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10.01W 次

篇一: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

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精選5篇)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爲文雅人不取。梔子花說: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幾十年前那樹開得痛快肆意的梔子花,就這樣停格在了汪曾祺的書中,跨越時空出現在我面前。這暢快、幽默、深刻的行文風格吸引着我緊緊抱着書,進入了他的世界。

此文是汪先生晚年所作,不難想象晚年的汪先生在書寫這些段落時是怎樣的場景:汪老先生端坐書桌前閉眼盡是故鄉、家人、玩伴,童年所有的一切是那樣清晰,哪怕已經垂垂老矣仍對父親的“蜈蚣風箏”念念不忘;求學時,小學每一年國文的老師們姓甚名誰,老師坐在教室之間細細批改作文的往事仍是如數家珍;西南聯大求學時,條件艱苦,老師們破衣爛衫不復優雅,不過講課風采依舊,很多課程都非常叫座,饒是穿過昆明城都要來聽課,學生們亦是求學若渴;師從沈從文時,沈先生最常講的是:“要貼到人物來寫”,沈先生樂於在學生的文章後面寫下長長的評語,有時甚至是比本文還長,寫到這裏汪先生難掩心底的知遇之恩。在西南聯大求學時,汪老先生謙虛說自己是最不用功的學生,不常去上課,總看些雜書,好似真的不是一個求學的狀態。實則不然,他樂於看書,總是看書到夜深,還與同學創辦雜誌《文聚》,並不斷髮表詩歌小說,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了。這都源於汪先生對生活的熱愛,使得他對於生活中的一切都樂於觀察,雖不曾擁有現如今先進的照片錄像,可他筆下的故事卻是這樣鮮活,彷彿是發生在眼前。跟隨着故事的發展我們能看到樸素又充滿靈氣的文字背後的作者,是如何將與生俱來的個性以及對生活鮮活的觀察力一直保持到古稀之年,這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家庭的培養、師長的引導。

恰如汪老先生所說:所有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結交的朋友、遇到的人,都會成爲生命的一部分構成,最終決定你會成爲怎樣的人。像汪先生這般優秀的作家,60歲之前仍是默默無聞,經歷着窮困潦倒的生活,可他卻依然平和安寧,堅持着寫作,最終獲得了極高的成就。這篇於古稀之年寫下的《願少年乘風破浪》,除了緬懷一路走來幫助自己的親人、朋友、師長之外,想必也是希望年輕朋友能在讀了充滿生命力的故事後,能夠像他那樣從容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昂揚前進。

疫情影響下,亞運會延期極大地打亂了大賽原有的計劃與安排,給年輕的運動員們造成了不少的困擾,可是運動員們仍然以昂揚的態度克服重重困難,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積極備賽。正如老先生所說的那樣,願少年乘風破浪。在這裏也預祝運動場上的少年們能更好的成績,破浪前行!暖陽和煦,青柳如豆。願病去,復生機。希望所有人都能擁有乘風破浪的壯志,同時也不要忘記一路走來,曾春風般幫助過你的師長、友人。

正如《徙》中的那首校歌唱的那樣:“願少年,乘風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篇二: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

望了望被自己用刀和筆損壞的牆,不禁感到憂傷;想了想在書中的內容裏所蘊含的期許與感傷,心中總是迷茫。

青春蔥蘢的記憶

在這個叛逆的青春裏,我似船又似帆,不僅要給自己指引方向,又必須和海洋搏鬥,保持自己前進的路一片通暢。這樣的生活困苦卻又讓人感到無奈。我喜歡那些知名作家給予我的一些成長啓示,它能讓我在洶涌澎湃、一望無垠的大海中找到前進的道路。汪曾祺老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在書中給予我力量的作家。

汪曾祺老先生的每一篇我所看過的散文、小說都非常有親和力。他所書寫的語言樸實、有趣味,讓人覺着通俗易懂。在他樸實無華的文字中總是能讓人看到他所描寫的重點。但汪曾祺老先生在文章中所夾雜的哲理和啓示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

當拿到這本書時,就不由得被書的封面所吸引。封面文案“那些童年、少年和青春,那些夢想、叛逆和憂傷,所有迷茫、挫折、痛與傷,都將在乘風破浪的奮鬥中尋得答案”,配圖是一個少年趴在窗口看着幾架駕駛員駕駛的紙飛機飛過。

如此載着青春蔥蘢歲月的封面讓我欣喜地開始翻閱。

朝花夕拾的美好

這本書是汪曾祺老先生寫給正在成長的青少年的一本成長書。看着這個書名當時覺着這本書類似於哲理書,裏面會用大量的筆墨來告訴你道理,再結合老先生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告訴你。可誰也沒有想到,在這樣一個類似於哲理書名掩蓋下的竟然全是汪曾祺老先生的自身經歷。簡練樸素而情致流溢,有意淡化了詩句艱危與歲月艱難,筆下多的是朝花夕拾的美好。

本書講述了汪曾祺老先生的童年生活、求學經歷等等。他的經歷看起來普通又平凡,但就是在這平凡、普通的生活裏,不幸似乎又好像佔據了大半。老先生在晚年期間,對於自己從兒童到老年時期的生活做了一個回憶。他想告訴我們的,想讓我們去做的就藏在這字裏行間,老先生的文字對於我來說很有感染力,雖然只是短暫的芳香,卻總能沁入我的心脾。

我憶起了前段時間與父親因一點瑣事爭吵,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讓步一絲一毫。也想起之前總會感慨我的童年被書海席捲,最後被題浪吞沒,我只是乘着一葉孤舟,小心翼翼地划着。但我看了看汪曾祺老先生回憶從小到大求學的經歷,懷念在西南聯大求學遇到的諸多良師益友,介紹自己的書法、繪畫、唱戲、做菜等業餘愛好,以及與父親和樂相處的模樣,從這裏能夠看到汪老的年少既有之的“可愛”個性。

青年時期的放蕩、任性似乎總能給父母帶來煩惱,他們總是認爲在青春時期的我不夠聽話、懂事。他們想讓我體會到金錢的來之不易,所以就一味地告訴我賺錢是一件多麼多麼不容易的事兒。我也想讓父母知道讀書的壓力用多大,但我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他們也就體會不到。現在我才明白,一味地說一些別人體會不到的事情,也只是一時的同情,得真切感受才能明白更多,懂得也就更多。

他說:“桃紅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濟濟坐春風。願少年,乘風破浪,他人毋忘化雨功。”這柔情又富有詩意的話語,卻散發出來一種鏗鏘有力的氣勢,我懂得不負韶華,大膽追夢。但卻沒有汪曾祺老先生所描述這句話現實,來得更有意義。

有幸相識的恩師

這書中介紹了衆多出名的人物,而汪曾祺老先生花了大量筆墨來着重描寫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沈從文老師在西南大學教老先生寫作,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貼到人物寫”。這一句充滿家鄉風味的話想必是給了老先生不少的啓示,以至於汪老將這樣的寫作運用到了極致——“氛圍即人物”。

在那個戰火頻仍的艱苦動盪的年代,師生們沒有被貧窮和困難所打敗,反而沉浸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中,這正是中國知識分子最讓欽佩的——無問西東的精神力量。

從汪曾祺老先生的老師沈從文中,我回想起了自己的語文老師。在我遇到的語文老師中,他們堅守着如沈從文先生一般的初心,我也像汪曾祺老先生一樣敬佩着我的老師們。汪老的散文,總能讓我在書中或認識的不太熟悉的人身上,看到另一個跟我關係親近或是十分了解的人。

娓娓道來的質樸

所有人都說優秀的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我可能不是一個多麼優秀的人,甚至平凡得過於普通。然而在書中,汪老先生這樣說:“我希望在普通人的身上看出人的價值,人的詩意,人的美。我追求的是和諧,不是深刻。”無需將自己的生命活得太過“出彩”,但是要將自己融入進這個時代。

以前的我,所看到的成長書只是在一味地判斷某件事的好壞,要麼將一堆道理羅列堆砌在一起,並得出一些“不容置疑”的結論。而汪曾祺老先生所著的這本書字字不提哲理,但每一句,甚至每一個標點都在向你傳遞生命的真諦。沒有繁複的結構,更沒有深奧的主題,但需要挖掘,想要考究,需要明白書中傳遞的力量。它們將會用最含蓄但有最直白的話將之告誡與告知於你,而那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般看似平淡質樸卻又如蘭花般沁人心脾的清香,總會在在回口間讓人極度舒適。

汪曾祺曾在贈與宗璞的牡丹畫上題詩:“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馮友蘭作了“詩中有人”的評價,汪曾祺其人,活得通達,方得欣然。

所有花朵都將綻放,手中握緊船槳,勝利就在前方。學到汪老的人生感悟,少年乘風如虎添翼。也許,巨浪會將你吞沒,但手裏的那隻槳會幫助你逃離,星星總在最黑的夜裏發的光才最閃耀!

篇三: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

印象裏,讀汪曾祺的文字,常常能讀出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恬美。《願少年乘風破浪》中收錄了汪老童年時的家庭、故鄉,求學時的老師、同學,以及自己讀書、寫作、繪畫經驗的衆多散文,是他自身成長軌跡的梳理。更是寫給當代青少年的成長之書。

汪曾祺出生在江蘇高郵城鎮的一箇舊式地主家庭,從小生活在傳統文化氛圍中,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藝術薰陶,在家鄉度過了一個純真無憂的童年。1940年,20歲的汪曾祺在老師沈從文的指導下,走上了創作小說的道路,成爲一位青年作家,接連創作了短篇小說《小學校的鐘聲》《老魯》。汪先生在書中花費了大量筆墨,來描寫自己在西南聯大的求學經歷。

影響一生的教授

1939年六月,從未出過遠門的汪曾祺,背起厚重的行囊,千里迢迢來到西南聯大,在中文系學習。當時的中文系,集結了各形各色的教授,而且每位教授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有開頭第一句就是“《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的劉文典先生。有聞一多先生講楚辭,一開頭總是“痛飲酒熟讀《離騷》,方稱名士”。他上課,抽菸。上他的課的學生,也抽。還有唐蘭先生講《花間集》。他講詞的方法是:不講。有時只是用無錫腔吟唱一遍:“‘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好!真好!”這首詞就算過去了。

在汪曾祺的文字和求學中,一定不可避免的人就是沈從文。汪曾祺曾寫過一篇關於人物對話的小說,給沈先生批閱。文中有許多對話,汪曾祺也竭力把對話寫得美一點,有詩意,有哲理。沈先生說:“你這不是對話,是兩個聰明腦殼打架!”從此汪曾祺就知道對話就是人物所說的普普通通的話,要儘量寫得樸素。不要哲理,不要詩意,這樣才真實。

就是這樣一句言簡意賅的教導,對汪曾祺的文學作品起到了就巨大的影響,是沈從文先生將汪曾祺帶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各具特色的學生

西南聯大各系的學生也同樣各有特點,中文系的不衫不履,工學院的同學一個個像候補工程師,法律系學生身上已經可以看出律師法官的影子。地質系同學,他們大都身體好、很用功、愛乾淨。汪老認識四個地質系同學,分別是馬杏垣、楊起、歐大澄和郝貽純。

汪先生在晚年也曾懷念德熙。他同時具備科學頭腦和藝術家的氣質,在大學讀書時生活清貧,身兼數職,卻從不抱怨辛苦,尊敬師長,最後卻落得一個早早離世的結局。

生活多彩的名家

齊白石的畫很有趣,畫之美,在於有一片溫情,一片童心,一片人道主義。汪先生在齊白石的畫中看到齊白石的童心。

老舍先生愛花,到了愛花成性的地步。老舍先生的書房兼臥室陳設很簡單,他是文雅的,很好客,握手很輕,但是很親切。他愛喝茶,而且喝得很勤。老舍先生待客親切,談得很投機,讓人很舒服。據汪先生的印象,老舍先生總是自己給客人倒茶的。他收藏許多名畫,很愛才,尤其是齊白石,老舍先生對齊白石十分了解。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是屬於北京人民的。

這本書表面來看是汪曾祺老先生回望自己的人生軌跡,實際上每個人生階段,他都在告訴我們道理。汪老先生一生坎坷,但始終樂觀開朗,在他清新淡雅的風格里,也蘊藏這梔子花般直爽的個性。

他在《我的家鄉》告訴我們:我們熟悉自己的家鄉,時時刻刻都被家鄉的水土縈繞着。不管身處何方,都有着家鄉的影子。

少年乘風破浪,在奮鬥中尋找答案。就如封底的那段話:“你的家人、你的老師、你的學校、你的朋友、你看的書、你走過的路,你的每一次挑戰與挫折,都決定着你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願少年,乘風破浪,他日勿忘化雨功。

篇四: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

如果說汪曾祺先生的童年是高郵五小的校歌、兩顆盛放的夾竹桃、六歲那年“飛入蘆花都不見”的詩意。那我的童年就是杭城上空的雲,西湖裏荷花下的麻鴨,和家門口燒餅店一年四季,始終如一的陣陣焦香。從小被家鄉每一方空氣簇擁着成長,長大後的我便也帶上杭州的味道,奔走他方。

汪曾祺先生在《願少年乘風破浪》中說:“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是在水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的作品風格。”兒時的成長經歷影響了日後的人生,其實人人都是如此,家鄉的風土人情往往可以塑造一個人。

杭州,同樣是江南水鄉。這裏有西湖水柔美,有錢塘江潮澎湃,杭州盪漾着的水中,不失杭州人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緩緩盪漾的西湖水中,留住了荷下鴛鴦的一往情深,和白娘子的瑰麗傳說。柔和漣漪輕泛,擡頭是楊柳依依,輕風徐徐。古時,東坡修長堤,坐在湖心亭看雪,在依依楊柳下賞西湖夜景。今朝,長堤久佇,湖水長流,這是跨越千年的傳承。看看街邊的亞運宣傳,亞運近了,更近了。看到西湖水,那像是賽場上那一抹柔和堅毅的美,穿插其間,她們跳躍舞動的身姿帶來心靈的慰藉。或是體操,或是跳水,運動員們的柔美身姿在運動場上盡情表現。每一個動作,都是盡善盡美的展現。西湖的水波一如往常,伴微風輕輕盪漾,敘說絲絲縷縷的柔情。

湖中青綠的荷葉,是吉祥物蓮蓮曼妙舞動的身姿。她從西湖的煙柳畫橋,十里荷花深處走來。如今的西湖,已是遊人成羣,華燈初上。沿街店鋪繁華熱鬧,那是杭州幾代人努力的結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飛速發展、創新的新時代,“傳承與堅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延續的亞運精神。

“海涌銀爲郭,江橫玉繫腰”的壯闊在杭州。八月十八潮,浪花衝上雲霄,高過堤岸,水波如片片魚鱗飛揚。或是十字交叉潮,或是回頭潮,潮水小則波濤輕泛,大則漫天蔽日。每一朵躍起浪花都是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千年以來,亙古不變。錢塘潮裏每一朵浪花的執著是對亞運精神最好的詮釋。

這是一座歷史名城,更是欣欣向榮的科技創新之城,如今擔起了承辦亞運的重任。我願爲杭州的亞運乘風破浪,哪怕沒有豐富經驗,沒有出衆才華,但也儘自己責任,只因我們是少年。“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我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幹杯的朋友”。是啊,在一座幸運的城市,有幸遇見了最好的時代和最好的我們。年輕人往往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更快、更高、更強”的亞運精神。從窗邊望去,看着遠處泛着銀光的江面波光粼粼,那是千年文化的積澱,積極向上的精神傳承。

在這座城市裏默默成長,一草一木都給了我許多。是西湖“水光瀲灩”的美,錢塘潮的澎湃向上,銘記在心的亞運精神……願少年,在平庸世事中披荊斬棘,可做庸常之輩,卻不淪於庸俗,可爲亞運乘風破浪。行路雖難,仍不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之心。懷揣着對“更高,更強,更遠”的追求,和對所謂“美”的嚮往。眼望亞運將至,願攜少年之心,一往無前。

篇五: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

晨曦把天際淬成了淡金,水波盪漾着溫柔,幾許裊裊炊煙,在遠處的山坡上暈染,蒸騰了歲月流年。我把目光從窗外移向窗內,回到手中的書上,這書裏,有汪曾祺先生和他的少年時代。

《願少年乘風破浪》書中描寫了汪曾祺在戰火紛飛的艱苦環境下在西南聯大求學,他在貧窮且不如意的人生中直面困境。在那個年代,汪老先生面對如何不畏挑戰勇敢向前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我久久地凝望着這本書,目光彷彿可以穿過書本,停留在汪老先生睿智從容的眸子上。他大學畢業後青春勃發,躊躇滿志,卻輾轉多方,屢屢碰壁,始終找不到一份工作,那年他才26歲。他也曾經想過放棄,被老師沈從文罵了一頓:“爲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沒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筆,怕什麼!”於是他又繼續走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並繼續越走越遠,從未回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行百里者半九十行至終點相當不易,也正因如此,才讓堅持到底的人顯得更爲可貴。

汪老先生的一生就像豐子愷說的,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他從未懷疑自己當年是否該選擇成爲一個作家,也從未想過寫一些宏大的,可以讓他一夜成名的文章,他的文風一直給人一種彷彿漫步在春天的原野上,身旁還有一陣陣清新溫馨的花香的感覺。

我想問書中的少年汪曾祺,你面對年少時所有的迷茫、挫折和傷痛,是否又在乘風破浪的奮鬥中尋找到答案呢?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汪老先生在書中遇到過童年時期的夢想、少年時期的叛逆和青春時代的憂傷,但他從未退縮,始終懷着初心,勇敢前行,便如火炬照徹黑暗,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夢想的遠方。

在亞運會即將到來之際,我們作爲正值風華正茂的少年應該不負偉大的時代,做滾燙的青春中最好的我們。想要通往星辰大海的未來,我們就必須依靠自己不解努力與頑強奮鬥,不斷突破自己,在這個全新的時代無畏向前。希望未來的我們每當回頭張望當年的彷徨,都覺得足夠青澀、也足夠閃亮。我想那是自己曾經最好的樣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跌跌撞撞中勇敢地長大。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duhougan/1388888.html

  • 標籤: 乘風破浪 讀後感 少年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願少年乘風破浪讀後感(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