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館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保存到桌面
手機版首頁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精選5篇)作文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精選5篇)作文

 作者: | 閱讀: 7.8W 次

篇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精選5篇)

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興安盟委政府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效機制

(一)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脫貧攻堅5年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分類優化調整,研製出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新政策,確保政策連續性,增強脫貧穩定性。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兜底救助類政策繼續保持穩定。接續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安全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並根據脫貧人口實際情況給予適度傾斜。持續優化產業扶貧、就業扶持等發展類政策。統籌整合安排與過渡期內工作任務相匹配的銜接資金,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民政局、教育局、衛健委、醫保局、住建局、水利局、農科局、人社局、財政局)

(二)健全落實防致貧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進一步完善防致貧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重點圍繞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進行動態監測。健全監測預警機制,建立農戶主動申請、部門信息比對、基層幹部定期跟蹤回訪相結合的易返貧致貧發現和核查機制,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監測準確性。加強各鄉鎮、部門間數據共享和對接,建立行業部門定期聯席會商制度,逐戶分析研判致貧返貧預警信息,制定處置方案,明確責任單位,精準落實產業、就業、綜合保障、臨時救助、扶貧扶智及其他幫扶措施,做到風險及時發現、快速響應、動態清零。加大推進防貧保險力度,加快建立防貧基金,探索有效的易貧羣體劃定機制及具體的防貧作用機制,全面加強防貧保障。(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縣民政局、住建局、農科局、水利局、衛健委、醫保局、教育局、金融辦、人社局、林草局、交通局、工信局、殘聯、公安局、市監局、稅務局、紅十字會、供電公司)

(三)鞏固“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進一步壓實“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相關部門工作責任,凝聚鞏固脫貧成果工作合力。強化控輟保學聯保聯控責任,定期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實施精準控輟保學臺賬管理,確保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加大農村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配強鄉村教師隊伍,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等化。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做好脫貧人口基本醫保參保工作,繼續執行重大疾病醫療費用醫保報銷政策,有效防範因病返貧致貧風險。建立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繼續採取危房改造、集體公租房、幸福院等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健全農村供水工程長效運行管護機制,謀劃建設一批規模化、規範化農村供水工程與管網,提升農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教育局、醫保局、衛健委、住建局、水利局)

(四)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積極落實中央、區、盟關於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中央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等相關資金,進一步提升完善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推進後續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確保搬遷羣衆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完善安置區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安置區管理模式,形成完善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水平,鼓勵引導搬遷羣衆積極參與社區管理。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就近入學政策,真正讓搬遷羣衆融入到安置區日常的生產生活中。(責任單位:縣發改委,縣委組織部,縣鄉村振興局、農科局、人社局、民政局、教育局、衛健委、黨羣服務中心)

(五)強化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紮實開展扶貧資金、資產清產覈資工作,分級分類確權登記,健全規範公益類、經營類和到戶類“三本臺賬”,落實管護主體責任,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持續發揮效益。健全扶貧資金資產經營使用、收益分配和監督處置機制,扶貧資產收益除幫扶老弱病殘、獎勵補助、設立公益崗位、發展村級公益事業外,重點用於支持示範帶動能力強的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脫貧人口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嚴格按照扶貧資金資產管理辦法,量化確權、科學分配縣鄉統籌的扶貧資產。確權到戶或其他經營主體的扶貧資產,監督指導其依法依規自主管理和運營。(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財政局、農科局,縣委組織部)

(六)建立健全扶貧扶志長效機制。建立健全文化統領、人才引領、文化扶心、道德育人、志智雙扶長效機制,加強文化振興,激發羣衆內生動力,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保障。建設網上網下“學習講堂”,充分利用縣級融媒體中心、“村村響”、新媒體、講師團、宣講隊等基層宣傳文化陣地,常態化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論述、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針政策的宣傳宣講。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組織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法律援助、政策諮詢、文化科技服務、產業指導等志願服務。發展農民文藝隊、藝術團,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羣衆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羣衆精神文化生活。探索推進文明鎮村、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好家風故事巡講活動。深入開展“守村規、改陋習、重誠信、講互助”活動,試行開展“紅灰黑榜”評議活動。注重發揮積分爭星活動在引領文明鄉風中的作用,不斷提升農民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勞動創造幸福”主題宣傳教育,大力選樹身邊好人和先進模範典型,激發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鄉村振興局、文旅局、婦聯、融媒體中心)

二、聚力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

(七)支持發展壯大鄉村特色產業。科學謀劃編制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優化鄉村產業佈局結構。加快推動牛產業成爲農牧業支柱產業,深入實施“牧業再造XX”工程,加大資金、技術和配套服務支持力度,進一步提高牛產業入戶覆蓋率、品種改良率。持續推行“龍頭引領、散戶跟進”發展模式,重點扶持規模化經營和標準化養殖,培育一批規模養殖戶和專業合作社。健全牛產業鏈條,強化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包裝銷售等關鍵鏈條銜接。推動農牧業產業園區建設發展,大力引進產業鏈缺失項目、升級項目,延伸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加工、物流、冷鏈、信息等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實施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牧業、光伏、旅遊、電商、生態、庭院經濟、民族手工藝品製作等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繼續實施農畜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工程,積極培育打造本土企業品牌和特色產品品牌。深入實施種植業良種工程,建設高標準農田。深化拓展消費幫扶,推進消費扶貧專櫃、專館、專區建設,開展扶貧產品“五進”活動,促進農畜產品產銷對接。強化農牧業綜合執法,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單位:縣農科局、鄉村振興局、文旅局、發改委、工信局、市監局、林草局、供銷社)

(八)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建立依託國家信息系統和自治區大數據平臺的脫貧勞動力需求數據庫,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體系,深化勞務協作,多方位、多渠道促進脫貧人口就業。謀劃實施一批農村人居環境、交通、小型水利、文化旅遊、林業草原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投資規模小、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的以工代賑項目,增加就業崗位。繼續鞏固和完善發達地區的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脫貧勞動力轉移輸出就業,鼓勵靈活就業、就近就地轉移就業。合理開發使用鄉村公益崗位,優先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且能勝任崗位工作的脫貧勞動力,規範崗位聘任程序,明確崗位補貼標準。過渡期內保持生態護林員隊伍總體穩定,履職盡責能力整體提升。(責任單位:縣人社局、發改委、財政局、鄉村振興局、交通局、農科局、水利局、文旅局、林草局)

(九)持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謀劃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加快20戶以上自然村、抵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謀劃農村產業路、旅遊路、聯網路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無障礙環境建設、村容村貌提升。加強農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推動郵政快遞綜合服務站納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並形成現代寄遞物流網,推進物流體系建設,完善農畜產品物流配送體系,做好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站維護工作,到2025年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促進郵政快遞業與現代農牧業、鄉村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推廣“寄遞+電商+農特產品+農戶”模式,減少網購農畜產品的快遞包裝污染,倡導使用具有農畜產品特點的綠色包裝,發展農村綠色快遞。加強農村光纖及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實現信息通信網絡深度覆蓋。加強農村電網建設,因地制宜推廣鄉村電氣化應用。(責任單位:縣農科局、鄉村振興局、住建局、生態環境局、交通局、水利局、文旅局、工信局、發改委、中國郵政、供電公司、廣電網絡公司,縣委宣傳部)

(十)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繼續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統籌義務教育學校佈局結構調整,堅持因地制宜、先建後撤原則,保留必要的教學點、中心校,有序增加城鎮學位供給。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和培訓,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的學生資助體系。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公費師範生計劃,推動城鄉教師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過渡期內保持現有健康扶貧政策基本穩定,完善大病專項救治政策,優化高血壓等主要慢病簽約服務,鞏固返貧致貧人口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機制。繼續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工作,完善對口幫扶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提升鄉村醫生服務能力。改善縣疾控機構設施設備條件,提升應對重大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立農村低收入羣體住房安全保障機制,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持續推進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提升服務水平,豐富服務內容。(責任單位:縣發改委、教育局、人社局、衛健委、醫保局、民政局、住建局、鄉村振興局)

三、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

(十一)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以目前社會保障體系爲基礎,對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農村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充分利用民政、扶貧、教育、人社、住建、醫保等部門現有數據平臺,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對存在風險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及時發現預警、及時排查覈實。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模式,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風險點的早發現和早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幫助其提高內生髮展能力,參與產業發展,就地就近就業;對無勞動能力人口,加強兜底保障水平。完善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覈查和動態調整機制,開展常態化幫扶。(責任單位:縣民政局、鄉村振興局、教育局、人社局、住建局、醫保局、衛健委)

(十二)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嚴格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農村低保對象精準認定水平,健全動態調整機制。及時啓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嚴格按照補助標準對補助對象及時足額發放臨時價格補貼,確保困難羣衆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過渡期內自治區確定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不計入低保家庭收入。對農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殘、重病等特殊困難羣體,符合條件的參照“單人保”納入低保保障範圍。鼓勵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保對象參與就業、創業,落實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優惠政策,在計算其家庭收入時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完善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給予相應的社會保險補貼及扶持政策,逐步提高救助供養水平和服務質量。穩定殘疾人兜底救助政策,健全殘疾人康復服務體系。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根據對象類型、困難程度等,針對性地給予困難羣衆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支持鄉鎮設立社會救助服務中心和社會工作站、村(社區)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和社會工作站(室),配備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嚴格落實臨時救助專項資金制度,簡化發放程序,提高資金髮放效率,確保能夠及時解決困難羣衆的突發性、臨時性的生活困難。(責任單位:縣民政局、人社局、鄉村振興局、醫保局、殘聯、衛健委、教育局、住建局、財政局)

(十三)合理提高農村醫療保障待遇水平。鞏固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統籌發揮綜合保障梯次減負功能。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分擔機制,優化個人繳費和政府補助結構。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繼續進行大病保險傾斜支付,逐步提升城鄉居民大病保障能力。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參保繳費資助政策,對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分別給予全額資助、定額資助。夯實醫療救助託底保障,通過明確診療方案、規範轉診、控制目錄外費用等措施,將救助對象政策範圍內自付費用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建立醫療救助對象精準識別機制,加強部門信息共享,科學確定救助範圍和標準,合理設定年度醫療救助限額。完善以政府爲主導的多元化醫療救助費用籌資機制,重點加大醫療救助資金投入。結合我縣實際,分階段、分對象、分類別調整脫貧攻堅期超常規的保障政策,取消不可持續的過度保障措施,將自行開展的各類補充保障措施所涉資金劃入醫療救助基金;過渡期內不屬於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返貧致貧人口的脫貧人口,逐步轉爲按規定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做好政策銜接和平穩過渡。(責任單位:縣醫保局、衛健委、民政局、財政局、鄉村振興局)

(十四)加強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繼續全面落實好城鄉居民困難羣體養老保險政府代繳政策,按時足額發放養老保險待遇。全面落實國家、自治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各項調待政策,養老保險保障水平不低於去年同期水平。推進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縣級農村供養服務設施建設工作,基本形成縣、鄉供養服務設施相銜接、佈局科學、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強化特殊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及空巢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加快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嚴格落實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及時足額發放各類保障資金,加強兒童福利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養、治、教、康配套設施及服務功能,全力做好孤殘兒童生活保障工作,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深入開展“福康工程”和“助康工程”篩查工作,加強殘疾人託養照顧及康復服務。(責任單位:縣人社局、民政局、殘聯)

(十五)織密兜牢喪失勞動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及時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給予相應的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對遭遇突發性、緊迫性、災難性困難,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生活仍有困難的農村喪失勞動能力人口,通過臨時救助給予應急性、過渡性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責任單位:縣民政局、衛健委、醫保局、教育局、住建局、人社局)

四、着力提升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

(十六)堅持和完善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深化京蒙協作,加強與北京市房山區全面對接,建立健全“雙向協作、多方共贏”機制,加大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等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共建產業園區,加快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協作體系。爭取北京市房山區財政援助資金保持穩定,幹部人才繼續壓茬選派。接續做好中央機關、自治區廳局和盟直單位定點幫扶銜接工作,研究制定新一輪幫扶計劃。更加註重發揮市場作用,強化以企業合作爲載體的幫扶協作。組織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投身脫貧地區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支持民營企業穩崗促就業,鼓勵企業和商會組織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創新。(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縣委組織部、統戰部,縣工商聯、京蒙協作辦)

五、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政策有效銜接

(十七)分類分批梯次推進農村鄉村振興。按照“規劃先行、示範引領、分類推進、全面振興”工作思路,探索符合XX本地特點的鄉村振興機制、路徑和方法。綜合考量區位優勢、基礎設施建設、村“兩委”班子建設情況、自然屯數量、產業發展潛力、人文環境等要素,利用中央銜接資金、京蒙協作資金、中央定點幫扶資金,分類分梯次推進農村鄉村振興。確定全縣第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21個,其中2021年重點建設8個村,以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爲重點,聘請相應資質的編制單位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制定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策劃生成一批高質量鄉村振興項目,確保8個示範村2021年底建設成型。對於鞏固提升“十個全覆蓋”和脫貧攻堅期間建設成果較好的村,在鞏固脫貧成果、產業發展、庭院經濟、人居環境整治、垃圾處理和文化扶心、民主管理等各方面繼續提升水平。其他村逐步推進,未做規劃前,重點做好脫貧成果鞏固、防致貧返貧、產業發展和環境整治工作。(責任單位:縣鄉村振興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財政局、農科局、京蒙協作辦,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其他有關部門)

(十八)做好財政投入政策銜接。過渡期內在保持財政支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前提下,根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需要,科學安排財政整合投入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調整支持重點。嚴格落實生態脆弱地區移民專項資金,統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融資資金償還有關工作。過渡期前3年繼續開展統籌整合涉農涉牧資金工作,3年後按照中央、自治區要求做好調整。實行績效目標管理,做好項目績效申報等工作,加強資金監管。探索創新以工代賑資金折股量化分紅、公益性崗位設置、以工代訓等多種賑濟方式,精準謀劃以工代賑項目,明確勞務報酬發放規模及比例、帶動低收入人口就業規模等,依法依規放寬以工代賑項目招投標限制。繼續落實政府採購支持脫貧攻堅政策,鼓勵預算單位採購農村農副產品。過渡期內繼續全面落實涉農涉牧、小微企業和重點羣體創業就業等脫貧攻堅相關稅費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發改委、鄉村振興局、自然資源局、稅務局)

(十九)做好金融服務政策銜接。充分發揮再貸款、再貼現作用,增強政策支持普惠性,加大金融機構對涉農涉牧、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現有再貸款幫扶政策在展期期間保持不變。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村創業擔保貸款投放力度,創新貸款服務方式,合理簡化貸款審批手續。轄區法人銀行機構總體完成普惠型小微企業“兩增”工作目標。落實脫貧戶、邊緣戶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確保扶貧小額貸款發放規範、使用規範。推動開發性、政策性金融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加大“三保障”項目信貸投入,在業務範圍內爲鄉村振興提供中長期信貸服務。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活體牲畜質押貸款和農村承包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落實好保費補貼政策,鼓勵保險機構開發符合各類農牧業生產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額補充型商業保險、收入保險、價格保險等新產品,爲奶業、肉牛、肉羊等優勢農牧業產業發展提供保險保障。豐富財政保費補貼品種,逐步提高保險覆蓋面。按照區盟要求,推廣“期貨+保險”業務,引導農民和涉農涉牧企業積極參與,積極引入期貨經營機構提供專業化服務。(責任單位:縣財政局、鄉村振興局、金融辦、人社局、農科局、金融機構)

(十九)做好土地支持政策銜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嚴禁違規佔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控非農建設佔用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在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時,預留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用於農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零星分散的農村文旅設施及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用地需求。過渡期內,落實區盟每年600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規劃要求,如無法滿足用地需求,上報自治區統籌解決。繼續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餘指標區內流轉交易政策,統籌耕地保護、村鎮治理、產業聚集、生態修復、公共配套設施工程建設。按照國家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相關要求,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工作。(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局)

(二十)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銜接。延續脫貧攻堅期間各項人才智力支持政策,鼓勵引導各類人才紮根基層。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一線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職稱傾斜政策。組織開展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專家服務基層行動計劃、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計劃等培養培訓項目。加強職業院校基礎能力建設,面向農民就業創業需求提供職業技術教育與技能培訓。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加強對高素質教師的需求補充。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等高校基層服務項目。(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編辦,縣人社局、鄉村振興局、教育局、團縣委、衛健委、發改委、財政局)

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二十二)做好領導體制銜接。健全縣、鄉、村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三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構建職責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縣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要建立統一高效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議事協調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督促指導,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實。(責任單位:縣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委組織部,縣農科局、鄉村振興局)

(二十三)做好工作體系銜接。平穩有序做好縣鄉扶貧機構和職能職責調整優化,保持機構隊伍總體穩定,健全完善銜接工作體系,將工作對象從農村貧困人口拓展到所有農村居民,將工作內容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堅持“五化協同、大抓基層”,持續加強村黨組織建設,結合村“兩委”換屆選好用好鄉村振興帶頭人,加強鄉土人才孵化中心建設,培養農村後備力量。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有效路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強化村網格化管理,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堅持“因村制宜、因村選派”原則,健全常態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責任單位:縣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鄉村振興局、農科局、發改委、人社局、財政局、直屬機關工委,縣委組織部、政法委、編辦)

(二十四)做好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銜接。根據自治區關於“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編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科學統籌、合理謀劃,高質量、高標準編制“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將脫貧人口穩定就業、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全縣“十四五”總體規劃,認真做好組織實施工作。(責任單位:縣發改委、鄉村振興局、農科局,縣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十五)做好考覈機制銜接。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範圍。與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做好銜接,科學設置考覈指標,改進考覈方式,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強化考覈結果運用,將考覈結果作爲幹部選拔任用、評先評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對考覈成績排名落後、履職不力的鄉鎮和縣直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持續加強宣傳工作,在全社會營造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縣委辦、政府辦、組織部、宣傳部、紀檢委,縣委農村牧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農科局、鄉村振興局)

篇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民政部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部署和《安徽省民政廳扶貧辦關於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等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我縣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出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特殊羣體、聚焦羣衆關切,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5年過渡期內,按照中央“四個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民政領域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全力保障好符合救助條件的脫貧人口基本生活。調整優化民政政策措施,補齊民生保障短板弱項,適度擴大兜底保障和福利政策覆蓋範圍,提高民政服務質量和水平,更好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二、保持過渡期政策總體穩定,鞏固兜底保障成果

(一)持續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將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及時與相關部門共享信息,按規定協助開展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經本人申請,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落實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等政策,對已脫貧農村低保對象在覈算低保家庭收入時按規定扣減必要的就業成本,收入超過低保標準後給予6個月的漸退期,增強其就業的穩定性。

(二)持續做好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開展“三留守”人員定期探訪,完善以農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兒童爲重點的定期探訪制度,加強信息動態管理。依靠村“兩委”班子、駐村幹部、兒童主任、社會工作者、親朋鄰里等,日常巡訪掌握基本情況,及時防範、積極化解風險隱患。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嚴格保障標準,細化保障措施,確保不漏一人,防止發生涉及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權益保障的極端個案。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制度建設,完善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措施。

(三)持續做好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福利保障工作。細化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探索推進農村殘疾人社會化照護服務,爲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照料或日間照料、鄰里照護服務。鼓勵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不斷加大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康復工作力度。指導農村地區做好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工作,爲農村精神障礙患者提供社會交往、工作技能訓練、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社會服務,幫助其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三、完善民政領域制度體系,加強同鄉村振興銜接

(四)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風險預警、研判和處置機制,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相應的救助幫扶範圍。會同相關部門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包括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以及其他農村低收入家庭成員在內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庫。加快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業務體系,加強大數據分析比對,及時預警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做到早發現、早幫扶。

(五)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優化最低生活保障審覈確認程序,完善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人員認定方法,適度擴大基本生活救助覆蓋範圍。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推進低保制度城鄉統籌發展。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推進實施特困人員住院護理保險,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提升特困供養人員照料服務質量。發揮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完善縣級困難羣衆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覈對機制,擴大部門間信息共享範圍。完善主動發現機制,推動鄉鎮“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提質增效。

(六)健全完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加強合同執行情況監管。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重點增強縣級供養機構失能照護和集中供養能力,提升護理型牀位佔比,並配備專業化照護人員,強化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照護服務能力;盤活鄉鎮敬老院設施資源,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增強運行活力,將服務範圍延伸至村級幸福院和居家老人;加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實現易地搬遷安置點養老服務全覆蓋;用好農村互助幸福院等設施,豐富互助養老服務內容,提高服務便捷性,滿足廣大農村老年人就近就便養老需求。

(七)着力提升殘疾人福利保障水平。完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政策措施,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拓展補貼發放範圍,逐步把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覆蓋至農村無固定收入、農村低收入家庭、重殘無業、一戶多殘、老殘一體、依老養殘等殘疾人困難羣體,護理補貼覆蓋至三級、四級智力和精神殘疾人。推動建立基本型康復輔助器具補貼制度。加大“福康工程”等公益項目實施力度,確保更多的殘疾人享受到基本康復服務。

(八)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強化鄉鎮基礎作用,積極推進農村基層羣衆性自治組織規範化、標準化、智能化建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治理工作。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網絡,提升社區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暢通惠民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深入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工作,創新社區工作法,暢通和規範羣衆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全面開展社區協商,加強村級議事協商規範化建設。

(九)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指導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和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作用。引導、鼓勵慈善力量通過投入資金、捐助物資、捐建設施、開展培訓、實施項目等方式,助力鄉村振興。繼續實施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三區計劃”和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牽手計劃”。鼓勵和支持各地依託民政服務機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鄉鎮社工站設立志願服務站點,廣泛開展志願服務。積極參與“安徽慈善獎”評選表彰工作,宣傳在我縣慈善活動中事蹟突出、影響廣泛的單位、個人、志願服務等愛心團隊、慈善項目等。

(十)持續做好區劃地名工作。優化調整城市基層和鄉鎮行政區劃,激發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進一步規範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和地名標誌設置,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和信息化建設。加強界線管理和平安邊界建設,依法組織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積極消除界線糾紛隱患。

四、進度安排

(一)動員部署、明確任務(2021年5月)。縣民政、扶貧部門制定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時間節點、責任部門、工作舉措和落實標準。

(二)動態監測、摸清底數(2021年7月底前)。5月底前,結合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全面開展摸底排查,通過自主申報、入戶走訪、熱線反映、數據比對等方式,摸清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底數,納入監測範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救助幫扶範圍。6月底前,初步建成低收入人口信息庫。7月底前,結合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開展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農村低收入羣體的全面排查、動態管理,實現救助對象有進有出、精準認定。

(三)政策落實、應保盡保(2021年10月底前)。全力推進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的拓展和應用,民政、扶貧部門密切關注低收入人口情況變化,及時分析並篩查出有潛在風險的對象,鄉鎮、村(居)強化主動發現機制,組織人員對有潛在風險的對象,做到“一戶不漏、一人不落”地開展實地調查,一旦發現需要救助的低收入困難羣衆,及時給予救助幫扶,做到應保盡保。

(四)查漏補缺、鞏固深化(2021年12月底前)。11月底前,縣民政、扶貧部門結合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通過機動式明查暗訪、隨機檢查等方式,進一步查漏補缺,及時解決發現的個案問題,確保兜底保障網更嚴密、更牢固、更有效。12月底前,總結梳理工作開展情況,總結提煉行動成效和工作經驗。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領導責任。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將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爲民政系統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民政重點工作範圍,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統籌做好政策銜接相關工作。

(二)加強隊伍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規範推進社會救助協理員隊伍建設。加快鄉鎮社工站、未成年人工作保護站和農村社會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結合基層實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養老服務員、兒童福利督導員、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業務培訓,提升各類人才業務素質和綜合素養,提升農村社會治理、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工作水平。

(三)強化督促調度。緊密圍繞中央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加強監督檢查。健全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深化拓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成果。鄉鎮民政、扶貧部門要在7月10號、10月10號、12月10號前向縣民政局、扶貧辦報送本鄉鎮工作進展情況。

篇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

根據《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以及《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於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我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XX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長效幫扶機制,健全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全面振興。

(二)目標任務。到2025年,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機制逐步完善,鄉村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明顯提高,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鄉風文明水平顯著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農民平均水平,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5萬元。到2035年,“千鎮萬村”振興目標基本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全縣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三)穩定現行幫扶政策體系。將“十四五”時期作爲我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行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穩定兜底救助政策,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並根據脫貧人口實際困難給予適度傾斜。鞏固優化發展類政策,完善產業帶動、就業扶持、技能培訓、小額信貸支持措施,做好與鄉村產業振興政策銜接。

(四)完善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結合省、市防止返貧大數據監測平臺以及我縣“民情地圖”應用推廣,健全困難羣衆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建立農戶主動申請、部門信息比對、基層幹部定期跟蹤回訪相結合的易返貧致貧人口發現和核查機制,及時發現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持續關注家庭收支變化、勞動力變化、“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預警監測指標,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落實具體的幫扶責任人,針對不同的返貧風險分層分類及時制定幫扶措施,構建“大數據+網格化+羣衆路線”治理體系,及時消除返貧風險,鞏固脫貧成果。

(五)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實施新時代XX鄉村青少年健康成長“兩幫兩促”行動,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脫貧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有效防範因病因殘返貧致貧風險,落實分類資助參保政策。建立農村脫貧人口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等多種方式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鞏固維護好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斷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六)強化消費幫扶力度。繼續推動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各級工會加大對國家832平臺及省、市、縣消費幫扶平臺產品採購力度,組織好幫扶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超市、進社區。開展好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持續推動“三專”(專櫃、專館、專區)、消費扶貧創業創新基地建設工作,支持XX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XX館、XX市消費扶貧中心、XX市扶貧產品電商平臺、陸河供銷社陸供優品-陸河扶貧產品專櫃、陸河縣扶貧產品直營店等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的運營發展,暢通我縣消費幫扶產品銷售渠道。

(七)健全扶貧資產管理機制。做好經營性扶貧資產和公益性扶貧資產確權登記工作,明確專門機構、專人、專賬、專戶管理,完善扶貧資產管理臺賬和制度體系。探索創新多層次、多樣化運營管護機制,完善扶貧資產收益分配製度,經營性資產收益重點用於項目運營管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公益事業,健全到村、到項目、到人的收益分配機制。鼓勵鎮、村從扶貧資產收益中規劃出部分資金,作爲返貧風險較高農戶的產業、就業獎補資金。強化鎮村和行業部門監督責任,重視公告公示制度完善和方法創新,定期開展扶貧資產檢查工作,及時糾正發現問題,預防“貪蠅”“微腐敗”發生,避免扶貧資產縮水消蝕問題,依法維護農戶財產權利。

三、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

(八)做好精準識別管理。以現有社會保障體系爲基礎,對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農村低收入家庭,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充分利用省、市、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以及各部門現有數據系統,加強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層主動發現機制。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定期覈查和動態調整機制。

(九)拓展穩定增收渠道。高質量推動“粵菜師傅”“XX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加快實施農村電商、“鄉村工匠”、“高素質農民培育”重點工程,鼓勵涉農高校、科研單位、職教中心開展培訓服務。完善各類產業園區吸納勞動力就業管理機制,加強“村企”“園村”“校企”招聘對接,積極開發就地就近就業崗位,繼續辦好扶貧車間,對就業特別困難的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進行託底安置,推廣“愛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幫扶做法。加強就業失業監測和動態幫扶,健全幫扶項目與低收入羣衆參與掛鉤機制,採取以工代賑、生產獎補、勞務補貼等方式,組織動員低收入羣衆參與幫扶項目實施,增加低收入人口工資性收入。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同步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休閒康養、電子商務、文創體驗等農村新產業,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多渠道增加低收入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適當提高農村、涉農社區居民養老、醫療、兜底保障、失業救助等社會保障水平,不折不扣落實好國家、省、市出臺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項強農惠農富農補貼政策,增加低收入人口轉移性收入。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能力,積極鼓勵引導低收入人口通過流轉、股份合作等方式盤活土地、宅基地等資源,以地租、利息、股息、紅利、增值收益等多種形式增加低收入人口財產性收入。加強不良行爲懲戒。

(十)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學認定農村低保對象,提高政策精準性。調整優化針對原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單人保”政策,將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將符合條件低收入家庭納入教育、住房、醫療、就業等專項救助範圍。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按規定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並按困難類型及時給予專項救助、臨時救助等。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困難羣衆加強臨時救助,推進對特困供養對象、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

(十一)完善養老保障和兒童關愛服務。繼續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保費政策,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按照最低繳費檔次爲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返貧致貧人員、重度殘疾人和精神智力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羣體代繳部分或全部保費。強化縣鎮兩級公辦養老機構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支持積極開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地方試點。加大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病重殘兒童等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及留守老人關愛保障力度。穩步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實施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做好就業幫扶、託養照護、康復服務。

(十二)加強醫療保障工作。堅持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將農村特困人員、農村低保對象、農村低收入家庭救助對象等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救助範圍,繼續全額資助農村特困人員,定額資助低保對象、農村低收入家庭救助對象,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後,個人及其家庭難以承擔的符合規定的基本醫療自負費用,給予適當比例補助。完善大病專項救治政策和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政策,優化高血壓等主要慢性病簽約服務。均衡城鄉醫療保障待遇,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制度,逐步提高門診保障水平,減輕醫療費用負擔。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欠發達地區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

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十三)實施幫鎮扶村工程。把鎮村作爲鄉村振興支持重點,整合深圳鄉村振興對口幫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等資源,實施“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科技力量”組團式幫扶,調整優化鄉村振興區域結對幫扶關係。深化擴權強鎮改革,把鄉鎮建設成爲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實現縣鎮村功能銜接互補。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鄉村振興改革試點。

(十四)大力發展鎮村經濟。深入推進“跨縣集羣、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大力促進青梅、茶葉等本地優勢產業跨縣集羣,在現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爭取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力爭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引導種業、精深加工、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村二三產業在城鎮融合發展,優化打造鎮域產業發展集聚區;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美麗經濟,市場化發掘獨特的紅色、鄉愁、生態等文化,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數字農業、發展都市型現代精品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遊、健康養生、文化體驗等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城鎮。引進一批經濟實力強、富有農業投資經驗的企業來我縣投資發展農業,扶持培育鎮村特色產業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入實施“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系列培育工程,加強鄉鎮農產品冷鏈配送、加工物流中心建設,培育發展鄉村產業發展綜合服務體,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提升鎮域經濟帶動能力。深入推動“5+2”農村綜合體系改革,探索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路徑,增加扶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交易制度與交易平臺,探索實施“股票田”改革,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依法通過股份、合作、租賃等形式,積極參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鼓勵集體經濟組織通過提供多元化社會服務,培育鄉村美麗經濟、生態產業、康養娛樂、休閒旅遊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新型村集體經濟。

(十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把圩鎮納入“八大美麗”範疇,成爲示範帶不可或缺的節點,科學佈局城鎮、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重點圍繞沿交通線、沿邊界線、沿旅遊景區、沿城市郊區等“四沿”地區,開展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再提升行動,分類推進村莊建設,保護和突出本地區傳統風貌特色。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完善鄉村水、電、氣、道路、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健全運營管護長效機制。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覆蓋和5G網絡建設。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持續推進“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和全域實施“五美”行動,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長效機制,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全面排查農村房屋安全隱患,綜合整治削坡建房。提升農房建設質量,支持新建一批宜居型示範農房。

(十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強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縣鎮村統籌,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加快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方面建設,優化養老托育設施、文旅體育、社會福利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強鄉鎮公共服務功能,完善農村公共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險等基本公共服務。健全鄉鎮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和網上辦事平臺,打造鎮級產業物流終端。提升村莊公共服務能力,加強黨羣服務中心和政務服務終端體系建設,健全“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完善養老、託養、文體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羣團組織承接參與鄉村公共服務的積極作用,加大扶持和培育紮根鄉村的社工機構和公益志願社會組織。實施鄉村文化培育工程,挖掘、保護、傳承、發展鄉村特色文化。

(十七)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鼓勵企業通過村企結對、村企共建、連片包鎮等形式,積極參與鄉村特色產業開發、消費幫扶協作、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服務提供、鄉村風貌提升、文明鄉風培育、農村人才培養、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特困羣體救助等。完善企業參與鄉村振興的財政、金融、稅費等支持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與鄉村建設服務項目。

五、加大政策支持銜接力度

(十八)做好財政投入和金融服務。穩定現有財政投入政策,根據鄉村振興需要和財力狀況建立穩定增長的投入保障機制,深入推進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管好用好省級涉農資金。落實提高土地出讓收入比例用於農業農村政策。健全金融支持幫扶產業發展、帶動低收入人口增收的掛鉤扶持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涉農信貸業務力度,支持開發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業務範圍內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中長期貸款服務。落實小額貸款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按規定享受現行稅收減免政策。落實無還本續貸、盡職免責等監管政策。

(十九)加大用地支持保障。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規模,優先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用地需要。靈活使用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復墾節餘指標省內交易政策,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餘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優先滿足農村發展建設和產業發展用地需要。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

(二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作用,落實縣域內人才統籌培養使用制度,實施“人才下鄉、幹部返鄉、能人回鄉”計劃和高校畢業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幹事創業,引導和支持各類人才通過投資興業、行醫辦學、捐資捐物、志願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可回鄉任職,鼓勵各地積極出臺並落實志願者紮根各地的政策措施,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按有關規定在脫貧地區兼職並取得合法報酬。

(二十一)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面向農業全產業鏈配置科技資源。強化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支撐作用,積極爭取省“院地合作”支持,深入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和特聘農技員制度,推動農村科技特派員與幫扶產業基地、幫扶項目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把幫扶成果作爲學術評價、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探索實施農業科技人員“縣管鎮用、下沉到村”新機制。鼓勵和扶持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涉農專業畢業生到鄉鎮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優化農技推廣隊伍。

六、強化抓黨建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

(二十二)加強領導體制銜接。健全省負總責、部門聯動、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省市縣鎮村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加快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強化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職責,建立統一高效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議事協調工作機制。

(二十三)加強工作體系銜接。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及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在工作力量、組織保障、規劃實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方面,做到一盤棋、一體化推進。深入實施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強化鎮黨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深入貫徹實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3+1+7”工程。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頭雁”工程,持續推進村幹部能力素質優化提升行動,選好用好管好鄉村振興帶頭人,堅持和完善繼續向重點幫扶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制度。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優化縣、鎮、村三級鄉村振興工作機構隊伍配置,健全激勵幹部投身一線擔當作爲的機制。

(二十四)加強規劃項目銜接。以實施鄉村振興規劃爲重點,統籌脫貧地區各項具體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將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大舉措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將有關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十四五”相關專項規劃。優化完善幫扶政策,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政策,健全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加強鄉村振興項目庫建設。

(二十五)加強考覈監督銜接。把縣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效納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範圍,考覈結果作爲幹部選拔任用、評優評先、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健全日常督查與年度評估相結合的考覈評價機制,科學設置考覈指標,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加強審計、媒體、民主監督,推動相關政策措施落實見效。

篇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

XXX村20XX年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方案

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根據自治區、市委、縣委《20XX年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方案》,結合我村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九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和市與縣委的安排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實效導向,落實“四個不摘”“八個不變”工作要求,以“冬季攻勢”爲統領,確保減貧工作平穩轉型,推動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

二、領導小組

組長:XXX、(村第一書記)

XXX、(村黨支部書記)

副組長:XXX、(扶貧站張)

XXX、(村委會主任)

成員:XXX、(工作隊員、扶貧專幹)

XXX、(工作隊員、扶貧專幹)

XXX、(村黨支部副書記)

XXX、(村委會副主任)

XXX、(村婦聯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村扶貧扶貧工作站,承擔日常統籌協調工作。

三、工作重點

(一)抓宣傳培訓

1、深化感恩教育。紮實落實《關於在貧困羣衆中開展感恩教育的通知》,組織村“兩委”成員和幫扶幹部,通過“入戶走訪調研”等方式,加強扶貧政策宣傳,進一步算清扶貧“四筆賬”,培養脫貧攻堅“明白人”,做到“筆筆清”“項項準”,確保貧困羣衆記得住、講得清、說的明。同時,通過宣傳欄、展板等方式,對比展現貧困戶脫貧、貧困村退出前後的巨大變化,充分反映新時期我村的嶄新面貌和幹部羣衆的良好精神面貌,教育引導羣衆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2、強化典型引領。積極選樹“扶貧典型事”,由村“兩委”人員組織梳理脫貧攻堅以來,本村具有標誌性和歷史意義的扶貧典型事項,記錄奮鬥歷程,展現輝煌成就。選樹“脫貧示範戶”,通過製作宣傳欄、入戶宣講、抖音平臺發佈等方式,讓脫貧示範戶講述自己的脫貧經歷和奮鬥過程,講述脫貧前後的巨大變化,用身邊的鮮活事例感染羣衆、激勵羣衆,讓選樹、宣傳的過程成爲羣衆知黨恩、感黨恩的過程。選樹“最美扶貧人”,從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幹部和幫扶幹部中,選樹責任心強、實績突出、幫扶實績感人的“最美扶貧人”,激發廣大幹部幹事創業動力。

3、加強全員培訓。開展分級各類幹部羣衆約150人,其中:參與扶貧工作的幹部(含幫扶幹部、村幹部)65人、已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一戶一“明白人”76人,做到幹部羣衆培訓全覆蓋。採取集中培訓和一對一培訓相結合,對我村各級幹部可採取以會代訓、視頻培訓等方式進行,對幫扶幹部可採取視頻培訓、集中授課等方式進行。重點培訓: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自治區黨委、市委、縣委關於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產業扶貧、轉移就業、電商扶貧、旅遊扶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宣傳總結、扶志扶智等方面政策措施和典型經驗,項目建設管理、扶貧資金使用、扶貧項目資產後期管護等政策。對羣衆採取一對一宣講、一對一算賬等方式進行個性化培訓,開展貧困戶“明白人”培訓,重點培訓:黨的方針政策、扶貧惠民政策,享受的政策與項目,貧困家庭“明白人”清單;實用技術(特色種植業、林果業提質增效、庭院經濟、電子商務等)和就業技能培訓以及法律知識普及等。2021年1月15日前,完成對村兩委與駐村幹部有關“20XX年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部署培訓、項目資產、鞏固拓展、問題整改專題培訓;2021年1月20日前,完成對幫扶幹部有關宣傳培訓;2021年2月5日前,完成對貧困羣衆的全覆蓋培訓。

(二)抓項目資產

1、完善村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項目庫。一是把握總體要求。嚴密關注村裏脫貧不穩定戶、因重大事故或突發狀況引起致貧返貧風險人員,制定“一戶一策”,積極爭取項目支持,確保實現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不返貧。二是明確工作重點。根據自治區、市委以及縣委要求,2021年項目項目申報以產業發展、就業爲重點,嚴格遵循項目申報程序進行編報。

2、規範扶貧資產管理。進一步完善村級扶貧資產管理制度體系,落實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責任,明確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範圍、類型、內容和工作程序,確定管護主體,規範經營性資產收益的分配使用,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同時,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產風險防控機制,提前預判資產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定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對排查出的風險隱患進行評估研判,查找分析原因,分類分級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日常監控臺賬,確保扶貧資產運營合理合規、管護到位、收益穩定。

(三)抓鞏固拓展

1、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根據自治區黨委、市委、縣委以及鄉黨委工作要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保持“五個不變”,做到村級扶貧領導小組不變、扶貧工作站不變、第一書記與支部書記一起抓不變、“雙組長”責任制不變、各級幫扶關係不變,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

2、做好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緊盯因病、因學、因殘、因重大災害、突發事件、疫病疫情等容易引起易返貧致貧因素,完善“實時監測、即時預警、未返即防”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一是明確對象精準預警,對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標註或錄入的66戶238個已脫貧人口(含4戶19個脫貧不穩定戶)和2戶8個邊緣易致貧人口及時納入監測預警範圍。二是即時預警迅速響應,對監測預警的結果分析研判並及時處理,研判後不需要實施動態幫扶的則直接消除風險,需要幫扶的立即啓動幫扶機制,實施幫扶措施。動態更新邊緣易致貧戶和脫貧不穩定戶動態幫扶和風險消除臺賬。三是堅持學習常態化,村幹部與駐村工作隊通過針對性的學習相關政策文件,正確理解掌握監測預警機制。

3、抓好邊緣易致貧戶提升。加強邊緣易致貧戶實名制臺賬管理,全面開展邊緣易致貧戶致貧風險排查,以解決邊緣易致貧戶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爲重點,從產業就業、醫療保障、教育資助、綜合保障、防貧保險、扶志扶智等方面精準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方案,全力抓好邊緣易致貧戶提升。

4、抓好脫貧不穩定戶鞏固。建立幹部走訪排查、行業單位數據篩查、農戶自行申報預警機制,緊盯脫貧不穩定戶中的重點人羣,關注因病、因災返貧等重點領域,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實時監測、即時預警、未返即防,把返貧致貧風險降到最低;全面開展脫貧不穩定戶返貧風險排查,制定針對性“一戶一策”幫扶方案,確保持續增收不返貧。重點做好產業、就業和消費扶貧工作,幫助有勞動力的脫貧人口提升能力素質,激發內生動力,通過勞動增收;對無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落實綜合保障措施,確保不落一戶一人。

5、抓好產業就業。認真做好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總結,爲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向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提供理論和實踐基礎;認真整理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檔案;對已建立的產業、就業等進行梳理完善,提高質量;落實好以產業促增收、以產業帶就業各等項措施,拓寬帶貧益貧鞏固提升的能力。

6、抓好鄉村振興銜接。着力提升脫貧質量。將產業、就業、教育、生態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證脫貧的質量與可持續性發展。堅持發展產業強基礎,調整優化扶貧產業結構,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農業與農副產品加工等二產深度融合,與文化、電商、等交叉融合,健全聯農帶農強農有效激勵機制,多方式構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多分享產業融合發展帶來的增值收益。促進就業穩增收,通過產業就業、疆內外轉移就業、龍頭企業及鄉村車間拉動就業、項目建設帶動就業等多種途徑,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就業、人人有活幹、月月有收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做好院內院外“六件事”,因村制宜建設美麗鄉村,推動村容村貌整潔向生態宜居轉變。強化新風尚與新面貌,建強意識形態陣地,推動村級文化藝術發展,讓農民羣衆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全面強化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

7、抓好精準扶貧檔案。一是抓好脫貧攻堅總結。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地委、縣委以及鄉黨委工作安排部署,精心組織,認真開展我村脫貧攻堅總結工作,講好庫木墩村脫貧故事,爲葉城縣脫貧攻堅工作總結提供豐富的影像資料,爲建黨100週年獻禮。二是抓好精準扶貧檔案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強化精準扶貧檔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精準扶貧檔案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制,採取有力措施,嚴格落實檔案管理要求,對照精準扶貧文件材料歸檔範圍和保管期限表,進行分門別類整理,確保分類準確、整理規範。要安排專人負責,積極協調經費投入,嚴格檔案安全保管制度,配齊相應設施設備,改善檔案管理的基礎條件,確保安全保管。

XXX鄉XX村村委會

20XX年12月25日

篇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

爲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州委七屆十二次全會、縣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及省委、州委、縣委農村工作會議暨省、州、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精神以及《中共貴州省委關於制定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文件要求,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五大發展行動爲總抓手,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通過培育典型、打造精品,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全鎮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二、建設目標

實現產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圍繞特色產業,推動產業振興

1、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積極培育增收致富的規模產業。大力發展林下菌藥產業。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圍繞“123111”發展思路,以福堯爲核心區,拓展大偉線和板用線,實施“稻耳模式”“林菌(藥)模式”,實現“五統一”(統一規劃種植、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保底回收、利潤分成)目標。2020—2025年規劃發展2萬畝林下菌藥產業,其中7000畝靈芝、黑木耳6000畝、5000畝紅託竹蓀,其他食用菌類2000畝;2021年6月30日前,在福堯村、者術村、XX村、昂濤村、板用村持續發展林下食用菌種植產業項目,帶動搬遷羣衆就業增收;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XX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廠房建設項目。深入推進秋冬種工作。完成小麥411畝、油菜6234畝、蔬菜4908畝、馬鈴薯26畝。紮實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全鎮有5家農用物資經營門市,雜稻備種8。8噸;雜交玉米備種4。4噸;農藥到位0。81噸、農膜0。43噸、地膜0。68噸;肥料中複合肥到位13。3噸、尿素9。1噸、磷肥2。2噸;各種農機具噴霧器、機耕等齊備齊全,做到春耕備耕物質早準備、早到位、早供運,滿足於農業生產需求。2021年計劃完成水稻種植8950畝,玉米種植4510畝。培育油茶產業工業化。激活油茶烘乾廠發揮作用,提升產、加工經濟發展水平。2021年規劃完成油茶種植300畝,每畝補助農戶500元。推進杉木精深加工建設。深挖林木資源利潤,實現林木種、產、銷產業鏈。加大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爭取實現農業機械作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決確保糧食安全。

2、全面推進旅遊產業化發展,牢牢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加快發展全域旅遊新格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提升旅遊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福堯景區提級改造建設。依託生態農林業優勢,拓展宜遊、宜居旅遊升級改造項目建設,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綠色生態康養旅遊小鎮。發掘“杉海XX,森林氧吧”品牌,打造康養宜居宜遊生態型美麗鄉鎮,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圍繞鄉風文明,推動文化振興

3、發展鄉村文化事業。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高質量籌辦規格更高、品牌更亮、體驗更豐富的布依文化等節慶活動,做足“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文章。通過舉辦歌舞活動、民族節慶、實物展示、圖片展覽、影像再現等多種方式,留住文化標誌的鄉愁。

4、推動鄉村移風易俗。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並切實發揮其作用,更好的推進移風易俗工作。開展道德模範評選及“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發揮“身邊人”榜樣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遏制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不正之風,祛除講排場、比闊氣等陳規陋習。

(三)以人才培訓爲抓手,推動人才振興。以提升農村實用人才素質、儲備後備幹部爲目標,着重培養傳統手藝人、回村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種養殖能手、退伍軍人等人才,以發展林下菌藥產業爲基礎,通過課堂理論集中授課與林(田)地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大力培養農業技術人員隊伍,提升鄉村振興人才儲備以滿足建設需求。同時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重點培養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等農村實用人才,提升綜合素質、職業技能和創業發展能力。培育農村專門人才,支持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農技專業人才到新型經營主體、村級集體企業兼職,鼓勵知識產權入股,參與企業效益分紅。

(四)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振興

5、農村環境“淨化”行動。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爲工作目標,以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爲主攻方向,堅持“四個導向”,實施清單管理,因地制宜開展整“五臟”、治“六亂”示範,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6、村莊“美化”行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突出鄉土特色,發展民宿,今年重點發展福堯村、板用村、大偉村的民宿,先行先發展;結合文明創建工作,實時更新破舊、不合時宜的宣傳廣告;紮實開展評比最美生態庭院活動,最美生態庭院覆蓋率達到25%以上,每個村民組要評出1-2戶最美生態庭院。

7、村莊“綠化”行動。以庭院綠化、靚化、文化爲重點,推進美麗庭院創建。適當留出位置建設家庭綠化空間,通過修建花壇栽種花草、堆山疊石建噴水池、擺放盆栽盆景、搭建瓜果架等方式,推動庭院成爲微菜園、微花園、微果園“三微園”,增加庭院綠化面積,建設庭院生態。在庭院內張貼和懸掛對聯、家訓、字畫、蠟染畫、刺繡圖等,彰顯庭院文化。合理利用庭院空間,積極發展家庭農場、手工作坊、錦繡坊、農家樂、民宿客棧、鄉村酒館等,發展庭院經濟。注重庭院保潔,保持乾淨整潔,改善庭院衛生。

8、村莊“亮化”行動。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四好公路”的總目標,推進美麗公路創建。積極開展村莊公路亮化工程,在村莊出入口、公路主幹道開展綠化修復、定期保潔和亮化建設,在公路兩旁栽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安裝照明設施,路燈亮燈率不低於90%,保持良好的道路風貌,村莊道路硬化率達100%,嚴禁在公路旁亂倒垃圾,嚴禁在公路邊違建房屋,嚴禁在公路上亂停亂放佔道經營,嚴禁在道路兩旁濫開亂採,將農村公路打造成無違建、無佔道、無濫採、無垃圾的綠色廓道、暢達通道、觀光遊道。

(五)以基層黨建爲抓手,凝聚幹羣合力,推動組織振興。以村“兩委”換屆爲契機,強化“三支隊伍建設”,加強幹部隊伍、黨員隊伍和人才隊伍培養,按照“五個一批”工作要求,選優配強11個村“兩委”班子,完成7個村(居、社區)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目標任務,從回村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種養殖能手、退伍軍人中儲備了127名村級後備幹部。積極探索創新“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工作模式,成立了林下菌藥產業聯合黨支部,組建120名黨員和32名村級“五老”爲黨員先鋒隊,深入推進“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推動XX林下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保障措施

9、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鎮黨委書記XXX、鎮長XXX爲組長,分管鄉村振興領導爲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工作調度和研究等會議制度。各村(社區)要落實工作機制,村(居、社區)書記要高度重視,明確責任,結合本村的特點和特色,抓好鄉村振興工作。

0、突出項目帶動。以項目爲抓手,各村(居、社區)要本着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原則,從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鄉風文明、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等方面入手,策劃生成一批有規模、上檔次的項目。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創新投融資機制,做到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切實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要將工作任務分解細化到具體單位,明確責任人,做到項目目標化、目標責任化,確保示範項目建設落到實處。

1、營造良好氛圍。深入開展“文明村鎮”“衛生戶”“平安家庭”“最美庭院”等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網絡新媒體及鄉村講師團,大力宣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好政策、好措施,爲推動鄉村振興凝聚正能量,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加強考覈督導。建立鎮和村(居、社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覈制度,鎮紀委要加強檢查監督,確保鄉村振興規範有序實施。各村(居、社區)每半年要做好總結工作,向鎮黨委、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

本文地址:https://www.xiezuoguan.com/chuzhong/zkxz/1339359.html

  • 標籤: 攻堅 銜接 實施方案 鄉村 脫貧 關於脫貧攻堅的作文
  • 相關文章:

    版權聲明:

    1、本網站發佈的作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精選5篇)作文》爲網友原創或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2、本網站作文/文章《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精選5篇)作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作者文責自負。

    3、本網站一直無私爲全國中小學生提供大量優秀作文範文,免費幫同學們審覈作文,評改作文。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本網不承擔責任。

    CopyRight 寫作館 2012-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免責聲明:本站所發表的作文版權歸作者所有,若轉載或者抄襲他人作品,帶來的一切後果與本站無關。若您發現本站存在您非授權的原創作品,請第一時間聯繫本站刪除!