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作文載體作文 > 讀後感作文 > 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通用10篇)作文

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通用1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61W 次

篇一: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

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通用10篇)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書中講了很多關於浙江一帶非常有名的非遺傳承發展的故事:有大名鼎鼎的東陽木雕、剪不斷傳承的張小泉剪刀、大禹遺音樓塔細十番……

但是,在這些妙趣橫生的故事中,我竟然在衢州的一條老街裏被一個叫邵永豐的“麻餅攤”吸引了。只見一個老爺爺手握放着芝麻的竹匾,手藝純熟的用手上下來回顛白麪餅,使拋在空中的麪餅很神奇的組合成了六邊形,使餅的兩面都均勻沾滿了芝麻。沾滿了芝麻餡和芝麻皮的餅被放在一個爐面上吊着烘烤,沒過幾分鐘,餅就做好了。芝麻香就迅速充滿了整個屋子……讀到這裏,我不禁嚥了一下口水,彷彿芝麻香已經爬進了我的鼻子裏。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突然人羣裏有人作起了詩來。我仔細一看,竟然是大詩人白居易。他也是衢州麻餅的“小粉絲”,不但,自己很喜歡吃,故事裏他還邀請了他愛吃餅的朋友楊敬之一起來品嚐。因爲知道楊敬之喜愛吃餅,便親自下廚,學着做餅,還讓人快馬加鞭快遞200多公里給楊敬之送餅去,這份情誼十分珍貴,麻餅的味道自然也不只是麻餅的味道了,還伴隨着他們之間的情意和思念,真所謂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麻餅雖小,但是衢州的這家邵永豐麻餅,已經流傳了百年。在衢州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無麻餅不成喜”。衢州人的習俗中不管是喜慶的節慶、婚禮、誕宴、壽宴、還是喪事、祭祀,他們都吃着香香糯糯甜甜的衢州麻餅。麻餅揉進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安撫了人心,也陪伴着他們度過了春夏秋冬,人情冷暖。

這真是神奇的一種餅,它傳承了文化,表白了真情。

篇二: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在我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曾帶我去樓塔看過細十番的表演。雖然過去了兩年多,但我仍然記得演奏的叔叔阿姨身着長衫,或抱或擡着樂器,其衣袂翻飄,一姿一態,盡顯風雅的樣子。而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學校推薦書目中的《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一書,第一個故事便是樓塔細十番的起源。

樓英是明朝洪武年間有名的醫師,曾被明太祖朱元璋召進宮中爲馬皇后治療疑難雜症。樓英醫術高超,藥到病除,三下五除二就治好了馬皇后的病。朱元璋因而大喜,問樓英要何種賞賜。樓英拒絕了錢財,轉求將細十番這項宮廷雅樂帶回自己的家鄉樓塔。

讀到這兒,我不由得產生了疑問。俗話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爲何樓英不爲自己求些金銀珠寶呢?樓英原是大禹的後代。衆所周知,大禹治水並未採用任何的討巧之法,只是帶着民工與勞役們日夜操勞,不辭辛苦地工作,將時光與青春都奉獻給了治理水患。許是對先祖大禹堅持不懈的欽佩,樓英選擇了歌頌大禹的細十番作爲獎賞。

儒家之集大成者荀子說過:“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堅持是領導事情走向成功的途經。大禹正是因爲堅持而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我覺得,堅持不能僅體現在文字之上的故事中,在看完這些文字後,還要體現在我自己的身上。對於我而言,學習一樣需要堅持。只要我每天多比旁人積累一點知識,那怕只是一句名言警句、一個單詞,我就能離好成績更近一步。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相信只要堅持,我總能獲得進步!

篇三: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誦經典,護非遺

《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爲什麼孩子們都喜愛呢,我是孩子我就不愛!可是好奇心十足的我,還是忍不住翻開了書,沒想到一拿起我便再也捨不得放下了!我是小吃貨一枚,每年到了烘青豆的季節,都會纏着奶奶多做一點。非遺故事裏居然也記載着我們大湖州的薰豆茶,這下我來勁了!薰豆茶是用烘青豆、胡蘿蔔絲、橘皮絲、蘇子、嫩芽茶和白芝麻熏製而成,象徵着“芝麻開門節節高”。到現在,每逢家裏來客人,我們依然保持着這個泡薰豆茶的傳統,非常歡迎大家來我家品嚐哦。所以我們是不是也算得上是非遺的傳承人呀!

說完了好吃的,我們再來說說表演——皮影戲。皮影戲真正的演員,是那些操控皮影的藝人,他們通過操控木杆,讓影偶擺出各種造型,做出各種動作,再配上臺詞說唱,就演繹出了一幕幕精彩故事。古人怎麼那麼聰明!他們怎麼想到用影偶代替真人表演?怎麼做到如此惟妙惟肖?真是驚歎古人的聰明才智!我好想好想去海寧,看看現場表演,切身感受下古人的偉大。對了,觀看皮影戲,配上一碗薰豆茶,抓上一把瓜子,是不是很愜意呢,好期待!

皮影戲是演員演繹的,那麼大家想不想看看真人比賽呢!接下來重磅推出蔣村龍舟勝會。蔣村人獨創了不比速度而比表演和技巧的競渡方式,勝會極具觀賞性。2011年,蔣村龍舟勝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曾在一個綜藝節目上看過龍舟比賽,比的是速度。明星隊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經過幾天的練習,和專業選手隊比賽。整個過程中,他們互相鼓勵、互相打氣、默契配合,哪怕精疲力盡,也絕不放棄,最終取得勝利。我覺得他們的這種精神就是對非遺最好的致敬和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是泱泱五千年華夏文化的燦爛火花,是新時代非遺人用心血守護的方寸天地。來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守護它!

篇四: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大有文章的油條

暑假裏我閱讀了《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這本書,裏面最吸引我的就是——《杭幫菜背後有故事》這個系列。

杭州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這兒的人有故事,景有故事,連家喻戶曉的每道杭幫菜,也有自己的典故。

油條,中國大衆最喜歡的食物之一,但它的起源並不簡單:中國歷史上的南宋時期,尤其是高宗趙構當政統治期間,政治腐敗,奸臣當道。公元1142年臘月29日,奸臣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在風波亭殺害了抗金英雄岳飛。這一天,舉國哀悼,老百姓更是義憤填膺,對秦檜夫婦恨之入骨。

第二天一早,這個消息就在臨安傳開了。有一個賣油炸食品的老闆,恨不得把秦檜抽筋扒皮。他揪起麪糰,迅速捏成一男一女的樣子,又把他們粘在一起,丟進了油鍋。他邊炸邊吆喝:“快來吃啊,快來吃油炸檜!”人們一聽,便簇擁過來,一邊吃,一邊幫着捏麪人,一邊往鍋裏炸“秦檜”,以此來發泄對他的仇恨之情。爲了避免秦檜起疑,人們把木字旁的檜改成了火字旁的燴。

從此,這種“油炸燴”食品便誕生了,並很快流傳到全國,家家都做,人人愛吃。數百年流傳下來,就成了今天的油條。

事情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岳飛可歌可泣的故事,依然被人們歌頌。而秦檜喪盡天良,殘害忠義的種種罪行,至今爲人唾棄,遺臭萬年。

我在這些非遺故事中,瞭解杭幫菜由來的故事,對杭幫菜飲食文化有進一步認識。我們品嚐杭幫菜,回味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變遷,感受着現在杭州這座城市的不斷髮展,不斷創新。我作爲一名少先隊員,聽黨話跟黨走,爭做新時代的接班人。

篇五: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今年暑假我看了《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這本書。裏面講了許多關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故事,有講樂曲細十番,有講張小泉剪刀,還有講皮影戲等等。這些歷史明珠在時間的長河裏閃閃發光,映照着中華民族的璀璨歷史。

裏面有這麼一個小故事是《一根索麪救太祖》。我一看這個題目就很好奇,索麪不就是我在家鄉經常吃的細細長長又滑順的麪條嗎?怎麼還可以救了宋太祖呢?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一頁。

故事的起因是姓徐的一個商人想把家鄉的索麪賣到京城去,剛好他的發小是御醫,並且碰到了難題。宋太祖酒後誤殺結拜兄弟鄭恩,事後很後悔,不吃不喝。徐大商人提議用索麪治療宋太祖心病。

通過這個故事我既瞭解了索麪的傳統工藝,感概中國勞動人民對美食的發明創造。又發現了中國商人的智慧。索麪經過複雜的工藝才能拉到三米多長,成爲長壽的象徵。而徐大商人出主意給徐御醫,讓太祖聞到了香味,太祖抵擋不住誘惑睜開了眼,又發現細細的麪條安靜窩在薑湯裏,讓他忍不住食指大動,嚐了一口,真的是隻有一根麪條,但是有三米多長。這樣太祖兩口三口吃完了,也逼出了一身汗。徐大商人趁機在京城開了一家索麪店。因爲索麪長,寓意很好,所以又叫長壽麪,從此成爲了貢面。

非物質文化遺傳真的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的體現,老百姓們的智慧結晶,我們要好好保護非遺,讓他們源遠流長。

篇六: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今年暑假我讀了許多本課外書,其中孩子們最喜愛的《非遺故事》給我的觸感最深。故事裏講了許多關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西。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兄弟情釀就紹興黃酒這篇故事。

文中主要講村裏有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水酉和米曹,他們兩個經常在一起玩耍和放羊,但是因爲他們的母親不同,所以後媽比較偏愛自己的孩子米曹。有一個夏天的早上,後媽叫來兄弟倆給他們分派任務,他笑眯眯對米曹說只要把羊餵飽了就可以回家了,還拿來滿滿一鉢頭糯米飯塞給米曹。可是他只給水酉半鉢糙米飯並對水酉說一定要把草割到草筐子裝得滿滿的才能回家,要不然他是進不了家門的。沒多久米曹就把羊給餵飽了,但是水酉卻還沒有割到半筐草,這時米曹拿出自己的鉢頭,讓哥哥和他一起吃糯米飯,他們開始互相謙讓起來,兩兄弟你推我讓,最後兩兄弟鉢頭裏的糯米飯和糙米飯都混在了一起。

就在這時,突然下起瓢潑大雨,兄弟倆扔下飯鉢頭,趕緊回家。雨過天晴後,水酉又去湖邊割草了,就在這時他聞到了一股異香,於是他循着香味跑過去,發現正是他們兄弟倆扔在草叢裏的兩鉢頭飯,被雨水一泡,太陽一曬,已經變成糜粥了。水酉喝了一口,感覺特別好喝他趕緊拿回去給弟弟和母親喝了點。後媽喝完,疑惑地盯着水酉。於是水酉一五一十的將事情的原委都說了出來。後媽聽着聽着臉越來越紅,他拿過乾布將水酉的臉上的汗水給擦了擦。從此之後,後媽對水酉也像親生孩子一樣。聰明的後媽還琢磨出了釀造香粥的方法。最後水酉和米曹兩個兄弟把黃酒分給街坊四鄰,讓大家都來嘗一嘗。還把釀酒的方法也告訴了大家。從這個故事裏我知道了做人要大方,不能自私。

2006年,紹興黃酒釀製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淺。並且我認爲這個故事書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是多麼值得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希望大家都會喜歡上這本書。

篇七: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繼承傳統,勇於創新

暑假裏,我讀了《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這本書,書裏講述了許多浙江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小故事,這些可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呢。

通過閱讀,我對浙江省的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地瞭解,也更鮮活地感受到非遺文化。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胡慶餘堂巧制龍虎丸》這個小故事。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創建了江南第一國藥號——胡慶餘堂,爲了吸引顧客,他沒有用刊登廣告這一傳統方式,而是想出派送中藥、擡鹿過街、船運驢皮等,一點一滴地打響名聲。爲了治病救人,大膽用藥、小心求證、耐心配置、敢於冒險,最終成功救助了病人,留下一段佳話。

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這麼驚心動魄的事件,但不斷探索、取得成功的例子還是很多的。前些日子暑假作業本里要做個回形針浮沉小實驗。我先準備好礦泉水瓶、回形針和一截塑料吸管,根據實驗步驟,瓶中裝入一定量的水,再把夾了一個回形針的塑料吸管,即浮沉子放入水中,通過擠壓和放鬆瓶身,沒有實現浮沉,第一次實驗宣告失敗。這時,我又仔細看了看實驗步驟,心想“是不是因爲水不夠多,所以浮力不夠呢?”我先取出浮沉子,又往瓶子里加了些水,直至水平線接近瓶口,再放入浮沉子,再次擠壓、放鬆,又一次失敗。這時,我有點着急了,爲什麼不成功呢?猶豫了好久,還是給爸爸打了求助電話。爸爸讓我別急,問“是不是浮沉子太輕了,重量不夠,所以下沉不了。”對哦!我立馬在原來一個回形針的基礎上,又掛上了兩個回形針,有一次放入水中。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這次擠壓和放鬆瓶身,浮沉子順利實現下沉和上浮實驗,實驗成功了。

每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包含着豐富而獨特的內涵,在薪火傳承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身爲一名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這些非遺文化,讓他源遠流長。現在浙江省正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我們更要學習先輩,繼承傳統,勇於創新,再創輝煌。

篇八: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想必大家應該都知道西湖邊的西泠印社吧!西泠印社被稱爲“天下第一名社”,就是因爲它印學方面的成就。“丁敬”是浙派篆刻的開山鼻祖,他刻出來的印章,蒼勁質補,獨樹一幟,是可以成爲傳家寶的。暑假裏我讀了《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這本書,“丁敬首創浙派篆刻”這個故事讓我對丁敬又有了更深的瞭解。

丁敬不但技術高超,而且品德優良。普通老百姓向他求印,他也有求必應;有幾個落魄的書生負不起酬勞,丁敬甚至白送。有一次劉中丞大人派黑臉大漢到丁敬家請他幫忙刻章,黑臉大漢仗着自己是劉大人的手下,十分囂張,對丁敬和老管家很不禮貌,後來丁敬直到太陽落山了,才爲劉大人刻了八個字,分別是“鬼魅登門”“狗仗人勢”,包印章的紙上,還寫了一行大字:“篆刻原爲雅事,權勢焉得強求。”丁敬對待普通百姓和朝廷重臣的態度是一樣的,在丁敬眼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這種一視同仁、不畏權勢的品德得到了大家的讚頌。

從這個故事中,我懂得了:如果要像丁敬一樣獲得別人的認可,就要本領高超,品德優良。比如核酸檢測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有序排隊、戴好口罩;工作人員也要維持秩序,不能讓人隨意插隊。作爲小學生的我也要努力學習,遵守規矩,待人平等。

篇九: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中國非遺不朽傳承

中國非遺,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也是中國民族文化的象徵。今天,我讀了一本《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

非遺,是什麼?我認真探索,終於瞭解到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羣體,有時爲個人視爲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達、表現形式、知識、技能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羣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爲這些社區和羣衆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非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孫權的夫人趙夫人,用最細的蠶絲,做了一件傳說一般的紗衣,它只有50克重。什麼概念呢?它和一個普通的土雞蛋一樣重。疊起來只要火柴盒就可以收納。科學家做到了極限,也比它重了0。5克。我想,是因爲它有磨損,所以失去了0。5克。

一張小小的皮革,剪成三寸來長的小人,舞動起來,加上配音,就成了電影的始祖——皮影。栩栩如生,五彩繽紛,十分有趣。南宋時,北方皮影戲隨着宋室南渡傳到了杭州,又從杭州流傳到了海寧。海寧皮影是用上好的牛皮刮油、敲薄後,繃緊在木板上,再在上面細細地刻繪做出來的。影人雖是側身面對觀衆,只有一隻眼、一隻手,卻精細到連眉毛都刻得清清楚楚。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爲一個資深吃貨,想到西湖就會想到杭幫菜。西湖醋魚、東坡肉、龍井蝦仁、筍乾老鴨煲、炸響鈴、叫花童子雞、西湖蓴菜湯……光是念這些菜名,都要讓人垂涎三尺了。這些都是杭幫菜中的名菜。2005-2010年,杭州市文化部門看中了它的美味,將杭幫菜烹飪技藝列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傳承。

然而,非遺也在被忘卻。曾今赫赫有名的“張小泉”刀,在傳統的拍蒜方面居然不堪一擊,甚至斷成了兩截。非物質文化遺產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因此,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對全國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進行的普查,無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還是對國情的調查,都具有重要意義。

拯救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守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篇十: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

龍舟競渡,中國紅

《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講述了浙江省30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故事,都是古老的生命記憶。在毛曉青的筆下,一個個傳統技藝、古老音樂、民俗節慶、特色美食等非遺故事妙趣橫生,讓我愛不釋手。

我最喜歡的一個就是“勝過廟會的龍舟勝會”。它講的是乾隆下江南,在西溪蔣村欣賞龍舟比賽。蔣村百姓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告老還鄉的左都御史洪鐘的治水之功。別具一格的龍舟比賽讓乾隆皇帝龍顏大悅,不禁高聲喝彩:“這真是勝過廟會的龍舟勝會啊。”從此西溪蔣村賽龍舟就改名了,用上了御封雅號“龍舟勝會”。2011年蔣村龍舟勝會被評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讀到這裏,我恍然大悟,原來以前爸爸媽媽帶我去蔣村看的賽龍舟竟然是國家級非遺文化——龍舟勝會啊。我清楚地記得:蔣村河道縱橫交錯,河面不寬,打頭陣的滿天裝龍舟、半天裝龍舟,裝飾得非常好看,無法用語言表達。劃手們在悠揚的樂聲中,緩緩地划着船槳,讓兩岸的觀衆將盛裝龍舟看個夠,一飽眼福。在鑼鼓喧天聲中魚貫而出的是船身沒有裝飾的赤膊龍舟,划船的技巧各顯神通:有的船槳擊水有力,有的艄公姿態優美,有的龍頭霸氣有神,有的龍嘴吞吐量大…一條條赤膊龍舟如出水蛟龍,一時間河面上水花四濺,極具觀賞性。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我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龍舟比賽不僅是大中華的國寶,還先後傳入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10年廣州亞運會共42個比賽項目,其中體育舞蹈、龍舟、輪滑、板球四個大項和圍棋、象棋兩個分項首次進入亞運會。

我爲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燦爛火花普照亞洲大地感到自豪,更爲龍舟比賽列入亞運會賽事感到驕傲。第19屆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我心潮澎湃,我非常期待杭州2023年第19屆亞運會早日到來。

杭州亞運會我將重點關注龍舟比賽賽程。屆時,亞洲各國選手齊聚溫州龍舟運動中心一決高低,龍舟競渡的場面肯定頗爲壯觀,正如唐代張建封在《競渡歌》中所云:“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但我更堅信,杭州亞運會上龍舟比賽更加精彩繽紛,中國隊一馬當先奪冠。

中國紅,紅亞運!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zaiti/duhougan/1374716.html

  • 標籤: 小學生 喜愛 故事 讀後感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通用1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孩子們喜愛的非遺故事讀後感小學生(通用1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