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精選7篇)作文

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精選7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5W 次

篇一: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精選7篇)

本場講座共圍繞五個方面展開,分別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論、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途徑、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案例。

王教授分別從教學對象的變化、師生需求、教學原則,與21世紀核心素養等幾個維度,深入淺出、形象具體地爲老師們剖析了新時代的背景下,教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信息技術作爲一項高效創新的手段,如何恰當地應用於教學一線。

其中,王教授對當今學習者的深度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道,如今的學生,已經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他們擁有獨立的思想、個性化的思維模式,甚至在某一特定領域的知識儲備遠超過教學者。這時,教師的角色就發生了微妙的轉變,他們不再是知識或權威的主宰,而是學生在探索知識過程中的領路人、引導者。不僅要在知識領域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且要教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而這種方法,就需要依託信息技術領域。

本次講座內容充實、層次清晰,令我獲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篇二: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現在的教育,對於信息技術和教育的結合已經越來越緊密。很有幸,我能獲得學校的推薦,來參加在新餘舉辦的全省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融合創新課例的培訓。

上午8點半,我們進行了開班儀式,省電教館楊館長、省電教館培訓部曾主任、暨陽小學的周書記和市電教館的潘館長在開班儀式上發表了講話,曾主任熱烈歡迎了各位老師的到來,感謝暨陽學校對培訓工作的支持,並祝全體教師都學有所獲。周書記也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楊館長和潘館長都對這次培訓表示熱切的期望,希望這次信息技術的培訓能給各位老師的教育教學帶來改變。

上午,有幸感受了三位老師帶來的三節課。首先,帶來課程的是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的崔慧敏老師,他執教的是二年級《數學廣角-搭配》。崔老師能從生活實際出發猜老師的車費有多少種可能引入課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學習的過程,注意寓教於樂,將遊戲比賽加入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

第二節課是萬國華老師帶來的《認識幾分之一》。萬老師充分運用贛教雲教學通2。0這個平臺,結合希沃白板,給我們帶來了一節精彩的課堂,讓我們對課件裏的各種技術充滿了探知的慾望。課講得非常親切,生動有趣,讓學生的學習輕輕鬆鬆。

最後是新餘市暨陽學校毛科老師執教的《單式折線統計圖》。毛老師熟練地利用贛教雲教學通2。0和網絡畫板,形象直觀的展現折線統計圖的畫法。讓同學們具體形象的感知各種數量的變化情況。

通過這三堂課的學習,我覺得信息技術的強大,能給我們的教育方法帶來巨大的改變,在以後的教學道路上,應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便利和優勢,將教育教學做好來,做實來。

篇三: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爲全面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XX省“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校園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提高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拓展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激勵我校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我校開展了青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近日,比賽正在有序地進行着,我也積極參與了聽課活動。我聽了白雅琴教師的一節數學課,深有觸動。

白老師講的是三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個乘數的位數由兩位變成了三位。白老師特別重視複習的作用,在教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們複習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這樣做能夠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順利引導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新知上。在教授新知的過程中,教師能對知識傳授的細節做到很好的處理,注重算理的講解,在明確算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教師只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小結,使算理簡潔有條理,並且滲透了估算的方法。在整堂課中,時時出現算理的鞏固。同時能根據學生的反映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步驟,減輕學生直接學習的難度。在練習設計中,體現了知識的趣味性、知識性、應用性,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理念,要多動腦,勤反思。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多探索,力爭爲我校的教育教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四: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當今,隨着社會發展和經濟的騰飛猛進,信息技術在人們的學習、工作和交流中,已逐漸佔據了主體地位,爲人類各種能力的提高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逐漸實施的過程中,爲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更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教學設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優化整合。

精美的畫面與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學生們的審美感。運用了多媒體展示,激發了學習興趣。然而,仔細揣摩,不難發現有的教師僅把電腦作爲一個展示圖形的工具,學生還是沒有擺脫“跟隨着老師學習”的傳統模式。有的教師則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網絡的廣闊性和互動性,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大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動腦發表自己的主見。一比較,便凸現出某些教師的教學設計,真正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和網絡優勢,以有效輔助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2。延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會學”上,逐步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求學生課前通過各種渠道分小組統計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來水和電的使用情況。上課時,生與生、組與組之間交流統計結果,並對結果進行討論。得出垃圾袋濫用帶來的“白色污染”,浪費木材、能源、破壞生態環境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學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現信息、分析原因、解釋所用的查詢策略,並根據不同成員提供的信息,自主運用不同的統計圖(表),對自己認知結構進行重新建構。這種組內生生互動、組際互動、師生互動等網絡多向互動方式,極大地擴展了學生進行知識探究的自主性。在這種寬鬆的網絡學習氣氛中,學生暢所欲言,每個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造者。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是要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好信息技術的必要性。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要具有認真踏實刻苦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使學生成爲新時代的新型人才。作爲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來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教學整合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在實踐探索中,我們要在借鑑外來精華的同時努力探索適合本國的整合方法,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層次整合!但在實施過程中,必將帶來課程內容、教學資源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通過我們所有優秀園丁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成果。

篇五: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爲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也時刻影響着教育領域,再一次在教育領域引發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教育變革。

近日,謝海剛老師給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數學名師工作室帶來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思考》的講座,老師們感受頗深。謝老師從對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的解讀、變革的趨勢、思路與方法、融合的注意事項、移動互聯時代課堂新思考這五個方面進行闡述,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謝老師從信息技術百年以來對教育的影響開始,娓娓道來,給年輕教師們展示了課堂中呈現的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通過非常形象的兩張照片幫助老師們對比理解“整合”與“融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在整合的基礎之上進行模式創新、智慧教育,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突出了“融合”的本質,即在教育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會創造,改變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各得其所。

在如此大背景下,當代教師要清楚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如何培養這樣的學生。謝老師利用思維導圖,幫助老師們分析了大趨勢下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以及教育方式的轉變。教師承擔着設計者、指導者、激勵者、評價者等多角色的任務,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爲主動地學習者和創作者,這些則需要個性化、資源化、互動化的教育方式。

但是,由於存在教師的能力、學校的設備、應用的創新等因素的影響,現狀卻與我們的設想相差甚遠。因此,謝老師特別強調了年輕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並提供了相關課例進行研討,給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

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巧妙的給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如好奇的故事、遮罩、幕布、遊戲等作爲切入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給學生創設一個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完成富有挑戰的任務。

培訓後,工作室主持人劉德生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開展了研究討論,老師們對此開展了激烈的討論研究,一輪頭腦風暴之後,老師們各有想法,並將其投放於課堂之上。

事實證明,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技術,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21世紀學生憑藉什麼勝任工作,贏得競爭?靠的是知識技能、技術素養、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因此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者的教育觀念也應隨之而發展變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創新融合,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因此,在寬鬆的網絡氛圍中暢所欲言,要使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造者。

作爲教育者,我們應該緊隨時代潮流,及時轉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服務、支持、指導和幫助。

篇六: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都離不開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世界已經開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我們每一位幸福成長的教育人,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積極參加培訓學習,緊跟時代脈搏,做一個e環境下的新型教師。此次赴廣州培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七天時間裏,我感受頗深。

一、機會難得、追夢前行

作爲一名90後的新老師,能夠參加本次培訓,深感榮幸。在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新時代,我們教師更要有一種永不衰竭的求知慾望,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更新教學理念,以“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的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專家講座、異彩紛呈

各位專家、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獨到的教學思想,鮮活的教學實例,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可謂是異彩紛呈。王同聚教授給我們分享的人工智能時代的創客教育和STEAM教育,讓我驚訝於科技的創新美,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的新時代,老師更不能“固步自封”,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在教與研的過程中走出自己的風采。

華南師範大學汪曉東教授結合大量的運用平板進行體育教學的案例,給我們分享智慧課堂教學實踐的成功經驗,把翻轉課堂與講授課堂學習流程進行對比,讓我更好地理解了翻轉課堂的真諦。

讓我欣喜的是廣州市番禺區石基中心小學和九十七中學教師所分享的各種用於教學中的實用APP軟件:優芽、Focusky、希沃授課助手、101教育、UMU微課製作、冰點軟件、藍墨雲班課、輕智慧課堂、Scratch,這些軟件解決了教師在平常教學中的困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完成不了或效果不好的教學任務,給學生呈現一個交互式、信息化的課堂。

更讓我驚喜的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江偉英的專題講座——《思維課堂——談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她從思維課堂的特點、認識思維課堂的工具、如何畫思維導圖、思維課堂的生成、基本步驟及評價方式等方面對思維課堂作了詳細的解讀。期間,她展示的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中運用的真實案例,讓我醍醐灌頂、腦洞大開,原來語文課堂還可以如此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畫畫中藉助圖形梳理、提煉知識的重難點,還讓孩子們在探究中發散了思維,提升了能力。

思維導圖:

《母雞》

《同學,請大聲點》

專家們精彩地講解,猶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着我的心田,使我對自己的教師生涯有了新的認識和規劃,讓我對培育創新型的學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並且指導着我的教育教學實踐,促使我更好地改進班級管理方式方法,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時更新,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效融合。

三、學無止境,更新理念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在同一條大道上,他們如此成功的祕訣就是不斷地讀書學習,鑽研專業知識,日復一日,永無止境。“人生就是長跑,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我雖不能像專家那樣,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他們一樣投入到學習、研究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爲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爲我所用。

培訓學習即將結束,但我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你不活在未來,未來你只能活在過去!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工作在我們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將樹立“爲未知而教,爲未知而學”的新理念,努力成爲新時代下的新型教師。

篇七: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

20XX年10月18、19日,第XX屆全國小學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在青島召開。經過激烈選拔,600多名參賽選手角逐切磋。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指導下,我興奮不已地來到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感覺自己十分幸運,能有此機會欣賞、學習各省市優秀教師的研討課、模擬展示課、觀摩課和微課四種課型的精彩課例。感謝各位專家教授、各位教師的指導,我帶來的研討課《春天在哪裏》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整整兩天的大賽,可以說是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是一場讓我不斷反思琢磨的頭腦風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着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爲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正在這裏得以踐行。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鍾紹春等衆教授專家的引領下正在滿腔熱忱地投入到信息教育整合的教改中來。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環境下,給學習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方法與途徑、教學支撐資源與軟件建設方法,是廣大教師共同面臨的新課題。

這次參賽,能夠與專家學者面對面研究教學,注重實效,是一次跨越地域限制,穿越時間距離的交流平臺。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廣東省葉敏校長帶來的研討課,不論如何反覆推敲都是別有一番深蘊。她的《友善篇》讓我更深地領悟到什麼是信息整合課,什麼時候該整合,怎樣整合等,可謂驚喜連連,爲教學提供了新的着手角度。又如同行的張皓老師帶來的《巧算間隔數》一課,創設了尋寶團的故事情境,將尋寶路上的所見所聞設置成了四個微視頻資源,利用電子書包的人機交互功能,創設個性化、片段化的學習環境。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設計藉助“手”這個平常而又特殊的資源,以故事情境爲主線,以數學問題爲載體,使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間隔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真是醍醐灌頂。可以看出大賽致力於推動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培養現代優秀中小學教師,提升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的發展水平,並非是爲了創新而堆疊多種信息技術,而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是緊緊抓牢、抓準信息整合點,在現代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開闢出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能突破難點的、更能解決重點的信息整合點。此次大賽,給了我莫大啓發,我發現教學並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地傳授課程知識,而是一個需要交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需要“打好配合”,而信息技術整合恰好爲師生互動提供了最好的平臺。教師多種方式、形式創造氛圍、不斷引領,學生能夠及時給出反饋纔是關鍵。而信息與教學的融合,正是這有效的“鑰匙”,特別對於解決疑難知識不易理解、個性化學習難以落實、情趣相投的合作學習建立存在困難、課堂中不能實時獲得學生學習狀況、學習興趣激活存在困難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思路更清晰明朗。正如鍾教授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改造教育教學模式、改造學習方式,提出要讓學生主動、輕鬆、愉快、高質、高效學習的“理想課堂”模式,並系統分析爲了實現“理想課堂”信息技術如何破解存在的瓶頸問題,指出了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何時需要引入信息技術。鍾教授還針對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闡述了基於課程實施過程的基本整合思路與方法。

參賽教師從剛剛參加工作的新兵到像我一樣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戰士,授課角度各有不同,然而都因此次大賽煥發出新的光彩,運用自如的信息技術,高潮迭起的新穎課例讓我感到激動不已。兩天的賽課,從課程展示,到專家引領,到共同學習討論。“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們從懵懂困惑到豁然開朗,真有撥開迷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悅。53歲的我猶如重拾青春歲月,和青年教師一樣圍攻專家問這問那,真像個小學生。記得當時鐘教授問我:“您這麼大歲數爲什麼還來參加?”我說:“我知道信息整合技術是個好東西,我喜歡。另外我參與,我快樂。”教授聽了很感動,還在大會總結時表揚了我。大賽是各地區教師與專家交流的平臺,也是廣大一線教師展示才華的舞臺,更是讓這些教師緊隨優秀模範成爲帶動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導向者。這次參賽最深遠的意義或許不是對新技術的學習,或許不是對教學方法的指導,而是對教師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真正引領。我深感肩上那一份厚重的責任感,深感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感。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對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我將積極參與與探索,貢獻我的微薄之力。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提高眼界,增加學識,做播撒新時代知識種子的踐行者。最後我想說,讓我們時刻不忘習主席提出的“人人學習、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大家共勉。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46810.html

  • 標籤: 心得體會 教學 信息技術 精選 學科 關於科學技術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精選7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202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心得體會(精選7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