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作爲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研究論文作文

作爲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研究論文作文

 作者: | 閱讀: 9.92W 次

作爲高考命題素材並以此爲命題起點,符合新課程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不僅有利於提高試題命制的科學性、權威性、公平性及時效性,也有利於提高命題效率和命題質量。筆者及所在團隊經過四年的實踐與嘗試,試圖以科技論文爲試題素材背景,探索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期爲構建新課程高考命題技術規範和模式,進而深化高考生物學科命題改革提供有益經驗

 作爲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研究論文

一、高考生物學科命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高考命題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高考命題包括考試內容規範表和試題規劃表的制定,試題的編寫及全卷試題修訂和組配;1]狹義的指試題的編寫,包括材料的選擇、問題的設計與命題的表達三個環節。本文討論狹義上的命題。試題規劃表是命題專家根據考試內容規範表的需要事先制定的命題規範文件,命題教師應根據試題規範表開展具體的試題編制工作,期間應經過材料選擇、問題設計、命題表達等階段。其中,材料選取既是命題的起點,也是命題的關鍵,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後續工作的開展;問題設計是命題的核心,科學思維是生物學問題設計的主線;命題表達是命題技術的體現和命題質量的深化。三者關係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均已成爲當前編制高考試題的挑戰和亟須規範的問題。

問題一:材料選取的挑戰。隨着高考命題權的下放,高考生物學科命題工作的科學化和規範化受到極大的重視,尤其是試題本身的科學性被認爲是評判合格試題的重要指標之一。科學性爲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的選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即題幹背景的來源和表達必須是真實、可靠、無歧義的。此外,高考生物學科命題應突出能力立意,公平性、科學性成爲材料選取的難題。

問題二:問題設計的挑戰。問題設計的出發點旨在考查考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新課程高考更注重能力立意。生物學科能力是學生參與生物學科活動(知識學習、實驗操作、生活實踐等)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固卻不容易或不能被直接觀測的一種心理特質。高考要考查和測量此類“隱蔽”目標,必須設置一定的情境刺激考生產生認知,通過考生的外顯行爲判斷其思維或能力水平。問題設計還包括難度設計、區分度設計、參考答案設計等。顯然,問題的設計是否恰當,能否起到刺激考生應試思維等問題,都是對命題者的極大考驗。

問題三:命題表達的挑戰。審視近幾年全國高考生物試題,命題人員的試題編制技術日趨成熟,但也伴隨着諸多問題,或題幹信息冗餘,或表述含糊不清,或表達存在歧義。諸如此類欠規範的命題表達方式嚴重影響了命題的質量。同時,後現代主義推崇者對高考命題工作提出自由化、個性化及人文關懷等要求,對命題表達環節也是一大挑戰。

二、科技論文作爲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的理性思考

(-)科技論文的發展評述與內涵釋析

科技論文起源於17世紀60年代的歐洲,其標誌是英國皇家學會創辦的世界第一本學術期刊《哲學彙刊》。該刊集合了牛頓、伽利略等科學家的前沿性成果。18世紀至19世紀,隨着多種自然科學類期刊的迅速增長,科技論文的內容幾近覆蓋科學的所有領域。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興起使科技期刊的網絡化檢索變得十分強大,我國也形成了以中國期刊網、萬方期刊網等爲代表的期刊集羣。2003年教育部成立的“學術語言文言化的復古傾向--一個值得關注的語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因此具有學術論文的基本特性。中國國家標準GB7713—87明確指出:“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於實際中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表;或做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美國生物學編輯協會認爲,科技論文必須“易於人們的感官接受、本質上持久、不加限制地爲科學界所使用,並能爲一種或多種公認的二級情報源所選用”。

由此可見,本質上,科技論文以學術理論爲依據,以新思想或新進展爲核心,以實驗數據爲例證,以書面語言爲載體。在內容上必須具有科學性、創新性、權威性,在表述上必須具有準確性、嚴肅性和邏輯性。作爲報道、交流、存儲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科技論文是科技發展的總結,社會發展的各行各業都在應用科技論文所表達的科技成果。

(二)選用科技論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長期以來,高考命題或選擇中學教材、中學教輔、大學教材及課外資料(報紙、參考書等)作爲命題背景材料,或選擇已有題目進行改編,也有少部分試題是命題專家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直接設計。這類傳統選材方式在命題實踐中存在許多紕漏,易在科學性、公平性、時效性,甚至安全保密性方面產生問題。以科技論文爲試題背景的命題方式與傳統選材有本質區別,不僅能提高試題各項屬性水平,還能提高命題質量和命題效率。現將傳統選材與科技論文選材方式進行比較(表1)。

從表1可以看出,科技論文選材具有許多優勢,選用科技論文進行高考生物學科命題具有現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分析

其一,保證了試題的科學性、權威性和時效性。科學性是評價高考試題的一項重要指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中學教輔、課外資料、舊題改編等方式無法比擬的。試題中引用的任何數據乃至成題後的文字表述,取自具有國家法定權威或專業權威的公開出版物[6],命題者往往心裏很“坦然”。在此基礎上,命題專家憑藉自身專業技術對論文作出準確的評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高考試題公佈後可能產生的各類負面影響。生物科技高速發展,試題應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現代生物科技的發展。應用生物學科技論文命制高考試題從根本上保證了試題內容的時效性,體現科學實踐與教育教學的統一。

其二,體現了高考的公平性。若選材來自中學教材、中學教輔或是舊題改編,做過類似題目的考生自然受益,一方面產生不公平,另一方面進一步激發考生和教師的“題海戰術”意識,不利於素質教育的發展。高校教材原本是_個良好的命題素材來源,只是由於經過多年的命題實踐應用,特別是自分省自主命題以來,每年都要有十幾套高考卷結果出現命題者辛辛苦苦命製出來的考題,一經檢索才發現,早就有相似的考題了。而科技論文選材卻可以有效避免此類情況發生,生命科學每年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巨大,海量的選材要能“撞上”是很困難的。這樣不僅體現了選材公平,也能有效避免“撞題”。另外,高考命題前的資料準備是高考涉密內容,往往慎之又慎,若能將“海量”的科技論文替代有限的材料,豈不解決了安全保密問題?實踐證明,這—做法在某些通過臨時抽調命題專家入圍命題組的省份,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安全措施。

其三,體現能力立意。高考試題強調能力考查。能力是人順利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那些心理特徵,只有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才能考查其能力水平。[7]應用科技論文作爲背景材料更易實現考覈目標能力化,因爲,大量生物學科技論文的特質就是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帶有生物實驗論證類的論文,不僅具有科學的、最新的實驗技術和方法,還有翔實的實驗數據。而以中學教材等作爲背景材料只會偏重考查知識目標,不利於能力立意。

其四,提高命題效率和命題質量。論文通常是以過程性方式呈現生物學實驗研究成果,具有問題的提出、實驗方法的設計、實驗數據及實驗結果的討論等,這與新課程強調的探究性學習是—致的。以科技論文作爲命題起點,命題者具有呈現試題的科學思路和方法,同時免去一些對科學性疑問的論證,提高了命題效率。試題以圖表、文字、數據等多樣化的形式呈現,不僅體現了試題所蘊含的科學素養,也使卷面更加活潑、美觀,提高試題的命題質量。

2.可行性分析

首先,持續、大量更新的

生物科技論文

相關信息

淺談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的設計管理與協調:全國淺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兩項重要技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講座第二十四講加入世貿組試談對當前全國農家樂開發熱潮的反思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海外投資的方式選擇參加全國首次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體會藍橋杯全國軟件設計與創業大賽舉辦生物安全國際法律制度研究全國票據法修改研討會綜述全國政協科技提案

和各種引文數據庫爲科技論文的選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中生物學考查內容涉及生物學_級學科下的12個二級學科,同時可擴展到農、林、牧、醫、漁等各個生命科學領域。編制如此廣泛的生命科學高考試題,僅取自傳統素材顯得遠遠不夠。豐富的論文來源和便捷的檢索系統可以徹底改變命題者“江郎才盡”的窘境。

其次,《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簡稱“考試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這爲“選用科技論文作爲試題素材”這項新舉措提供了改革的科學依據。基於新課程高考的改革的大背景,選用科技論文不僅體現了生物科學素養,也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的統一。

再次,大規模教育考試理論決定了將科技論文改編爲局考試題是可行的。局考試題的本質是根據選拔人才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通過考生解答問題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和結果,推測考生具備某一心理特徵(知識、能力)的程度。基於科學性的保證,對科技論文素材進行基於考試測量要求的適當改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豐富、靈活的命題技巧和命題手段是其重要的保證。

三、基於科技論文背景的高考生物命題實踐

基於以上討論,高考生物命題亟待構建一套基於科技論文背景的命題模式。2009年以來,本課題組開展了相關研究,並進行了四次高考命題實踐,初步總結了一套基於科技論文背景的高考生物科命題解決方案。下面分別從三個維度討論以科技論文爲命題起點的嘗試。

(一)材料選取的維度

1.背景材料的選擇

理論分析:選擇科技論文作爲試題背景,在—定程度上保證了試題背景材料的科學性、權威性。考慮到科技論文在試題命制中的特殊用途,選擇的科技論文應進行如下三個方面的有效性判定:(1)選擇近期發表的較高水平的科技論文,以保證材料的科學性和時效性;(2)所選論文應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研究,以考查考生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所選論文主題詞應與考試大綱“生物知識內容表”中的“II”?要求一致,以突出考查考生對生物學核心知識體系的掌握,體現生物科學素養。

操作方法一:選擇近期發表的較高水平的科技論文。一般來說,應檢索來自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簡稱CSCD)的論文。CSCD內容豐富、結構科學、數據準確。收錄有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環境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上百種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以2010年全國高考福建生物卷第26題第I小題(簡稱“2010福建高考26—I題”)爲例,試題背景選自“幾種環境因子對高生物量赤潮甲藻——東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響”(《海洋科學》2009年第12期)一文,是關於我國東海海洋污染中赤潮發生機理的研究,該題以“東海原甲藻引發我國東海赤潮”爲情境,考查被試在真實背景中的知識遷移能力,涉及社會領域和學術領域的熱點話題,所選背景材料角度新穎。

操作方法二:選擇與生物學相關的社會、生產、生活領域的熱點話題。例如,2011年全國高考福建生物卷第26題第I小題(簡稱“2011福建高考26—I題”)選自兩篇文章:《rhIL-18對核輻射誘導小鼠脾細胞凋亡的抑制機制研究》(《瀋陽部隊醫藥》2009年第1期);《rhIL-18對核輻射誘導小鼠脾細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解剖科學進展》2008年第2期)。衆所周知,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發了核輻射危機,一時之間,核輻射在世人面前引起極大恐慌,科學地認識核輻射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該題避開人類災難的宣揚,着眼於科學分析和科學利用核輻射,將核輻射與高中生物學涉及的免疫、細胞凋亡、誘變育種以及實驗探究設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人們明白核輻射雖然可怕,但可以防治,也可以應用於農業生產,這樣的考題具有測量選拔功能和社會功能的統一。

操作方法三:結合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生物知識內容表”中的II層次要求。考試大綱對考查內容界定了層次要求。實際操作中應以II層次要求爲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一般來說,不用I層次關鍵詞,但不代表I層次內容不作考查,而是在II層次主幹知識和能力考查中常常可以衍生出對I層次的考查,體現試題對生物學核心知識的考查。如細胞代謝中“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環境因素”關鍵詞爲“光合作用速率”和“環境”,由此檢索到《幾種環境因子對高生物量赤潮甲藻——東海原甲藻光合作用的影響》一文,編制試題時,可以衍生考查I層次的考點:赤潮的根本原因海水富營養化。

2.試題情境的設置

理論分析:生物科技論文的撰寫框架包括實驗材料和方法、數據處理、結果分析、討論和總結等。由於科學研究是一項原理複雜、步驟繁瑣、技術含量高的工作,論文表述的實驗原理和步驟等可能涉及許多生物學科的專業性或前沿性內容,如信號通路、重組人白細胞介素、基因敲除等;呈現的數據大多經過SAS、SPSS等統計軟件處理,如呈現的圖表常常涉及^(顯著性差異)、置信區間、姑(極顯著)等統計學詞彙或符號。我們將這些或是超綱或是不必在考查中出現的內容稱爲冗餘信息,冗餘信息會干擾考生正常答題思維,影響試題的信度和效度,甚至造成嚴重的系統測量誤差。

操作方法一:簡化複雜實驗條件、方法的表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高度概括複雜的實驗原理

和步驟,體現實驗條件的簡約性。[9]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題以“選取若干實驗小鼠,隨機分成4組”替代原文中“實驗動物C57純系雄性小鼠,18?20g,購自中國醫科大學動物室’’、“動物模型及分組,按體重隨機分爲4組,每組8只”等複雜的實驗步驟,使考生對試題情境不感到陌生,能致力於核心問題的解答,從而保證試題的公平性和可讀性,提高試題的效度。

操作方法二:剔除冗餘信息,簡化圖表數據。生物學經常涉及實驗圖表數據,簡化圖表數據或對圖表進行特殊處理變得非常必要。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題,試題省略置信區間,以實驗的樣本平均值又代替總體平均值將實驗檢測處理方法省略,直接以“細胞凋亡相對值”替代;剔除差異顯著性分析,默認實驗數據均有差異顯著性。以上處理,都是爲了幫助考生快速從題幹中獲取與測量目標相關的信息,實現試題考查的目的。再如,2010福建高考26—I題,論文用散點圖和迴歸線描述東海原甲藻光合作用隨溫度變化,由於高中沒有對散點圖作考試要求,試題剔除散點圖這一冗餘信息,直接以迴歸線呈現。當然,剔除和簡化的操作應以科學性爲前提,操作的手法往往就是用大概念籠統地描述小概念。例如,以“染色體變異”替代“染色體橋、微核、染色體斷片”等超綱詞語。

操作方法三:可對試題必須呈現的超綱內容做信息補充。例如,2009年全國高考山東生物卷第2題的題幹是“細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選擇表達的結果。下列屬於奢侈基因的是()”。“奢侈基因”是考生未曾接觸過的新名詞,此處極易干擾、迷惑考生的思維,增加考生在高考考場上的心理壓力,造成考生答題思維上的“眩暈”。若能在題幹中提供“奢侈基因”的名詞解釋,將轉化阻礙考生答題的瓶頸,避免超綱嫌疑,利於考生答題。

(二)問題設計的維度

1.認知水平和能力佈局

理論分析:通常一道實驗探究題可以設計3?5個小問題,考查考生對多個生物學事實的認知水平和多種生物學能力。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是由抽象到具體、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問題設計的認知水平應由易到難、步步深入,考查能力測量目標的層次也應逐步提高,從而將相對獨立的小題通過一個完整的問題鏈串聯起來,形成一道有序的完整題目。1D]

操作方法一:將低層次的認知水平前置,高層次的認知水平後置,逐步形成認知的梯度佈局。布盧姆(m,1956)等將學生在學習中的行爲表現分爲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大類。[11]問題設計時應考慮學生的認知承受度,操作上可按照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次編排不同認知水平的問題。

操作方法二:將低端能力前置、高端能力後置,逐步形成能力梯度佈局。可按照考試大綱對生物學科能力要求的編排順序,首先考查理解能力,其次考查實驗與探究能力或獲取信息能力,最後考查綜合運用能力。如2011福建高考26—I題由四道獨立的問題組成,四個小問題依次考查考生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形成能力的梯度佈局。

2.基於能力立意的問題設計

理論分析:新課程高考倡導以能力立意爲主導,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一體化的'命題思想。能力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品質,能力的核心是思維。因此,高考試題的問題設計應強調在新情境中考查考生科學思維的品質,多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對知識的理解、分析、應用等遷移能力,少考查考生對知識的單純記憶。設計的問題要結合題幹背景材料,牽涉的知識應用要寬廣,解題思路要來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

操作方法一:運用新情境,產生新問題。取材於科技論文的題幹資料是考生尚未接觸過的材料,可賦予這些材料新意以引申出新問題。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題呈現的實驗數據只有三組,將原論文的第四組數據隱藏,並設計成問題:“設置第四組實驗的目的是(),要求考生通過對比分析第三組實驗數據,分析設計第四組實驗的意圖。一方面考查考生實驗與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方法二:圍繞問題核心,儘可能延伸拓展多個知識點。2011福建局考26—I題是一道典型的實驗探究題,以核輻射誘導細胞凋亡爲切入點,融合考查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質、細胞凋亡、誘變育種等多個跨模塊、綜合性知識。顯然,試題不是單純考查被試的記憶情況,也考查被試在複雜背景下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命題表達的維度

1.信息呈現的控制

理論分析:信息量過多過少都可能增加考生閱讀負擔,使部分考生思維無法產生趨同反應,影響試題的難度、信度和效度,特別是對答題毫無幫助的冗餘信息更是如此。

操作方法一:從字數上控制試題信息量。試題信息包含題幹信息和答案信息,設置與答案信息相當的題幹信息量,有助於提高考生答題效率,同時提高試題與測量目標的相關程度。一般來說,可以依據該題所佔分值來確定題乾的字數以及答題的字數。統計近些年各地高考卷相似題型的字數,並將其作爲信息量控制的參考是常常採用的有效辦法。

操作方法二:採用文字和圖表相結合的方式呈現信息。生物科學往往以生物繪圖或圖表方式呈現科學研究方法或成果。試題應儘可能採用圖表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倡導理科科學思維和習慣,另一方面有效縮減閱讀量,使考生讀題更加準確,試題的直觀性和美觀性都得到較大的改善。例如,2011福建高考26—II題採用表格的方式呈現高中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染色方法,其字數要比純文字表達少得多,且更直觀、準確。

2.語言表達的限定

理論分析:措辭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考生思維瓶頸,影響考生正常思維,不利於考生真實能力的體現。那些以增加試題難度爲目的,採用增加閱讀量或刁鑽古怪、模棱兩可的表述方式並不可取。此外,具有歧義的表述難以使考生達到趨同思維,可能導致考生答題不全面、不準確,且使答案多樣化,加大閱卷難度。

操作方法一:修改模棱兩可的表述方式,使試題清晰、明確。例如,2009年福建高考生物卷第27題第4小題:“以有氰、高莖與無氰、矮莖兩個能穩定遺傳的牧草爲親本,通過雜交育種,可能無法獲得既無氰也無產氰糖苷的高莖牧草。請以遺傳圖解簡要說明”,其中的“可能無法獲得既無氰也無產氰糖苷的”,表述過於晦澀、模棱兩可。一般來說,遺傳育種常常是爲了獲得生產上需要的品種,但這裏設問卻是“可能無法獲得”,導致許多考生無法理解題意,只好將各種情況的雜交組合都寫出來。該小題抽樣實測難度爲0.16,與預測值相距甚遠。

操作方法二:對於有歧義的表述應加入限定詞。應用科技論文爲背景命題,在題幹表述上常常會出現與中學生物教學不一致的提法,可能來自較新的生物學研究方法,也可能來自生物學實踐與中學生物教學理論的脫節,這時就需要對有歧義的表述加入必要的限定詞。例如,2010福建高考26—I題增加了“淨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的表述,因爲高中生物學教材(人教版)中未提及“淨光合速率”,從而避免產生歧義。

3.人文氣息的滲透

理論分析:後現代主義對高考命題工作提出了自由化、個性化、人文關懷等要求。命題者應加強對考生的考場人文關懷,力求試題的敘述和設問方式貼近考生的思維習慣,保證考生一直擁有輕鬆、激勵的應試心態。要努力避免刻意“挖陷阱”式的命題方式,有效保護考生正常的考場應試思維。

操作方法一:貼近考生思維,避免突兀設問。例如,仔細斟酌2011福建高考26—I題第

(1)小題和(3)小題的表述,其中“已知IL一18是一種淋巴因子”與“與第③組相比”看似多餘,實際是爲了引導被試順利作答;審視第

(2)小題和第(4)小題的題目要求,其中“從(組別)兩組數據可知”和“其特點是(至少答出兩點)”,兩處填空後均用括號補充說明,是爲了貼近考生思維,減少答題失誤。

操作方法二:積極保護考生應試思維。例如,在命制2011福建局考生物卷第5題時,選項設置迴避了“雌:雄=2=1”的選項,確保已經掌握相關知識的考生有機會重新進行審題,進而得出“雌:雄=4=1”的正確答案,保護考生應試思維,體現考場人文關懷。

綜上所述,基於科技論文背景的高考生物命題模式絕不是簡單的素材選擇問題,當前分省命題發展的特殊時期,其本質應是深化高考內容與形式改革的問題。因爲,基於科技論文背景的高考命題提供的不僅是命題的起點,也是一套適應新時期、新課程高考的命題技術規範。可以相信,這種命題模式、命題技術規範對於物理、化學,乃至地理、數學等學科都有一定程度的借鑑。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gaozhong/gaokao/544182.html

  • 標籤: 高考 命題 論文 素材 生物學科 高考作文議論文素材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 作爲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研究論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 作爲高考生物學科命題素材研究論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