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21W 次

篇一: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2月3日至4日,省民政廳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廳屬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集中觀看了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鑑史問廉》,並要求廳機關各支部、廳屬各單位領導班子組織學習討論、交流心得體會、撰寫觀後感。3月26日,廳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組織召開了廳機關各支部、廳屬各單位黨委(總支、支部)書記會議,座談討論《鑑史問廉》觀後感。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機關黨委書記李長訓、廳紀檢組長安保新參加了座談會。

會上,二十多位基層黨組織書記踊躍發言,談了各自觀看紀錄片《鑑史問廉》的感受,大家普通認爲:《鑑史問廉》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歷史的興衰沉浮之中深刻挖掘中華廉政文化的優秀遺產,全方面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精華。用談歷史、講故事的方式,再次揭示了一個樸素的真理:成由勤儉敗由奢。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要牢固汲取。因此,每個黨員幹部都要深刻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關係到執政黨的生死存亡,關係到國家的興衰成敗,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

人事教育處支部書記田開勝認爲細小之處方見爲人,在生活上、工作上都要做到潔身自好,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以史爲鑑,廉潔從政。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黨培紅認爲風氣的淨化,需要每個人積極行動,黨員領導幹部更應從我做起,自覺修身,自律慎獨,以身作則。機關服務中心支部書記靖銘感到爲政之要在於廉潔,廉潔之本在於自律,自律之道在於防患未然。榮軍醫院支部書記劉曉軍認爲反腐倡廉對幹部來說要守住自己的節操,對制度政績方面來說要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裏。洛陽榮康醫院劉冠瑋書記認爲領導幹部要深刻體會歷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和啓示,常懷律己之心、戒懼之意,自覺接受監督,始終保持一股艱苦奮鬥的勁頭和銳意進取的激情。其他各位書記也都相繼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崗位特點和思想發展,從不同側面談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併爲如何抓好民政系統的作風建設建言獻策。

安保新書記充分肯定了各位支部書記的發言。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要充分認清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新要求,充分認識黨中央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堅強決心。主動適應機關黨建工作新常態,積極重構政治新生態,切實做到清正清廉清明。要牢固樹立“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瀆職”的強烈責任意識,把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鬥爭與具體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覈。

李長訓強調,自古以來,廉者興,貪者亡,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政文化的力量,要以史爲鑑,潔身自好,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要管好自己、管好身邊人,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上不愧黨、下不負民,做一個政治品質過硬的黨員幹部,爲民政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觀後感徵集活動共收到各支部稿件40餘篇,廳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將在近期予以展出。

篇二: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很多人都說中國古代的百姓有一種清官情結,希望他們那個朝代有能爲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其實現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一個街道辦的主任,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爲人民心中的守護神。作爲黨的幹部在爲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不貪不佔,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在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上,不斷地步那些翻身落馬者的後塵,重蹈覆轍,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許多幹部身上都保留着人們普遍具有的弱點。錦衣玉食、香車寶馬、權高位重、歌功頌德這些千百年來被欣賞被追求的東西,今天對許多人還是有着不同程度的吸引力。如果對自己抵禦誘惑的能力估計過高,在花樣不斷翻新的腐朽生活方式面前放鬆警惕,誤以爲可以“隨心所欲不逾矩”,那就等於陷入了缺乏“自警”的盲目性之中,實際上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必須清醒地看到,權力是一柄雙刃劍,自己手中的權力既可成爲爲人民服務的工具,也可成爲毀傷自己的利刃。對於無權無勢的人,在各種非分的誘惑面前即使有那個心,也往往沒有那個膽;即使有那個膽,也往往缺少付諸行動的條件。而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說,由於大權在握,在一般人眼裏困難重重的事情卻可能易如反掌。這樣,當他們以人民賦予的權力爲個人或小集團撈取好處的時候,權力對他們的腐蝕也就開始了。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歷史上和現實中,多少人自以爲手段高明,自以爲手中的權力和強大的後臺可以充當“保護神”,最終卻都難逃被押上審判臺的下場,被永遠地釘在恥辱柱上。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黨越是長期執政,反腐倡廉的任務越艱鉅,越要堅定不移地反對腐敗,越要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無論是位高權重的領導幹部,或是在關鍵崗位上工作的人物,他們的不良行爲,不但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經濟上的損失,更會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侵害黨的執政基礎。

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官夢,只是因爲後來選擇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在新時期,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牢記黨章的要求對於黨員來說是何等重要!一個黨員只有永遠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才能鑄牢拒腐防變的防線,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才能做一個“清官”,才能不辜負廣大人民羣衆對黨的信任和期望。

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只有自覺地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只有紮紮實實的爲人民服務,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堅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慾橫流的誘惑,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才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抵禦住各種誘惑,使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篇三: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衆所周知,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墓碑上竟然沒有一個字,這位敢於打破歷史常規的女皇,給後人出了一個啞謎。有人認爲,碑上無字,是武則天有意讓後人和歷史去評價自己的功過是非。且不說這個觀點對錯,無字碑讓我們能感受到,武則天甚是很看重身後之名。歷史是人創造的,每一個人都會在歷史上留名。歷史是公正客觀的。清名與罵名,歷史自有評判,也會銘記。我認爲留名需留清名,留一個後人敬仰的清名。

中國歷史上,很多人在居高位權傾朝野,積累家財富可敵國,掌握天下的生殺大權,極爲煊赫。但他們魚肉百姓,殘害忠良,甚至是出賣國家利益。因而他們的風光是短暫的,他們的名字將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他們身後必將罵名滾滾,遺臭萬年。南宋奸相秦檜在位時,貪污受賄,私通敵國,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抗金名將岳飛,最終在人們的唾罵聲中死去,他的銅像也永遠的跪在岳飛的墓前。據記載,後世一個秦姓學子游歷風波亭,感慨萬千,提筆寫了兩句詩,“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罵名影響,竟至於斯!明朝東廠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多年,橫徵暴斂,殘害忠良,竟還恬不知恥地要求全國各地官員爲其建立生祠。生祠沒有延長他的福壽,也掩蓋不住他的滔天罪行,更抹不去他的千古罵名。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這句詩意味深長。很多人雖早已故去,但他們沒有被歷史的大潮淹沒,他們的光榮事蹟一直爲後人稱道,他們的作爲造福一方,影響深遠,他們的功績彪炳史冊,他們的清名流芳千古。戰國時期,淮河支流史河經常氾濫,孫叔敖變賣了自己的家產,率領民衆在史河安閘築壩,引水灌溉農田,經過改造的史河,直到今天還在造福着當地的百姓,他的清名正如史河之水,一直流傳至今。唐朝的韓愈被貶至偏遠的潮州,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在當地興修水利,墾荒造田,開辦學堂,教化萬民。潮州人民爲紀念他,將潮州的小山改名爲韓山,樹林改名爲韓林。蘇州的蘇堤是人民紀念蘇軾而命名,錢清江是當也地人民爲紀念“一錢太守”劉寵而更名……像這樣留下清名的官員還有很多,他們能真心爲民,造福百姓,他們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有句話說,計利當計天下利,留名需留萬世名。不僅要留萬世名,更要萬世清名。而今,我們黨員幹部切實踐行黨的宗旨,誠心誠意爲人民服務,黨不會忘記他,人民不會忘記他。像焦裕祿、雷鋒、孔繁森、沈浩、牛玉儒、楊善洲……他們是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即使在經濟物質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的事蹟依舊激勵每一名黨員,他們豐碑永立,萬古長青。他們的清名永垂不朽。

雷鋒同志說得好,“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這句話應成爲每一黨員幹部的座右銘。黨員幹部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真心爲人民服務的人,留一個讓後人敬仰的萬世清名。

篇四: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人生是一個沒有返程的單行線,立身之德是決定一個人前途命運的根基所在。對普通人來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就是基本的道德。而作爲“爲官者”,則應該有着比普通人更高一層的道德要求。

兩千年前的東漢,“四知先生”楊震就已經明白了收受賄賂屬於暗室欺心,因爲在行賄者自以爲“無人知道”的時候,事實確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可惜新中國成立以來那些因收受賄賂被查處的貪官不明白這個“四知”,自以爲手段高明,卻不知“機關算盡太聰明”,其結果只能是“反誤了卿卿性命”。

“懸魚太守”羊續的爲政清廉、拒絕受賄的美德令人敬仰,他甚至拒絕接受一條魚的饋贈,牢牢地堵住了行賄的大門。這讓我想到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我們抓中央八項規定貫徹落實,看起來是小事,但體現的是一種精神。今年中秋節中央紀委抓月餅,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是抓這後面隱藏的腐敗。抓了中秋節抓國慶節,抓了國慶節抓新年,抓了新年抓春節,抓了春節抓清明節、抓端午節,就這麼抓下去,總會見效的,使之形成一種習慣、一種風氣。可以說,雖然時代不同,但《八項規定》的制定與實施,與羊續的懸魚行爲異曲同工。

安徽的“六尺巷”是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立在世上的一座道德豐碑、官德豐碑,它啓發後人遇事要行善、以寬大爲懷、自甘吃虧,更不能因爲是“官親”就淺薄狂妄、目空一切,仗勢欺人,橫行霸道。“六尺巷”爲我們從政人員詮釋了“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的爲官修德的道理。

淶水先生司馬光的名垂青史,不僅緣於他“砸缸”時慧光早見的超高智商,重要的是他接受了父親司馬池要求的“襟懷磊落、忠厚老實”的家庭教育,並把這種不追求奢靡、崇尚節儉的良好家風完善、延續到了《訓儉示康》的家法中,發揚到了兒子司馬康乃至後代,成爲管好子女和身邊人的典範。

“於青菜”于成龍是踐行“清慎勤”的模範!他歷任各種官職從未帶過家屬,以自己青菜豆腐的清廉生活擔當着革除舊弊、興建學舍、創立養濟院、賑濟災民、彈劾貪官等朝廷重任,正因爲他的“清慎勤”,得到了康熙的褒獎和百姓的愛戴,康熙賦詩讚他是“今時清官第一”,而當他在江南總督任上去世靈柩還鄉時,江南百姓罷市,徒步送行20裏!于成龍的人生告訴我們:治國先治吏,治吏的關鍵是從廉政抓起。從這個意義上說,《八項規定》就是當代的“官箴”!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0月23日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說的:廉潔自律,必須築牢思想防線,加強主觀世界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黨性修養,做到持之爲明鏡、內化爲修養、昇華爲信條。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這就是對從政者必須具備的官德的具體要求。

做人切記“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做官切記“清慎勤”!

篇五: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昨夜,這些“中國的脊樑”一個個從熒屏上向觀衆走來。

衆生沉醉我獨醒的屈原,報國無門,而投水汨羅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在南宋大廈危亡之際,散盡家產,起兵勤王,兵敗被俘,拒絕高官厚祿,受盡折磨,終被殺害;司馬直,不願盤剝百姓爲己買官,留下遺書抨擊賣官鬻爵的政策,服毒自殺;“義風千古”的五人墓,書寫了蘇州民衆反對朝政腐敗,維護好官周順昌而被害的壯舉……

雖然屈原用生命做最後的抗爭,也未能挽回楚國覆亡的命運;文天祥拼盡全力也沒能挽救垂死的南宋;死諫自殺的司馬直亦沒能拯救東漢的朝廷;“五壯士”失去生命也沒能留住大明的江山。但是他們卻如顆顆閃亮的明珠,高懸在歷史的天空,給後人以榜樣、以激勵、以啓迪。他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氣和擔當,奉行着“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理念,演繹着“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故事。推動者中華民族的文明和進步,才使偉大的中華民族“清氣滿乾坤”。

誠然,許多“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君子下場悲壯,然而,他們的悲壯卻在印證着統治者的腐朽和黑暗。對此,已成歷史人物的諸葛亮道出了原委,可謂一針見血:“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總結的是前朝興衰的原因,闡述了忠奸的利弊,以先漢的“興隆”和“傾頹”的歷史事實,作爲前車之鑑,沒成想,劉禪不聽,不去親近董允、姜維這樣的“賢臣”,而去親近黃皓這樣的“小人”,結果是國破家亡,成了階下囚,葬送了蜀漢江山。而他的父親劉備,當年以“織蓆販履”爲生,卻因親“賢人”——先是與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又“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蜀國,當上了皇帝。一語成讖,諸葛亮竟提前把蜀漢的興亡作了“總結”,亦是歷史興衰、朝代更替的總結。

我們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個政黨從誕生之日至今,就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先鋒模範:方誌敏、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焦裕祿、楊善洲……一個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們爲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奉獻出了全部的智慧和鮮血。我們黨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先鋒模範凝聚在一起,團結起來爲最廣大的人民羣衆服務,讓黨的事業充滿生機呢?以史爲鑑,就是那句話,“親賢臣”,習近平給出了答案,他曾指出“事業興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導向。”他不斷強調用人的風向標作用:“用一賢人則羣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什麼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麼樣的幹部作風,乃至就有什麼樣的黨風。”因爲習近平悟透了歷史這本教科書,深深懂得“自古忠奸如冰炭”的道理,忠臣良將自古爲國家之金樑玉柱,奸臣妄賊從來是社稷之蛀蟲碩鼠。忠多奸少則國興,忠寡奸衆則國衰。他也曾告誡官員交友的原則:“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與君子交往,既利己,又利國利民。

以史爲鑑,鑑往古今,領導幹部當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謹記習近平的用人觀和交友觀,把一批批願意爲人民的利益奮鬥終身的仁人志士聚集在黨內,團結起來,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

篇六: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廉”者,官德也;“政”者,清正也。縱觀歷史,廉政二字可穿越中華上下五千年興衰浮沉,追溯到原始氏族部落中的萌芽,與國家的興盛和滅亡休慼相關。一個個王朝的興亡更替反覆證明了:“清正廉潔之日,則國家昌盛;貪污腐敗猖獗之時,則國事衰微”。“廉則興,貪則衰”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一個治國之道,《鑑史問廉》的開篇之作——興衰之思所講述的西晉王朝、唐、北宋的興衰史便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廉政文化,在我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揭示了以民爲本、順應民心的傳統;是勇於進諫和善於納諫的經驗;是不畏強權、公正執法的優良傳統;是嚴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潔奉公的官德與政風。爲政以德,是安邦治國的準則。而在今天,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和國家追求的廉政新風就是要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人人講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一方面在幹部中弘揚廉正幹練之風氣,加強官員自身官德修養,另一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強化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力關進籠子裏”。

“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十分注重廉政文化和道德修行,他認爲掌權者自身修養、自律精神對正確用權有着相當重大的作用,品德良好的官員能將權力運用於爲社會和人民謀幸福。官員是羣衆的榜樣、公衆的表率,官員之行事是一方公論之尖,官員之作風是一方效仿之範。部分影響整體,個人影響集體,而在中國社會和官場起模範帶頭作用的黨員幹部的影響力尤爲重大。注重個人官德修養,弘揚清正廉潔之風,應當成爲每一名官員幹部的爲官之本、做事之則。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以公正廉明之名深入人心的宋朝明官包拯曾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廉政的反義詞是腐敗。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只有清正廉明、嚴於律己、儉以養身的官員才能被人民和歷史銘記。詩經之中《詩經·甘棠》一篇便是西周時期的人民爲紀念一位勤政愛民的官員召公而作,滿溢着人民羣衆對於有德之官的深切緬懷之情。那些恪守爲政之德,始終堅定自己立場,堅持自身操守的政治家們在歷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中樹立了一座座豐碑,至今感動着我們。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其中的第三維“廉”指的就是廉潔方正。廉政對於國家命運之重大影響決定了它不經要從個人品德方面進行強化,更要從制度法律方面予以保障。從秦漢到明清,法律對貪污腐敗的懲處越來越嚴厲;而越來越嚴密系統的法律,也成爲懲治貪腐的有力武器,而如何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歷朝歷代也在制度建設上作出了大量有效的嘗試和努力。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研究和借鑑歷史經驗的珍貴財富。廉政制度建設是政治制度的基礎工程,是廉政建設的根本保證,也是構建懲防體系的核心內容和根本途徑。制度建設的根本性地位確定了,制度建設靠得住,廉政建設才靠得住。面對日益加大的反腐強度和日益嚴峻的反腐形勢,制度建設既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根本性建設,也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保障性建設,必須貫穿始終,互爲促進,共同提高。

“政者正也”。正人要先正己,做廉政建設表率。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如果自己都不正,如何去講別人、去管別人、去監督別人?所以我們必須要以身作則,模範遵守上級關於廉潔從業的各項規定,要帶頭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把本單位的廉政工作抓好,以自己的言行去帶動他人一起推進廉政文化建設,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反腐倡廉,把廉政真正地建設好。

篇七: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晚8點,《鑑史問廉》第二集《清官之念》如約而至。片頭的製作依舊那麼精美,故事更是感人至深,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隨着熒屏上包拯的出現,這首歌自然地迴盪在我耳邊。包公擲硯,表現了他“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爲民情懷;鍘美案,表現了他不畏權貴、執法如山的剛正;包公立下的家訓,則表現了他治家嚴謹的家風。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包拯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可是歷史上的真相卻顛覆了包公的傳統“形象”——真正的包公面龐白皙,博物館收藏有包公同時代人爲他畫的像,有圖有真相。但不要責怪民衆“篡改”歷史,“黑臉的包公,白臉的曹操”,黑臉是清正廉潔的象徵,表達了民衆對公平公正、一心爲民、執法不阿的期待和嚮往。包青天是清廉和正義的化身。

中國的福爾摩斯狄仁傑更是斷案如神、執法廉明、剛正不阿的典範,爲維護法律的尊嚴,他敢於頂撞皇帝,據理力爭。一生斷案無數,拯救無辜百姓無數。活着,百姓建生祠供奉他,死後,更是尊享皇帝廢朝三日,感嘆“朝廷空也”的哀榮。

那個小小的芝麻官洛陽令董宣,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典範。爲此,他膽敢殺公主的人,不給皇帝面子,寧死不向公主認錯,贏得了“強項令”的美譽。

天下第一清官海瑞,無論到哪做官,都讓當地的貪官如臨大敵,雖最終被罷免,卻迎來了如潮的民衆爭相一睹其尊容。死後靈柩回鄉,沿途百姓爲之披麻戴孝者綿延百里而不絕……

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一個個清官的故事,感動着觀衆,震撼着觀衆的心靈。25年前,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讀了《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深受感動,揮毫寫下了“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深深表達了習近平對焦裕祿這位“好官”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愛民爲民、責任擔當的堅定情懷。何爲好官?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官必是“兩袖清風來去”的清官無疑。清官的核心是清正、清廉、清明,心中裝有百姓。

去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嚴三實”,要求領導幹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仍舊體現了他的“清官”情懷。縱觀十八大落馬的官員,原因雖各有不同,但細分析之,不難看出,落馬官員無一不是在“三嚴三實”上放鬆要求,在腐化墮落、追求個人享樂的過程中,貪心漸起,丟掉了清廉,最終把總書記“三嚴三實”的告誡拋之腦後。導致鋃鐺入獄,追悔不已;爲了讓官員做“清官”,習近平曾多次告誡幹部:“心無百姓莫爲官”。在山東調研時,他念了這樣一幅對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他語重心長地對當地幹部說:“封建時代的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我們共產黨人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去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諄諄告誡青年學子“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心中裝着人民,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爲民衆謀福祉,當是這個時代領導幹部的最強音。因爲,我們黨是最清廉的黨——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

“以史爲鑑,鑑往古今”,當深明“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的道理,當代的領導幹部應該以歷史上的清官爲榜樣,學習他們,超越他們,以清廉之身,取信於民,服務於民。

篇八: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人民在創造歷史的過程中自然地創造了文化,反過來,文化又服務着人民,豐富着人民羣衆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人民對公平、公正美好生活的嚮往,充滿了對真善美的歌頌,對假醜惡的鞭笞,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和文明的進步。尤其是廉政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佔有主導的地位,是“主旋律”。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據說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有三千多首,後來只剩下三百一十一首,且作者皆爲“無名氏”,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階層,有朝廷樂官制作的樂歌,有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更多的則是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這是典型的人民文化,由此產生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詩歌,形成了“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景況——餓了以《詩經》“充飢”,累了以《詩經》“解乏”。其中一首《碩鼠》,諷刺了當權者的腐敗,表達了人們對執政者清廉的渴望——“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碩鼠碩鼠,無食我麥!”“碩鼠碩鼠,無食我苗!”抒發了對理想國度的嚮往——“樂土樂土,爰得我所。”“樂國樂國,爰得我直。”“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華表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產生於堯帝時期,用木頭製成,樹立在道路兩旁,稱爲誹謗木。既有道路標誌的作用,又有路人留言的作用——“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今天的“意見箱”就是從“誹謗之木”進化而來。後來,華表被歷代王朝立於皇宮、皇陵等重地,用以警示當權者——民意不可違,民心不可欺,人民的意志神聖不可侵犯。

人民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有一批“文化人”出現,他們從民間文化脫穎了出來,形成了獨特的階層——士大夫,他們在人民文化的長期滋養中,對人民羣衆的理想和訴求感受最深,於是拿起了如椽之筆,創作文藝,成了人民的“代言人”。他們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氣和擔當,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去爲人民鼓與呼,他們認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這個“寸心知”就是“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就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關漢卿,元曲的代表者,《竇娥冤》是他傑出的代表作。其實,《竇娥冤》脫胎於傳統故事《東海孝婦》,關漢卿把它提煉出來,加工成《竇娥冤》,爲底層善良、堅強的婦女吶喊,向腐朽、黑暗的社會投去“標槍”和“匕首”;馮夢龍以“三言”奠定了其在文學上的地位,他的文學是爲人民服務的,他的一生也是爲人民服務的,他以“治國如治家”“愛民如愛子”的官德給後世留下了廉政的清風,贏得了愛民的美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是士大夫階層的代表人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他一生忠君愛民的真實寫照;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享譽文壇,其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表達了不與腐敗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其書法清瘦,寫出了爲人清正、剛直的秉性,他做官更是楷模,前天習近平還引用他的一首詩來告誡縣委書記要關係人民的疾苦“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者,是傳統文化的積極繼承者和弘揚者。習近平曾要求領導幹部要了解中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積極借鑑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深明其義,不難發現,注重歷史的借鑑,在習近平的廉政建設思想中佔有重要位置。

以史爲鑑,鑑往古今。從政者要把“正心、修身”擺在首要位置,使廉政理念根植於從政者的每一寸肌膚,培育廉政文化的骨骼,從廉政文化裏汲取養分,培植官德,形成了廉潔光榮,腐敗可恥的社會氛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全面形成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不斷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實現中國的“廉潔夢”。

篇九: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通過歷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衰。近日來再次觀看八集紀錄片《鑑史問廉》,重溫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興衰更迭,從歷史的興衰之道中探尋廉潔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導廉潔正能量,學習《鑑史問廉》,第二次觀看較第一次觀之則感受更深,更覺震撼。

從《興衰之思》中思考“廉則興,貪則衰”的真諦——廉潔和腐敗,是決定國家興衰的關鍵因素;從《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結”的力量,爲官正直才能一心爲公;從《清濁之辨》中辨識清濁是非,堅信正義可以遲到,卻從不會缺席;從《道德之擇》中學習“克偏,戒巫,範家,全節,修身,清慎勤”的爲官之德的警句箴言;從《文化之力》中感受民衆通過文化藝術頌揚光明與希望,鞭笞黑暗與腐朽;從《律令之矩》中觀吏治清明對國家的影響,對制度心存敬畏之心;從《制度之重》中見識歷朝歷代的監察制度,見識歷朝歷代在遏制腐敗和濫用權力上做的種種努力和嘗試;從《千秋之評》中領略歷史的重量,歷史在歲月的長河中承擔起了終極審判的功能,公正地記錄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員們的是非功過。

幾千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清官廉吏,他們爲官清廉,執法公正,一直受到人們的景仰。他們的共同特徵就是忠於職守,報國爲民,清正廉明,懲惡揚善。古往今來,清正廉明是官員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對清官的價值判斷與價值期待。由此可見,廉潔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爲官者清廉與否是興衰更迭的直接誘因。

在長城汽車工作十餘載,從入職至今,深受公司廉潔文化的影響。學習《鑑史問廉》以來,深有對文化的傳承之感。廉潔,是長城汽車的企業文化支柱。《廉潔體系制度》是長城汽車員工的行爲準則,自2008年正式頒佈實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時間。該制度嚴明清晰,在打擊腐敗維護員工利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爲企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廉潔文化是長城汽車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文化建設是管理者的本職工作,縱使時代變遷,廉潔文化建設仍需始終如一,堅定不移,腳踏實地。

一、堅決打擊硬腐敗,持續遏制軟腐敗

長城汽車對於硬腐敗的打擊力度從歷年的廉潔大事蹟中可見一斑,不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均須時刻牢記腐敗是第一高壓線,堅決不能觸碰。與合作方的業務往來嚴格遵守《陽光協議》,日常行爲時刻謹記和踐行《廉潔體系制度》,對內對外宣傳牢記歷史教訓。而軟腐敗較之硬腐敗則危害度更甚,遏制軟性腐敗更需從我們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知職知責,做職做責,盡職盡責,這是博信內外飾目前對於“職責”的最佳詮釋,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也是遏制軟腐敗的有效方法。遇到問題正視問題而非掩蓋,解決問題盡全力而不推諉,態度決定一切。

環境是影響人員行爲的重要因素,創造“廉潔公正,遠離腐敗”的工作環境,讓員工從意識上認可起來,從行爲上規範起來。廉潔文化推行需傳承歷史文化精髓,亦需隨着時代變革創新發展,但反腐倡廉始終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準則。必須未雨綢繆,做好腐敗預防;腳踏實地,建設廉潔文化。我想遏制軟腐敗更需要從管理者自身做起,管理者用自身行動去踐行,做到率先垂範。

二、以史爲鏡,以身作則

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着眼淚說:“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現自己的對錯。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這堪稱是對魏徵人生價值的最佳註釋。

歷史是最明亮的鏡子,不論是中華文化史,還是長城汽車迄今以來推行廉潔文化的歷史,都足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腐敗是一切禍事的根源,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而作爲管理者,必須從自身做起,嚴格遵守制度,正確行使職責,積極對待問題,提升危機意識、風險意識,用負責任的態度去帶領團隊健康成長。

自古以來,貪贓枉法者終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清正廉明者則垂名青史。歷史賦予了不同時代的人們各自的使命,面對歷史的是非成敗,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說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之也”。今天的我們當本着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歷史經驗、牢記歷史教訓、牢記歷史警示,讓歷史的智慧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篇十: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近日,《鑑史問廉》在央視隆重推出後,迅速成爲電視、網絡的熱播劇,成爲新聞媒體的熱話題,成爲幹部羣衆的熱關注,對此我並不感到意外。因爲當時劇組在古城開封拍攝了大量鏡頭,刪繁就簡、精益求精,其追求卓越的精神讓人欽佩。所以,當得知這部大型廉政文化紀錄片要公映時,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一連八天下來,和很多幹部羣衆一樣,我第一時間追着去看,不禁被片中展現的中華“廉政文化長河”的波瀾壯闊深深吸引,其客觀的講述、思辨的考問、透徹的剖析催生出的歷史啓迪,讓人感動,讓人震撼。

《鑑史問廉》火了,但絕不是“不明覺厲”,而是有其必然因素。我認爲啓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紮緊制度的籠子

《鑑史問廉》告訴我們,制度反腐是解決腐敗問題的關鍵,更是公慎用權的前提和基礎。

監察、刺史制度的設立是中國封建社會文人政治體制下的重要“防火牆”。獨立監察、依法監察,極度壓縮了權力的尋租空間,爲官員的依法施政、清廉執政戴上了一個“緊箍咒”。一方面,從事監察、刺史的官員是經過千挑萬選,從德行、才能等多個方面綜合考覈嚴格選拔出來的,他們往往是直吏、循吏、能吏的代表。另一方面,國家法典從制度上保障了他們依法監察的權力,手握重權,尺衡天下,有着代天子以察四野的意味。

無論是體系嚴明的《唐律疏議》,還是震懾四野的《明大誥三篇》,都是制度化反腐的典型。但是,制度的靈魂在於落實,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言壓法、以權代法、徇私枉法,即使有了制度也同樣不能起到作用。

二、傳承文化的基因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腐敗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滋生腐敗的文化土壤,因此,反腐的根本措施在於扭轉人內心的是非判斷、價值取向,文化反腐是刮骨療毒的根本與核心。

《鑑史問廉》中所展示的廉潔文化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並存,博雅與通俗並在。《赤桑鎮》《楊家將》《四進士》《砸玉碑》等廉政劇目久演不衰,深受觀衆喜愛的原因,便源自人們內心濃厚的清官文化情結。流傳千年的廉潔文化滲透在人們懲惡揚善的價值判斷文化血脈中,綿延不息。

三、築牢道德的藩籬

做官先做人,官德與人德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忠誠、乾淨、擔當不僅是吏治的規則底線,更是作爲一名社會公民應該堅守的道德操守與社會良知。

包拯,寄予了老百姓太多的情感與希望。鐵面無私,正大光明,他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不執一硯歸的清潔無私,怒鍘包勉的大義滅親,陳州放糧的明察秋毫,阻打鑾駕的公正執嚴,直放中門、暢通上訪的愛民情懷,將他推上了清官爲政的制高點。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天下清官第一”的張伯行,“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則天下太平矣”的岳飛,都爲人們在道德取向上樹立了豐碑。

《鑑史問廉》爲我們如何繼承和發揚廉政文化提供了有益探索。在當前反腐敗新形勢下,怎樣更好地弘揚廉政文化,爲反腐倡廉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正風反腐是政治生態的淨化,也是社會價值觀的重塑。社會存在一些腐敗分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不以腐敗爲恥。所以,反腐也是一場價值觀的較量,廉潔文化與腐敗文化進行着的博弈,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過節不送禮、辦事不找人,當正氣佔據了上風,那些所謂的“潛規則”也就沒有了市場,公正、誠信、廉潔等社會價值觀才能助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早日取得壓倒性勝利。

黨員幹部需要法治思維,也需要德治內涵的滋養。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律的底線不能觸碰,道德的雷池同樣不能逾越。而“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之八德正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基因密碼”,爲每一位黨員幹部的道德修養提供了豐厚土壤,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和積累,做到自醒醒人、自達達人。

“不敢腐”、“不能腐”靠重典和制度,而“不想腐”要靠文化。目前,隨着中央佈局、各地“落子”,打虎拍蠅碩果累累,形成了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爲“不敢腐”、“不能腐”的長效機制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而若要實現“不想腐”的終極目標,除了“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文化之力不可缺席。廉政文化應如春風化雨,滋潤黨員幹部的心靈,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必須將傳統思想與現代精神相結合,提煉出新的廉政文化。挖掘整理優秀傳統廉政文化,以史爲鑑,古爲今用,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同時,堅持廉政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弘揚焦裕祿、楊善洲、史來賀等我黨優秀模範的精神,強化黨性鍛鍊和宗旨意識,不斷豐富廉政文化新的內涵,通過提煉昇華,形成富有當代特色的廉政文化,才能爲實現風清氣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29124.html

  • 標籤: 紀錄片 心得體會 鑑史 問廉 觀後感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