的哲學,得到回答後再不停反對,導致大多數人討厭他,最終被處死。很可惜,當時的交通沒有那麼發達,如果孔子周遊列國到了希臘,如果蘇格拉底“審問”到了東方大地,他們的想法會不會有所改變?再例如,蘇格拉底那句著名的“我知道我不知道”以他自身的博學,到了百家爭鳴的中國,多半會被定義爲“過度謙虛”,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又如“康德的絕對命令”雖然極有道理,但對於富有情感的人們來說真是太無情了。因此,中國哲人大多一直受人尊敬,西方哲人有時卻會因爲理論,自身不太符合人之常情,人之常理而被討厭。

在品讀,學習中外哲學時,有些理論也會讓人感到異曲同工之妙。莊子的哲學就有這個特點。他的“齊物論”就像是西方哲學那種完全跳出自我,現實的思考方式,以多方面的思考對萬物重新以一種平等,相同定義;在他著名的“莊周夢蝶”中,我們彷彿看到了唯心主義的影子;“知魚之樂”更是以一種在中國較爲少見的辯論,思考方式得出世間萬物共通。在百家爭鳴的思考中,你是否又想到了“極端相對主義”?這說明,不論在何時何地,人們對於真理的追求是一樣的,我們希望明白更多的道理,這樣就能解決更多的問題,纔可創造美好的世界和生活。

在這個時代,各種複雜的事件的信息交匯,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心境浮躁,複雜。我們更應該靜下來思考,明白點道理。我們不需要知道很多,只要“知道點”。讀讀古代聖賢,瞭解今人新思。只要足夠讓我們做出好的的判斷,能完善我們的生活,能讓我們有積極生活的動力,便足夠了

篇二:《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樑思成說過“一個民族的自卑和自大都源自於對本民族歷史文化的無知。”而田小飛先生的《知道點中國哲學》這本書中,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文化在經歷了千年的歷史變遷,被埋沒在塵土之下,終有一日破土而出,散發耀眼的光芒……

2018年2月16日八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了《經典詠流傳》這個大型綜藝節目。他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制作推出的文化音樂節目。節目以古代詩詞爲背景,加以現代曲調,融匯成一首首令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將千年前的經典再一次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孤獨了300年的詩,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重新出現支教教師樑俊帶着他的學生們演唱了這首改編後的詩,讓他再次出現在世人的眼前。此節目一經播出,立即收穫大量的關注,讓人們將目光看向了平困支教老師對於教育的態度,與山村支教的不易。卻也將目光轉向了中國傳統詩詞。正如田小飛先生文中所寫,“山水詩書之樂”、“立志遍讀天下書”這幾篇文章中所寫。我原以爲這是古人的事,於今渺矣茫矣。但是,現在看來,詩詞文化,中國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中華文化埋藏在每個人心中,紮根在骨子裏。歲月變幻莫測,塵土飛揚在世間,掩蓋了歷史的印記;但,終有一日微風會吹開歷史的樂章,將他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繫。而傳承中國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它包含着與我們生活相關的每一個細節。人們像是那散落一地的珠子一般,雜亂無序,卻在文化穿插的絲線中,形成體系,這便是中華文化哲學的價值,與蘊含的力量。

前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後有文景之治,開元盛世;如今國富民強,天下太平。一筆一劃,書寫千年歷史;一磚一瓦,砌成萬里長城;一曲一調,頌出歷史興衰……中華民族自千年前走來,歷過春秋,遇了唐宋,盡了明清。泱泱大國跨過華夏五千年,走到今日,在天地之間留下來我們的印記,升起了信仰的圖騰,屹立着民族的靈魂。華夏文化,因與民族一同留存於世,與世人所見,與江山共存。

皇城舊事書於燕京,烏篷古巷融於姑蘇,帝王昭陵建於長安,五嶽之尊屹立徽州,長恭之名震於邙山……華夏之名流於世間,千年文化不可斷絕。“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篇三:《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在我以前的觀念看來,哲學這個東西是高深莫測的。尤其是中國哲學,孔子的儒家學說,看起來說的簡單,但其中大有深意。而這本書雖然觀點很大,但它卻把腳落在了“實際”之上。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從實際出發的“書”。

話說哲學,那也是有自己的歷史的。中國的哲學,從上古時期就有觀念了。這本書以中國的歷史爲脈絡,講述了中國哲學的一步步改變。夏朝,商朝,西周,然後便是百家爭鳴的春秋時期。有修生養性的儒家,有注重辯論的名家,有遵從自然的道家,有推崇法制的法家……這些學派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都是互相影響,互相呼應。

看到了這麼多關於哲學的大家,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冒了出來:爲什麼西方的哲學沒有這樣的場面呢?可能更多的來源於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例如中國的宗教——最多提到的自然是佛教,道教。然而佛教和道教是共存的。比方說很多佛教的名山,如普陀山,峨眉山等等,也都是道教的名山。許多佛教的信徒,也都會去拜道教的神仙。中國的哲學也是如此。雖然不一樣的聲音很多,但又都有共同點,可以互相通融。反觀西方哲學,經常是站在一個對立面,比方“唯實論”,“唯名論”,還有“大陸理性主義”,“英國經驗主義”都要去互相爭論。這可能就是中國哲學的獨特性吧。這種多種事物的百花齊放,正是造就了中國各民族的不同習俗和文化的豐富多彩。與其他事物不同,卻又能與其他事物和諧共處,這也是中國哲學的智慧之一。

從歷史到當下,我想到了杭州的亞運會。杭州亞運會的口號“心心向融,愛達未來”所體現了的開放、包容的精神,表明了我們願意與各國人民用心交融,但又同時傳遞自信樂觀,不畏挑戰,共迎美好的期許,寄託了共築未來,共建亞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願望,正與中國哲學的智慧所契合。

中國的哲學,有時候看似大而空,但哲學總是從現實生活出發的。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兼收幷蓄,不懼競爭,讓我看到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篇四:《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在看《知道點中國哲學》前,我就早已對中國歷史的哲學有所興趣。喜歡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爲中國哲學而已,沒必要要特別推寵它,在我上了初中開始,講解有關中國哲學的課題,我突然對它有些興趣了。

在老師和同學的特別推薦下,我買了這本書。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我爲我之前的感想感到十分羞愧,這本書有個特點就是: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點”的硬核知識,不必知道的太多、太雜、太碎,只需知道點。

看完了書,我在書網上寫出了自己的感想。卻看到了有些人說哲學十分的深奧、神祕,只有擁有特別多學問的大師才能研究這文章,我合上電腦,心頭卻有一絲疑惑:“爲什麼人們不能自行探究,要依靠博學才智的大師呢?”我並不覺得人類的探索得靠神祕博學才智的大師,探索本來就是在人類生活中,將從未觀察過的事物進行研究,那沒有人類的探索,又何來的中國歷史五千年,就更沒有哲學的存在了。

我們學習中國哲學,不單單於專注於光的哲學,且要熟悉哲學產生的背景,我們學習哲學,也需要這種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不斷從哲學中吸取各種知識,陶冶情操,做個“智多星。”

通過這本書,我終於明白爲什麼我的老師和同學們那麼喜歡這本有趣的書了。讀完書後,我竟有點受益匪淺,這本書講述了“百家爭鳴”是怎樣一種盛況?誰是第一位無神論者;哥哥“英雄”弟“好漢”是指哪二個兄弟?……我深深受到了中國哲學的感染,決心維護他們未完成的事業,我們所處的世界有現在的繁華安逸,這些是我們中國哲學的力量。

雖然哲學是一門看起來很普通,但會讓人心生畏懼,敬而遠之的學科,從我之前對哲學的不滿、不尊重、不喜愛到現在對它的瞭解,我似乎穿越到了一場五千年的話劇,看到了夏商國時期的青銅器與智慧的降臨、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孫臏指揮兵馬圍魏救趙的百家爭鳴、看到了漢唐時期李白喝酒吟詩的心境……一直到近代的林間路與林中樹。

哲學就像歷史一樣絕不停滯不前,中國哲學的千年裏也有許多發源,瞭解和學習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可以使我們的能力提高,使中國哲學被更多的人認可。

篇五:《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諸多帶有“哲學”字眼的書籍常常文字艱深,拒人千里。帶着點牴觸的心理,翻閱起汪淼的作品《知道點中國哲學》。出人意料的是書的內容引人入勝,我幾乎是一口氣將之讀完。

《知道點中國哲學》如夏日的一盞清茶,幽幽醇香清新悠然,溢滿心湖。慢慢品茗,不禁讓人感受到作者希望將中國幾千年的民族智慧推廣給同學們的良苦用心。從夏商周時的上古傳說,到近現代學者的學術探索,這本書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不得不再一次讚歎作者博觀約取,舉重若輕。

既然是談中國哲學,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尤其是儒道兩家的學說佔了很大篇幅。但作者總是能用精細的排布出人意表,給人驚喜。像開篇的盤古開天地,還有百家爭鳴之後的蕭規曹隨,會讓人一下子想不到這些歸於哲學體系的哪部分。但仔細想來,神話傳說也蘊含了古人樸素的哲學思想,歷史發展的政治背景,正是哲學脈絡如何發展延伸的環境基礎。

作者行文中介紹了很多似曾相識的歷史故事,雖然通篇看上去是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當涉及一些重要信息,又會不失時機地給出文言的原文:“黯學黃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靜,擇丞史而任之。”這樣的安排,既能讓讀者瞭解原汁原味的人物信息,又能在快速閱讀中偶爾適當放緩速度,欣賞幾句古文作爲調劑,也體現出作者的哲學考量,匠心獨運。

在這本書的序言中,作家餘秋雨一方面肯定了這些年大家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同時也指出,必須提防人們對文史知識的沉溺。過於沉溺,反而失去了這些知識的現實意義。而在本書中,用貼近生活的語言,準確地介紹古人的智慧,也很好地體現出對“不沉溺”這一尺度的把握。當了解了作者看似開玩笑實則很認真的寫法之後,我在讀到張儀開玩笑說“舌頭還在”的典故時,就能夠在查資料之前堅信,這不會有差錯,必定是張儀的典故。同時,它又讓我想起,以前看過關於老子說自己牙齒不在了,舌頭還在的故事。這不像是《道德經》的寫作風格,之後確認,來源於《淮南子》。我想,好的書,應該就是這樣能讓人思辨,主動深入吧。

中華民族有着深厚的哲學智慧積澱,我們國家也擁有世界諸多國家所不及的政治定力。面對當前的新冠疫情,國家穩紮穩打進行預防和處理;應對臺灣問題帶來的挑戰,國家的斡旋策略能夠長遠考量。這些都讓人感到安心。也由於新冠疫情等外部因素,我們的杭州亞運會推遲舉辦,這同樣體現出我國低調務實,一切爲了國家與人民的思想理念。“用心交融,互相包容”是2023年杭州亞運會閃耀的精神。浙江兒女立於潮頭之上、奔涌向前的精神氣質,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潮一脈相承。我們今天的一帶一路,以開放的心態,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同樣展現了東方文明的宏偉氣度,這樣的民族智慧令人安心。

亞運會是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的機會和橋樑,我們在探究自己民族古老智慧的基礎上,將來也需要對國外的歷史與哲學思想有更多的認識,這並不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是在相互瞭解的基礎上,共同探尋建立新格局的路徑。不論是黨的百年曆史,還是中華文明的幾千年歷史,都和我們的哲學智慧一樣歷久彌新。相信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相信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篇六:《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哲學是什麼,世界各國有着不同的派系,出現了許多名人大家,他們是人類思想精神的引領者。我們作爲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哲學的發展上也是淵遠流長,自盤古開天時智慧萌發,到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令人歎爲觀止。《知道點中國哲學》一書用簡潔輕快的敘述,讓我領略了中國哲學的博大精深。

如果你遇見水,你會悟出什麼哲學道理?甲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所以人要攀登高峯,勇於進取。乙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扶持,做事要事適可而止。書中說孔子面對黃河滔滔,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之年華流斷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人生的意義永遠在前方。老子聽了說:“學習水的德行,上善若水,水可潤石物而不淨功,是水謙下之德。最柔弱的是水,但他攻擊哪位強者都能取勝這是水的柔德。

你看,光是水都能引發人們的深思,中國哲學其實就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當提當水,我想到的是,它流斷得很快,就像光陰一般,只能着它流斷,不能去束縛住它,所以珍惜時光,不辜負韶華。

書中還說:“道”指“大道”和“人道”。大道指天象運行規律,是自然規律;人道指人的行爲準則,是人的德行,因此道是天下萬事的基礎,也是萬事的因果。就像古人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樣,相互關聯。道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古代思想中,提倡國與國之間要先禮後兵,人與人之間要有仁義有愛,個人應安分勤儉。可即使是現在人們都難以做到,近期佩洛西的訪臺就讓我們看到,安分守已是十分難得的,因爲一己私利挑起紛爭,背棄和平約定,是無德之行。

中國哲學擅長自一些微小常見事物中得到結論,引人深思,這是中國哲學的魅力。從身邊的一草一木學習品性,用善義的眼光處事待人,這是古人的行爲準則,在現代也同樣適用,並且對後世還會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即使時代瞬息萬變,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上始終綻放着獨特的光芒。

篇七:《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一般認爲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爲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陰陽五行和八卦是如何問世的?百家爭鳴是怎樣的一種盛況?道教和佛教如何影響中國文化發展的?中國第一位無神論者是誰?宋明理學的地位是怎樣確立起來的——出於好奇,我看了《知道點中國哲學》。

作者以淺顯易懂、平易近人的語言爲針,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爲絲線精心編織了一張大網,網住了中國哲學這一虛無縹緲又似在眼前的大魚。

以朝代爲大標題,又在此大標題下做出了主要的不同類型的哲學思想——上一章講着讖緯之學,下一章又扯到無神論去了。

書中的無神論鬥士王充令我影響深刻,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哲學家,於現實世界富有批判精神。

東漢前期,是一個讖緯神學猖獗的年代,王充沒有被神學思想迷惑,他用“重效驗”“疾虛妄”的求實精神揭露和抨擊了“天人感應”、讖緯神學等迷信思想。

王充根據客觀事物的真實情況和當時自然科學研究成果,否定了天有意志,提出以“天道無爲自然”爲基本特徵的一系列唯物主義的觀點,王充覺得封建統治階級宣揚的“天人合一”具有很大的欺騙性,甚至對那些“人死爲鬼,有知,能害人”的迷信邪說進行了強烈抨擊。

王充以科學的精神來思考問題,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他雖然精通儒家經典,卻不恪守一家之言、章句之學,敢於議論經典之書、聖賢之言的是非得失,這在當時甚至在整個封建時代都是不可多得的。

我們應同王充學習,學習他的不畏強權,要“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但同時要“大膽的假設,小心地求證”。

哲學本質上是人理解人、人認識人的理性活動,哲學是對世界基本和普遍的問題研究的學科,是關於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篇八:《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我向來喜好讀科普類的書,特別是有關中國歷史的。所以“知道點中國哲學”這個標題,對我的吸引力像是地球對月亮。想要閱覽這本書的慾念圍繞於我的腦袋。

收到書,我的目光旋即聚焦在封面的圖畫:雲霧繚繞間,身着古樸青襟“虛壹而靜”,白鶴縱橫萬仞羣峯……古風古韻的感覺躍然紙上。翻開封面,是一頁兩面的序引,爲我們生動的語言解釋了書名中的“知道點”。原文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雜、太碎、太濫”,以及強調人們對文史知識榮辱感。想起來我對此類書籍感興趣的原因似乎與其相差無幾。

讀過序後,我飽懷好奇翻開來目錄,穿越至遙遠的古代。這本書分成了共分成七輯,從盤古時期到隋唐再到如今的現代,從初步具備哲學邏輯思想到百家爭鳴再到新儒學。時代革新的同時,思想也在變遷。“心學”“思想舉隅”等往前從未見識的詞彙紛至沓來,與之伴隨的是我的思考。

在老子與孔子的談話中關於“中國人的生存法則”。謙遜有禮、淡泊名利始終是羣衆所推崇的中華美德,但是其中隱含了“中庸之道”。“庸”自然不是個褒義字,卻是保命手段。無論古今,因優秀遭到迫害的人比比皆是。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因威脅自殺獄中。那些聲討資本,捍衛自身合理利益的無產階級,一次次不了了之。那麼多駭人的現象都在說“我們應該保持沉默,隱藏鋒芒”。或許道家學說的無爲而治也有弊端。

在這本書裏我還發現哲學中重要的“跳脫思維”。人性的本質懶惰,所以大多數人無法實現真正的獨立思考,常常會直接接受新思想,然後守着自己那套舊想法,形成閉環。王廷相提出的“無稽之言無信”就完美地批判了這類想法。以自己的實踐考察來有力反駁前人的謬論。跳脫思維是難能可貴的,但是社會也因爲它越來越好。“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愚溪對》也極大程度地提現了他的思維能力。由此我腦海中浮現了魯迅的“從來如此,便對嗎?”世人眼中的聖人就是智者嗎?被嘲笑、詆譭就是自己的錯嗎?柳宗元沒錯,是唐憲宗愚蠢罷了。

我在看這本書時,哪怕部分言論過分荒謬,我大都可以理解。唯有“三綱”我不可苟同。它淡化了君主、父親、丈夫應盡的職責,而把臣、子、妻完全放在服從的地位。這種服從規定是恐怖的封建毒害,毫不合理。董仲舒的“三綱”限制了民主自由,甚至傳到了今日。十分助長以強欺弱的思想,間接導致某些人的“受害者有罪論”。雖然我並沒有受到封建殘害,但是它存在,依然傷害着許多人。

思想舉隅”算書裏較常出現的詞。若要給它個釋義的話,那應爲:與時代背道而馳的思想。戰國末的荀子、東漢時期的王充、魏晉時期的嵇康、清朝的孫中山……他們在科技有限的時候堅持唯物主義,他們在人人自危的時候恪守初心。我想這就是古今思想的區別,也是我看這本書引發的最大思考。

如今我們可以將“小人儒”的繁瑣禮節通通拋在腦後,什麼所謂的“性別對立”“地位高低”皆爲禁錮的枷鎖。校園暴力、家庭暴力、網絡暴力,我們只需要清楚誰是受害者,誰有是加害者。

最後回到書名,在看這本書前我並未思考過哲學究竟是什麼,看完這本書後,它也只是像書中“心學”的氣一樣模糊。於是我又認真一想,自覺它大概是盤古劈開的“蛋”吧……

篇九:《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

這個暑假裏我在空餘時間中讀了一本名爲《知道點中國哲學》的書,這本書的內容涵蓋了中國的一部分文明與歷史,讀起來趣味橫生,即使是它每一章節的標題,也都起的頗有風韻。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陰陽五行和八卦是如何問世的;百家爭鳴是怎樣的一種盛況;道教和佛教如何影響中國文化發展的;中國第一位無神論者是誰;宋明理學的地位是怎樣確立起來的等等哲學問題。本書並沒有特別着重於哪一點,而是方方面面地都介紹了一部分有關知識。並沒有十分高深,也不會敷衍了事,全都淺顯易懂。其中有一章節令我印象深刻,它所講述的內容就是我們已經在課本上學過的杞人憂天。

在課文中,杞人總是非常多慮,因而開始擔心起會不會有一天高高在上的天空會塌落下來砸中自己,於是飯也吃不下去,覺也不能安心睡,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的。他的一個好朋友就去爲他開導,最後杞人終於相信天不會塌地也不會陷,兩人最終都感到開心釋懷。當時學課文的時候,只覺得杞人實在是多此一舉,不好好生活工作反倒去考慮這些有的沒的的事情。但這些都是我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的。而在這邊書中,作者卻從兩人的對話之間發現了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沒有精密的科學儀器,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人們只能通過神話去揣摩這個宇宙。而在杞人憂天這個故事中,無不透露出古人對於天與地的構成的思考,這就上升到了道家的思想,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莊子特別重視個人心靈的修煉,他主張人們在認識宇宙、人生時,要保持一種虛曠、開放的心靈,千萬不要使自己陷在固有的思維模式、心理結構裏,不要故步自封。作者通過這樣一個小小的故事就能思考出如此高深的道理,屬實讓我敬佩。

除了講述道家學說,中國古道傳統的陰陽五行和八卦的故事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在不知不覺就學習了許多哲學知識。以後我還要看更多的書,做一個更優秀的人!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duhougan/1389247.html

  • 標籤: 中國 哲學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知道點中國哲學》讀後感(精選9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