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精選20篇)作文

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精選20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9.61W 次

篇一: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精選20篇)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在家門口的小公園裏遇到了一位賣畫的老者。

他手裏只剩下了一幅畫,畫中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和一個七八歲的娃娃,在一棵參天大樹下下圍棋。棋盤有兩尺來高,比老人身後的古樹的顏色還深,不難看出有了年頭。棋子則是晶瑩剔透,當陽光透過黑子,黑色中泛出綠光,名曰“雲子”。雖然“裝備精良”可兩人棋力都不高,相互扭打搏殺,棋型卻不忍直視,左上角的大雪崩定式已完全不成章法,勝負顯然已經明瞭,而兩人卻依舊笑吟吟地盯着棋盤。我搖了搖頭,轉身走了,心中只是不以爲意。

又是一年的夏天,坐在屋裏正自無聊。側身躺在牀上,隨手拿起一本圍棋天地,打開翻閱。翻到了一盤陳耀燁對江維傑的棋局,雙方纏鬥不休,爲了活棋而不擇手段:俗手、臭棋、棋性奇特……令人不忍直視,如果不從頭看起只擺一個殘局,絲毫看不出來是職業九段下出來的棋。

彷彿還不如畫中老少雅緻!

2016年3月,在世界圍棋史上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個月份:經過數盤廝殺,當李世石投子認輸,阿爾法圍棋程序勝出,宣示了在圍棋這個傳統上被認爲複雜的遊戲裏,機器人的棋力已經超過人類!但令人驚訝地是,阿爾法圍棋贏了,並且走出了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俗手,遠沒有人類圍棋的高手下的漂亮。

圍棋因此而改變,阿爾法的行棋風格也被許多人模仿、研究,出現了很多棋下的不漂亮但最終卻贏了的棋局。圍棋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其魅力,變成了只爭勝負的比賽。

再拿起圍棋天地時,看起來奇怪的棋譜已經成爲常態:雖然這都是最優的選擇,但卻已經失去了圍棋的美,令人費解。

有人說象棋是儒家的棋,因爲其各司其職;而圍棋是道家的棋,黑白二子變化無窮,沒有條框限制,自由自在、閒雲野鶴,然則此消彼長,物極必反,其中利害又需仔細端詳。還有人說圍棋是兵家的操演板,兩條大龍對攻,雙方主帥聚精會神,分毫必爭。正如同兩軍對壘、雙方搏殺,方寸之地也有氣吞山河的宏偉。又有人說,圍棋是政治家的武器,如何舍小爲大、將利益最大化,又如何不急不躁長遠來看的掌握全盤。道生萬物,這方寸之地能感到世間百態、人生沉浮。

作爲幾千年前的人們留下的文化瑰寶,圍棋讓各個時期的人們享受到了莫大的快樂,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有多少人沉醉其中而樂此不疲。而到了如今,我們對於圍棋的理解已經逐漸失去了其文化內涵,而只以勝負爲唯一標準,計算能力是最重要的本領,將其定義爲一個比賽項目,那這和阿爾法和”機器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我們總是在宣稱要保護非遺,可像圍棋這樣一個傳統文化的載體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意義,卻沒有人注意到。

我又想起了畫中的老少,兩人棋藝平平,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享受圍棋,並從中得到快樂,這也許纔是圍棋的精神吧!

篇二: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中國這幾十年里社會劇變,而以傳統文化爲基礎的社會文化心理已經隨着社會的變化而逐漸變味,社會陷入空前的文化混亂與文化空洞之中。傳統文化難道就這麼被掩埋嗎?身爲中國人,我們經歷傳統文化現代化的陣痛,去其糟粕使其融入世界優秀文化基因義不容辭。也唯有如此才能使中華文化獲得新生。

傳統文化就像是歷史河牀孕育的鵝卵石,浸出歲月的清輝或被沙浪掩埋。遙想千年前,有人說:“紅纓擎蒼,年少輕狂!”後來金戈鐵馬,血染沙場;有人說:“墨蘊思量,紅袖書香。”後來一闋離詞,隻影蕭牆。後來,他們有人嘆:“黃沙漠漠,月影蒼茫。”卻流金奪火,天各一方。又有人嘆:“紅脣薄酒,青絲千丈。”卻桃花依舊,逝水湯湯。任歲月東流去,無論是征戰沙場還是深宮秋怨,有令人欽佩敬畏的,也有不堪回首的。這些組成了最原始的傳統文化,而我們要取的,僅僅是其中的精華。春秋諸子百家的儒道佛法等家文化體系,蘊含了古人的智慧,許多仍爲人們所用。聲律風骨兼備的盛唐詩、格高韻遠的北宋詞,堆砌出一座流光溢彩的殿堂。我們得學會欣賞、品鑑,做到這一點,唯有用一顆心認真感悟。

可惜事實並非如此。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他們無法無天或是自私冷漠。不要說讓他們靜心面對傳統文化,就是舉手之勞,也懶得動彈。他們認爲自己是“頭號人物”,任何事都由他們自己說了算,若遇上與自己直接利益無關的事,毫不猶豫地高高掛起。這些人缺失的其實是份信仰。回望唐朝,玄奘法師虔誠一顆心,踏過萬水千山終於取回西域的真經。難道他就一定要去受這個苦行並且必須堅持嗎?他不過是放眼天下,信念不變而已。心中堅持一份信仰才能承受得了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的陣痛,支撐起這份厚重的珍寶。

文化的迴歸絕不是單行道,它必然會與現代思想及外來文化發生碰撞。住在廣東的阿劉選擇繼續留守家裏的幾畝鹽田。靠曬鹽掙不了多少收入,他還要去捕魚、做電工來維持家庭的生計。村裏其他人都出去打工謀生,只有他堅持留下。當問到爲何不外出打工賺取更多錢財時,這位因長年日曬而皮膚黝黑的漢子憨厚地笑了笑:“大家都出去了,那些鹽田都荒廢了。若是我也出去,不久徹底沒了嗎?我就是想保留我們祖先傳下來的技藝。”你可以嘲笑阿劉固守傳統,不懂變通;而我分明在他的話裏感受到一種對傳統的守護意識。我始終相信儘管外來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更新着人們的思想,但傳統文化中有一些優秀的東西存在。它們古老,但閃爍着獨特的光芒,應當被傳承,不該就這樣被遺忘。也許好萊塢大片的激情與過洋節的浪漫讓你開心,那麼聆聽傳統文化的召喚,你的心會復歸平靜,像是回到最溫和的初紀元。那時,喧鬧中的安靜便於無形中使你的心廣袤、深邃起來。

傳統文化不該被拋棄,它需要我們用心去傳承。

篇三: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盼望着,盼望着,終於下雪了!期末考試的腳步也近了,平時各科小測試也多起來了。在這緊張的一週裏,有許多活動充實了我們的生活。我們開心地打了最喜歡的雪仗,但也因體大場館有活動游泳課沒有上成,留下了小小的遺憾。

週一清晨,北京下了第2場雪,“千樹萬樹梨花開”,校園裏白茫茫一片。同學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窗外的飛雪,趴在窗臺上興奮地議論着。貼心的趙老師特別瞭解我們的想法,不僅取消了中午的歷史小測驗,還把休息延長時間到了12:45。我們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場雪。操場上雪球橫飛,歡笑不斷,大家玩得酣暢淋漓。這是一次難忘的雪,一場快樂的雪。

下午是足球知識競賽,我們班的足球愛好者們積極參與,努力答題,爲班級贏得二等獎。同學們爲他們鼓掌喝彩,感謝他們爲班級贏得榮譽,這就是我們2班的拼搏精神,團結的力量。

週二是C19級第一屆“金腦杯”大賽,愛好數學的同學踊躍報名。大賽特別有趣,不僅能活躍大腦,還增長了不少數學知識。尤其是數學腦筋急轉彎,讓人腦洞大開。比如:考試作弊——假分數。垂釣——等於(等魚)……數學,真是太有意思啦!聽說“金腦杯”比賽還被學長們稱爲“燒腦杯”,有些題的確挺坑的。好期待下一屆“金腦杯”的到來呀!

週三是從初一上學以來考試最多的一天呢!信息技術、歷史、數學、英語四門考試讓我們再一次初中的學習和小學是多麼不同!對了,還有周五下午結束了音樂的期末考試。考試中樂趣不斷,同學們既開心又緊張!

班級第2期板報佈置開始了,我們班的小畫家們一起合作完成了這一期板報。屈鷗辰是美術特長生,也是宣傳委員。邢弋周,周子鈺、徐可心等同學也出謀劃策,一起幫忙佈置板報。徐可心,黃清揚,吳睜暘、張天在、王雅楠同學貢獻了篆刻,書法,扎染,皮影等作品。家委會的媽媽們也帶來中國結等各種裝飾,幫助完善我們的板報。小畫家們忙到7:30才放學離校,她們犧牲休息時間,爲班級榮譽獻出自己的力量。

本週2班講堂,隆重介紹小講師孫家琦同學。他爲我們講解了新奇的化學知識,使我們對化學有了一些認識。他的講解非常幽默有趣。他做什麼事情都很認真,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本週的歷史課前的演講,李沐恩同學爲我們帶來了三國之十大猛將。他的講解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氣氛非常活躍;李沐涵同學介紹了故宮文物——大禹治水圖玉山,她講述了中國最大玉雕的故事;姜彭齡同學給我們講解了《古代的刀與劍的區別》,讓我們增長了不少知識;黃文睿的課前演講是《弩》,幫助同學們瞭解了這種古代兵器。

雖然天氣很冷,但每天下午的跑步繼續,同學們跑的還是很歡樂的!

距期末考試只有23天了,同學們加油!奧利給!

下週健美操表演,健美操隊的隊員在努力訓練中,敬請期待!

篇四: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中國是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更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和中秋節。春節又稱“過年”“新年”。春節時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也是一個可以讓遠方的親人與家人團聚的日子。

每年過年,小朋友都穿上了新衣服,房前掛着一串串紅燈籠,晚上聽着啪啦啪啦的鞭炮聲,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節聯歡晚會。12點時,一家人圍坐在桌子前吃着年夜飯,接下來就是守歲,可以讓父母健康平安,長命百歲。

據說,新年有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叫做“年”的怪獸,它非常的兇猛,它有着鋒利的牙齒,還有着一對很嚇人的角,它常年居住在海底,一到過年的時候,它就會從海底爬到岸上,襲擊附近的村莊,偷食一些糧食,有時候傷害人命,所以每年過年的這一天,村裏的人們都會帶着父母和孩子們藏到深山之中。可是,到了第二年除夕的時候,村裏來了一個乞討的老婆婆,村民們給她一些食物,勸她到山上躲一躲,老婆婆卻說要在這住一夜,並且一定會把“年”這個怪獸趕跑,村民們拗不過她,也只好答應了她。到了晚上,“年”這個怪獸來到村子裏,見到這個房子燈火通明,門口貼着紅對聯,這時“年”不禁抖了一下,當它走到門口時,響起了啪啦啪啦的響聲,這時它渾身一抖,就被嚇跑了,這時老婆婆穿着一身紅色的衣服走了出來,不禁笑了一聲。原來,“年”這個怪獸怕紅色的東西,從此以後,每年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也都過上了安逸的生活。

而中秋節的時候,人人都喜歡吃月餅,而我喜歡中秋節是因爲有一個悽美的愛情傳說。

古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使人間的莊稼枯萎,人們民不聊生。這時候有一個英雄名叫“后羿”,他因爲同情老百姓來到崑崙山頂,拉下神弓,射下了9個太陽,並且命令一個太陽每天升起落下,因此後羿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不久之後,后羿取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不久之後,拜師求學的人來找后羿,壞心的蓬蒙也加入了其中,一天,后羿去崑崙山求師學道,不料遇到了從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並向她求了一顆不死藥,據說,吃下這顆藥,便可得道成仙,可是,后羿不忍心撇下他的妻子,於是就把不死藥交與嫦娥保管,不料卻被蓬蒙發現,他也想吞下不死藥,得道成仙。一天,后羿外出打獵時,蓬蒙拿着劍闖入嫦娥的房間,逼嫦娥交出不死藥,但嫦娥知道自己不是他的對手,於是就自己吞下了不死藥,向天上飛去,成了仙。后羿回到家後,得知嫦娥已經成了仙,當他看見月亮的時候,才發現月亮非常圓,於是在月亮下襬設畫案,以紀念嫦娥,從此,拜月的風俗就傳開了。

中國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並不是寥寥幾筆就能描述的,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很多,最後,願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

篇五: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親愛的同學們: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亡國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已亡掉了,因爲這樣它就會陷入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的境地。作爲集英中學的學子,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

何爲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五千年來的一代代中國人共同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動力、精神支柱,中國人要自信地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除了經濟、科技、國防等實力外,還需要有文化軟實力。

回望歷史的煙雲,我們看到了戊戌六君子喚醒民智、“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大義凜然,“五四”運動中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責任擔當。是什麼讓他們無所畏懼?我想,是根植於他們心中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是源自亞聖孟子“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民族情與愛國心。在新時代,我們也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獲得力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並創新文化,讓傳統文化煥發生機,充滿活力。

但當歷史的車輪駛向二十一世紀,有人開始質疑、背棄、否定甚至詆譭傳統文化,有人在網上大肆惡搞杜甫、調侃李白,此類現象使傳統文化失去了它原本的模樣,人們看到的不再是敬仰和崇拜,而是鄙視、侮辱和醜化。面對這類不知敬畏、譁衆取寵的舉動,我們能夠熟視無睹嗎?

不!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同學們,傳統文化裏那些家喻戶曉的詩文之所以如風鈴般綴滿尋常百姓的屋檐,不僅因爲其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更因爲它們是古往今來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中讀到了國土淪喪的傷痛,從“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中讀到了青春年華的壯懷激烈,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讀到了天地令人折服的壯美,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讀到了身處困境的豁達與樂觀……這些優美的句子對於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是無可替代的。我們怎能褻瀆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任其在網絡時代裏自生自滅呢?

誠然,我們不否認傳統文化有其落後於時代的一面,但我們相信,瑕不掩瑜,只要我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優秀傳統,推陳出新,傳統文化仍然能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仍然能爲我們解決當代社會中的諸多問題提供借鑑,仍然能爲民族的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同學們,我們終將接過前輩手中文明的旗幟,開啓屬於我們的時代。我們倡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我做起,從熱愛和知敬畏開始,對惡搞和抹黑說不!

篇六: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隨着當今時代的發展,人們盲目於疲憊地奔波於家庭和工作之間。

清明時節,比起去郊外踏青、回鄉祭祖,相信大多數人更願意呆在家裏好好的睡一次懶覺,徹底放鬆一下那個經常忙碌於工作的自己;中秋佳節,回家團圓,吃月餅,觀賞圓月的人也越來越少了;甚至是春節,年味也似乎也沒有以前那麼濃厚了。雖然每年都有很多的人回家團聚,春運也照常火爆,但是滯留異鄉的遊子也不在少數。

即使我國每年的傳統節假日都照常放假,但是過節的氣氛卻是一年比一年淡。再沒有從前“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那種歡愉熱鬧的感覺了。

隨着國人對於這些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的忽視。當我們真正開始正視以及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國人不禁開始恐慌,中華傳統文化是否會在這個大數據、大信息時代下漸漸失去?

對於這個疑問,我則不以爲然。

我認爲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實際根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就如同樹木生長,無論枝葉被怎樣修剪,只要根還在,那麼來年春天,經過春雨滋潤,樹木仍就會茁壯成長最終枝繁葉茂。

傳統文化早已深深地紮根於每個國人心中。爲了加強國人對於自身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國家政府也對於這個隱患問題做出了許多的有效措施:重新編訂教學教材,增加了許多古典名著的優秀作品、在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到處張貼有關於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海報,以此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例如孝道文化之類的。

同樣,在這一時期,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也猶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朗讀者》等許多優秀的綜藝類電視作品給觀衆帶來了一場視覺上、聽覺上的中國傳統文化盛宴。

在這片廣袤的華夏土地上,“國學熱”再一次興起。閒暇之餘,人們的消遣方式也不再單只是看電視、玩手機。靜下心來,偶爾也會提筆練練漢字;或者邀來三五好友一起品茗、下棋;興之所至,再吟誦幾首小詩,好不快意?樂哉,樂哉!

我們平時教育所學的愛國主義精神、尊師重道的禮儀;《弟子規》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的孝道文化;各個地方的區域特色文化,例如四川的川劇和蜀繡、西安的兵馬俑和賽龍舟等。這些都是由傳統文化的根系所發展出來的旁枝,旁枝和根系才共同鑄成了今天這樣絢爛多姿的中國傳統文化。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早已融入每一位華夏兒女的骨血之中。所以當D&G辱華事件出來以後,我們纔會怒不可遏。對於他人誤解筷子文化的憤懣不平,對於他人言語上侮辱中國的舉動,胸腔裏的愛國主義更是在憤怒地叫囂着。

然而,樹木也會有被連根拔起的一天。即便我們心中根存傳統文化,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國家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更加有這個義務去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爲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奮發向上。

篇七: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傳統文化,我想可以這麼理解:“傳統”和“文化”。

這個本該息息相關的兩個詞語,因爲“天時地利人和”,之間的距離依然遙不可及,就像那牛郎和織女,本該有情人終成眷屬,卻因爲天河而只能遙遙相望,只得一年一會,鵲橋相遇。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零零星星彙總起來,組成了一個完美而又複雜多樣的體系,涉及各行各業,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但是隨着歷史的車輪滾滾駛來,這些古老、奇特卻又富有藝術氣息的文化,已經被慢慢被遺失、被忘卻卻,慢慢被消磨,讓本就不輝煌的中華文明更加黯淡。到了今天,也就只剩下那零星點點了,而且有些也即將消逝。

我曾經看過一個公益廣告,上面列舉了十種中國獨有民間工藝,都是現如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上面附帶了一些數據,譬如,皮影戲有九個流派面臨失傳;水晶雕刻傳承人不足8人;中藥炮製數傳承人不足五人;可修復壁畫的勉薩派唐卡繪畫大師僅餘一人……這些數據無不揪着我的心,原來我們引以爲豪的傳統文化所剩不多了。

在機緣巧合中,我開始接觸到一種中國傳統樂器——二胡,並開始學習。這種在民間比較多人認識的樂器,被較多人學習。但是在那些只看過聽說過卻又不瞭解的人看來,對二胡有一個不怎麼好的印象。比如街邊賣藝的人拉的,白雲山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奶拉的;再比如那個“瞎子”阿炳拉的,諸如此類。就連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並且在不知二胡爲何物時,就開始學習了。

學習的過程中,褪去了新奇之後,就只剩下枯燥、乏味,和無限次的磨合。再好的性子也被磨平了,我開始懶惰,開始拖拉,開始厭煩,甚至想要放棄。但在老師的堅持,媽媽的督促下,我還是很平穩的度過了四年之癢,直到今年,我一共堅持拉二胡達八個春秋。

終於二胡也成了和筷子、菜甚至於飯一樣重要的生活組成,成爲我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放眼望去,當初和我一起學二胡的16個人,如今僅餘兩個人在堅持,這種現象很好地反映了人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遠遠不夠,這還只是比較爲人知的樂器,如果到了一些只有內行人才能念出名字的樂器,多少人還會去學習,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於是我在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傳統和文化分開了,因爲傳統已不再是原來的傳統,文化也不再是原來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在經濟和利益面前都變了味道,一切朝錢看,導致我們很多傳統的文化都得不到傳承。

所以面當今社會,我發現很多我們獨有的東西都在以我們不爲所知的速度消逝。我們能做的,只有去傳承,去關注這些真正madeinChina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單純地追求西方藝術,難道西方的金屬樂器就高大上,而中國的古典音樂就入不得殿堂了?民族的纔是世界的,拋棄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我們還能走多遠呢?

我不敢想象:當我們都失去了傳統的文化,我們的根還能存在嗎?

篇八: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翻開歷史的塵封,時間的車軸早已行進了許久,悠久的歲月,悠久的歷史,悠久的中華已存在千年,回想在千年的歲月長河裏,炎黃子孫以他們無窮的智慧,共同創造了不朽的中華文明。

中華文化如同奔流不息的大河,在廣闊的神州大地上,流經千年的歲月,中華文化激勵着無數中華兒女以奮鬥鑄就輝煌。然而,如今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們的傳統文化卻受到巨大的衝擊,在網絡文化氾濫的波及中,我們的傳統文化卻被推進了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文化命途堪憂!

清明掃墓,這是懷着對祖先的崇敬,中秋賞月;這是寄託着對親人的思念……當聖誕的鐘聲敲響時,許許多多的人都沉浸在這西方的歡樂中,他們忘記了古老的中國似乎也有這樣的新春祝福;當情人節在中國興起的時候,他們似乎忘了在七夕的夜空下,牛郎和織女那千年的等待,他們忘的是悠久的中華文化。

琴棋書畫,這些中華文化輝煌的見證,可是如今又有多少人瞭解這文化的瑰寶呢?雖然如今在校園裏掀起了一場“藝術熱”,學習美術和音樂的人很多,但是學美術的並非是中國畫,卻是西方的素描;學音樂學的並非是中國的古典樂,而是西方的流行音樂,難道他們忘了中國畫的神韻之美了嗎?難道他們不懂得中華文化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嗎?

漢字,這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與其相伴而生的便是書法,但是隨着手機、電腦的普及,我們的書寫能力便慢慢地退步了,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寫出古人那樣剛勁、瀟灑的書法呢?恐怕當需要手寫時,看到的只是一個個蹩腳的符號,中國漢字的那種形體之美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但又有多少人在意過呢?現今寫錯字,提筆忘字更是常有發生,作爲一箇中國人,連我們自己的文字都無法書寫自如,這又能怪誰呢?一切都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不注意罷了。

央視曾播出《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它所講述的是中國傳統的美食文化,這讓我們更深地瞭解了中華文化,然而在西方“快餐文化”的衝擊之下,人們似乎漸漸地忘了真正的美食文化,就此而言,他們忘的不僅僅是美食文化,更是包含美食文化的傳統中華文化。

當西方掀起一場“漢語熱”時,當“孔子學院”在世界興起時,當中國國學走向世界時,作爲華夏兒女的我們卻對國學漠然視之,只覺得國學難懂、難學,便放棄學習的信念,留下的只有于丹等國學大師在那裏孤獨地呼喚,這是我們炎黃子孫應該做的嗎?從不曾想到,許多人已經將祖先的歷史忘得一乾二淨了,他們難道真的忘了屈子在汩羅江邊深情呼喚,忘了子美在浣花溪畔憂國憂民,忘了東坡在赤壁之下豪情壯志,忘了這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了嗎?

中華文化正一步一步地被我們推向歷史的長河中,朋友們,都快點清醒吧!保護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文化淨土,莫要讓中華文化湮沒於歷史之中,因爲中華文化正是輝煌的時刻,它所需要的是我們對其傳承與弘揚。

篇九: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有些人喜歡追趕時代的潮流,崇洋來自國外的文明,當你頭戴聖誕帽,等待着聖誕老人送來禮物的時候,你可曾記得,在重陽節那天,爸媽帶我們登高望遠的情景?當你在萬聖節裝飾着南瓜燈,拎着袋子去鄰居家要糖果的時候,你可曾記得,春節裏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迎新年的熱鬧場面?

在西方節日的衝擊下,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膚色,就是你腳下的土地的顏色,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裏,還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呢?習總書記說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

文化是什麼?“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在大量外來文化傳入的情況下,如何建構我國的文化基礎和文化自信成爲迫切需求,這種需求呼喚着對傳統文化的復興。《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類的節目的紅火,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浩渺如煙海的中華文化,經五千餘年醞釀,歷久彌香。回望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樂曲,品不透的茶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我們緬懷故者,撫慰亡靈;“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登高望遠的時刻,遊子在輕輕地吟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之夜,明月高懸,在圓月下分外思念……

《世說新語》中王恭獨自漫步一幽極勝極之處感慨“於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那情景讓人怦然心動,早晨晶瑩的露珠瀰漫潤澤下的桐樹剛剛發了芽,使人也變得晶瑩剔透起來。不覺想起《詩經》中的“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清晨的露水從詩經的河流發源,一直閃爍在詩詞的河流中。初生的嫩葉,在靜靜的文化篇章中裏晶瑩透亮。於是再次捧起《詩經》,再次細細品味詩詞的芬芳……

“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縷飄散……”青花瓷作爲民族的瑰寶在時間的河流中熠熠生輝,如今那些溢滿心田的美妙還有許多許多。那份牽腸掛肚的哀愁,似乎就是天上飄逸的白雲,永存於中華民族的上空,而今猛然回首,卻不見了它的芳蹤。是不是情人節的玫瑰遮住了年輕人的視野,以致於暗淡了元宵節的燈火?或許是濃香的的巧克力堆積如山,含在年輕人的嘴裏滿口生香,以致掩蓋了中秋的薄酒?

朋友,睜開你的眼睛去望穿傳統文化吧,邁開你的腳步去守護傳統文化吧!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的情懷在你眼前展開,一個民族的力量會重塑傳統生機,傳遞世界溫暖,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不要把你那民族的尊嚴拱手讓人。

傳統的文化是我國曆史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我國立足於世界的根本。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優秀的傳統文化更離不開契合時代的需求,要與時代發展同步。俯望歷史的星空,讓我們用行動去點亮傳統文化的明燈。

篇十: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中國,擁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散發出獨特的東方美。現在,就跟着我走進我眼中的傳統文化。

唐詩之風

使中國聞名於世界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是詩的國度,在唐朝掀起了一股“詩風”,使唐詩成爲中國詩的鼎盛時期。在這期間涌現了一大批傑出的詩人,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等等。他們的詩中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皆有,例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讀出了李白對王昌齡的想念之情和滿滿的祝福;“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一句中看出劉禹錫的豁達向上。這些詩句流傳下來,被世人誦讀,也時常脫口而出,面對與朋友的分別會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安慰彼此;每當重陽節來臨,人們總是情不自禁地吟出這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詩給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風采,使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唐詩,獨特而燦爛。

春聯之美

春聯,顧名思義,就是春節的對聯。每當過年,鞭炮聲四處響起,此時,家家戶戶都會掛上春聯。春聯一般分爲上聯、下聯、橫批三部分,且顏色是中國吉祥紅,把春聯貼在門口,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能夠平平安安、好運相隨。常見的春聯,如:上聯:春滿人間百花吐豔,下聯:福臨小院四季常安,橫批:歡度春節;上聯,喜滋滋迎新年,下聯:笑盈盈辭日歲,橫批:喜迎新春等等。春聯要求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獨特形式。每每看到春聯都感覺特別美,爲什麼?因爲看到春聯就如同看見人們對新的一年滿滿的祝福、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嚮往。這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春聯,美好而真誠。

書法之韻

先說說我國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談到這四樣寶,就不得不提起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書法。相信大家對“書法”並不陌生。書法即是文字的書寫藝術。世人常用“顏筋柳骨”來形容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風格。在這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小時候的米芾經常與先生學寫字,可很長時間後,他的字並無明顯長進。有一天一個秀才來到當地,米芾想跟他學寫字,秀才說:“可以,但你得買我的宣紙,五兩一張。”米芾嚇了一大跳,最後狠心掏出五兩銀子。三天過後,秀才叫米芾寫一字給他看,寫後發現大有長進。原來米芾拿到這麼貴的紙怕浪費,便仔細研究字的結構。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書法,甚至有許多外國友人也加入了寫書法的行列。由此可見,書法已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這就是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書法,雋秀而有力。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有很多,在我眼中,它們如同瑰寶般珍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祖先留下的優秀傳統文化是給我們無價的禮物。作爲青少年的我們,要成爲其弘揚者、傳播者,共築我們的美好精神家園!

篇十一: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隨着《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關於古詩背誦競賽的形式是否有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衆說紛紜。然而,這種只存活於娛樂秀場上的文化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積澱千年的傳統文化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中國詩詞大會》火爆的收視效應羨煞諸多媒體特別是許多電視娛樂節目製作團隊。而後,《中國成語大會》《中國好詩詞》等等披着“弘揚傳統文化”外衣的娛樂節目猶如雨後春筍般攻佔了各大衛視的黃金檔。可是這些節目的製作人是本着對傳動文化的弘揚,帶着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而去製作這幾檔節目嗎?顯然不是,他們只不過是發現了現如今傳統文化這塊上好的熱點材料,所以抓緊時機對其肆意消費。從其單一的背誦,填空的節目內容,多人同臺競爭的節目形式中就不難看出這些節目是沒有靈魂的,松竹梅傲人的風骨在這些節目中被娛樂油膩的脂粉所掩蓋。這樣隨意消費傳統文化的作秀與《我愛記歌詞》這種世俗到最終被世俗拋棄的節目又有何區別?

換個角度去思考,爲什麼這樣拿傳統文化作秀的形式都能引起羣衆的一片叫好和陣陣掌聲,歸根到底是因爲古詩詞這樣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逐漸淡去,甚至可以說是日益消亡。在中國,除了中小學的課程及專業的學術研究,古詩詞在這個大數據快節奏時代的作用越來越小;日常場合身着一襲漢服,難免也會令人側目;書信也多用打印甚至通過網絡傳輸的形式進行,文房四寶卻難覓蹤跡……當今社會,傳統文化大多數出現的時候僅是一副失去了風骨的軀殼,用於表演,甚至是用於作秀來博人眼球等刻意而爲之。有多少人在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僅僅是對自己學生時代的回憶,莫不因那是他們記憶力最好,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

正因如此,讓傳統文化怎樣能在除了娛樂的秀場之外的更廣闊的方面重煥生機成了必須要攻克的難題。而現代詩人鄭愁予則給出了我們答案,他最擅長於將古詩詞的措詞和意境與現代詩自由隨意的風格融合起來,讓讀者在現代詩的形式之中亦能品味到傳統文化的韻味。他也曾說過“讓傳統文化煥發第二春就是要令她在更現實的層面產生影響,具有真正的現實意義”。但這並不意味着人人都要去做鄭愁予,而是嘗試在日常表達中試着將其融入,這樣不僅裝飾了你的言語,更雍容了你的精神。

弘揚文化必先要尊重文化,而把傳統文化作爲可以任意消費從而獲得利益的搖錢樹,把傳統文化搬上娛樂的秀場作秀的行爲,在我看來就是對傳統文化的極不尊重。傳統文化,更應該在書香的課堂中傳遞,在老少之談中傳承,在日常生活中弘揚。通過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同是也是風靡全球的歌手的鮑勃?迪倫的例子更是證明了只要尊重文化,傳遞文化而非利用文化作秀,公共媒體同樣能真正的對文化起到弘揚的作用。

讓傳統文化遠離虛假的秀場,融入真正的生活,在一言一行中弘揚傳統文化,在一舉一動中弘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不需要作秀!

篇十二: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近年來,隨着全球化的高速發展和人們對娛樂生活的需求的提升,“韓流”、“日流”作爲一種文化現象迅速在中國崛起,其迅猛的來襲與滲透,不僅主導了我國影視業文化等的發展,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成爲了“日飯”、“韓範”,成爲了這種新興文化的追捧者和擁護者,而許多我們自己的文化瑰寶在逐漸湮滅,這些人卻絲毫不知。倘若這種文化潮流如此駕駛不斷擴大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的娛樂文化中將再不見一絲自己的特色,人們的思維、行爲方式將徹底改變。

是什麼,導致外來文化順利侵襲,並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取代了傳統文化在主流社會中應有的地位?是因爲它們“時尚”,它們“流行”,它們爲人帶來“潮流青年”的標誌?還是因爲在某些其擁護者的眼中,傳統文化太“俗套”,已經“過時”了,配不上他們追趕新風尚的匆匆步伐?追根到底,使這些人對文化,尤其是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到位,不理解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失去了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然而,堅守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保留自身特色的基礎,是一個民族不被全球化的洪流所淹沒、不被文化入侵所同化的根本,也是一個人不忘根的底線。現今世界,信息通訊如此發達,人們很容易便可以對世界另一端的文化習俗瞭如指掌,因新鮮感而爲之癡迷,甚至將其作爲自己所追求的文化宗旨,而忘記自己本應代表的東西。不堅守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潮流的衝擊下,便等同於主動放棄了自己的文化屬性和偉大的文化寶藏,便等同於淪爲世界文化融合中一顆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棋子。試想,如果身爲一箇中國人卻毫不瞭解自己的文化,說外語,着洋裝,慶祝着洋節日,宣揚着他國精神,他談何對得起自己全身流淌的炎黃血脈?不堅守,只會在文化衝擊之成爲一隻毫無方向的沒頭蒼蠅,到頭來成爲文化交流中可悲的犧牲品。只有堅守傳統文化,我們才能不忘本,才能活出民族特色,讓自己的文化瑰寶閃爍出耀眼的光芒。

同時,只有堅守傳統文化,才能將其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感受到它的魅力。我國有五千年卷帙浩繁的傳統文化積累,千年前的金戈鐵馬,百年前的琴棋書畫,一亭一景一詩一韻中滿載的是祖先的智慧,將我們星火相傳的文化繼承併發揚下去是每個中國人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文化不曾間斷地流傳至今,正是因爲每朝每代都有堅守傳統文化的人。宋元時期,北人南侵之際,中原人被迫大規模南遷,他們翻山越嶺,忍辱負重,四海爲家,卻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傳統。正是他們的堅守,給南方帶來了先進的文化,擴大了中華的版圖,也使中華文明沒有就此中斷。古人尚能如此,如若傳統文化斷在了我們手裏,我們不應該感到羞愧嗎?

堅守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更是每個國人的歷史使命。讓我們從身邊的細微處入手,認識傳統文化,理解傳統文化,繼承、堅守併發揚傳統文化。

篇十三: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什麼是文化?《說文解字》稱:“文,錯畫也,象交文。”文就是我們的語言文字內的各種象徵符號,就是我們的文物典籍、禮樂制度,就是我們的人文修養、美、善、德行。“化”則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所以,文化就是指人們在生活中通過不斷改變來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世紀之交,中國正走向一個全新的領域。在極大地提升了經濟實力的同時,我們驚奇地發現,中國文化正走向混亂。由於信息技術的普及,高科技產品的推出,知識的更新,各種文化正急速地碰撞、交融。中國傳統文化也正在接受新時代的全面考驗。

現代的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呢?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藝,精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哲學宗教,深刻的道德倫理,都是我們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黑格爾說:“傳統並不僅僅是一個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收過來的重視地保存着,然後毫不改變地保持着並傳給後代。”傳統文化並不是死板的,無用的文化,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爲準則,無時不刻地影響着今天的中國人,爲我們時尚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基礎。傳統文化在影響現實的同時,也在新的時代氛圍中發生蛻變。只有文化與現實生活相適應,這種文化才能存活,這就是時尚文化。

每個人對文化的追求是不同的。浪跡五嶽、神遊九垓的李白追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淡泊名利、歸隱田園的陶淵明追求“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多愁善感、忠貞愛國的李清照追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他們都深受儒家文化的浸染。詩人淡泊名利、追逐理想、忠貞愛國的情懷依舊是現代人應該傳承發揚的寶貴精神品質。儒家文化依舊是我們的時尚文化。

在當今的時尚文化領域裏,離不開傳媒設備。打開電視,一檔檔娛樂節目充斥着公衆的視覺。打開電視,滿眼都是歌唱選秀節目,讓我們覺得只要歌唱得好,就能出名。大多數人喜歡音樂是因爲它的旋律,給人氣韻生動的線條美,讓人聽着舒服,所以各大電視臺推出歌唱類節目來吸引觀衆眼球。但當這類節目大面積氾濫的時候,人們會發現,音樂似乎沒有什麼吸引力了,開始感到厭煩。這是爲什麼呢?每天生活在歌聲裏難道不好嗎?其實,音樂最打動人的地方不是旋律,不是節奏,而是歌詞,是歌裏面包含的理性精神。古人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當歌手用情去演繹歌中的角色,當歌手把飽含深情的文字唱出時,這樣的音樂纔是豐滿的,有內涵的,才能真正深受人們的喜愛,經久不衰。就像我國著名的琴曲《高山流水》《瀟湘水雲》,不是因爲彈奏者的技藝有多麼高超才流芳百世的,而是因爲歌曲裏面蘊含着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的精神讓我們倍受鼓舞。

傳統文化的現代時尚化,是我們必定要經歷的陣痛。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中華文化才能得以新生!

篇十四: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神話,西方文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挑戰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中國社會陷入了文化混亂和文化空洞之中。中國現代文化重構成爲迫在眉睫的重任。那麼我們是應該以西方文化的眼光審視中國傳統文化,還是應該讓中國傳統文化崛起從而重構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古代社會的作用是明顯的。推動着古代社會的進步,是古代中國不斷強大。秦國橫掃六國,建立統一的大秦帝國。唐宋時期中國就進入了文化繁榮時期。元朝蒙古騎兵橫掃亞歐大陸。在明清時期,中國是世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強國。在歐洲還是黑暗、落後、分裂時,中國早已建立起統一的專制主義王朝。傳統文化推動古代社會的發展,古代社會又促進傳統文化的進步。古代社會產生了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才把中國社會推動到現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傳統文化的鋪墊,就沒有現代社會。

那麼傳統文化是否對現代社會有促進作用,能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給中國的再度崛起增添持久的動力,是否應該推崇傳統文化。那麼我們看看臺灣是怎樣發展的,國民黨一敗退到臺灣,就致力於全面恢復中國傳統文化,擔起了復興中華文化的重任,延續了中華民族文化命脈的使命。臺灣沒有像大陸一樣廢除使用了幾千年的繁體字,臺灣學校注重傳統文化思想的薰陶和古文訓練,有了這些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教育,臺灣纔有了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道德風尚。並且臺灣在這些基礎之上,較好地發展了民主制度,真正讓傳統文化適應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並且提高了國民素質。所以從臺灣的發展來看,合理推崇傳統文化有利於促進社會進步。我們應當擔負起復興傳統文化的重任,傳統文化會促進而且一定會促進社會的發展。想象中國傳統社會的道德規範,在大陸傳統文化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和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後,失去了它的主體地位。那麼我們有必要擔負起這個責任,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再度崛起。

中國在崛起,和平崛起,與百餘年前的西方殖民者有根本的不同,中國不搞任何侵略。但是在文化方面卻有驚人的一致性。西方殖民者因爲強大將西方文化和語言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也因爲不斷強大,使其傳統文化不斷影響世界。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學習漢語,並且把掌握漢語和來到中國學習作爲一種榮耀。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過去我們強大,學習西方;現在我們逐漸強大,不可避免地影響世界。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漢語不僅僅屬於中華民族,而是變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語言。那麼我們這個有着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必須擔負起這個重任。幾百年前,西方人用中國的火藥發明大炮,打開中國大門。今天這種事情不能發生。我們應當擔負起中華文化崛起的使命和責任,中國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我們有必要讓中國傳統文化再度崛起,影響世界。

無論是對我們本身還是對世界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崛起,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影響世界。

篇十五: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小凱得意地看着擺在正室最中間的那把黃花梨木交椅,內心非常慶幸當初沒有半途而廢。

小凱13歲的時候尋着槐花香味,找到了一棵可以遮天蔽日的大槐樹,槐樹底下是傳說中的厚老頭。厚老頭手裏拿着奇形怪狀小刀,在擺弄着木頭,木頭上的花紋活靈活現,是一朵雍容華貴的牡丹。看着厚老頭手裏的木頭曲線弧度柔和自如,小凱內心萌發了一個念頭,他想學這門技術。整個夜晚,這個念頭,在小凱腦子裏揮之不去,一閉上

眼,全都是那朵雍容華貴的牡丹。

太陽還未從東邊升起,小凱便站在了厚老頭的家門口,小凱一次又一次在門前徘徊,最後”砰砰砰”,終於響起,厚老頭料定小凱今天要來,剛敲門,門就開了,小孩看着厚老頭非常激動,撓了撓頭說”我想我想跟着你學做好看的木頭”厚老頭會心一笑,點點頭。於是小凱踏進了他嚮往地方,院內擺着各種各樣的木頭,黃花梨木,曇花木在東廊;老榆木,紅木在西廊;散木在正門兩側;而各種粉刻的工具都整整齊齊的擺在了雜物間,小凱心想”原來厚爺爺是這樣整潔的一個人”。對這門工藝的好奇和熱情,讓小凱在短時間內認識了所有的工具,有切口刀,三菱口刀,平口刀,大圓口刀,小圓口刀等等。緊接着,小凱便開始了第一次嘗試在一塊長寬各十釐米的木頭上,刻一片花瓣,這對小凱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每當小凱把木頭刺和刻刀狠狠地戳向自己的時候,厚老頭總會捧起小凱的手,輕輕地吹着冷氣,很快便迎來了落日,而小凱的花瓣就是一坨蛋,看不出模樣,小凱只好帶着遍體鱗傷的手和疲憊的身體回家。

第二天小凱更早的毫不猶豫地敲起厚老頭的家門,小凱因爲疼痛用刀的時候不那麼自如,有點發抖。於是厚老頭交給了小凱一個方法,以拇指,中指,食指三指扣筆桿,拇指和食指下壓,中指用力上揚抵住刀杆,三指通過力度大小掌握刀的走向和力度,厚老頭的方法對小凱有了很大的幫助。傍晚來臨,這次花瓣可以看出輪廓了,小凱他離開前問厚老頭”爲什麼不用木工雕刻機呢?”厚老頭摸了摸小凱的頭說”因爲木工雕刻機永遠都刻不出手工匠藝所內涵的精神與文化。”

接下來的幾天,小凱腫大的手已拿不住刻刀,指尖也用不上力。於是厚老頭交給了小凱一些雕刻心法。留得肥大能改小,唯愁脊薄難複肥,內距宜小不宜大,切記雕刻是減法。還有先鑿粗後掘細,三是修光四打磨,五刻毛髮飾紋路,六要着色加上光,七步底座就OK。

就這樣,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小凱對這門工藝的掌握由模糊走向真實,也繼承了厚老頭所傳授的技法,後來和厚爺爺着手打造了一把黃花梨木交椅。

皇皇八載,如彈指瞬間,轉瞬即逝,這把黃花梨木交椅也終於完工,小凱決定帶着厚爺爺的期盼走入繁華之至,在復興巷開了家門店,他要讓木雕工藝落地生根。

“老老闆這把交椅可真精緻”,我的聲音將小凱從深思中拉了回來,小凱笑了笑說”這得從我和我的師傅學徒說起……”

篇十六: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放了寒假就在家裏面當宅女的我,突然今天中午就被媽媽從牀上拉起來渾渾噩噩的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了,要知道以前我再怎麼睡懶覺我媽媽都不會管我的,但是我今天什麼都沒有問她起來的時候爸爸和哥哥嫂子已經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出房間的時候他們把我看着我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趕緊跑到洗手間去洗漱,然後被叫出去一家人買東西,出去之後看見大街上家家戶戶上面掛的紅燈籠,對聯,我才知道原來是要過年了。

我跟着她們進了超市看見她們買了很多東西,我嫂子一直在問我想吃什麼自己拿她們付錢,我當然也不會客氣的了,我去拿了餅乾、牛奶、還有很多的水果、辣條,拿了很多東西一臉滿足的把她們看着,她們笑的很無奈是我就像一頭小肥豬就知道吃然而我並沒有在意而是屁顛屁顛的跑到前臺去等着她們來付錢,逛完超市買完年貨之後又跟着她們去了一個賣對聯和紅燈籠的店,買完之後就回家了。

一到家我就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把電視打開然後就把超市買回來零食拆開邊看電視邊吃,而爸爸媽媽她們一回到家爸爸和哥哥在門外貼對聯掛燈籠,媽媽會嫂子在廚房裏面做飯而我在看電視,在看電視的過程中,時不時從廚房裏面出媽媽叫我少吃一點零食的聲音,還對我說等一會要吃飯零食吃多了等一會吃不下飯後來我就沒怎麼吃零食了專心致志的看電視,沒過一會爸爸和哥哥弄完了坐在沙發上面陪着我一起看電視,沒過多久廚房裏面就傳出一陣飯香聞着我飢腸轆轆讓我沒有心情看電視了,於是我就跑到吃飯裏面去看媽媽她們做了什麼好吃的,去看了我才知道有好多好吃的做的很豐盛,我就問媽媽今天爲什麼做這麼多好吃的?媽媽回答我說:因爲今天是除夕,聽到媽媽的回答我興高采烈的跑去問媽媽好久可以開飯。香噴噴的飯菜沒過一會就在餐桌上,我笑呵呵的說有好多還吃的哦!聽見媽媽她們說了一會之後就開動了,在餐桌她們邊吃邊笑而我卻在埋頭一直吃完全不知道她們在講什麼笑什麼,吃飽喝足之後就跑到沙發上面繼續看我的電視,雖然我沒有加入她們的談話中,但看到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真的很幸福。

等她們吃完以後我們一家人就去河壩散步因爲今天的除夕夜,一出家門就看見好多紅燈籠,還有好多人在玩鞭炮、煙花五彩斑斕特別的好看於是我們也買了很多的煙花和鞭炮還買了五個孔明燈,在我家這邊有一個習俗一到除夕就可以買孔明燈在上面寫下自己的願望,孔明燈飄的有好高就代表着它實現的機率有多大所以每次除夕的時候媽媽都會買孔明燈讓我們放希望可以帶來好運,放完孔明燈和煙花在河壩轉了幾圈就回家了。

回到家中我給爸爸媽媽拜年然後她們各自給了我一個紅包然後我又屁顛屁顛的去找我哥哥和嫂子拜年要了紅包就笑呵呵的跑到房間去拆紅包,拆完紅包就到客廳一家人坐着外面慢慢變得安靜,家家戶戶的燈依然亮着,她們說這是守歲希望在新的一年有一個好兆頭

回想到這裏,我盼望着新年快點到來,想到新年的趣事我就覺得好開心。

篇十七: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你從泱泱古國走來,滿身繁華;你從浩瀚的中原文明走來,帶着厚重的文化氣息;你從中華的歷史走來,帶着中國人的特點,剛柔並濟。

都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悠久綿長,先輩們的創作舉世無雙;都說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羣星閃爍。但是,現在有多少流傳下來,不被世人遺忘呢?

記得有一次,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張民族合照。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除漢族外的五十五個民族,身着自己民族的傳統服飾,如此盛大而莊重,真是一朵朵燦爛的花。反觀漢族,再普通不過的白色短袖襯衫、牛仔褲、運動鞋,這身簡潔的着裝,在其它民族華美的服飾中多麼突出,多麼刺眼。莫非漢族人就只能穿外來的短袖襯衫、牛仔褲嗎?

你要問,漢族人有自己的服飾嗎?當然,我最愛的,便是漢族的服飾——漢服。

曾經聽過一個新聞,有一個女孩兒,穿漢服去逛街,卻被人認爲是日本的和服,當街被打。當時,我多麼氣憤,怒氣佔領了胸腔。打她的人可都是漢族人啊!我們竟然連自己的傳統服飾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而日本把自己的傳統服飾——和服當做最重要的珍寶,唯有最重要的節日,纔拿出來穿。而漢族,重要的日子男生穿西裝,女生穿晚禮服便爲隆重,可是,這些衣服都不是我們民族的。

誠然漢服寬幅大袖,與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現代的生活節奏,就像不停旋轉的陀螺,快到讓人無法琢磨。但是,漢服給人的感覺是那麼寧靜、優雅,彷彿與世隔絕一般,卻有一種從容與淡定。從這麼一件衣服上,看出了漢族男兒的錚錚鐵骨,漢族女兒的溫柔細膩;看出了漢族的繁榮與鼎盛;看出了漢族祖先的智慧。

想當年,李白、杜甫的空國情懷;項羽“背水一戰”的決然;岳飛的誓死抗金,爲國犧牲的精神,似乎都蘊藏在了漢服之中。

不是我不喜歡現代,現代科技發達,經濟繁榮,公平、民主,這都是古代比不上的。我只是想要中國人憶起自己的“根”。

我希望漢族人能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愛護自己民族的傳統,不要讓它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之中,成爲過去。不止漢服,其它很多也是。

古人的文化,博大精深,就以漢服爲例,它看上去華麗優雅,飄飄欲仙,其實卻有很多內涵。唐裝領口內方外圓,意味着天圓地方;皇帝冕服上有着像徵着皇帝地位的十三章紋;而頭上的“冠”也有講究,兩耳外垂下的“充耳”是提示帝王聽大臣們的意見。就連衣服的顏色,也有講究,霸氣的冕服代表着皇帝的至高無上,而女子的服飾更是體現出女子的溫柔,卻又有一些“巾幗不讓鬚眉”的味道,不由讓人想起花木蘭,樊梨花這些女中豪傑。

國家是由一個個民族組成的,而世界又是由一個個國家組成的。若是連民族的傳統都保護不好,何談守護國家的文化?

別看傳統文化是過去的文化,但是如果沒有了它,那麼一個民族就如同沙灘中的一粒沙子,變的平凡無奇。正是有了傳統文化,民族纔會獨一無二。

願中國傳統文化流傳萬年,永不凋零;願先賢精神,萬古流芳;願廣大炎黃子孫,銘記先祖,不忘初心;願先人遺志,永世流傳;願中華文明,走向輝煌!

篇十八: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後,思想界隨即引發了背誦古詩詞是否有助於弘揚傳統文化的爭論。放眼現代,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最大的挑戰是它本身缺乏現實活力。雖然媒體傳播很重要,但是羣衆隨潮也固然重要。

要讓中華文化普遍於生活,首先就要從內心的去認可去接受它。例如:我們平時在手機上可以看到很多視頻裏的年輕人穿漢服,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確實難得一見。因爲在現實生活中,穿漢服可能會遭受到其他人異樣的眼光。如果要真正的去傳播中華文化,就要讓每個人都去平等的對待它,發自內心的去愛它。李子柒的視頻火遍全網,也驚訝到了外國的網友,她用最樸實,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去傳播中華文化。在她的視頻中,每一幅畫面都在透露出滿滿的詩意,她把中華文化生活化,平民化。人們看到的是她凡事迴歸本源的簡單與樸素,是她與花草作伴共鳴的詩意與優美,更是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這讓羣衆們用最樸實、最純真的方式去欣賞它。無疑,這就是爲什麼她的視頻能夠被這麼多人讚賞。

要讓中華文化普遍於生活,就要平等地接受其他文化。近幾年,關於英語是否取消高考一直廣受大衆熱議,有些網友認爲,當代學生偏科嚴重,比較重視英語的發展,從而影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但我認爲在學校的活動中,中華傳播是十分充足的,例如端午節的詩詞比賽、元宵節慶典等等,這些活動讓中華文化更貼近於我們的生活。另一方面,如果英語被取消,高考就讓我們與外界的交流造成阻礙,有錢人家的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去交流,去提升自己。而平民老百姓卻只能在國外發展,就會造成更嚴重的貧富差距,而孩子們更難改變自己的命運。其次,學習英語也有利於向外界傳播中華文傳統文化,衆所周知的孔子學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要讓中華文化普遍於生活,就要讓羣衆們切身體會傳統文化的美好,從而避免文化商業化。如2020年迪士尼新出的花木蘭,受到了羣衆們廣泛的熱議。衆多網友認爲,這部電影是針對外國羣衆而非中國的羣衆來表演的。我認爲其電影裏的兩個關鍵的字眼“忠”“孝”的精神,在電影中迷失了它應有的內涵,過分的商業化曲折了其原來故事本身的內容,成爲了一個利益導向型的空殼,由此可得,中華文化的傳播的重要在於它的內涵,而並非一個看似完美的外表。還有2007年,央視某主持人在博客中評論,美國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北京故宮開設分店,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糟蹋,以個人名義抗議,並要求其搬出故宮,後來出於輿論壓力,星巴克撤離故宮。在時代的進步中,中華文化應跟隨着現代科技進步而廣泛的傳播,但絕不是將文化當做商業利益。

但從頭到尾,要讓文化生活化,普遍化,平民化是必然的。文化是評估社會興盛繁榮的一個重要的方式,總的來說,文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重要因素。《烏合之衆》裏曾經說過:“沒有傳統就沒有文化,沒有對傳統的緩慢淘汰,就沒有進步。”這不讓中華文傳統文化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要通過我們自身的行動,真正實現文化所散發的生命力的強盛。

篇十九: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中華文化有深厚的歷史,五千年來的沉積留給了後人最珍貴的財富。幾十年來,我們心安理得地使用這些文化財富。隨着時代的迅速發展,各種文化間的相互碰撞,讓傳統文化面臨着新時代的全面考驗。面對現代化的世界,傳統文化該如何成功蛻變呢?

提到中華文化,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會想到“四大發明”、“文房四寶”、“唐詩宋詞”、以及令人敬仰的孔老夫子……五千年的歷程,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留給世界人民太多的記憶。

仁愛精神源遠流長,是我們的人民親和共處所依憑的準則。千百年來,經過世代哲人先賢的琢磨錘鍊,激濁揚清,仁愛思想昇華凝聚,成爲中華民族構建倫理道德大廈的基準和標尺,並廣爲人民所認同。仁愛精神內涵十分豐富。易經中以”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推重君子之德,即是強調一種”仁”的精神。《尚書》中說”有容,德乃大”,也體現了仁愛寬容的精神。什麼是”仁”?”仁”就是愛人,與人友好相親。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諸問之,曰:”恭、寬、信、敏、惠”。仁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忠恕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墨子所提倡的仁愛精神則達到了極致。墨家主張”兼愛”,推崇一種”天下之人皆相愛”的和諧境界,此即”強不執弱,衆不卻寡,富不欺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孟子以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爲仁義禮智之端,是對仁愛精神更具深義的闡發。概而言之,仁愛精神涵蓋恭、寬、信、敏、惠、智、勇、忠、恕、孝十個方面。這樣的仁愛精神薰陶、哺育了一代代華夏兒女,並不斷得到發揚光大。

但對於文化,我們不能僅是簡單的拿來使用,不去考慮它所帶來的影響。難道老祖宗留下的東西都是完全正確的嗎?不,不是的。雖說這些文化都是人類文化中的精華,但隨着歲月的沉積,其中不免也會夾雜着一些雜質。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爲了紀念先人,在這個節日來臨之時,人們都會從異鄉回到自己家鄉來拜祭先人。傳統習俗就是去墓地燒紙錢,放祭品,這些都是爲了表達對先人的尊敬。當人們懷着沉重的心情燒紙錢時,不知是否注意到周圍的樹木也被燻黑了雙眼。同時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在這種紀念先人的祭祀中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我不敢去反對中華的傳統習俗,我也熱愛我的祖國。但我不禁想要問一句:中國當下的環境情況日益趨下,我們有必要再去增添一些如此的負擔嗎?

當傳統文化習俗與環境情況相碰撞時,我們需要權衡兩者,彼此改變一下。其實可以轉變一下觀念,我們作爲後人可以利用多種形式對我們的先人表達懷念和尊敬。比如掃墓、植樹等。只有我們捨去這些傳統的迷信文化,爲全世界人口、文化、衛生、環境做出自己每一個人的時尚文化改觀。我們五千年的中國文化就仍能在世界優秀文化中獲得重生。這樣可以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蛻變的一小步。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造我們永遠有的傳統文化上,融入現代文化元素,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篇二十: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

吃中國飯,喝中國水,走中國路,流中國血,我們——是自豪的中國人,我們生活在這片久經滄桑仍能屹立不倒,傳承着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領土上,我們必須熱愛腳下的這片土地,愛她內心深處的靈魂。

什麼是中國靈魂?我覺得,中國靈魂就是深紮在每個人心中的文化力量。中華上下五千年,優秀統文化成爲了連接古今的時光隧道,讓我們可以穿梭其中,領悟古人的高超智慧。中華文化應成爲血液,深深熔鑄在我們的身體中,但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物質生活的不斷滿足讓傳承千年的古代文化漸行漸遠。“哈日”、“哈韓”熱詞彙在我們的手機屏幕上頻頻出現,“精日份子”的出現引起了衆多國民的譴責。他們瘋狂地追求外國文化,把外國文化作爲他們至高無上的的信仰,卻不曾想,作爲中國人,他們已經把中華文化拋之腦後。在新時代發展中,如果有越來越多缺少文化靈魂的中國人,那還如何談起中華民族的復興呢?

感受和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所追求的目標,我想成爲一個有思想、有信仰、有覺悟、有知識、有文化的新時代青年。在浩瀚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我曾見到孔夫子周遊列國,宣傳他的“仁”的思想,儘管累累若喪家之犬,卻仍明知不可爲而爲之;我曾見屈平在汨羅河邊的縱身一躍,他滿懷怨憤,卻不改心繫楚國的初心;我也曾見烈烈風中,岳飛手持長纓,滿腔熱血立下踏平胡虜的誓言;也曾見那低矮潮溼的牢房裏,文天祥挺直的身軀,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是什麼造就了中國人的性格?是他們!無數的先賢聖哲們爲後世的我們樹立了榜樣,鑄就了我們的價值觀。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中國人性格中那份的寬容和堅韌,沒有他們,或許我們就會缺少一點點對理想的執着和熱情,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

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世界裏,不僅有我們曾經的盛世芳華,更有我們欽慕的詩情畫意以及推崇的性格情操。我羨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愜意,期盼看到“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美景,更希望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樂觀豁達。山水濃淡顯意境,書法俊逸出情操。當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一個個或方正,或秀麗,或修長的漢字,你是否感受到漢字的力量。一撇一捺盡顯飄逸,一豎一橫盡顯正直,從甲骨文到隸書,再到奇險率意的草書,提按分明的楷書,風姿翩翩的行書,漢字文化的不斷演變造就了今天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漢字。但隨着網絡的進步,鍵盤,語音代替了我們手中的筆,提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一些人甚至忘記了部分漢字的寫法,這未免讓人遺憾和痛心!

當我們站立在繁華的國際大都市街頭,是什麼能讓世人知道我們是中國人?是黃頭髮黑皮膚嗎?不是!是我們的語言,是這語言背後的我們的民族性格;是我們的舉止,是隱藏在舉止後面的我們的審美理念和價值觀念。我是中國人,是中國的水土養育了我,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塑造了我!

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僅僅是經濟的復興,更是文化的復興。作爲一名中國的熱血青年,我們有夢敢追,應該肩負起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獻出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44002.html

  • 標籤: 精選 演講稿 競選班長演講稿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精選20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將傳統文化融入新時代的演講稿(精選20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