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詩路浙江讀後感(精選7篇)作文

詩路浙江讀後感(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8.35W 次

篇一:詩路浙江讀後感

詩路浙江讀後感(精選7篇)

浙江自古以來山靈水秀、人文蔚興。千餘年來,衆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從魏晉時期的王羲之、謝靈運,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元稹等,他們賦詩作文,毫不吝嗇地表達對越中山水的讚美之情,如李白寫下《夢遊天姥吟留別》《天台曉月》,孟浩然寫下《舟中曉望天台》,孟郊寫下《越中山水》,王建寫下《題台州隱靜寺》……《詩路浙江》以錢塘江詩路、大運河詩路、浙東詩路和甌江詩路爲主體線索,涉及浙江全境11個地級市,錢塘江、甌江、大運河、富春江等知名水系;會稽山、天台山、雁蕩山等知名山嶽;西湖、靈隱寺、嚴陵釣臺等知名景點。

從中國歷史上選取120首左右描寫四條詩路的古典詩詞,如《夢遊天姥吟留別》《錢塘湖春行》等,並加以賞析。同時,全書配上描繪四條詩路的知名古畫,如《富春山居圖》《西湖十景》等。展現了詩詞與浙江山水的聯繫,展現了浙江的文化之美、生態之美、氣韻之美、活力之美。《千秋歲(水邊沙外)》是詩歌史上一篇重要的作品,在當時政治大清洗的歷史情境中,秦觀的悲傷撥動了一大批知識分子的心絃,孔平仲、黃庭堅、李之儀、惠洪等詩人紛紛唱和。三年後,貶居海南島的蘇東坡讀到了這組唱和詞,激起了他對社會、政治、人生的思考,他希望自己的學生秦觀能夠振作起來,“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對”,蘇東坡唱出了他一生人生苦難的結晶,也成爲晚年最激昂的政治自白。“道遠誰雲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尤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東坡和詞,是他詞創作的最後一首作品,爲他豪放的詞創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爲文化史上一個有趣的話題

同時,秦觀的《千秋歲》也塑造了麗水的文化風貌。范成大修建的“鶯花亭”是麗水重要的人文建築,陸游爲鶯花亭寫下了“沙外春風柳十圍,綠蔭依舊著黃鸝。故應留與行人恨,不見秦郎半醉時。”同樣成爲不朽詩歌。元代林景熙《栝城》中,“卻憶鶯花亭外路,太平簫鼓沸春聲。”追憶一個文化和經濟發達的“宋韻”時代。直到清代,“花影亂,鶯聲碎”這六個字及其帶來的想象力,一直留出在麗水的文化記憶中,依然無數次出現在詩人筆下:“我欲攜之南園去買醉,照眼鶯花趁姿媚。”(端木百祿《秦淮海酒瓶歌》)“遙遙八百年,鶯花渺古今。”(端木百祿《酒稅署》)“鶯花寂寞霾祠宇,煙雨荒涼鎖寺門。”(端木百祿《訪秦淮海監酒稅處》)“鶯花寂寂今誰揭?墨客騷人爇瓣香。”(王邦鎬《秦淮海祠》)“野寺有僧猶竹柏,荒亭無主更鶯花。”(吳世涵《萬象山揭秦淮海先生祠》)“鶯花亭子幾春風,一臥圓庵百慮空。”(張吉安《秦淮海祠》)“處士星輝,鶯花亭寂,洞天回接蓬瀛城。”(張祖《栝城懷古》)“誰向鶯花亭上立,柳邊沙外憶秦郎。”(毛桓《蓮城堂懷古》)“鶯花昨夢總飄零,一笏姜山似舊青。”(端木國瑚《姜山秦淮海監酒稅處》)“鶯聲小雨迷秦屐,鷗影微波記趙碑。”(端木國瑚《遊萬象山》)……《千秋歲(水邊沙外)》是不是創作於麗水、是不是描寫麗水,已經不重要了,我們就把它看做是一個被放在籃子裏隨波漂流的孩子好了,命運把它衝到了麗水的河岸上,青山綠水呵護着它,養育着它,把一段長長的記憶給予了它。它與這片山川大地已經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它就是麗水的詩歌、浙江的詩歌。傳承文化魅力,創新文化傳播,共建共享“詩意”浙江。“詩”是華夏文化之精髓,“四條詩路”更是串聯浙江文化精華之“鏈”。浙江文化帶的建設,離不開各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與傳播。這裏有以江南水鄉古城古鎮爲依託的運河詩路,浙東唐詩古韻的人文之路,結合了沿江風光詩詞品讀的錢塘江詩路,還有融合了文化古村、非遺技藝的甌江山水詩路。

“四條詩路”傳承了華夏文明的精髓,也融合了傳統文化,充分展現了浙江的人文風采和地方特色文化,共同譜寫了“詩意”浙江之曲。傳承是根脈的延續,創新是發展的路徑。新時代之下的“詩意”還要注重創新的傳播方式,《中國詩詞大會》以文化民,結合羣衆對文化的需求,在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基因、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方面,創新了新時代下文化傳播的新路徑。只有展現傳承文化魅力,創新文化傳播,才能以無形之文化,共建“詩意”浙江,才能讓以文化民,共享“詩意”浙江。

篇二:詩路浙江讀後感

或許,正應了“好事多磨”這句古話,2023年,杭州終於迎來疫情潮退的首屆亞運盛會!

擡眼望,我看見了——美麗的西子湖畔,八方來賓客如潮,四海一家共開懷!46個國家的運動員們與世界各地的記者、遊客們興沖沖的打點行裝,遠行千里奔赴亞運,奔赴夢想,奔赴這片充滿詩意與傳奇的熱土!回首看,歲月的煙影雲隙中,同樣的一羣羣遠行者,他們在沒有高鐵飛機的那些時代,用腳步丈量大地,跋山涉水,來到夢想中的“東南形勝,三吳都會”。

在這裏,當所有來自字裏行間或歌謠傳說的想象與耳濡目染的現實重合後,再品一盞清茶或痛飲數罈美酒,稍作醞釀,《錢塘湖春行》、《飲湖山初睛》、《望海潮·東南形勝》……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便如約而至!誠然,這片東南形勝之地,物華天寶,兩江合流錢塘潮,三山合抱西子湖,鏡山稽水住蓬萊,天目羣山傍太湖,海接三韓山四明……,有山有島有沃野,有江有湖有瀚海,萬千靈秀,皆聚於此,浙江自有風情萬種!然而,若沒有那前赴後繼的文人墨客,這方天地,便如花無果,如鳥無鳴,失之靈魂,失之精粹。少了蘇東坡,浙江便少了水光灩瀲和山色空濛;少了白居易,浙江便少了亂草淺花和白沙長堤;少了柳詠,浙江便少了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少了李太白,浙江便少了天姥連天向天橫……。如同滕王閣不能沒有王勃,黃鶴樓不能沒有崔顥,這方東南形勝同樣不能沒有這些遠道而來的詩人!這一首首千古名篇爲這片熱土的人文積澱增添了一道道的華彩,終於她成爲中華文化史上的一方特殊的圖騰!只是,回溯歷史,我們很難分清是他們究竟是遠行者還是朝聖者;或許,分即不分,不分即是分。站在窗前,我舉起了手中書,陽光裏,書本彷彿化作了奧體新城的一座樓。

此時此刻,明天的奔赴者與昨天的朝聖者相遇了,他們彼此穿行而過,背影交織錯落,如夢般融入這江南山水之中,如歌般縈繞在千年名城之間。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命運交響曲》。雖然,因爲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人類祈求幸福與慶祝美好方式千差萬別,但人類創造幸福之路本質卻完全相同——一代代的篤行者,用生命去創造與感悟美好,再用語言、文字、圖畫、建築等形式記錄這份感悟;然後,這些感悟便成爲後來者們奔赴的圖騰……祈願,不遠的將來,圖騰會與現實重合,《詩路浙江》也將成《詩路地球》!

篇三:詩路浙江讀後感

提到江南,也許很多人會想到浙蘇一帶,而提到浙江,便不得不提到杭州及西湖。固然,西湖是杭州的一張“大名片”,而杭州的新名片“創新活力之城”,也更是在亞運將至之時突顯了出來。

而在創新的背後,是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詩路浙江》這本由林巖所著,內容廣泛而又不失細緻之處的書,無疑吸引了我。書中以“四大詩路”爲主線,其有關的詩詞爲各小節,向讀者展示了浙江的生態之美,蘊韻之美,並選取了百餘首詩詞,以詩寫事、寫景、寫情,透露出濃厚韻味的江南吳越文化,本書以品詩來作舟楫遊于山水之間,並伴着詩人的境遇,心性。在觀美景之間也不忘人情之美。作者在書中也不是照搬他書之見解,也有自己的疑惑與猜想。字裏行間透着股清快、幽默的味道。

書中的首條詩路便是“錢塘江詩路”,從廣爲人知白居易的《錢塘江春行》中的西湖,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西湖比西子,再到仍是蘇軾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中的錢塘江大潮,范成大的《淳安》中新安江的人間奇險處,並有《富春山居圖》等傳世名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可謂錢塘江承載了“浙”文化的精髓。

杭州的三大世界文化遺產便有西湖,大運河,良諸古城遺址。提到了錢塘江、西湖、自然也少不了“京杭大運河”。有范成大的“長安閘”,與白居易寫詩三年所留下的記載,也更有被大運河沿路繁榮的經濟吸引而來的西域人。例如薩都刺,其所寫的《過嘉興》《蘭溪舟中》所展現的江南情調與漢族族人的抒寫別無二致,這無疑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巨大魅力,是多元民族所共享的文化財富,也是世界的文化財富。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這節選自《夢遊天姥吟留別》,也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出處,這也更能體現浙東的魅力。而除了美景,也不乏如《沈園二首》詩中悽美的愛情,無疑給浙東文化錦上添花。

而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甌江一帶也有其迷人的甌越文化,更有如雁蕩山,麗水之美景,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前來,留下千古名詩絕句傳世。

讀了此書,我不禁感嘆,書還能這麼寫,詩還能這麼品。使我想起了漂於西湖上看見的如夢的風景;靈隱寺道邊的遮天疏條;錢塘江潮頭的壯麗;山中小村的裊裊炊煙。記憶隨着書中的路線遊遍杭州。再到浙江各地,雖然身未至但意已去,各種風情山水令我流連於書中而無法自拔,直到看到後記才意識到讀完了“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事物者窺谷忘反”大概這就是山水之美,詩詞之妙吧。從詩中看浙江,再從浙江中看出詩意來,江南、浙越文化的底蘊使杭州這個國際大都市在創新的同時更添其歷史文化,而亞運會在即,杭州人更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在亞運中展現自我,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成爲時代的“弄潮兒”!

篇四:詩路浙江讀後感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江河總是東西蜿蜒。其中卻有一條另闢蹊徑——那條以別出心裁的走向而貫南通北的大運河,無疑是最爲吸人眼球的。它的特殊,源於它是人工斧鑿與天然河道資源利用相融合的結晶。這項始自春秋戰國,歷隋唐、宋元而迄明清,不斷開鑿、修築、疏浚、改道、整治而成的工程,是中華文明歷程中的標誌性大工程,被稱作中國大運河。中國大運河實由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及浙東運河3條運河組成,全長近3200公里。大運河的浙江段,無疑是演繹得分外活色生香、淋漓盡致的,以致歷朝歷代的詩人們都爲之讚歎。

在《詩路浙江》這本書中,我跟隨着各個詩人的腳步,領略着古老運河的波光瀲灩,欣賞着南來北往的交通故事,關乎戰爭與統一,關乎經濟與繁榮,也關乎文學與藝術。

對於我而言,《詩路浙江》最能帶給我的是強烈的文化認同感。拋開書中所講的唐詩宋詞,早在晉宋之際,隨一大批衣冠士族南來的王、謝家族,攜玄學風流,給浙江帶來蘭亭修褉、山水吟賞、二王書法,爲後世文人所效仿,成爲了一種文化象徵,對後世的文人墨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令人涵泳不已。比如,唐人攜仙道之氣來到浙江的青山綠水間,留下一條“唐詩之路”,讓我們詠懷古時運河路上的秀美景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唐代詩人張志和的這首詞可謂是家喻戶曉,詞中描繪的便是大運河詩路上的悠閒恬靜之景象。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曾在此留下著名的詞作——“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其則描繪出大運河詩路的生機勃勃。再比如,浙江文化發展到成熟期的南宋階段,有“一代文學”之稱的宋詞得以造就,成爲了大運河詩路的文學史上最值得稱道的成就。來自宋代詞人柳永筆下的“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寥寥幾字便道出了這條詩路上人文之繁盛來。宋詞和唐詩爲中華文化史上的兩朵並蒂之花,共同爲我們這些華夏子孫後代帶來無盡的審美和陶冶。

在我個人看來,詞要比詩更有別樣的韻味。相對於詩來說,這門更爲年輕的語言藝術,有着更爲動聽婉轉的聲韻格律,更爲優美錯落的句式,更爲幽深綿長的情感寄託。這一朵宋詞之花,由北向南,在兩浙青山綠水的輝映和氤氳之氣的薰陶下,無論淡妝濃抺,始終縈繞着一股清麗之氣,旖旎出落爲最絢麗的姿容,讓人爲之讚歎。作爲杭州人,一種文化認同感從心底油然而生——這便是《詩路浙江》帶給我的最寶貴的東西。

跟隨詩人的腳步,我來到運河邊,凝視文化的河流從我身邊淌過。望向遠方絢爛的夕陽,也許千百年前的人們所見到的,也是這樣一幅恬美景象。

篇五:詩路浙江讀後感

詩畫江南,山水浙江,浙江本就是首沈博絕麗的詩。當一條路成就一首詩的時候,你會想些什麼?又看見了什麼?

我看見了一個不斷變換的身影緩緩走來,路在他的腳下延伸。

他走着,是穿梭千年時光、跨越萬里河山的。這一刻是李青蓮”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下一瞬是白樂天”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從孟山人的《宿建德江》到易安居士的《題八詠樓》。一路山水一路歌,筆歌墨舞,落紙雲煙。遣今朝世人弔古尋幽,聽古韻悠悠弄月吟風。感受他曾感受的水軟山溫。

那南鄉之江承載着數不盡的詩與遠方。他乘着扁舟一葉,江山是書房,思是筆、字是墨,繪出浙江在竹帛流芳。

他寫煙雨,就不只是寫煙雨,

他寫遠山眉,相思淚,天青羅裙寫畫樓西曲,凝眉君去。

寫簾外潺潺,夢斷殘語。

寫俏娘子嗔怨,莫誤了尺素,溼了錦書寫湖心獨酌,仍銷不盡離愁別緒。

寫油紙傘下的隻影,獨語。

寫誰人溫如玉,誰人傷如絮;寫舊江南不老,她歲華已去。

他的江南,不只江南,有水鄉溫婉,風景曾諳,香燈皓腕,紅袖幽蘭。

有二兩春風並酒縫縷,醉一場軒窗月色悠然。

有枕鬢眉山,畫船雨眠,千帆過盡惆悵離人塵衰。

再有,江楓漁火無盡連綿,他轉身後再沒回眸看一眼。

煙雨江南,邂逅一段舊韶光影子映月,夢殘歌罷,且聽江南音江南水鄉,白牆黑瓦,小橋流水,吳依軟語,說不完道不盡的美

青石小巷,春來欲闖,撐得杏花疏影,清風盪船漿。暮雨妮妲,落我額前。橋上小生有禮,卻把春意攪亂。瀟瀟白衣少年又負了誰,縱馬遇紅顏。

馬蹄聲絮,贈來一枝春潞潞。

煙柳姑娘枕春郊,對船眠。

晚來江楓漁火,醉我去愛幾回人間。

我曾看到過一條路,路旁伏着猛虎荊棘,路上曾有人詰難行路者。

但路,總是一直在他腳下延伸着,從未停止。

他翻山越嶺,後來成爲了一首永不完結的詩。

篇六:詩路浙江讀後感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千百年來,杭州都是江南的繁榮之都。而在浙江這一塊寧靜安詳的南方土地上,詩歌不斷生長髮芽。從杭州到衢州,再到紹興,詩歌的腳印串聯起中華大地的佈局。從古代”欲把西湖比西子,但當濃抹總相宜”的讚歎,到清朝時乾隆的數次南巡所留下的“風月無邊”,再到近代一代文化名人魯迅的誕生,文學的基因串聯起了浙江的古今。

《詩路浙江》一書,從“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的錢塘湖畔起行;來到“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子湖畔;轉而上山去看那“樓臺聳碧辰,一徑入湖心”的孤山寒寺;再後來到錢塘江畔,伴着江風去觀賞那“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的錢塘江潮。

在那些古代詩人的筆下,杭州是那樣的生機可愛。像是一位淡雅的江南女子,隱隱坐在屏風後,只透過屏風露出幾個窈窕的身段,便讓人心嚮往之。而這些跨越了時間的詩作,則像以多位描摹者多種不同的視角,將這位女子前半生的經歷,以碎片式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娓娓道來。

我想在這些詩人寫下這些詩句時,他們的心中一定有對杭州,對江南,對這樣一個寧靜美好的世界的無限讚美。這是獨屬於杭州文化和江南文化的魅力。在浙江這塊土地上,在杭州這塊土地上,文化的魅力和基因毋庸置疑,但是,隨着時間的變遷,難道這些精神和美好註定只能留存在書中嗎?

在如今的杭州,即將從一個準一線城市逐漸面向世界的路口,這一份文化的底蘊來的格外重要,它是我們杭州人立身立命的根本,是我們所有人內心凝聚力最重要的一環。只有將自己的心裏安的踏實,我們纔能有這寬廣的胸懷,面對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只有緊緊的團結在一起,才能面對前路的一切未知。

還記得現在的一些旅遊景點周邊,常會出現“我愛杭州”這樣字樣的標籤。但是,印上這四個大字,難道就是對杭州文化的喜愛了嗎?現在無論是音樂節或是其他活動,常常都要在前面冠以國風二字。可是難道只要冠上這二字,就是對傳統文化宣揚了嗎?如果是的話,所有的翻譯家,歷史學家都不必工作了,畢竟所有事情翻譯過來,無非就直直白白幾個大字,哪還有什麼情感的表達,哪還有什麼思想上的進步可言?

對一個文化的真正傳承並不在於表面上的形式豐富,而在於真正的精神滲透。

真正的文化傳承和思想和底蘊,在西湖冬日雪白的蒼茫裏;在絲綢色彩繽紛的柔軟中;在茶道無言而帶着清香芬芳的餘韻中。

這時,有些人就要問了:西湖邊我們不能天天都去,成天穿着絲綢衣服也不現實,哪怕說天天喝茶也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可行。那我們究竟要怎麼做才能傳承好中國文化,以至於面向外來的時候能有一份東道主的自信從容?

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無非從心,將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書店閒逛時不妨隨手拿起身邊書架上觸手可得的詩詞精選翻閱,若能背兩篇,便是更好;在爬山的時候,不僅將其當作一項運動,而在路邊的亭子中休息時也大可以看看亭上的對聯橫匾;哪怕只是坐下來,沉下心,靜靜地欣賞西湖美景,也是對自己的性情的一種薰陶。

有些時候,日復一日的積累比短時間內的大量攝入來的有效的多,因爲短時間的攝入讓它變成的僅僅是你的知識;而長時間的累積和學習則會讓他成爲你性格和心靈中的一部分——你會站在錢塘潮頭,在呼嘯奔騰中看到勇氣;你會矗立錢塘湖畔,在碧波盪漾中看到寧靜;你會站在雷峯塔前,在視線萬千中看到遠方;你會在一切的一切中,看到自己。

在此亞運會即將到來之際,與其談論衆多的前程廣闊,不如從細微處做起。“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如果人人都能進步一點點,那對整個杭城的影響就不止一點點。

以傳統文化鑄魂,堅守文化底氣,展望未來,放眼長遠,眼界廣闊,仰望星空但又腳踏實地,纔是杭州人面對亞運的最佳選擇。唯有如此,才能向世界展示一個文化高度自信,精神文明高度自律的國際化現代都市。我們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城市,但卻是全世界展望中國的一扇窗,只有將這面玻璃擦亮,擦透,才能讓世界聯繫的光更好的撒入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篇七:詩路浙江讀後感

閱讀《詩路浙江》就是通過詩詞遊覽浙江的過程。通過詩詞,我看到了很多浙江的名勝古蹟,對浙江的山水有了更多瞭解;通過詩歌,我讀到了更多浙江的歷史,對浙江的歷史發展有了更多瞭解;通過詩歌,我見到了很多詩人,對他們的經歷有了更多的瞭解。讀書就是一個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知識的過程。

包括詩歌在內,文學作品並不像拍照,是“實”的,而是“虛”的。閱讀山水作品時你隨着詩人的描述展開想象。雖然這受限於個人經歷,但這也給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詩人直抒胸臆的誇獎往往使我對所描繪之地充滿好奇,如元稹的“莫嗟虛老海壖西,天下風光數會稽”,戴表元的“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因爲沒有到過這些地方,沒有見過這些風景,所以就會好奇這些地方真的有這樣的美景嗎?可能這樣的打廣告方式要比那些絞盡腦汁想出來的廣告詞效果好得多。當然這些詩歌也讓我見到了曾經不知道的名勝古蹟,嘉興月波樓和金魚池,嘉興地標建築,“溪藏畫舫青紋接,人住荷花碧玉叢”。嘉興煙雨樓,“東湖千頃煙雨,占斷幾春秋”。若耶溪,相傳西施採蓮,歐冶鑄劍。還有縉雲謝公巖。這也就豐富了我對浙江的的認識。從風景名勝的角度,這本書通過收錄古代的山水寫景詩,把古人遊遍,在古代享譽盛名的風景名勝介紹給了讀者。這也體現了浙江的山清水秀。

說到浙江的發展歷史“錢塘自古繁華”,但杭州並不是自古就享譽盛名的。曾經紹興的地位更加重要,是越國的都城,也曾在會稽設郡,發展歷史悠久。但自唐代以後,經歷五代的吳越國時期的發展,到了宋代,作爲“三吳都會”,甚至成爲南宋都城,成爲詩人口中的“京華”。從詩詞的角度看,白居易和蘇軾兩位文人不得不提,他們擔任杭州地方官員時遊覽航城美景,留下了很多讚美杭州的詩詞,白居易的“江南憶,最憶是杭州”這一簡短首詞很好地展現了他對杭州的懷念,“何日更重遊”便是他情感的最好印證。而在唐代,浙江的杭州並沒有那麼有名,當時來到浙江的遊人更多的是去浙東一路遊覽,從紹興到天台,從鑑湖到天台山,這條路在當是廣爲人知的旅遊線路,李白和孟浩然都被此地的道教所吸引。到了宋代,浙江進一步被開發,浙南的雁蕩山仙境一般的美景被人們發現。隨着浙江地區的開發,一個又一個的美景背發現,這也是南方發展的印證。

這本書最重要應該是其中的詩人,謝靈運作爲山水詩的鼻祖,生活在浙江一帶他的許多詩寫的就是浙江山水風光。更重要的是他隨性而爲,官職與公務彷彿與他毫無關係,無慾無求。沒有事業上的追求,過着這樣的閒適生活,他的內心一定是暢快寧靜的。與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唐宋的文人,他們往往懷有家國情懷,積極入仕報國,但或是科舉失利,或是不得到重用,既而去雲遊名山大川。李白官場不得志,便南遊吳越,求仙訪道,但報國之志從未改變。孟浩然一直沒有科考成功,在外遊覽寫詩,但想到朋友都入朝爲官,自己卻在外漂泊難免有傷感之情。這本書中出現的陳同甫也引發了我對其做更深入的瞭解,從只知其名到了解到他主張北伐,收復舊山河,多次說到主和派的誣陷入獄,同樣與志同道合的辛棄疾結下深厚友誼。

《詩路浙江》介紹了詩,介紹了人,介紹了景,就是展現了古代文人眼中的浙江。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duhougan/1386893.html

  • 標籤: 浙江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詩路浙江讀後感(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詩路浙江讀後感(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