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精選12篇)作文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精選12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1W 次

篇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精選12篇)

一、評價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突出評價的激勵與導向功能,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進步,使評價過程成爲發現和發展學生潛能、瞭解學生髮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教育過程。

(二)科學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要以事實爲依據,建立合理、公正、透明、便於操作的工作程序,採取以學生自評、互評爲主,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使評價過程可信、評價結果可用。

(三)全面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要對學生髮展情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評價,做到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二、評價內容和評價指標

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的有關規定,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基礎性發展目標。

我省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附件1)執行。具體的評價標準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制定。

三、評價方式及結果呈現

(一)評價方式

綜合素質評價應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爲主,教師、家長參與。教師要全程指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引導學生客觀、公正開展評價,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和學習,使評價過程民主、真實、和諧;家長要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公正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

學生成長記錄是對普通高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依據。學校要引導學生以事實爲基礎做好成長記錄,如實反映學生在基礎性發展目標上的各方面表現,其中應重點包含學習情況的記錄,如選修課的修習及所獲學分的情況、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加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以及學校社團活動等基本信息。要特別鼓勵學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和個性特色的重要實證性材料,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學生成長記錄應主要由學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引導學生在收集成長記錄材料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二)評價結果呈現

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的評定採用“合格”(記爲h)、“尚需努力”(記爲s)形式呈現。學生行爲表現符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修訂)》基本要求,無嚴重違反校規校紀行爲,具備一定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的,應評爲“合格”。有嚴重違反《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修訂)》基本要求,經教育仍不改正的,可評爲“尚需努力”。

篇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日常評價和學生的成長記錄爲基礎,力求內容全面、客觀,程序科學、規範,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建立科學的小學生髮展性評價體系。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教育教學預定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二、評價原則

1、發展性原則:評價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學生成長,正確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2、全面性原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與形成,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激勵性原則:評價要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成績,表彰先進,樹立榜樣,使學生髮揚優點,改正缺點,讓評價成爲激勵學生不斷髮展的動力。

(四)科學性原則:評價要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既反映學生學業成績,又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長和發展潛能。努力獲取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素質的全面信息,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及特長髮展,擴大評價的涵蓋面。

三、評價內容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操行表現評價、學業發展評價和個性特長評價等三項內容。

1、操行表現評價:對照《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學生養成的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習慣與生活能力、個性品質與情感態度等個人操行表現。

2、個性特長評價:通過開展書畫賽、體育運動會、六·一、元旦、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英語競賽、作文展評等各種活動,瞭解學生的參與情況,對有特殊表現的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記錄。

3、學業成績評價:對照各學科課程標準中列出的學習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學生學業達成與發展的狀況,主要以期末考試試卷測評成績呈現。

期末檢測內容:

語文:考試試卷和學生語文素養。

數學:考試試卷和平時測驗。

英語:考試試卷、英語會話和課文誦讀。

科學:考試試卷、實驗操作、小製作。

品德與生活:考試試卷和社會調查。

音樂:歌曲演唱。

美術:作畫、剪紙、手工製作等。

體育:以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手冊得分爲依據。

四、評價結果與方法

1、對學生綜合素質實行等級評價,劃分爲優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個等級。

2、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以班級爲單位,要充分體現學生個體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整個評價重視過程。

3、各學校在組織實施綜合評價的過程中,要本着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的教育宗旨,紮實做好考覈工作。學期結束,學校要及時將評價結果告知學生及其家長。

篇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爲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教基〔XX〕26號)、《關於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教學〔20xx〕4號)和《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人事廳、四川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見》(川教〔20xx〕226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評價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的發展過程,突出評價的激勵與導向功能,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進步,使評價過程成爲發現和發展學生潛能、瞭解學生髮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的教育過程。

(二)科學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要以事實爲依據,建立合理、公正、透明、便於操作的工作程序,採取以學生自評、互評爲主,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使評價過程可信、評價結果可用。

(三)全面性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要對學生髮展情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評價,做到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二、評價內容和評價指標

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的有關規定,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基礎性發展目標。

我省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按照《四川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附件1)執行。具體的評價標準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制定。

三、評價方式及結果呈現

(一)評價方式

綜合素質評價應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爲主,教師、家長參與。教師要全程指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引導學生客觀、公正開展評價,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和學習,使評價過程民主、真實、和諧;家長要積極參與評價過程,公正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

學生成長記錄是對普通高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依據。學校要引導學生以事實爲基礎做好成長記錄,如實反映學生在基礎性發展目標上的各方面表現,其中應重點包含學習情況的記錄,如選修課的修習及所獲學分的情況、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加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以及學校社團活動等基本信息。要特別鼓勵學生收集和保存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和個性特色的重要實證性材料,真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學生成長記錄應主要由學生自己收集和整理,引導學生在收集成長記錄材料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

(二)評價結果呈現

1、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的評定

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的評定採用“合格”(記爲h)、“尚需努力”(記爲s)形式呈現。學生行爲表現符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修訂)》基本要求,無嚴重違反校規校紀行爲,具備一定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的,應評爲“合格”。有嚴重違反《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修訂)》基本要求,經教育仍不改正的,可評爲“尚需努力”。

篇四: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評價目標

通過評價改革,貫徹新課改的育人理念,促進教育方針的全面落實,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二、評價原則

1、發展性原則。

評價以促進學生髮展爲目標,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學生成長,正確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2、全面性原則。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突出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與形成,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3、自主性原則。

學生是評價的主體,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自我教育、自我調整的功能,使評價客觀、全面,既得到同學、教師、家長等的認同,又能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我。

4、動態生成性原則。

評價活動本身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育過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評價可根據學生年齡、年段特點,根據校本實際及學期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實化過程,凸現行爲習慣的培養與達成。

5、可操作性原則。

根據學校、班級實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方法力求靈活簡便易行,避免繁瑣和形式化,有利於教師將評價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評價具有較強的實效性、針對性及可操作性。

三、評價的基本內容、標準、結果呈現方式。

1、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包括品德行爲、學習能力、合作交往、強身健體、審美表現等五個維度。各維度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又分爲要素、關鍵表現提示等。

2、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呈現形式包括兩部分:

一是等級評定。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五個維度分別用優秀、良好、一般三個等級呈現。

二是綜合性評語。由自我描述、同伴贈言、教師寄語、家長心聲四個內容組成。自我描述:記錄一學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績;同伴贈言:記錄自己最信任的同學或同齡朋友的希望與祝願;教師寄語:記錄班主任或你最欣賞、信任的老師對自己一學年的評價;家長心聲:記錄家長的反饋意見。

四、評價操作程序與方法。

1、本評價方案給每個學校以創造的空間,學校可以根據本評價標準制定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評價細則,體現校本特色。

2、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以班級爲單位,要充分體現學生個體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整個評價重視過程,通過學生綜合素質每月評價記載表來呈現。

3、學生綜合素質月評價要按照《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體系》,依據年段具體行爲目標達成情況,在徵求老師、同學、家長等意見的基礎上,由學生自己記載完成,但每次評價結果必須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簽字認可。

4、學生學年綜合素質評價由班主任依據月評情況,分析學生髮展狀況,給予客觀評定。

5、學生綜合性評語,在每學年即將結束時形成,其整理歸納活動,強調多元主體參與。評價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贈言”、“教師寄語”和“家長心聲”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並於下學年報到時反饋給班主任備案。

6、材料整理粘貼欄,可根據各學校的具體情況實施。主要粘貼學習過程的記錄材料和關鍵表現的材料。(舉例參照附表)

篇五: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爲進一步貫徹落實《貴州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對普通高中學生實施綜合素質評價時,應力求內容全面、客觀,程序科學、規範,關注學生全面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評價要遵循導向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和發展性原則。

二、工作機構與職責

(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

副組長:(副校長)

成員:(教育處主任)、(教學處主任)、(團委副書記)、

職責:負責領導和管理我校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負責制訂《陽貴一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審定評價結果,受理諮詢、申訴和複議申請。

(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小組:

組長:(副校長)

副組長:(教育處主任)、(教學處主任)

成員:(團委副書記)、(年級組長)

職責:具體組織實施評價工作,負責實施《陽貴一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信息的採集輸入輸出工作,初步審訂評價結果協調評價過程的相關工作。

(三)、班級綜合素質評價小組(每班各5名,名單略去):

說明:

1、組長爲各班班主任;組員爲在本班任課達一年以上的教師2名,學生幹部2名。職責——負責對班級中每個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組織、實施本班學生的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與綜合評定等工作。

2、班級評價小組在評價程序中,按“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學校評價”的順序進行,“同伴互評”過程中按班級進行。

三、評價內容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分解成若干項“關鍵指標”,作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詳見附表)。

學生展示的實證材料、平時表現作爲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儘可能使評價結果客觀、真實。

班主任應根據學生平時表現等情況,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完成評價小組評語。

四、評價等第

各項指標按三級評分。凡比較符合標準者可得3分,基本符合標準者可得2分,不符合基本要求者則得1分。

1、道德品質、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評定等第分合格和不合格。

指標均分達2分者,評爲合格。凡有突出問題,指標均分不達2分者,則不符合教育部規定的基本標準,可暫不評等第,但要如實記載突出問題。有見義勇爲等行爲受到省市有關部門表彰,在關心集體,愛護國家、集體財產,保護環境,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等方面有突出表現並受到省市有關部門嘉獎的,要將具體內容填寫在相應評價項目的“表現”欄中。

2、學習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的評定等第分A、B、C、D四級。

指標均分超過2分評定爲B,2分評定爲C,不達2分則評爲D;凡符合標準並有突出表現,能提供明確證明材料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經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確認,可得A。

凡得A等第的學生,必須有突出表現的有效記載,否則,視爲無效。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在學習能力方面得A:研究性學習成績突出,得到社會公認或權威部門認可;學習主動積極,各科成績一貫優秀;小創造、小發明經過專業評價機構認證或在省市組織的相關活動中獲獎;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在省級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准的競賽活動中獲得等級獎。

篇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仙槎橋鎮第二完全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根據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結合我校教育的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實施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思想是:按照整體構建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要求,以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合作交流與探索實踐、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爲基本內容,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爲依據,以學校評價爲主體,以專業支撐與制度建設爲保障,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在綜合素質評價中要堅持如下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和導向功能,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制度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發現、發展潛能;有利於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行爲;有利於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發展性原則。

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更要發現潛在的發展可能性;既要重視結果,更要重視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三)可行性原則。

制定的評價實施方案、實施方法力求靈活、簡便易行,避免繁瑣和形式化。

(四)客觀性原則。

積極探索科學的方法,力求評價結果的客觀、公平、公正。

二、評價內容與方法

(一)評價內容。

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合作交流與探索實踐、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5個方面的內容。

(二)評價依據。

評價以《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爲依據。

(三)評價方法

1、學生自評

2、學生互評。

3、家長評價。

4、班級評價小組評價。

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應從學生的整體表現入手,將日常的片斷事實和記錄作爲評價依據應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四)評價次數。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分爲即時評價、學期評價。即時評價一般隨着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評價結果記入成長檔案袋;學期評價一般在學期末進行,每學期評價一次。

(五)評價結果。

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包括等級評價和綜合評語兩個部分。

1、等級評價。等級評價只對學生綜合素質的五個維度進行評價,不再對各維度加權出總等級。

學期等級。每學年從5個評價維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關鍵表現入手,通過整體判斷對各維度給出一個等級,以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現。

2、綜合性評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整體描述,尤其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

三、組織機構

(一)學校成立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委員會,由校長、教師和家長代表組成,負責本校的評價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1、制定學校評價的實施細則,明確評價程序;

2、認定班級評價小組成員;

3、負責對班級評價小組的培訓;

4、組織並監督評價工作,對評價結果進行確認,對評價中出現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二)班級成立評價小組,具體負責班級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班級評價小組由學校評價委員會提名成立,成員由班主任、科任教師

代表組成。評價小組成員不少於3人。其主要職責是:

1、負責組織實施對所分管班級學生的評價工作及評價結果的合成;

2、爲學生做出綜合評語;

篇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日常評價和學生的成長記錄爲基礎,力求內容全面、客觀,程序科學、規範,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功能,建立科學的小學生髮展性評價體系。通過評價,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實現教育教學預定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二、評價原則

綜合素質評價既應注意對學生、教師的統一要求,也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對發展的不同需求,爲學生成長、教師和學校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在實施評價中要堅持以下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制度等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發展潛能,實現自主管理;有利於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行爲,幫助學生打磨成長的軌跡;有利於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實現德育爲先、素質爲重的過程性管理;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現注重素質、提升能力、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

(二)發展性原則。以促進學生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爲宗旨,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既要看到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更要發現潛在的發展可能性。要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淡化終結性評價,重視形成性評價。

(三)多元性原則。評價內容力求多元化,要從情感態度、思想品質、行爲習慣等方面全面客觀地評價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評價主體和方式務必多元化,要採用自評、互評、師評方式,注重表現性評價和真實性評價,實現多角度、多方式的評價。

(四)可行性原則。立足實際,講究實效。注重培訓,評價內容和評價標爲師生所理解、接受。制定的評價實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實施過程和評價方法力求靈活、簡便易行,避免繁瑣和形式化。

(五)客觀性原則。認真領會評價標準,讓客觀的評價標準貫穿評價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關注並尊重學生平時的表現事實。科學收集評價信息,採取科學的評價步驟,採用科學的評價鑑定方法,力求評價結果的客觀、公平、公正。

三、評價內容

綜合素質評價從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誠實守信、助人爲樂的高尚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具體評價內容包含以下3個維度:

1、情感態度:愛國情感、懂得感激、富有愛心

2、思想品質:明禮誠信、樂觀向上、遵守規則、珍惜資源

3、行爲習慣:文明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

四、評價實施細則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內容體系的一級指標由3個維度構成,二級指標由10項內容構成,三級指標由24項內容構成。在運用該指標體系實施評定時,要認真對每個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逐條評定。(具體內容見附件)

五、評價結果的呈現及作用

1、對學生綜合素質實行等級評價,劃分爲優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個等級。

2、填寫《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必須填寫等級。

3、評價結果作爲評選、表彰優秀學生的主要依據。

六、組織實施

1、成立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德育處具體組織實施評價工作。

2、各班在組織實施綜合評價的過程中,要本着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的教育宗旨,紮實做好考覈工作。學期結束,學校要及時將評價結果告知學生及其家長。

七、關於《小學生手冊》填寫補充說明:

1、每個學期須填寫2頁內容,學生思想品德及身體心理素質均按等級填寫。(優、良、合格、待合格)

2、學生考勤、愛好特長、獎懲記載須如實填寫,沒有的寫“無”。

3、老師的話,須用正楷字撰寫,且無錯別字;學生的話,須指導學生認真填寫好,家長的話由學生放假領回之後要求家長認真填寫,下期開學班主任要檢查。

4、填寫完成後各班將《學生手冊》交德育處統一檢查蓋章後方可下發給學生。

篇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按照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和《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我校以品質與素養、學習與實踐、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爲基本內容,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爲依據,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和潛能發展。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使評價過程成爲促進學生、教師及學校進步與發展的過程。

1、方向性原則:評價體現新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量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健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

2、客觀性原則:在評價過程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出合理的評價。評價堅持主體參與,以學生、家長、教師評價相結合。

3、全面性原則:評價體現全面性和綜合性,從五個方面進行評價。關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對評價內容進行全面考覈,有根據地作出判斷。

4、科學性原則: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圍繞評價目的,建立簡便易行、利於操作、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運用科學、多樣、靈活的評價方法實施評價。

5、發展性原則:尊重人的發展性與特殊性,注重評價的內容多元、方法多樣。既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又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6、參與性原則:要加強學生之間、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對話與交流,增進理解與溝通,開展有效的自評、互評,及時反饋,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形成和諧的學校文化。

1、基礎性發展目標

基礎性發展目標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依據。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品德與素養、學習與實踐、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五個方面。

2、學科性發展目標

學科性發展目標在關注學生各學科學業成績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包括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學會學習、合作學習、樂於實踐。

評價方法包括日常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價時應把握“日常性評價是階段性評價的基礎、階段性評價是終結性評價的基礎”的操作原則。

1、日常性評價

各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並適時做好記錄和資料收集工作。

(1)、即時評價。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及時評價每個學生的優點、不足以及發展潛能,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

(2)、學業考試。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除傳統的紙筆測試外,還可設展示性評價,允許學生進行二次考試。

(3)、實績表現。通過演講比賽、小製作、小發明、小競賽及文體藝術等豐富多采的活動,展示學生的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2、階段性評價

(1)、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委員會,其成員應有廣泛的代表性。評定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本校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編印各種相關的評價子表,廣泛宣傳和培訓。

(2)、綜合素質評定以班級爲單位開展工作。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評價小組,做好學生及家長的培訓工作,統一思想,保證評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綜合素質評定小組要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爲依據,每學期結束時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將評價結果填入《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應由學校評定委員會組織進行,要在學生畢業離校前完成。評定時以學生階段性的綜合素質評定結果爲依據,結合學科成績確定學生的評價等級。

1、評價結果的呈現

(1)、等級表達。分爲A、B、C、D即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

(2)、質性評語。以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爲主要依據,對學生給予一個綜合性的評語。

2、評價結果的運用

(1)、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方法及程序等,應向學生及家長作出明確的解釋並公示。評定結果只公示“優”等級,其餘等級通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

(2)、學校綜合素質評定委員會對評定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並負責,評定結果原則上不得更改。

(3)、綜合素質評定的結果爲了激勵和提醒學生及家長,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同時也作爲學校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

篇九: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改進程,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根據根河市教育局《關於湟中縣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實施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面反映小學生的發展狀況和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重要舉措。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以公民道德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運動與健體、特長與表現爲基本內容。以學校評價爲主體,因校制宜,充分發揮各學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爲依據,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和潛能發展。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使評價過程成爲促進學生、教師及學校進步與發展的過程。

二、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包括日常性評價、階段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評價時應把握“日常性評價是階段性評價的基礎、階段性評價是終結性評價的基礎”的操作原則。

1、日常性評價

各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並適時做好記錄和資料收集工作。

(1)、即時評價。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如口頭評價、成果評價、訪談交流、行爲觀察、問卷反饋、情景測驗等)及時評價每個學生的優點、不足以及發展潛能,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

(2)、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應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髮展提高的重要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來自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信息,學生在文體活動中的突出表現,學科檢測的階段成績,學生的最佳作品等。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和管理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的情況典型、客觀、真實,同時便於展示。

(3)、學業考試。考試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對學生各學科知識的測試結果,每一階段要記錄在案,作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依據。

(4)、實績表現。通過演講比賽、小製作、小發明、小競賽及文體藝術等豐富多采的活動,展示學生的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2、階段性評價

(1)、學校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委員會,其成員應有廣泛的代表性。評定工作委員會負責制定本校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編印各種相關的評價子表,彙總、上報學生的評價結果;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監督評定過程,接受質詢、投訴與舉報,及時糾正評定中的錯誤。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前,學校要通過教師大會、班會、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廣泛宣傳和培訓,爭取各層面的知曉、理解與支持,爲順利開展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綜合素質評定以班級爲單位開展工作。每個班級成立一個評定小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各位成員爲學生授課的時間原則上不能少於一年,且要對該班學生比較熟悉和了解,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誠信品質。

(3)、綜合素質評定小組要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爲依據,每學期結束時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通過參考各種資料,經集體討論,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要善於蒐集和分析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有關數據和其它形式的行爲表現,並利用這些數據和表現來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階段性評價的結果填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綜合表現記錄表》。

三、評價結果

1、評價結果的呈現

(1)、等級表達。分爲A、B、C、D即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其中優秀比例不超過40%。對學生綜合素質等級的確定應十分認真、慎重,評定爲“不合格”的學生應經學校評定委員會審覈,並報學校行政會研究決定。

(2)、質性評語。以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爲主要依據,對學生給予一個綜合性的評語,其中還可以包括等級評定中沒有包括的內容,尤其應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評語應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髮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對低段學生的評價應淺顯、生動。

2、評價結果的運用

(1)、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方法及程序等,應向學生及家長明確告知。學生或家長對評價結果如有異議,由校評定委員會進行調查與處理。

(2)、學校綜合素質評定委員會對評定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並負責,評定結果原則上不得更改,如果確實發現評定結果有誤,應記載更改緣由及更改人,同時保存原評定記錄以備審查。

四、實施保障

1、成立組織機構:

(1)、校評定工作委員會

組成人員: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

職責:制定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認定評定小組成員;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認定評定結果;監控評定過程。

(2)、班級評定工作小組。

組成人員: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評定人員給學生授課時間原則上不少於一年。

職責: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定。

篇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一、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分低、中、高三個年段。考試總分各年級均爲100分,其中口語部分(低年級含寫字習慣)20——30分,筆試部分70-80分。口試部分可以安排在筆試即期末(中)考試前一個月內進行。具體評價辦法如下:

(一)低年級

口試(20分)

1、朗讀(10分)

內容:教材選用的朗讀課文。方式:測試者任意抽取1-2篇課文進行朗讀。

2、背誦(10分)

內容:背誦課文指定段落;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前30首。

方式:測試者任意抽取2-3篇(段)進行背誦。

寫字習慣(10分)

內容:“三姿”及書寫。

方式:抄寫生字表或簡短的課文,分坐姿、握筆姿勢、握筆距離三項現場打分。

筆試(70分):

1、聽力(10分)

包括字、詞、句,以及簡單短文中基本問題的回答等內容。

2、基礎知識(60分)

字、詞、句、拼音、積累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中年級

口試(30分):

1、朗讀(10分)

內容:從課外選定的美文。

方式:在選定的美文中由測試者任意抽取1篇準備10分鐘後朗讀。

2、背誦(10分)

內容: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相關段落和語文天地中積累的內容;背誦《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後40首。

方式:測試者任意抽取2-3篇(段)進行背誦。

3、口語交際(10分)

口試部分命題應立足生活,貼近教材,貼近學生。可依照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內容及方式包括:

(1)複述課文或講故事等;

(2)分角色表演課文中的對話;

(3)情景命題對話。小組形式(2人以上)抽籤決定情景命題對話。此類合作完成題目相當豐富,如合演課本劇、指定的童話劇等。小組合作完成的題目,由學生在考前抽籤,小組由各自抽的籤兒組成。學生抽籤後合作編排,設計服裝、道具、臺詞、曲子,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筆試(70分):

筆試部分題目應注意整合多方面內容,貼近教材,貼近生活,關注基礎知識與技能,關注學生興趣,讓命題既紮紮實實又生動活潑。

筆試共分四大部分:聽力(5分);基礎知識(20分);閱讀(20分),其中課內閱讀的比重略大於課外閱讀;習作(25分),含卷面書寫3分。

(三)高年級

口試(20分):

1、背誦(10分)

內容:

(1)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相關段落和語文天地中積累的內容;

(2)課外積累的優美段落。

方式:

(1)測試者任意抽取2-3篇(段)進行背誦。

(2)學生提供自己積累本中的10-20篇段落,由測試者抽取1-2段當場背誦。

2、口語交際(10分)

可從以下題目選取內容及方式:

(1)課本劇或自編短劇;

(2)講述名著故事。在每學期學校規定的課標必讀名著推薦書目中,選取典型內容,製作成紙籤,學生抽籤並稍作準備講述故事。

(3)課外閱讀表達。提供課外閱讀文章,學生快速瀏覽、默讀,然後回答文後問題。問題設計要能夠考察學生閱讀後的獨特感受以及獨立思考之後的價值判斷。

筆試(80分):

筆試共三大部分:基礎知識(20分);閱讀(30分),其中課外閱讀的比重大於課內閱讀;習作(30分),其中含卷面書寫3分。

二、形成性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在做好終結性評價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髮展變化的過程,加強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可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進行。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爲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語文評價還應突出評價的反饋調節與激勵功能。學生的日常表現,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爲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對於每個學生課堂學習中聽、說、讀、寫、習方面情感、態度等難以進行量化測量的內容,教師通過課堂觀察、課後訪談、問卷調查、作業分析等形式進行描述性記錄評價;班級內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實踐、競賽評比活動(手抄報評比、作業展評、故事會、朗誦比賽、書法比賽等),採用獎勵小紅旗、小紅花、星級評比等評價激勵措施;還要重視考查學生參與校內和校外語文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如在報刊上發表習作、參加校內外舉行的語文實踐活動,以及其他語文性質的合作實踐活動,培養其積極性、參與度、合作意識、實踐能力、語文綜合素養。

形成性評價方式貫穿於日常教學活動中,以自我評價爲主,使其成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反思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要加強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多向交往、互動、溝通、交流,尤其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和學生共同做好成長記錄,逐步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檔案。形成性評價的工具和方法應該體現多樣化。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設計出個性化的評價工具,合理選擇評價方法,策劃評價活動。

形成性評價操作過程中,要注意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體現評價的過程性、動態性和形成性。切實發揮好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進行質性評價的優勢,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力爭使每位學生健康發展。

三、組織實施

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管理工作以學校爲主開展。各學校按照評價的具體操作辦法,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進行全方位、多元化評價。

教育教學研究部門通過調研指導、檢查、研討、開展活動、抽測等形式,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工作進行指導管理。

四、有關要求

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發展性評價突破了傳統的評價模式,是新課程理念下對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評價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學校和教師要轉變教育評價觀念,摒棄傳統的阻礙教師教學和學生髮展的評價思想,勇於開拓創新,切實推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

學校在評價管理中,要積極推行,追求實效,做到周密部署、定期檢查、定期研究,防止評價項目和內容流於形式。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髮展完善考試評價辦法。

充分發揮考試與評價的教育功能。要通過考試改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通過考試改革,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爲和方式,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和發展。

篇十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改進程,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根據《湟中縣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結合我校教育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從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和水平,引導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反映小學生的發展狀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綜合素質評價應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合作、運動健康、審美表現、六個維度,共三十個評價要素爲基本內容,以學校評價爲主體,以制度建設爲保障,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因校制宜,充分發揮各學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爲依據,關注學生的均衡發展和潛能發展。採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使評價過程成爲促進學生、教師及學校進步與發展的過程。

二、基本原則

1、方向性原則:評價應體現新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量觀,體現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祖國,誠實守信、助人爲樂的高尚道德品質、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健壯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健康的審美情趣。

2、客觀性原則:在評價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評價。評價要多主體參與,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三年級以下的學生可不採用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同時,還要適當接受家長和社會的評價。

3、全面性原則:對評價內容進行全面考覈,有根據地作出判斷。學業考試的內容要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關係,注重加強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科學性原則: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圍繞評價目的,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具體情況,建立簡便易行、利於操作、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運用科學、多樣、靈活的評價方法實施評價。

5、發展性原則:充分尊重人的發展性與特殊性需要,注重評價的內容多元、方法多樣。既要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又要重視學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6、參與性原則:要加強學生之間、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對話與交流,增進理解與溝通,營造良好氛圍,開展有效的自評、互評,及時反饋,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諧的學校文化的形成。

三、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性發展目標兩個方面的內容。

1、基礎性發展目標

基礎性發展目標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依據。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質(佔15%)、公民素養(佔10%)、學習能力(佔35%)、交流與合作(佔15%)、運動與健康(佔15%)、審美與表現(佔10%)等六個方面。

2、學科性發展目標

學科性發展目標是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主要依據。其基本內容是各學科課程標準中列出的學習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側重於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評價、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評價,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四、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包括日常性評價、階段性評價(每週值周小組評價,每月學校小結評價、學期總結性評價)、終結性(完成在校學習階段)評價。評價時應把握“日常性評價是階段性評價的基儲階段性評價是終結性評價的基幢的操作原則。

1、日常性評價

各學科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做出評價,並適時做好記錄和資料收集工作。

(1)、即時評價。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如口頭評價、成果評價、訪談交流、行爲觀察、問卷反愧情景測驗等)及時評價每個學生的優點、不足以及發展潛能,滿足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

(2)、成長記錄。成長記錄應收集能夠反映學生髮展提高的重要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來自同學、教師、家長的評價信息,學生在文體活動中的突出表現,學科檢測的階段成績,學生的最佳作品等。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和管理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

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的情況典型、客觀、真實,同時便於展示。

(3)、學業考試。考試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除傳統的紙筆測試外,還可設置口試、聽力測試、成果展示、實驗操作、上機操作等形式測試,允許學生進行二次考試。紙筆測驗可採取閉卷考試、開卷考試或開閉卷結合考試等不同形式。

(4)、實績表現。通過演講比賽、小製作、小發明、小競賽及文體藝術等豐富多采的活動,展示學生的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2、階段性評價

(1)、學校要成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其成員應有廣泛的代表性。評定工作小組負責制定本校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可適當細化六項評價內容)與具體程序,編印各種相關的評價子表,彙總、上報學生的評價結果;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監督評定過程,接受質詢、投訴與舉報,及時糾正評定中的錯誤。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前,學校要通過教師會、班會、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廣泛宣傳和培訓,爭取各層面的知曉、理解與支持,爲順利開展此項工作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2)、綜合素質評定以班級爲單位開展工作。每個班級成立一個評定小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各位小組成員個班授課教師,且要對該班學生比較熟悉和了解,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誠信品質。班級評定小組由學校評定委員會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評定班級的學生公佈。

(3)、綜合素質評定小組要以學生的日常表現爲依據,每學期結束時要對每個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通過參考各種資料,經集體討論,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要善於蒐集和分析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有關數據和其它形式的行爲表現,並利用這些數據和表現來描述學生的學習情況。階段性評價的結果填入《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3、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應由學校評定小組組織進行,要在學生畢業離校前完成。評定時以學生階段性的綜合素質評定結果爲依據,通過對相應等級賦分的辦法進行換算,取所有階段性評價的平均分值作爲終結性評價結果。

五、評價結果

1、評價結果的呈現

(1)、等級表達。分爲A、B、C、D即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其中優秀比例不超過40%。對學生綜合素質等級的確定應十分認真、慎重。

(2)、質性評語。以綜合素質評定的內容爲主要依據,對學生給予一個綜合性的評語,其中還可以包括等級評定中沒有包括的內容,尤其應突出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評語應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髮展的改進計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對低段學生的評價應淺顯、生動。

2、評價結果的運用

綜合素質評定的結果既作爲衡量學生是否達到結業標準的依據,同時也作爲學校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

六、實施保障

1、成立組織機構:

組成人員: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

職責:制定評定工作的實施細則與具體程序;對校內各班級評定工作進行指導。

2、班級評定工作小組

組成人員: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成。

職責:對所教班級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定。

篇十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

教育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起着重要的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學生評價是學校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依據黨的教育方針,貫徹素質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學生素質發展和反映學生個體差異爲出發點,從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各門課程的有效實施,充分發揮評價的功能,推動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

二、評價原則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原則。要注重學

生綜合素質考查,不僅關注學習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給予積極評價,發揮學生多方面潛能,幫助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

(二)、評價過程動態化原則。不僅關注結果,更要注重學生成長髮展的過程,有機地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給予多次評價機會,促進評價對象的轉變與發展;鼓勵將評價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爲中,使評價實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

(三)、評價主體互動化原則。強調評價過程中主體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關注評價結果的認同問題,即如何使評價對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評價結果;改變單一評價現狀,加強自評、互評,使評價成爲教師、管理者、學生、家長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

(四)、期望性原則。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學業成績和特長髮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師有信心,學生有希望。教師的評語要注滿“師情”,透出一個“愛”字,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重視“鼓勵”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則。運用模糊控制理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評價學生的素質發展情況。文化課考試,量化形式學生的學習成績,改較精確的百分制爲較模糊的等級制,對學生思想品德表現及興趣、意志、個性、態度和習慣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項目,一律採用操行評語定性評價。

三、評價內容及標準

新課程中的學生評價強調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關注學生多方面的表現,包括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合作與交流、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和學業水平的內容包括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

基礎性發展目標由品德修養和行爲習慣兩部分組成。

品德修養:愛國、愛校、關心集體,遵守紀律、遵守公德,努力學習、勤思好問,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注意安全、講究衛生,文明健康、勤儉樸素,關心他人、團結同學,誠實守信、知錯就該,熱愛自然、愛護環境,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行爲習慣:在學校裏說普通話,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作業;作業字跡工整,不馬虎;自己機整理書包和書桌,不亂丟果皮紙屑等雜物,認真作好兩操,能和別人合作,見了老師主動問好,按時起牀睡覺,吃飯不挑食,喜歡讀有益的課外書,不進網吧等少兒不宜場所,不亂用零花錢,愛護花草樹木,飯前便後會洗手,進出家門主動和大人打招呼。

(二)、學科學習目標

學科學習目標是指經過學科學習應達到的基本目標,每科學習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由於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進行具體評價。

學生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基礎性發展,也要觀衆學生的學業發展和個性特長。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不能截然分開,通常基礎性發展目標蘊涵在學科學習目標中,和學習目標同步發展,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應儘量作到兩者的有機結合。體現國家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要根據教育部提出的基礎性發展目標以及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分學科分階段提出具體評價指標。道德品質、行爲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項行爲表現作爲評價指標。

目標體系要體現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注意對學生個性特長髮展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評價方法

(一)、基礎性發展目標的評價,根據不同發評價內容和指標實施多元評價,還要滲透或包含在學科學習目標的評價中進行。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方面要重點結合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以及班隊活動、校本課程實施中進行評價;學習能力和交流與合作能力方面結合所有學科教學進行評價;運動與健康方面主要結合體育與健康學科進價;審美與表現方面重點結合音樂、美術學科教學進行評價。在學科教學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分層實施評價。創設情景、機會,通過參與活動,日積月累,讓學生感受、體會與內化。通過表現性任務、觀察、記錄、訪談、作品分析、個人自評、同學、教師、家長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

(二)、學科發展的評價

1、知識與技能的評價

要遵循個學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以及該學段、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爲基準,通過作業、測驗、栲栳市和完成一些開放性的表現性任務等形式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等級的形式呈現。

(1)、練習、作業

作業分析評價是教師瞭解、掌握學習效果、學習態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評價方式。學生的作業情況通過學生的認真程度,主動作業的情況;課外學習情況以及實驗操作能力,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成果進行綜合評價。

(2)、平時學習:是指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種測查如識字、背誦、朗讀、默寫、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單元測試,創造性作業的完成情況等。

(3)、期末考試(考查)。考試、考查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不同選擇相應的考試形式,既有閉卷考試,也有開卷形式。除紙筆測驗外,也可以選擇聽力考試

口試、實際操作等性質評價形式。考試的內容應多元化,除關注知識與技能外,還應體現考查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內容;還要重視加強多方面潛能的發展,尤其是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反思能力的發展。

考查學科應通過平時觀察、評語、記錄、表現性作業、綜合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習慣、興趣、毅力、學習動機、學習技能、社會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學生表現的信息進行考查。

2、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

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必須與基礎發展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相結合,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採用觀察、記錄、訪談、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等性質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各學科根據本學科特點,結合基礎性發展目標在學科中的體現,制定具體的評價內容以及指標體系。

(1)、日常觀察

課堂教學觀察:學生課堂學習行爲觀察是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方法。學生的課堂表現要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頻率,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生的探究行爲,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等因素來進行綜合評價。可以在學生自評、互評的基礎上進行綜合。

活動觀察:校內外活動觀察,要通過學生參加的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包括學生參與各類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描述、活動成果、學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長表現:包括學科獲獎記錄或證明、親手製作的作品(如航模、車摸、陶藝、電腦製作等)或小發明成果、藝術性活動記錄或獎勵證書。

(2)、成長記錄:

成長記錄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方式,建立每個學生的成長記錄。成長記錄要收集能夠反映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同學的觀察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信息等。

學生是成長記錄的主要記錄者,成長記錄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教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更典型、客觀、真實,儘可能的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與進步歷史。

期中期末組織成長記錄的交流展示。並將成長記錄納入期末終結性評價內容。對成長記錄的評定應注重學生的進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確改進的方向。通過對成長記錄的回顧

比較,使學生學會反思,瞭解自己的進步,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明確進一步發展的目標,逐步發展自省的意識和能力。

五、評價的主體

評價主體包括學生本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四個方面。

學生自評和互評:一是由學生本人對自己的綜合素質及行爲寫出自我評語;二是自己或同學綜合素質的兩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評出分項等級。

教師評價:一是由班主任給每個學生綜合素質的兩個方面評出分項等級,並給每個學生寫出綜合性評語,重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整體描述,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二是各學科教師根據本學科所制定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及學科發展目標評價體系,對每個學生基礎性發展達成及學生學業水平進行評價,給出相應的等級,並對學生學科的發展態勢進行描述,寫出激勵性的評語。

家長評價:一是對自己子女的綜合素質寫出鑑定性評語;二是對自己子女綜合素質的兩個方面以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一些方面評出分項等級。

(四)、評價結果的呈現

評價結果包括等級或評語

評語包括:

1、家長評語。

2、教師、班主任評語。

等級包括:

1、分項等級。即根據評價內容所列的要素和關鍵表現,通過整體判斷對兩個方面以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一些方面分別給予一個等級。

2、綜合等級。即把分項等級和分主體等級綜合,作爲綜合素質或學業水平的最後等級。以上等級均爲四等,以A(優秀)、B(良好)、C(及格)、D(待及)呈現。

(五)、綜合素質報告單

學生綜合素質與學業水平報告單由基礎性發展目標評價表、學科學業水平評價表,包括多主體評價和教師綜合評語構成。將期末考試與學生的日常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從幾個方面來反映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就,報告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與學習習慣方面的情況。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53451.html

  • 標籤: 精選 方案 素質 學生 幼兒綜合素質作文範文20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精選12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精選12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