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小學作文 > 六年級作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推薦20篇)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推薦20篇)

 作者: | 閱讀: 8.74W 次

篇一: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推薦20篇)

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我生活於潮汕地區,那裏有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民俗,這些不同的風俗構成了我獨特的家鄉,我愛我的家鄉!

春節時各位都吃一些什麼呢?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會脫口而出,年糕!大家腦中的年糕是否都是雪白雪白,粘着白糖的呢?而我家鄉的年糕卻恰恰相反,是棕偏黑的。聽爸爸說這個年糕的工序和可比普通的年糕要複雜多了,但具體怎麼做出來的我卻不知道。這種手工製作出來的年糕粘性並不強,不會黏嘴巴。表面上沒有任何修飾過的痕跡,有一種古樸的美。樣子美內裏更美,一大口下去,吃得滿嘴都是年糕的香味。這就是我記憶中家鄉過年的味道。

在吃的方面,我們家鄉還有另外一道美食,那就是著名的潮汕擂茶。裏面放入芹菜、香菜、茶葉和花生,再用一根又長又粗的棍子放入牙鉢中,通過不斷地攪拌搗碎,衝入煮沸的開水,然後主人將炒米等大把大把地放入盛有鹹茶的碗中,熱氣騰騰的端到客人面前,大家團團圍坐在客廳中,邊飲邊嚼,邊扯家常,別有一番情趣。我聽家中的老一輩說,在以前,由於擂茶工序複雜,需要的食材多,因此只有在重大節日來臨之前纔會製作。到了現在科技發展了,人們使用機器也可以製作。擂茶製作好後,起初是十分濃稠的,需要用開水沖泡10分鐘,纔算製作成功。它的香味十分濃,有茶葉的味,也有花生的味,味道可口,喝着讓人神清氣爽。

家鄉的不同習俗,象徵着地方文化的多樣性。這些美味的食物深深地紮根在我的記憶裏,是我對家鄉濃濃的思念。

篇二: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冬至

文/宋欣玉

每到冬至,我們家裏都會包餃子,吃餃子,這是家裏常有的習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包餃子當然先要把食材準備好,有豬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們一個個的放進榨汁機裏炸碎,放上鹽、味精等一些調味的東西,將他們在大碗裏攪和一下,包餃子用的餡兒就做好了。

現在我們開始包餃子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一片面皮攤在手上,在麪皮的周圍沾上水,再放入肉餡。奶奶說:“看!像奶奶這樣包的餃子準好看!”

我慢吞吞地將手中的餃子拿起來說:“奶奶……我這餃子……吃的好像……有點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這的確是吃得有點多啊!連它的小肚皮都給撐破了呢!少放一點餡兒,這樣就不會破啦。”我點了點頭,繼續拿起一片餃子皮,專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學。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餡,這次包的餡不多不少,沒有撐破。我小心翼翼地將皮邊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說:“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個完美無瑕的餃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餃子嗎?一點形狀都沒有。”

“哦,能包攏就不錯了。”我嘴上不服氣,心裏想着一定要包好。我偷偷觀察奶奶是怎麼包的,也學着一步一步包,包着包着就會了。我不僅包出了元寶餃子,還有三角形餃、魚形餃、月牙餃……包的餡兒也不一樣,有蘑菇餡兒、香菜餡、蘿蔔餡兒……

餃子煮好後,我們家人吃的那是一個開心。你說說,一邊看着有趣的電視,一邊吃着自己包的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怎能不高興?怎能不快樂?

每到冬至,都有餃子吃。餃子皮薄餡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因爲餃子,我喜歡冬至。

篇三: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龍頭

富春江小學鍾利民

年前,村裏就開始忙活舞龍燈的事了,這事關來年的風調雨順,七裏八鄉都很重視,各村板龍的龍頭也扎得極爲考究。

古色古香的廳堂成了扎龍頭的場地,我時常捧着飯碗去湊個熱鬧,想瞧瞧這些能工巧匠們是怎麼在木板上扎出栩栩如生的龍頭。

扎龍頭首先要用削好的竹篾扎出龍頭的輪廓,師傅們拿捏着又細又韌的竹篾條,時而彎折,時而抽拉,時而繞接,猶如裁縫穿針引線。三五天工夫,這些筋骨就構成了龍頭的雛形。

接下來,是在筋骨上糊上白紙,這白紙比普通的白紙要透亮,因爲夜裏舞龍燈的時候,還得在龍頭內點上蠟燭,那時,一條亮盈盈的板龍騰躍在夜幕中,煞是好看。這漿糊是熬了一天一夜的粥湯,糊上去特別牢固。只需一天,龍頭就渾身雪白了。

這時候,村裏的畫師登場了,他拿起蘸了墨的畫筆在純白的龍體上,或用墨線勾勒,或用彩墨渲染,每一筆都那麼隨心所欲,每一筆卻又恰到好處。只消兩三天,威嚴的龍頭便從畫師的心中飛到了廳堂的木板上。

當然,錦上添花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師傅們有的給龍額嵌上明晃晃的鏡子,有的給龍鼻紮上彎鉤鉤的觸鬚,有的給龍嘴粘上白乎乎的鬍子,有的給龍頸鑲上金燦燦的鱗片。他們一會兒退步遠觀,一會兒駐足端詳,一會兒精雕細琢,直到龍頭躍然“板”上。

起龍燈那晚,全村男女老少把偌大的廳堂擠得水泄不通,盤踞在中央的龍頭自然是矚目的焦點:龍角飛翹,龍眉突起,龍眼圓瞪,龍嘴微啓,龍鬚輕拂,在燭光映襯下,特別雍容華貴。

“起燈——”老村長一嗓子吆喝,龍頭在壯漢的擡舉下,活了起來。

篇四: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番薯餅

宋清泉

宜春,那是一個山地爲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的地方。

這幾天,外婆會給我們一種美味的食物,不過在說他之前,我先給你們猜一個謎語:紫紅藤,地上爬,藤上長綠葉,地上結紅瓜。打一種蔬菜,看你們都應該知道了吧,沒錯答案就是番薯。

這次我回了宜春,外婆就打算去做番薯餅,常見的番薯有很多種做法,如可以番薯洗淨後用火烤着吃,也可以蒸熟後吃。兩種吃法都非常美味。

做番薯餅,首先要將番薯洗乾淨,去除他表面上的泥土。然後用刀將番薯對半切開,整整齊齊的放入鍋中,蒸熟。真是後夾子把番薯夾到盆子裏,別看番薯的外面全都蒸的黑乎乎的,其實裏面非常美味,只要小心翼翼的把番薯表面的皮給剝開,一個口感美味,顏色鮮豔的番薯就現在我的眼前。湊進去聞一聞,番薯獨特的香氣撲鼻而來,令人沁人心脾。軟綿綿的,甜可口的番薯肉,令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去,熱騰騰的番薯在嘴裏不停地滾動着,這甜甜的味道可以說是人間美味。

想要做番薯餅,先將去皮的番薯用勺子搗碎成泥,然後手上塗抹點油,不停地搓手,值到油均勻的塗抹到手上就可以了,接着拿一塊大小均勻的番薯泥,搓圓成球,然後用手掌輕輕按扁,大約按到1cm的寬度就可以了,放到竹匾上,最後一步就是炸,首先將油燒熱,然後將番薯餅慢慢的放進鍋裏,但是,一次只能放1~15個之間,用筷子不斷翻動,直到番薯餅全部飄起,變成金黃色的時候,就可以撈出來溮油了。這樣親手做的番薯餅,比市場上買的既好吃又幹淨。

我愛美麗的宜春,我愛這個美。

篇五: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白照南

在春節時,我爸爸、媽媽回了老家。在老家,人們的屋子都火火紅紅的。家家戶戶都在門前堆起鞭炮,表弟表姐們在和別的小孩子子們放炮。

坐在椅子上,我問弟弟春節是從何而來。弟弟驕傲地說:“在很久以前的某年某月某日,來了一隻怪獸。它在過年時分出河吃人,於是,它就叫“年”。爲了幹掉年,一位老神仙來到人間,用紅紙、鞭炮趕跑了年,於是,人們年年如此,以求庇護”。

每年過春節最開心的事就莫過於領壓歲錢了。壓歲錢可能多可能少。但不管多少,領到壓歲錢的孩子都很開心。當然,我們小孩子喜歡爭強好勝,總拿錢的張數來比。其實,壓歲錢在古代又叫“壓勝錢”。“壓勝錢”在古代是花不得的,那錢是代表着長輩的祝福的。

領了壓歲錢,心裏和手都想放鞭炮玩兒。不管白天黑夜,不論大人許不許,我們都要放。沖天炮是我最愛。每次一點火,它總帶着呼嘯聲掠過頭頂,在一定高度直接爆炸,總讓我以爲打中了一架飛機。

吃年夜飯必不可少。看着菜,哇!五彩斑讕,香氣足飄十里。看了一會兒就有一陣衝動,我與表兄姐們有了默契——開吃!吃起來可是十分的棒。不但棒,還有一些寓意如年年有餘(魚)等。美食品種很多,紅燒鯉魚、臘肉湯、雞蛋、糕點、肉類、水果、蔬菜等等等等。

最好的在後頭哩。本想睡個好覺,卻咱都睡不了,因爲外面聲音太大了。鞭炮聲、人喊聲、狂吠聲結合在一起,熱鬧非凡,人們呼朋喚友,一起觀看,有的還專門帶了手機、相機拍照哩。煙花樣式也多,有花朵、有星星、有紅的,有半青不青的,我不禁吟起:“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啊!”

在火炮聲中,我睡着了。夢中,我自己玩起了火炮。

篇六: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的春節都有着不同的習俗,山西大同也不例外。從小年開始,大街小巷就開始扭的扭,舞的舞,到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春節這場大戲正式拉開帷幕。

“二十三,糖鍋粘;二十四,掃房子”。在二十四這天,人人都要大掃除。也是在這天人人都要開始囤年貨啦,就好像表演前繁忙的準備工作一樣。

日曆一張一張地撕着,轉眼間春節就到了。六點鐘,迎着第一縷陽光,每個人都睜開眼睛,興奮地從牀上跳下來。貼必不可少的窗花、對聯,一個個生動的窗花,活靈活現地在窗戶上舞動。到了晚上,年夜飯那當然是家家都吃,除了餃子之外,大同人必吃的就是“糕”了。醬油、雞蛋、糕碾碎,香味一下子噴發出來。吃糕同時也有着“年年高”的好寓意。而且吃糕的時候,一定要嚼兩三口就咽,不然就別想再嚥了,它會牢牢地粘在你的牙齒上。

到了初一,家家都要串門,只要親戚夠多,紅包就可以接到手軟。然後爸爸媽媽會和你說一句他們都不相信的話:“我們先替你收着,等你長大了再給你!”

初二到初三,正是大家夥兒玩兒的時候,廟會人聲鼎沸,彩旗迎風飄揚,彷彿招呼着往來的人們。但在大同比廟會更勝一籌的就是冰燈了。城牆底下的大冰燈無比壯觀。售票口處的隊伍就像是長龍,沒排個三四個小時,你絕對進不去。而城牆上的冰燈也是一年一個主題。十二生肖、小元寶,個個都栩栩如生。就算凍得手腳僵硬,人們也都是願意走完全程。

在大同,過完初五人們就都安靜了,這場喜樂的演出暫時拉上了帷幕,等待下一個高潮的到來——元宵節。

篇七: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在參知政事,主持變法的時候碰上了新年,他見家家戶戶忙着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詩——《元日》

我的家鄉在肇慶,在那裏不同的節日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在春節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我們要特地跑回老家祭拜神仙。祭拜完之後,小孩子捂着耳朵就先走,因爲每祭拜完一個神仙就要放一串鞭炮。一般來說祭拜神仙都是備雞,很少有人備鴨和鵝的。當然除了雞之外最常備的就是各種水果蔬菜:蘋果象徵着平安,紅蘿蔔象徵着鴻運當頭,生菜象徵着生財有道……反正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最重要的還是對神仙的敬意。

肇慶過春節的風俗和佛山其實也差不多。每到春節,小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收壓歲錢了。但是不能白收人家的,一般都會拿着禮物上門,然後收了禮物的人肯定就會給紅包了。那邊的經濟有限,所以紅包的錢無論多少,都是人家的一番心意。

收完紅包,就該吃團圓飯了。團圓飯一般都是在晚上吃,而且是大人和小孩分桌子吃。吃的一般都是上午祭拜神仙的那幾只雞,各種水果蔬菜。其實我覺得吃飯還不是重點,重點應該是大人那一桌,肯定會喝酒,一喝酒,他們就喜歡在親戚羣裏發紅包。而且都是大數額的,手氣最佳的就接着發。但是如果手氣最佳的是小孩子的話,就有家長代發,搶來的比收來的多多了。隨着時間越來越晚,就也該各回各家了。晚上回到家,洗完澡,一家人就坐在沙發上看春晚。大年初一,就可以繼續收紅包。

大年初四之後,就可以到處去旅遊了。

篇八: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羅夏嵐

“去年元月時,花市燈如晝。”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元宵節是我最期盼的節日。

天還沒有黑,我就嚷嚷着要吃湯圓,爸爸只好依從,先給我煮幾個解解饞。只見爸爸撕開包裝。一個個湯圓爭先恐後、你推我嚷地跌進熱氣騰騰的鍋裏,我透過鍋蓋觀看着鍋中的一切,一個個白白圓圓的“小胖子”在鍋裏自由自在地遊着。沸騰的水宛如波濤般拍打着湯圓,突然“噗……”的一聲,鍋內嘆氣了,把我嚇退了好幾步。

我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着,終於我耐不住性子又故地重遊了一遍,看着鍋中的湯圓好像比剛纔大了幾倍,顏色也沒之前那麼白了。突然一個湯圓的“白肚肚”破了,黑不溜秋的芝麻線破“肚”而出,一瞬間原本乾淨的水頓時變成了染缸裏的“髒水”。我趕忙把爸爸叫來,爸爸急急忙忙的跑來關了火,他把白嫩嫩的湯圓盛出來,端到餐桌上,讓我享用。

我挖了一個湯圓,放到嘴邊咬了一口,突然一種甜膩膩、軟軟糯糯的感覺在口中彌散開來,啊,那個味道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於是,我一口氣把整碗湯圓全吃了。

我屁顛屁顛的跑到廚房,央求爸爸再煮幾個給我吃,可是爸爸這次毫不領情,說:“到夜裏才準吃。”“可是,我……我餓了。”我一副快要哭的樣子。其實我說的餓了,也不可靠,不過是因爲剛剛嘗過,覺得還很好吃,而急於想再嘗一次。可是爸爸卻推辭說:“即使餓了也得等到大家一起吃。”

經過我一陣耐心的等待,湯圓總算來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着,吃完了,我倚靠着椅子,肚子也成了一面小鼓了。吃完湯圓,我又陪爸爸媽媽一起去散步,打算好好消化一下。

元宵啊,好不熱鬧,好不紅火,好不開心……但也好滿足。吃元宵,“鬧”元宵,“鬧”出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

篇九: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六(2)班郝予之

“佳人南陌上,翠蓋立春風”。立春時節到了,人們欣欣然等待春天的到來。這一天,家家戶戶飄滿了春餅的香味。

一片鬆軟皮薄的麪餅,一抹醬香四溢的肉料,再加上一束色香俱全的菜餡兒,一卷,一咬,津津有味。每年的立春時節,我們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道佳餚。

小時候,一聽到吃春餅,我就高興得不得了,就像要去遊樂場玩似的。烙好的餅再加上六七樣菜,擺滿一大桌,怎叫人不垂涎欲滴?我學着大人的樣子,先放好一張餅,再把愛吃的菜一樣樣攤在餅上,像做手工一樣,“折”出一個“小喇叭”。一口咬下去,肉的香、蛋的鮮、菜的爽充盈在口中,那滋味就像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快樂無比。據說立春意味着新一年的開始,吃春餅又叫“咬春”,把春天的回憶和“一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全留在脆軟鹹香的一盤盤春餅裏了。陸游詩中有一句話“春日春盤節物新”。早在東晉就有了吃春餅的習慣。怪不得“家鄉風俗,深遠留長”。每年一家人圍着一張桌子吃春餅時,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感。

如今,因爲受疫情影響,街上少了很多喜氣洋洋的裝飾,似乎也沒有臨近新年的喜慶感,雖然不能走親訪友,可春餅的香味還在,老北京的風俗還在……

在立春之時,一片春餅,不僅象徵着美好,還象徵着團圓,不信你看,把各種不同的餡料放在一塊,最後包裹在一張餅裏。這不就是“團圓”嗎?在疫情當下,我和親戚們雖不能相見,但還可以通過網絡問候,聊聊家常。

立春時節雖然乍暖還寒,但熱騰騰春餅的香氣裏充滿着溫暖的記憶。這家鄉的風俗,就是暖暖的家的味道啊。

篇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按照鎮子上的老規矩,春節在農曆十二月下旬就開始了。從十二月中旬起,街上就多了很多賣年貨的攤子,有賣糖的,有賣對聯的,有賣年畫的,玩具的……

在春節前,鋪戶有的也跟着賣年貨,有的關了門,回家去過年。因此春節的人流量也漸漸的變多了,人們都很忙,孩子們過年,大人們很緊張,大人們也必須給孩子買新衣服穿,好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樣子。

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也是春節的“彩排”。這天晚上家家都出去逛街,晚上時,鞭炮在耳邊響起來,煙花在眼中跳來跳去,時不時有些冒出幾個字的煙花在空中。走着走着,在轉角處會遇見幾個賣燈籠的在路邊吆喝。

過了臘月二十四,春節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戶戶必須把春聯貼好來防年獸,也要大掃除一次。按照老習俗,鋪戶多數關三天或五天門,到正月初六纔開張。除夕很熱鬧,除了一些不能回家的人,在外面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幾乎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初一時,家裏的部分人在中午時去親戚家去拜年。多數鋪子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除了吃食與重要日用品的鋪戶,大家都不是很忙,鋪中的人員可以輪流去街上游玩。到了元宵的時候又一個高潮,到了除夕缺點在於沒有月光;元宵時正好是明月當空。元宵時,大多數鋪子會在門前擺上一個牌子什麼的,給客人賣廣告。如果廣告做得好,會把很多的顧客招來店內,生意火爆。

一眨眼春節就結束了,學生們也該去上學,大人們也要照常工作了,春節在正月十五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鎮子上是大家最悠閒的時候。過了美好的春節,天氣也慢慢地轉暖,春節就到此結束了。

篇十一: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在我們的家鄉,臨近大年三十,包餃子在我的家鄉是每個家庭都必不可少的,一盤餃子,一碟糖蒜,在新年裏是最幸福的。

在我們的家鄉,臘月二十三,臨近過年,我的家鄉也開支準備過年所需要的物品,原本平淡風情的縣城,終於有了一絲紅紅火火的景象,每家每戶都熱鬧非凡,人們買燈籠,寫春聯,貼福字,有的地方甚至能看到賣煙花小販,人們也在一年裏流露出了少有的微笑,因爲畢竟辛苦打拼了一年,現在終於輪到了休息的時刻,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歸鄉的遊子,在這一天,家鄉依然保留着拿糖糊住竈王的嘴這個習俗,整個家鄉都沉浸在熱鬧中。

餃子,家家戶戶都少不了這道菜,不論是年近七旬的老人,還是下至咿呀學語的小孩,提到餃子,誰不是嘴裏一貫暢爽的感覺呢,想到那潔白如玉的皮兒中包着滿滿肉餡的餃子,光是咽口水就能咽幾大口,咬一口更是令人無法自已。將一塊塊面擀成中厚外薄的皮兒,往皮上撒上面粉,放入精品肉餡,再加入黃豆般大小的蓮菜,皮裏包滿了陷,兩手一捏,一個餃子就成了,出鍋後,看着一排排潔白如玉的餃子,那感覺,讓人無法自拔,而吃餃子,必不可少的就是糖蒜,在我們的家鄉,在過年的前幾個月,就會開始醃蒜,在玻璃瓶中放入大蒜,灌入陳年老醋,以及一系列的調料,封緊罐子,待到年底,再取出罐子,這時候蒜色以色如翡翠,大年三十的晚上,打開瓶蓋,粗的酸味覈算的辣味混合在一起,讓人垂涎三尺,立馬就有了多吃餃子的慾望,夜裏,沒有人去睡覺,在歡聲笑語中去迎接新年。

除夕夜,無論人們相隔多遠,只要有了一盤餃子,無論在天涯海角,心永遠都與家連在一起,永不分離。

篇十二: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王鈺茜

春節想必大家一點也不陌生吧。春節的習俗呢有很多,每一種地方過年的習俗都不一樣各種各樣。

以我家鄉的風俗呢就是過年吃年夜飯,我很盼望過年,因爲過年可以穿新衣服意味着新年新氣象,穿新鞋子意味着走新道路,所以小孩子們大年早上早早的起牀,穿上新的衣服跟鞋子。跑出去放鞭炮一個接一個,街上都是拜年的人。小孩子們過年給長輩跪下磕頭就會收到豐滿的紅包。外地工作的人們這時也回到家,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當然大春節的習俗可不止這麼點,例如大人們拿出年前買的年貨,小孩子們你爭我奪的搶來搶去,大人們還忽悠小孩子,讓小孩子把紅包給大人收着。大中午頭去吃飯,一大家子的人湊在一起,聊着這一年的豐收跟不捨,小孩子們則跟許久未見得哥哥姐姐們出去玩耍。

春節到了晚上電視上面播放着春晚的節目外面的鞭炮聲接連不斷,到了春節後一天我們通常會去姥姥家然後去媽媽的懷裏撒嬌,請求喝飲料吃糖。

春節的氣息味會越來越濃烈,拜年的人們買拜年禮去家裏做客。一到過年家裏的酒啊、奶啊,什麼大禮包小零食都會囤的滿滿的,那時候小孩子就開始撒歡了,以及因此有許多小孩捱揍了。

年後就是小孩子開始玩了,年味也越來越小了,但是還有一些仍然存在的風俗,年後有許多人家也會重新播放春晚,再觀看一遍,春節的風俗每個地方都不一樣,但是每個地方過年的風俗都有自己家鄉的一定趣味。

在外忙碌了一年,最盼望的就是春節回到自己溫暖的家,跟自己家人聊這一年經歷的大風大雨。

我們的節日風俗還有很多,但是春節的習俗是最獨特的了,我也喜歡我大春節的風俗習慣,我們將馬上迎來新的一年了,春節的歡呼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篇十三: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大約有600~700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方所,並且截然不同,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沒有長得一模一樣性格一模一樣的人。

我的家鄉位於板之鄉——安徽舒城。這裏的風俗文化各種各樣各有各的特色。

在不同的節日會有不同的活動,在所有的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了,春節可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下面讓我來一一講解。

年前的準備

在過年的前幾天大家就開始忙活起來了,打掃衛生這可和平常不一樣了,爲了迎接將要來到的新春節,每家每戶都要把每一處細心打掃乾淨,接着就是製版年貨,大家都在商場買新衣服,年貨零食炮竹等,千萬要切記,在年前要準備充足的食物,因爲在春節這幾天超市菜菜市場都不開門,大家還要貼春聯,每一年都要換新的,讓過去的不再回來。

除夕

剛到大年三十,大人們就從早忙到晚。貼春聯,包餃子,放鞭炮等。到了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吧,還會給孩子們發壓歲錢,每一年多少都會有魚,可大家卻不吃,等到第2天吃,寓意年年有餘。剛吃完飯,大人和孩子們就一起出去放鞭炮。等待春晚的播出……

拜年

在大年初一大家都會早起,穿上買好的新衣服和小夥伴家人們一起去拜年。一句“新春快樂!”就可以換來一把糖果,誰不願意呢?拜完年後大家就成羣結隊的一起去燒香。求菩薩保佑自己和家人,好不熱鬧!

雖然熱鬧,但是卻有許多事不可以做,不動剪刀、不拿掃帚、水不往外潑、不幹農活、不借錢……

這便是書城春節的風俗怎麼樣?有趣嗎?

篇十四: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家鄉的葉兒粑

吳美瑾

我的家鄉在重慶的一個小鎮上,那裏沒有城市的繁華,但是卻很熱鬧,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每次寒假回去,都能感覺那裏濃濃的年味。

每逢過年時,我最期待的事就是包葉兒粑,也叫豬兒粑。葉兒粑是一種外形像小豬的糯米糰子,是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的一種特色小吃,人們大多是在大年三十時做葉兒粑。

在我們家,我們還會在其中一個葉兒粑中,放一個話梅在裏面。誰吃到那一個葉兒粑,就可以得到100塊錢。

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的早晨,媽媽便把我叫起來做葉兒粑。我來到堂廳,桌子上放滿了做葉兒粑的材料,剪刀、糯米粑、粑葉……

外婆先演示了一遍怎麼包葉兒粑的,我沒等她老人家示範完,就迫不及待想開始包葉兒粑,忙說:“外婆,我已經學會了!”說罷,我便自信地開始包葉兒粑。

我先抓了一坨糯米粑,捏成一個窩窩的形狀,用勺子舀了一大勺餡兒,放到窩窩頭裏,當然,那些餡是提前準備好的。

把葉兒粑捏成團狀,就在我以爲我就要成功的時候,葉兒粑裂開了,裏面的餡漏出來了。完了,這個葉兒粑失敗嘍!

我一邊趕緊將做壞的葉兒粑毀屍滅跡,一邊在腦袋裏分析着剛纔失敗的原因。對,一定是我放的餡太多了。我又試了一遍做葉兒粑,把餡放少了點兒,果然成功了,我得意地搖晃起了身子。

煮好後的葉兒粑,白白胖胖的,別提多可愛了,讓人忍不住想嘗一口。

我的家鄉過年時,不僅要做葉兒粑,還要做另外許多事,比如: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貼對聯、掛燈籠、過年前要掃塵、要給長輩拜年……

我愛我的家鄉,愛那個小鎮,愛葉兒粑,愛那裏的熱鬧。那裏的習俗,讓人們陶醉,更讓我思念。

篇十五: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坐落於天柱山的腳下,那裏的風俗有很多,比如吃年夜飯、貼對聯、舞獅、舞龍等等,當過年、過節的時候,那可熱鬧極了,但最熱鬧的還是要屬舞龍、舞獅了。

舞龍,亦稱“耍龍燈”,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全國很多地區,代表着新的一年裏大吉大利,紅紅火火。

舞獅,那就更有趣。到了晚上,街上燈火通明,舞獅的隊伍就出來了,街上也變得人山人海,獅子的四周,人頭攢動。那獅子身上的顏色五彩繽紛,與舞獅的人完美地融爲一體,栩栩如生。引獅人拿着綵球逗引着獅子,獅子看到綵球,就像貓兒見到毛線球一樣,窮追不捨,表演了幾個高難度動作,觀衆看了拍手叫好。旁邊的鑼鼓打得更響了,如雷聲轟鳴,獅子聽到這鼓聲,便舞得更加賣力,不停的搖着頭,張着個“血盆大口”,獅子的“撲”“跳”“滾”,都和真獅子一模一樣,十分逼真。

過了一會兒,主人拿來紅通通的方片條糕和一個紅包給引獅人,獅子看到條糕和紅包便舞得更起勁了,圍觀的羣衆也都鼓起掌來,嘖嘖讚歎,引獅人拿着條糕和紅包一會兒往東跑,一會兒往西竄,一會兒跳起來,一會兒又蹲下去,獅子隨引獅人一起跑。突然,就在引獅人把條糕和紅包伸過來的時候,獅子張開血盆大口,就把條糕吞進了“肚子”,接着紅包也隨即進了它的“肚子”。

我還聽其他長輩說,舞獅還寓意着希望來年風調雨順,大吉大利呢!等我長大了,我也要在過節的時候去舞獅,以此祝願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繁榮富強。順便告訴你,在我的家鄉,如果獅子被邀請到某家去舞,而在走的時候,獅子身上的綵帶掉下來一點,就代表這家在新的一年裏有好運氣。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家鄉的風俗是什麼?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篇十六: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在湖南,那裏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貼春聯、放煙花、打燈籠……我最喜歡的風俗是——舞龍燈。

聽爸爸說,舞龍燈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源於古代人們祭拜龍神,祈禱這一年風調雨順的祭祀之舞。從春節到元宵節,我們家鄉一直都有舞龍燈的習俗。爸爸還告訴我龍燈也分種類,十五節以上的龍又長又重,不容易舞動起來,多用於觀賞,具有工藝價值。九節以內的龍輕便小巧,能做出許多動作,注重於花樣技巧,動作多樣。如:蛟龍漫遊、龍擺尾、蛇脫皮等。而十一節、十三節的龍燈,又有不同的舞法。

還記得我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時逢正月十四,突然聽到“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原來學校迎來了一支舞龍隊。只見一條紅龍、一條黃龍隨着一顆龍珠活舞動在場地最中央。紅龍和黃龍爲爭奪龍珠,先是來回打了好幾個滾,接着又同時飛騰起來,那應該就是有名“雙龍戲珠”吧。接着還表演了“飛騰跳躍”、“飛衝去端”、“入海破浪”……等節目,精彩的表演,羸得了全體師生的陣陣掌聲,太精彩啦!兩條龍的姿勢、節奏都非常一致,真像是一對齊頭並進的兄弟呢!最精彩的是,當黃龍圍着紅龍轉圈的時候,紅龍的嘴裏還噴出了火呢!老師說這象徵着我們學校會紅紅火火、越來越興旺!雖然觀看龍燈的時間過去了很久,但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讓我依然久久不能忘懷……

舞龍燈象徵着吉祥如意,寄託着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我愛家鄉,我更喜歡家鄉的習俗——舞龍燈。我爲家鄉的民俗藝術感到驕傲與自豪。

篇十七: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劉思禾

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而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春節的風俗。

吃年夜飯,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個風俗。

大年三十的傍晚,因爲疫情,一年沒有見的老人們相互送祝福,大人相互擁抱,而孩子們則玩耍起來。爺爺奶奶比以前更加賣力地趕做着年夜飯。從廚房裏飄出了酒肉的香味。七點鐘,奶奶用柺杖敲着說:“大家,快來吃年夜飯!”餐桌旁一下子沸騰了起來。那些美味逐個被請上了餐桌。有魚、有雞、有藕湯、有水餃……真是琳琅滿目。鄰居性子可真急,“啪”的一聲,一朵煙花在空中綻放出金色的花瓣。不一會,那朵朵花瓣又如流星般劃破黑色的絲綢,“啪”又是一聲……煙花聲、電視聲、說笑聲夾雜在一起,聲音非常大,也很熱鬧。爸媽給爺爺倒上酒,給奶奶倒上茶,“祝老爸老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爸爸用洪亮的聲音給爺爺奶奶送去了祝福語。舅舅則給我們發着紅包。小表弟不懂禮儀,抓起一個小餅子便往嘴裏塞。餐桌上魚肉非常鮮嫩,甜甜的番茄醬澆在魚肉上,一滴滴番茄醬在燈光的照耀下散發出點點銀光;雞腿上裹着一層厚厚的油,咬上去又鬆又軟……這就是武漢的春節。

吃完飯,爸爸給我們講起了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獸。一到年末便到處害人。一次,一位老爺爺發現“年”很害怕鞭炮聲,就這樣後來人們製造出各種鞭炮,“年”再也沒有出來害人了。

故事講完按照家鄉的風俗就應該放鞭炮了。外面早就有孩子開始放鞭炮了。煙味嗆得人直咳嗽。我抱着自己積攢了許久的鞭炮來到一片空地上。“啪啪啪”火光迅速順着繩子逼近鞭炮。一聲巨響,如同山崩地裂,我這纔想起捂住耳朵,可已經遲了。我一哆嗦,揉揉自己的耳朵,感覺又刺激又好玩。

春節的風俗可真有趣,我喜歡春節的風俗。

篇十八: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張欣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衆多節日裏,清明節是一個最特殊的節日。

在清明節裏,我和一家人到鄉下掃墓。我們看到山上也有許多的墓,無論是王家的、李家的、趙家的、吳家的,都有他們的子女來掃墓。看着外公的墓,我眼淚情不自禁掉落下來。當外公在世的時候,他總是把最好的東西讓給我,如今,外公走了,我該如何報答他呢?媽媽對我說:“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快樂進步,不讓外公擔心就可以了,外公並沒有離開我們,只是在另一個遙遠的國度看着我們,保佑着我們”。

我們找到一片空地,那裏有許多人放風箏,我也拿出了屬於我的風箏,迎着風,愉快地放着風箏。我問爸爸爲什麼放風箏有沒有特殊的意義,爸爸告訴我,放風箏的寓意是把晦氣全部放走。

早上,一家人圍坐一起吃着美味的青團,我問媽媽:“能不能給我講一個關於清明節的故事?”媽媽告訴我說:從前有一個人在野外,什麼也沒有,十分飢餓,他的隨從便咬着牙,把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吃。後來那個人當了君主,卻忘了那個隨從的功勞,當有人提醒他時,他決定去尋找恩人。他四處打聽,最後聽說那個隨從帶着母親往山去住了,可是山這麼大,怎麼尋找呢?有一個士兵給他出了主意,只要把山上的三面都點起火,那個隨從一定會從山的另一面出來。大火連燒三天,隨從仍然沒有走出來,再派人進去查找時,發現隨從已經死了。他十分後悔,便把這一天定爲清明節,還下令這一天只吃生食。

原來清明節不僅只有習俗,習俗背後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呢。

篇十九: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座落在湖南農村。雖然農村不像大城市那般威武華麗。但四季如春、空氣新鮮、風景秀麗。其實湖南農村的美景就像一幅畫,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裏。

說到這,我給你們講講我們家鄉的風俗吧!每到過年,我們就想起了家鄉特色美食:臘肉。

過年的前幾個月,家家戶戶忙着準備薰臘肉。臘肉切成塊,油亮亮、紅澄澄,還沒下鍋就已經香味四溢。炒、燒、蒸、煮、燉都適合,我奶奶經常是用幹辣椒炒臘肉,出鍋時加上一把綠綠的蒜葉。吃上一片油香入口,不由得心裏感慨,過年是要有臘肉纔夠味!

過年時我們家家戶戶放鞭炮,聚餐,拜年,守歲,一家人其樂融融坐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聚餐時,我們像熱鍋上的螞蟻,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至少有十種菜餚,分別有:紅燒肉、扣肉、清蒸排骨、燉羊肉、酸菜魚、炒牛肉、雞湯……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臘肉。

大年初一,大家都早早起牀,跟家裏長輩說新年好和一些祝福語。吃完早飯,我們會去山上祭拜祖宗,然後去親戚家拜年,走完這家走那家。親戚來我們家拜年,我們早早把桌子上放滿美食迎接客人,還要放鞭炮。長輩們聚在一起打打牌牌,喝喝酒,聊聊天。而我們小孩在一旁玩遊戲、穿新衣、穿新鞋,一身紅看起來十分喜慶。屋子上貼滿了紅紅的對聯,家家戶戶掛上了紅燈籠,就像在辦喜事。

過年時,當你來到我家,定會聞到濃濃的臘肉香味,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想馬上咬一口,嚼着嚼着嘴裏的濃香直入肺腑,再加根蒜葉,真是讚不絕口。

這就是我們湖南農村的風俗。你們的家鄉風俗是什麼呢?趕快說出來吧!

篇二十: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而我的家鄉湘西在清明節就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風俗——吃蒿子粑粑。

在古代過寒食節的時候,家家戶戶不能生火做飯,只能吃冷食,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帶的冷食小吃,既好吃,又飽肚,從而得名傳到湘西。在湘西,誰不是吃到蒿子粑粑就想到家呢?在湘西男女老少都愛吃蒿子粑粑。

其實蒿子粑粑在湘西還有一個傳說。相傳三月三原來是鬼節,鬼在這一天會出來帶走人的靈魂,讓人永世不得超生,也會立即死亡,所以在三月三過後幾天總是能到處聽到哭聲。

在某一年三月三的前一天,一位老太太夢見觀音菩薩給他一株蒿草,讓她做成餅給鄉親們吃,可以避災。第二天她看見牀頭果然有一株蒿草,便信以爲真,用蒿草給大家做餅吃,結果只要吃了的人都相安無事。這雖然只是神話,卻表現了人們對幸福安康的熱愛。

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蒿子粑粑的做法吧!

蒿子粑粑是由蒿子、糯米粉、糖等主要材料製成。蒿草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首先,先將採摘或買回來的蒿子放入鍋中燙一會兒,再拿出來擠幹水分,這樣的蒿子就已經有點像蒿子粑粑的外表了。然後再放入糯米粉均勻攪拌,這樣就完成了大部分工作。接下來再把做好的蒿子揉成球,按扁,如果有個人喜好,可以在中間放入黑芝麻、豆沙、等配料,再將其包起來,放入鍋中蒸上一段時間,即可出鍋。剛一出鍋,蒿子粑粑就清香四溢,入嘴回味無窮。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蒿子粑粑,也希望做蒿子粑粑的風俗能夠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xiaoxue/lnjxz/1386110.html

  • 標籤: 家鄉 風俗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推薦20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00字(推薦20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