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

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57W 次

篇一:鑑史問廉觀後感

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7篇)

無論何種行業,無論何種情況,制度永遠都是制約所有人的準繩。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就是這個規矩。爲官之人,更應遵守制度。

廉政制度建設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對反腐懲貪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縱觀歷代王朝,在選任以廉、考覈以廉、依法監察(官吏選舉任用、官吏考覈管理、官吏監察監督)三方面都出現過科學規範的廉政立法,一些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制度,對於今天仍然有借鑑意義。

廉政制度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善了古代政治道德環境,造就了一大批爲官公正廉潔、爲人剛直不阿的清官廉吏,他們廉潔清正、奉法循理、剛直無私、勤政愛民的政治品質與操守作風,不但深受後世爲政者的推崇和民衆的愛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制度之重》通過挖掘古人在廉政制度上的探索和努力,將這些歷史的鏡鑑展示給觀衆。

廉政制度是每個爲官之人都應遵守的,仔細思考廉政制度,探索如何廉政,如何遵守廉政制度,古人給了我們很多例子,我們還需要繼續探索,繼續努力。

篇二:鑑史問廉觀後感

最近在看央視播送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鑑史問廉》,在看到《道德之擇》時感觸頗深。“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水一般,數千年滌盪着每一箇中國人的心,推動着歷史車輪的前進。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道德是修身的最基本內容。歷史上的廉吏,節目中講到的楊震、羊續、張英、司馬光、韓愈、于成龍等,都能夠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慎微,節儉,做到了“清慎勤”,毫無疑問,在道德和利益面前,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德澤萬世,千古流芳。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作爲黨員幹部,爲國家之興旺,爲政治之清明,爲個人之立身,都要堅定地守住道德底線,崇德重禮,直道而行。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爲柔,塞智爲昏。”在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之際,在高壓反腐成爲新常態之始,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消除貪慾,根治“四風”問題,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自覺加強自身修煉,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道德是生髮威信的根本所在。德是立身之本,也是爲官之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習總書記還在去年6月河南考察時講到,“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爲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時時刻刻注重培養自己的德行,嚴格要求自身,既要求以法律爲底線,也要在道德領域裏作楷模。

常修爲政之德,就沒有什麼可以弄髒你;堅守住道德底線,就沒有什麼可以誘惑你。

篇三:鑑史問廉觀後感

《鑑史問廉》是省紀委聯合中央電視臺攝製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該片以中華傳統文化爲視野,聚焦封建王朝的興亡更替,從歷史興衰之道探尋廉政建設的重要意義,揭示了“廉則興,貪則衰”的興亡規律,爲當前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提供了鮮明的警示和借鑑。

歷史是一面鏡子,廉政是一把標尺。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中心的黨中央狠抓廉政建設、堅決懲治腐敗的當下,管好自己、管好身邊人、帶好隊伍,理應成爲每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基本遵循。

一要嚴於律己,築牢拒腐防變“防火牆”。《鑑史問廉》中曾經提到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時期的楊震,在上任的途中,路過自己從前的學生王密所管轄的縣城,受到了王密的熱情招待。有一天,王密拿出幾根金條,說是要感謝楊震的教育之恩。楊震拒絕接受,王密便說,深更半夜的,沒有人知道。楊震便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會沒人知道呢?楊震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恪守自己的做人準則。我們要學習楊震這種“四知”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慎獨、慎微、慎始、慎欲,從嚴要求自己,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要完善制度,編制規範權力運行的“牢籠”。廉政制度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善了古代政治環境,爲封建王朝的長治久安作出了貢獻,但由於沒有解決好制度的嚴密性和執行力,歷史上的監察制度從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反而是隨着王朝的衰落,導致腐敗愈演愈烈,最終推倒了支撐王朝的擎柱。以史爲鑑,我們應該從制度的嚴密性和執行力上下功夫,按照中紀委十八屆六次全會精神,着力從健全黨內監督制度、選人用人管人制度、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狠抓制度建設,並抓好落實,打造反腐倡廉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要強化追責,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根據歷史記載,北宋前期政治穩定,吏治清明,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對貪污腐敗分子毫不手軟,發現一個,處理一個,對官員羣體形成了強大的震懾力。而在宋真宗時期對某一腐敗官員網開一面後,北宋吏治逐漸鬆弛,最後終於國亡政息。清朝也是在乾隆年間全盛時期實施“議罪銀”制度之後,開始衰敗,葬送了雍正在位時嚴厲懲貪帶來的良好吏治環境。故此,一定要嚴格實施責任追究,對腐敗現象實行“零容忍”,讓人民羣衆看到反腐倡廉的決心、信心,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起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導向,爲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作風紀律保障。

篇四:鑑史問廉觀後感

衆所周知,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墓碑上竟然沒有一個字,這位敢於打破歷史常規的女皇,給後人出了一個啞謎。有人認爲,碑上無字,是武則天有意讓後人和歷史去評價自己的功過是非。且不說這個觀點對錯,無字碑讓我們能感受到,武則天甚是很看重身後之名。歷史是人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名。歷史是公正客觀的。清名與罵名,歷史自有評判,也會銘記。我認爲留名需留清名,留一個後人敬仰的清名。

中國歷史上,很多人在居高位權傾朝野,積累家財富可敵國,掌握天下的生殺大權,極爲煊赫。但他們魚肉百姓,殘害忠良,甚至是出賣國家利益。因而他們的風光是短暫的,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他們身後必將罵名滾滾,遺臭萬年。南宋奸相秦檜在位時,貪污受賄,私通敵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名將岳飛,最終在人們的唾罵聲中死去,他的銅像也永遠的跪在岳飛的墓前。據記載,後世一個秦姓學子游歷風波亭,感慨萬千,提筆寫了兩句詩,“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罵名影響,竟至於斯!明朝東廠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多年,橫徵暴斂,殘害忠良,竟還恬不知恥地要求全國各地官員爲其建立生祠。生祠沒有延長他的福壽,也掩蓋不住他的滔天罪行,更抹不去他的千古罵名。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這句詩意味深長。很多人雖早已故去,但他們沒有被歷史的大潮淹沒,他們的光榮事蹟一直爲後人稱道,他們的作爲造福一方,影響深遠,他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他們的清名流芳千古。戰國時期,淮河支流史河經常氾濫,孫叔敖變賣了自己的家產,率領民衆在史河安閘築壩,引水灌溉農田,經過改造的史河,直到今天還在造福着當地的百姓,他的清名正如史河之水,一直流傳至今。唐朝的韓愈被貶至偏遠的潮州,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當地興修水利,墾荒造田,開辦學堂,教化萬民。潮州人民爲紀念他,將潮州的小山改名爲韓山,樹林改名爲韓林。蘇州的蘇堤是人民紀念蘇軾而命名,錢清江是當也地人民爲紀念“一錢太守”劉寵而更名……像這樣留下清名的官員還有很多,他們能真心爲民,造福百姓,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有句話說,計利當計天下利,留名需留萬世名。不僅要留萬世名,更要萬世清名。而今,我們黨員幹部切實踐行黨的宗旨,誠心誠意爲人民服務,黨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像焦裕祿、雷鋒、孔繁森、沈浩、牛玉儒、楊善洲……他們是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即使在經濟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的事蹟依舊激勵每一名黨員,他們豐碑永立,萬古長青。他們的清名永垂不朽。

雷鋒同志說得好,“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這句話應成爲每一黨員幹部的座右銘。黨員幹部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真心爲人民服務的人,留一個讓後人敬仰的萬世清名。

篇五:鑑史問廉觀後感

晚8點,《鑑史問廉》第二集《清官之念》如約而至。片頭的製作依舊那麼精美,故事更是感人至深,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隨着熒屏上包拯的出現,這首歌自然地迴盪在我耳邊。包公擲硯,表現了他“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爲民情懷;鍘美案,表現了他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剛正;包公立下的家訓,則表現了他治家嚴謹的家風。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包拯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可是歷史上的真相卻顛覆了包公的傳統“形象”——真正的包公面龐白皙,博物館收藏有包公同時代人爲他畫的像,有圖有真相。但不要責怪民衆“篡改”歷史,“黑臉的包公,白臉的曹操”,黑臉是清正廉潔的象徵,表達了民衆對公平公正、一心爲民、執法不阿的期待和嚮往。包青天是清廉和正義的化身。

中國的福爾摩斯狄仁傑更是斷案如神、執法廉明、剛正不阿的典範,爲維護法律的尊嚴,他敢於頂撞皇帝,據理力爭。一生斷案無數,拯救無辜百姓無數。活着,百姓建生祠供奉他,死後,更是尊享皇帝廢朝三日,感嘆“朝廷空也”的哀榮。

那個小小的芝麻官洛陽令董宣,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典範。爲此,他膽敢殺公主的人,不給皇帝面子,寧死不向公主認錯,贏得了“強項令”的美譽。

天下第一清官海瑞,無論到哪做官,都讓當地的貪官如臨大敵,雖最終被罷免,卻迎來了如潮的民衆爭相一睹其尊容。死後靈柩回鄉,沿途百姓爲之披麻戴孝者綿延百里而不絕……

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一個個清官的故事,感動着觀衆,震撼着觀衆的心靈。25年前,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讀了《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深受感動,揮毫寫下了“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深深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這位“好官”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愛民爲民、責任擔當的堅定情懷。何爲好官?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官必是“兩袖清風來去”的清官無疑。清官的核心是清正、清廉、清明,心中裝有百姓。

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嚴三實”,要求領導幹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仍舊體現了他的“清官”情懷。縱觀十八大落馬的官員,原因雖各有不同,但細分析之,不難看出,落馬官員無一不是在“三嚴三實”上放鬆要求,在腐化墮落、追求個人享樂的過程中,貪心漸起,丟掉了清廉,最終把總書記“三嚴三實”的告誡拋之腦後。導致鋃鐺入獄,追悔不已;爲了讓官員做“清官”,習近平曾多次告誡幹部:“心無百姓莫爲官”。在山東調研時,他念了這樣一幅對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他語重心長地對當地幹部說:“封建時代的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去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諄諄告誡青年學子“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心中裝着人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爲民衆謀福祉,當是這個時代領導幹部的最強音。因爲,我們黨是最清廉的黨——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以史爲鑑,鑑往古今”,當深明“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的道理,當代的領導幹部應該以歷史上的清官爲榜樣,學習他們,超越他們,以清廉之身,取信於民,服務於民。

篇六:鑑史問廉觀後感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人民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自然地創造了文化,反過來,文化又服務着人民,豐富着人民羣衆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人民對公平、公正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了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假醜惡的鞭笞,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和文明的進步。尤其是廉政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有主導的地位,是“主旋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有三千多首,後來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且作者皆爲“無名氏”,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有朝廷樂官制作的樂歌,有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更多的則是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這是典型的人民文化,由此產生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詩歌,形成了“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景況——餓了以《詩經》“充飢”,累了以《詩經》“解乏”。其中一首《碩鼠》,諷刺了當權者的腐敗,表達了人們對執政者清廉的渴望——“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碩鼠,無食我苗!”抒發了對理想國度的嚮往——“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樂國樂國,爰得我直。”“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華表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產生於堯帝時期,用木頭製成,樹立在道路兩旁,稱爲誹謗木。既有道路標誌的作用,又有路人留言的作用——“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今天的“意見箱”就是從“誹謗之木”進化而來。後來,華表被歷代王朝立於皇宮、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當權者——民意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聖不可侵犯。

人民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有一批“文化人”出現,他們從民間文化脫穎了出來,形成了獨特的階層——士大夫,他們在人民文化的長期滋養中,對人民羣衆的理想和訴求感受最深,於是拿起了如椽之筆,創作文藝,成了人民的“代言人”。他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氣和擔當,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去爲人民鼓與呼,他們認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個“寸心知”就是“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就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關漢卿,元曲的代表者,《竇娥冤》是他傑出的代表作。其實,《竇娥冤》脫胎於傳統故事《東海孝婦》,關漢卿把它提煉出來,加工成《竇娥冤》,爲底層善良、堅強的婦女吶喊,向腐朽、黑暗的社會投去“標槍”和“匕首”;馮夢龍以“三言”奠定了其在文學上的地位,他的文學是爲人民服務的,他的一生也是爲人民服務的,他以“治國如治家”“愛民如愛子”的官德給後世留下了廉政的清風,贏得了愛民的美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人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他一生忠君愛民的真實寫照;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享譽文壇,其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表達了不與腐敗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其書法清瘦,寫出了爲人清正、剛直的秉性,他做官更是楷模,前天習近平還引用他的一首詩來告誡縣委書記要關係人民的疾苦“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者,是傳統文化的積極繼承者和弘揚者。習近平曾要求領導幹部要了解中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積極借鑑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深明其義,不難發現,注重歷史的借鑑,在習近平的廉政建設思想中佔有重要位置。

以史爲鑑,鑑往古今。從政者要把“正心、修身”擺在首要位置,使廉政理念根植於從政者的每一寸肌膚,培育廉政文化的骨骼,從廉政文化裏汲取養分,培植官德,形成了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社會氛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全面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不斷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實現中國的“廉潔夢”。

篇七:鑑史問廉觀後感

近日,《鑑史問廉》在央視隆重推出後,迅速成爲電視、網絡的熱播劇,成爲新聞媒體的熱話題,成爲幹部羣衆的熱關注,對此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爲當時劇組在古城開封拍攝了大量鏡頭,刪繁就簡、精益求精,其追求卓越的精神讓人欽佩。所以,當得知這部大型廉政文化紀錄片要公映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一連八天下來,和很多幹部羣衆一樣,我第一時間追着去看,不禁被片中展現的中華“廉政文化長河”的波瀾壯闊深深吸引,其客觀的講述、思辨的考問、透徹的剖析催生出的歷史啓迪,讓人感動,讓人震撼。

《鑑史問廉》火了,但絕不是“不明覺厲”,而是有其必然因素。我認爲啓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紮緊制度的籠子

《鑑史問廉》告訴我們,制度反腐是解決腐敗問題的關鍵,更是公慎用權的前提和基礎。

監察、刺史制度的設立是中國封建社會文人政治體制下的重要“防火牆”。獨立監察、依法監察,極度壓縮了權力的尋租空間,爲官員的依法施政、清廉執政戴上了一個“緊箍咒”。一方面,從事監察、刺史的官員是經過千挑萬選,從德行、才能等多個方面綜合考覈嚴格選拔出來的,他們往往是直吏、循吏、能吏的代表。另一方面,國家法典從制度上保障了他們依法監察的權力,手握重權,尺衡天下,有着代天子以察四野的意味。

無論是體系嚴明的《唐律疏議》,還是震懾四野的《明大誥三篇》,都是制度化反腐的典型。但是,制度的靈魂在於落實,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言壓法、以權代法、徇私枉法,即使有了制度也同樣不能起到作用。

二、傳承文化的基因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腐敗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滋生腐敗的文化土壤,因此,反腐的根本措施在於扭轉人內心的是非判斷、價值取向,文化反腐是刮骨療毒的根本與核心。

《鑑史問廉》中所展示的廉潔文化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並存,博雅與通俗並在。《赤桑鎮》《楊家將》《四進士》《砸玉碑》等廉政劇目久演不衰,深受觀衆喜愛的原因,便源自人們內心濃厚的清官文化情結。流傳千年的廉潔文化滲透在人們懲惡揚善的價值判斷文化血脈中,綿延不息。

三、築牢道德的藩籬

做官先做人,官德與人德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忠誠、乾淨、擔當不僅是吏治的規則底線,更是作爲一名社會公民應該堅守的道德操守與社會良知。

包拯,寄予了老百姓太多的情感與希望。鐵面無私,正大光明,他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不執一硯歸的清潔無私,怒鍘包勉的大義滅親,陳州放糧的明察秋毫,阻打鑾駕的公正執嚴,直放中門、暢通上訪的愛民情懷,將他推上了清官爲政的制高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的岳飛,都爲人們在道德取向上樹立了豐碑。

《鑑史問廉》爲我們如何繼承和發揚廉政文化提供了有益探索。在當前反腐敗新形勢下,怎樣更好地弘揚廉政文化,爲反腐倡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正風反腐是政治生態的淨化,也是社會價值觀的重塑。社會存在一些腐敗分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不以腐敗爲恥。所以,反腐也是一場價值觀的較量,廉潔文化與腐敗文化進行着的博弈,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過節不送禮、辦事不找人,當正氣佔據了上風,那些所謂的“潛規則”也就沒有了市場,公正、誠信、廉潔等社會價值觀才能助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早日取得壓倒性勝利。

黨員幹部需要法治思維,也需要德治內涵的滋養。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的底線不能觸碰,道德的雷池同樣不能逾越。而“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之八德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基因密碼”,爲每一位黨員幹部的道德修養提供了豐厚土壤,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積累,做到自醒醒人、自達達人。

“不敢腐”、“不能腐”靠重典和制度,而“不想腐”要靠文化。目前,隨着中央佈局、各地“落子”,打虎拍蠅碩果累累,形成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爲“不敢腐”、“不能腐”的長效機制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若要實現“不想腐”的終極目標,除了“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文化之力不可缺席。廉政文化應如春風化雨,滋潤黨員幹部的心靈,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必須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精神相結合,提煉出新的廉政文化。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廉政文化,以史爲鑑,古爲今用,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同時,堅持廉政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焦裕祿、楊善洲、史來賀等我黨優秀模範的精神,強化黨性鍛鍊和宗旨意識,不斷豐富廉政文化新的內涵,通過提煉昇華,形成富有當代特色的廉政文化,才能爲實現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26103.html

  • 標籤: 觀後感 鑑史 精選 問廉 參觀中學觀後感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鑑史問廉觀後感(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